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范例6篇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护理纠纷;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预防接种门诊主要的工作内容便是为辖区内适龄儿童及流动人口常年开展免疫接种和相关业务咨询,服务对象多为0~3岁婴幼儿,常会有多个家长陪同,人口密集,结构复杂,极易引发护理纠纷。现就我院预防接种门诊2011年~2012年期间发生的7例典型护理纠纷为例,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案例1:尹某,男,2个月,汉族,家长未携带计划免疫本等相关证明要求服用糖丸,被告知不能接种时,家长认为服用糖丸是小事仍坚持接种,护士告知预防接种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能理解,导致纠纷,最后电话投诉。

案例2:王某,女,6岁,回族,未按计划免疫本上的预约日期前来接种白破疫苗,而白破疫苗为多人份需集体接种的疫苗种类,被告知不能接种后认为护士在预约时未说清楚导致白跑一趟,指责护士不负责任,虽经多方解释仍不能理解,最后电话投诉。

案例3:张某,女,3岁半,汉族,在入幼儿园时被告知必须接种A+C群流脑疫苗方可入园,次日前来接种,护士询问禁忌症得知儿童在1岁时有惊厥史,当家长被告知有接种禁忌症不能接种时,因担心不能如期上幼儿园坚持接种,不能说服,引发纠纷。

案例4:李某,男,4个月,汉族,注射百白破疫苗的次日,接种部位出现红肿,触之有硬结,并伴有低热,家长认为是护士错误注射疫苗导致,次日携带儿童前来质疑护士,接待护士解释为接种后正常不良反应,家长认为护士推卸责任,要求赔偿,情绪越来越激动,最终与护士发生肢体冲突,引发纠纷。

案例5:阿某,男,2个月,维吾尔族,计划服用糖丸,因不懂汉族无法交流,护士便请旁边的少数民族同志翻译进行告知,但婴儿哭泣暂时不能喂服,便将糖丸交于家长,嘱其5分钟内喂服,护士15分钟后巡视发现该家长正用热水喂服糖丸,上前制止时,家长质疑护士未说清楚,引发纠纷。

案例6:马某,男,一岁半,回族,家长按预约日期前来接种甲肝疫苗,得知因疫苗种类不全不能接种时,极为不满,认为应提前通知导致其白跑一趟,最后电话投诉。

案例7:迪某,女,7岁,维吾尔族,计划接种白破疫苗,因当日正处于入托体检高峰期,门诊患者流量大,其母在预约登记时与其他家长发生语言冲突,护士制止无效,其母气愤难耐用手推搡另一家长,最终5名家长参与此次冲突。事后,其母电话投诉医院管理不善。

分析资料可以发现,计划免疫门诊发生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七:①服务态度生硬,护患沟通时缺乏语言艺术;②责任心不强,不能严格遵守预防接种管理制度;③未尽到告知义务或告知不全面;④工作流程缺陷,疫苗库存量不够时不能提前告知;⑤门诊秩序管理不到位;⑥语言不通,护患交流与沟通受限制;⑦其他原因:在各类护理纠纷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患者原因造成。其中,护士的服务态度是引发护理纠纷的最主要原因。

针对发生护理纠纷的各类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①转变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1];②加强岗位培训和在职教育,提高业务能力;③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与普及,提高群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④强化法制观念,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⑤健全预防接种流程和制度,提高医疗护理行为告知意识,严格执行预防接种的各类卡、证、网上申报等管理制度基础上[2];⑥在高峰期加强医院各个环节的协作,设立临时的咨询台、登记站,及时疏散拥堵人群,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⑦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能力;⑧加强细节化管理,提请护士做到手到、口到、勤记录,避免纠纷发生[3-4];⑨根据本地区特点,在预防接种室配置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护士,由其接待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同志,将双语学习纳入科室业务学习中。

综上所述,针对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是预防护理纠纷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沈华美,赵厌平,朱丽华. 门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38-2039.

