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例6篇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西文古籍 古籍保护 古籍修复 文献保护与修复 图书馆

1.引言

在中国,文献的传承从古至今未曾间断,因此,在很多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里,均有专门的中文古籍收藏,馆藏中文古籍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也向来受到重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项目的引导和支持下,中国的古籍保护事业更是蓬勃发展,展开了古籍普查、制度化常态管理、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整理研究以及特色古籍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全国古籍收藏机构的普查工作全面铺开,所有古籍按照一至四档定级。并分别在2010年8月及10月,制定了《汉文古籍定级标准》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为古籍的整理工作提供了标准化的依据。现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已进入成果揭示阶段,目前首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天津图书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已正式出版,共收录古籍数据31812条,包括珍本、善本、普本、方志及特藏等古籍类别。此后预计将有数十家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陆续出版,为古籍保护、利用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二、已建立完善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制度,采取定期申报与审批流程,截至2013年,国务院分四批公布了共11375部珍贵古籍和16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促使古籍保护成为全国各地公藏机构的一项常态工作。三、在全国各地设立12家部级古籍修复中心,组织实施各类型的古籍修复项目,目前国家图书馆已完成《赵城金藏》《永乐大典》、西夏文献等珍贵古籍的修复,正在修复敦煌遗书、宋元明清善本、金石拓片、舆图、馆藏清宫“天禄琳琅”等特色藏品。四、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古籍保护相关的全国培训班逾60期,培训内容包括汉语及少数民族语文古籍的鉴定与保护、古籍普查、古籍编目、古籍修复技术、碑帖整理与修复等。五、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带领下,组织和参与众多国内与国际的研讨会,并通过“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再生性保护手段,将善本古籍系统地复制出版(一期已出书758种,共8990册),使古籍的鉴定整理、保存与保护的研究更为深入。六、开展特色古籍保护,组织编撰《中国古籍总目》《中华医藏》和《民国文献总目》。

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关注的中文古籍范围不断扩大,从善本古籍、普通古籍再到民国文献,古籍保护的对象日益多元化。图书馆古籍藏品中的西文古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与其他类型古籍相比,西文古籍在中国图书馆界和文化遗产保护界的受关注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文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学界关于西文古籍收藏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主题。第一,关于西文古籍、西文善本和西文新善本等概念的界定与区分标准。第二,关于西文古籍保存和整理现状的总体描述和建议:王雨卉讨论了非善本西文古籍的开发整理工作重点及建议;张丽静界定了西文善本的收藏范围、标准和价值,介绍了国内西文善本保存现状并提出建议。第三,关于具体图书馆西文古籍收藏与整理情况的介绍:如北京图书馆外文藏书、北京大学图书馆部分西文善本书、大连市图书馆欧洲语言古籍等。第四,关于中西文古籍修复技术的简单比较。总体而言,中国学界关于西文古籍收藏的研究还处于探讨概念、介绍馆藏、宣传价值、呼吁重视的起步阶段,与业界对于西文古籍保护的关注程度大致相当。

随着中国古籍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如同民国文献的保护快速升温一样,西文古籍的保护也将很快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此,笔者对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图书馆的西文古籍的收藏、整理、保护与修复情况展开基本调查,以了解现状,找准发展的方向。

2.研究设计

2.1概念界定

诸如西洋、泰西、西文等,均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政治文化概念,类似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远东、近东、东亚语言等。在中国图书馆界,一般将以欧美为主的西洋国家所使用的文字统称为西文。西文古籍便是承载了西文作品的符合各馆古籍界定的文献。前句所谓“各馆”,是指目前在中国图书馆界还没有一个关于西文古籍的通用概念,此外还有西文古籍、西文善本及西文新善本的区分。当前图书馆较普遍的做法是将1911年及以前的文献视作西文古籍,将1800年以前的西文古籍视作西文善本,将1800-1911年间具有特殊价值的西文古籍视作西文新善本。但这一划分标准并非绝对,各图书馆还会结合收藏情况作具体规定,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将1850年以前的西文文献视作善本。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调查之前并未对“西文古籍”作出界定,而是将这一问题纳入了调查内容,因此,此次调查对象所指“西文古籍”,是指接受调查的各图书馆根据馆内政策所界定的“西文古籍”。

2.2相关调查

笔者采用文献保护、文献修复、古籍保护、古籍修复、“Preservation OR Conservation”和“Investigation OR Survey”等检索词在CNKI和EBSCOHost两个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筛选出文献保护与修复相关调查31个。表1对这31个调查所涉及的文献类型、范围和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按文献类型进行了分类。

如表1所示,国内相关调查,在调查范围上主要限于大陆地区,或较全面覆盖,或集中于部分省市;在文献类型上,以古籍为主,或以时间为限(如民国时期等)、或以主题为限(如中医、满文等);调查内容涵盖文献的收藏、保护和修复等情况。国外相关调查,与国内相比,体现出对于特定文献的关注,如图书馆档案、学位论文、期刊合订本、法语历史与文学类书籍、珠宝研究文献等;在调查内容上,则涵盖文献损坏状况、环境控制、保护与修复需求、修复措施与实践、数字化保护等。

2.3调查指标与问卷设计

参考上述相关调查,拟定调查指标体系,见表2,并设计问卷。

2.4调查对象

调查样本框包括大陆省级图书馆、港澳地区图书馆、曾有教会背景的大学图书馆以及其他办学历史悠久可能藏有西文古籍的大学图书馆,共四种类型7l家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是国内首办并唯一举办西文修复技术培训班的机构,迄今已举办4期西方文献修复技术培训班和3期西方文献修复技术提高研修班,面向具有西文古籍保护与修复需求的图书馆提供培训。7期培训的参加单位总名单,可以说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国内主要的西文古籍保护与修复单位。因此,笔者结合中山大学主办的四期全国西方文献修复技术培训班学员情况,从调查样本框中选择了40家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25家大陆省级图书馆、5家港澳地区图书馆、8家曾有教会背景的大学图书馆和2家其他大学图书馆。截至2016年4月8日,共有19家图书馆返回了问卷,其中2家反馈没有西文馆藏、2家因为西文文献整理工作尚未开展或尚未完成而无法填写问卷,因此,共回收15份有效问卷。具体情况见表3。问卷主要由图书馆此事文献保护与修复的相关负责人填写,或由其指定具体从事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馆员填写。

3.调查反馈

该部分主要依据15家西文文献收藏单位的反馈问卷整理。由于回收问卷均存在对于某些具体问题回答不明确的情况,笔者还以邮件和电话的方式作了后续沟通。

为保护调查对象的隐私,论文隐去所有图书馆的名称。仅以表4反映15家受访馆的在类型和地域上的分布情况。

3.1古籍及善本的界定

本次调研中,6家图书馆反馈对馆文文献中的古籍作了明确规定。其中,有3家图书馆将馆藏中1900年以前的西文文献定为西文古籍;有2家图书馆则以1911/1912年为限界定馆文古籍;还有1家图书馆以1949年为界,作为其馆藏中、西文古籍的统一界定标准。

