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大专毕业论文范例6篇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文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阅读专业资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具备了撰写论文的能力。

3.临床教学医院反馈,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教老师也加强自我充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1):46-49.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3]谷倩,彭少民,钟立汉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欧丽,胡浩.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89-190.

[5]欧孝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6-19.

[6]李晓梅,张永春.毕业设计(论文)全程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83-86.

[7]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2):82-85.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学生,护理;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要求本科护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专业水平、操作技能、社会实践的综合和自我检验,是各门课程考试所不能代替的一种考核方式[1],也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一种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我院首次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实施毕业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通过专家的评审、学生的答辩,发现很多学生对论文的写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就其质量作以下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右江民族医学院2006届护理本科毕业生共有85人均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并按规定参加了答辩。

1.2 成绩评定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制定。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分别为3∶2∶5。

1.2.1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成绩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共五个等级。

共同要求如下:论文具有统一的书写格式和语言规范,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已由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2]进行写作。分级标准:①优秀(90分以上):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医疗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②良好(80~8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③中等(70~7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较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较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④及格(60~69分):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医疗工作;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⑤不及格(60分以下):论文选题不当,缺乏中心思想和论述主线,结构混乱,层次混淆不清,无逻辑性,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论文抄袭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网络文章。

1.2.2 评阅成绩 这部分成绩由论文答辩小组成员给出。论文答辩小组成员对指导教师的初评成绩做再度评审,以确认成绩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该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

评审成绩的主要依据和条件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是否合理;对初评成绩的认可程度如何。

1.2.3 答辩成绩 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具体答辩情况给出成绩,并写出具体的答辩意见,这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50%。

优:论文答辩中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思路敏捷,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良:论文答辩中能够较好地回答问题,并对论文中表述不到位处加以补充。

中等:论文答辩中尚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及格:论文答辩中基本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不及格:论文答辩中不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1.3 问卷调查 本次共发放问卷调查8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内容,见表1。

2 结果

2.1 论文类型 本组85篇论文资料中,基础研究类课题5篇,占论文总数5.88%,其余为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等共80篇,占论文总数94.12%。

2.2 格式存在的问题 见表2。

2.3 评审结果 见表3。

表1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问卷调查内容(略)

表2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不规范(略)

表3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分布情况(略)

2.4 问卷调查情况 85人共有70人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有68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提出了修改建议,其中建议修改论文内容的有57人次,建议修改格式的有23人次;有30人在学校时参加了科研论文写作的课程学习,15人在学校参加了讲座的学习;仅有12人认为答辩时专家的问题尖锐;75人认为通过答辩将对今后的科研论文写作有促进作用;从论文的设计到完成有4人用了近1年的时间,有2人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从资料的收集到完稿的整个过程;只有36篇有老师参与了论文的设计;指导教师有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

3 质量问题分析

3.1 低分原因 本组资料中优秀论文较少,仅占7.06%;中等的比例相对较大,占45.88%;及格占15.29%。得分较低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简单的经验介绍或总结。由于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对理论性的问题钻研不够深入,因而在分析现实的具体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使得文章缺乏深度,整篇文章泛泛而谈。②虎头蛇尾。即题目大内容小,有的主题包含两个或多个中心,导致论文内容重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论文质量。③存在抄袭现象。虽然不敢整篇抄袭,但有明显的摘录几篇他人同类文章的内容拼凑加工而成,这无论在哪一部分的评分中都大打折扣。④重视不够。有的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次较大的作业来对待,用十天或十几天就很快完成,应付了事。⑤答辩准备不充分。答辩前没有对所写的论文相关的文献进行仔细查阅,没有预见到答辩时专家可能提及的问题,以致答辩时茫然无措。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格式不规范 从表2中看出,共有51人次格式存在缺陷。问卷调查中,虽然有70人承认自己在查阅文献资料时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但真正在自己撰写时却疏忽了各个层次、段落的规范格式。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括号在文中没有按要求放右上角,计量单位不规范,图表不形象直观,不能正确绘制统计图、三线表,参考文献的标点使用混淆不清等等。

