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舞蹈论文范例6篇

知识舞蹈论文

知识舞蹈论文范文1

知识舞蹈首先要求舞者和编导必须是智能型和知识型的人才,从社会以生活出发,以传统文化和肢体的多元性,以现代社会的新观念,从旧模式中跳出来而广泛利用生活和传统,并能用国际舞蹈知识来创作出新型的舞蹈。然而,我们常见的那种远离生活,远离传统,单纯强调“舞蹈本体”的,而且主题含混,语言模糊,内容与形式脱节和观众去捉迷藏的节目。这些节目的形成,是由于某些编导缺乏生活更缺少编舞知识,他们的文化底蕴很浅,编舞如摆积木一样来组合动作,很少考虑舞蹈的主题内容,显然搞出来的节目,形象不鲜明又不生动,给观众演出一次性就结束了。难怪有些观众认为,舞蹈就是花花绿绿,给歌星伴舞晃晃悠悠,走来走去,没看头。其实并非如此,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并不从属其它艺术门类也不是附属品,好的舞蹈作品是能冶陶人的情操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一种文化,它给人们以崇高想象与理解,古代书法家张旭观看孙大娘舞剑器,引发他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狂草,这是闻名于天下的。看来舞蹈文化是不能被忽视的。

知识舞蹈要促进舞蹈家以生活、传统、舞体的多样性为目标,来提高舞者的肢体文化素质。过去的创作模式大都在继承民间舞蹈形式,并以它为素材来改编的。诸如汉族舞蹈《红绸舞》、《荷花舞》、《跑驴》、《打花棍》等都是经过这种加工改编而成的。

知识舞蹈的价值取向

知识舞蹈也是对舞蹈家价值取向的定位。它体现在智力与知识的占有和艺术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改变观众对舞蹈演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看法。我们不能容忍把歌舞艺术降低为在歌舞厅里卖弄,我们必须加以正名,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因此要加大教育的力度。

舞蹈编导家和舞蹈教育家都应该把知识运用在精品舞蹈与精英人才的把握上。同时行政领导与艺术管理者应给予人力、物力和经济上的保证,给予有成就者以奖励来促进知识舞蹈的成功率,达到优秀作品的成功与优秀人才的真正实现,并引导社会观众对舞蹈审美的正确认识,唤起民众对舞蹈审美的积极性。好的舞蹈,观众喜欢看,就必然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那么舞蹈精品也可以与商品名牌那样树立自己的名牌走向市场,通过演出扩大影响。

知识舞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提出是对广大舞蹈工作者一种新的呼唤。我们要加强舞蹈学的研究,提高认识,探索知识舞蹈的规律,去充实丰富它的内涵。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舞蹈界特别是舞蹈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使更多的编导、教师的智能在生产力上发挥作用,为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和培养出智能型的人才做出贡献。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舞蹈的发展空前的繁荣,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创作,大批的人才涌现出来,样式之多,手法之新,新生代之好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但是有许多编导、演员,并非自觉认识自己缺乏知识与修养,还仍然停在浮浅的创作和冷漠的表演上,更多的带有盲目性,他们更多惯以动作思维方式而忽略艺术思想性去取代逻辑思维。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舞蹈文不对题,无病,莫明其妙,而不讲内容的满台滚爬搂抱,背举,衣着露透瘦,肚脐眼普遍露。显然这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又缺乏知识的艺术现象,这种无不和舞蹈编导有关。

在舞蹈创作中相互模仿甚至抄袭的倾向也层出不穷。显而易见,这种缺乏创新精神的症结是:缺乏知识,不讲艺德,艺术功力不到家,不深入生活、不积学储宝、不能厚积博发。 知识是创新的动力,知识是打开智力的钥匙,知识舞蹈是以艺术道德为导向的,知识舞蹈是促进编导想象力创造性的舞蹈,编导演员必须要有文化知识,要有文学修养。没有文化知识,没有文学修养创作出来的节目很难成为精品。创作表演,知识、智力、名人效应是无形的资产,精神产品好与不好,编导、演员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在作品成熟时,知识舞蹈也需要资金的投入。而精品的形成是要看编导的艺术功力和他的全面知识和艺术修养。

