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欣赏范例6篇

民族音乐欣赏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1

摘 要: 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喜爱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者以欣赏教学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通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明确音乐体验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针对不同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了解并喜爱本国的民族音乐作品和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 民族音乐 作品欣赏

学习民族音乐,不仅是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而且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教育的需要,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因此,新课标把“弘扬民族音乐”作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习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①。可是实际教学时发现:学生偏爱流行音乐不爱民族音乐,对流行音乐作品如数家珍,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知之甚少。作为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喜爱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什么是民族音乐?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民族音乐的相关概念

中国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和新音乐,其中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②。初中人教版音乐教材中绝大部分民族作品是中国民间音乐,而民间音乐是由无名氏集体创作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新音乐是指清朝晚期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③。

二、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作品的分类

中国民族音乐有以下分类方法:一是按体裁可分为民歌与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仪式音乐五大类;二是按风格色彩分类:1.汉族地区大体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类;2.少数民族按所处位置,大体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中南与东南四大片;三是按历史时期大体可分为古代和近现代两大类④。分析人教版2002年版七至九年级的音乐教材,可以看出编者以单元集中为主,其他单元穿插为辅,安排民族音乐作品,如表:

2012版音乐教材专门安排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二)……形成一个系列,这个系列主要按风格色彩划分,内容涉及不同地域的各种体裁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知识体系更加明显,内容更加全面。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教师有责任从自身做起,从每堂课做起,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观念,努力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水平。

三、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既是欣赏者对音乐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又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以体验为核心,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那么在音乐欣赏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体验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新课标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主张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⑤。所以,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1.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激发学生当堂音乐学习的兴趣。

我针对当堂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一般采用故事法、动画法、猜谜法、图片图像导入法、问答法、谈话法、设置悬念法和创设情境法等进行课堂导入。如:我在教九上第二单元“说唱天地”时,通过观看相声《狗不理包子》的频片段,谈话导入课题,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很好。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根据音乐学习心理动力规律,如果“音乐学习活动和结果带来成功和审美体验,主体的音乐需要就能得到满足,主体就会产生积极的音乐情绪情感体验,从而促进音乐学习动力的内化”⑥,即成功的体验能促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更感兴趣。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我在教八下第二单元“梨园撷英”时,首先欣赏现代京剧《打虎上山》和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演唱视频,结合课前搜集的知识,讨论、分析这两个剧种在流行地区、伴奏乐器、唱腔特点和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其次,学唱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学生唱得很精彩;最后,听辨这两个剧种的音乐片段,同学都能听出来。这些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音乐学习的长久兴趣,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明确音乐体验的内容。

音乐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在这一瞬间学生要围绕哪些方面体验,才能领略作品的内涵?

1.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通过种种音乐手段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内涵,或庄严或悲伤或快乐或深沉……音乐欣赏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音乐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体验。

2.音乐要素。

音乐具有非语义性,怎样才能听懂音乐呢?要了解音乐语言――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性、曲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这些要素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形态和风格特点,只有了解它们才能理解音乐内涵。如:西北音乐,它的旋律进行强调四度及四度以上的各种大幅度起落,表现出一种激越而又苍凉的情绪,那高亢得近乎呐喊的音乐风格,体现出西北人抗争自然、生命不屈的情感内涵。

3.相关音乐文化。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决定着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只有对产生这种音乐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才能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正如要体验古曲《流水》的意境,必须了解那个时代,知道中华民族注重天人合一及“虚静”的审美思想,知道中国古典音乐注重“写意”,讲究作品的“气韵”和“意境”,强调创作的“风骨”和“神貌”,了解这些才能体会作品意蕴。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稍微走神,所听音乐就不完整了,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呢?

1.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音乐体验。

我通过设计不同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欣赏。这些音乐活动可以是随着音乐打节拍、唱主题、即兴跳舞、律动、表演、画画、用乐器伴奏等,这些活动改变了单纯聆听音乐的方式,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中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注意力容易集中。

2.思维参与深入进行音乐体验。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会学生思维”。在音乐欣赏中多种感官参与聆听音乐,只是初步的体验,是直觉的感受,要深入理解音乐就必须有思维的参与。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使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等审美能力。如:欣赏《二泉映月》时,让学生结合阿炳的身世,写出不超过50字的听后感;对比欣赏二胡版和弦乐合奏版的《二泉映月》,说出它们在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上的异同等。

(四)针对不同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中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不同体裁的作品特点不同,使用的教学方法就有所不同。