3.2.2 论文准备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①学院没有明确说明本组学生在下临床实习时要求写毕业论文,以致很多学生在心里上没有任何准备。在实习的最后三个月,学校才下通知要求护理本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大部分学生才开始着手准备,因而有创新性的论文很少,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的论文占了大部分的比例是不言而喻了,也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少部分学生有意识参与科研活动,所以他们一到临床,就主动要求带教老师从选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这些学生的论文花的时间近乎一年,均为科研方面的论文,完成得也比较满意。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本组论文准备时间正是学生求职择业高峰,为了找到接收单位,很多学生将毕业论文放到了次要地位;对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来说,普遍认为毕业论文对将来就业已经影响不大,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写作,很多用人单位也要求已签订或意向签订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抱着通过就行的想法对待,其完成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了[3]。论文的资料准备,论文中论点与中心思想的阐发主要来源于丰富的数据、实例的说明与支撑[4],但本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缺乏数据的支持、实例的佐证,特别是各种说服力强的资料。

3.2.3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本组的指导教师几乎是从事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这些教师不但工作任务繁重,还要照顾家庭,对指导学生的写作有一种顾不过来的感觉,显得精力不够。当然也有部分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从论文的形式和文字上作一般性的指导。

3.2.4 指导教师资历不够 从问卷中得知本组指导教师中,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资历较高的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占的比例不足一半,而护士作为指导教师的人数却为数不少。作为低资历的护士,连自己也难写好专业论文,怎么能去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呢?按规定,护士和护师是没有资格当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而校方或院方却没有加以管理和控制,致使一些学生在自己写好初稿之后随便请本专业的人员作些指点,这些人员不知不觉之中被冒充了他们的指导教师就事出有因了。

4 讨论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从更深层次分析,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却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5]。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抓起,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因此学校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4.1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 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开端,教师出什么题目,学生选什么题目,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师生都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只有学生对选题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好奇心和进取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就有可能做到创新。本组中有5名学生因为对科研产生兴趣,他们从始至终利用实习的空余时间投入研究,论文具有创新性,质量也较高。

4.2 把好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规划,相当于工程中的设计图,对毕业论文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书必须明确规定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达到的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写作规范,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参考文献目录,具体时间安排(包括开题报告完成时间、初稿和定稿的时间、答辩时间、约定指导学生的时间安排以及联系方式等)[6]。

4.3 把好制定试验(调研)方案关 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完成。指导老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及信息,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制定好可行性方案,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理清线路。

4.4 把好试验(调研)关 试验(调研)是实施试验(调研)方案,为毕业论文(设计)取得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环节。学生应注意收集相关的数据、实例,归类记录清楚,为论文的写作作好准备。

4.5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是对整个专业思维的物化,也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关,对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意义重大。写作前应对学生进行一次写作格式标准化教育,使其格式与国际化接轨。指导教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按规范格式进行写作;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对论文的规范格式、理论观点、实践意义、论点论据、结构布局、语言润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指导,使论文达到格式规范、观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数据统计方法适当,文字书写正确、表述流畅。

4.6 把好毕业论文的答辩与成绩评定关 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而且答辩前才给学生10min时间对答辩问题作准备,专家提出问题后学生要立即回答。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事先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相关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并注意培养自信心,减少不必要的紧张[7]。成绩的评定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避免指导教师作为答辩专家。杜绝答辩流于形式,对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后再答辩。

4.7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关 加强和完善管理,一是调整毕业论文的准备及撰写时间,避免与求职择业时间冲突;二是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上,应安排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对他们作论文各个阶段的具体责任做出明确要求,还应将教师在指导论文写作中付出的劳动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三是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中期检查制度,检查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记录等;四是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对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推荐发表,并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评定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美萍.电大护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护理, 2006,12(14):1353.

[2] 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3] 陆富彬.对教学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6,10:59.

[4] 刘振军,张君维,赵志伟.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8(5):125.

[5] 叶志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力求“五位一体”[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108.

[6] 叶志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力求“五位一体”[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110.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文3

摘要:走进日本的养老世界,听到最多的就是“介护”一词,可在中国很多人并不了解何为日本介护,甚至很多养老专业研究人员,都把“介护”一词简单等同于我国传统的“护理”。深入了解后才会知道,日本之所以将养老事业发展到今天这样完善的地步,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介护福祉专业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壮大。 

那么究竞什么是介护?是否等同于我们熟知的护理,在我国究竟怎样推广这个概念和培养介护专业人才呢?正文当中,会系统介绍日本介护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从字典释义到社会理解并与护理概念进行比较,提出介护福祉理念在我国推广,以及培养介护专业人才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日本介护;理念推广;介护人才培养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迎来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年均增加860万人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根据人口统计学原理计算,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占30%以上。于此相对的是我国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问题都处于探索中。 