加快创新进程,首先必须解决观念问题,转变思想观念不仅是领导的事,也是广大舞蹈编导、演员、艺术家们的事。因此舞蹈家们要强化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二者不可缺一。因此要力培养出知识型的舞蹈家(智能型的人才)。有了知识型的舞蹈人才,才能创作出知识的舞蹈。

知识舞蹈论文范文2

一、舞蹈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舞蹈,是人类心灵美与运动美的综合体现。舞蹈课堂教学作为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我们应当做到舞蹈课堂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如果我们的舞蹈课堂教学不能够很好地向学生阐释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舞蹈教学的理论体系,就很可能导致舞蹈教学实践活动的失败。而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内涵,就不得不让他们积极投身到大量的实践训练中,在实践中达到与理论的结合,进而领悟舞蹈的精髓与魅力。舞蹈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实际上就是“形”与“神”的统一。作为新时期的舞蹈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积极调动各种有利因素投入到舞蹈课堂教学中,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舞蹈课堂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另外,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不可偏废其一,舞蹈理论知识直接影响到舞蹈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舞蹈实践又是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学习新的舞蹈理论知识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舞蹈理论知识与实践两者相统一的重要性。

二、重视舞蹈教师的影响力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在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其重要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学生在舞蹈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下学习相关舞蹈理论知识,进行舞蹈实践训练。由此可见,舞蹈教师自身的素质将对舞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舞蹈教师自身的因素到底在哪些层面上起作用呢?首先是教师自身的榜样性作用。与其他学科相类似,舞蹈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舞蹈起着较强的榜样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舞蹈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舞蹈教师不仅应当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应该兼具超群的舞蹈技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向学生呈现出舞蹈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学生在身心愉悦时,对于所学知识有着较强的兴趣,其学习效果也处于相对良好的阶段。因此,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对舞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呈现,还应当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对有着不同舞蹈知识积累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舞蹈学习的实际效果。

三、考虑学生自身的因素

舞蹈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是学生。学生会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要能够熟知不同学生的特征与优势,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与训练。例如,对于那些天性好动的学生,应当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仔细规范其舞蹈动作;而对于那些羞赧的学生,则应当时常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受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间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当个体遇到与其兴趣相同,或是认识到所学知识与技能对日后的工作与学习有重要影响时,他就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其中,并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绩。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因材施教,达到在舞蹈课堂教学中的良好效果。

四、注重舞蹈教学意境的构建

知识舞蹈论文范文3

舞蹈教学有别于教育教学中其他形式的教学,其他教学中的教学理论可以通过知识的讲解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但是在舞蹈教学中,舞蹈动作中包含的情感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在向学生讲述的过程中很难使学生对舞蹈中的情感进行恰当的体会。多年以来我国的民间舞蹈教学都是在教师的亲身引导中进行学习,接下来我们对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我国当前的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性不够强,这是由于民间舞蹈的起源来自民间,舞蹈的形成来源于生产和生活,民间舞蹈在民众中被广泛喜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民间舞蹈实现了不断的发展,舞蹈的艺术形式也更加丰富,但是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理论知识比较缺乏,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使得舞蹈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此外多数舞蹈教师在从事民间舞蹈的初衷都是处于对民间舞蹈的喜爱,这些舞蹈教师的知识体系比较匮乏,自身的民间舞蹈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在民间舞蹈的发展中无论是舞蹈教师还是舞蹈学者对于民间舞蹈的知识都没有接受过舞蹈文化的深入教育。无论在哪种形式的教学中,理论性的知识体系对于教育的成果都十分重要,民间舞蹈的理论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在民间舞蹈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民间舞蹈的学习也一样,只有学生对民间舞蹈有着极大的兴趣,才会实现对舞蹈坚持不断的练习,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民间舞蹈的学习形式主要建立在对民间舞蹈动作的不断练习中。舞蹈动作练习的过程是十分枯燥和单调的,在教师教授学生对民间舞蹈动作的练习中,要结合民间舞蹈中的文化底蕴以及民间舞蹈动作的审美特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灌输,使学生对民间舞蹈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兴趣中真正将自身投入到舞蹈艰苦的训练中。在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心里特点,以形象性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情感化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兴趣在民间舞蹈学习中的重要性,意识到自身对舞蹈的兴趣是支撑训练的最大动力。