3.2收藏与整理情况

3.2.1收藏情况

8家图书馆反馈了其馆文文献的主要年代分布,各馆虽存在差异,但主体均为近现代馆藏。9家图书馆反馈了其西文馆藏的最早年代,最早的西文藏品可追溯至1493年。8家图书馆反馈了馆文文献的具体数量,平均馆藏达到10万册/件。这8家图书馆还反馈了文献语种,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其他西文语种。

问及西文古籍的收藏情况时,虽然有6家图馆反馈对馆文文献中的古籍作了明确规定,但仅有3家图书馆对其馆文古籍的类型、数量、语种和装帧形式等情况比较清楚,类型主要为图书,语种主要为英文,装帧形式以册页装和软皮装较为常见。馆文古籍的来源方面,多为历史遗留(42.1%)和民间捐赠(31.6%),此外还有单位收购和政府转交。4家图书馆反馈馆文古籍来源不详。

3.2.2保存状况

纸张类型方面。以机器纸为主,其中:5家图书馆馆藏全部为机器纸;7家图书馆机器纸、手工纸兼有,但机器纸占多数;1家图书馆机器纸、手工纸、羊皮纸兼有,且手工纸占多数。

古籍破损方面。5家图书馆的西文古籍纸张老化程度达到严重级别,其中1家纸张严重老化的馆藏占50%-60%;5家纸张老化程度达到一般级别,其中1家纸张一般老化的馆藏达70%。8家西文古籍装帧结构破损程度达到严重级别,其中2家装帧结构严重破损的馆藏占50%;3家装帧结构破损达到一般级别。11家图书馆西文古籍存在封面破损情况,其中2家封面破损严重的馆藏占30%,8家封面破损达到一般级别。各家图书馆均存在轻微级别的虫蚀鼠啮、霉烂等破损情况。

9家图书馆(60%)反馈馆文古籍的破损程度与中文古籍相当,5家(33.3%)反馈西文破损程度较中文低,另有1家图书馆(6.7%)反馈破损程度未明,无法进行比较。

自然老化(13家)、保存环境差(11家)、使用磨损(10家)、纸张质量差(9家)、装订结构不合理(8家)、装订材料差(7家)均是造成上述破损情况的原因。

3.2.3整理情况

6家图书馆(40%)反馈已经开展了西文古籍的清查与目录整理、编目并建立书目数据库等工作;3家(20%)反馈对西文古籍进行专题/专藏管理。5家(33.3%)明确表示尚未开展西文古籍整理工作。未有图书馆开展西文古籍载录格式转换工作。

3.3管理情况

3.3.1相关政策及项目

13家图书馆(86.7%)反馈制定了文献保护计划,其中8家的计划包含西文古籍保护相关内容。11家图书馆(73.3%)反馈制定了文献保护灾难预案,其中4家图书馆的预案包含西文古籍保护相关内容。5家图书馆(33.3%)反馈制定了西文古籍保护政策,但政策的被了解程度和执行力度均不理想。

多家图书馆开展过古籍保护项目,如数字化图书、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相关项目、古籍特藏书库改造、修复室建设、古籍资源再生性保护等。但受限于专项经费不足,受访的图书馆大多没有或没有计划开展西文古籍保护项目;仅1家图书馆早于2002年便启动了西文古籍保护项目,外派人员进修,并设置了专门的西文文献修复馆员岗位,还定期举办培训班;另有2家计划年内启动西文古籍保护专项。各图书馆均无西文古籍保护专项经费。

3.3.2相关部门与人事

13家图书馆设立了专门的文献保护部门(如历史文献中心、历史文献部、特藏文献中心、特藏部、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中心、文献修复组、馆藏维护组、古籍特藏组、外文部等),其中1家设立了独立的西文古籍保护部门。

工作人员方面。7家图书馆反馈馆内从事文献保护的人员规模为1-10人,4家反馈为11-20人,1家反馈达50人,另有3家未反馈确切数字。其中,2家反馈有专人从事西文古籍保护,分别为3人和4人;这些人员参加过专门的修复技术培训,但未接受过相关的学历教育。除1家图书馆反馈其管理层对西文古籍保护与修复完全不了解外,反馈管理层非常重视或一般重视该项工作的图书馆各占一半。

3.4保护与修复及需求情况

日常维护方面。1/3的图书馆反馈采用单独库房存放西文古籍,2/3反馈馆文古籍与其他藏书,如中文古籍、民国图书甚至流通图书等,共用库房。超过80%的图书馆反馈没有采用特殊的书架或书柜存放西文古籍,2家图书馆(13.3%)反馈使用花梨木、铝等特殊材质的书架或书柜专门存放西文古籍。六成图书馆进行书库清洁、文献表面除尘的日常维护工作;4家图书馆还开展了文献表面除霉工作。

环境控制方面。大部分图书馆开展了库房温湿度控制、光线控制、防虫与杀虫等环境控制工作,但对库房空气质量的控制,相对以上三项而言关注较少。温湿度控制主要采用普通空调加抽湿机的方法,有5家图书馆使用了恒温恒湿空调。光线控制主要采用封闭门窗或封闭式书柜的方法,有5家图书馆采用了无紫外线照明。7家图书馆使用中央空调过滤空气以控制空气质量,另有1家图书馆使用了室内空气过滤器和独立风柜。大部分图书馆采用控制库房温湿度的方法进行防虫控制,另有樟木书柜、防虫草药和定期杀虫等方法。

服照策方面。各馆对古籍的使用均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大部分采取原件馆内阅览的服务方式。2家图书馆计划购买部分西文古籍的复印件或数字化产品,代替原件的使用。

5家图书馆反馈开展了西文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修复方式主要是原样恢复、脱酸和制作书盒或书套。脱酸大多采用修复时水洗脱酸的方式,仅1家图书馆反馈进行了单册喷雾脱酸,未见批量脱酸。5家图书馆均采用了纸张去污、纸张加固和纸张修补技术。修复设备方面,5家图书馆均有基本的配置,包括古籍除尘修复工作台、纸浆补书机、机器/手工切纸机、压书机、纸张测厚仪、清洗水槽、冷冻设备和常用手工工具等。修复所需材料以国内外采购为主,部分材料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配发,或有人赠送。

