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实训总结范例6篇

绩效实训总结

绩效实训总结范文1

模型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

以严格控制省公司未来年度内用工总量为目标,以企业投入产出效能为衡量标准,围绕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和人均效率持续提升两个基本要求,设计兼顾业务发展和生产效率提升的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公司用工总量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用工总量与关键驱动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总量需求预测模型,实现“用工总量需求”的预测目的。

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

以优化职工配置结构为目标,结合企业发展规划中现有业务类型及其核心业务领域布局,深入研究各业务、专业用工数量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专业用工需求。结合各机构的人员配置率,将各专业的预测增量进行合理分配,建立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实现“分专业分机构需求”的预测目的。

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

以优化用工策略、提升职工素质为目标,在实现人力资源总量预测和人员结构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业务的核心程度确定对应的用工方式,分析不同用工方式在人员结构中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预测期内补员方式和素质要求,建立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实现“人员素质需求”的预测目的。

综合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和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建立能够控制用工总量、平衡人员配置、优化职工队伍、规范用工策略的人力资源需求模型。

模型改进思考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导向,紧紧围绕“六个维度”,注重“六个适应”,强化“六个保障”,创新实践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全面构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新模式,造就一支规模适当、高端引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员工队伍,为公司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幸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六个维度”:在控制员工总量的前提下,以提高员工素质为主导,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活现有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素质优良、机制创新、激励有效、管理提升”。即组织机构科学合理,满足公司发展要求;人力资源规模适当,用人机制科学灵活;培训开发效能实用,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新全员绩效管理,薪酬分配更具导向;员工激励充分有效,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更加畅通;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得到加强,管理水平和效率全面提升。

“六个适应”:人力资源预测与劳动组织方式变革相适应,与员工素质整体提升相适应,与电网发展实际需求相适应,与劳动定员成果测算相适应,与电网装备运行状况相适应,与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相适应。

“六个保障”:定员贯标为基础保障、市场配置为活力保障、教育培训为提升保障、信息平台为科技保障、绩效考核为实施保障、多元激励为动力保障,贯穿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实践各环节,实现市场与选拔、绩效与考评、培训与激励的一体化整合,最大程度激活人力资源。

模型支撑体系

定员贯标铸基础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规范性要求,我们主动探索实践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认真组建专业团队,组织内外部调研,在充分掌握现状的基础上,拟定劳动定员贯标工作方案。积极引导专业部门参与方案的讨论,吸收大家的意见和智慧,将集体的智慧转变成企业内在发展的动力。为了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建设过程中,公司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及时评估,发现问题,准确纠偏,不断总结和检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引入标杆体系,通过内部对标与外部对标相结合,实现定员贯标工作的创新提升,为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奠定坚实基础。

市场配置添活力

积极探索建立内部用人市场(图1),逐步形成员工交流、转岗、退出常态机制。制定实施《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内部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如有岗位空缺,用人单位可提出岗位需求申请,人资部门汇总并报公司领导审批后,在公司网页公告,并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将初选意见提交该岗位的直接管理者,由其最终确定人选后,人资部门在内部网站公布配置结果。借助市场化配置的“杆杠”作用,公司员工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市场化的岗位竞争和内部流动,使得员工倍加珍惜现有岗位和工作条件。在太原公司试点工作中,除特殊群体外,人员流动全部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按照“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方式进行配置。使人员更合理地向需要的岗位正向流动,保证了人力资源配置的活力,使人力资源需求模型有了更科学真实的数据来源。