三、教师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这里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教师每学期需要实现的教学计划,而是在广义上指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下民间舞蹈的学习对学生审美水平的整体实现以及学生在民间舞蹈学习中感受中华民间舞蹈的精髓,实现我国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扬。在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学习中存在这很大的误区,认为舞蹈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实现对舞蹈整体美的组成和观赏,忽略了舞蹈教学中对学生每个舞蹈动作进行的研究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关于舞蹈动作进行的探讨。教师在面对学生开展舞蹈教学中要将民间舞蹈中舞蹈动作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及舞蹈动作的由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授,使学生真正对民间舞蹈的动作和形式有着深深的了解,实现学生在舞蹈动作的展现时将舞蹈动作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来,此外还能够对学生的舞蹈审美进行很好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傣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傣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傣族人民的生活中经常接触水,因此傣族舞蹈在舞蹈动作中通过身体各部分关节之间的活动,展现傣族人民在生活中柔美的、温顺的形象。

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标准的民族舞蹈的动作,针对民资舞蹈中的关键动作教师可以展开详细的讲述,抓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重点,强化学生对舞蹈动作难点的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影像设备对学生平时训练中的舞蹈动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将学生在训练中的舞蹈动作对学生展示,使学生在自身舞蹈动作的记录中直观地看到舞蹈动作的不足之处,学生在观看之后可以自觉地对自身的舞蹈动作做出改善,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够实现学生舞蹈技能的自觉提升。

在舞蹈教学目标的建立上体现当下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通过对舞蹈动作的不断练习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教育学生对舞蹈动作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实现学生对民间舞蹈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切的体验。学生在舞蹈动作的不断练习中锻炼出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对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舞蹈知识的了解中,学生的气质也会达到很大的提升。

四、教师在舞蹈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教会学生体会艺术

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舞蹈学习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教师在舞蹈动作的教学中主要是向学生展示舞蹈动作,学生通过对教师舞蹈动作的观察实现对舞蹈动作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民间舞蹈学习的基础。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提升学生对舞蹈作品的观察能力,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提升对生活观察能力,才会在今后的舞蹈生涯中实现舞蹈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观察的方法教授给每一位学生,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对舞蹈教学中观察到的教学关键进行详细的描述,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实现学生在教学中对舞蹈动作细节的把握。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也要加强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艺术情感的培养,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民族舞蹈之间的特色以及舞蹈的优美性向学生展示民间舞蹈的魅力,使学生对民间舞蹈产生一定的艺术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每民间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进步和表现给予肯定,使学生在民间舞蹈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主动的进行民间舞蹈的学习。

五、在加强民间舞蹈训练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文化修养

我国的民间舞蹈中有着强大的民族特点,不同地域上生活的人的性格特点是不同的,生活习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民间舞蹈更是如此。例如过我藏族舞中比较常见的四种舞蹈是“堆谐、果谐、弦子、锅庄”,不论哪种舞蹈种类中都有坐胯、弓腰等体态特点,造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不仅有繁重的劳动生活,还有心灵深处的虔诚的宗教信仰。除了强大的民族特点,我国民间舞蹈对传统节日还有一定的作用。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性的传统节日中,民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人们会用歌舞的形式表达节日的祝贺。民间节日是我国民间舞蹈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于民间舞蹈的学习还要对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进行详细的了解。民间服饰在民间舞蹈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民间服饰和民间舞蹈一样都体现着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特定的民间舞蹈必须搭配相应的民间服饰才能舞出韵味,展现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例如傣族女性的裙子尤其是简裙,它的样式和色彩就像开屏后的孔雀一样美丽,傣族特有的孔雀舞需要配合民间服饰才能展现女性的美和孔雀舞的魅力。在掌握民间舞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对舞者所学的民间舞产生更好的理解。

