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工作工作思路范例6篇

培训工作工作思路

培训工作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铁路 企业 职工 教育 培训

随着高新技术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广泛运用,我国铁路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大秦2万吨重载运输,京沪350KM/H高铁的运营,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我国已成为世界铁路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的国家。大秦重载运输及多条客运专线的运营,使铁路企业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企业中多数职工的专业素质与新技术、新生产模式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职工的思想素质对于一系列的新变化也相对滞后,形成了高端设备低端运用、自动化设备人工操作、问题设备带病运行等诸多问题。为使一线职工更加适应铁路高速发展的需求,铁路企业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的职工培训,如:列车分布式动力系统、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等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动车司机、动车车辆检修、新重载设备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储备等等。目前,如何开展好企业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素质,已成为影响铁路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企业培训,对提高职工素质、促进铁路行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企业的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发达国家有关统计表明,其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二分之一是创新带来的,只有百分之十五是设备投资带来的。而教育程度高的职工,其创新积极性也高。研究表明,多一年科学文化,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增加合理化建议百分之六。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生命周期很短,18世纪技术生命周期为40年,19世纪为30年,近半个世纪为10―15年,目前只有5―10年。因此,企业要创造世界一流经济指标,永久保持世界先进行列,要靠高、新、尖技术人才,而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于企业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培训来保障。

当前,关于铁路企业职工培训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缺乏相应的探索。职工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也是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职工培训不能仅仅是强调岗位的适应性,更应该培养职工对工作的构建能力,要从注重短期目标转变为重视长期目标。

为了使铁路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技术进步服务,在教育培训方法上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培训方向上要对准需求

做到主动调研、主动适应、主动服务。要充分树立企业是继续教育主战场的思想,深入调研企业需求,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铁路企业的改革服务。

2、在教育培训内容上要讲求实际,强调实用、实效的教育内容

要把重点逐步转向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上来,直接为企业新设备、新任务服务。例如:在职工中普及重载运输及高速铁路新知识,印一些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小册子,职工人手一册,随时看随时学,(笔者认为,可以参考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使职工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有了一定认识,即提高了职工业务素质,又可以潜移默化的运用于工作当中。使职工教育培训内容,真正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

3、在培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

注意长短结合、业余与脱产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注重补充交叉的网络性的教育结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由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等构成一个横向系统,纵横系统互相交织、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的网络工程。并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形式于一体,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教育方式。例如:脱产培训与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使职工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灵活选择,既方便了生产任务紧,抽调一线职工脱产培训紧张的站段,又解决了沿线职工路途遥远、乘车不便的实际困难。为企业职工提供广泛的、实际的、人性化的教育培训服务。

4、在培训方式上要分层次

培训高级管理人员与培训生产工人,在时间、内容、形式上各不一样。

5、在培训教材上要抓好自编教材

重视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目前,职工教育要求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注重先进性。对于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例如:对于重载运输中列车分布式动力系统,LKJ-2000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高速铁路中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车辆安全防范预警5T系统等等一系列的新技术,职工们大部分只是听说过,实际内容却知之甚少,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需求,自编一些相关教材,即结合了实际工作,又能直接服务于运输生产。

6、在培训的师资队伍上要专兼结合

充分发挥企业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7、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时,不仅要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还应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培训,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领导、职工大都看好业务能力、管理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职业道德、个人修养的升华,这是一个在企业职工培训中经常出现的“误区”。对于我们铁路企业来说,职工职业道德的好坏、个人品质的修为直接体现在工作当中的“责任心”上。许多工作中的纰漏,并不是职工不会干、不能干,而在于工作当中有没有真正的“责任心”。通过相应的培训,使职工在道德品质上有所提高,做到:做事讲原则,作业按规章,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将“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新技术、新设备更好、更快、更安全的服务于社会,促进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共同发展。

在抓好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要采取加快培养核心人才的方式来带动企业智力开发,突出抓好重点培训、层次培训、个性培训和需求培训。如:以构建机、车、供、电、辆“五大”专业技术人才群体为目标,抓好专业理论、先进技能、科学知识和良好作风的培训,着力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

总之,企业要搞好教育培训,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树立适应时展要求的培训理念,构建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确保职工在工作中能不断增强知识、技巧,提高能力,达到职工发展、岗位需求和企业目标三者的完美结合,以促使企业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培训工作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职业学校 技能培训 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49-01

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下,在我国经济发展对技术工人需求的推动下,中等职业教育无论学历教育还是技能培训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坚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是职业学校不变的办学方针。然而,现实中大部分职业学校的社会培训工作因受体制的约束而履步维艰。要想开创职业学校社会培训的“春天”,笔者有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1 领导高度重视,将培训工作视为学校重点工作