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素来有“银发之国”之称,是当今世界各国当中老龄化程度最高,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时的日本也经历过养老行业的发展和探索阶段,也曾面临过社会资源不足,人才紧缺,社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性发展,社会福祉制度和养老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成果十分突出,特别是日本“介护”福祉制度的构建和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壮大,近年来引起了很多国内专业人士的关注,但对于“介护”概念大多解释模糊,或直接等同于护理,那么就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介护”。 

一、什么是“介护” 

日语的“介护”是一个造词,是由日语词“介抱”的“介”和“看護”的“蘸”两个字组合而成,日语古语辞典中并没有这个词。日语的“介抱”即为中文“照顾”的意思,“看护”即为中文“护理”的意思,“介护”即可视为介于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照顾”和专业人员提供的“护理”之间的一项工作,台湾学界将其翻译为“长期照护”。 

“介护”这个词在日本出现,最早是与1963年制定的《老年人福祉法》相关联。日本养老制度的构建经历了补缺型,适度普惠型,普惠型,三个阶段的社会福祉制度,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则是三部法律的颁布,1946年的《社会救济法》、1963年的《老年人福祉法》、以及1997年的《介护保险法》。其中的《老年人福祉法》规定了建立养老院新体系,新建一批专门面向失能老人的特别养护老人院。但是在大量新建的特别养护老人院里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究竟由谁来照顾老年人。从前的养老院都是由阿姨来给老人做饭并照看(日本称为“寮母”),但在特别养护老人院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患有认知障碍症或者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的失能老人,照顾他们的工作与从前阿姨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日本政府也考虑过采用一些护理专业的护士,但护士的数量不足,完全应对特别养护养老院的工作是不现实的。 

当初设立这种特别养护老人院,就是怀着为了解决一些家庭无法照顾老人,由专业设施代为照顾的初衷。所以照顾老年人的人员,如果要让一些完全没有护理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进行,就背离了当初的初衷。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谁来进行这项工作,为了吸纳人才,日本首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并且大力推广设立专业基础技能的培训机构,来壮大服务人员队伍。那么这些长期从事照顾老人的人员,却无护理专业资格者,究竟怎么界定?他们没有护理资格证,肯定无法称其为护理人员或者护士,就在这个时期,“介护”一词诞生了。 

二、“介护”专业的发展 

介护专业产生之后,随着日本特别养护老人院和地区养老院援助活动的实践积累,对介护工作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7年确立了日本《社会福祉士法》以及《介护福祉士法》,对介护给予专业的资格认证,以保证介护工作的专业化。 

1997年颁布的《介护保险法》更是彰显出了介护人员多年形成的专业水平。日本政府为开发介护保险法给付标准评级体系,从1995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从全国被评为优秀的养老机构中选定51家,由专家对机构中的介护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天24小时跟踪,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具体到分钟的详细记录,最后得到2379名介护人员向3800位老人提供的约1000万分钟的具体资料,此项调查的依据完全是介护人员多年来形成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方法,并依托这项调查,开发出了沿用至今的判断介护服务对象初步状况的电脑评断工具。 

三、介护与护理的区分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已经有了传统的护理专业,介护还有必要当做一门专业来对待吗?那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一看介护和护理的区别。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4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G712.0;R47-7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更多的大学本科和高职毕业生进入护理行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本科生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差,不安于现状,基层医疗机构难以留住;高职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留得住,但基本的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发展后劲。高职院校如何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他们用得着、留得住、有一定发展后劲的护理人才,值得我们思考。

1高职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分析

1.1学生来源

现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要来源是普通高中没有考取本科的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职业能力明显不足,他们没有接受高职教育的心理准备,期望值很高,入学后有一种失落感,是在无奈中接受高职教育的。护理专业属于理科,高职护理专业文理兼收,文科生在初、高中没有学习过化学和生物,影响了医学基础课程的

学习和理解。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也有少部分是中职毕业后参加技能高考被录取或者是“3+2”、5年一贯制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更薄弱,但心理承受能力、动手能力较强,人文素质相对较高,心态平和,是主动接受高职教育的,因此,这类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学习的主动性较高,但是进入临床后后劲更加不足。

