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论文范例

设计艺术论文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1

摄影艺术和平面设计是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影像是平面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艺术对平面设计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它能够有效弥补平面设计语言的不足,摄影是通过微妙的光影增加画面层次感,通过对比色彩的饱和与冷暖形成较完美的画面,通过对比各种点、线、面构成画面。对平面设计人员来说,摄影元素所构成真实图像的光影变化及其真实感有效弥补了平面设计语言的不足,给平面设计带来较大创作空间。摄影艺术能够帮助平面设计人员实现其设计创意。当设计人员有较好的构思及创意时,如果仅用计算机技术或手绘方式还不能实现预期效果,但通过运用摄影图像语言、精心组织图像语言、合理进行取舍或变形,就会收到良好视觉效果。当设计人员可以灵活利用摄影工具,并制定如何运用图像语言进行表达时,就会使设计作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广告中,特别是平面广告中出现了很多摄影构成要求,摄影利用其真实视觉艺术及强大的图像表现力,给平面设计人员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创意空间。

二、摄影和平面设计之间的交互关系

摄影和设计的共同点是能够互相补充,摄影讲究布局与构成,平面设计讲究抽象、精炼。作为一名摄影师,一定要努力掌握每一个影、每一束光和每一个布局。平面设计师也一样,需要把握好每一个板、面,每一根线,每一个点。摄影与平面设计的创作都是十分谨慎的,摄影与平面设计的灵魂均在创意上,均需要经过高精度的分析与高层次思维。摄影与平面设计都属于平面造型艺术,摄影中的布局和构成是平面设计的灵魂,专业摄影一定要借鉴平面设计构成方面的规范与严密。创作新的平面设计重在构思,而构思常常来自于认知、概念或形象,构思能够凭设计师自由发挥想象力。摄影创作则没有平面设计师的这种自由度,和平面设计不同,摄影师创作时要面对现实空间,把积累在受触动或感悟里的情结发泄出来,把三维空间变成二维空间作品,摄影师把压缩三维空间的过程也叫提炼或是转换。摄影师所拍摄的作品之所以称为艺术品,是因为它和人们用肉眼能够看到的不同。摄影师要用二维空间很好地表达三维空间,必须运用构成,构成是设计语言,也是摄影语言。设计师设计作品过程中需要了解摄影的局限性与潜力,从而把摄影融进设计作品中。摄影师则要清楚平面设计的元素与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摄影变成设计作品的灵魂。

三、摄影艺术在平面设计的运用

(一)摄影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对摄影来说,摄影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占有重要位置。在图形、色彩及版面编排方面,摄影给平面带来创新与思路。如果不把摄影当成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平面设计就会暗淡无色。虽然摄影不是由于平面设计而出现的,但它对平面设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平面广告设计都是以图片作为主要元素,无论是以明星为主体的摄影应用,还是海报广告、产品包装等,都和摄影有紧密联系。

(二)摄影创新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设计中常见的摄影表现手法有突出特征法、运用联想法、合理夸张法、对比衬托法、富于幽默法。突出特征法是抓住所表现商品和其他商品的不同特征,突显其特点,商品生产厂家、外部形象都是表现其特征的形式,它是突出设计主题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设计葡萄酒酒瓶时可以把重点放在酒的果香上,可以直接把饱满的葡萄实物样放在瓶身上,瓶身为黑色,增加图像葡萄的神秘感。所谓联想就是触景生情,充分运用事物间的联系,间接表现另一种事物,审美过程中,运用联想方式,能够极强的、跨越式的表达事物,并间接向人们传递好的感受。如伏特加酒广告就充分运用联想法,利用广告画面强调各处都有伏特加酒,乃至利用城市文化联想伏特加酒的文化。合理夸张法是十分常见的摄影手法,颠覆传统过程中,要运用合理夸张技巧反映事情的发展,能够反映人们对新事物的渴望。再如雷诺汽车广告利用显示仪表指针快速转动,甚至指针倾斜,以此表达汽车的卓越动力。

