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医师年度总结范例6篇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范文1

一、我院规范化培训工作首届规培生顺利结业

今年首届规培生共**名参加了考试,其中本院培养的**名,外单位协作培训**名,共**名考生通过了省卫计委组织的结业考核,加上去年已通过**名首届社会规培生,合格率达到**%,超全省平均值**个百分点。

二、住培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初步实现住培工作信息化管理

今年上半年,经专家认证考察、省机电招投标、软件安装调试等程序,我院住培平台于今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从而实现了我院近千名规培生(含专硕并轨研究生)信息化管理。目前我院的住培工作已向着“线上登记-线下培训-临床轮转-模拟考核-评估反馈”等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稳步推进。

三、新招录规培学员112名,并完成入职教育工作

今年4~6月,按照省卫计统一部署,我院完成了112名新一批规培生中招录工作。此次招录对象涉及人员层次较广。其中既有已参加工作,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的临床医生,又不乏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硕士、博士,绝大多数为今年刚刚本科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此次招录还体现了两大特点:第一,从招录专业看,在保持原有中医科专业招收规模的基础上,同时新增了社会招录的中医全科规培对象**余名,人数和专业方向都创历年新高;第二,今年是规培结业考核参加全国统考的第一年,许多考生已经意识到规培阶段对一个临床医生成才的重要性,故纷纷主动前来报名。如****医学院等全国知名医学高校的毕业生来报名参加考试。

四、在培人员实现临床技能(模拟)考核常态化

今年上半年,我院针对不同年级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全院范围内各类考核6次,基本实现了科科有出科考,季季有技能考的情况。目前所有技能考核都已实现了OSCE化(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即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下半年的8月17日,我院将在中国医师协会指导下,统一参加全国住培生年度理论考核测试。目前,我院综合运用各种考核手段,科学评估反馈住培学员的评估效果,稳步提升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我院隆重举办2017年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表彰大会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范文2

[关键词]病理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导师制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承上启下的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一阶段,培养“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住院医师,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的目标,是使完成高等医学院校基本医学教育的毕业生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逐步深入的教育和实践的过程[2]。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开始较早,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例如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开始于1893年,而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建立则始于上世纪20年代,并已成为美国医学教育全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可追溯到1921年,并且已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培训大纲和执行办法,但全国各地区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且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住院医师培养体系。为适应国际形势提高我国医师的专业水平,2010年上海市率先与国际接轨,试点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实行统一标准,我科荣幸成为首批临床病理培训基地。

在初步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在传统的“传、帮、带”的模式[3]当中引入导师制,英文为“Tutorial”,即被称为导师的教师在一定期间内,对少数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采用是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制最初源于14世纪的英国,当时由牛津、剑桥大学率先提出并实施,以后逐渐在伦敦大学及其他许多高校推广。由于它吻合了因材施教和追求能力专长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特征,因而得到了持续的发展。目前,在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导师制已经得到了深入、全面地开展。然而在毕业后医学教育中引入导师制还在探索阶段[4]。

住院医师规培生导师不同于研究生导师和本科生班主任,他是对住院医师进行全面跟踪指导,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按照他们的个性和条件帮助他们全面成长。在时间上,从住院医师规培生一进入科室就开始配备相应的导师,一直到其完成住院医师的培训为止;在内容上,既要对住院医师的临床专业知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初步科研方法进行指导,还要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指导,目标在于全面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

一、以临床实践为中心,提高临床阅片能力

长海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具有多学科领域丰富而全面的临床病例资源,病理科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在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病理诊断的同时,针对罕见、少见和疑难病,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积累了大量典型的病例资料。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导师可以充分利用科室的教学实践资源,结合科室良好的业务学习氛围和传统,分系统地给规培生结合档案切片讲解理论知识,并适时提问考察,引导规培生全面、扎实掌握基本理论、实践技能的同时,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正确认识到“病理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充满了探索、循证、求证的领域”。同时导师应该及时了解住院医师的轮转情况,在考察其基本知识和阅片技能、以及是否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后,根据每个人轮转的不同情况对住院医师的下一步轮转方案进行及时调整,避免了以前住院医师培训中一套方案到底的做法。

