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模式范例6篇

企业信息化模式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1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它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以财务成本控制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把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服务整个过程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思想是:

1.以业务流程重组(bpr)为先导。传统商务环境下,企业多按职能部门进行具体业务的运作与考核。按专业职能分别执行任务,各自处理信息,阻隔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也降低了具体业务在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erp要求企业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决策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依物流、资金流设计具体业务流程,及时汇总整理每天的营运资料,实时跟踪生产过程,处理生产中的动态信息,从而实现jit管理和全面质量控制,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因此,实施erp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2.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erp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供应链跨越了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scm从整个市场竞争与社会需求出发,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重组与业务的重组,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流与信息流运转的效率和有效性,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延误。

3.以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中心。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客户上来,尤其是在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前台领域。crm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集中应用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其目标是通过缩短销售周期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寻求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并通过改进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来改善企业的管理。

4.全面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erp旨在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它支持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企业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和工作方式(并行工作和协同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用户、供应商及其他商贸活动涉及的职能机构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和优化。

二、企业信息化的一般模式

企业信息化无固定模式,一个典型企业的信息化方案应包括前台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及后台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

1.前台:建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1)建立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包括企业的主页、企业产品的广告宣传、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服务内容的介绍等。

(2)建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一是卖方解决方案:生产供应商提供基于销售的门户站点,众多的买方可以到卖方的网站上进行采购。二是买方解决方案:采购商建立自己的采购站点,为众多的供应商提供网上供货的机会。三是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在网上以中介形式将供应商和采购商联系起来,通过向客户提供会员服务收取月租费或按交易记录收取交易费。

2.后台:建立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真正信息化的企业,内外所有的工作都应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完成。这些内容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ci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oa)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比较

为了跟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相区别,我们把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称为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不亚于从手工会计系统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飞跃。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带来的影响,先对两类系统的基本特征作一对比。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1)财会部门边界范围内的独立信息系统

(2)基于局域网的信息系统

(3)模拟人工业务内容和流程的系统

(4)事后核算型系统

(5)与业务处理分割的系统

(6)与管理控制分割的系统

(7)无法实现与企业内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

2.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1)企业边界范围内的非独立信息系统

(2)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

(3)业务流程重组以后的系统

(4)实时数据处理的系统

(5)与业务协同处理的系统

(6)实时管理控制的系统

(7)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系统

四、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

1.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商场收款机采集的销售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对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影响。传统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共享,它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综合系统地位得到加强,由原来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资料为主,发展到对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另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3.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二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是不会出差错的。也就是说,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一般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因此,在计算机内部没有必要模仿手工处理流程进行账账核对和试算平衡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可直接根据实际的数据流来设计。

4.对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的影响。企业信息化以后,会计数据的生成与管理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一是由于集成系统处理总是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项为处理单元的,因此记账凭证的数量将会十几倍地增加,再打印记账凭证将会付出较高代价。二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或不存在,或分散在企业的业务源头,再强调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书面匹配,将会人为增加冗余的业务流程和处理工作量。三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的查询、使用以及财务报表的越来越趋向于网上在线的形式,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书面资料的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办法应过渡到基于电子数据的会计数据生成和管理办法。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2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息化 ASP

一、引言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中小企业约有1100万家,中小企业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约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国际、国内的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为核心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作业、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是中小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把握新的商业机会的必由之路,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自身和我国经济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员、管理基础等资源的约束,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展缓慢。

二、基于ASP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

ASP(Application Server Provider)是指通过互联网,以出售或租赁应用软件服务的方式,专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的应用服务供应商。ASP是随着外包趋势、软件应用服务和通信传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不仅为传统产业应用互联网、实现其信息化开辟出巨大空间,也为信息技术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机会,迅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逐渐推广应用到中小企业。

1.基于ASP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内涵

基于ASP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中小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应用(如人事,物流管理,财务管理、ERP甚至是Intranet(内部网),E-mail服务等)委托给AS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将保证这些业务流程的平滑运转,即不仅要负责应用程序的建立、维护与升级,还要对应用系统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服务的使用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客户通过互联网远程获取这些服务。

在ASP模式下,中小企业不再拥有一个应用程序,也不需要负责对程序的内外部维护。中小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就可以通过浏览器连接到位于远端的,集中式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然后在本地处理计算产生的结果。

2.基于ASP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优势

采用基于ASP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通过采用ASP模式,将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方面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富有经验和专业能力的ASP供应商,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

(2)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和风险。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自行建设信息系统既需要较长的准备和实施周期,又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足够的IT人才。采用ASP模式,硬件的购买和维护、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和升级等问题全都由ASP供应商负责,中小企业只需支出一定的租赁费用,大大降低了信息化的成本和风险。

