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食品卫生和营养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谈食品卫生和营养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摘要: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与国民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从业人员质量和数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就业率较低。而作为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构成部分的毕业设计,是综合性实践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将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还能增加就业率。因此,为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通过对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与实践能力进行探索,以期为科研型和就业型2种学生的培养指引方向。

关键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毕业设计;实践能力

0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因危害公共安全所暴露的食品安全事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3]。其中,食品中有害或营养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等研究均需较强的专业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主要关注点为食物、营养及其与人群健康关系,是多学科融合、覆盖范围广的一门学科,在预防各级疾病、保护及提高机体健康水平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具有较强的科学及社会适用性。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参差不齐,相关专业从业人员中人才质量和数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4-5]。另外,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包含在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低就业率专业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专业人才培养与现实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对专业的不明确性等。另外,参照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下二级学科囊括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而多数高等学校将该专业设置在公共卫生学院[6],这就导致该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区分不明显而造成学生就业误区[7]。因此,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探索提升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方法迫在眉睫。目前,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实践教学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对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要求为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能力,为从事相关专业打下较好的基础进而增加学生就业率[8]。因此,为保证学生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主要探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与实践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相关专业就业率的提高指引方向。

1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毕业设计选题环节可决定毕业设计的方向、范围和深度,故正确且恰当的选题应有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同时也要适合个人能力[8-9]。因此,选题方式是多元化的,既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实习单位课题的组成部分或学生自主选题,这种多元化的选题方式不仅利于教师根据实际科研进展而及时更新毕业设计,还有利于培养毕业生科研和实践的创新能力。

1.1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

近年来,为促进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教育部大力推进高等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及创业教育。而高等院校为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及效率,鼓励教师将实践活动内容延伸到毕业设计环节,不仅能使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制作,还能完成毕业设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是多学科融合的一门学科既可偏食品也可偏营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故此专业的实践活动应更契合实际应用,其申请相关课题的命中率较高。目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助研及开放性实验,其针对对象主要为大二、大三及部分大一本科生,学生将有充足的时间及精力思考和学习,这既能让学生理解并熟悉如何实施科研活动,又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与使用,使科研和学习相长,同时也能较为有效地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为后期就业提供较好的实践基础。另外,专业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总结文献资料及统计数据,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这不仅能完成实践任务,还可提前为考研或保研提供助力。

1.2与“导师制”教师在研课题相结合

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导师制”(即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前提下,每位教师带教4~7名学生,为期1年)[10-11],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在更大程度上凸显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因此,将“导师制”的教师挖掘对指导教师的在研课题有极大兴趣的学生,并以该课题为毕业设计课题,通过对学生指定阅读方向的文献、让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的问题及时总结并调整甚至完善研究方法。此外,由指导教师的研究生与以“导师制”的教师课题为毕业论文的本科生进行交流和学习,并定期讨论学习计划和科研思路,这样本科生既可从研究生处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熟练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另外,“导师制”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可有意识地筛选并培养有考研意向的学生进入课题组进行研究生学习,这将不仅解决教师课题研究的延续性问题,学生也将在后续的研究生阶段能较早地有科研意识。

1.3毕业实习导师和校内导师相结合

周礼华等人[12]研究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习满意度调查与分析报告中指出,在本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需要学校、学生、实习单位共同合作,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适应健康中国发展需要的营养专业人才。因此,由实习单位和学校联合培养学生的毕业教育模式逐渐被各高校所熟知。其中,实习单位导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实验或调查方案的确定、课题的实施等工作,学校的校内导师主要对学生的开题报告、预答辩及毕业答辩中材料的撰写进行指导,在校内外双导师的相互协作及共同指导下,既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而获取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在思想及业务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并掌握专业方面的实践技术。因此,毕业实习导师和校内导师相结合的毕业教育模式既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理论,也能拓展专业知识广度,进而扩大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极大地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1.4课堂联动,学生自主选题

目前,通过PBL教学对膳食调查、膳食设计、营养评价及食谱编制等实践内容的导向性分析,不仅让学生能尽快理解营养调查及评价等方法,并通过联动课堂进行自我思考和自主选题。此外,在学校科研平台的基础上,设置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学科的高等院校将逐步建立具有其特色的研究平台。目前,学校在建的平台有膳食管理平台,通过此平台的建立,学生不仅能利用专业实验的仪器和设备完成毕业设计,还可通过食谱编制软件对不同人群甚至特殊人群编制个性化的食谱,这为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提供了基础。基于此,课堂联动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调研类或实验型毕业课题,再利用学校所建的专业特色的研究平台进行毕业设计。由于课堂联动模式让学生自主选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潜能,因此学生能较快地适应社会,毕业后也能较快地投入到公共卫生事业中。

2结语

国民营养事业的发展与营养专业人才的就业及职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目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就业率普遍偏低,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高,而其就业率与满意度与校内教育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有较大的关联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毕业设计形式主要有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导师制”教师在研课题相结合、毕业实习导师和校内导师相结合及课堂联动以及学生自主选题4种模式,其中前2种模式因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学生有较强的科研兴趣并有强烈的考研想法的学生(科研型学生),而后2种培养模式因主要强调“强化基础、训练实践、启发创新”,主要针对毕业即就业的学生(就业型学生)。因此,毕业教育模式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个性化设计,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谢姣 董令 李俊良 王楠兰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