二、以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

我们在对住院医师规培生进行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训练中,以新理论、前沿知识为重点,如果只注重现有课本中陈旧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对飞速发展的当代医学科学知识的掌握,将来的他们将无法适应临床的需求。理论方面的培养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如举办专题讲座、文献报告、病案研讨、多学科讨论会等,既可由专家教授主讲,也可由住院医师本人来做报告,以“头脑风暴”式的冲击,使学术气氛活跃、热烈,从根本上提高了住院医师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

科研是临床医疗与教学的先导,是医疗新技术持续不断产生的摇篮,也是临床医学发展进步的源泉与动力。高素质的病理医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临床病理诊断技能,而且应该具有创新思维的科研攻关能力。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培养研究生那样要求住院医师规培生进行科研实践,但也应紧密地结合临床,培养他们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这就要求住院医师规培生在临床学习之余,由导师指定他们阅读一定量的参考书、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杂志期刊,并学会应用网络检索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写出综述、个案报道或病例总结回顾,为今后进一步的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四、医德的培养

医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医疗卫生人员的道德情操、职业素养、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综合体现。近些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主要缺陷是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具体到规培医师表现为:缺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缺乏对病人的同情心,职业道德观念模糊,重利轻义、重效率轻公平,重自我轻社会。他们不知道在目前这样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中,良好的医德是医务人员规避风险的基础,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医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视病人如亲人,才能在当前的拜金主义大潮中淡定处之。因此,在住院医师培养的过程中,导师不能只是教给他们如何阅片,更要注意他们在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行为素养、语言素养、心理素养、性格素养等方面的提高。医生作为促进健康、防治疾病与提供卫生保健的使者,要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患者医治疾病和减轻痛苦。

总之,导师制是新形势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条新途径。它使住院医师的培训有序、规范地进行,使住院医师的素质全面提高。在培养过程中,导师能根据其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及时调整培养计划、进度和带教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达到把问题解决到关键,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的目的,为进一步培养病理学高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群.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美国的新进展和我们的借鉴[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张爱莉,薛迪,沈昭在.上海市医师专科培训的可行性调查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信息,2002,6(10):35-39.

[3]李增山,王哲,王瑞安.外科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医学信息.2011(24):5265-526.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范文3

2017年整形外科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1】 在护士工作中,每一位护士都肩负着重大任务和责任!天使不好当,这或许是所有护士工作者的心声!护士工作又苦又累,只有投入其中才能对护士工作有深深体会!

岁末将至,总结一年来,在科主任领导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自己取得了一些进步,也存在许多不足,总结过去,放眼未来,争取来年更大的发展。

一,医德医风方面:

严格按照医师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遵守医疗流程,维护患者尊严和隐私,不收受患者的红包。工作精益求精。全年根据科室的工作规律,以医院和顾客利益为重,经常加班工作。全年无一例医疗事故和差错。

1, 退还顾客感谢老玉手镯一个。(证明人:党办;护士长)

2, 医院组织到梁平县医院支农一次,获得好评。完成当地激光一例,手术顾客二例。

二,为医院获得荣誉:

1, 参加20XX年度重庆医科大学校际运动会,代表重医附属口腔医院获得教职员工组1500米跑第五名;跳远第三名的成绩。

2, 参加20XX年度重庆市招行杯羽毛球比赛,代表重医附属口腔医院获得16名。

三,招商引资项目:

20XX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引进世界领先,国内首创的聚焦超声减脂系统,目前已完成设备调试,操作培训和临床应用。

四,医疗及业务培训: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按时完成医疗任务。作为医务部门的负责人,坚持主持全年周二的医疗部门业务培训,坚持全年早查房,并对查房中每日专业常见术式,对医师和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和讨论。

在手术方面,全年开展了:

1,颜面部综合整形术,

,2,乳房综合整形和假体隆胸术;