教育培训促提升

出台《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将员工培训分成三类,即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提高性培训和岗位拓展性培训,把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纳入公司发展之需。岗位适应性培训是针对新录用员工、新调整岗位员工、待岗员工以及年度绩效考核成绩进入D档的员工开展的,以岗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要培训内容,以入职培训、岗位资格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培训。岗位提高性培训是针对上年度绩效考核成绩进入B档或C档的员工开展的,以提高员工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以岗位培训、在岗学习、离岗轮训、员工继续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培训。岗位拓展性培训是以培养“专一学二眼观三”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针对公司年度优秀中层干部、公司级及以上标兵级综合激励获得者、年度绩效考核成绩进入A档的员工开展的,以岗位交叉培训、外派高端培训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培训。建立“以赛代训、以比促训”的机制,开展了“技术比武年”活动,组织“职工技能竞赛运动会”。分类开展的针对性教育培训,对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使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参数不断更新修正。

信息平台提档次

一是完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建模时首先划分用工类型,预测“十二五”期间全民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和业务委托用工的数量;然后通过分析学历结构现状,建立各学历结构预测模型,以明确对新进人员的素质要求。通过形成新进人员补员优先级,明确新进人员的紧急程度,从而构建并甄选符合各素质层级人员发展规律的需求预测模型。二是研发薪酬福利数据分析系统。实现省公司和地市公司两级薪酬数据多维度分析,实时监控和预警工资计划执行情况。结合关键岗位、人员属性等综合分析各单位薪酬结构分析、薪酬水平分析。研发省公司和地市公司两级福利费用发放概览分析系统,通过薪酬福利差异化发放,引导员工合理流动。三是搭建供电单位劳产率分析平台。实现纵向同比分析4年内供电单位劳产率的完成情况,横向比较各供电单位本年度劳产率的计划完成情况。实时监控各单位员工增减情况,分析各类型员工结构,分析员工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分布情况、人事费用率情况、人才密度情况,作为需求模型的有益补充。

绩效考核为推手

在认真学习现代企业绩效管理先进理念方法、外出调研借鉴兄弟单位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并进行了创新探索,形成了以“自评为主、考评为准、讲评改进”的自上而下绩效计划体系和绩效考评体系。绩效计划考评以自评为主,变“罚分”为“奖分”。考评基础分从零分计起,每项绩效计划对应一个分值,完成得满分,有瑕疵完成按50%得分,未完成或完成质量不达要求不得分。实行“月度预兑现、年度总追溯”,过程控制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增强了绩效管理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在部室(单位)内部绩效评价上,首先对内部所有工作进行梳理,按项赋予相应分值,员工完成工作后对应加分,完成工作越多加分就越多,工作质量越好、效率越高加分就越多,奖分上不封顶。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为主,部室(单位)、班组、员工各层面在评价自己和下级工作绩效时都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否则将针对不当得分予以加倍扣除。实施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后,人岗匹配度持续向好,公司绩效全面提升,净资产收益率保持省公司排名第一,劳动生产率排名不断进位,安全调度突破10000天。

绩效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培训形式 安全绩效 综述

目前,许多煤矿提高了对培训的重视,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培训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对培训的研究比较笼统,主要是对定义和作用进行定性描述和概括,对培训形式对安全绩效的影响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培训形式和安全绩效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为下一步深入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一、企业培训形式相关理论与研究

Byarsetal认为增进员工技能的培训,包括在职培训、工作指导培训、工作轮调、学徒制培训、课堂培训等。

G.Yohe认为不管在线课程采用了多么炫目的计算机技术,多数人还是偏爱有真人互动的学习课程;由此不难想见,何以最成功的在线学习课程,总是能结合先进计算机科技与传统会面授课者。

林佳蓉指出在线学习能有效降低培训成本及时间。学员通常特别偏好多媒体技术,因为这使他们能同时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陈艺在培训形式的选择分析中指出了8中培训形式,并找出影响培训形式选择的各种因素,经研究调查发现这些因素包括培训目标、学员构成、工作条件几方面。

盛丽萍、李振明在其文章中浅谈了欧美等国家基于职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并说明了对我国职业安全教育的启示。冯琪、王倩、谢立春、程怡民在文章中以计划生育工作为背景分析了各种培训形式的特点及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