文化修养的提升需要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为学生灌输一定的舞蹈理论基础知识,实现学生舞蹈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民间舞蹈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对学生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实现舞蹈艺术同其他艺术形式的交互作用。任何一种舞蹈都离不开音乐的伴随,教师在舞蹈教学课程中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音乐素养训练,使学生对音乐中的情感有良好的体会。还要使学生了解话剧、美术,培养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实现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加深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练习《听雨》的舞蹈中,可以播放关于江南下雨的音乐为学生的舞蹈训练营造学习气氛,使学生更容易投入到舞蹈课堂中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只有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对民间舞进行学习并不断创新。

六、重视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创新能力

民间舞蹈的生命需要不断的维持,创新便是民间舞蹈的生存的源泉。教师要训练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就必须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升舞蹈艺术的水平,这样才能使民间舞蹈得到延续和传扬。民间舞蹈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只有从生活中获取足够的营养才能实现民间舞蹈生命力的延续。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民间舞蹈不能脱离人民的生活,还要实现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使民间舞蹈在创新过程中,被更多更广泛的人群所接受。

知识舞蹈论文范文4

关键词:江西省高校;舞蹈;教学;创新

高校舞蹈教学是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意义重大。了解当前江西省高校舞蹈艺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准确把握江西省高校舞蹈艺术教学的发展方向与基本原则,推动江西省高校舞蹈艺术教学创新发展,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现实意义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同时又是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平台。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对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1、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精神气质,提升外在“美”;又可以培养个人修养,提升内在“美”。高等院校广泛开设舞蹈艺术课程,可以使更多的学生选修该课程,使大家在载歌载舞的艺术审美熏陶下,思想和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使学生自身达到一种更加完美的境界。因此说,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

2、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舞蹈有益于大学生高雅气质的培养,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审美品味;有利于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品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可以有助于大学生宣泄情感,减轻压力,感受生活的快乐;有助于学生增强勇气,提高自信,搞好团结协作,进行沟通交流,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扩大学生间的交流,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更高的视野,更高的胸怀去认识生活、观察世界、创造未来,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学会以笑容去抹除眼前的忧伤,以健康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3、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舞蹈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而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和观念,使学生的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高校开设舞蹈艺术教育对于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一方面是因为舞蹈艺术是美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启迪人、感染人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艺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予美,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的目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舞蹈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在艺术美的享受与陶冶中,净化心灵,健全人格。

二、当前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遇到的矛盾与问题

在当前高校的舞蹈教学中,总体上表现为:教师的教学创新不够,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

1、高校舞蹈艺术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高校舞蹈一直传承着几十年不变的教育模式,学习的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及方法缺乏研究与创新,致使学生失去了对舞蹈教学的兴趣,甚至形成了厌恶舞蹈课的心理。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坚持以教师为本,扼杀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附属品,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2、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缺乏有机结合

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主要来源于舞蹈中专学校、艺校、艺术类职业中学或者是普通中学的舞蹈专业学生,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文化基础薄弱,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轻视舞蹈理论课程的学习。许多舞蹈专业学生一听到要学理论、要考理论,就是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有的高校由于历史及师资等原因,也同样存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间缺乏有机结合,重视理论学习而缺乏科学的技能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是厚于理而薄于技,没有达到舞蹈艺术课程应有的教育目的。

