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范例6篇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范文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特点。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具有复杂性、多边性、实践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能力与要求,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极高。而且,在工作岗位中,管理人员要面临的都是实际的事件与方法,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很高的实践和管理能力,而这些能力并非在理论中就能练就,所以把干枯的理论变成实际的案例分析,就会让学生在思考中培养实践的思路,使同学们把一个虚拟的问题变成一个可操作的方案,进而培养学生注重实践的思考方向。

(2)符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案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同时也会对产品质量、工作效率等带来不同的结果。所以,能够准确地把握案例背景,提出适合的方案,是对管理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多接触实际案例,体会不同背景下的问题解决方式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来讲也是极为重要的。

(3)符合国内外的经验。在美国,他们的教育往往非常重视实践,案例教学就是他们常用的教学方式,并且结果表明,此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往往具有非凡的能力,因此我们应适当借鉴其优秀的教学模式。同时,我们更要立足于本国的文化,在东方的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立足于本国的管理教学,在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大背景下对管理人员进行案例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自主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之一在于教学过程中主体的转变。以往的教学往往都是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记、背,而案例教学则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分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思考、讨论与研究引领课程的进行。

(2)体验性。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案例进行讨论、研究,而这些案例都是真正发生的实际问题,同学们可以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自己解决实际工作中将会面临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有早实践、早应用的机会。

(3)互动性。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的过程,能够增强同学们相互合作、沟通的意识。

(4)实践性。对案例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模拟实践的过程,这可以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能促进学生平衡学与用的关系,在实践中发挥其自身价值,也在此过程中进行锻炼与实践。

三、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外来案例偏离本土文化。在对外来案例的选择上,我们发现,有时的案例选择都来自西方国家,他国的案例固然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未免已经偏离了东方的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基于特定的文化的,对本土文化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适合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有利于对中国企业实际问题的分析,也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工作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2)教师和学生对案例教学这一新模式的适应情况不尽如人意。由于案例教学模式在国内还没有长期大量地进行应用,在应用初期,学生和教师双方未免都缺乏相对的经验,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思维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案例教学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的结果,如果有任何一方没有进入角色,都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对于没有太多经验的双方来说,又极易造成变换方式进行理论分析的结果,偏离了案例教学的本质和精髓。

四、结语

案例教学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逐渐接受并适应其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分析与经验总结的能力,将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进而推动学生适应实践的要求。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范文2

关键词:高职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市场营销专业、物业管理专业。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绩效”属于激励因素,是企业进行人事决策的基础。通过对昆钢炼钢厂绩效管理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绩效管理在实践运用中的全过程,以达到高职学院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昆钢炼钢厂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和运作情况

1. 制定绩效管理细则

炼钢厂根据一作业区和二作业区实际情况,按照十个指标进行考评,制定了详细的定量考评指标。以炼钢厂二作区产量考核、质量考核和温度考核指标为例:

(1)生产产量考核(400分)

按当年度炼钢厂产钢计划及品种钢比例50%测算。

①每冶炼一炉合格钢:普碳钢得1.2分/炉;品种钢得1.6分/炉。

②当班单炉冶炼达到14炉以上,每增加1炉,加5分。

③因炉长责任造成整炉回炉事故每次扣50分,部分回炉每吨扣1 分。

④品种钢生产完成情况:未完成生产计划品种、调度计划品种安排1次扣20分。

(2)技术质量考核(140分)

①要求所有钢种按内控标准控制化学成份,同时无半炉以上气孔。若S出格(St12≤0.030%,BL2≤0.035%),每炉扣2分。若Si 、Mn出格,每炉扣10分,因Si 、Mn出格造成复样,每炉扣20分。若C 、P出格,每炉扣15分,因C 、P出格造成复样,每炉扣20分。若因C、Si、Mn、P出格导致整炉回炉,每炉扣50分。