张建伟在其文章中例举了12中培训形式并进行了优缺点对比,对于培训形式的选择做了简单的论述。刘湘丽将培训分为传统型和新型培训形式,并对信息技术条件对培训形式的影响做了说明,对两种类型的培训形式做了对比。

郑常青指出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的成功实践,培训形式不断创新,除传统的讲授法外,有角色定位演示法、视听教育法、行为矫正法、参与式训练法等。各种教育培训的形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往往需要将各种形式配合运用。

二、安全绩效相关研究

安全发展之初,Thomas Rockwell,Tarrants等人就开始关注安全绩效的测量,以揭示企业真正的安全工作水平和安全状况。80年代以后重大的灾难事故不断发生,由此各个国家也相继成立了安全监督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对各行业企业的生产提出了相应的硬性的、客观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指标的完成情况代表企业的绩效。随着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不断的研究各种安全影响因素,很多新的安全管理形式应运而生,安全文化、行为学、心理学都不断的引入到了安全领域,新的安全理论和形式的应用带来了怎样的安全绩效的提升由此受到关注。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对安全绩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U.Kjellen把安全绩效或是安全指标定义为测量组织(企业)控制事故风险的能力的一个度量。

张双文在《组织气候与安全绩效关系研究》中定义安全绩效:是指基于企业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安全绩效可以用组织安全目标的满足程度来表示,也可具体体现在对某类安全风险控制效果上。

于广涛指出安全绩效评定是对组织或个人与安全有关的优缺点进行系统描述。

王长建、傅贵在安全绩效指标探讨一文中指出安全绩效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在运作上的整体表现。

齐蕊将安全绩效的概念定义为:按照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建立的一系列用于衡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现状的可测量的结果。

王生年引入了关键绩效指标概念,即KPI,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获得持续的发展。提及安全绩效的重要性。

尹晓贝在石油钻进HSE业绩测评及形式研究中,分别针对钻井公司的钻井队作业现场、车间、一类公司、二类公司等设计了不同的业绩测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和事故状况几个方面的指标。

三、培训形式对安全绩效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培训形式对安全绩效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大多数都集中在安全氛围、安全承诺、安全投入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很少直接从安全管理行为特别是具体安全管理行为的方向研究,现有的模型很少,而且基本上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又由于安全氛围、安全承诺等定义模糊不清,导致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来支撑模型。安全氛围常被认为是组织氛围的次组合,而安全绩效则为组织绩效的次系统;使得安全氛围会影响安全绩效的观点被广被接受。

Hoffinan和Stetzer的观察发现,即证明了安全氛围确实会通过工作实务对安全绩效造成影响。而Neal等也同样发现安全氛围对安全绩效会有所影响。French和Bell则是认为安全实务会产生安全氛围,且影响到安全的绩效;至于其它与安全相关的维度,同样与安全管理实务、安全氛围问都有相关关系,并进而间接影响到安全绩效。他们还将其对安全氛围与安全绩效间的复杂关系观点以图说明其彼此间的关系。

国内学者关于培训对安全绩效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大多学者延续国外的科研成果研究安全氛围、安全投入对安全绩效或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特定情境下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研究。吴聪智针对制造业从事安全氛围与安全绩效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安全氛围与安全绩效间是具有显著正相关,其中又以管理阶层对安全绩效的正相关最为显著。陈红从“心理契约”视角构建“矿井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全新属性特征分类体系”,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国煤矿企业矿井作业人员的心理契约的内容与结构”。

绩效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F24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080—02

一、辽宁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不到位

目前辽宁省事业单位对员工培训有以下四种倾向:一是重学历教育轻技术和能力的非学历培训。盲目要求员工拥有职业文凭,无论其文凭与本单位或者本岗位是否相关,只要有文凭就行。二是不重视员工培训的成绩,没有制定培训成绩的考核计划和一定的赏罚机制,写一些象征性的报告就能通过单位领导的检查,说明单位对员工的培训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是走形式、走过场。三是培训结果没有与职工待遇、升迁挂钩。没有按培训成绩进行审核,结果好坏一个样,对员工的升迁没有影响。四是培训内容与其工作职责任务脱节,造成培训结果不理想。