3、高校舞蹈艺术课程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目前高校舞蹈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舞蹈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措施、器材场地以及师资力量的配备等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待改进和完善。有的高校舞蹈专业成立时间短,缺乏完备的教学体系,舞蹈理论课要么不重视,要么就直接由舞蹈技能课教师兼任或者是音乐、艺术方面的理论教师担任,教学方式也过于陈旧,不是照本宣科就是简单的播放DVD影像资料,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舞蹈理论知识,失去了舞蹈课开放式教学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

三、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受各种各样条件制约,诸如社会的现实需求就是决定高校舞蹈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应当准确把握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遵循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的基本准则,为创新高校舞蹈教学打下基础。

1、科学进行舞蹈学的学科定位与规划

新时期高校舞蹈教育的学科建设,要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开展舞蹈历史、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以舞蹈教学、创作和传播为基本点,展开新技术开发研究。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扩大舞蹈教育传播渠道,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了全面准确、深刻系统地把握舞蹈艺术规律,需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索与攻关,在研究成果不断积累和系统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舞蹈学科分支。

2、把握知识与能力整合发展的原则

将舞蹈创造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要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知识技能内化为素质。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通过知识技能联系实践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及教学功能、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舞蹈艺术,牢固树立专业思想,通过舞蹈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的紧密配合,从“学与教”的联系的实践中概括出舞蹈教学的原则,并掌握原则的实践条件及原则指导下的操作方法。

3、突出科学性与实践性原则

注意舞蹈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格性,符合学生舞蹈认识的规律,建立基础的舞蹈教学的科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舞蹈教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具有这些观念的动作不仅能代表不同文化的舞蹈的风格特征,而且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组织练习,能使学生在少量的知识中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同时,还能唤起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奠定舞蹈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认识到舞蹈学习不仅是掌握现成的规范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知识技能应用实践的能力。

四、创新高校舞蹈教学对策

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引导大学生走进艺术殿堂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强化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创新高校舞蹈艺术课程体系

舞蹈艺术类课程开设的种类越多,分科越细,越让学生无从选择。应将众多舞蹈选修课科学地化整归一,增加课长,减少门类首先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设一门在内容体系上具有渐近性、复合性的课程,即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以讲解基本的舞蹈艺术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并从其它艺术社会科学的角度评价、鉴赏艺术作品。舞蹈艺术类的课程应以此门课程为主,将此门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一门舞蹈艺术类必修课。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无从选择的情况,同时也为选学其它门类的舞蹈扩大了空间。同时要贯彻好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辅舞蹈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上,开设一些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社会学、艺术哲学等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培育高校舞蹈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舞蹈专业特有的历史,造成学生对文化理论课不够重视,造成提高文化素质水平的障碍,不少学生在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上仍处于贫乏状态。这不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对舞蹈事业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作为舞蹈课的学生,在其舞蹈生涯中,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规定着其整体艺术素质、专业水平的高低与发展。那种单纯追求技能熟练而忽视文化及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只能培养舞蹈的匠人,而永远不可能造就集表演、教学、编导、研究于一体的优秀舞蹈人才。保证教学质量兴趣是学好舞蹈的动力,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秘诀,兴趣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耐性和记忆力,还能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以及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形成爱好的升级,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使这种爱好舞蹈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升温和发展,成为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舞蹈教学中,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一些新的教法。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它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在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所内涵的东西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的。利用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它有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通过电视屏幕,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学习动作的兴趣会更高。(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参考文献

[1] 平心.舞蹈教育: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3).

