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欣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族音乐欣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族音乐欣赏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1

一、以童心唤童趣

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孩子往往表现出参与的主动性不强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民族音乐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如果要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音乐活动中,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教师通过转换各种角色,用夸张的动作和生动有趣的教具来走进孩子,用教师的“童心”来激发孩子的“童趣”,帮助孩子更好地感受、理解、表现民族音乐。

案例:

“走,一起跟我扛着锄头去锄草!”《锄草》民族音乐随之响起,孩子们十分激动,十分投入,学着我的样子跟着音乐锄起草来。有时又会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大声喊着:“这音乐太搞笑了!”我想是我这夸张的动作和妆扮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真实的”想象空间,此时我们不再是师生,我们都是“锄草”的“农民”。当我提问:“这个音乐跟我们平时听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时候,有的说“调儿有点绕。”;有的说“很搞笑。”有的说“像在舞台上表演的那种。”…… “嗯,这是一首具有河南特色的曲子,有个名字叫豫剧。”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我用“农民”的的角色完整范唱了一遍曲子,滑稽的动作让孩子们都很兴奋,有的甚至已经开始跟着我有模有样地学着各种动作、唱着歌,音乐表现力大大提高了。

二、以画面唤意境

民歌是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民歌相对幼儿平时学习的儿童歌曲来说,更难以理解,音调也比较难,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常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彩。有时,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展现了音乐的画面感,营造了音乐活动的意境,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

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听,这个小朋友挑着扁担准备干什么去呢?”随着音乐,我演示了生动有趣的课件,孩子们都学着样儿边唱边跳起来。“你听到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出示了相应的文字和图示结合的图谱,孩子们听着有趣的故事,看着生动的图谱,跟着动听的音乐,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歌曲,很快便掌握了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用生动的课件、有趣的故事情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身临其境的环境,孩子们演唱起歌曲来就更加富有感情和生命力了。

三、以情感唤共鸣

音乐欣赏是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音乐家弗德雷里克・柏辽兹曾说: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情感世界。因此也可以说,音乐欣赏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欣赏音乐的动力和中介。但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幼儿的情感火花,会更有效地打开幼儿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进而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

案例: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2

关键词:民族音乐;提高;兴趣

毕业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工作已经几年了,有着许多新的体会,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而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排斥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他们认为这些音乐已经过时了,觉得民歌不好听,常常要求听唱一些流行音乐。虽然流行音乐也有很多好的作品我们不能否认,但也绝不能因此忘却我们的民族音乐。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学校的音乐教育应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高中音乐新课改也已实施将近两年,那么,如何使民族音乐欣赏教学融入并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在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融的氛围中去,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便会全部集中于眼前。

例如:《高亢的西北腔》一课,在介绍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青海高原的风光并启发学生思考: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音乐会形成怎样的音乐风格?学生很容易被直观的画面吸引住,在这种情境下,很自然地感受到到辽阔、舒展、自由,然后再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方式欣赏歌曲,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这首歌曲的风格特征:旋律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宽广,同时又能理解地理环境会对民歌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在《高山流水志家国》一课中,由于《广陵散》篇幅较长,我在播放古琴曲的同时,介绍战国时期工匠之子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一下子将学生吸引住。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古琴的相关文字,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仿佛身临其境,兴致盎然。

二、主动参与,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也是教师施展才华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的艺术。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面广,有效程度就高,教学效果就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尤其是在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要让学生与民族音乐多次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有部分学生认为:民间民歌手的演唱“很土”,于是我选择一些短小易学的民歌让学生模唱,而且要求尽量用方言学唱,哪怕是唱几句,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民歌手的演唱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时候再让他们对比欣赏专业歌手的演唱,学生反而更欣赏原汁原味的民歌,因为他们发现民歌手的演唱更富有生命力。在欣赏民歌的过程中,我发现不仅要让学生去听,更要让他们去唱,去体验。比如《鼓乐铿锵》一课,为了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来,我先让学生唱部分节奏谱,然后再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最后让他们进行简单的打击乐合奏,这让学生比光坐着欣赏更能理解音乐内容和音乐情绪。