3, 全身脂肪抽吸塑身术,

4, 自体脂肪移植颜面及乳房整形术,

5, 面部和小腿肉毒素除皱及瘦小术;

6, 各种注射填充物颜面部整复术;

7, 聚焦超声减肥技术的临床操作和培训;

8, 药物美白皮肤方面的应用;

9, 点阵像素激光结合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治疗面部座疮的临床应用;

10, 协助颌面外科王涛教授在本中心手术及新技术的开展(1,颌面正畸手术,2,肋软骨髂骨瓣在颌面手术中的应用)。

五,参加学术会议:

1,20XX年度中国医师协会西南整形美容工作委员会学术会(成都)委员

2,20XX年度中国中西医学会乳房专家委员会学术会(成都) 委员

3,20XX年度中国医师学会整形与美容分会年会(北海)

4,20XX年度中华医学会全国乳房手术规范培训及学术研讨会(广州)

5,20XX年度中国医师学会整形与美容重庆分会年会(重庆长寿)

六,学术会议论文:

1,应用A型肉毒素和双美胶原蛋白面部年轻化的临床分析(附42例)。

2,切皮重睑成形术治疗肿泡眼236例经验。

参加20XX年度中国医师学会整形与美容分会年会(北海)会议论文。

2017年整形外科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 20XX年在院领导关怀、支持及领导下,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20XX年整形外科基本情况

项目整形外科医护人员助理护士手术例数治疗输液20XX年16人1人2717人次7159人次

二、医疗安全、员工培训工作

(一)医疗质量安全工作

1、2xxx年整形科重视医疗质量及安全工作,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把医疗安全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重点来抓,时刻强调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2xxx年度整形外科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达100%,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8.5%,甲级病历率大于90%,未发生重大医疗责任事故,各项科室质量指标均达标。

2、加强科室管理,按照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我们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特别是抓好核心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的落实,检查整改存在的问题,在制度上防止医疗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医疗质量水平的提高是防止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的技术保证。科室注重基础理论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坚持每两周一次业务学习,抓好年轻医师的专业培训,认真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通过查房和师带徒的形式,以提高年轻医师的诊治水平。

4、认真做好医护、医患关系的维系,提高满意度。

(二)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1、整形外科在医务科护理部指导安排下,开展了院前急救及护理组开展了人工心肺复苏的竞赛活动。

2、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体现了人性化医疗护理。在全院满意度调查中,整形外科的病人满意度都在90%以上。

3、整形外科历来有着优良的团结协作精神,是一支作风过硬的集体,这不仅体现在平时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在突发事件面前更能体现这种优良作风。

4、整形外科不仅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同时也是一个乐于奉献的集体。今年3月份,整形外科手术病人多,护理工作繁重,为了完成整形外科住院手术工作,许多医生、护士带病工作,特别是晚上也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却从没有人向医院及科室提出过任何报酬。

(三)员工培训工作

1、加强对科室员工的基本技能及素质培训,除了参加医院组织的学习外,科室举行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理论水平。

2、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在思想、政治、业务等进行了一对一的传、帮、带。3、对新员工按规定要求进行岗前培训。

4、积极参加深圳市继续教育中心组织的学习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

(四)节能减排工作

对科室员工加强节能减排宣传工作,提高对节能工作的认识,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杜绝科里的长流水及长明灯现象。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按照医院的要求,加强科室执行力,做好每项工作。

二、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安全就是效益。

1、认真落实员工的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

2、加强业务学习及专业技术培训。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范文4

关键词: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皮肤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5-02

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成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整体素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皮肤疾病种类多,患者多,是全科医师培训的基本学科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常年承担全科医师培训任务。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对于转岗培训的教学经验。

一、明确培训目标及其定位

转岗培训医师均为来自基层的年轻医生,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均较薄弱,且每个科的转岗时间短。培训要求就必须与规培医师、本科实习生不同,力求实际而实用,让转岗医师可以现学现用[1]。具体而言,培训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掌握皮肤科最常见疾病的诊疗包括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丹毒、轻型药疹六种多发皮肤病;二是熟悉皮肤科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及基本的处理原则,如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正确推荐患者到相应的专科进一步治疗;三是了解皮肤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方法,为转诊争取时间,如急性荨麻疹伴喉头水肿、重症药疹。