[2] 杨荔,做心灵的舞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知识舞蹈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等舞蹈教育;重庆大学;科学发展观;定位与思考

中国的舞蹈伴随着中华文明经历了上百万年,从原始人类的前艺术活动期就出现光彩,无论是击石附石的先民兽舞还是奴隶专职的纪功之乐,或是后来封建社会的唐舞、宋舞,都是舞蹈文明的发展历程;其中舞蹈的教育在发展中承载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寓教于乐的大儒精神还是乡里百姓的自娱自乐都是舞蹈教育的需要,从汉代的乐府到唐代的梨园都对当时的舞蹈起着推动和历史的保留作用。历史发展至今,舞蹈的传承与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幼儿社区教育,都呈现着我国舞蹈教育市场的多元发展,逐渐走向科学化的轨迹。同时,在兴办高等舞蹈教育的时候,也有很多院校没有清楚的教育定位,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与思考,致使舞蹈的市场环境出现种种困境,也给我们这些从事舞蹈教育的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因此,我们从求本溯源开始,找到源流看问题,理清历史的脉络,重整属于我们的舞蹈和教育。

一、我国舞蹈教育的溯源

我国正规的专业型舞蹈教育始于建国初期,五十多年来,我国的舞蹈教育基本上是沿着这一单纯专业型,职业型的教育体制在发展。现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从中专―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专业型舞蹈教育系统。

回顾、探索我们专业型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分析、思考专业型舞蹈教育的现状,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冷静客观地直面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检点我们在急速发展中所产生的浮躁,无疑对我们如何深化舞蹈教育的改革、提高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从中专舞蹈基础教育谈起。

中专舞蹈教育是舞蹈教育系统的基础教育。

1978年以前,我国专业型舞蹈教育仅限中专教育。全国有5所专属的中专舞蹈学校及各省市的艺术学校中设有舞蹈学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舞蹈艺术人才的急切需求,中专舞蹈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中专舞蹈教育是专业型舞蹈教育的基础工程,基础工程不坚实,势必会上延,严重影响到高等舞蹈教育。没有坚实的基础教育,是无法构建我们这座舞蹈教育系统大厦的,高等舞蹈教育离开了基础教育,有如“空中楼阁”,这也是本文为什么在高等舞蹈教育发展研讨上从中专舞蹈基础教育说起。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专舞蹈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约近十年时间的“过热期”,当时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众多的以舞蹈教育为主的艺校和舞校。尽管名目繁多、体制各异,其实无非是国办中专的扩招,及民办艺校的大量建立。而各校居然都是生源济济,门庭若市。可惜“好景”不长,三、五年后,生源递减,那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中专校很快就终止办学了。

二、现代教育的几个发展误区

究其原因是多种的:有迅猛发展中教育部门宏观管理失控;有当时教育市场商业化思潮的影响;有用办学获取经济效益的驱使;有社会的浮躁和家长对舞蹈教育认知的误区等等。总之是我们在发展前进中的一种失误。然而这种失误至今还影响着我们中专舞蹈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学校教学质量下滑,信誉下降,造成生源递减。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与创收,采取不计学生的专业条件,降低生源质量。超出教学能力的扩招,国办校有之,民办校更为严重。

2.学制的混乱:有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六年制不等,入学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从小学五、六年年级,初中初一、初二,个别甚至有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3.教材杂乱,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师资质量急待提高。

4.综合性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度缺乏:我国根据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法的规定,现阶段实施九年制国民义务教育,而中专舞蹈毕业生,如实地讲,大多数学生其综合性文化基础知识尚达不到九年义务制国民教育的水准,这一点是让人触目惊心的。

三、专业型高等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1978年,北京舞蹈学院建立,标志着我国专业型舞蹈教育向上延伸,形成高、中相接的舞蹈教育系统。当时北京舞蹈学院是我国唯一的一所高等舞蹈教育学府。紧随其后,我们一些综合性艺术院校也相继设立了大学专科过渡到本科的舞蹈学系。进入90年代,更多的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及民办大学也设立了舞蹈教育学系。我国专业型的高等舞蹈教育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目前我们高等舞蹈教育主要面临两个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目前高等舞蹈教育的师资是一支非常年轻化的队伍,他们大都是近年来高等舞蹈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北京舞蹈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这一点也突出了北京舞蹈学院在舞蹈教育中的领军地位和重要作用),他们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是专业教育一线的骨干力量。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专业知识面过窄,专业技能过于单一,综合文化知识及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但是他们是一批宝贵的资源,对他们的教育理念和综合知识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高等舞蹈教育学生培养问题