(3)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的质量和层次。与中小企业自身建设信息系统相比,ASP供应商在软硬件系统的配置或是系统的维护方面都将做得更专业和更好,使得信息化的整体质量和层次都会有所保证。

ASP模式使得中小企业从信息化过程中的资金不足、人才不够、技术不到位等困境中摆脱出来,以契约的形式将信息化的各项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因此,采用ASP模式实现企业信息化,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全新的选择。

三、采用ASP模式信息化应注意的问题

在基于ASP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里,ASP供应商和中小企业是两个主要的参与者。ASP模式能否得以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与这两个主体的行为密切相关。

1.ASP供应商应注意的问题

(1)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网络和数据安全常常被看作是ASP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客户对存放于ASP系统中数据安全性的担心,包括两个方面:技术方面,ASP供应商是否有足够的设备和措施,保证数据不遭受病毒破坏、黑客盗取等;非技术方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大多是企业商业机密数据,ASP供应商能否保证这些数据不会被泄露给其他任何方面的机构或企业。所以,ASP供应商应加大对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加强网络安全,同时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方面的建设,力求保护用户的商业机密,切实保证数据的安全。

(2)加强网络基础建设。ASP模式需要用户通过互联网来使用,而且很多业务对实时性要求高,因此ASP模式对网络传输能力的要求较高,网络质量将直接影响ASP供应商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如果没有一个高速、高质量的网络环境,就不会吸引中小企业接受这种服务方式。因此ASP供应商应加强网络基础建设,保证较高的网络质量。

(3)大力发展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ASP模式的关键与核心,没有相应的针对Web开发的应用程序就谈不上ASP服务,所以ASP供应商应加强与有实力软件厂商的合作,大力发展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

(4)突出优势特色,提供个性化服务。ASP模式是“一对多”服务关系,随着ASP应用不断增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向ASP供应商提出自己的独特要求,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是ASP服务商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ASP供应商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同时,选择某些行业或领域的特定客户群,形成专业优势,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形成消耗最少,获利最多的赢利模式。

(5)树立品牌意识。目前,在社会综合环境不完善的条件下,企业在接受ASP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成熟的ASP应积极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应用平台、服务质量、费用构成、社会信誉等方面的建设,树立优良的企业品牌,增强客户的认同度,积极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

2.中小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1)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中小企业首先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并接受ASP服务模式。然后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现状、业务流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制定出企业未来三年或更长期的计划。其次必须清楚企业应该对哪些业务进行外包,认真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并进行适当的改进,找出适合用ASP的业务。不同的企业,选择外包的业务是不一样的。如根据美国TeleChoice公司2001年对美国中小企业应用ASP的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中小公司最愿意外包的应用是远程学习、电视会议、电子商务、Web网站、协作等。因为这些应用技术和人员要求较高,将这些应用外包也有利于节约成本。最后,在具体实施ASP模式信息化时,可采用分阶段进行,如第一阶段可以选择那些与企业核心业务关联较小的应用,如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第二阶段可以选择电子商务系统或简单的人事系统等;第三阶段可以考虑涉及企业的核心业务,如ERP系统、SCM系统。这样可以保证企业ASP模式的信息化稳妥、顺利的进行。

(2)选择合适的服务商。选择一个合适的服务商,是中小企业采用ASP模式成功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障。美国TeleChoice公司2001年调查表明中小企业选择ASP主要看重的是客户服务水平、ASP从业人员的资质,价格,声望,实施应用的能力等。企业可以将这些因素作为准则层,筛选并考察ASP服务商能否提供本企业所需的应用系统,能否提供强大的网络通信能力和保证其服务数据的安全性。

(3)注重信息化带来的管理变革。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创新,它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等进行合理的整合,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而存在相应的业务流程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方式的变革等。中小企业应该重视信息化带来的管理变革,注重信息技术与组织文化相融合,设计出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4)树立风险意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采用ASP模式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只能够降低风险,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充斥着来自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因此,在ASP模式应用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如信息安全风险意识、成本风险意识、资源重新配置风险意识、组织调整风险意识等,只有对这些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才能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或在出现风险时才能沉着应对,将风险将到最低程度。

四、结束语

ASP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服务模式,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和迈向全面电子商务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有ASP服务商和中小企业的努力,更重要的还要有政府的支持、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和约束等多种力量来共同推进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田金玉 赵彦峰:ASP: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捷径[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1

[2]吴克忠:ASP模式与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国计算机用户 , 2006.7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3