领导高度重视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真正认识技能培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培训工作视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学校的发展之本,那么,思路、招法和措施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1.1技能培训的社会效益

可通过下岗职工转岗培训、在职职工技术等级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这些人群的职业技术能力,满足本地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2技能培训的学校效益

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搞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资源潜力,增加办学收益,享受国家政策补贴,积累办学资金,任课教师还可增加收入。

1.3技能培训有利于扩大学校影响

通过下岗职工、在职职工培训,增加了企事业单位及受训人对学校的了解,从而口口相传,介绍更多的单位和个人来校受训,起到 “培训促招生”的作用。

1.4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的免费技能培训

依托区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定期对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失业、失地农民进行免费培训,享受国家政策补贴,为学校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5技能培训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

一部分有长期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参加等级工取证培训,能促进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面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在“教学相长”和与学员交流中,教师随时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情况,提高对最新技术应用的认识。

2 积极主动争取,将企业、退役士兵及农民工视为培训主体

2.1企业是职工技能培训的主体

发挥企业加强技能人才培训的主体作用,前提是做好企业经营者的思想工作。学校领导主动走访企业或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牵线下和企业一把手加强联系与沟通,在为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技术性人才的同时,重点推介本校社会培训服务项目及本校优势,鼓励企业办好职工培训基地,建立完善适合企业发展的培训方式,指导促进学习型企业建设;为企业量身定制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技能培训,并对受训者进行资格认证;广泛发动企业职员参加学历进修,为企业参评高新技术企业增加“筹码”;加强市区服务外包企业培训力度,享受国家政策补贴。

2.2退役军人是技能培训的新生对象

实施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是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新政策。借此“东风”,学校可积极主动与区民政局联系,争取建立区退役士兵定点培训机构。每年定期分批对退役士兵进行“自选式”技能培训,通过开展退役士兵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再依托人才和劳动力职业介绍机构联合推荐就业,增强服务项目,立足本区,面向全市乃至全省,成为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示范学校。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结束后,学校可享受政府补贴。

2.3农民工是技能培训的主力军

学校作为锡山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应大力实施农民“现代化、知识化”教育培训计划,从对下岗失业人员、青年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以及其他群体进行各类技能免费培训。按照“管理――组织――实施”的推进策略,加强与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妇联、培训机构的紧密合作,逐步建立社会教育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发和实施各类社会培训项目,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各期培训班结束后发放结业证书或通过根据需求进行技能鉴定并发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学校享受政府补贴。

3 形成培训机制,让全体教师重视培训工作

3.1加强专门机构建设

职业学校的培训机构没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单独账户等直接对外权力,因此操作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学校配备专职教师也极其有限,学校应大胆选拔善社交、肯奉献、责任心强且具创新意识的青年教师充实到培训部中来,成立一支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培训工作队伍,在开办培训项目自主设立专业,自主临时或长年聘用招生、任教、实训、就业安置人员,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办学体制。

3.2精选培训教师

技能培训工作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只有不怕劳苦、不计时间、事业心强、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人才能胜任。因此,学校要在各专业组内选拔骨干教师成立一支培训教师队伍。通过过程考核,学员反馈,培训成绩等全面考核教师的培训质量。

3.3提高培训待遇

培训教师放弃休息时间继续工作,有的还要“送教上门”,他们不讲酬劳,只讲奉献的精神难能可贵,鉴于次,职业学校应大幅提高培训费,激励其他教师积极参与,同时,在各类评优评先过程中向培训教师有所倾斜。

3.4配置专用的实训设备和教室

社会培训是常年开班的,所以必须准备足够的专用教室和仪器设备等,教室布置美观、整洁,有各类基本服务设施,为每个外来培训的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3.5及时召开培训工作会议,统一思想,积极工作

培训工作工作思路范文3

一、加强政治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水平

1.坚持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直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制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12年学习安排意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党的十会议、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等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落实年度学习任务。进一步丰富学习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深化理论学习成果。党组中心组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次,举办中心组(扩大)读书会1-2期,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重要会议精神以及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带动全局的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强化干部“德”的教育。认真落实《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强化干部“德”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强德的修养,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切实加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

二、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素质

3.选派人员参加主体班次培训。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要求,组织选派部分思想品德优、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精的人员分类别、分层次参加市管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处级干部进修班、公务员自主选学培训班等主体班次,进一步提升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