②全月无成份出格,无半炉以上气孔加奖炉长50分。

③若出现化废或半炉以上气孔,将根据技监站判废量按每吨2分考核炉长。

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违规出钢、未吹氩和吹氩时间不够一次考核炉长5分。若因违规出钢造成成份出格,每炉钢考核炉长10分。

⑤由于炼钢原因导致板带产品在轧制过程中发生破边现象,扣5分/卷。

(3)温度考核(60分)

①炉长必须控制好每炉钢的过程温度和终点温度。方坯第一炉除外,其余炉次倒炉及出钢温度均不得超过1690℃,每超过一次扣2分。

②若因炉长操作钢水回炉事故,每吨回炉钢水扣炉长2分。

③氩前温度合格≥75%,每降低1%扣10分。氩前温度合格≥80%,每提高1%加2分。

其余冶炼过程及终点控制、炉长基本技能判断、钢铁料消耗、渣料消耗、氧枪事故、生产事故和补炉七个考评指标的详细考评细则略。

2.明确绩效考评责任

炼钢厂在转炉炉长绩效考评过程中,按照“谁考评谁负责”的原则。

3.实施现场绩效考评

4.注重绩效沟通,提高绩效水平

对考评组来说,绩效沟通有利于考评组及时了解炉长的操作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对炉长来说,能及时得到自己操作的反馈信息及考评组的帮助,不断改进绩效。

二、炼钢厂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不高

2.对绩效管理目的的认识不明确

3.部份考核指标的设定缺乏科学性

4.缺乏过程控制和过程沟通

5.制度考核不严格

三、炼钢厂绩效管理体系改进措施

1. 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坚持认真做好绩效计划、绩效管理与实施、绩效考评和绩效反馈面谈每个环节,从实践上,加强对绩效管理理念的灌输,进一步争取各级管理人员的支持和理解。

2. 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

要自上而下的实现各阶层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支持和理解,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要确保绩效考评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就必须对各阶层人员进行针对性地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知识的培训。

3. 完善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

(1)不断完善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根据单位的自身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内容,不盲目的模仿国内外先进企业或各单位的绩效管理系统,结合企业文化特点,制定出适合于本单位的绩效考评内容。

(2)合理定义体系的考核指标。设定指标时,坚决按照SMART原则进行,即:具体的、可度量的、可实现的、现实的、有时限的。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范文3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

正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选取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典型案例,或者模拟出一种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里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

1.实践性。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所描述的情景是真实的,即使为了教学效果的需要,局部作了些调整,但其内容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反映的是“客观存在”。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模拟,把零乱、含蓄,甚至不完全或多余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了透过复杂管理来思考、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对于没有直接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人力资源管理和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互动性。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积极、自主和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改变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传统的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案例进行通盘设计,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交流;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通过讨论争辩、质疑探索,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这样,教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给老师以启发,有效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以及信息的传播与反馈。

3.问题性。人力资源管理案例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或非常典型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者已经被较好的解决了,或者目前还没有有效地解决方法,现在通过任课教师或其他学者的去“粗”存“精”和巧妙组合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已得到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评价其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并探讨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老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既能提出问题也能解决和评价问题。