1.民歌与歌舞。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是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我一般采用欣赏、学唱和讲解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欣赏曲目一定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歌手演唱的视频或音频,有代表性的民歌一定让学生用方言唱一唱。歌舞是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我在引导学生欣赏歌舞时,会让学生随音乐跳一跳。

2.民族器乐。

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学生理解起来不如歌曲那么容易,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引导欣赏。如: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它展现的是古战场上军营如林、旌旗蔽空、战鼓隆隆、铁骑驰骋的壮阔画面。我采用讲故事、看配乐视频和交流讨论等方法,音画结合、视听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3.戏曲。

戏曲是一种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一般采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课堂讲剧情、看视频、带着问题欣赏比较、讨论回答、补充讲解和学唱学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效果不错。

4.曲艺。

曲艺,又叫说唱艺术,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讲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伴奏两部分。我一般采用提供资料查询,欣赏视频、比较分析、讲解、学唱表演、听辨相结合的方式,效果较好。

民族音乐以独特的韵味和表现方式,丰富学生渴求知识的心和情感世界,使他们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得以提高,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愿我们携起手树立正确的民族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民族音乐和教学知识,采用合适的方法,因材施教,让民族音乐之花开遍校园,让民族音乐教育取得显著成果。

注释:

①德胜.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4.

②③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5:223,209.

④⑦江明.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2).

⑤⑥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8:101,129.

参考文献:

[1]赖德胜.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2]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8.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2

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导,以注重发展个性为出发点,它的任务不仅是为了培养潜在的音乐人才,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使每个学生能够更好地鉴赏和传承音乐中的民族文化。本文将结合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现状,具体探讨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强化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传承民族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民族文化;传承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良好的乐感和音乐基础能力,从而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愈发受到重视,但由于多元化音乐的冲击、小学生欣赏能力及音乐教材局限性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民族文化难以有效传承。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试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提出切实可行的分析和对策。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现状

我国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其中民族文化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艺术源于生活,因而民族文化通过民族音乐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来,但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大多沿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并未形成独立的本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一是民族音乐的教学,从小学到大学,专业到非专业,均未脱离西方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二是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素材以掌握乐理知识为主,民族音乐欣赏为辅的布局不合理;三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传统民族乐器“出场率”低,未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民族文化学习和传承的重视。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断层

由于时代的开放性,音乐多元化局面逐步形成,学生所接触到的音乐文化越来越丰富,在音乐文化的选择和甄别方面,音乐欣赏教学未能起到较好的指引作用,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十分浅薄,甚至把民族音乐的欣赏视为老气的表现。故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上,时常出现断层的现象。然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最终还是要从小学生抓起,因此,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仍需要将教育的力度到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当中。

(三)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

优秀音乐文化的引入是丰富国民生活的方式之一,纵观国内的音乐流行趋势,传统民族音乐已渐渐走出了大众视线。而随着外来音乐文化大规模的涌入,其中多数粗浅直白的音乐长期占据人们的视听感官,导致人们很难再提升对音乐的领悟程度,接受更加传统的音乐形式,致使小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族文化形成错误的认知。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方法

(一)以民族音乐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

少数民族歌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丰富的音乐文化,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如在欣赏六年级教材中的《牧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草原风光片段,让学生了解蒙古人民以放牧为生的生活特点,引起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除此之外,学校应立足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脱离西方音乐教育思想模式,创新发展符合我国实际要求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二)以民族器乐独特性引导学生学习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大多以乐器和歌曲欣赏内容为主,因此,可以通过展示民族器乐的独特性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然而,这对教师便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器乐的基本演奏方法,以此来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如在欣赏六年级教材中的《步步高》时,教师除了能声情并茂的演唱这首乐曲的旋律曲调以外,还可以把二胡的演奏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让学生形成代入感,从而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效果。

(三)以民族与流行音乐的交点启发学生

学校音乐教育对流行音乐不能采取“掩耳盗铃”式态度,不能一律拒之门外,而应采取主动引导的办法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兴趣指导和心理满足,把学生引导到较高层次的鉴赏上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欣赏一些蕴含民族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慢慢发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如在欣赏六年级教材中的《森吉德玛》时,教师可以通过流行(黑鸭子)与传统(胡松华)版本比较欣赏的手法展示出蒙古族短调民歌曲调精悍、歌词质朴的特点,从而启发学生理解音乐中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

(四)以多媒体教具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

要让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仅凭音乐欣赏课教授、表演和舞蹈是不行的,而是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具营造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大量的民族文艺作品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不仅能为学生所注意,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去查找有关资料。如在欣赏六年级教材中的《北京喜讯到边寨》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资料片段,让学生能够对音乐创作的背景有所理解,再将音乐与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载歌载舞的画面结合到一起,给学生营造出当时的热闹景象,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以此调动学生探究民族文化的兴趣。