4.深入实施“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提升工程”。

根据市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实施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的统一部署,组织选派人员参加科学发展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同时,结合环保工作需要,通过集中学习、干部自学等形式组织专题学习,统筹推进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

5.开展综合素质能力培训。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丰富培训形式,以判断形势、科学创新、应对危机、依法行政等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处、科级干部轮训、调训,与高等院校、市委党校联合开展专题培训。全年计划组织处、科级干部培训班2-3期,培训人数180人左右。以法律法规、环保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新上岗人员培训,使干部、考录公务员等新进人员全面提升工作能力,进一步适应岗位需求。

6.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以提升法规政策水平、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以新颁布的行政强制法、省行政程序规定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全年分四个专题,每季度安排学法重点内容,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学习,市局统一组织考试。年内举办法律法规集中培训班7期,培训700人次。依托省环保厅组织的环境执法人员网络培训班,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7.加强分类专业技能培训。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生态建设大会和市环保大会精神,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执法监察、治污减排、环保宣传、办公技能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开展以“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为主题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培训。全年计划组织各类培训班次22期,培训20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环保队伍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

8.完善网上选学培训。通过省干部学习网和金宏在线培训考试系统,拓宽网络学习渠道,按要求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网上学习,推行网络自主选学,完善网上学习管理机制。各部门、各单位组织的培训班次,要及时将课件、教案等资料放在OA“学习园地”栏内,供全体人员下载学习。

9.加强岗位实践锻炼。把实践锻炼作为教育培训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的重要途径,有意识地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方式,安排中青年干部到环境艰苦、任务繁重的基层一线和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重要岗位工作,培养中青年干部分析判断、科学决策、驾驭全局的能力。

四、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10.建立加强学风建设管理机制。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统筹做好培训选调工作,防止多年不训或重复调训。按照《关于严肃干部教育培训纪律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通知》(青组总字〔2011〕19号)要求,严格落实“十不准”纪律要求,大力倡导勤奋好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培训工作工作思路范文4

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实施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来看,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创新思路,发挥特色,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文章通过介绍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意义,以及培训实施以来所出现的问题,对怎样实施新型的科技培训工作进行探析。

科教兴农的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民进入了农业科技学习的热潮,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粮食年均产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落实的还不够全面,其培训形式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很多农民群众没有普及到科技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创新思路、发挥特色、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工作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1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意义

1.1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前提

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以来,各级政府都积极地做出了相应举措。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农业的建设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能动性就是人,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才能使农业科技更好的发展,通过普及农民科技种植、科技蓄养和科学经营的理念,通过具体实践应用到农业的建设中,才能更好的实现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意义:保障人民小康生活和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1.2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将粗放型、家庭化耕作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从提高劳动者素质着手,通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使其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劳动者,促进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从而为土地向生产能手集中、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奠定基础,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3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对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很有成效的地区调查后,我们不难发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都有了重大的变化。在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后,通过农民骨干的积极响应和落实,带动了更多的同村农民进行了到科学的种植和养殖中,合理的利用田地进行科学的种植,粮食亩产增加,养殖技术和养殖业也都不断扩大,在科学的经营中,部分农民还有空闲的时间进行副业工作,从而全方面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做法及成效

2.1 设定多个培训环境

在乡政府实施农民科技培训中,由于农民的参与数量有限、次数有限,导致了宣传和教育的普及发展缓慢。政府部门不仅要在乡镇机关和村委会建立相关的工作机构,还要针对农民的工作密集场所和生活聚集地进行深入的指导教学,并且还要成立田间教学和巡回指导的教学团队。解决因为农民务农繁忙和时间不足而引发的不参与培训工作的现象。

2.2 选择培训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培训

各项目县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正合理”的原则,通过村社推荐,乡镇把关,选定核心农户,建立核心农户档案。除普遍开展普及技术培训外,还结合当地实际,选择致富快、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由于培训的针对性较强,核心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普遍提高,培训效果较为明显。

2.3 因地制宜,探索培训模式

有些地区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从而加大了农民科技培训的难度。对此,各项目县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因地制宜探索出“集中培训”和“入户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模式。“集中培训”统一采取“五个一”模式,即“免费发给农民一个培训记录卡、一本公共知识手册、一本技术手册、一张明白纸、在每个培训点配送一张生产技术光盘”;“入户分散培训”采取田间指导、专家咨询和电话答疑的方式,即指导教师按农事季节深入农户进行田间指导,并留下联系电话,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疑难问题随时可以进行电话咨询。