(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机制流于形式

一方面表现为考核的目标不明确。年终考核成绩过于笼统,基本都是一些不明确的评语,并不能从中了解到每位员工的真实绩效水平。大多成绩基本为中等层次,分不出优劣,而且一些部门要求优秀的人数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这就使得所评定的成绩失准,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而且没有与之相应的奖罚措施相结合,必然导致员工对考核的过程以及成绩不以为然。另一方面表现为考核的方式过于简单和形式化。由于各个部门的职责不同,所处的领域不同,用一个标准来对所有员工进行考核未免简单化和牵强,而且考核的结果并没有与员工的切实利益挂钩,考核的结果失去意义。同时绩效考核缺少量化的考核内容和指标,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考核工作业务量大,但收效不明显,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质疑,单位领导很难通过绩效考核掌握本单位的真实情况。

(三)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科学

一方面表现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设计不科学。辽宁省许多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单纯从晋升的角度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所取得的效果收效甚微。因为对员工统一进行的晋升政策满足不了中低层次干部的实际需求。二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所谓按绩效发放工资,导致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导致人员产生消极不求上进的情绪,此外还缺乏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分类分级激励,导致考核结果缺乏参考价值;另一方面表现为激励机制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科学的跟踪推进和检查总结评价机制。

总之,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许多单位领导和人事部门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还停留在传统阶段,缺乏现念和体制机制。

二、改善和优化辽宁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和培训。从长远意义上说,人员培训是促进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人员的教育培训事关单位和事业的长远发展;要全面系统地安排培训。首先,要对本部门人员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结合单位工作的特点,明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当的超前性。加大关键岗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投入,切实保证事业单位既具备拔尖人才,也能有一个整体质量好的优秀团队。其次,要对培训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估。通过对培训过程的总结,对培训后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达到使培训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思想素质的整体提升,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重视和完善绩效考核工作

一是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单位领导、人事部门和广大职工充分认识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绩效考核工作放到议事日程,加强督促和检查,使绩效考核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明确考核内容,量化、硬化考核指标,增强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从实际出发确定考核的内容,应以其承担现职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和完成工作目标需具备的条件为基本依据;三是要坚持考核原则,严格把关,使考核客观、公开、公平、公正。只有坚持考核原则,做到层层把关,才能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考核等次的确认才会被广大职工接受并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四是要重视平时考核工作。加强平时考核工作的资料记录和积累,为年终考核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充分考虑平时考核的比重,以解决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脱节问题;五是要有专管部门及专人负责。不能把考核工作视为临时性工作,由其他部门和人员代管。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职工考核台账和档案,并起到监督和督促考核者的作用。

(三)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其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单位的发展目标。只有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充分运用好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事业单位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意义重大,非常必要。制定切实有效科学的激励机制,需对每个部门做全面的调查了解,对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大到群体小到个人,每个岗位都应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人力资源部门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方法,使考核机制更加科学、有效,使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实现效果、效益最大化。

(四)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管理方法固然重要,管理理念更重要。要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职工和单位是命运共同体,在目标的实现机制上相互依赖、相互保证。按照激励理论的观点,职员之所以被激励是因为职员有需求。每个职员在加入组织时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个人目标在组织中的实现程度将直接决定员工的去留。要培养和提高职员的组织忠诚度,单位在向职员传播和强化组织目标的同时,要关心他们的工作成长和生活质量。充分考虑职工个人特点、兴趣、特长、性格、技能和发展要求等,积极营造单位与职员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帮助职工规划实现自我超越的职业目标,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坚定同本单位共同发展的信心,努力为实现单位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逯泽春,常燕军绩效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11(3):89—90

[2]李洁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1(6):69—70

绩效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电力企业;现状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现状