[2] 张瑞琴. 新时期护理纠纷的特点和防范[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8(24):83-85.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范文2

我院通过研究发现,急诊护理风险主要包括护理风险和护士职业风险。护理风险方面,抢救仪器和药物准备的不足,会导致护理工作的进程受到限制,延误最佳的抢救时机;护士对急诊技术的操作不够熟练,其动作缓慢,会导致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不足,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进行急诊的抢救处理,直接影响医疗工作质量;护患之间的沟通不当,则会导致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医院的制度不理解,发生情绪急躁等情况,造成纠纷发生;此外,部分护士对三查七对不重视,对护理记录不重视,导致其处于被动情况,失去患者信任。

护士职业风险方面,急诊患者由于需要紧急进行抢救,护士的护理操作时间往往快于传染病检测结果,一旦有高传染性疾病患者,如梅毒等,当护士不够重视出现针刺伤等,会造成自身感染;而急诊科患者和家属往往求医心切,一旦不如意就会出现情绪激动,有敌意,而其多将此情绪向医生和护士发泄,造成暴力事件的发生。

急诊护理风险预防措施

针对我院的分析结果,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点对风险进行防范。

首先,护理管理者要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积极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组织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纠纷防范及对策》,并将风险预防贯穿到护理工作中,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并注意增加其应急能力。

其次,科室需要制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入院前的急救制度、交接班的制度、查对制度等,并积极寻找出科室存在的护理风险。

第三,要保证急救的器械和药品完好齐全,护士每日早晚进行交接班,检查所有仪器及药品,专人负责清点和检查,并为仪器建立档案。

第四,要制定各级护士的培训考核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岗前培训方式,要求对护师和高年资的护士做好帮带工作,护士要熟练地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等方式,熟练使用各种仪器。将培训与考核相结合。

第五,要加强护患沟通方法,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使护士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咨询台,做到患者就诊时有询问、有接待,并规范使用文明用语。对少数民族,尽量寻找会方言的护士与其沟通,在就诊的高峰期,要做好分诊和分流的工作。耐心地向患者介绍病情和诊疗的方案等。要加强医护的配合方法,提高抢救的效果。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 ICU护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认知及执行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c)-0069-0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严重的院内感染[1],发生率为43.1%,病死率高达51.6%[2]。机械通气患者集束化方案(ventilator care bundles,VCB)最早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IHI)提出[3]后,VAP预防策略不断完善和发展,2014年美国卫生保健流行病学会、美国感染疾病协会(AHEA/IDSA)对2008年VAP预防策略进行更新(简称“新策略”)[4]。为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ICU护士VAP预防策略认识及执行情况,笔者于2016年10月对我院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ICU护士共374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直接为ICU患者提供服务的护士,同意参与调查者。排除实习、进修、休假或其他原因不在岗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参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5]和美国《急重症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2014版)》解读[4]内容,自行设计ICU护士VAP预防策略认知行为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知识、态度和行为4部分组成。知识问卷18个条目,均为单选题,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得0分;态度、行为问卷分别为35、16个条目,均采用Linkert 5级评分法,赋分1~5分。问卷经5名资深护理专家审定评价,CVI为0.866,Cronbach's系数为0.944。得分越高,表明知信行情况越好[6]。

1.2.2 调查方法 采用电子问卷,通过微信向各ICU护士长发送问卷链接,再下发至科室成员群中,题目均设为必答题,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并提交问卷。共收回问卷374份,有效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74名研究对象中男40名,女334名;平均年龄为(28.49±4.74)岁;工作年限为(6.89±5.20)年,ICU工作年限为(5.60±4.41)年;综合ICU 209人,专科ICU 165人;汉族256名,少数民族118名;学历为中专31名,大专223名,本科及以上13名;护士162名,护师186名,主管护师20名,副主任护师6名;轮定科护士245名,小组长/带教老师113名,护士长16名;能级分布未定岗21名,N1 176名,N2 147名,N3及以上30名;有专科证207名,其中,部级40名,省/自治区级146名,院级21名;近3个月培训

2.2 o士VAP预防策略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情况

问卷总得分为(197.70±12.96)分,标准化得分为(69.86±4.58)分;其中,知识得分为(8.84±1.92)分,标准化得分为(49.14±10.66)分;态度得分为(121.05±7.28)分,标准化得分为(69.17±4.16)分;行为得分为(84.75±11.29)分,标准化得分为(75.34±10.03)分。得分最高和最低的3个条目见表1。

2.3 ICU护士VAP预防策略知识、态度、行为单因素分析

知识方面,不同科室、年龄、职称、能级、总工作年限、ICU工作年限、专科证级别、有无专科证ICU护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态度方面,不同学历、职称、能级、总工作年限、专科证级别、护士类别、有无专科证ICU护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行为方面,不同科室、民族、职称、总工作年限、专科证级别、护士类别、培训总次数、培训学时ICU护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4 ICU护士VAP预防策略知识、态度、行为间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知识、态度、行为三者呈正相关关系(P < 0.05或P < 0.01)。