4.生动性。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离不开案例。这些案例是从实践中搜集并经过筛选而提炼出来的,是与组织中实际工作相联系的,是学生乐于接受和探讨的案例。它能准确、形象地反映实践活动的情境,是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生动性——时代性、实用性、形象性和鲜活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些生动性的案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能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和思考,增强了教学双方的互动,从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本土化案例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起步较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民大学开设了中国第一个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说它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而目前国内高校许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教材直接应用国外教材。论文参考网。这些教材中的许多案例直接来自于国外,其中哈佛用过的案例占了相当比例,甚至许多国内学者编写的案例教材也大量应用国外的案例。即使国内学者应用的本土案例,也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的深度,泛泛而谈,深深地打上了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的烙印。这难免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2.课堂案例盲目堆积。许多老师在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课时,并没有真正理解案例教学的深刻含义,大量地罗列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其中一些案例,老师自己还没有搞懂或者没有深刻理解和分析,就拿到课堂上来讲,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时老师为了进行理论教学,也盲目地应用案例来补充说明。甚至有的老师为了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引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案例以博取学生的一笑和好奇来提振大家的精神,错误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案例越多越好,根本没有做到对案例的精挑细选,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它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3.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受中国传统教学法的影响,课堂上习惯了懒洋洋地听老师的讲解,哪怕你讲得再精彩,他们只是漫不经心地竖起耳朵听一听,即使被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来发表对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中有关问题的看法,为了应付提问也只是泛泛地、笼统地谈谈。老师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费了九牛二虎之一的力气。论文参考网。当然出现这种状况,我们不能全怪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因为案例设计不好,学生难以回答;或者因为案例与实际脱节,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是因为社会过多重视文凭不重能力,学生懒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4.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相对西方落后很多,很不成熟,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学术造诣深的学者十分匮乏,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老师在课堂上引用的案例大多出自于别人之手,缺乏自己的深度思考。另外,许多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就来到高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没有从事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他们的生活工作圈子除了学校还是学校,缺乏实践经验,或者是半路出家改行过来的,专业功底不深,这给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带来极大不便,教学往往是纸上谈兵,无实战经验。

5.案例教学条件落后。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手段、相关设备、班级规模、各方角色定位的落实,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还不完全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需要一些模拟演练,相关的软件和多媒体设备等必须配套,但许多高校没有自己的人力资源实验室。同时,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班级的人数不能过多,否则教学过程难以设计,互动难以实现。许多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或者为了较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懒于对学生分组进行案例教学。另外,案例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和老师充当导航、导游、导演角色没有很好落实,学生还是被动接受,老师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全程表演。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对策

1.精选案例。案例质量是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成功的首要因素,直接决定教学的效果。根据教学目的不同,既可以选择为配合系统知识理解而设计的细节俱全案例,又可以选择为讲解某个知识点而挑选的短小精悍案例。所选案例应具有启发性、针对性、新颖性,它是针对教材的某些知识或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产生的,通过老师的组织、点拨和学生的思考、发现、辩论,能够得到启发,从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或加深对某些理论的理解。在案例设计的过程,老师必须反复思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所见、易懂、能激发他们兴趣和启发他们思维的例子,通过去粗存精、巧妙组合再呈现到课堂上去。有时为了案例教学的需要,老师很有必要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联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获取可靠材料。论文参考网。

2.提高师资力量。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的师资相当薄弱,为了提高这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如下措施:首先,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利用大学图书馆、网络、周边的资源等提高理论功底,达到“不出门知天下事”的功效;其次,高校要多和企业联系,在企业中建立老师挂职人力资源管理职务的基地,与企业进行一些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的合作,同时也给它们提供一些咨询,这样就为老师建立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实战的平台。再次,高校之间加强人力资源教师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例如进行教师短期的工作互换。另外,教育部也可实施重点大学对地方高校在这个领域教学的对口支援,接纳地方高校的老师进修或做访问学者。

3.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的主体,我们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鼓励学生不怕讲错、不怕丢人现眼,敢于首先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打破课堂的沉默,起到抛砖引玉的示范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为此,学生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课前认真收集资料并对他进行必要的分析,预测老师和同学会提哪些问题,自己将作何回答,课堂上抛弃传统的被动学习方法和观念,积极思考,正确推理。与此同时,还要敢于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挑战,在争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夯实自己的专业功底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战能力。

4.发挥教师“导”的作用。这里的“导”指教师是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到导航、导游和导演的作用。教师要像一个导航员一样,要把握案例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深度,心里必须明白这次活动所要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的哪些问题,以及要学生能力如何提高,达到一个什么标准,了解学生的知识范围和专业功底,把握案例的深度和范围。作为这次活动的导游,教师要提前发放案例材料,详细准确清楚地叙述案例各方面的情况,让学生早作准备,活动过程中要善于在关键时刻点拨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的方法和结果,对学生的回答不提供“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作为这次活动的导演,教师要提前准备案例教学纲要,设计好每个步骤,充分调动学生的答辩积极性,实现各方人员的互动。