三、结语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学校的重视,而且必须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抓起。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及传承的活动,包括了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音乐的联想等心理过程。因此,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中的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并弘扬。

作者:张卉茹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参考文献:

[1]佟贺.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3

虽然钢琴属于舶来品,但是在我国,音乐的创作、发展都是以本民族的生产生活为根基,具有鲜明的民族灵魂。从赵元任先生1914年创作的我国第一首钢琴音乐《和平进行曲》到如今,已经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我国钢琴家、作曲家结合音乐的民族特色,创作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比如,1950年,丁善德先生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是选用舞蹈家戴爱莲的歌舞《马车夫之歌》旋律的首段描述部分主题创作而成。陈培勋先生创作的《广东小调“思春”》,是将广东民歌材料“移植”创作而成。此曲通过加花变奏、对答、装饰和展开的方法对原民歌进行改编,在保持传统广东民歌基础上,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曲式融合。1972年,王建中先生的《翻身道情》,以同名陕北民歌为材料,加上钢琴音乐成分写成。还有其著名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将陕北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改编创作而成。作曲家利用加花变奏的技巧,将原歌节奏和西式节奏加以融合变化,深刻地展现了民族音乐的艺术风采。1976年周广仁先生创作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借用陕北绥德的民歌《三十里铺》。此曲通过将民歌元素在曲中不同位置变奏,增强了音乐的结构和表现力。此乐曲也使用加花变奏技法拉宽节奏,采用同向、反向和斜向的旋律线条,旋律若隐若现,音乐曲调的氛围增加,层次分明。节奏上密下疏或上疏下密。句式长短不一,句逗起伏有致,乐曲的欢快风格尽显。全曲主要构成是主题和八个变奏,钢琴音乐作品的故事性更强。此外,还有崔世光先生的《山东风俗组曲》,以东北民歌为基调;黎英海先生的《嘎达梅林》《兰花花》等优秀钢琴作品。此类民族音乐作品举不胜举,向人们展示了其深刻的民族风格烙印。

二、从钢琴音乐的表现看民族音乐的审美艺术

《阳关三叠》和《平湖秋月》突出表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中和之美”。《阳关三叠》展现的是一种平和、深沉、适度、层次感强的意境,将古人惜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进行了深入刻画。《平湖秋月》表现的是静、虚、淡、远,将宁静、飘逸、淡雅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梅花三弄》《百鸟朝凤》等,利用古琴、唢呐的意境开拓了钢琴音乐表现的新领域。还有黎英海的《夕阳箫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美景,让人得到淡雅、宁静的艺术感染,尽显了“天人合一”的审美艺术。

三、从钢琴音乐的元素看民族音乐的的独特艺术风格

(一)各种钢琴的演奏技巧,展现音乐的不同情境

赵晓生的《钢琴演奏之道》归纳的钢琴演奏技巧有:耳、心、指、化、身、气、神、腕、臂9种。钢琴音乐的和弦、八度、连奏、断奏、装饰音等是必备演奏技能。“技术”是钢琴演奏的重要的基础手段。“闻其声,解其意”是演奏技术成熟的最高标准,能够深刻表现作品的艺术形象。钢琴作品的演奏还必须把握其取材的广泛性,演奏者必须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任何一个艺术形象都必须依赖深厚的民族文化以及扎实的演奏技术,才能展现民族音乐的艺术。

(二)民族特点的和声创作,展现

民族音乐的个性风格和声的主要创作手法是五声调式,相比三度叠置的和弦,个性化的民族音乐风格尽显。一方面,和声的四、五度叠置。相比西方的和声的功能性特点,我国的和声却带有韵味和旋律。如《夕阳箫鼓》主要采用和声的二度、四度叠置,使人感觉寂静、萧瑟。瞿维的《花鼓》,运用了三度、五度撞击声,展现敲锣打鼓的热烈氛围。另一方面,和声的二度不协和音的叠置。如《百鸟朝凤》中音颤音和小二度叠置变化,展现了群鸟争鸣的热闹情境;《庆翻身》这首儿童钢琴曲的引子部分,表现了锣鼓齐鸣的欢乐氛围。以上作品音乐的和声色彩突出,区别于西方的和声特色,应该深刻领悟我国民族音乐的个性。