二、制定培训计划

皮肤科的转岗培训仅1~2月,在短期内要达到培训目的必须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并形成书面的制度,专人负责执行。我科从入科教育、临床培训到出科考核均制定了配套的培训制度。

1.入科教育。基层年轻医生对综合医院的管理条例不熟悉,新的转岗医师到岗后由住院总医师统一进行入科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了解培训期间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病例书写规范、核心制度、考勤制度及请假制度等。良好的入科教育等同于良好的开头,让转岗医师意识到科室对他们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律性。

2.带教老师实行导师制。我科实行“1+1”的培训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一个转岗医师[2],由每组的责任医师担任,每个转岗医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2~3张床位。带教老师带领转岗医师收治新病人,指导他们如何询问病史、专科查体、初步诊断、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开具医嘱以及修改病历,每一步力求养成规范的诊疗习惯。

3.临床知识培训。转岗医师的基础知识掌握尚不扎实,制约了其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其基础知识,增强临床能力呢?第一,以五年制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为基本学习资料,重点要求掌握六大常见皮肤病的基础知识,其次熟悉皮肤科总论内容、基本操作,最后了解其他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原则,让转岗医师的学习主次分明。第二,收治新病人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转岗医师学会如何描述皮疹,总结临床表现的特点,及主动分析该疾病可能的分类,进而做出初步诊断并完成病历的书写,要求老师务必讲解治疗原则,并就具体用药进行分析,让转岗医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每个新病例争取能吃透掌握,培养其分析、判断的临床思考能力。同时新病人尽量选择要求掌握的六大病例,使教学能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分配病房、门诊的学习实践。病房、门诊各两周至一月,病房做相对系统、规范的培训,门诊病人多,可学习更多种类的常见皮肤疾病。这样转岗医师能在短时间内丰富临床知识。第三,参加科里每周一次的小讲座。由住院总医师拟定出相对基础的专题讲座,涉及基本皮疹的认识、皮肤科常用药物、常见皮肤科急诊的处理、基本操作的规范等,由科里的老师轮流举行讲座。第四,参加科里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锻炼转岗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习专家教授严谨求实的风格。

4.操作技能培训。全科医师主要服务于社区,学习内容要求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因此操作技能的培训也十分必要[3]。要求掌握的操作包括换药、封包、皮损内注射、局部封闭、切开引流,这些操作简单实用,在社区医院也可开展。每个转岗医师都要把每项操作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出科时选取其中两项进行考核。我科同时开展了皮肤外科和激光美容,转岗医师可以参观手术及激光操作,了解基本的皮肤肿瘤手术治疗规范、术后随访要求、激光美容的适应症、激光美容的护理要求等,让他们对皮肤肿瘤、激光美容有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能够正确引导普通大众。

5.医德医风教育。医师的培养既要有技术上的指导,更要兼顾医德医风的教育。带教老师不仅要在临床知识上“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让转岗医师感受到优秀的医学人文知识的熏陶。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爱护病人,爱岗敬业。要求转岗医师意识到看病不止是在“看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看人”,学会角色互换,积极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整个诊疗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服务意识、人文关怀。

6.出科考核。培训结束前,由教学助理出题,包括基本理论知识问卷、大病例2份以及操作技能考核。考核资料留档,考核合格者方能出科进入下一科室培训。做到有始有终,保证整个转岗培训的质量[4]。

三、转诊关系的建立

全科医师的作用,不仅是在基层对常见疾病做出第一时间的诊治,同时能起到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专科进一步诊疗,节省患者求医问药的时间和精力。我科作为培训基地,不仅提供短期学习机会,更希望保持长期合作,成为基层医师的后盾。因此,在培训结束时,我科会给转岗医师留下带教老师及科室的通讯录,为他们转诊患者提供便利,患者在我科治疗结束后需要随访时可再回到社区随访。这种新模式的建立可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也是我国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是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师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基层医疗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保障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培训科室应拟定切实合理的培训目标,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使得转岗培训落到实处,长期有效运转,真正为基层输送优秀的全科医师。

参考文献:

[1]张学思,刘其礼,张少华,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4(31):3599-3601.