需求方面。5家图书馆认为西文古籍修复工作十分急迫,6家反馈一般急迫。大部分图书馆认为西文古籍所需材料的国内供应、修复技术(如纸张脱酸、双面文字纸张修复、装订结构恢复等技术)以及人才状况均无法满足需求。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系统培训以及高水平师资的缺失使得人才方面的困境尤为突出。大部分图书馆反馈,较之西文古籍保护,他们更重视中文古籍保护,其原因主要是对西文古籍了解不够,且受经费、人力、馆舍、技术等条件的制约,暂时无法顾及。其中8家图书馆反馈若有条件,会开展西文文献的修复工作。

4.讨论

4.1西文古籍保护现状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图书馆的西文古籍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西文馆藏普遍存在“家底不清”的情况,因此更进一步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基本未曾展开。

总体而言,港澳地区的图书馆较之大陆地区的图书馆,对西文馆藏的情况较为了解,且大多已开展清查、整理和编目工作,半数以上已经开展西文古籍修复工作。受访的港澳地区图书馆在西文古籍保护与修复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对文献的破损类型、程度与数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适用于本馆的文献保护计划;编制文献保护灾难预案;对馆员进行宣传教育,使馆员了解文献保护计划、政策和灾难预案等文件的内容,提高馆员的文献保护与管理意识;馆内设有专门的文献保护部门,负责包括西文古籍在内的所有馆藏的保护和管理;定期开展文献日常维护工作;配备基础的修复设备。

而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在西文古籍保护工作上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大陆地区一些曾具教会背景的大学图书馆的西文文献馆藏量大,类型丰富,但仅有1家受访的该类图书馆开展了西文古籍修复工作。该馆配备专门从事西文古籍保护的人员,且比例达全馆修复人员的40%;该馆对西文古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环境控制、使用限制、修复及脱酸处理等,配置了设备较为齐全的专业修复实验室,采取纸张去污、加固和修补等多项技术,对馆内的西文破损古籍进行专业修复。

4.2需求导向的未来展望

根据当前情况以及需求,笔者认为有两项工作是西文古籍保护事业需要首先考虑的。

其一,普查西文古籍。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的西文古籍保护工作尚处于探讨概念、介绍馆藏、宣传价值和呼吁重视的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工作实践都才刚刚开始。随着中文古籍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和全面铺开,与之相关的西文古籍保护将逐渐进入视野。古籍保护的首要工作是“摸清家底”,因而与中文古籍保护一样,普查与整理是西文古籍保护的首要工作。具体或可仿效中文古籍普查的方法。中文古籍普查工作由国家主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开展多个项目,按照统一部署普查、建立古籍名录、建立古籍保护下级单位、培养普查人员、加强整理与利用五大方面的内容,全面推动,现已收到极好的成效,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果。还可考虑以个别已经开展西文文献整理工作的图书馆为试点或示范点,总结分享其在西文古籍普查和整理方面的特殊经验。西文古籍普查是西文古籍保护工作的首要一步。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网络化;资源建设;信息资源

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继而成为国际科技文化的焦点,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份量。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链接的电子存取服务信息资源库。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提供知识化等特点。本文拟就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有很多种说法,比普遍的定义认为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链接的电子存取服务信息资源库。归纳来讲,数字图书馆就是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能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二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目前国内图书情报单位都在积极建设各类型数字图书馆,其中既有部级项目,也有地方省市级项目,还有单个数字图书馆项目。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部级数字图书馆计划或者项目主要包括: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CPDLP)项目、知识网络一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项目、国家教育部数字图书馆攻关计划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软课题研究项目。影响较大的地方省市级数字图书馆有:辽宁省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工程、江苏省数字图书馆计划以及台湾地区的“亚太智能信息服务中心”计划。其中,辽宁省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工程是国内首家引进美国IBM公司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也是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首家启动数字图书馆工程,它把对古籍文献的加工整理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头戏,重点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采用先进、成熟技术,组建Internet信息与服务系统。

近十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图书馆的含义、特征、组织结构与功能以及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对策等。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人们开始对数字图书馆所涉及的问题与技术加以讨论,主要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贮、压缩、组织、管理、检索、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等。

三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问题

数字图书馆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字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包括各种数字化的资料如历史资料、网上资料、媒体资料、声像、录像等,但目前各馆之间的沟通和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各自为政的建设方式会造成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二)信息资源统一标准和分类、索引、检索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各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不一,有的单位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量,有的单位则忽视自身馆藏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盲目引进数据库,这种毫无统筹各自为政的建设方法,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也给今后的资源整合造成了隐患。同时各数字图书馆在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联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有效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或闲置。

(三)经费短缺

我国图书馆体系较复杂,设有省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军队图书馆等,管理体制差异性很大,建设较分散,特别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资源不能共享,也不能实现图书馆共建的目标。图书馆是公益性机构,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长期的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网络布线工程、人员培训、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作后盾。而近年来图书、刊物价格大幅度涨价,以至许多图书馆往往连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等各项基本经费都难以维持,开展数字图书馆举步维艰。

(四)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图书馆员队伍整体现状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遍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传统图书馆是以纸质的出版物为媒介向读者传播知识,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的工作是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信息,进而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目前的工作人员中的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一)加快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应用的核心问题,也是数字图书馆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力保障。数字图书馆产业作为信息资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重视数字资源开发与服务的质量,提高知识含量,形成符合市场需求、满足社会公众普遍要求的高质量的信息内容产品体系。同时应加强数字图书馆在全球范围内的全方位合作。因特网的无国界特性给这种合作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才、技术、设施、资源等方面的协作,使数字图书馆工程顺利完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加强标准化研究

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前提和根本保障,为了实现数字图书馆中的分布式数据库跨库检索,必须采用一种新的、通用的标准格式来标引文献资源,使其适用于Internet环境,实现文献编码、目录和文献内容的一体化处理,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战略规划 战略目标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图书馆界开始将战略规划引入图书馆,并进行初步研究,到了70年代,各大学图书馆普遍积极开展战略研究与长期规划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财政支持紧缩、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以及图书馆自身管理与转型等多方面的挑战,大学图书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战略规划的指导。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是面向未来确定大学图书馆的使命、愿景、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是大学图书馆赢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指南,也是图书馆管理规范化与现代化的标志。与国外相比,我国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借鉴与学习国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经验,是提高我国大学图书馆制定与实施战略规划能力的捷径。

我们选取“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的2015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50名大学的图书馆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从规划文本的形态特征与内容特征两个维度多个方面详细分析这些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的特色。

2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形态特征

2.1关于拥有情况的调查

笔者通过逐一访问50所大学图书馆的主页,调查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拥有度、链接目录层次、在网站中隶属的板块及其文本表现形式,了解与战略规划相关的内容。其中,文本拥有度是指在图书馆主页能否检索到战略规划文本;链接目录层次是指战略规划在图书馆网站中的深度,规划文本往往不会直接呈现在网站主页面上,而是依据图书馆的设计理念被放置于不同的深度与板块,链接层次可以反映大学图书馆对战略规划的重视程度;隶属板块是指战略规划相关类目的上级目录名称;文本表现形式是指战略规划文本呈现给用户的形式,包括网页全文浏览、提供PDF格式文本下载、浏览且能下载等。调查结果见表1。