    1.人力资源规划缺乏长期性。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的环境中,致使企业内部缺乏变革的动力,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缺乏长期性,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供给与需求没有进行科学的预测,使员工的招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盲目性或短视性,造成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目标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2.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形式单一。我国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与开发近几年刚刚兴起,培训工作还存在问题:其一,培训工作没有与企业总体目标紧密结合。企业无论为员工提供何种培训,其目的都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然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是固定的、机械的,内容、方式、课程与企业总目标联系不紧密。其二,强调培训计划,不强调培训结果。实施培训关键是看培训后的效果,我们非常重视培训工作,但是对于培训结果如何却不太关心。

    3.缺乏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定义绩效指标时,主要考核德、能、勤、绩,或一些较笼统的概念。由于指标得不到有效量化与细化,或者没有一致的定义,最终考核结果也就难以激励员工。其次,绩效考核以业绩考核为主,考核方法主要以目标考核法为主,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奖金的分配。尚未把考核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相联系,把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匹配,形成互为动力的综合发展格局。    

    4.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缺乏激励性。薪酬管理体系缺乏激励性,主要表现为不同职位类型之间薪酬标准、等级之间薪酬差距不合理;薪酬与绩效联系不够,对提高员工接受培训和改进绩效的激励作用不大。没有处理好资历、职位、能力、智慧、贡献等要素在薪酬分配体系中的关系,未能充分体现“凭能力上岗,凭贡献取酬”。同时,缺乏劳动力市场价格指导,造成部分关键岗位的收入水平低于劳动市场价位,而一些简单劳动的岗位的收入水平却高于市场价位。这容易造成新的不平衡,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电力人才队伍的稳定。

    二、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思路

    1.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培训等)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省公司统一规划,进行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细化,深化系统应用,如绩效管理等。其次,随着应用的深入,不断积累数据,采用数据仓库技术、企业应用数据整合技术,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充分共享和辅助决策分析。

    2.拓宽招聘员工的渠道。由于企业长期以来的计划管理模式,电力企业的人员招聘显得比较封闭,招聘范围狭窄,以系统内、行业内职工子女,以及系统所办专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为主。这种状况难以满足电力企业不断地发展对人力资源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在具体招聘实施过程中,要本着实用及尽可能降低招聘成本的原则,突破原有的招聘来源范围,在市场中汲取优秀的人才。

    3.健全多元化培训体系。相对其他企业,电力系统多元化培训体系主要包括新进员工上岗培训、老员工定期在岗培训、岗位轮训和专题培训等类型。同时,通过回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动态评估,为新一轮针对性培训做好准备。通过健全多元化培训体系,实现电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电力人才队伍总体素质的提升。

    4.完善绩效薪酬管理机制。一方面,在现有薪酬管理基础上,按照多劳多得原则鼓励员工创造出业绩,加大绩效薪酬的额度;另一方面,更多地体现员工技能报酬。当员工的技能提高,晋升技能等级,薪酬即予提升,让员工感觉到业绩与技能提升在薪酬获得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合理拉开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差距,提高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收入水平,利用绩效薪酬调整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努力方向。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和电网企业特点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相连的绩效薪酬管理机制,有效地衡量员工的有效付出,将个人回报和个人对企业的有效付出挂钩,强调个体劳动的能动性,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公平现象。

    参考文献:

绩效实训总结范文5

绩效改善千好万好,但在企业中如何落地?

首先要找到影响绩效的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虽然影响绩效的因素千差万别,但如果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一定是落脚到人,即如何改善员工的绩效。

为什么要改善员工的绩效

很多企业都在做绩效管理,但当被问到为何要进行绩效管理时,很少有人能想明白。在大部分HR看来,绩效管理就是为了把员工分为三六九等,便于发扣奖金,甚至有人认为:绩效管理的核心价值就是为了让大家的绩效正态分布。

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这是你的认知还是企业中老板的认知?要知道,事实上,没有一个老板希望扣员工的钱,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所以说,做绩效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发钱和扣钱,其目的更多的是通过绩效管理,找到员工与组织要求间的差异,从而辅以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绩效改善的目的。只有这样做,员工才认可,业务经理才支持,老板才欢喜!