2.4 广泛宣传发动,扩大工作影响

为了实施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各项目县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利用广播电视、墙报专栏等形式,对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营造科教兴农的良好氛围,并在广大农民特别是骨干(青年)农民中广泛动员,积极发动,充分调动了农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3 当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只是就培训抓培训、就项目论项目,把农民科技培训当作一般性、阶段性工作,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目标体系、支撑体系、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农民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缺乏认真的研究和思考,不能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纳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中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3.2 统筹力度不够,培训资源分散

涉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有农业、教育、劳动、妇联、财政等多个部门,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由于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未形成权威的管理部门,往往有利的事争着干,无利的事没人管,造成培训资源分散,培训内容重复,培训成本增加,导致农民科技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3.3 培训规模偏小,投入不足

由于农业人口多,农民文化素质低,需接受培训的受众面大,而当前农民科技培训面窄、规模小,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培训资金的投入,但面对面广量大的农民,也只是杯水车薪,在进行农民误工等补贴后,所余资金在培训课件的开发、授课老师的聘请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显得十分拮据。

3.4 培训形式单调,培训对象流动性大

目前除农技推广体系开展的入户指导、田头会诊、现场观摩等培训外,由农广校、农技校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形式基本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主,培训形式和内容单调。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已经参加培训的骨干农民,有一部分已转移到二、三产业,或外出打工,培训后难以在当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难以形成骨干科技群体,需要进行培训对象调整。

培训工作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职工 技能 培训 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44-01

1.主要问题

一是培训模式不符合现场技能要求。主要表现在课堂理论讲授多、技能实训操练少,缺少现场实践,缺少实地实物教学,学员听课时明白,工作中糊涂。二是培训内容脱离现场实际。由于没有配套的技能培训教材,容易造成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离、培训重点与生产“关键点”不一致,培训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有培训。三是师资水平不高。学校教师脱离生产岗位多年,对现场新技术、新要求、新工艺掌握不及时;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参与培训的现场技术人员实作技能强,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四是实训设备滞后现场实际。学校虽建有实训基地,但因投入有限,造成实训设备种类不全、数量有限、技术滞后。五是实训教学中,过于强调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办法,忽视了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办法。

2.对策措施

2.1树立新的培训理念

要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职工培训,把培训工作看作是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将培训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根据职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规划,通过培训达到精一门、通多门、胜任本岗、熟悉多岗的目的。引导职工积极主动学习,让职工经常对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感到不满,使得主动学习、积极参加培训成为一种迫切渴望。建立正确的培训导向,将好的培训机会作为奖励手段,让能力强,贡献大、工作在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参加培训。

2.2改进教学方式

(1)采取“送教上门”方式,安排教师下到站段(车间)开展现场教学、实地实物教学,利用现场设备优势把技术技能送到职工手中。(2)把技能知识、操作要领编成“顺口溜”,使职工便于理解和掌握。(3)采取模块化培训与系统培训相结合方式,把培训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里列出几个专题,根据专题,逐一培训,逐一练习,把所有的专题练习完毕后即完成了系统的技能培训。(4)“结对子”帮教。专业素质不高的职工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常年工作在生产一线,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可采取“结对子”的方式对这部分人进行重点培训,教会“马前三招”,首先解决会干的问题。(5)开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一方面是对参赛者实作技能水平的检验,另一方面又是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6)增加实地实物教学。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设备优势,把一些设备拆装、分解,使职工看清其内部结构,增加感性认识。

2.3优化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

“干啥学啥,缺啥学啥”,少些高深理论,多些实用内容,使职工学完就能用得上,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培训方式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实作技能培训。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深入现场、按需施教。培训可采用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岗位练兵与技术比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职工学技练功的积极性。

2.4提高师资水平

(1)加强师资培训,组织专兼职教师定期集中进行岗位实作技能培训。(2)把培训质量纳入到教师考核管理。使教职人员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3)组织学校专业教师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实践,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实作技能。(4)路局、站段应搭建教师赴现场观摩学习的平台,让教师与现场技术人员定期开展业务交流。

2.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实训基地是进行实作技能培训的最好场所,建立设施完备的实训基地,是提高实作技能培训质梁的物质保证。(2)基地建设可采用两家投资的方法,即学校一站段两家投资,也可利用现有设施对外开展有偿培训。(3)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基地在联合办学中的作用。基地既为联合办学提供场地,又弥补了各单位演练基地功能不全的弊端,应全天候为相关单位提供培训服务。

2.6健全机制

提高员工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是开展好实作技能培训的重要保障。站段应建立强化技能培训相关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真正实行优者奖、劣者罚,调动职工学技术练硬功的积极性,使职工学有劲头、练有奔头。

