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进展知识图谱

谈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进展知识图谱

[摘要]通过CiteSpaceV软件对CNKI数据库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方法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近30年来我国研究者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同时,结合文献的二次检索阅读,将1995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研究分为初步探索、深化发展、现代科技支持三个阶段。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高校;进展;知识图谱

自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实施,体育舞蹈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进入了高校课堂,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高校学生的参与;但是由于开设时间相对较晚,高校教师对其教学本质的认识较为肤浅,并且在实践中套用的是枯燥老套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在完成不了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笔者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近30年的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回顾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研究历程,探析出发展脉络与特征以及建议。

一、数据来源和统计分析

(一)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文章数据的精确性,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高校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方法”“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方法”“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方法”为主题词(精确匹配)搜集了相关文献,经统计共获取相关信息文献270条,并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剔除明显与主题不相符的文献,得到248条信息作为基础数据,发现相关文献最早出现的时间为1995年,因此,本研究以1995年至2020年的文献为数据基础。

(二)统计分析

1.作者合作分析

研究人员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体,高度密切的合作能够提高研究人员的产出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影响力。通过CiteSpace中的“作者”分析功能,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的发文作者进行分析,得到关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图谱(见图1),并对发文两篇以上的核心研究作者进行了统计(见附表1)。

2.机构合作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48篇目标文献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结果见图2,其中研究机构用节点表示,节点间的连线代表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图2中呈现出“极少数合作,大多数分散独立”的状态,并且节点密度(density)为0.0007,与图1的节点密度0.0022相比,机构间的合作交流更为稀疏。由表1可知,排名前7的发文机构主要局限于综合类大学的体育学院,结合图2可知,这几所机构间无任何合作关系。而研究群体之间合作程度较低是制约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加强研究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作者群体及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关键词共现分析

在CiteSpace中,用共现分析的方法对关键词进行分析(阈值为9),运行后分别生成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领域关键词热点知识图谱(见图3)和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值表(见附表2)。图3中一个圆形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圆形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成正相关,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高频关键词,附表2列出了前20位关键词的信息,其中关键词的中心性是指其所在网络中通过该点的任意最短路径的条数,是节点在整体网络中所起连接作用大小的度量,中心度大的节点则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教学”的中心性值为0.53,这说明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其为基石,这也符合教学方法以教学展开的逻辑;此外,作为体育舞蹈的两大项群的“拉丁舞”和“摩登舞”出现在附表2中,尽管出现在2010年之前,但是两者出现总频次不过20次,这说明针对体育舞蹈单一项群的研究开始时间较早但是成果较少。

二、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历程与进展

通过运用CiteSpace中“关键词”共现功能对近30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二次文献阅读,可将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历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5—2002年)

20世纪末,体育舞蹈开始进入我国高校的教学内容中,只能全面引进前苏联体育教学方法体系,主要包括讲解示范法、分解与完整练习法及纠正错误动作等传统教学方法[1]。1995年阎孝英的《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初探》与1996年周晔等的《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法探讨》两篇文章都通过实验证明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可适用性,但是也发现传统教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满足其需求多元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2-3]。1998年王力强的《论体育舞蹈电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拉开了研究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序幕,作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采用高科技多媒体设备进行体育舞蹈教学,以缓解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4]。1999年齐光辉提出了体育舞蹈“基础训练、动作组合训练和成套动作教学”的“三步教学模式”,采用系统的程序教学进行授课,但是作者并未提出实质性的新型教学方法[5]。进入21世纪后,赵晓勤等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采用表象训练法进行对照实验,发现采用表象训练法进行教学的实验班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考试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班[6]。2001年徐晓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反馈与控制法进行了运用研究,在实验组设计了4个紧密联系的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的核心即反馈和控制,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发现实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得出该教学方法完善了纠正错误法的结论[7]。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由于体育舞蹈运动初入高校大门,国内针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伴随着前苏联传统教学方法的引进,我国学者在其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了新型的教学方法,虽然数量很少,但是对后人的研究起到了带头作用,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二)改革创新阶段(2003—2015年)

2003年,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入了新时期,许晓峰等在《论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创新教学》中提出应以生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结合体育舞蹈运动特点,积极探索符合时展的新型教学方法[8]。2004年郑明娟等将微格教学引入了高校体育舞蹈课堂,在教学中通过观看录像———教师指导练习———学生录像———反馈评价———再练习———反复进行,直到掌握动作,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给与反馈与评价,从而促进其运动技能的形成[9]。其本质就是通过示范与反馈进行体育舞蹈的教学,因此,结合上一阶段的反馈与控制法和电化教学法,微格教学法其实就是将二者整合到了一起。吴龙于2007年提出了“和谐教学法”这一新型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以教学为中心,通过情景创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10]。2011年刘涛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论文《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中摩登舞教学方法探析》中对实践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结论式教学法进行了分析[11]。刘茂林基于国内高校国标舞的实际教学情况,创新了国标舞的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五步”包括基本功训练、提高与拓展、意识与领会、拔尖与优选、基本功强化,其中意识与领会阶段是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创新的关键一步[12]。这一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促创新、求发展为指南,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体育舞蹈教学向人本位靠拢,通过舞蹈教学中音乐元素的融入,以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反思,使得新型教学方法得以出现及应用,这对于提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学生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科技支持阶段(2016—2020年)

分析与处理2016至2020年的数据(见图4)以及二次阅读文献后发现,从2016年开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的最大特征即“转向现代技术手段支持”。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优化教学效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13]。因此这一阶段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式上不断寻求突破与变革,有学者通过手机或者其他多媒体设备在课前录制小视频,将微课教学应用于舞蹈教学中[14]。在新媒体的热潮之下,有学者提出运用多媒体渠道促进学生体育舞蹈的参与[15]。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体育舞蹈教学[16]。这足够说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数据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也开始依托现代技术的支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壁垒,创造新型的教学方法。三十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从无到有,教学方法从引入到模仿再到变革,所取得的进展不可磨灭。但是研究群体间鲜有的合作关系也制约了该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创新创造,对于两大项群单独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层面,尚未取得实质性研究进展,这也制约了具体专项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各研究者、研究机构间应该加强合作交流,同时吸引更多的学者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以建立网状的合作机制与树状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作者:付佳 熊少波 袁寅尊 彭萍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