1.2高职护理专业现行学制

自195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结构的调整,逐步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完整的学校系统,即我国现行学制系统。我国现行学制充分吸收了以往学制的优点,更注重于我国教育实际。现行学制中虽然有严格的学制年限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实践的变化,这种年限的限制日趋淡化,从而表现了学制的严格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应该看到这种学制必定是一种过渡性的学制,因为随着现代教育发展节奏的加快,未来的学制结构中在教育阶段与教育结构等方面也必然做出调整。任何一种学制,都是在不断的逐步适应实践变化的需要而发展的[1]。

我国的高等职业护理教育主要是由过去的中专职业护理教育转化而来,中等职业护理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1998年大学扩招后,不少中职护理专业升格举办高职护理,普通高职一般学习年限为3年,这是我国目前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主要学制,随着时展的变化,这种学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必须作出调整。

1.3高职护理专业现行课程体系特点

高职课程开发理念是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为课程开发的起点,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融为一体[1]。在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毕业生未来护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学习领域,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素质课程”四个模块为必修课程加专业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课构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面向护理四大岗位群: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岗位群。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技能培养,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重甚至达到了5:5。通过大量调研得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于本科护生,理论水平相差较大。而现在各级医院和病人除了要求护生能熟练进行各种操作外,还要求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跟病人进行解释和沟通,才能有效的减少医患纠纷。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均较本科生差,现行的3年制的高职护理专业学制较短,同时需要兼顾公共基础课、素质拓展课,突出实践课的教学,理论课学时被压缩再核酰教材有较多内容没有时间讲授。

1.4高职护理专业就业现状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期望到二甲以上医院就业,但是很多二甲以上医院考虑到高职护生理论基础差,进入临床后后劲不足,因此明确规定只招聘第一学历为二本以上的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即使招聘部分高职护生,也只能给予合同工待遇。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私立医院对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很大,待遇也不低,但因为发展空间不大,愿意到这些医院就业的学生仍然很少。因为定位不准,择业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脱节,造成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等待观望;一部分学生放弃本专业从事其他行业;一部分学生选择专升本继续深造,以期提高学历层次后能到理想的医院就业。一方是求贤不得,一方是愁于就业,如此就直接导致社会对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就业率反而不高的现状。

2 对策

提高入学门槛,对高职护理专业设置准入条件,除身高、长相外,高考分数应高于其他专业。延长学制,改3年为4年,增加时间主要用于理论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在保证技能训练到位的前提下,增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权重。

2.1 提高入学门槛

2.1.1 需要健康的身心

社会的文明进步、护理科学的文明发展,要求当代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的同时,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繁重而琐碎的护理工作,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体力和精力的透支,护理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切实做到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2]。

2.1.2 需要扎实的基础

目前高职高专的生源复杂,普通文理科学生高考分数都在200分左右,技能生、“3+2”的学生基础更差,护理专业学习难度大,学习内容多,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均高于其他大部分专业,因此,应该提高护理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保证优质的生源,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2 延长学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可以将专科层次学制设定为4年制,本科层次设定为5年制。

2.1.1高职护理专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卫生机构对护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除了需要必需的技术技能外,还需要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人文素养,这些都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和学习。

2.1.2针对文化基础、综合素质差,职业能力不足的现状,3年的学制太短,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理论教学时间难以保证。高职护理专业只有将学制延长为4年制才能增加理论课学时,增加部分讲授内容,防止知识点的遗漏,达到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

2.1.3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明确规定只招聘第一学历为二本以上的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导致高职护理专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只有延长学制才能提升理论水平,增强后劲,被上述医院所接受,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2.3 重构4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一旦延长学制,就要重建重构课程体系,在课程重建与重构时要求体现“面向农村、以人为本,突出护理,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原则[3]。

首先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原来的在校学习两年,在医院实习一年的“2+1”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在附属医院(临床护理学院)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半天理论半天见习),第四年进入其他医院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要改革评价方式。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合格者进入临床护理学院学习,不合格者继续留在学校理论学习一个学期直到合格后再进入临床学院,对于已在临床学院学习的学生每隔一个月测试一次,不合格者退回学校理论学习,直到再次合格后回到临床学院,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并适当增加部分热莺脱时;回归传统的按临床分科设置课程,保证专业课程教学与临床对接,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重,增加专业理论教学课时数。早期接触临床,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学生进入医院早期接触临床,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体会角色的转换,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应用能力 [4]。

综上所述,现行的3年学制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亟待改革为4年的学制并重构4年制课程体系,只有延长学制才能有效的改变学生基础差、动手能力差、职业能力不足的软肋,缓解护理专业就业难的现状,培养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颖秀.教育法学[M].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56.