5.注意与其它学科、其它教学方法的互动。人力资源管理是融合各学科于一体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伦理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逻辑学等一系列的学科门类。在案例教学活动中要鼓励老师和学生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实现各学科知识的融合。这就要求学生和老师制定一个广泛阅读的计划,平时多收集各个领域的知识,做到案例教学活动中信手拈来。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上,案例教学法并不与传统教学方法矛盾,它们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传统教学法中相对案例教学法而言,便于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案例教学法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感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6.加强案例教学的软硬件建设。案例教学软硬件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是资金不足。首先,整合校内资源,例如,可以和校内其它院系共建实验室,共同使用多媒体教室,还可以与这些院系进行师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用最大化,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其次,努力寻求上级部门的财力支持,例如,积极向上级部门陈述案例教学中硬软件建设的重要性,列出一个详细的购买清单,要求下拨资金购买一些软件程序和硬件设备,同时积极申报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项目寻求资金支持。再次,加强与社会合作,利用社会资源,例如,获取社会捐助,或者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合作,学校为他们提供咨询和培训,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从而得到一些资金。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范文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作用;实施;完善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作为一种真正的教学方法,其形成和运用却发生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市场日益形成,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知识、人才的价值和作用日益显现,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决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性质及内容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手段。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企业对人的管理是最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受很多心理的、情感的、环境的因素的影响。而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没有工作经历的本科生,对书本上抽象的理论不能很好地把握与理解。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

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特定的情境中,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可充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案例教学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教师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学生通过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现实。最后,案例教学可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小组讨论、大组合作,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的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可以为学生应对即将面临的职场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案例教学的层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中,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案例设计。首先是微观层面,在讲课过程中,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或者是有些章节的引入,可以采用小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案例通常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中观层面的案例设计是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相关的章节讲授结束之后所设计的案例。这种案例通常需要学生事先阅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提交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最后是宏观层面的案例,安排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行综合分析的案例。

案例教学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实施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所谓合适的案例是指案例要有针对性,背景内容清楚明了,同时案例应该难度适宜。准备好案例以后,可先交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准备。教师将相关知识点或相关章节的内容讲解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通常将学生划分成几个案例讨论小组进行案例讨论,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并发言。讨论的思路一般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对案例事实和背景做出提要;陈述核心问题;分析限制因素;集思广益,提出变通的解决办法;找出最好的办法并说明理由。在经过规定时间的充分讨论后,要求学生将讨论结果写成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提交,同时要求按小组进行案例分析结果的陈述,最后由教师进行案例分析的综合点评。

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笔者通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体会和思考,发现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及完善措施如下:

案例的选择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虽然较多,但是随着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快速发展,很多案例已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有些案例仅仅来源于报纸或报告文学素材,没有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撰写和审视,有些案例缺乏翔实的数据和清晰的背景资料说明,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不能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在案例选择中应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案例要有针对性,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或几个理论点相对应。第二,案例要有时效性、典型性且难易适中,需要学生经过深入讨论才能得到答案。第三,案例需要有翔实丰富的企业数据资料,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尽可能亲自撰写案例,确保案例背景资料的完整,具有可模拟性。只有教师对案例认真筛选和精心准备,后续的案例教学才能顺利实施。