三、拓展探究,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

如果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仅限于教材,学生会觉得枯糙,对内容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度和喜好拓展教材里没有的学生有感兴趣的内容。此外,音乐学科本身就以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表现和想象理解过程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激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作冲动。在对音乐作品意境的想象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明显优势。所以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使他们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收集和聆听大量音响资料,学会分析作品,体验情感,辨别良莠,从而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形成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尊重和热爱。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3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抛弃祖先的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在当今人类艺术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对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走向个性化、民族化,有的甚至在复古、怀旧,就像全球流行的京剧、黄梅戏……作为一名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抓住幼儿园这块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对幼儿进行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充分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加以运用在幼儿教学中,并开拓创新,在当今这个时代艺术大背景下显得十分必要。

一、开发和建构具有民间音乐特色的区域特色活动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深受幼儿喜爱。同时,在幼儿园开展民俗音乐课题的研究实践中发现,仅靠一两次的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园为了能增强其实践的教育效果,将民间音乐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民间艺术教育融于区域活动中,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和实践。

“充分利用班级特色,全面开展区域活动”是我们幼儿园的一大特色,我园每个年级组根据不同的民俗内容创设了班级特色,每个班级门口上都突显了本班级的特色,氛围很浓厚。在幼儿园里,随处可见为孩子精心创设、量身定做的民间区域环境。

二、激发幼儿兴趣,丰富幼儿对民族音乐的认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在学习、借鉴外来音乐的同时,应传承本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培养幼儿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对学习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那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

1.寻找适合幼儿学习的民间音乐素材

现在并没有专门的针对幼儿书写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教材,但并不代表说不好找,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可以通过网络来搜寻很多的教材,当然也不一定非要搜寻文字类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找视频等一些资料。

2.教师对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的掌握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是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那么幼儿的培养是需要有老师来教导,因此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知识,需要做好备课。

3.增加热爱家乡的情感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有这样的观点:要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愿望。我们一定要使传统民族音乐活在人民的生活之中,给予他们一种文化认同感,而这一切又必须从小培养。儿童从幼年起,通过大量民间儿童歌曲,培养了兴趣,也熟悉、积累了民族的音乐语言、旋律音调,并逐步感受到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在不同的音乐活动中,幼儿欣赏着、想象着、感染着、参与着、发现着,能生发出对不同音乐的浓厚兴趣,热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为家乡拥有这样美好的民族音乐而自豪!

三、点燃幼儿“激情火把”,在民俗音乐中渗透传统文化

音乐是无国界,同时也是最易于为幼儿所接受的语言。正如我们不了解苏格兰,却可以在美妙的风笛声中向往苏格兰,少数民族音乐同样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1.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

通过开展音乐活动课,让幼儿深刻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美好与神秘。从而进一步引导幼儿走近少数民族音乐、感受少数民族音乐、喜欢少数民族音乐,从而消除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歧视,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

2.选择适合幼儿的民族文化艺术的歌舞内容

幼儿教育有其特殊性,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从书本上、网上、磁带和碟片上大量地收集、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一定挑战性、艺术性较强的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的歌舞内容。

3.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是一门较形象的艺术活动,而民族文化中有不少抽象的东西。我通过形象的语言、动作来让幼儿了解抽象的民族文化,同时注重教育的细水长流,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平时我做个有心人,把电视里有关民族文化的歌舞进行录音,多给幼儿欣赏一些音乐作品,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我选择了一些优秀的有民族特色的作品给幼儿欣赏,如歌曲、舞曲、也有大型的作品。我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主题活动,如“民族歌曲大联唱”、“京剧表演”、“少数民族舞蹈”、“节日大联欢”等活动,既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还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激活了幼儿的艺术天性,同时使幼儿对我们祖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4

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陶冶情操。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其他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二是启迪智慧。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欣赏音乐和和唱歌时,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都会得到发展,思维会变得活跃起来。而演奏乐器时,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够很好锻炼他们的创造力。三是寓教于乐。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依靠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词语来表达情感,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四是舒缓压力。生活在大城市的高校学生,由于生活节奏快、学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容易感觉焦虑、压抑,甚至失眠,而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使人感到轻松、愉悦,起到减压、催眠等作用。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民族音乐来源于各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大量的民族音乐是一种爱国情感的流露。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大学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历史、文学、民俗等等知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素养。音乐欣赏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精神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与流行音乐大多描写爱情不同,民族音乐的内涵更丰为富,表现形式更为多样。例如,中国十大古曲中有是抒写友情的《高山流水》,有借物咏怀《梅花三弄》,有表现历史的《十面埋伏》,有写景的《春江花月夜》。大部分民族音乐都富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民俗性,在风格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例如,江南的音乐温婉含蓄,极富有人情味,而北方音乐则粗放奔腾豪迈,富有气势雄浑之感。第三,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民族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给人们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培养总体的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同时,欣赏音乐时,大学生理解歌词的语音、语调、节奏等,可提高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三、民族音乐教育的手段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5