培训的价值是什么

当然,改善员工绩效的方法非常多,如:师带徒、轮岗等,而最常用的即为培训。因为弥补差异时,首先要做的是让大家认知到差异,而达成认知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即为培训。所以,几乎各企业都在做培训,且大家都运用培训结果的四级评估,即:第一级评估为反应性评估(凭员工的感觉来评估培训效果);第二级为知识性评估(通过测评手段,了解员工是否学会了);第三级为行为性评估(从工作中看员工是否会应用了);第四级是结果性评估(培训的效果是否真正达到了节约成本或提升收入)。

但现实中,很难做到后两级评估。因为在做需求分析时就没有明确到底应该评估到哪一层,以及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配套措施以便推进。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大多数企业都在做一级评估,即反应层评估,评估后发现分数很高,以为达成了培训效果,但现实中又发现并没有真正达成工作效果的提升。企业中的管理者自然开始大呼,培训无用!

真的如此吗?为何西方发达国家会把培训作为一个非常关键的员工发展助推器,而我们却没有达成这样的目标?难道是业务领导及老板要求得高吗?仔细想想,其实不然,核心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真正找到培训的需求,即绩效差异。

如何寻找绩效差异

举个小例子,A企业有一名员工,从事总裁秘书等相关工作,其核心职责是帮助总裁安排日常行程,参与会议并负责会议纪要,传送需总裁签批的文件,接待客人等。年度考核后,发现该员工的工作中,完成不好的是会议纪要!于是,总裁提出,需要送该员工去参加写作类的培训。

那么,这个秘书需要这样的培训吗?其实这里面有三个核心关键点:第一,员工的工作要求与结果间有差距吗?在这个小案例中,已经通过绩效考核找出了该员工的差距,即会议纪要的撰写能力不足;第二,导致这个差距的核心因素是什么?经了解,发现总裁所召开的会议基本上都是公司经营管理类会议,而该员工仅有一年工作经验,虽然工作热情极高,但不懂管理和经营,无法理解会议精神,于是,纪要的撰写如流水账,无重点可言;第三,这样的差距是否能通过培训解决?经分析,经营和管理尤其是针对本公司的业务,需要大量的业务实践,仅进行培训,很难扭转目前的局面。

如果想改善这位秘书的绩效,建议将其进行轮岗,但短期内不能达成总裁目标。当然,不排除经过了解,该员工未能写好会议纪要的核心因素是写作能力一般,且不清楚会议纪要的基本格式及要求,这样的问题通过培训原则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经过以上三点的分析,相信大家可以明确感受到,绩效改善的核心是找到标准与现状间的差异,并厘清通过何种方式能够弥补,无头苍蝇式的乱撞,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培训结束就万事大吉了吗

假设以上案例中,该员工的核心问题是写作能力一般,且不清楚纪要格式,企业对其进行了培训。但随后发现一个问题,即学习后的三个月中,该员工的会议记录并没有太多的改善。

问题出在哪儿呢?

很多人认为:培训课程进行完,一切就结束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员工接受完培训后,企业需要对其进行一个考核,即了解其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但这还不够,接下来要让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即现场撰写会议纪要,以测试其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的内容。那么,如果确实掌握了,是不是就结束了?还没有,因为会不代表一定会应用到工作中。如果该员工回到工作岗位上去,没有领导的督促、支持,以及明确要求,也往往又会回到老路上去。因为人都不愿意变化,打破习惯会让人感到痛苦。所以要想真正的改善行为,需要外力(如:管理者、周边人员、培训部等)的干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成绩效的改善。

绩效改善是一个持续往复的循环

大到一个组织,小到一个个体,没有谁是完美的,无论做行业对标、企业对标、标准对标,无外乎都是为了寻找差异,寻找改变。但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企业或个人彻底改善。