(1)关于文本拥有情况。

由表1可知,有2个图书馆因网站的英文网页暂不完善而无法调查,在其余48所大学图书馆中,有34所图书馆(70.83%)都在网站上提供了与战略规划相关的文本,且大多向用户免费开放(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图书馆战略规划页面无法打开,伦敦大学学院战略规划中具体的实施计划仅限馆员访问);

(2)关于链接目录层次。

笔者l现战略规划在图书馆网站中往往被设置为2级(16所)或3级(16所)目录,有1所处于4级目录,还有一所图书馆的规划文本是利用网站提供的“搜索”功能直接下载获取的,没有在各级板块中找到相关类目;

(3)关于隶属板块。

除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的一级目录为“使命”外,其余均为“关于”,二级目录则较为分散,涉及“使命”“管理”“行政”“出版物”“组织”等多个栏目,说明各图书馆对战略规划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并不十分一致;

(4)关于文本表现形式。

多数图书馆(24所,72.73%)提供PDF版本供用户下载阅读,7所图书馆既提供PDF版本以供下载,也允许用户直接在网页浏览全文。有的图书馆在网页上比在PDF版本中提供了更多关于战略规划的信息,如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图书馆、墨尔本大学图书馆。此外,马里兰大学大学城分校的规划文本以刊物的形式呈现,供用户在线播放阅读,具体情况如图工所示。

2.2关于制定情况的调查

剔除2015年前失效的战略规划,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于2010年,且未注明适用年限,作剔除处理,最终剩余29个规划样本(见表2)。我们从规划名称、制定主体和规划时长3方面调查了这29个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情况。从规划名称来看,一般由“战略规划”字样与规划实施年份两部分组成,一些名称中含有战略规划所起到的目的与作用,如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筹款”、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的“领导、挑战与连接计划”,此外,有的图书馆还使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或概括总结、或表达希望、或阐明重点,如“传递成功”“传递一流的用户体验”“支持研究、教学、服务计划”等等。

从制定主体来看,绝大多数为图书馆主导并自行编制。虽然近五成的战略规划中并未注明制定主体,但可从图书馆网站或规划文本中了解到,战略规划往往是由多方力量、经由多次调查与咨询制定而成,体现出参与力量多样化的特征。如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图书馆组织高层对话,使学生、教职工和行政人员参与分析调研数据,以确定图书馆战略重点与方向,并对规划草案寻求反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也指出战略规划是在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调研中形成的。由表2可知,在标明制定主体的图书馆中,图书馆领导小组和专门的战略规划组是战略规划的主要负责者。其中,图书馆领导小组由馆长、各部门主任等多人组成,战略规划组作为图书馆的常设部门,负责战略规划的前期调研、制定、修改、评估等工作,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图书馆的战略规划项目组就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能够有效保障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各个环节。

战略规划作为周期性的管理活动,其时效性通过规划时长得以体现。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时长,是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发展愿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设定的特定时间段。在29个调查样本中,标明战略规划实施年度的有28个(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图书馆除外),时长从1年到10年不等,平均为4.4年。由图2还可以看出,57.14%的大学图书馆以4-5年作为战略规划适用与更新的周期。

3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内容特征分析

3.1战略规划的文本体例

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的体例目前尚无固定统一的模式。柯平认为一份全面合理的战略规划,应当能够准确地表达组织的使命、愿景、战略制定过程、战略规划原则、战略目标等全部内容,并确定使命陈述、愿景展望、发展历程、环境分析、目标体系等2。项作为规划文本的构成要素;盛小平指出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框架至少应包含愿景、使命、价值观、目标体系、战略五部分。我们调查了29个样本馆的规划文本的内容,结果如图3所示,文本中涉及较多的要素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战略目标(29,100%)、使命(21.72。41%)、愿景(20,68.97%)、价值观(9,31.03%)、引言(7,24。14%)和指导原则(6,20.6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统计和论述的方便,我们对文本中含义一致而名称不一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如“使命”和“使命陈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战略方向”、“原则”与“指导原则”等。除此之外,各馆战略规划的体例也有各自特色,如,根据自身情况加入环境扫描、制定过程、制定背景、评估方式、概要、时间表、财务等要素。

3.1.1使命

使命是图书馆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与所追求的价值。它明确地揭示了图书馆存在的目的、信念及图书馆的自我定义,概括了图书馆要做什么和为谁而做。词频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我们利用ROST词频统计软件和Word 2010词频统计功能对21份战略规划文本中的“使命”进行词频统计,剔除无实质意义的介词、连词、助词等词语,合并单复数、动名词等形式,结果见表3。根据我们对文本的阅读和对高频词的统计,发现样本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的“使命”主要有三:一是利用图书馆馆藏、服务、馆员、空间等资源为学生以及教职工提供学习、教学和研究支持,这是大学图书馆最基本的使命,如耶鲁大学图书馆的“通过员工、项目和服务为耶鲁和世界学术社区提供杰出的教学、学习和研究支持”;二是连接世界知识,促进知识的创造与发现,如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的“促进批评探究和有益于社会的知识创造”、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图书馆的“通过联结人与知识,促进知识发现和丰富人们的生活”;三是创新服务,如纽约大学图书馆的“为不同用户群发展有创意的服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图书馆的“设计可效仿的典范性信息服务”,等等。

3.1.2愿景

愿景是图书馆以使命为基础对未来发展的定位,也是对图书馆蓝图的描绘,它揭示了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意愿,是组织成员为之奋斗的未来目标。同样,根据我们对包含“愿景”的20份规划文本的阅读,和利用Word 2010的统计功能对“愿景”的词频的统计结果(见表4),发现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愿景”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研究型图书馆,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愿景是“我们是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图书馆,促进知识创造、探索和发现”、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馆的愿景是“我们渴望成檠术研究型图书馆的领导者,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知识创造和知识管理的需要”;二是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如伦敦帝国学院图书馆的“我们将提供一流的、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专长和空间,我们为研究者和学习者导航信息变化,以创新、主动和敏捷的方式工作”、耶鲁大学的“图书馆服务是直观的、无缝对接的,并且是由对用户研究实践和不同需求的实证理解所驱动的”。

3.1.3价值观

价值观是定位图书馆有用性的体例,它揭示了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是图书馆基于使命和战略目标而形成的价值取向。战略规划中往往使用几个单词或几句话对图书馆的价值观加以概括陈述。例如,在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2016-2018年的战略规划中,价值观为“知识、开放、服务、合作、多样化”;伦敦大学学院图书馆则以“相互尊重、卓越服务、合作、激励、创新”作为其价值取向;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的价值观是“合作、用户中心、多样化、专业、创新、职业化”;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则将价值观定为“卓越服务;与学校和社会团体合作;馆藏管理和制度化;创新、敢于冒险;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通过组织获得领导力与个人成长;知识自由、追求知识”。