我们呼吁教育部门要规范中等舞蹈基础教育,同时更应关注已经低文化进入大学,受高等舞蹈教育学生的培养问题,使他们通过四年的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舞蹈专业及综合文化素质的大学毕业生。

这些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相比,入学时大多数年龄偏小,平均约在十六七岁,天真烂漫、形象靓丽、思想单纯,热爱舞蹈。今天的舞蹈大学生基本上是小学未读完就来到艺校或者舞校,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再考大学,正所谓“自幼学舞,一日出师”,一个没有读几年书的小孩,正值青春年少爱玩的年龄,即使走入管理严苛的中专,也大都“弃文从舞”,从思想上和文化划清了界限,反正我就是跳舞的,只要跳好舞,练好功我就可以上大学、当演员,有的还不乏当明星。追求的是做舞蹈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展现亮丽的青春。他们崇拜“杨丽萍”“黄豆豆”,对专业老师很敬畏,认为舞蹈就是技能技巧与技法,整日踢腿下腰,跳跃翻腾,苦累都能忍受,但一进入文化及理论的学习就感到头疼,因体力的消耗打开书本犹如催眠。教育对文化的忽视是文化教育的根源所在,导致大学的文化考试只需两百分,可悲可叹。

对这些学生的培养,要不同于普通大学生,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优长。首先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文化理论学习习惯,在入学教育阶段,设立专业导论课,结合他们的自身情况,深入简出地讲解舞蹈本体及舞蹈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树立他们正确的文艺观,让他们对舞蹈是文化及文化形态有初步的认识,在公共课和理论课上一定要针对具体情况,尽量把较为深难的理论通俗化。从诱导兴趣入手逐渐由浅入深。

在这一细致培养过程之中,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作用尤为关键,我们的青年专业教师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就有着“重技轻文”的思想倾向,在他们实际的工作中,对文化基础的薄弱导致工作的困境也深有体会,那么由他们直接参与到这一培养过程中,以自身的实例教育学生,师生互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应成为专业教学与文化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的纽带。

这一培养过程是细致和艰辛的,也是长期的,我们期盼着中专基础教育的规范会使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等舞蹈教学的科研中。那时我们的高等舞蹈教育才会有“质”的提高与真正的发展。

四、重庆大学舞蹈系的成功经验与挑战

重庆大学是国家211工程与985工程的教育部直属大学。重庆大学舞蹈系成立于1999年,在近十年的舞蹈教育实践中,我们首先确立我们对舞蹈本体及社会功能与作用的认知。舞蹈不单纯是技能技巧与技法,它是文化、文化形态。舞蹈艺术是人民大众创造的,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艺术不仅是供人们欣赏,更是人们自身直接参与的艺术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外延与扩展。

基于这样的认知和社会的需求,我们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我们不单纯是为专业文艺团体培养舞蹈人才,而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有综合文化素质,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舞蹈艺术工作者,他们可从事演艺,也可从事专业型、普及型的舞蹈教育工作,及企事业文化与社区公共文化工作。

我们以继承、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专业基础课程,把舞蹈编导与剧目课结合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公共课与基础理论课上依托重庆大学的优势教育资源与良好的学风与学习氛围,强化综合性文化理论知识。在选修课上对现代舞、体育舞蹈与流行舞蹈,做一些基础性的学习。在所有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课的实施中,强调对学生政治思想品德,文艺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来说,先不能说现在一下就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但就其学习方法和指导思想必须确立,这是原则的问题,摆脱旧有的学舞蹈只跳舞不学习的陋习。