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任何一方没有进入角色都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由于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书本上的有关管理理论感觉比较抽象,认为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案例讨论中表现不积极,很少发言或根本不发言,这当中不排除学生的性格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却在于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1)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环节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由,而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发言,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般在教师的鼓励和要求下,即使非常内向的学生也还是愿意发言的。(2)在听取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以免挫伤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3)在课堂上适时表扬一些表现积极的学生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4)在课程评价中设置一定比例的课堂表现分数,并告诉学生每次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课程成绩。通过以上方式,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教师的角色扮演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同样面临考验,很多失败的案例教学责任并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未能很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导游”、“导演”和“导师”。作为“导游”,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作为“导演”,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剧本”,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作为导师,在学生的“表演”结束之后,要进行深入思考,做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应该对整个案例教学的节奏和进程进行把握,避免被学生所控制,在学生的“表演”偏离主题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突出“剧本”的主题。教师还要合理挑选和搭配“演员”,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调动学生的情绪。以上对教师角色的要求,需要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不论从专业知识水平、职业素质还是个人人格魅力方面都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案例点评的艺术性在案例讨论后,学生总是非常关心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得到教师肯定的小组会欢呼雀跃,反之则垂头丧气。其实学生的表现非常正常,他们认为案例讨论就像解数学题一样,结果非对即错。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案例分析不能简单地注重结果,而更应关注过程。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统一的结果,但可以有多种方式,关键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是否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否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案例点评中可综合评价学生在主要问题分析、决策方案选择、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语言力求中肯并具有艺术性。

案例教学资源的限制对于北大、清华管理类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EMBA学生中的71.2%,MBA学生中的68.6%,本科生中的59.0%认为案例教学非常重要,而期望案例教学学时占总学时30%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8%、92%和82%,同时,调查显示,实际案例教学的比重与学生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以及有限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并不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首先,在学时分配方面,本课程的学时数通常为40学时,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又要兼顾相应的案例,讨论是非常困难的。其次,在学生人数的控制方面,目前本科生上课的人数一般较多,大多是合班上课,进行案例教学时很难保证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同时由于空间的限制,学生没有良好的讨论环境,难以保证案例教学的质量。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实施案例教学的学校或学院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案例教学资源,例如提供良好的师资培训、建设教学案例库、提供专门的案例讨论教室等,便于学生进行圆桌讨论,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针对学时有限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课前自学有关章节的理论知识,阅读相关案例,以便争取充足的课堂时间进行案例教学。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无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尽管该教学方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必将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胡冬鸣.论案例教学艺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2).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范文5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南京远洋公司(下称“南远”)的成功经历也再次证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南远为例,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今后尚需完善的工作。

南远成立于1988年,其主营业务是提供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市场好时也曾风光一时,市场不好便急转直下。到1997年年底,已累计亏损403万元,并有40多万美元的应收帐款,公司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1998年4月董事会调整了领导班子,当年南远就实现持平,1999年赢利203万元,2000年利润超过400万元,资本金也从1994年股份制改造初的1025万元扩充到如今的6000万元。无可否认,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扭亏为盈并取得迅猛的发展,与近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缓和的良好经济形势无法分开。但是外部经济形势的好转却无法解释周边地区同行们普遍经营惨淡,与此同时南远却一支独秀的现象。那么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经过对公司长达4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重视并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才是南远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南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因而这也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二、唯有不变的是不断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效,对企业中长期经营业绩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南远就是最好的佐证。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南远一直坚持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并因此取得了优良业绩。其创新的管理思路和经验,归纳为四点:(1)组建一只适应公司战略的管理队伍;(2)制定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1.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的“低成本”竞争战略

远洋运输是满足国际贸易对海上运输需求的一种商业活动。近年来世界贸易量的快速增加,促使全球航运业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迅猛发展。但是由于全球运力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对公司目前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低水平差异”、“高价格弹性”的产业现状,南远制定了以短期做强、中长期做大为目标的“低成本”竞争战略。经营中努力实现“两高两低”,即船舶适航率高、租金率高、管理成本低、技术成本低。

与“低成本”战略相适应,人力资源的节约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公司克服巨大阻力,组建了一只精练的管理队伍。这只管理队伍呈现两个特征:(1)最低的人员配置。目前南远仅有23名管理人员(含业务员),而规模相同的国内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超过110人,也就是说,南远1名员工承担其他同行近5人的管理工作。(2)合理的人员结构。管理人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13人,40岁以下共16人,获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数为11人,除4人为其他专业外,其余均为航海院校出身,无论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相当合理。