[2] 彭B.护理人员面对的压力及应对措施[J].吉林医学,2009,14(7).

[3] 刘萍,陈再蓉.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0),278-280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调研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护理工作的重点从“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充分体现了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深入到护理职业教育中。护理专业作为我校示范校项目建设的重点专业,为使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就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1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毕节市护理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分布、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素质、知识、技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研究内容

国家、省、市护理人才现状及需求规划;岗位工作任务;就业岗位及岗位群;岗位对专业的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岗位拓展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行业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调查单位及对象

市县卫生局、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民营医院、乡镇医院及村卫生室的领导、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一线专业骨干进行调研。

4调查方式

个别面谈式、问卷式、座谈会讨论式,会谈中使用适当语言和不添加评判态度。

5调查结果

截止2010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09所,病床15124张,千人口拥有床位数1.81张,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且全省最末位。截止2010年,全市共有注册护士3218人;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0.4人。同样远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按贵州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毕节市“十二・五”期间应累计增加床位18916张,床位总量达34040张;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4人以上,注册护士总数11760人以上。

6分析

毕节市及周边地区护理人才需求量较大,仅“十二・五”期间,毕节市护士需求量就比较大。临床护理与专科护理人才需求量均大。问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90%以上的人认为中职护理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很有必要,专业培养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突出、人文关怀到位,临床一线最注重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临床一线急需理论及技能型人才。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规范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增加临床见习,使教学与临床零距离接轨。对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理论与操作并重;实训内容要实用,多开展见习实训;加强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增加案例分析和讨论;加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等。

7结论与建议

岗位需求定位,培养具有专业基础和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岗位需要,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整体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献身护理事业的理论+技能型人才。培养人文关怀到位、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的系统化、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和专科护理人才。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急救护理技术操作、临床专科护理技能操作、临床护理评估,熟练应用临床各项护理措施,沟通能力较强,能为护理对象提供专业、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服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导,使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实习相衔接,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衔接,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相衔接。

以护士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完善“院校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二元三段式”、“1.7+1+0.3”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元”强调学校和教学医院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突出学校与教学医院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三段式”指学生临床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分三阶段:通过“校内实训(第一段)、基地见习(第二段)、基地顶岗实习(第三段)”,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三阶段学习。“三段式”人才培养中强调注重“三结合”:在校学习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第一结合),毕业实习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第二结合),毕业考试与执业考试考前辅导相结合(第三结合)。“三段式”教学安排前1.7学年(第四学期只上前6周课程)在校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及临床护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得到加强与提高。1.7学年后到医院进行1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实现“零距离”对接。1年实习结束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期3个月(0.3学年)的理论强化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为学生持证上岗、提高就业率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护士工作任务、岗位能力需求和护士执业资格准入标准改革课程体系,确立护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根据岗位职责要求,构建“人文基础模块”、“医学基础模块”、“护理专业模块”、“岗位特色模块”四大模块组成的新型护理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修订教学计划与实训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等,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研开发职业技能考评与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对实训操作进行规范。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加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加强心理素质锻炼,提高自学能力,加强实习管理。规范教学医院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明确职责和要求,选拔学历层次较高、素质好、护师及以上资格、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护士带教,加强教学督导,建立健全带教管理制度。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文6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被略阳县人民医院聘用、招录的全日制中专、大专、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纳入标准:①身体健康,既往无精神心理障碍。自愿参与。

1.2方法

1.2.1工作分析调查问卷

主要收集聘用招录护士年龄,护士岗位的主要任务,该岗位所需最低教育程度(学历),所需能力,所需个人品质等。本调查中实际发放调查问卷总数为52份,实收取调查问卷数为52份。

1.2.2步骤

整理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招录的不同学历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资料,结合文献设计工作分析调查问卷。给科室护士长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招录护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收回问卷后分析学历层次与护理毕业生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招录护理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

2结果

本调查对象为2011年7月~2013年7月被我院的招聘、录用的全日制中专、大专、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共计52人,按照学历、工作时间分为3组,年龄18~24岁,中专学历者有21人,大专学历者有30人,本科学历者1人。

2.1工作半年组

本科、大专学历者较中专学历者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急能力强,操作能力差异不大。

2.2工作1年组

本科、大专学历者较中专学历者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中专学历者的应急能力、观察能力有一定提升。

2.3工作1年以上组

中专学历者在观察能力、应急能力、操作能力与本科、大专学历者无明显差异,但在理解与表达能力上还存在差距。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