3.1.4指导原则

由图3可以看出,这一要素是样本馆的战略规划中较少采用的。原则是确保图书馆始终与其使命、愿景和价值保持一致而给出的宏观性定位,它揭示了图书馆开展业务工作、制定战略规划的指导方针,是图书馆必须始终遵守的准则。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在其2014-2016年的战略规划中指出,为更好地实现使命和愿景,图书馆需要一套基本的原则作为指导,这些原则是图书馆规划与行动的基石,并确定了7条指导原则;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一香槟分校图书馆将其指导原则概括为“使命中心(Mis-sion-Focused)原则、行动导向(Action-Oriented)原则、用户中心(User-Focused)原则、基于实证(Evi-dence-Based)原则、包容性(Inclusive)原则、授权原则(Empowering)、主导性原则(Leading)”。

3.2战略目标的体系内容分析

战略目标是图书馆在未来几年着重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是战略规划中最核心的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与战略意图。通过阅读29份规划文本中关于“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向”等的具体内容,将战略规划目标体系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可分为13类,即:资源建设、空间、教与学、服务、研究、员工、管理、合作、财务、技术、营销、基础设施和评估。出现次数和比例较多的是:资源建设(27,93.10%)、空间(24,82.76%)、教与学(22,75.86%)、服务(20,68.97%)、研究(20,68.97%)、员工(19,65.52%)与管N(9,31.03%),这些是规划文本中比较关注和重视的内容(见图4)。

3.2.1重视资源建设

资源是图书馆存在、发展与开展服务的根基。从调查结果来看,几乎所有的样本馆都很重视资源建设。为适应信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资源建设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与扩展。阅读样本馆规划文本目标体系中与“资源建设”相关的陈述,发现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实馆藏。建立跨学科的实体馆藏和不同格式的虚拟馆藏;(2)强调存取。应当支持各种移动便携设备,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检索并使用图书馆的资源,一些图书馆还明确提出优化发现与传递系统、图书馆网站和服务平台的性能,同时,多数图书馆也支持研究资源的开放存取;(3)重视资源的数字化与长期保存。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致力于保存印刷本,包括善本书、档案、手稿和濒危视听数字资源等,康乃尔大学图书馆则指出“提供数字内容的长期存取是学校的学术使命,加大对包括研究数据,可视化资源、学科库、电子书、流媒体等资源的保存力度”;(4)资源共建共享。共建共享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已经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与其他机构合作是多数样本馆的选择;(5)建设机构知识库,收集、保存并促进对学校研究成果的利用。如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等均建有机构知识库。

3.2.2空间职能拓展

基于网络的资源和服务正在快速扩张,但并不表明师生对物理空间的使用有所减少,而且由于用户的研究行为、教学与学习模式等的变化,传统的图书馆空间越来越无法满足需要,对此,各馆纷纷审视、评估现有空间环境的利用状况,或与师生共同规划图书馆空间,主要改变体现在:(1)调整物理空间,各馆根据评估结果和需求调研,增设信息共享空间、个人和团体研究室、人文科学实验室、培训室等空间,或者扩建附属建筑;(2)打造虚拟图书馆,实施基于学科的数字学术中心计划,以适应用户日益复杂的需求,促进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3)升级配套设施,采购与研究、学习相关的技术设备,提供灵活、舒适的基础设施,提升用户体验;(4)举办各种活动,如讲座、展览等,促使用户参与,充分利用图书馆空间。

3.2.3支持教学

一直以来,为教学服务就是大学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大多数样本馆的战略规划中均强调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支持师生的教授与学习,提供教学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基础设施、馆藏资源、新技术设备、空间需求等;(2)强调信息素养教育,使用户学会有效地发现、评估、组织、管理、利用和创造信息,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大学图书馆普遍采用嵌入式教学的方法,通过与教师、各个院系的主任、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等多方面的合作,创造性地将图书馆教育服务整合到大学的课程体系结构中,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技能;一些图书馆也比较重视在线学习环境的构建,不断完善线上培训,如MOOC、数字化学术中心、在线指南等。

3.2.4注重服务

大学图书馆是为大学师生的研究、教学和学习活动提供服务而存在的。大多数图书馆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确定为战略重点,重视用户需求,聚焦于:(1)研究服务,为研究服务是样本馆规划文本中提及最多的服务行为,与研究人员合作,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为研究人员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服务、设计创新服务以加强各学科研究和跨学科之间的连接;(2)数字化服务,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内容和数字化工具两个层面,图书馆鼓励维基、博客、社交媒体、数据可视化工具等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并将服务与专长嵌入到系统和工具中支持教学与科研;(3)基础服务,如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图书馆开放时间,完善RFID、扫描、打印等自助设备等。

3.2.5支持科学研究

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吸引更多更好的研究者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这些大学的图书馆的战略目标之一。图书馆对研究的推动是多渠道与多方位的,在上述资源、空间和服务层面也有一定体现,除此之外,还表现在:(1)支持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中的思维碰撞、跨机构或跨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术创新;(2)支持研究全过程,延伸数据管理服务,贯穿研究人员的整个研究周期;(3)支持学术出版与开放存取,与学校出版社或学术项目合作,为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成果提供多种出版形式,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提高学者研究成果的影响力;(4)设立研究项目,如牛津大学图书馆的IT基金资源发现项目、杜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图书馆环境项目等。另外,也有一些图书馆从设施、政策、图书馆研究文化等方面进行努力,促进学术研究进步。

3.2.6强调员工发展

图书馆员工是联结图书馆资源和用户之间的桥梁,是战略执行的关键环节之一。样本馆的战略规划中涉及员工的内容可慨括为以下四点:(1)日常工作中,图书馆员要熟悉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并鼓励T工采用新方法、跨部门协作,根据员工专长安排工作内容,把员工意见作为决策参考;(2)培训,图书馆鼓励员工参加培训项目,学习新技术、新工具、新知识、新方法,以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换代,促进馆员的职业发展;(3)招募,制定相应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招募多样化、具有不同专长的员工;(4)组织文化,培育积极、高效、相互尊重、充满活力的、创造性的组织文化,使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更好地工作与成长。

3.2.7用户参与及管理

大学图书馆的用户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师、行政人员、图书馆员等,他们对图书馆的需求与兴趣点有所不同,吸纳不同身份的人群参与战略规划的拟定、为图书馆献计献策,无疑会对图书馆的良性发展起推动作用。有8所图书馆将“公众参与”写进战略规划中,主要运用在:把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情况作为评估资源与服务的标准,通过用户调研完善资源、空间和图书馆的服务,不断创造机会使用户积极参与学术信息环境的管理等。此外,一些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提到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附属馆的管理工作。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4