绩效实训总结范文6

同志指出: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见总结是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的一个步骤。有总结才会有提高,才会有进步,从大的方面说,总结能为国家制订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从个人或集体来说,总结也是不断提高思想、业务水平的一项切实的事情,同时,写总结本身也是总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工作总结的特征

1、工作总结,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取得什么经验与教训。

2、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充分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与改进措施,提高今后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工作总结的作用

1、总结是寻找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

2、总结是培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3、总结是团结基层员工争取领导支持的好渠道。

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1、标题

标题通常标明总结的单位,总结的时间,概括的内容。也可分正副标题。

2、正文

正文是总结的主要部分。

3、日期

总结的结尾要写明日期。

如何写正文

条理要清楚。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

1、基本情况概述

将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介绍。目的在于对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成绩和经验

这是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一般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

3、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总结存在的问题与教训更为重要,是正文的关键部分,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

4、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与思路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总结出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成功的经验与方法,要继续发挥、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改进措施等。  写工作总结需注意的问题

工作总结的意义

同志指出: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见总结是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的一个步骤。有总结才会有提高,才会有进步,从大的方面说,总结能为国家制订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从个人或集体来说,总结也是不断提高思想、业务水平的一项切实的事情,同时,写总结本身也是总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工作总结的特征

1、工作总结,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取得什么经验与教训。

2、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充分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与改进措施,提高今后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工作总结的作用

1、总结是寻找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

2、总结是培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3、总结是团结基层员工争取领导支持的好渠道。

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1、标题

标题通常标明总结的单位,总结的时间,概括的内容。也可分正副标题。

2、正文

正文是总结的主要部分。

3、日期

总结的结尾要写明日期。

如何写正文

条理要清楚。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

1、基本情况概述

将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介绍。目的在于对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成绩和经验

这是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一般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

3、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总结存在的问题与教训更为重要,是正文的关键部分,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

4、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与思路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总结出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成功的经验与方法,要继续发挥、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改进措施等。  写工作总结需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搜集占有材料。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正确分析、得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

2、总结中若无数字,就没有说服力。

如主要预算指标完成数据、成本降低数据、 “业务增长率”、“市场占有率”、“顾客投诉减少率”、“接待了多少来访者”、“节约了多少开支”、“平均每天接电话多少个”、“平均每年有多少天在外出差”等等。但切记“数字也不是多多益善”,能说明成绩与问题就可以了。如果把一片密密麻麻的数字写在总结上,估计看到一半就晕了。也可以适当把数据做成饼形图、条形图等种种直观、可视的图表。

3、工作总结切忌回避问题

要体现是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总结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发展和提高。“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讲不得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客观地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正视缺点,以警示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避免在将来的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4、要避免成绩注水,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

这就是从实际出发,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老老实实,认真负责。写总结要防止几种情况,一种是因领导让写,不得不写,写几行敷衍过去,这不是严肃的态度;二是把写总结当作吹嘘自己、捞取好处的机会,在总结里将小事说成大事,甚至捏造事实,弄虚作假;三是出于所谓的“谦虚”,该写的不写,或是写了怕人讽刺就不写。这些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总结成绩必须是事实成果的汇总归类和条理化,既不能人为拔高,注水膨胀,也不能把别人成果拿来共享,更不能笔下生花,无中生有,闭门造车。

5、工作总结中,常常出现两种倾向。

一种是好大喜功,搞浮夸,只讲成绩,不谈问题;另一种是将总结写成了“检讨书”,把工作说成一无是处。这两种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避免简单罗列,体现依事说理的原则。

工作总结不仅仅是工作量的罗列汇总,而是要通过总结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认识所做的工作。要通过对全年的工作总结得出一般性规律,形成有益的经验,达成一致的认识,使其对今后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对他人具有借鉴作用,没有经验体会的总结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6、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

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谈存在问题,都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