这种高效的人员配置,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同行相比,南远机关管理费还不及后者的一半。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高效的人员配置客观上减少了企业提供服务所需的内部运作环节,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从而根本上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不禁要问,人员只有同行1/5的管理队伍如何能承担起企业繁忙复杂的管理工作?按照南远传统的运作模式,简直无法想像如此少的管理人员能够使企业正常运转。所有这一切应该归功于企业的两项重大举措,(1)企业流程再造(BPR)、(2)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流程再造(BPR)。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南远坚持围绕一体化服务而非独立的专业任务来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在公司内部,原来由不同专业人员承担的工作合并为一个工作,由一个业务员完成。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也能对顾客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比如,航运部被作为准租船人,公司按市场的平均租金率作为该部的净收入指标,每个业务员负责从客户接洽到货物运输的全部过程,而实施BPR之前整个业务在不同阶段是由不同人员负责运作的。但是这种全程的服务对业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业务人员而言,不仅要具有一定专业业务水平、而且还要有诸如制单技术、计算机应用、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因此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再造后的企业运作所必须的。

信息化建设。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服务行业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办公自动化(即辅助办公管理系统或OA系统)。实现信息传递、信息类资源的共享、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小组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2)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即企业的MIS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企业业务管理下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业务处理活动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是企业对内信息化建设的核心。(3)电子商务。所谓电子商务,从狭义上讲,是指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如生产、管理、财务等,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同时还把上游企业、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放到Internet和Intranet上,将Internet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结合起来进行业务活动。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最高阶段。目前南远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业务流程自动化并将涉足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企业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以及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赢利空间。

南远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并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最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其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低成本”竞争战略的要求。但是如前所述,企业维持高效的运作模式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为适应这一变化,目前南远管理员工大都具备一专多能,例如问卷调查显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有84.8%人员至少值得一门外语,71.7%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业务工作,并且几乎所有管理人员都熟知公司的经营业务,了解远洋运输业务的整体复杂流程。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是5年前的南远以及现今南远的同行们所无法比拟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员工素质的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远良好的培训机制。

2.良好的培训机制

通常,企业为满足成长的需要,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即引进人才和内部培训)来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源构成。引进人才的渠道一般有两种:(1)院校储备;(2)市场招聘。由于全国所有重点海洋院校的优秀学生几乎被中国远洋集团以及中国海运集团所垄断;并且由于远洋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市场中可供选择的高级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招聘人员的质量常常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引进人才工作非常困难。于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内部培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南远一直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培训型组织,其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得员工素质得以迅速提升。南远的培训机制呈现以下特点:

科学的培训规划。在具体操作中,公司定期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主要表现在:(1)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管理、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知识进行培训;(2)鼓励企业职工半脱产攻读MBA学位,或者进入研究生进修班学习;(3)目前正在争取与南京周围的高校联合办学,对企业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

严格的费用控制。培训是一项投资,要花费大量资金。由于公司实行的是低成本战略,因此培训成本需要适当控制。有效的培训应该是付出的代价小于培训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在实际操作中,公司将培训费用分摊到部门,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当部门承担培训费用时,各部门才会把最合适的员工送去培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

南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南远在目前市场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远洋运输业历来被认为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传统的观念更重视资本的作用。但从近年南远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光船租赁、融资租赁、船员劳务输出等一些对员工知识和管理水平有较高要求的“副业”,其利润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南远2000年1—9月的财务报表分析,南远光租、融资租赁3条船仅投入资金10万美元,所产生的主营利润却占公司主营利润的35.80%,而且还不包括分摊的管理费。在同等的管理条件下,光船租赁和融资租赁船舶的资本利润率比投资购船运输高的多。也就是说作为船舶管理人要比作为船东的经济效益好。而这些利润直接创造者就是公司的相关管理部门。