知识舞蹈论文范文6

文献资料显示。1995-2009年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体育舞蹈”为篇名的文章共有638条,其中核心期刊为87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方面的论文是比较少的,影响体育舞蹈教师科研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寻找改善和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科研能力的策略。为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及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一、影响体育舞蹈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不良因素分析

(一)内部因素

1 科研意识淡薄影响了科研能力的提高。体育舞蹈包含舞种繁多,每个舞种都有各自的技术要求、特点和风格,对体育舞蹈教师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养、综合能力等有很高要求。由于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的体育舞蹈训练,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同时,他们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须用在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上,加上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有偏差,没有危机感,忽视科研工作、平时学习不够、科研能力偏低,久而久之,形成了重视教学和自身技术学习,轻视科学研究的态度。调查发现,有些体育舞蹈教师对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对科研与教学质量间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认为作为一名公共体育课的体育舞蹈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教学,而且教学任务重,没那么多精力搞科研,对科学研究也不感兴趣,这些制约了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2 对专业理论知识及其相关知识了解不足。体育舞蹈具有体育与艺术的双重性和特殊性,对于体育舞蹈教师在体育舞蹈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上有更全面的要求。体育与舞蹈在诸多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多数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从单纯的体育教学转到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体育舞蹈项目教学,在艺术或舞蹈方面缺少深度的认识和理解,对体育舞蹈本身的理解存在模糊感。而良好的科研素养包括:广泛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切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精神。就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来说,既要掌握体育舞蹈及体育学科知识,还要了解相关舞蹈、音乐、舞台、服饰、审美等艺术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对体育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体育舞蹈教师对相关体育舞蹈的知识了解尚浅,这些制约了科研论文写作材料的积累,影响了科研课题选择的深度、广度,加上不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学习和研究活动,影响了其科研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 学历、职称偏低阻碍了体育舞蹈教师发展。教师的学历反映教师的学习经历、理论水平、科研基础和发展潜力,通常学历越高,科研能力和意识就越强。根据2005年李静波、樊莲香在《21世纪初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的现状》的研究表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容乐观,大学本科学历占86.56%,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2.5%,博士学历占1.18%。调查显示,近十年来,体育舞蹈项目在全国各大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已广泛开展,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而且体育舞蹈教师年轻化,学历多在本科层面,职称也多是在中级以下。学历、职称偏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相对较差,加上自身科研意识淡薄,对专业知识、技能理解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体育舞蹈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二)外部因素

1 体育舞蹈师资严重不足,教师工作量大。资料表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平均教学为每周13.54学时,课余训练每周2.38次,最低1次,最高达5次,课外体育活动每周2.1次,最低1次,最高5次,可见其平均工作量相当大。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多,负荷大,都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体育舞蹈项目的教师,比其他科目的教师付出的努力更大。当今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普遍是进行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舞蹈项目在大学生中备受欢迎,是选课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由于体育舞蹈的舞种繁多,技术要求也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使想学习体育舞蹈的其他体育教师望而却步;由于某些原因,体育舞蹈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并不乐意到学校任教,造成学校体育舞蹈教师严重不足,增加了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此外,学校有些体育舞蹈教师身兼数职,超负荷工作,使其无暇顾及科研工作,这些都是影响体育舞蹈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因素。

2 科研经费短缺,学术氛围差。科

研经费、科研仪器、设备等是保证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物质条件。据调查,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或体育舞蹈图书资料少,体育部(体育教研室)除一两份体育方面的报刊或很少的期刊外,基本没有体育舞蹈相关图书资料。体育舞蹈本是一种贵族的舞蹈或运动项目,至今在社会上参加各种体育舞蹈学习、培训、交流仍需很大一笔费用。学校开展体育舞蹈课是为了顺应现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课更多样化、大众化、社会化、终身化。但是学校管理层对体育科研的重视不够,对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很少给予经费上的支持。经费的短缺使学校体育舞蹈教师无法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研究课题的申请等,这些也影响了体育舞蹈教师的自我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体育舞蹈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