规划对中国图书馆界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制订计划是政府的常规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文化部的要求,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订过各种计划和规划。近年来图书馆界为了自身的需要也开始制订战略规划。图书馆进行规划往往是为了数字化建设或新馆建设,还没有普遍成为发展的必要手段。但从公开发表的少数规划全文来看,有的在结构上已经接近国外的样式。

但是中外图书馆规划是有一些区别的。有些差别与不同国情有关,不存在好坏问题。一位欧洲的图书馆资深馆员认为,规划方面,美国比较注重样式的统一,而欧洲则不太注意形式,因此图书馆规划不存在必须模仿的样版。但是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图书馆的规划还是有重要价值的。由于缺乏现代化管理知识,我国图书馆界目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下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公益性的图书馆,一般对规划的意义认识不足,即使制订了规划,也如同写一个平常的工作总结加明年打算,一般事先不做研究,也未必将其作为图书馆发展和管理的轴心;而在理论基础、方法和工具方面,差距则更大。初步来看,国外图书馆规划有以下一些特点是国内所缺乏的,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1.1 重视规划的法律依据。几乎所有美国各地图书馆规划都有其法律依据的说明,有的在首页或某个部分突出这个法律的标记。有的地方甚至在程序上要求依法行事,美国马省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就规定图书馆规划制订必须依照小型图书馆规划程序(SLPP)或公共图书馆法。这表明规划的制订不是图书馆愿意不愿意的事情,而是社会的强制性要求。

1.2 重视过程甚于重视结果。国外图书馆相当重视规划程序,许多规划文本包含了程序的说明,完整的规划几乎都详细列出各个层面的参与者,即编制、评论和审核批准的小组或委员会成员名单,有的还把讨论的详细记录作为规划的附件。正如规划专家所言,“规划的最大益处不是其产生的一套文件,而是过程本身”。为规划而进行的环境和资源分析能够使规划者更好地认识图书馆发展的内外条件及其变化;形成正确的目标和项目也必然是领导层和职工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循序进行得顺利,将大大有利于规划的执行。在这里规划本身文字的完美或口号的雕琢已经是不重要了。

1.3 业外人士参与规划。个别国外图书馆聘用外部咨询专家进行规划,更多的采用有外部人士参与规划小组的方法;而参加规划的讨论、审核和批准的绝大多数并非图书馆员。尤其是规划前期的战略研究,一般都是由外部专家进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战略》编写委员会16位成员中,仅三人是图书馆员(其中没有国会图书馆人员),其余是来自大学文理科,计算机、信息服务和出版等公司的专家。新加坡《图书馆2000年》报告的作者“图书馆2000评论委员会”由国家计算机管理局人员担任正副主席,22名成员中仅一人为国家图书馆行政负责人,另外一位是国立大学图书馆前馆长,其余均来自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

1.4 重视规划执行的评价和更新。制订规划是为了执行。国外图书馆规划中的项目一般都有考核指标,规划中往往也规定评价的程序。有些还在规划中事先指定了评价组的成员,以便让他们在执行的全程进行监督。不少图书馆规划的法律或文件明确指出更新要求和周期,例如前面提到的《马塞诸瑟州1998—2002年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要求在每个财政年度的转换期10月份进行一次规划更新。这些要求反过来迫使规划在目标和项目上要十分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 总结

分析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图书馆行业必须进行法制建设,一些重大的行为必须用法律规定加以规范,依法办理;就如现代企业必须厘定产权关系那样,从长远来看,图书馆也必须明确治理结构,树立“利益相关者”概念。用全社会税收投入进行的图书馆建设,当然应该有社会的代表(通过理事会等)加以监督

2.1 规划及其在管理中的地位。管理是个普遍适用于包括企业和非盈利机构在内各种组织的概念。实际上“管理”一词可能在不同的场合运用。在最高层可能指向治理层面,即组织的基本利益构架:如合伙制、公司制,非营利(部门或组织),机构内从属性质或是慈善机构等;在日常生活中“管理”更多的是指具体执行层面上的规章、项目管理和薪酬制度等。但是这还不够,在国外,“管理”概念还要指向组织的宏观层面,有时被称为经营管理,这里的经营主要是指规划、营销、机构设置、流程设计等。而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对经营层面上的知识和认识。

根据组织行为学和管理的实践,规划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它包括确定目标、建立战略、制订计划以协调各项活动。尽管存在多达几十种管理工具,贝恩咨询公司对全球企业组织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用得最多的还是战略规划(76%),使命和愿景描述(70%)和目标(69%)这三种。通过制订规划,管理层在变化的环境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使命,聚焦于具体的奋斗目标,确定通过计划、项目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是任何组织进行规划的目的,图书馆也不例外。近年来战略规划的一个趋势就是从企业、私营部门向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发展。规划研究专家认为: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在规划的目标重点上当然有区别,但是就规划的结构而言,没有很大差别,倒是组织的规模大小影响更大,因此管理学的一般规划方法也应适用于图书馆。

在这里主要探讨图书馆经营管理中规划的应用。什么是图书馆规划?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其规划与一般组织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它说明了组织的位置在哪里,想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到这样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美国《罗德岛公共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手册》为图书馆规划作了如下说明:规划是为图书馆服务的未来所作的精心的、优先的准备方式。基于对社区的了解、社区的期望和资源,以及对社区未来需求的合理预期所做出的长期规划将能够使图书馆理事会和管理人员更好地履行提供有效和积极的图书馆服务的责任。因此可以说规划是图书馆为了面向未来,应付挑战的最重要的管理工具。

2.2 图书馆规划的结构和要素。图书馆规划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和要素。但是在同一系统、同一地区,国际图书馆界的管理当局往往会有一定的要求。这里先举几个例子。

1997年9月发表的《马塞诸瑟州1998-2002年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它规定图书馆必须制订3—5年的长期规划,其最低限度必须包括:使命的描述、需求的描述、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为实现目标和目的行动计划(至少是第一年的),其中需说明达到目的所需的活动,及其时间框架和其它可以衡量的指标、关于规划方法的简单叙述、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最后,每年10月要根据规划对下一年度作出更新。

威斯康星州公共事物指导部根据1998年7月生效的该州图书馆法修订版,提供了郡图书馆规划样本,其结构如下:①使命描述;②背景;③目前图书馆对本郡居民所提供的服务;④当前图书馆对本郡居民提供服务的资金来源;⑤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如果你想省略目的,也可以是“目标和行动”:⑥实施(这部分必须包括规划期内为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所有行动);⑦未来工作,包括规划的评估和更新;⑧附件。