[2]董靖竹,张东华,周佳.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指导教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3,(6):59-60.

[3]李春芳,李雪兰.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妇产科带教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108-110.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范文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希望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探索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卓越临床医师,是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对于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健康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之一是要“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上海市于2010年启动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改革试验”(即“5+3”项目),成为最早开展的“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之一。迄今,复旦大学等5所上海市医学院校已经招录五届共计2193名“5+3”项目学生。

一、以问题为导向,构建“5+3”临床医师培养模式

“5+3”模式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质性结合,促进了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健全。

1.探索我国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1998年起,我国开始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1999年5月我国正式施行《执业医师法》,规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医学生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必须临床工作一年才能够参加国家统一举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执业医师资格后才有临床处方权。一方面,所有医学本科生或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没有处方权,不可独立处置病人和进行手术,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训练难以进行;另一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教育系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卫生行业)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接受的有限临床技能培训也得不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部门的认可,研究生毕业后仍然需要按照卫生行业要求重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导致全国医学院校不同程度沿用科学学位方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即“重科研轻临床、重论文轻技能”,毕业研究生临床技能难以胜任岗位实际需求。

在临床技能方面,“5+3”临床硕士能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化实践环境下,逐步达到独立行医所必备的医德医风、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等基本要求,胜任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症的诊疗工作,成为“会看病”的医生。在学位论文方面,明确规定“学位论文类型为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等,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扭转了“重科研轻临床、重论文轻技能”的倾向,保证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需临床轮转时间。在执业资格方面,由培训医院组织“5+3”临床硕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培训不再面临违法行医的困境,并且由于“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研究生毕业后也就不再需要重复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促进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健全

临床医师培养包含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美英等世界主要国家均已建立政府主导的、较为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尚不健全,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年招生规模13.4万人,而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数量只有4.48万人。临床医学教育只是培养了合格的医学毕业生,没有培养出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合格医生。

根据我国人事制度,研究生学历学位者在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上优势显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的“5+3”模式,大大增强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对于建立健全国家层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在上海召开“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会议明确,2015年我国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数量将从2014年的4.48万人增加到11.2万人,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二、以能力为重点,创新临床医师培养体系

上海市医学院校在“5+3”项目实施过程中,着力于医学教育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突破,着力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着力于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明显加强,创新临床医师培养体系。在“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医学生完成5年的医学院校教育后,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攻读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但绝大部分将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考核通过后,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其中一部分医师直接进入社区或者二级医院工作。此外,还有一部分医师希望在大医院做“分工更细”的专科医生,比如神经内科、泌尿外科等,就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进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继续学习,这被称为“5+3+X”(X为专科医师培训)。

1.教育制度创新

“5+3”模式不仅有机结合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且有效衔接了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通过明确临床硕士“双重身份”,打破了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住院医师)”和“在读(研究生)”之间“非此即彼”的束缚;实现了“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学位授予标准与医师准入制度”的“三个结合”,以“四证合一”解决了医学教育与执业医师制度之间的矛盾。临床医学在读硕士经住院医师规培1年以后,可以本科学历报名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经学位论文答辩可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四证合一”包括《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通过“四证合一”的制度创新,实现了在医师培养过程中的医学教育和卫生行业培训两者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临床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需求。通过“四证合一”的制度创新,培训医院组织本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期间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效地解决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训练和培养所面临的违法行医风险;由于“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完全达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研究生毕业后也就不再需要重复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协同机制创新