3 讨论

3.1 ICU护士VAP预防策略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

本调查显示,我院ICU护士VAP预防策略知识标准化得分为(49.14±10.66)分,低于赖文娟等[7]的研究,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动力床是否降低VAP发生率、早期行气管切开是否降低VAP发生率、指南推荐机械通气患者首选肠内营养的方式3项得分最低。研究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对预防VAP、缩短上机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或降低病死率均无明显影响[8]。指南也认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气管切开不影响VAP发病率(2B)[5]。鼻肠管营养和动力床的使用,前者因科室未完全开展实施较少,后者因费用高昂应用受限,新策略列为基本不推荐的措施。

我院ICU护士VAP预防策略态度标准化得分为(69.17±4.16)分,低于周瑞红等[9]研究。从得分最低3项可看出ICU护士在正确理解指南上欠缺。机械通气患者床^抬高禁忌证包括低血压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低心脏指数者[10]、部分颈椎或腰椎骨折者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11]。预防应激性溃疡[12]和细菌过滤器使用[13-14]均为指南或新策略基本不推荐措施。科室应加强指南解读,更好地保证VAP预防策略实施。

我院ICU护士VAP预防策略行为标准化得分为(75.34±10.03)分,最低得分前两项与周兰平[15]调查结果相近。调查显示,声门下吸引的执行率仅为40%[16]。而本研究声门下吸引执行不好与科室没有广泛开展有关。早期康复方面,患者往往转出ICU或转至康复科后才进行康复治疗[17]。美国一项调查表明,仅有10%的医院制订了ICU开始PT的规范[18]。由此可见二者是目前医院普遍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已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19-22]。本研究中,接触不同患者和同一患者不同部位手卫生执行情况不一样,前者执行率高,后者执行率低,提醒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3.2 影响ICU护士VAP预防策略认知、态度及行为的因素及其相关性

不同职称、工作年限和专科证的ICU护士VAP预防策略认知、态度及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认知、态度及行为三者间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发现,不同学历、职称、总工作年限和ICU工作年限护士中,低层次护士知识和态度虽得分不高,但行为方面较高层次护士积极,存在知信行分离情况。在近3个月的培训学时和培训次数中,培训学时及次数多者在态度和行为方面优于培训学时及次数少者,而培训≥6学时及培训次数≥11次的护士较培训3~5学时和培训次数6~10次的护士在知识得分上不升反降,这需要管理者找到科室最优化的培训频次和强度。

综上所述,ICU护士VAP预防策略知识缺乏,态度一般,行为有待提高,且存在知信行分离现象。提示科室管理者需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护士认知,注重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并且需要医生和其他医务工作者及多学科共同努力[23],促进信念转变,规范VAP预防措施行为。

[参考文献]

[1] 郑培培,许翠萍,褚梁梁,等.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护理行为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10):3630-3631

[2] 丁彩云,杨梅,朱健华.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7-20.

[3]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Getting started kit: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how-to guide [J]. Critical Care Nursing Quarterly,2006,29(2):157-173.

[4] 陈胜龙,陈纯波.美国《急重症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2014版)》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2015,35(7):591-594.

[5]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6):524-543.

[6] 王运华,薛晶,黄芳荣.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健康知识与健康功能损失及情绪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 30(7):29-30.

[7] 赖文娟,管玉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集束护理的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15):1590-1592.

[8] Wang F,Wu Y,Bo L,et al. The timing of tracheotom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Chest,2011,140(6):1456-1465.

[9] 周瑞红,刘寒秋,马雨慧,等.对护士医嘱执行记录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25-626.

[10] 徐婷婷,王维维,马雨慧,等.重点环节干预对提高ICU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5, 13(3):1843-1845.

[11] 何秀霞,黄雅丽.ICU护理人员对重症患者床头抬高30°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4,6(4):361-363.

[12] Alhazzani W,Alenezi F,Jaeschke RZ,et al. Proton pump inhibitors versus histamine 2 receptor antagonists for stress ulcer prophylaxi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rit Care Med,2013,41(3):693-705.

[13] Garibaldi RA,Britt MR,Webster C,et al. Failure of bacterial filter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neumonia after inhalation anesthesia [J]. Anesthesiology,1981,54(5):364-368.

[14] Lorente L,Lecuona M,Málaga J,et al. Bacterial filters in breathing circuits:an unnecessary cost?[J]. Critical Care,2002,6(1):1.

[15] 周m平.对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认知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9):3631-3633.

[16] 陈静.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4):181.