关键词 音乐欣赏;静心聆听;创新模式;紧扣曲调

高中音乐作为一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学科,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湘教版高中音乐教材安排了不少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教师如何紧扣高中生实际,有效借助教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在静心聆听中感悟,有效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在学生的音乐素养中,对音乐的听辨能力是学好音乐的重要要素之一,每个学生由于自身音乐基础不同,导致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也不一样,而听作为音乐学习最基础的要素,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师要抓住不同的音乐欣赏内容,创设条件让学生去静心聆听,从而提高学生听觉的敏感性,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如在学习湘教版《音乐与民族》时,如何让学生抓住节奏、调式、旋律等音乐要素来分析民族音乐风格,并能借助听觉有效识别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特点,而要让学生真正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教师需要通过创设多种条件让学生去感受。课堂开始,我以经典音乐《爱我中华》入手,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名字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由于学生对这首歌曲比较熟悉,优美的旋律一下子将他们吸引住了。接下来,在学习蒙古族音乐时,教师先简单地介绍下内蒙古的风土人性及习俗,然后让学生听辨区分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听觉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将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特点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理解长调音乐所表现的节奏较为自由,具有浓厚的抒咏特色和草原气息;而短调音乐则一般是在宴请或者集会上所演唱的歌曲,节奏规整具有叙述性特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辨别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教师让学生欣赏《辽阔的草原》,学生为了能更好地辨别这首歌在节奏、词曲结合、旋律上的特点,就要认真聆听才能在大脑中建立对音乐的感觉,而这个感觉就是培养学生最重要的音乐素养的过程。

二、突破传统音乐欣赏模式,有效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少音乐欣赏课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演奏、示范或播放磁带等方式进行。但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学生所能接受到音乐媒介已经越来越多了,他们会在课余生活通过互联网接触到更多的多元化音乐。特别是高中生,课后会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学习、欣赏一些音乐。教师如何结合高中生的认知基础,创新欣赏模式?

如在欣赏湘教版《悲剧美》时,如何让学生体会战争题材所蕴含的音乐情感,通过欣赏《一个华沙辛存者》和歌曲《松花江上》体会悲剧美的乐曲并且感受作品中表现的音乐意境?在欣赏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展示“欣赏舞蹈—即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作为伴奏的舞蹈”,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听到的配乐及所看到的舞蹈的感受,从而有效地切入新课。接下来,教师展示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格尔尼卡》,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中的几个重要形象,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二战给你们带来的悲痛,这样学生的情感就开始融入到本课的欣赏主题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悲剧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辛德勒名单》的剧情,然后让学生欣赏影片中的配乐《童声合唱》,分析演唱形式及音乐的表现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切不可以将音乐欣赏课上成电影展示课,如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从音乐的角度去理解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正是多媒体的帮助,学生学会借助画面去更生动地感知音乐。接下来的音乐欣赏教师同样结合多媒体来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受到震撼。这样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师简单的播放磁带有着不一样的优势。当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去搜集有关悲剧美作品,如《,你在哪里》,《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三、紧扣作品音乐曲调,提升音乐综合欣赏能力

音乐是一种审美艺术,而音乐作品融入了创作者的心血,它们强烈地表达了创作者的诉求,它可能是紧扣时代背景的赞歌,也可能紧扣时代背景的呼唤;它可能表达了某个人物的内心心理,也可能表达某个群体的生存状态等。每个经典的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独特音乐魅力,以自己的音乐曲调展现在欣赏者面前,音乐欣赏课如何紧扣作品曲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如欣赏《美洲民族民间音乐》,美洲民族音乐是美洲地区悠久音乐文化的集合,它融入了古代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随着殖民的统治,又融入了大量的欧洲文化,特别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也带来了非洲的文化艺术,这些文化在长期的渗透下,形成了独特的美洲民族音乐。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教师就要结合不同时间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如在欣赏探戈舞曲《化妆舞会》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感受节奏强烈、热情奔放的音乐。在欣赏秘鲁《飞翔的鹰》时,教师可以紧扣作品的曲调来让学生感受马里亚奇乐队的表演形式及所运用的乐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排箫是拉丁美洲极具地理特色的乐器,其音色优美空灵,象征着自由的生活情绪。可以说,紧扣作品的曲调,紧扣作品所产生的音乐背景及所处的地域,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欣赏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学会去挖掘、引导,才能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6