“5+3”模式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为突破口,立足教育和卫生两大民生工程,既是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实践,又服务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5+3”模式在上海的探索和实践充分体现了医教结合,协同创新。上海市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实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改革试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政府、行业、高校、医院形成合力”,确保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形成了教育卫生部门的良好合作机制,出现了“教改推医改、医改促教改”的生动局面。机构人员组成也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教委、卫生局、各相关高校、培训医院共同参与的临床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协同创新”。由上海市教委和卫生局分管领导、各大学分管校长组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全面实施;由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小组,负责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由上海市学位办、卫生局科教处、大学研究生院、医管处和培训医院相关负责人组成工作小组,具体实施此项工作。在项目试点过程中,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具体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研究解决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各高校执行上海市的统一规定。

3.实践教学创新

“5+3”模式突出了能力培养,以培养合格医师为目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和临床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住院医师“不能脱离临床规范化培训”的特征。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政治、英语、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等课程组成,所有课程均以上海市统一组织的网络课程学习为主。其中,基础理论课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完全一致;专业理论课由上海市统一组织各培训医院根据住院医师培训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010-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以上“网络化课程”的学习,共同的体会是本项目网络课件和教学方式既满足了“住院医师”特殊群体在规范化培训期间个体学习时间的自主特点,也体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的高水平和现代化。

在临床技能训练方面,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没有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对于临床能力没有强制性要求,研究生要花大量时间完成课程学习(脱离临床培训6个月以上),有些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甚至完全相同,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时间严重不足。而“5+3”模式下,专业学位硕士必须严格按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完成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小儿外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临床病理科、口腔科、全科医学科等18个学科的临床培训轮转。为保证临床培训质量,上海市制定了统一的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开展了带教师资培训,建立了培训质控体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培训结业考核,以培训过程考核为重点,培训过程考核合格和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是参加培训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

在专业学位论文方面,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没有涉及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许多医学院校的导师常常安排自己带教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去完成自己的基础医学研究课题,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和科学学位研究生一样发表SCI论文。而目前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明确“学位论文类型为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等,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等同于科学学位硕士,改变了“重科研、轻临床”的倾向。

三、以需求为目标,深化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医学教育改革聚焦社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立足教育和卫生两大民生工程,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应当不断深化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以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

继续推进“5+3”模式。2013年5月,教育部、国家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要求北京大学等64所试点高校,根据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目标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律,制订“5+3”项目试点方案,做好实施工作。在“5+3”试点实施方案中,应明确落实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明确落实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结合的具体措施。在推进“5+3”模式过程中,要逐步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即“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临床医师,可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要求,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规培医师年度总结范文6

关键词: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背景

1928年,美国医学会了“住院医师和研究生审核要点”,建立了早期住院医师培训计划标准。日本也在1968年正式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20世纪2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在学习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及本医院的特色,迈出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一步。自此,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式拉开了序幕。到2013年12月,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了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开展了在不同规模、层次及水平上的培训。

二、住院医师规培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4年,安徽省组织开展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推荐认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全省统一招录工作,并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目前,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处于初级阶段,培训的体系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程度还不高,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带教工作不规范、临床考核流于形式等。以某三甲医院为例,目前,包括在培学员,已有200余名学员参加了规范化培训。由于该院处于规范化发展的学习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在制度建设、思想建设、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各级专家学者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发展也做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内容涉及到培训政策的落实情况、培训考核问题、经费保障等。结果表明,各基地都面临相似的困难与挑战,由于各基地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导致研究结果的可借鉴性不强。笔者通过对该院长期地观察分析和实地调查,总结了此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方案。同时,希望能为其他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

(一)主管部门权利、分工不明

该医院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试行),并遵循方案精神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专业基地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培训计划、管理制度的拟定以及招录、考核等审定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审议培训实施、考核细则;专业基地主任和秘书,并未明确具体职能;在职能科室科教科,设立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然而,问题的关键也由此产生。该医院属于院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权力集中于行政执行院长,各科室之间责任相对明确,但是该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织结构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该组织确立了明确的组织目标,却缺少为组织目标拼搏的动力;有固定的人员数目,却没有稳定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这些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虽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但是并未真正发挥领导与督查的作用;其次,其职能科室科教科,实际上只有一人负责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招录、培训、经费管理、过程考核及督查等所有事务性工作。然而,规(住)培(工作)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要求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