[17] 潘鹏飞,石卫华.重症监护病房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4):411-414.

[18] Hodgin KE,Nordon- Craft A,Mc Fann KK,et al. Physicaltherapy utiliz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results from anational survey [J]. Crit Care Med,2009,37(2):561-568.

[19] 杜艳彩.感染控制专科护士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9):119-120,126.

[20] 杨冬梅,方园园.“急救时间窗”理论在急诊新护士教学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3):98-100, 119.

[21] 董金芳.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 9(3):66-69

[22] 赖雪红,曾韶英,郑振娇,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在助产士培训中的实施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3):203-205,213.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ICU护士;物理性损害;预防

ICU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是一种需要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再加上工作节奏快,体力上的消耗和精神上的高度紧张都会给ICU护理人员带来压力和心身疲惫,更易受到与工作相关的损害。在高强度、高压力、高要求的情况下,ICU护士每天面临着各种职业紧张因素及职业相关疾病,给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职业性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现将物理性损害对ICU护士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综述如下:

1 物理性损害的种类

1.1机械性损伤(负重伤) ICU患者都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由于病情危重和封闭式管理,在体力上,护士不但要完成日常和紧急的治疗和护理,还要准确完整地记录监护数据,完成大量的生活护理和照顾,导致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由于国内人力资源的严重欠缺,长期超时、超体力工作,经常站立工作,抬、搬运病人,为病人翻身、安置,经常性地弯腰、低头工作,进行负重操作等,都可能发生物理性损伤。郑爱英等[1]研究显示,腰背痛的患病率主要以骨质增生、腰背酸痛、骨关节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为主,均与护士超负荷工作、超体力劳动、弯腰工作、搬运病人等引起的肌肉劳损、扭伤的职业损伤有关。

1.2噪音污染 噪音来源于各种仪器设备的报警声、各种车轴的滚动声、电话铃声、门铃声、病人的声、负压吸引声及各种治疗等繁杂的噪音。其中仪器设备多是ICU的一大特点,其报警声是噪音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国际噪声委员会建议:噪音水平白天≤45dB,夜间应≤30dB;而ICU病房的噪声白天为50~70dB,夜间为45~55dB,大大超过了这一标准。有研究显示,接触70dB以上噪音可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还可触发心律失常。由于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同时也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识别各种仪器的报警声和声音传导的方向,护士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势必会受到损伤,从而引发听力、神经系统的损伤。

1.3利器损伤 ICU患者病情不稳定,变化快,护士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危急时刻,常忽视了自身的防护。医务人员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从利器伤发生的时间看,工作繁忙和抢救患者时利器伤发生最高占83.94%[2],其损伤不仅在于刺伤本身,而是更可能传播疾病。据报道含病毒高的血液、体液经伤口感染操作者,针刺伤势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1.4 电离辐射

1.4.1放射线 ICU患者常常需要床边拍X线片和需在护士的监护陪同下行CT或MRI检查,使ICU护士常暴露于小剂量的放射环境中,长时间接触会因蓄积作用产生致癌致畸、杀伤白细胞、脱发等不良后果。甚至对人体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等损害。

1.4.2紫外线 ICU病房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窗口,定期消毒病室,不可避免要接触紫外线,加上ICU病人周转率高,终末消毒频繁,护士经常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给护士带来自身的伤害。过量接触紫外线可致哮喘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或造成组织缺氧,甲状腺功能损害,骨骼钙化,长期接触可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溶血反应、皮肤癌等。

1.5视力影响 随着医院信息化,计算机在临床科室普遍使用,护士在上班时,不但要护理患者,还要不断地与电子化信息打交道,加之ICU病房是封闭式病房,几乎与外界环境相隔,视觉受限,这使护士的视觉严重受到干扰,如面对各种显示器上闪亮的指示灯,运作中的心电监护,医院管理系统的使用等,长期的视觉刺激会使人视力疲劳和视力下降。

2 对策

2.1 充分重视负重伤 许多发达国家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医护人员不得单独以人力搬动超过20kg的重物。规定这种法律依据是因为医护人员的腰部损伤逐年增加,特别是护士。培训护士正确搬、抬患者的技巧,注意遵守节力原则,掌握正确使用设备及正确的工作姿势,如抬患者时采用力学原理,根据护士的身高将床面抬高或降低,减少护士腰部做功;使用改良中单结合过床板给长期卧床病人使用[3];长时间低头工作要注意变换姿势,活动颈肩部。由于护士工作时间长,长时间的站立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及腿部肌肉酸痛不适,护士在工作时间可穿弹力袜、下班后尽量抬高下肢或热水泡脚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和减轻肌肉酸痛感。