关键词:新模式 核心竞争力 战略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概念及现状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 to 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伟.尹家绪.构筑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科学出版社,2004.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4

[关键词]新模式 核心竞争力 战略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概念及现状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 to 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伟.尹家绪.构筑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科学出版社,2004.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5

【关键词】SaaS 企业信息化 服务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务电子业务的不断推广,使得全球经济日渐一体化,这加剧了国内外的企业竞争。目前我国本土企业备受压力,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信息化手段能够帮助企业利用各类技术资源和全球市场实现经济快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市场都在相继开放,以后整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利用基于SaaS的信息服务模式能较快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取得关键致胜点。目前利用IT技术支持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 SaaS定义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即软件服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来提供服务的信息模式,客户可以按需购买相应的模块。在这个模式下企业不需要再购买软件,可以直接租用Web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操作平台、相关应用软件等。提供商负责开发和维护等一系列前后期服务。在此情况下,企业无需招聘IT技术人员、建设相应的机房,只要前期付清相应的项目开发费、设备维护费和软硬件租赁费用,随即便可通过互联网使用管理系统。提供商会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性。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现状

大型企业依托其人力和资金优势,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做得较好,能起到先导作用,相比之下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相应的项目资金,在引进人才和技术方面也做得不足,这些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信息化管理的步伐。从现状分析,我国企业仍面临如下难题。

2.1 企业缺乏系统的信息规划策略

目前我国企业在信息规划策略水平方面更加重视IT技术的规划,企业核心竞争策略较为忽视[2]。仅仅依靠IT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公司竞争水平。将信息化战略提高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已迫在眉睫,无系统的信息战略而空有先进的技术企业便无法发挥信息化管理的最大优势。

2.2 管理系统不切公司实际

有些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不适合自己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操作起来过程复杂而低效。我国企业数量众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但是市场上的信息系统多根据大多数企业的特点来开发设计,与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特定的需求不相吻合。而且企业购买的应用软件、硬件,再到与因特网相连展开B2C等交易,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这种复杂的安装过程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积极性备减。此外,公司信息化综合人才较少,且公司不够重视,导致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2.3 管理模式过于透明化引发员工恐慌

我国管理模式受传统思想影响较为严重,管理方式较为保守和僵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制度过于透明化和公开化,员工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虽然透明化管理有利于公司实施监督,但过于透明的考核,则会触犯到相当部分人的利益,引发员工恐慌。新技术人员的引进,也会造成老员工的恐慌他们害怕自己技不如人会惨遭淘汰。

3 基于SaaS企业信息化模式

传统的软件服务模式下企业往往需要购买网络基础设施,部署IT环境,而软硬件提供商负责相应的技术支持,提供一定的服务。此外企业还需配备大量的IT技术员来维护后期的系统管理,管理成本高见效也较慢。SaaS服务将企业从大量繁杂的前期安装过程中解放出来,有效的控制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本,而且它的服务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势。

3.1 SaaS信息化模式特征

SaaS减少甚至取消了传统软件的授权费用,由开发商统一将应用软件部署在总服务器上,免去了客户后期维护网络设备、服务器硬件和软件升级方面的费用。客户只需通过互联网即可获得相应的软件和服务,而且SaaS提供了很多新的技术支持,比如Web Service,操作更加灵活方便。SaaS服务器通常可以根据客户所需租用的软硬件进行相应的收费,客户只需前期付清相关费用便可正式享用信息服务。SaaS还提供“先试后买”的体验服务,让客户先了解SaaS是否符合自己生产需求,还能查到系统的数据访问速度和系统的可行性、稳定性等。

3.2 SaaS信息化模式优势

SaaS信息模式下的服务近乎为企业量身定制,还可以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进行相应的扩展。若软件功能需要整改,那么相应的代码便也需要重新撰写,或者通过原先预留的编程接口让用户进行二次开发,用户在此过程中直接输入新变量参数和相关数据便可开启一种新的管理运用模式。所以这种模式也被叫做“参数应用”。这种灵活定制的管理模式使得用户几乎能在SaaS 软件中随意插入代码轻松实现功能的扩展,易用性大为提高。这个功能非常有利于中小企业,它们人才流动快,技术支持人员较少,SaaS模式不需要专门的系统维护员,极大的解决了中小企业因人才匮乏而面临的窘境。

作者简介

王嘉(1982-),男,安徽省合肥市人,本科学历,网络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业化人才培养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以“两化融合”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为此,全社会各行各业急需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开展基于“两化融合”下企业管理信息化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对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迫切需要,积极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信息人才不仅要掌握系统思想,了解业务流程,而且更需要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施与评价以及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IT产业、信息网站、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胜任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研发、运行管理和实施效益测评等方面的工作。但是,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还相对落后。