南远的许多部门与其称其为管理部门,还不如称之为管理公司。目前企业内部实行了准市场化运作,即人力资源部为准船员公司,公司拟定的船员成本为该部收入,船员的一切支出形成该部的成本;船机部为准管理公司,消耗公司的技术成本,实现确定的船舶适航率;航运部为准租船人,公司按市场的平均租金率作为该部的净收入指标,自营船舶也核算到日租金标准。因此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都走向了市场。这种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步具备了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优势。

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体现企业员工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企业奋斗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一种集体意识。在优秀的企业精神影响下,员工会不讲条件、不讲得失、不计报酬地为企业工作而自己又感到这很荣信、自豪和满足。南远的文化建设主要有下列几点:

通过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南远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远洋运输业发展过程看,企业的竞争经历了以质量为主的竞争和营销为主的竞争,而目前则突出体现在以“企业形象”以及“顾客满意度”为主的服务竞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从而吸引并留住人才,提高顾客满意度是南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提出“乘风破浪,创造卓越”的外部口号,确立“全员创新,持续发展”的精神标语。他们将企业比作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就像船的航行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海浪的袭击,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但是南远员工有决心也有能力创造企业明日的辉煌。这一外部口号对企业员工具有极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和行为规范影响。他们同时又确立了“全员创新,持续发展”的精神标语。其含义是,南远的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员创新具有两层意义,其一,员工必须首先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其二,员工必须在自己岗位工作上寻求创新。为此南远员工常常被灌输这样的信念,即“唯有不变的是不断求变的创新”。

企业与员工共建“心理契约”。南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企业和员工的“心理契约”问题。“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思(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表述了这样一个意思,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在南远,员工的发展确实得到了重视,比如所有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有培训的机会,而且南远也即将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来说,他们也乐于奉献,企业和员工都在精心呵护着这份宝贵的“契约”。值得一提的是,员工家属在这份“契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南远通过员工家属来做员工(如长期在外的船员)的思想工作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了。

三、员工持股—激励之本

再好的管理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南远也不例外,这也是公司领导决心导入“CIS”的原因所在。在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值得南远管理层深思的问题,即公司的股本结构单一,职工持股比例太少。表1显示,职工持股占总股份不到2.5%。机关管理人员(共23人)人均1万股左右,而船上工作人员(共248人)基本上没有股份。更为不解的是,公司总经理、中层干部与普通员工之间持有的股份基本相同,即每个员工在股份持有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种股本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对员工不能形成有效激励。

表1 南远的股本结构状况(截至2000年12月20日)

股东           江海集团    远洋内部职工 

股份(万股)     1000         25 

所占比例(%)    97.56        2.44 

目前公司对员工的奖励主要还是以业绩提成为主。董事会每年对公司总经理进行考核,根据公司的业绩给总经理一定的提成;公司总经理对部门经理考核,部门经理再对部门成员考核。从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公司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还可行。近期公司的人员结构、公司与董事会的关系还很稳定,现有的激励措施(特别是对总经理的业绩提成的激励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但是长期来看,董事会与企业总经理以及企业员工存在矛盾(主要是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很多激励承诺往往不会兑现,至少在心理上企业员工特别是总经理会存有这种顾忌,其结果将会引发经理以及员工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高额奖金的诱惑使得高层领导更加注重企业短期的业绩提升,忽视了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这对南远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调整现有股本结构已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整改建议,即调整现有股本结构,增加员工持股,特别要加大企业高层领导的持股比例,力争早日上市,并以股票期权激励高级人才。通过建立股票激励机制,改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其关注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和长期价值的创造。因为合理的股票激励机制,特别是以股票期权形式体现的薪酬机制,可以将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挂钩。不仅如此,恰当的股票激励机制能够吸引最优秀人才以及保持员工忠诚度。这项整改建议已得到公司认可,并已确立为南远中短期必须完成的工作。

四、南远的启迪

企业的经营管理说到底是资源的争夺、组织及利用。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如何发掘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从而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南远的成功经验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1.人力资源战略应同企业竞争战略相一致