四、结语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2

中国民间美术博大精深,从汉字、中医、武术这样的“国粹”到各地的代表性文化,再到各地各乡的习俗、风俗。“艺术设计以其特有的表现方式传达着某一个地区的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展现着该地区的文化特质及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间美术博大精深,其中很多生动的设计元素,能够给予设计师巨大的灵感和启发,使得极具风情的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得以呈现和传播。我们所处的内蒙古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可以十分便捷地从本地获得艺术设计教学所需的各种条件:人文地理、历史典故、遗迹古籍、文艺项目、博物馆、各种校内外实训基地、民间艺术家和学者、专家等这些都是只有内蒙古才具备的特色教学条件和资源。我们地方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增加各种民间美术课程,如历史典故、风土人情、传统工艺等内容,并且根据今后的职业需要,向学生传授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能。在地方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结合具有区域特色的民间美术,是针对本地教学模式单一的格局而提出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是针对地方人才市场的需要而对民间美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

二、将蒙古族民间美术审美教育的共同性引入艺术设计教学

我区丰富、灿烂的民间美术资源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但大多数原生态形式并不适合被直接利用,必须经过筛选、解构,再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对其中的元素进行重构。笔者认为应以民间美术的典型性为教学重点,唯有这样才能做出兼具民间美术特色和现代审美要求、兼具实用性和技术性的设计。所谓典型性即所选择的教育资源应具有审美教育的典型性。草原民族在漫长的草原游牧生活中,形成了蒙古族独特的审美:他们产生了“对天神的崇拜,对蓝色和绿色的钟爱,对辽阔景象的憧憬,对动物灵性的感悟等”情感,也形成了独特的思维,“追求与苍天的呼应,思维境界自然率真,艺术格调自然质朴,群体性、参与性、应对性及宗教神秘性融入其中。”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地域特色文化中的造型观念,还要分类去看、参照着看。比如从艺术形式分类角度,建筑类、服装类等等;从造型特征角度,单单是马就有多种形态。还有最关键的一项就是“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们熟悉了基本绘制过程,加强了形象的记忆力、理解力,为获得多方面的想象创造了条件。将蒙古族民间美术审美教育引入艺术设计,不是简单的继承传统,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民间美术。引入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步骤:一是“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深入了解内蒙古民间美术的精华和其蕴含的思想内涵;二是找到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二者相互转化的通道,从民间美术中精炼代表元素,再将代表元素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转化为全新元素。这一全新元素既能体现现代设计理念,又能表达传统民间美术思想;既开拓了艺术设计取材的眼界,又满足了现代人们返璞归真、崇尚本源的心理需求。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内蒙古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1.转变思想,对民间美术科学地传承与创新

黑格尔说,艺术的要务不是收集,是创造。因此,艺术设计学习的终极目的便是创作。艺术设计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保持民族风格是目前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是一种超越和升华——民间美术通过艺术设计的形式得以继续流传和发展,艺术设计则因融入了民间美术而增强历史感和厚重感,两者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教学双方都要对艺术设计和民间美术有清醒的认识,二者的本质是相通的,仅存在表现形式的差异。我们要将民间美术最本质的、最本源的东西挖掘出来,再将其应用于艺术设计之中,依照这样的思路才能既继承了民族特色,又通过艺术设计表现把民间美术文化精髓传承下去。民间美术是本源,是地下水;艺术设计是地表水,通过利用二者共同性的方法,是把地下水抽取到地表上来,让地下水不断补充地表水,这样地表水可以不断的有新鲜的内容推动其向前发展。依据本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则事半功倍;若是本末倒置必会误入歧途。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取内蒙古民间美术精髓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3

对现在国家美术人才的要求一般就是体现在大美术观念的提出和落实。要求这些美术人才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知识,不管是艺术本身还是现在现在的网络技术。都要具备过硬的学识涵养,还要拓宽自己的艺术兴趣范围。大美术这种观念的提出,有利于国民教育素质的提高,也是对国家素质教育方针积极响应的一种体现。在现在的美术教育体系里面,美术教育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比较常见的综合性大学,里面要求掌握的面比较宽,像美术专业学校和师范类的学校;而另一种就是工科院校模式。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工科院校模式的生源都是针对广大考生筛选而来的,在这上面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在接受高等艺术教育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大美术的教育了,但是仅仅是停留在一种观念式的应试教育里面,在专业上没有本质的区别,更别说艺术理论这方面的教育。学习美术艺术要从基础的教育做起,在面对一群什么都不知道的启蒙学生面前,基础教育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构与置换