(二)过程管理不够直接影响学员培训质量

自2013年《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印发,到201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的落实,从精神到物质上的支持足见国家对此项政策的重视程度。该医院却未能真正重视。

首先,大部分医务人员单纯地把规(住)学员当作基地人力资源的扩充,严重忽视了带教和培训。

其次,在考核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包括两个部分,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其中,过程考核是一种阶段性考核,是对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的动态评价。过程考核又分为出科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以轮转结束时间(一般为月末或月中)为考核节点。然而,这个时间的设定就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影像科方向的学员在放射科轮转的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9个月;第二阶段18 个月(针对轮转时间为3年),在时隔9个月或者18个月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再进行考核,就完全失去了过程考核的意义,也让这些考核流于形式。

最后,由于学员类型多样,培训标准也不同,而且学员在专业素质和思想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大多带教老师对学员关注较少,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清,不能按培训标准对身份不同的学员进行针对性的带教,造成规(住)培学员质量较低,学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培训学员中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且工学矛盾突出

规(住)培对象包括所有拟从事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以及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需要接受培训的学员。在规(住)培系统中,按照学员来源分为本院和外院学员;按照学员类型分为专科、助理全科和全科三个方向。外院学员中的全科医生,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他们大多作为各自岗位的骨干医生,基本无法实现完全脱产培训,导致工学矛盾突出。由于社区和乡镇面临的患者较多,医院本身也存在人员紧缺的问题。当规(住)培基地都不能完全理解培训制度时,社区与乡镇更是不能领悟。所以在出现工学矛盾时,学员原单位的意愿占主导地位,因此就出现了培训被暂停或者不到岗的现象,结果就是轮转顺延,甚至退出规培(训)。显然,并不能完成规培(住)的任务。

三、对策分析

(一)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

1.整合管理权限

为实现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实践技能的临床医生的目标,需要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形成一定的权责角色结构。因此,切实发挥该医院领导小组与专家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各专业基地负责人的积极性首当其冲。

其次,充分利用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系统。自2015年12月,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正式进入信息化管理,学员从报名招录、排班调控、日常考勤到过程考核都在这个系统完成。管理者的工作也应该顺应潮流的发展,强化系统内的管理。这就需要在管理系统内为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及各专业基地负责人分配账户和权限,让管理者真正进入管理系统,切实发挥管理与监督的职能。同时,加强与医务科、人事科、财务科、信息科等协同科室的联系,各科室间加强通力协作,提高对规(住)培工作的统筹安排。

2.激发管理热情

仅仅依靠明文规定的组织没有凝聚力,组织目标就难以实现。目标的实现需要价值观与使命感作为强大的支撑,以此建立共同的愿景――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不仅需要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还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因此,领导小组与专家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必须与绩效挂钩,各基地负责人的工作要与学员的过程考核成绩相关联,在一定的周期内对考核成绩较好的专业基地给予奖励。这种资金的来源可以按照《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议书》第七条,中央财政补贴中20%用于培训基地教学实践活动的补助的规定,从中划拨适量的款项,由财务科按工作完成度及考核状况给予发放。提高管理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满足管理者最基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提高组织管理的管控度

1.加强过程管理

在医院管理当中,我们需要对每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每个过程的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在规培(训)中,过程考核应作为考核的重点,过程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考核成绩是培训效果最直观的表现,如何最真实地反映培训效果,需要严密的考核体系。对于在培训方向,培训年限上存在差异的学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核。在理论考核上,需要联合利用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和添加考核题库,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相同专业的学员的考核内容不完全相同,实现“一人一卷”的个性化管理。在技能考核上,参照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的方式、标准及评分细则,以高标准和高要求进行考核,避免考核流于形式。对于口腔科、放射科、神经内科等专业性较强的学员,对考核内容的专业性需要做出更严谨的设计。由组织考核的部门定期总结理论和技能考核的结果,将学员考核情况反馈给派遣单位,使考核结果信息化、公开化。作为送培单位,也应主动向在外院规(住)培的学员要求定期反馈培训状况,相互学习经验,实现过程重在规范,产出重在同质。