(三)从钢琴音乐创作的来源赏析

钢琴音乐艺术的多样化演奏钢琴作品的基础工作是了解作品的创作来源,我国钢琴音乐主要有三方面来源。改编器乐曲。如:陈培勋先生以广东名曲改编的粤调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旱天雷》《平湖秋月》等;刘庄的《三六》,以江南丝竹名曲改编;《百鸟朝凤》《阳关三叠》《十面埋伏》等,是将唢呐、古琴、琵琶等器乐曲改编而成。改编声乐曲。借用歌词优美的语言,旋律的唱腔明显。此类作品的特点是歌词内容的地方风格鲜明,形式上常加入语气词。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蓝花花》等,分别选用内蒙古、陕北信天游的民歌曲调。还有《青年钢琴协奏曲》中,将陕北民歌《打南沟岔》融入第一主题,将具有山西民歌风格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融入第二部分主题。本土作曲家创作。本土作家在借鉴吸收保留民族音乐精华的同时,又增强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如丁善德先生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贺绿汀的《晚会》等,融合五声调式音阶,利用多声部织体创而成。

四、结语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4

欣赏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3—0087—0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民族音乐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它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对提高小学生民族音乐欣赏水平的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一、引导学生认识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而素质教育则使音乐教学的目的更为明确。音乐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期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高尚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而要实现这一目的,离不开民族音乐欣赏。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民族音乐,让他们在小学时期就接触并学习一些民族音乐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其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二、合理选择欣赏内容

在认识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所了解和喜爱的民族乐器与乐曲,引导他们聆听古筝、二胡与笛子等乐器演奏的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并为学生简略地介绍一下古筝、二胡与笛子的发展史,让学生懂得:民族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情感。不了解民族音乐的人,是缺乏民族意识的人。了解民族音乐,同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一样重要。教师应当合理选择欣赏内容,所选作品必须富有艺术表现力,以为学生感受作品形象奠定基础。如,欣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优秀乐曲,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性能及演奏方式,深入体会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而且能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历史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深入分析作品内容

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聆听“看不见,摸不着”的民族音乐,笔者认为,教师可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作品创作背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音乐形象,深入地分析作品内容。这样,不仅更容易使学生领会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丰富、强烈的情感,而且还能开阔他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首先,可让学生聆听一遍乐曲,并讲述聆听的感受。然后,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华彦钧21岁时患眼疾,35岁时双目失明,沦落为一位街头艺人,以在无锡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但他为人正直,刚毅不屈,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最后,让学生再次欣赏乐曲,教师对乐曲主题旋律进行分析。其主题旋律由平静转向激昂,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刚毅的性格。教师深入分析作品内容,不仅使学生领会了作品的内涵,而且还触动了他们的心灵。

四、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5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对高校学生的音乐教育步伐的快速推进,社会各界逐渐重视提高其人文素质。音乐教育和科学有着密切关联的观点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音乐教育当中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高校音乐赏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性、创新性和制度性,应该重视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研究,以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观与情感层次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档次、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是以高校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构建探究作为切入点的,并且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提出科学的设想,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有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音乐欣赏学习,有助于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西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失衡。我国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从整体以及单门的欣赏课程看,欧洲音乐为基础的西方音乐占据了其中的较大比例。

二是缺乏课堂外的实践内容。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以课堂为媒介进行传递,倘若没有开展与音乐欣赏教学内

容相关联的实践活动,教学将呈直线形状的发展。可在实际上,音乐教学最佳模式并非为直线形状的过程,而是呈发散性的形状存在。课堂实践的补充学习将弥补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接触和理解音乐知识。

三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因教师而选定。高校教师多为专业音乐学院毕业,他们有的专注钢琴演奏、有的擅长于音乐历史知识、有的则偏好声乐的表演,等等。由于教师的自身特长,导致其在课堂的设置多是根据本身的情况而定。但是,音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最终目的应当是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因师而定的音乐教材忽略了学生这个最主要的主体,无法起到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作用。

四是音乐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内容已经有着三十多年的历史,可基本内容的框架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仍旧是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两部分,而且多为至今延续几千年、几百年的音乐知识。

二、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

1.注重中国文化,加强民族特色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成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同时也是东方古老音乐的主要代表之一。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由于其文化、语言、历史以及风俗等不同,导致各个民族的音乐具有各自的异彩。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的较大影响。因此,开辟有中国文化特征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之路,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显得极其重要。

2.编写科学、合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音乐欣赏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据,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的途径。构建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就应当编写出一整套内容具有整体性、科学性与结构性等特点的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它是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发展和完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编写适用于高校具有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材,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1)音乐欣赏内容具有时代性。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辉煌、多样化的音乐戏剧文化与民间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应当对其进行珍惜并且善加利用。但是,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戏曲与乐器的介绍、赏析和传播时,应当更加注重音乐教学教材的时代性,注重融入当代的流行和时尚,更加密切结合现实的生活经历。高校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与编写应当处理好传统和现代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弘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又必须渗透入现代流行、经典的音乐作品,从而开拓学生的眼界与思路;