2.2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多数护士没有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的重要性,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因此疲乏在休息后不易缓解。杨红叶等[4]调查显示,ICU护士健康生活方式总得分中得分最低的是体育锻炼,其中影响ICU护士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占71.63%,这可能是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造成护士心力和体力同时透支有关。因此,护士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做腰部和颈部保健操,可预防腰痛和颈肩痛的发生,同时可以使全身放松,保持愉快心情。

2.3 减少噪音污染

2.3.1加强仪器管理,合理设置报警限值 ICU护士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调节各种监护参数的高低限报警声,加强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保养,定期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特别是对易产生噪音的设备进行改进。

2.3.2正确使用输注泵 ICU病人使用的输液泵及微量泵甚多,护士应掌握计算液体输入的时间,及时更换输入液体,从而减少噪音污染源。

2.3.3其他 定期给各个车轴进行上机油保养;根据白天夜间适当调节电话铃声和门铃声。

2.4 预防利器伤 操作中不慎和工作量超负荷是利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根源防范,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防止刺伤,在工作繁忙时更要保持镇静,做到忙而不乱。

2.5 电离辐射的防护 床边X线拍片时,护士应暂时回避,确需陪护密切观察病情时应穿防护服或者使用防辐射板。定期体检,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多吃紫菜、海带等利于排射线的食物;紫外线的防护应严格控制紫外线照射时间,不宜超时过量,最好设置定时开关,有条件可配置高效空气消毒机。

2.6 视力的预防 生活中坚持做眼保健操,长时间工作时中应插空做眼保健操,休息时多爬山看看绿色植物和呼吸新鲜空气。

3 小结

ICU护士的物理性损害应引起医院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及科室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体谅护士工作繁重和不规则,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尽量减少护士工作超负荷;并熟知亚健康应从预防入手,切断其从健康亚健康疾病的转化,从而促进ICU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郑爱英,纪文英,黄泽泓等.315名护理人员生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6):38-41.

[2] 李素英,韩秀芬,张秀珍.医院工作人员利器损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7):1007-1008.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范文5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助产过程中,助产士职业损害的原因、类型及发生频率,观察分析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统计我科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485例产妇在助产过程中助产士的职业损害,按表格分类登记;将2005年上半年(1月~6月)设为对照组,下半年(7月~12月)设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予以干预。然后对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在助产过程中助产士职业损害主要表现为针刺伤,生理、心理损害及血液、体液污染;在防范措施干预后,血液、体液污染两组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总损害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助产过程中助产士职业损害是可以防范的。加强和提高助产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健全和改善防护措施,有肋于降低职业损害的发生。对于针剌伤,心理、生理损害尚要进一步研究。寻求便捷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助产士 职业损害分类 频率 防范措施

职业损害是近几年来护理管理界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1]。助产士这个护理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在助产过程中直接接触的是产妇极具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国外有研究显示,在最具职业危害的相关科室中,分娩室排在第二位[2]。目前,我国各种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约为60%[3];艾滋病的流行也进入快速增长期[4]。在县级综合医院所接待的产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末行正规产前检查、检验而急诊入院分娩的,其在助产过程中更具有潜在的职业损害威胁,值得高度重视和加强防范。

1 资料和方法

回顾性统计我科2005年1月~12月阴道分娩共计485例次,其中:上半年(1月~6月)阴道分娩230例次,下半年(7月~12月)255例次。见表1。

供调查用的“职业损害登记表”、其设计的内容为:日期、产妇、姓名、住院号,产妇检验结果;职业损害类型:部位、污染物、程度,何种状况下发生,操作者签名;该登记表由每位助产士在每次助产完毕后据实填写。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l.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

2 结果

2.1 在本文485例次中针刺伤有11例次(占2.27%);生理、心理损害17例(占3.51%);血液、体液污染125例次(占25.77%);总损害率为31.55%。

2.2 2005年助产士职业损害的分类与统计,见表2。

3 讨论

3.1 助产士职业损害的原因与分类 助产士职业损害的原因,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至少可归因于二个方面:一是助产士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产妇的原因;本文将损害类型试作浅析,有关损害的分类可有多种方法。本文按出现的频次,主要分为三类。实际上,在助产过程中,助产士所面临的职业损害远不止这些,也许会更多、更复杂。