(1)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培养的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重学术而轻应用现象,高级和顶级管理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不仅是单一的学术型人才,而是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2)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培训机构重表面,轻本质;重近况,轻发展。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高校信息技术、信息素质的培养侧重于理论,软件公司与应用企业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培养侧重于操作。

(3)人才培养质量低,适应“两化融合”的人才少。目前大专院校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学生信息化知识综合与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差、研发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低、培养方案相对落后、培养过程及途径与实务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手段与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

2 基于“两化融合”的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

“两化融合”是时展的必然,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

(1)培养方案构思。基于“两化融合”下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构建是以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足鼎立、四个层次和五个能力的多视角立体形的“鼎”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两个抓手,以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三个立足点,以应用操作型初级人才、信息系统研发型中级人才、信息化创业型高级和理论与方法创新开拓型顶级人才为培养人才的四个层次,打造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系统研发能力、在两化融合中发现问题能力、国际沟通与交流语言能力和面向现代社会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的信息修养和素质。

(2)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校企合作联合把“软件工厂”搬进校园,培养“管理软件开发工程师”、“咨询顾问”、“实施顾问”等多种复合型高级人才。通过实验、实训、实习平台建设(如图1所示),不仅可以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培养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信息管理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而且可以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3)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两化融合”以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为典范,实现生产过程装备和生产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集中优化控制。因此,在“两化融合”下的企业信息化人才是分层次多学科组合的一个团队,在推进方案实施过程中,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核心,兼顾经济管理类专业为辅助应用,开展企业信息人才培养,如图1所示。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ERP原理与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串联成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主线,透析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机理,寻找出课程体系内部、课程体系之间对专业知识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形式,进行影响的测度和可控性研究。

(4)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方式。以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把高校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的研究向前延伸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适时地增加信息化基础知识;向后延伸到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校办“软件工厂”为基础,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模拟仿真实验。以企业认知、管理信息化实训和软件开发实训为主线,引导、辅导和促使学生向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创业型发展。

3 “鼎”型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及效果

执行“鼎”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两化融合”为前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为导向,以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系统地整合教育资源和教学改革实践成果,由点、线、面形成多维度立体型全方位推进,不断打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图1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环境示意图

(1)企业认知培养。企业认知可以通过“企业组织沙盘、企业经营沙盘、营销管理沙盘……”等沙盘模型为依托,让学生感性认知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了解企业的组织设置、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让学生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感知如何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为成果工作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互补、分工协作与有效沟通;让学生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基本需求,从而增加对企业调研、用户需求调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2)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训。以“ERP系统软件”为依托,使学生全面体验“ERP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其功能特点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使用ERP的技能;然后训练学生深入理解ERP各个功能模块的业务流程以及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最后在使学生具有利用ERP软件系统管理企业业务活动的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潜在的二次开发需求,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对ERP系统的逻辑分析思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实训。在对企业管理活动认知和ERP系统运作操作实训的基础上,以ERP系统的某些模块的业务流程为案例,按校内软件工厂的方式,全面训练信息系统研发。掌握表单设计开发、报表设计开发、工作流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ERP二次开发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和维护能力,通过信息系统软件的实用化和商品化培训,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提高学生创业的可能性。

(4)信息化人才培养效果。我们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为主线,持续开展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首先以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题构建动态、完整的课程体系。数据库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江苏省精品课程。其次教材建设与培养模式相结合,根据培养方案的需求,重新组建教材,编著完成了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核心课程的教材7部。其中获江苏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给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保障。然后整合不同层次、不类别的学生资源,为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发挥团队协作协同作战的优良传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组成课题小组,参与科研训练。信息管理06届学生徐占东同学主持的大学生创业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和部级金奖。

经过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经济管理类等专业近二十年培养实践,以及对企业管理信息中心CIO职位调查,软件开发公司、信息技术咨询公司、信息化工程建设监理等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论

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涉及众多科学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培养质量伴随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与时俱进。两化融合给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知识结构、目标定位和教材体系的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方式与方法。我们还需要通过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案同,探索新的途径,构建完整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人才培养体系,为制定经济管理类专业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一定指导性、启发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江苏大学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JGSZ200701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007-2009

参考文献

[1]刘秋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72-74.

[2]陈维军,李杰.企业信息化调查及其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34-36.

[3]周镭,高等院校企业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92-94.

[4]刘秋生等.经济管理类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3(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