(2)音乐欣赏内容具有开放性。高校音乐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决定了编写应当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因为教材编写的时间因素,使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它只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加以延伸的课程资源,不应按部就班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超越教材,依据实际情况的差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更改、添加,才能够收到卓越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当根据各个地区情况与要求的不同,在教材编写过程当中保留一定的余地,允许、鼓励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研究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

(3)音乐欣赏内容的载体具有多样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已经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纸张形式,教材应拥有更多的变现载体。高校编写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时,也应当对现代化的载体进行充分的利用,发展多样化的教材变现形式。把文字教材(教科书、参考书、以及学生的指导书和补充书本等)、音像教材(幻灯片、录像磁带和音像光盘、电影片等)、视听教材(教材影片、投影片等)以及计算机信息教材(音乐图像资料以及电子书籍等)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当中的隐形内容传播

在构建具有中国文化、民族音乐特色的教学内容时,除了确立以民族音乐为核心之外,还应当加强音乐欣赏教材中的隐形内容传播。

(1)培养学生注重民族音乐的价值。我国民族音乐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更新、发展。逐渐在音乐创作、表演、体裁、形式以及理论知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些特征均是我国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观和文化传统的反映。高校音乐教学不但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音乐知识,还应当成为音乐文化的传播渠道;

(2)纠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错误思想。在长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多以西方音乐为主,导致在学生的认识往往以西方音乐为主流,从而忽略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甚至有可能导致我国民族音乐的衰退、灭亡。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传播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以本土音乐为主体的意向。

三、总结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教育活动中的门类之一,也有自身的规律。本文对我国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中的缺陷进行了阐述与研究,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从加强中国文化元素、民族音乐特色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音乐教学内容应当具备时代性、开放性和传播载体的多样性特征,以及注重音乐教学中的隐形传播等方面,进行内容的更新改进。使得我国的高校音乐教材内容更加合理、科学,使得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充实将继承、传播和发展我国优秀音乐融为一体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礁.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1).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6

关键词: 欣赏教学 中学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

欣赏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方法,应当注重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形式,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经历音乐的体验过程。还要满足孩子们的表演欲望,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极大的发展。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老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一、欣赏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初中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影响。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利用欣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和鉴赏音乐的美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根本方法,这也是欣赏教学的首要前提和最终立足点。欣赏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倾听音乐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音乐艺术和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在欣赏过程中缺乏高度的集中力和注意力,稍纵即逝的音乐对孩子们的影响不会很大,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欣赏教学的有效实施,是老师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记住音乐乐曲的主题旋律和发展变化。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也是在孩子们不断地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慢慢地培养起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得人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好享受中,这也是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一般过程。音乐表现能力同音乐感受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表现需要有一定的音乐感知、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能力,还需要孩子们掌握一定的音乐欣赏技能。从学习音乐乐曲的一般规律来看,学生必须首先吸收音乐知识,然后才能有所提升,而吸收音乐知识必须经历音乐欣赏阶段。总而言之,音乐欣赏教学是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重要方法。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学生在长期的感受音乐的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思想观念。音乐审美观念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有民族的、时代的和阶段性的特点。因此,学生的审美观念同学生的世界观是紧密联系的,完善他们的审美观念,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欣赏教学中,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审美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感受音乐语言美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趣味性和风格格调中,深刻体验音乐的内容、形式、哲学的美。欣赏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活动得到丰富的过程,在音乐审美教学中,主张学生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引导孩子们泾渭分明,崇仰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达到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最终目标。

(三)开发学生的智力。

音乐欣赏教学在发展初中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音乐在开发人的智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需要记忆、观察、分析、判断和思维能力各个方面的运用及协调。因此,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想象力是开发学生大脑智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学生长时间得到音乐的熏陶,就能够养成创新和想象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变得思维开阔、思维敏捷。音乐又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创新思维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体现在音乐乐曲的简单创作中,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四)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热情。

欣赏民族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欣赏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孩子们爱国热情的重要途径。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的优秀艺术经历长时间的磨炼得到升华和提升的。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表现、赞美和歌颂,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经典民族曲目,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奉献祖国。通过欣赏这些优秀的民族特色鲜明的音乐,能够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五)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欣赏教学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综合学习品质,音乐艺术具有综合性强,音乐知识面比较广,音乐乐曲中所涉及的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音乐传统同它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但欣赏到了优美动听的音乐乐曲,更体验到了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和地理紧密联系的内在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二、欣赏教学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