对于刚刚踏进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来说,对他们之前所认识的艺术结构要进行重构,也就是让他们对大美术的环境和艺术设计进行新的理解和学习,快速的置换他们之前的大美术概念。并向他们灌输学习目的。要完成这一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一般三个步骤就可以完成。首先是做这一群刚入校的学生来一趟专题讲座,深化他们对大美术的理解;其次呢,是让学生做一些学术报告,这样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可以来一场座谈时的谈论,相互交流心得和学习经验。在老师的配置方面,其实可以参考一下包豪斯学院的做法,用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理论结合教学,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在美术学习中,启发学生这一环节是特别重要的,要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格罗佩斯创办包豪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就抛开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让学生学习素描和色彩练习,就他本身是世界一流的设计师这一身份,是应该走创新的道路。

三、回顾历史和构造未来

在包豪斯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求学习基础课程,这是作为专业前的必修课,在美术当中是非常严谨的,在这个学校,教学规格非常高,就连代课的老师,都是大师级别的大艺术家,这是这个学校难能可贵的一面,这种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学校值得学习。过多的注重层次的丰富、造型的准确、技巧训练和制作精细是今天基础教学的通病,其实这些不会真正起到基础教学的作用,创作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这是目前美术教育最缺乏的。由于初学学生的创作思维狭窄,对于创作没有很好的灵感和欲望,更别提让他们有创作的积极性了。一般基础课程具有主要有三个课题,第一是解放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艺术天赋;第二是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三是作为以后成为艺术家的学生,要把创造性的构图原则展示给他,让他自己体验和观察。由此看来,目前亟待解决的是美术的基础教育的革新。这个问题已经很迫切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代替不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应该用与现今社会同步的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手段来赋予教育的新内容。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艺术教育方面的教育改革,对于艺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一个首要的人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设计出新的教学理念。广州的美术学院近期推出了一套教材是关于构成的,这本书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三大知识体系,另外把一些新的理念加入其中。比如形态构成光色构成动画构成等这些是传统教育所没有的。这些能够向学生传授创新的技能和新的思维方法。要知道,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那么相应的美术设计教育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随之进行改进,并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四、结语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4

美术字具有多种艺术效果,比如具有我国装饰手法的美术效果,还能具有一定的宣传效果,我们可以用它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另外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美术字已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渠道。我国汉字的造型由结构、笔画组成,汉字具有象形、指事、会意等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文字的特点进而设计出各种形式的美术字,这样的美术字不仅具有高亢、别致,还具有刚劲、细腻的特点,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重要的表示图案,往往会给人一种美好的形象。汉字结构美是在汉字自身特点基础上进行挖掘出装饰美,这种美经过了反复,符合时代的特点。美术字不仅要从内容上出发,还要兼顾生动、确切的形象,通过这样的形式反映出合理、简单的装饰效果。传统汉字艺术设计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汉字艺术设计是符合当时时代生活的,一般经过了当时官方的认可,也代表了时尚的字体形式,书法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文字形式的设计。

二、关于现代字体设计教学中美术字教学的思考

字体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美术字应该融入美感,美术字形式值得研究,下面结合笔者工作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1、有关基础理论讲解。

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要了解文字即中国历史的文明发展史,认识中国汉字中所包含的审美要求。而美术字的形式感是和其所需表达的内容紧密结合的。绘写时应先从内容出发,对文字内容要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将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生动、概括,非常突出的表现文字内容的精神含义,进而增强宣传效果。

2、原型解析。

文字的结构形式是通过人类文明活动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具有约定俗称的结构形式。其结构形式应该符合人们习惯性的认知,也就是说文字结构形式应该与社会活动相适应。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临摹具有一定设计风格的字形作品,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文字设计的灵感,进而发现字形结构美,字形特征以及字形形式。

3、案例分析。

教师应该结合文字设计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比如,以传统书法为元素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08年北京奥运一些列文字艺术设计,靳埭强的设计作品等;日本文字吸取了中国文字的一些精华,教师可以通过对日本文字的讲解,使学生在此过冲中汲取艺术设计营养,更全面的学习东方文化,可以学到不同形式的美,毕竟当代日本文字设计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日本文字同时也在向国际先进字体设计靠近,设计出了一系列文字艺术设计效果。通过以上专项讲解,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几组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词进行文字艺术设计,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丰富的想象,通过尝试可以验证之前学习的效果。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美术字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应注意以其自身的艺术性去吸引和感染读者。不可随意增减笔画,避免字体奇行怪状,难读难认。