2.调动学员兴趣

自上而下的管理与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没有自下而上的反馈是缺乏控制力的,会形成一种管理者理想的管理,而不是对管理对象的管理。科教科是与学员交流最主要的部门。由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周期最长为三年,就目前规(住)培系统来讲,每一年都会有三种届别的学员同时存在。因此,在学员中,可以按届别、专业和培训年限的不同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领导班。以座谈会的形式定期反馈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工作态度和心境的变化以及通过培训最终想要获得的结果等。让学员通过比较,对自我的培训作出更高的要求。当然,学员领导班的维持也要通过物质利益维持,规培(训)基地以奖金的形式补贴。提高学员的积极性,让少数带动多数,进而在整体上提高培训质量,实现产出重在同质的目标。

(三)增强对规(住)培的重视度

1.提高思想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思想上的波动对行为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对于规(住)培,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从分管领导到各专业基地负责人,再到科室的带教干事和带教老师,必须让他们认识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项必须执行的政策,培训学员不仅仅是临床劳动力的补充,要切实履行对培训学员的带教和管理。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好各种适宜途径,宣讲政策、宣讲工作、宣讲实例。让各级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意义,当然,这种重视不能只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更要具体到行动上。因此,必须将教学工作作为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业绩指标,计入工作绩效,以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履行带教和管理职能的积极性。

2.增强目标意识

目标管理是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制定即目标起点,结业考核合格即目标完成的终结。通过过程考核是参加结业考试的必要前提,各规培基地(训)的培训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由于学员培训的专业及年限不同,基地应根据不同专业学员在同一科室轮转的时间为基础,以季度为结点,每季度组织一次过程考核评优活动,获优的学员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一年度中有两次不合格,给予警告批评处分;两次以上者,轮转时间根据不合格次数顺延;不合格次数过多时,给予退出规培(训)的处罚。当然,出现以上任一情况的同时有严重违反医院相关规定,或者造成医疗事故的,同样要做出强制退出培训的处罚。各科室必须严格要求、严格遵守,为实现规(住)培的最终目标提供政策支持。

(四)面向基层需求

1.坚持把握正确方向

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点是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培养和充实住院医师队伍,建立并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群众提供合格的医学人才。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人员,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中,专科医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全科医生作为培训的重点,比例较低。

首先,这就需要扩大招收范围,向地市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倾斜,重点补充有名额空缺的全科专业学员。

其次,规培(训)基地应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基层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全科医生培训时间为2年),基层服务(实践)的培训点向规(住)培学员所在的医院倾斜。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才能牢牢把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坚持面向基层需求的方向不偏移的正确方向,实现群众“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2.坚持鼓励人才对流

坚持严守产出、重在同质的底线不突破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和生命线。同质的目的是实现地区间医疗水平的平衡,这首先就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提高对全科医生培训的认识,提高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在政策上鼓励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医疗水平。在基层全科医生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高政府对医院的补贴。

另外,规(住)培基地医院可通过“对口支援”的形式对委派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的补充,缓解基层人力不足的压力,进而解决工学矛盾。同时,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对基层医院进行宣传教育,规范基层规章制度,完善科室管理,改善医疗技术条件,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连续性,实现双向共赢。

四、结束语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自20世纪初开始,不断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融入国家医改的重大任务中。各级卫生组织也积极响应国家医改的号召,义无返顾地推进这项事业。该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虽然起步较晚,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在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在医院自身的积极努力以及学员的热情参与下,任何困难与挫折都会解决。我们相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定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实现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麻师宇,孙美平,王慧,等.国内外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况及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5,(31)11:1580- 1584.

[2] 梁东.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J].中国医院,2007,(11)6:33- 34.

[3] 祁敏,陈华江,魏显招,等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4):7- 8.

[4] 张红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3(11):58- 59.

[5] 田冬杰,赵中辛,谭军,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改革的探索[J].Chinese Health R esources,November 2011,(14) 6:372- 374.

[6] 朱海珊,王晓曼.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8):73-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