2.7突出非正常情况下行车作业办法培训

把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办法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培训。同时,还应当用模拟考核的办法进行非正常作业的演练,并对其进行实作跟踪考核。如:提速道岔或移频设备发生故障,现场信号工接到车站值班员通知后应如何处理。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现场跟踪实际作业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实际考核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又要增强他们实作技能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培训工作工作思路范文6

【关键词】教育培训 项目质量 评估 管理系统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是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必然途径手段,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项目评估是促进干部教育培训的必然要求。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估目的是通过检测教育培训活动的过程,判断培训前后学员在知识、技能、行为和工作绩效等方面的变化,据以考察项目质量和效果,督促引导相关部门规范运作,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的运作管理水平。

1.存在问题

1.1当前评估工作覆盖面较窄

评估工作应贯穿项目策划和实施的全过程,对项目运作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事项和不同主体等进行全方位考核。而我们目前的评估工作覆盖面相对较窄,具体表现为“三重三轻”:一是重对学员反应和学习情况的评估,轻对学员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影响的评估。实践中,多停留在调查学员参训后的总体反应和感受以及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没有关注学员参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培训项目的实效性受到置疑。二是重训后评估,轻训前和训中评估。训前评估是对学员培训需求和基本素质的确认,是修订项目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训中评估是对培训计划执行的监控,是保证培训按计划进行并据实调整的基本手段。目前,我们基本没有开展训前评估,训中评估也较为简单。三是重即时评估,轻中期和长期评估。即时评估是在培训结束后当即进行的评估,而中长期评估则是参训学员返回工作岗位一段时间后(3至12个月)进行的评估。中长期评估主要调查研究学习到实践这一转化过程,其目的是衡量培训成效并探究影响培训成效的主要原因。目前,我们对培训项目开展了即时评估,但中长期评估仍处于空白状态。

1.2评估指标体系科学性较差

目前,我们的评估主要依据培训班测评问卷。该问卷指标体系包括分项测评和总体测评两部分,分项测评由培训方案、培训教学、培训管理、培训保障和培训效果等指标组成,赋以分值;总体测评按学员满意度分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

该指标体系的突出问题:一是指标体系不健全。现行评估指标主要衡量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反应,而对学员的知识技能掌握、参训表现、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等方面基本未涉及。二是评估标准不明确。每个指标仅作原则性描述,并无明确的评判标准。学员难以全面理解把握,使得评估得分“趋高、趋同”现象十分突出。三是指标权数不合理。培训方案、教学、管理、保障和效果指标的权数均为1。这使得方案设计和课堂教学等重点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能清晰地反映出来。虽然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不可或缺,但是从培训质量角度来看,其重要程度显然不能与方案设计和课堂教学等量齐观。评估实践也表明,培训项目存在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主要集中在方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

1.3评估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们评估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基本处于人工和纸质阶段。其现状是:问卷调查面对面、数据统计靠手工、纸质资料保管难……。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仅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不能满足长期全面分析监控的需要,相关部门之间也难以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

2.改进思路

2.1拓展评估的深度和广度

一做好训后评估,加强训前评估和训中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开课调查、摸底考试等手段做好训前评估,明确学员需求、了解学员能力水平状况,形成评估基础数据,为训后评估奠定坚实基础。二做好学员反应和学习效果评估,逐步向学员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影响评估延伸、向中长期评估延伸。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途径,向学员本人和派出单位了解学员通过培训有无行为改变、能否实现学以致用以及由此对工作绩效是否产生了积极影响。三做好对施教机构培训项目评估,加强对派出单位送培质量的评估。调动培训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2.2优化培训评估指标体系

一是健全指标体系。更新和充实原有指标体系,对培训需求、学员反应、学习情况、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等进行全方位评估,形成三种基本评估问卷,即:“学员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作为培训方案设计的配套内容,用于训前学员评估;“学员满意度测评问卷”,由现行的培训班测评问卷更新形成,用于训后即时评估;“培训跟踪调查问卷”,用于对学员及其所在单位进行中长期评估。三种问卷之间互相关联、互相支持,构成三位一体的评估新格局。二是明确评估标准。从增加可评性和客观性入手,细化、量化评估指标,明确评估对象达到评估指标的程度在数量、质量和特征等上的具体规定,便于理解把握。三是突出评估重点。坚持以能力考核为主,突出培训实效。将方案设计和培训教学作为重点,多角度调查分析影响学用转化和工作绩效提高的主客观因素。细化考核内容,增加考核权重,更好地发挥评估导向作用。

2.3建立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