2001年3月19日完成年度更新的罗德岛州图书馆5年规划,其主要框架很有典型性。这份44页的报告首先进行环境扫描,以分析图书馆的需求,然后用一页来叙述图书馆的愿景,用5行文字提出图书馆的使命,接着是一个规划过程的叙述。规划的主体是方向、优先关注和项目,其中用表格详尽描述了各个具体计划及其预算。规划的最后具体提出了评价的要求和具体计划。

英国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四年规划题为《图书馆战略1999—2002》。该报告在格式上和美国图书馆界不完全一样,在引言部分包含了一段图书馆使命描述,接着是战略愿景,第三部分提出资金来源、服务、人员等8个方面的战略方向,并加以具体叙述,详细的指标列在附录里。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图书馆的规划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明显地具有一些共性。大多数战略规划都包含使命和愿景描述,这是规划极其重要环节,而常常又被忽视,需要做一点说明。

使命描述是关于组织为什么存在基本理由的简要说明,指出其主要服务功能和这些功能所针对的用户群完全认同。不少著名的公司都有简洁而广为人知的使命表述,例如沃尔玛公司称其使命为“让老百姓有机会买有钱人买的东西”,3M公司则是“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等。从许多实例来看图书馆规划的使命描述没有固定的格式,从一句话到多段文字都有。例如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描述为:“我们欢迎并支持所有人民享受阅读,寻求终身学习;我们一起努力工作通过图书、服务项目和其他资源公平地提供信息、思想和知识;我们相信自由地阅读、学习和发现”。

愿景描述是关于组织发展未来所期望前景的描述。在战略研究中常常进行情景描述,那是一种对于“如果这样,未来就会那样”的预测,预测的结果会是多种不同的情景,愿景是其中我们所希望的一种情景。

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规划目标是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与愿景联系,通常无法测度,它一般在长期规划期间不会改变,甚至不一定能够完成实现;而具体目的是为达到最终结果所进行的具体的、近期的结果,它包括谁来做、如何做,什么条件和时间框架等。目的是可测度的,在规划期内可能改变。[LunWenDataCom]

2.3 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制订。战略规划作为规划的一种,更加注重长期性和远见性。据了解,国际图书馆界自1990年开始重视战略规划。当图书馆新开张或上一个全新项目时,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或当图书馆的治理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时,都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规划。由于战略规划是一种应对重大变化的规视理解变化这个环节,往往需要重新描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在许多情况下,正式规划前要进行战略的研究,会产生单独的报告。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图书馆界发起了“图书馆2000年”战略研究完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报告,例如新加坡的《图书馆2000年报告》。近年来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也促使图书馆界重新进行战略研究,例如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为国会图书馆所作的战略研究“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战略”。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信息 图书馆 服务

中图分类号:C289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互联网快速地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普遍存在信息传播延迟和传播范围狭,无法满足莘莘学子的求学需求。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甚至图书馆管理者都需要及时了解到图书馆的一切新信息新内容,这就使信息科技传播的应用实施更加迫切。

一、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高校是学子汲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而学校的图书馆更是信息的主要源地。随着各行各业走向信息化现代化,学校图书馆更显信息传播的薄弱。现在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信息传播延迟和传播范围狭窄,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

(2)高校图书馆馆员每人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如果使用人工处理,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传统的信息一般采用网页,信息更新需要重新制作网页并更改链接,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

(3)学生能够通过本系统很方便地了解图书馆的信息动态及相关政策,以及与自己学习紧密相关的信息。

(4)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中心的大学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很方便地获得与自己相关的教学、科研信息。

(5)对于图书馆的管理者而言,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有效的为师生提供便捷全面的服务。

二、信息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1)系统的功能需求是及时有效的将图书馆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出来,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和利用。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订制可以通过邮件或短信的形式来接收。

(2)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是用来图书馆的书籍信息、馆内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通知、新闻、形象宣传、实时天气等各种应用。这样为学生、教师、及图书馆工作人员或其他来馆人员提供全方位、更直观信息数据,使其实时接受信息。

三、系统功能设计

(1)信息查询

功能的界定通过用户验证模式实现:用户登录通过权限判断,普通用户只能浏览、阅读、和查询信息。

(2)信息管理

管理用户主要分为信息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管理用户在登录模块中输入用户ID和密码进入信息管理区,系统通过判断权限区分系统管理员和信息管理员,从而链接到不同的管理界面,除了具有普通用户的权限外,还可以进入系统的管理模块进行信息录人、修改和删除的操作;系统管理用户除了具有以上所有权限外,还可以对用户进行管理,实现用户的验证、增减和权限划分。可以划分和增减信息的大类和子类,例如:大类可以有最新通告、业务工作、电子资源、专题报告等,而在业务工作中又可按部门分类如办公室、流通部、期刊部、采编部等。

四、界面设计

软件界面的友好性设计对于系统正常操作、保证系统顺利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界面的一致性设计,交互性设计,使软件界面美观、整洁、舒适,功能得到更完美的展示,软件使用更为友好。界面版式,颜色,布局达到一致性,输入输出达到交互性,二者统一于界面,让软件更完美。

图书馆信息系统分为三部分:上部为系统图标和分类导航,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想要浏览的内容点击信息大类,系统会分页列出此类的所有信息供用户选择。可以根据各馆馆情划分信息类别,例如我馆划分了最新公告、业务工作、学科导航、电子资源、专题信息等大类,在大类下又可划分子类,例如在业务工作下可以按图书馆的行政部门划分子类如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系统部等等,信息子类以下拉菜单的形式显示给用户。中部为用户浏览区,分左右结构。左半部分包含用户登录模块、信息检索模块、热点统计模块。右半部分为的信息、通告等内容。用户登录模块供有权限的用户登录进行管理;信息检索模块是系统中最人性化的设计,节约读者的查找时间,读者可以通过标题、内容、作者三种方式进行模糊检索;热点统计模块包括在线统计和热点信息,信息系统可以对在线用户数量进行统计,对历史用户访问数量进行统计以及对各条信息访问次数进行统计和排序,显示出前十条热点信息。下部为版权信息。

五、结语

图书馆信息系统具有实时性、动态性、交互性。对于用户系统使用要简单、方便;对于管理人员系统的设计应具有操作简单和易用性,并且可远程控制。后台编辑和操作不受地点限制。信息充分传播,提高图书馆形象,对于图书馆来说,可图书馆的书籍信息、馆内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通知、新闻、形象宣传、实时天气等各种应用多媒体信息,不但提高了信息的有效性,同时增强了图书馆的形象。

系统开发应更加工程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对结构和功能的设计与开发达到更高的用户友好性和灵活性,以利于二次开发。功能扩展性强,信息系统支持视频、图片、文本、PPT、flas、网页、流媒体等强大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扩展更多的应用。