4、结合实践。

熟练掌握绘写标准字体,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美术字,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美术字都是通过标准字体形式衍化而来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绘写标准字体的能力,才能够设计出美观并且大方的美术字体。所以,学生可以先学好标准字,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设计创作。通过以上扎实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浅而易懂的主题让学生去设计艺术字,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传统艺术字体设计方法,再结合一个特定主题去完成字体艺术设计。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联系,学生可以懂得美术字体的实用性以及懂得如何去设计文字美术形式,进而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新的具有一定内涵的文字艺术形式。

三、结语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5

“围”与“透”虽然被应用到了现代艺术设计中,但是实际上“围”与“透”根本的来源还是中国传统的中国画,在传统中国画中“围”与“透”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巧妙地运用就能够让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明亮、意境空灵。而环境设计中的“围”与“透”主要就是讲求将环境进行分隔和过渡让环境在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又有足够的通透感,并且现代材料的不断发展,让分隔和过渡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围”与“透”运用的技巧要熟练还必须要对“围”与“透”的理念进行更多的研究。所谓的“围”与“透”,更多时候就是让空间灵活的分隔、过渡、组合,从而实现一定的虚实结合的效果增强美感,让空间互相独立的同时又能够互相交融,不仅仅是增强美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环境空间的实用性。“围”与“透”来源于中国画的艺术构图方式,在中国画构图中讲究布局章法,而应用到实际的环境设计中就是讲究对空间的合理安排,让空间的组合排列有一定的秩序,有一定的节奏,从而让环境能够产生像绘画般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室内设计中的“围”与“透”设计,就是要让当以一个室内设计能够形成一幅画的效果,在让单一环境空间实现虚实结合、动静自如效果的同时再与周围的环境以及空间更好地进行组合、堆叠,从而增加“围”与“透”这样一种表现形式的巨大魅力。

2.环境艺术设计中“围”与“透”的应用

2.1环境艺术设计中“围”与“透”的好处

(1)增强含蓄美

实际上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围”与“透”还是传统的绘画设计、园林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一种结合衍生体。在古代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布局中就讲究一种含蓄美的表达,讲究整个图幅的收放自如,利用环境来创造环境,从而也就带动了室内设计的发展,逐渐让建筑与环境相容的表达方式出席那在了室内的设计中,同样利用空间的组合来让室内设计能够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出的“围”与“透”相容的环境实际上也就有了一种“曲径通幽”的含蓄之美,同时再利用各种衬托手法,各种各样的对比手法来增强这样一种设计的东方美。

(2)虚实结合

“围”与“透”的应用也是来增强室内设计的一种虚实结合之美,通过空间设计的虚实结合来体现环境的变化,在设计中增加一些“透”创造出一种虚空间的感觉,从而放大整个空间给人的感受,增大空间的实际大小;同时在过大空间中巧妙地利用“围”来对空间进行有效的分隔从而又把空间独立开。巧妙地在环境设计中应用“围”与“透”就能够提高空间的虚实效果,让空间富于灵动。

2.2环境艺术设计中“围”与“透”的表现

(1)空间的对比

“围”与“透”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利用到不同空间之间的对比,对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空间的大小对比,也可以是空间的排列对比,也可以是空间的色调对比,高矮的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就能够自然体现出空间的变化与通透。

(2)空间的过渡

当然“围”与“透”的设计中最重要的还是空间的过度,不同空间之间的过渡就是透的重要表现形式,利用不同的过渡手法和材料来创造一个“过渡空间”,有利于空间之间的组合,也有利于空间的对比。

(3)运用分隔

“围”与“透”设计中,空间的分隔就是创造“围”的效果的,只有利用空间的分隔才能够让空间布局更加的实用合理,也能够有更强的美感。运用分隔更加重要的作用就是让空间之间出现一定的独立性,就像建筑与周围环境,必须要有相应的分隔以区分室内与室外等。

(4)虚空间的加入

在“围”与“透”中“虚空间”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往往会通过玻璃透光,增强亮度,甚至是利用镜面等方式来扩大室内的实际空间大小,可以自如的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增加环境的大,也可以让空间有一定的缩小效果,从而让空间与环境之间出现一定的分隔,增强室内感等。