3.1.1 针剌伤 针剌伤在助产士职业损害中危害最大,在经针传播的20多种疾病中,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其通过血液传播速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5]。国外报道,在普外、妇产科、心胸外科的针剌伤大部分由手术缝合针引起,其中针剌伤发生率最高的是妇产科[6]。分娩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产妇有产道损伤,需要缝合,助产士被缝合针剌伤常有发生。综合我科所见:①缝合会阴过程中发生针剌伤;我科统计阴道分娩者的会阴侧切率一般都在70%左右,并常伴有阴道撕裂、宫颈撕裂。因此缝合时,由于部位较深,暴露不充分,在缝合阴道顶端时常需用手指探查,缝合时极易剌伤探查的手指。本文11例针剌伤中,7例次是在缝合时剌伤中指或食指的。②产妇方面的原因:部分产妇常合并某些疾病,或对疼痛格外敏感;在缝合操作中常躁动不安,配合甚差,导致助产士进针、接针不准确,或因碰撞而刺伤手或其他部位。

3.1.2 生理、心理损害 助产过程中,助产士受操作台和限制,活动空间狭小,长时间保持腰椎前屈状态,并一直面向产妇,造成呆板、不适;在阴道助产时(产钳、胎头吸引器、臀牵引)手及手臂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力,过后会感觉手臂麻木和肌肉酸痛;长时间的站立姿态不变会引起疲劳、腰胀痛,下肢静脉曲张等生理损害。连续接台或处理难产、产时大出血、抢救新生儿窒息等,精神会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常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疲劳;一旦助产过程完毕,助产士会有一种近虚脱的感觉。李小妹等[7]研究证明,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之间有相关性。

3.1.3 血液、体液污染 迄今已证实具有传染的血源性病原体达50余种[8]。助产时,助产士与产妇近距离接触,产妇具有传染性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常常溅到助产士的头、面部,污染皮肤、粘膜;胎儿娩出30分钟后[9],胎盘无剥离征象,采取其他措施后,仍无剥离征象,必须行人工剥离胎盘,或胎盘娩出欠完整者,须行清宫术时。助产士的手及部分手臂须伸入宫腔操作,衣袖常被血液浸透而污染手及手臂皮肤;当新生儿窒息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助产士嘴唇易被污染;手套破溃未及时更换,手易被污染;产时大出血,忙于紧急处理而疏于自身防护被污染;清理台面布类时,常被流淌的血液、羊水等污染腿、脚;清洗器械时,被溅起的水珠污染也时有发生。

3.2 职业损害的发生频率

3.2.1 在三类职业损害中,以血液、体液污染发生频率最高,平均总损害率为25.77%,对照组高达41.30%,依次为生理、心理损害(占5.21%),针剌伤(占3.47%);实验组职业损害频率排序同对照组,依次为11.76%,1.95%和1.18%。这提示助产职业的特殊性。值得说明的是,尽管对实验组给予防护干预,除了血液、体液污染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

3.2.2 本文485例次中,总损害153例次,总损害率达31.55%。加入防护干预措施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进一步提示职业损害防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除了加大防护力度,形成防护工作的规章制度,开展切实可行的防护专业监督外,逐步改善助产环境,从源头上避免职业损害的发生实属必要。

3.3 主要防护措施

3.3.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健全建立相关的防护制度,严守操作规程,不断培养和训练职业防护习惯,争取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点。

3.3.2 针刺伤的防护①对宫颈、阴道撕裂缝合,配备助手上台协助;常备阴道拉勾,暴露缝合部位,弃用双手暴露法;②废除羊肠线,改用带缝合针的,可吸收的外科缝线。避免穿针引线时刺伤手指;③备用多型号的手套,让助产士选择适配自己的手套,配带时,左手中指和食指先套指套再带手套(左撇子相反);④传递缝合针时,坚持使用持针器,产包内加配1个消毒的不锈钢杯,以放入暂时不用的缝针,已使用过的针头,针管随时废弃,不留在台面上;接生完毕清理时,先处理缝合针后清理其他物品,缝针一次性使用,放入专用的锐器处理容器内。⑤对配合不佳的产妇,缝合前适当使用镇静、镇痛药,必要时可加用局麻药;⑥以老带新,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或医师上台处理较复杂的缝合,对年轻助产士加强制度训练和业务培训,以逐步适应较复杂的助产过程。