音乐欣赏教学,是为了培养知音、知律、懂知识、有修养的音乐听众,而不是仅限于培养少数尖子人才。传统的观念认为,单纯聆听音乐作品才叫做音乐欣赏,其实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包含于音乐各个学科领域中,并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歌唱教学中,歌唱之前,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引起学生歌唱的动机,而且能启发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情感表现;器乐教学过程中,欣赏器乐曲的演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乐器演奏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而且使学生通过感知音响体验情绪,获得审美情趣;创作教学中,分析学生的习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创作技能,而且也发展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其表现与创作音乐的愿望。因此,欣赏既是歌曲演唱、乐器演奏、音乐创作等音乐行为的动机,又成为其目的。学生通过欣赏,可以获得创造力、表现力和知识技能,培养“音乐之耳”,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能,促进他们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二、从音乐教育的历史看音乐欣赏教学

“欣赏享受音乐”的概念,最早是英国的评论家斯库尔兹提出。18世纪末,音乐学家波尔认为欣赏是一种为了使一般群众能理解音乐的启蒙教育运动。于是,最早在他的著作中使用了欣赏这一概念。浪漫乐派初期,音乐欣赏就像一缕清泉,从深幽的山谷源源流出,奔向广阔无垠的原野,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20世纪初,美国开始在中、小学校把音乐欣赏作为正规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而后在英国、德国、欧洲等世界各地学校得以借鉴。在我国,孔子把“乐”教置于“六艺”之二。解放后,尤其是党的以来,音乐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种音乐欣赏及音乐理论书籍面世,理解研究局面空前。加强欣赏教学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上打破了“唱歌教学”一统天下的格局,从音乐教学改革的现状来看,重视和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可见,音乐欣赏在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展示了音乐教育的美好前景。

三、从培养人的角度看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过程是训练学生“音乐耳朵”的过程,无论在培养学生的音响感知和能力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体验和传播情感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音乐欣赏教学对于调动更多的学生投入音乐学习,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喜爱音乐,其一,是人们生活中的情感的需要,而对于音乐来说,耳朵比其他器官更容易接受声音的刺激;其二,中学生处于变声期,噪音受到影响,而欣赏音乐作品主要是依靠听力,因此不受歌唱、演奏技巧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只要教学安排得当,可供欣赏的题材、体裁是广泛多样的。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去认识世界,也是学生认识未知世界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再则,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通过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民族音乐的宗源及发展。所以,目前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音乐受到现代音乐冲击,听众的音乐审美倾向和水平也直接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对于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学校音乐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从音乐欣赏与音乐才能发展看音乐欣赏教学

现代音乐教学心理学认为,青少年的音乐才能主要表现在听觉、节奏、识谱和创作等方面。

音乐欣赏是发展听觉才能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和进行整体训练的最佳形式。如让学生听辨人声的种类、合唱的织体、乐器的音色,同时听辨分析乐曲的体裁、形式、结构、情感表现等,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的语言。听觉训练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培养学生更精准的欣赏音乐的能力,通过听觉和演奏,在一系列训练中获得更多的审美经验。

节奏才能是音乐才能的基础。当我们欣赏某一作品时,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概括提炼出规律可循的节奏形态,目的是使音乐节奏有效地概念化。如欣赏感受各类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的同时,伴随着身体的节奏运动、哼唱曲调,可以体验到音乐作品表现出的情感趋势,洞察作品的音乐风格,探索无法言传的心灵奥秘。这种学习使节奏训练简化,本身就充满了音乐的乐趣,是音乐情绪的反应。因此,学生的节奏感和知觉能力在整体性的音乐欣赏中得到了发展,可以说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节奏感能力的最佳途径。

识谱是视觉和听觉综合的心理活动,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能力训练,并与音乐欣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识谱过程中,学生学习了优秀的音乐作品,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对美感的认识和创造;其次,整个识谱的教学过程是一种音乐智力开发与发展的过程,识谱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音乐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