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渗透分析

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渗透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对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状,最后提出了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包括巧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在创作中渗透德育;以美术教学为基础,用情感渗透德育;创新评价机制,灵活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德育

在小学美术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美术创作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小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小学生的美术情操,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方法,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促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

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指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育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小学教育中,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非辨别能力较低,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小学生又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正处于“你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地渗透德育,进而帮助学生改正自身中存在的不足,引导其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1]。具体来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美术课程必须要与现代核心素养教育相适应,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对美术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将其作为德育的载体,对小学生全面渗透德育;另一方面,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要让学生对艺术进行直观地感受,并在感知我国优秀文化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要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充分感知艺术的魅力,并逐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对小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二、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状

(一)对德育渗透缺乏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部分小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地关注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学,而忽视了美术课的教学。甚至部分学生对于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目标是一知半解,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另一方面,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只对教学内容进行机械地讲解,使得原本灵活、丰富的美术教学课程变成应试教育的“复制品”,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2]。

(二)忽视了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构建

在小学美术课中渗透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但就目前而言,小学美术师资力量并不十分理想,一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减少教育师资投入,省略了美术教师的招聘工作,而是让其他学科的教师承担美术教学。鉴于其他学科教师的非专业性,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创新意识低,且不懂如何将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

(三)偏重于理论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而是以美术作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并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形成健康、正确的三观。但就目前而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将美术理论知识教学作为根本目标,将学生作品的质量作为衡量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进而将小学美术教育和德育割裂开来,严重阻碍了小学美术教育和德育的有机融合。

三、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

(一)巧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中,拥有很多内容丰富、画面优美的作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对这些优美的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者的真实情感,以及所表达的优美意境进行体会和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发掘美术作品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在美术教材中,有许多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其轮廓、气势动人心魄,作品中隐含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其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材中还有一些作品反映了人们的困苦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感悟今天生活来之不易,并引导学生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对于教材中一些感恩的作品,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3]。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还可以走出教材和教室的限制,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画廊等艺术圣地,使学生在欣赏作品过程中,受到德育的熏陶。例如,笔者所在的湛江市第二十小学在美术手工课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就组织学生到海边参与活动,参观海洋博览会、贝壳工艺厂,让学生感受大海的魅力,在欣赏优秀工艺品的过程中,了解湛江的贝壳工艺文化,培养学生的匠心意志,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在创作中渗透德育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学必须给学生创设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大胆改革美术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开放性、多元化、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创作。基于此,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须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进而让学生用作品反映自己真实的心境。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创造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发挥了创造力,更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进行了体悟,提升了对大自然、对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4]。例如,在进行“风筝飘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国传统的风筝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主设计风筝。同时,学生在创作风筝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剪纸、书画艺术等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还充分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建立文化自信打好了基础。为了在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中渗透德育,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充分结合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以贝壳作为主要的创作材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作为原型,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在具体创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的贝壳工艺文化,如秦汉时期将贝壳磨成薄片,雕出鸟兽纹样,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和桌椅上作为装饰;宋、元前后,中国民间的螺钿镶嵌和贝贴等工艺开始流行。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贝壳作品进行欣赏,使其充分感受贝壳工艺的精美,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见闻,进行贝壳手工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以美术教学为基础,用情感渗透德育

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怀,在全面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的功能。通常,教师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即便是一段简单的线条,也是渗透德育的最佳载体,这可以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如线条一样,稳稳当当,不做坏人。可以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内容极为广泛,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准确找到美术教育和德育的结合点,从而渗透德育[5]。例如,教师在进行“画家介绍”教学中,就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任伯年、高奇峰、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叶浅予等众多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由此,激发学生对人民画家的敬仰和爱戴,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四)创新评价机制,灵活渗透德育

德育是通过渗透、影响、耳濡目染、模仿、默识与领会等,使学生形成高尚道德品质的过程。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评价中的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还要及时肯定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言行,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和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履行道德要求的愿望,能够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自觉地完成道德行为[6]。除了在美术评价内容上有所创新之外,教师还应该创新评价方法。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让学生在对己、对他人的评价中能够保持公平、理性的眼光和态度,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德育的最终目的[7]。美术学科的德育渗透,关键是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将德育融于美术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是实施德育的关键时刻。因此教师在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必须以新课标要求为原则,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在提升学生美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韩梅.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3):175.

[2]孔瑞.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03-204.

[3]徐艳华.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探究[J].汉字文化,2018(2):116.

[4]谭斌,刘显成.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民营科技,2017(9):245.

[5]崔丽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6):37-39.

[6]赵继强,刘建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参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7):113-114.

[7]孙宏.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1):238.

作者:傅乔治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