3.3.3 生理、心理损害的防护①助产士平时应注意身体素质的锻炼,坚持每年两次的自身体格检查,做好预防接种,孕期调离工作岗位;②不连续接台接生,不带情绪上台,以缓解心理、生理压力;③紧急情况要冷静,不慌乱,及时通知医师,切忌不懂装懂;④产房内的急救药品、器械,用后随时补充,定期检查,以应对紧急情况。

3.3.4 血液、体液污染的防护①实施一对一陪伴分娩制度,充分了解产妇产前检查、检验情况,并评估胎儿状况,对急诊入院分娩的产妇或未做产前检查、检验的产妇,为防范于未然,视同感染产妇对待处置;②产房配备防护眼罩,制作宽大加厚的棉布口罩和适配的工作帽、手术衣;③接生洗手前,带好眼罩,在工作帽外加戴一顶一次性帽,带上口罩,穿洗手衣裤,不允许穿裙子、穿拖鞋接生,一律穿护士鞋,外加一次性塑料鞋套,助产士手及手臂有伤口者不上台接生,穿手术衣前手臂戴上由一次性无菌中单制作的简易袖套,并用无菌敷贴胶布固定,防手臂污染;④新生儿清理呼吸道,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和专用的吸引器,必须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注意擦干净新生儿的口鼻部位及周身,局部盖双层纱布后进行;⑤人工剥离胎盘和清宫术时,带双层手套,加穿一件一次性手术衣,胎盘娩出时用量盘(容量1500ml~2000ml)接好,尽量不使血液流到台面上;⑥接生时保持台面干净,便于缝后,接生完毕后先清理缝合针,然后收拾台面上的血液、羊水、胎盘、带血的纱布等污染的物品,倒进垃圾袋内,再将器械放入量盘内,清理布类时,注意确认无渗漏后,方可提起放入初步清洗池内;⑦接生所用器械先放入有盖篓内冲洗2~3分钟,待表面血液冲洗干净后,再在水中刷洗关节部位的污垢,不要将器械拿出水面刷洗,防止水珠污染。

4 小结

助产过程中助产士职业损害是可以防范的。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范措施十分重要。助产士职业损害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本文在调查分析方面的宽度和深度上诚然是远远不够的,所采取的各项防护措施显然也不足以全面降低职业损害的发生率。我们十分赞成,从提高防护意识,增强防护知识和技巧,改善防护环境三方面着手[10]。

参考文献:

[1] 蒋红,吕海燕,杨晓莉.护士对化学性职业损害防护的认知和行为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5,12(40):947.

[2] Beltxmai EM,Williams.IT,Shapiro CN,et al.Risk,and managment of blood-borne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workers.Occup Med,1997,47(6):357-360.

[3] 曹明霞.血液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护士进修杂志,1999,14:51-52.

[4] 殷大奎.认清形势,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14:51-58.

[5] 王毓萍,范晓莉.职业性HIV感染不能忽视.中华护理杂志,1998,11(37):673-674.

[6] Tokaws JI,Bell DM,Percutaneous injuries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JAMA,1992,267(21):2899-2904.

[7]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5(11):645-649.

[8] Tarantola A.Les risques infectieux apres exposition profesionnelle aux liqides biologiques.Hygienes.2003,42:1497-1512.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预防接种

200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为新生儿首针接种乙肝疫苗提供了基本保证。医院产科是新生儿出生后的最早聚集地,近几年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推广,安全住院分娩率(95%以上)显著提高[1]。特别是降消项目实施以来,每年决大多数新生儿都集中在医院产科,为了尽早预防传染病对新生儿的威胁,自2003年8月以来,贵州省各公立医院产科承担了对新生儿出生后24h内进行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的接种。但由于负责接种的都是护士或助产士,多数未受过专业培训,在规范接种、实施管理及工作的责任意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1 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不到位 医院是以治病救人为主,对预防接种这一项工作缺乏认识,实施预防接种认为是为了完成任务,院科两级负责人对这一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实施管理上都很松懈。

1.2接种人员缺乏认识、未经过专业培训 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都是护士或助产士,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都未涉及这一课程,需然都会注射,但进行预防接种还需要一些技巧,不同的疫苗接种方法也不一样。如:接种卡介苗时,一定要将新生儿接种部位皮肤用手绷紧,皮内注射0.1ml卡介苗,使接种部位出现0.5mm的小皮丘,且不能用酒精棉球按压皮丘。但在观察中发现,有的护士在接种前不认真看说明书,接种卡介苗时,便没有按正确方法进行,注射的量不足,皮丘也达不到0.5mm,甚至根本就没有皮丘。乙肝疫苗也一样,说明上是肌肉注射,但有的进行了皮下注射,没达不到预期效果。