南远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人力资源战略适应了公司的低成本战略需求。这一案例验证了这样的结论,即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应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也就是说,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2.员工培训是中小企业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

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然而南远却提供给它们解决人才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即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弥补人才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

3.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南远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的举措再次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超越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具备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功能,这种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收益;二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外提供有偿服务,逐步演化为利润中心。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的潜力,在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经验,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市场。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团结和友爱,减少教育和培训经费,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并最终使企业获取巨额利润。南远的经验表明,企业的文化建设一般要关注以下几点:(1)首先要确立文化建设的目标,(2)要有企业自己的口号或精神标语,(3)企业和员工之间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范文6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管理类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人员招聘与配置、绩效管理与考核、薪酬与福利、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高校学生普遍没有直接接触过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案例更是了解甚微;同时一些高等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面的实训设备、实训基地等条件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无法有效地开展实训和专业实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增强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然要求。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目的明确、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青睐。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互动性,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管理实践的情景,把实际管理中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带到课堂上,把学生置于问题、约束和矛盾之中,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背景、材料、数据之后,按照要求找出解决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进行管理决策。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更好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具和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相互合作和沟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理念和认识存在问题。首先,案例教学的理念没有得到充分认同。当前很多教师并未充分了解案例教学法具有的优点和长处,也未充分认识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由此不少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理念和意识,案例教学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应用。其次,对案例教学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案例教学因其操作实施的灵活性、动态性、复杂性以及应用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在内涵和外延上的界定较为宽泛,加上当前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为薄弱,使得对案例教学内涵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和不足,影响和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充分实现。

2.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外部环境有待完善。首先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已习惯于管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案例教学对师资、设备、管理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考核也不同于以往的书面考试,对于教师的教学情况管理部门也不好掌握,因此,很多学校管理层往往不太重视案例教学,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是由学生到实际工作地进行调查,还是教材的设计都涉及教学经费问题。当前许多高校由于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案例教学的瓶颈,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正常实施。

3.案例教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水平有待提高。目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在从事案例教学时往往显得底气不足,组织和引导学生也没有经验,在从事案例教学时往往注重理论教学,组织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冷场,案例教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水平有待提高。此外,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方法,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既担心难以适应案例教学对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也不愿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还担忧难以把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机。

4.学生适应能力差,参与案例讨论的动力不足。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一些地方高校学生基础稍差,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惰性较为突出。在案例教学模式下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机械抄笔记的惯性,常将自身置于案例讨论之外,案例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明显缺乏,讨论时不配合、不发言、不思考,常常出现冷场现象,导致案例展不开、分析草草应付,大大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培养高校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同感,树立案例教学的意识和理念,养成案例教学的习惯,并逐渐形成氛围和规模,最终促成案例教学的广泛应用。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教育;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知识讲解的过程,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理解、记忆知识的过程,而是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这一指导思想将从根本上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案例教学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

2.营造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首先高校相关部门应予以充分重视和支持,对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资源支持,着力解决教学经费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会议中或口头上。案例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教师的知识、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愿意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就会很少。因此高校应对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进行观摩和总结推广,制定规范性制度和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实践。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可考虑建立适宜和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老师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案例教学方式的积极性。

3.积极组建授课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案例教学专业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对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要求相当高,教师不仅必须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熟悉案例教学的规律,掌握多样的教学技巧,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对学生的指导是有效的。为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积累案例教学的经验。对于缺乏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可通过倾听优秀教师公开课的方式向同行学习相关经验;还可通过旁听其他相关专业的案例讨论课的方式,借鉴不同课程的案例教学风格,从而提高自身的案例教学水平。

4.改变学生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的主体,我们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长期的课堂教学养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学生不习惯主动思考现实问题,也不愿意发言,很难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案例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发言,不设标准答案,容许学生出错,让学生自我思考,养成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与此同时,还要敢于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挑战,在争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夯实自己的专业功底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