检索方面的字索引和词索引的结合,考虑结合字索引和词索引两者的优势,使得检索系统针对大数据量。既具有较高的检索速度,又具有较高的查准率。系统使用户在检索过程中节省时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以用户喜好的方式,把用户需要的内容显示给用户。

参考文献:

[1]王婷. 利用asp构建图书馆信息系统[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

[2]王鹏. 高校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3]黄勇. 全媒体信息系统实现图书馆服务架构的构建[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4]周月莲. 用技术打造图书馆信息系统[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

[5]张红. 高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采访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7-0166-03

高等院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传播与知识交流的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采访工作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首要步骤,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基础,其工作做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更关系到图书馆职能的发挥。时下正值我国高等院校建设和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适应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下的新形势,如何使高校图书馆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确保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质量,如何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各种需求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是摆在高校图书馆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1、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特点

1.1 馆藏文献采访的专业性

尽管文献资源载体形式出现了多种形态,但是印刷型文献以其便于携带、阅读方便、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与其它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长期并存,但它的上述特点是其它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所无法取代的。所以,印刷型文献的采购仍将是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高校图书馆要为本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必须大量采购与本院校所设专业相关的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专业性的印刷型文献在采购中应占有很大的比重。

1.2 馆藏文献采访渠道的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知识性、特色性等特点,要获得具有较高使用和收藏价值、并满足本院校师生各种需求的印刷型文献,必须通过多种采访渠道来获得,如通过书目选订、现场采购、网上购书等方式。

1.3 采访人员相对有限

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由于专业性比较强、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其负责采访工作的人员数量相对有限。以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为例,我馆负责采访工作的只有一人,每年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购几万册图书,且还要参与馆内的其它工作。

2、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困惑

2.1 高校评估对采访工作的影响

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校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馆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等文件。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文件中,对工科类高校图书馆作了如下的规定:生均藏书量80册;生均年进书量3册;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各高校为了迎接评估,达到评估指标中规定的标准,纷纷增加专项购书经费,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超常规大量采购图书。从而很难保证图书的质量,导致文献资源实用性差,造成文献资源的浪费,为采访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2.2 购书经费相对不足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各高校的办学条件远不能适应扩大规模的需要,图书馆藏书的数量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此,各高校纷纷加大了图书采购经费的投入。但是图书、期刊以及电子资源的价格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而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远跟不上文献信息资源价格增涨的速度。从而使得高校图书馆的采购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文献采购的数量和质量。

2.3 图书现行的发行体制与多元的图书馆采访渠道之间的矛盾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书市场的发行体制发生了变化,图书的供应格局也出现了新变化。由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供应格局巳不复存在,出现了除新华书店外,出版社自办发行、集体、私营书店发行及著者个人发行并存的状态。同时,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图书订货会、图书展览会、书市、书商洽谈会等采访渠道,另外还出现了为图书馆提供全面服务的中间供货商,大大方便了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因此,多渠道地搜集各种文献的出版信息,成为采访人员的重要任务。

2.4 传统的采访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大多数都是通过删选《科技新书目》、《社科新书目》、《全国地方版新书目》等单一的采访方式来采购图书。这种传统的采访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书目报道量大、书目信息权威。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各高校图书馆均使用了现代化的、网络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现代技术条件下,图书采访模块的使用给采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网上删选书目、网上下单等简化了采访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图书到馆速度。因此,随着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运用,新的采访方式给图书馆采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2.5 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改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的专业越办越多,重点学科不断增加,读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使文献采购范围越来越广泛,采访工作越来越艰巨。因此对采访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技能、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观念认识等因素的影响,采访人员专业技能、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科研能力及其它社交能力都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在高速发达的信息社会,采访人员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采访工作的要求。

3、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策略

3.1 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的采访计划

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院校的发展规划、教学和科研需求,并结合本馆的馆藏情况、读者使用情况、经费情况等,每年制定不同的、科学合理的采访计划。制订采访计划时,一要依据学院专业设置与课程以及教学计划,确定采购的比例和重点,系统地、完整地采购与之相适应的文献;二要注重调查现有的馆藏结构、文献利用率、师生比、各系各专业的学生构成比、招生计划等情况,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通过分析结果来不断调整采访思路。为做好科学合理的采访计划提供支撑;三要参考馆藏现状,注重馆藏的特色建设以及馆藏图书的科学性、连续性、系统性,合理利用图书采购经费,真正把好采访质量关,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切实地满足学院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3.2 采购招标,选择书商

图书馆传统的采购渠道是通过当地的新华书店来进行的,但由于新华书店沿用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在优惠额度、配套服务等方面越来越满足不了当代图书馆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文化市场相关政策的出台,各类民营书商应运而生。为竭力争取图书市场,高校图书馆已成为众多书商市场争夺的目标。因此。采用招标的方式,能够较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规范高校图书馆供货市场竞争的一种较好方式。一方面它可以规范图书馆的采购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规范供货商的投标行为。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对文献资源采购也实行了招标的方式。高校图书馆通过招标采购,把免费提供标准的MARc格式编目数据、盖馆藏章、粘贴磁条和条形码等部分工作作为附加条件交给书商承担,从而能够有效地缓解采编部门的工作压力,缩短新书的加工周期,加快新书的上架速度,便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3.3 拓宽采访渠道,合理配置资源

图书馆要摆脱传统采访模式的束缚,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并结合当前出版市场繁荣的实际特点。拓宽采访渠道,合理配置资源。首先,加大采访宣传力度,加强读者与采访人员的联系与互动。坚持“采”是“访”的基础,“访”是“采”的必要前提,采访人员要定期深入到读者之中,通过问卷调查、新书荐购、读者座谈会、读者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读者意见来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师生的信息需求,以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馆藏质量;其次,要优化传统的采访模式,采用书目预订和现场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这样,采访人员不但可以按照学校专业设置有重点的删选书目,还可以到图书销售现场进行现场采购,直接了解图书大概的内容和质量,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缩短了图书到馆周期。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这样既避免了采用书目删选的盲目性。又弥补了现场选书的遗漏,从而保证了到货率和到书速度;最后,要适当采用网上采访的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的网上书店和网上文献信息资源,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提供了新的方式。作为采访人员,要结合本馆的馆藏特色和读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网上书目和出版发行机构的最新动态信息,做好网上采访工作。

3.4 积极参与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信息量加剧增长。而有些高校图书馆由于受到规模、经费、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跟上文献增长的步伐,不可能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收藏齐全所有专业、所有类型的文献来满足各类型读者多元化、动态化的信息需求。只有各个图书馆间利用网络优势加强馆际协作。通过联合采购、联合存贮、联合编目、联机检索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才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文献保障体系建设,走资源“共建、共享”的道路。凡具备网络环境的高校图书馆都应加入到国家、地区和高校等不同层次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体系中,依托于合作与资源共享,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形成适合本馆的全方位信息需求的虚拟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