1.3接种人员不稳定,不固定 因接种人员为产科护士,她们每年都要进行轮科上班。因此,进行预防接种的人员不固定,科室负责人忽略对新来人员进行指导,认为只要该项工作在开展就可以,这给产科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1.4接种登记不详细,三联单填写不规范 接种完成后需填写新生儿接种情况,以便新生儿后续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但有的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填写信息时,字迹潦草,缺项较多,敷衍了事,所有信息不详细询问,导致县疾控中心拿到三联单后无法分发,增加了疾控人员的工作量,还影响该婴儿后续疫苗的接种。

1.5疫苗的管理不到位,存放疫苗的冰箱温度计登记流于形式 疫苗无专人保管,检查发现有使用过期疫苗的现象。因接种人员不固定,谁接种谁登记,没有进行日清月结,导致账苗不合,有的接种人员怕麻烦,冰箱温度登记本想当然填写,温度登记本缺乏真实性。

1.6对接种人员培训不到位 医院主要重视的是临床治疗方面的培训,预防接种只不过是附带的工作,因此,疏忽了对预防接种方面知识的培训。

1.7疾控中心督导不力 疾控中心每年只对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督导,对产科乙肝首针及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未进行督导检查,这也是导致医院领导对这一项工作管理松懈的原因。

2 改进措施

2.1加强领导对产科预防接种工作的认识 做好产科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院领导以及科室负责人要将这一项工作列入重点管理范畴。医院质控科和医院防保科对这一项工作实施情况也要经常性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向疾控中心及院领导汇报,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2.2医院要相对固定接种人员 医院预防保健科人员比较固定,医院能让保健科担任这项工作,那这项工作就能做得更好。如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接种,则产科的护理人员不能经常变动,而且实施接种的人员及科室负责人都要经过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还要取得主管卫生部门认可的预防接种上岗证后方可担任这一项工作。

2.3加强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接种知识的培训 医院应每年对全体护理人员及新上岗人员进行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预防接种常见知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

2.4增强预防接种人员责任心 负责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接种疫苗前要进行认真核对,包括疫苗的外观、效期以及接方法,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重点还要了解新生儿出生时的情况,如为早产、难产、或伴有明显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应赞缓接种或慎重从事。

2.5专人管理疫苗和冰箱 科室内应指定专人负责疫苗帐目的进出及冰箱温度计的登记情况,冰箱内温度要与疫苗说上要求的温度一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疫苗的质量。要求每日两次查看冰箱内温度计情况,定期查看疫苗效期、清理过期疫苗。存放疫苗的冰箱要随时保持清洁,冰箱内部能存放其他药物或食物。

2.6认真填写接种信息[2] 负责接种的人员在接种完成后要认真填写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包括家庭情况、儿童出生情况、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填写完后要进行核对,最后家长签字。此卡一式三联,一联为接生单位存根,一联交所辖疾控中心,一联交新生儿家长,以便该新生儿顺利进行后续的预防接种。

2.7疾控中心加强对医院产科乙肝首针及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的督导 疾控中心应指定专人对所辖医院产科新生儿乙肝首针和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进行督导,督导工作包括:疫苗的进出情况、接种人员的变动情况、接种卡的登记情况、接种人员的上岗证情况、培训情况等。

2.8做好宣传工作[3] 在进行预防接种的同时,接种人员要对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特别要向家长介绍:

2.8.1卡介苗在接种后3w左右,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脓汁排出,经过1~2w才结痂,愈合后可留有圆形疤痕。上述过程一般要持续2个月左右。接种卡介苗后还会引起接种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多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这是正常反应,随着接种部位的愈合,肿大的淋巴结也会自行消退,可以用热敷的方法促其消退,如果有脓疡形成,可以请医生用注射器将脓液抽出,促进愈合,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健康有影响。如接种卡介苗后无上述反应,说明接种失败,还需重新接种。

2.8.2在接种乙肝疫苗前要查看该婴儿母亲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查情况,如为表面抗原阳性、或大三阳、或小三阳均应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再接种乙肝疫苗。此外,还要介绍家长带小孩到所辖区预防接种点进行后续预防接种。

总之,做好医院产科乙肝首针和卡介苗接种工作,只有采取以上措施,增强接种人员的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才能使产科新生儿乙肝首针和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得以保障,更能促进儿童后续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庄建红,郭英芳.影响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的原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7,2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