3.结束语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6

伴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专业化被越来越多的强调进入各个细分行业。注重实用技术的工匠逐渐地将艺术从生活产品中分离,在生活用品的实际生产中人们也逐渐将设计放到了核心地位,设计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扮演着双重角色,而满足了生活需要的人类的心理需求往往体现在对艺术的创造上,甚至在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也是通过艺术创造来表达的。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设计是具有前瞻的,但是艺术却具备了回顾。这是两者特有的个性之一。也就是说,让生活更美好的设计使人们对满足生存需要追求的目的,不过艺术的目的是使人的生活达到最高境界。虽然两者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设计与艺术特征的目的存在着明显区别,但在设计或艺术的发展路径方面,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辅相成关系。比如,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平面设计艺术就是通过图像和文字传达并产生强大的宣传功能和商业价值。等同于人的情感是通过两种意境的创造是注入,然后调动一切手段来达到艺术运动。

二、中国画与民族设计风格

中国的深化改革伴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我们的设计也出现在一个新的模式。设计概念是逐步缩小与国际的距离。说明当代的设计趋势就是好的设计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而且更要具有独特的文化哲学。我们普遍的认为国家以及民族灵魂是由文化体现的,而文化差异是各个国家的根本区别。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被认为是这个民族的根基,民族性就是体现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全球文化交流。绘画意境中的民族传统艺术可以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的画家在绘画创作中追求的绘画语言不再是展现纯目的不是纯主观抽象的追求。我国传统绘画的永恒的创作原则是“中心得源、外师造化”。大多数的中国历代画家常以自然界中的借景抒情为主题来宽慰现实生活中的挫折,这是中国独有的逃避现实的方式。在绘画的过程中画家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怀,散发出水墨写意的精神,巧妙地将主观与客观的理解融为一体,利用象征手法将自然对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将这种方式利用到现在的艺术教育当中,将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进行传承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线条与水墨能够使中国画的表现元素更加丰富,所以我国的绘画着重强调其重要性,线的曲直方圆,排列的紧迫性、刚柔的变化等,都可以达到自己情绪的表现和抒情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情绪的表达。为了了解中国绘画中线的丰富的审美意蕴,必须掌握水墨的规律和方法,使我们能深刻理解内涵的中国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绘画语言的设计可以实现深远的视觉效果,能提高丰富的艺术内涵。“随类赋彩”这种技法是中国画的重要技法,心理学上认为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在我国的绘画中早有体现。丰富的色彩通过勾金和重彩等技法表现,具有装饰特点。水墨的浓淡表现不同色彩是微妙的地方,颜色是简单而精致的。皴法不仅是凹凸表面纹理绘画表现,更形象的认识和再创造的“体面”和“肌理”。传承中国画的这些技术可以成为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的艺术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创造基础。日本是世界著名的设计之邦,其传统审美将他们的设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便是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意义有深远的影响。部分人看来,这个时代的矛盾看似是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实际是他们的完全融合,相互渗透。要发扬传统,只有在现代社会,现代设计中从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提炼与学习,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使设计的审美价值。

三、学生的艺术素养相对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当代教育认为艺术素养是创新设计的基本思想,它决定了设计思想和设计语言的广度深度。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艺术修养可以体现设计师的质量,它更是不容易获得的,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对艺术的欣赏才可慢慢培养起来。自身的水平得到提高后,再不断的增加艺术知识的储备。这样一来对于艺术教育中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欠缺就会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加上不断地艺术基本功训练通过创意的结合便能设计出具有审美创造力的设计。跨专业的知识点也可以在设计中充分体现,设计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学有所成的设计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都能通过他们的作品得出结论,这些历经现代设计市场考研的经验对艺术设计学习中国画教育是提高艺术设计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中国画教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引用

由于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已经知道现代中国画的概念,那么中国将如何借鉴艺术设计教学也很值得讨论。艺术与设计的中国画教学,不仅仅是文字,学习和培训的技能,在中国画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有其特殊性不同于纯绘画类中国画教育,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设计和绘画中找到。画中国画课程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并在艺术设计教育与设计相关的中国画教学。笔者认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国画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

1.中国绘画与设计一体化的形式

中国画的形式和技术的教学内容是必要的。这部分主要是关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风格教学。例如:在作文课上,文本元素如点,线,面。广告海报,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中国画的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的学生标志设计。

2.现代精神追求中的中国绘画和现代设计

中国绘画经常研究的是意象和表象的意义,类似于书写形式。中国画的主要思想包含的绘画活动的感受,人与自然之间,但天生的性格,也自然人格。因此在第二自然美的艺术美——人与自然。当今世界是和谐理念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推广,这也与中国画的精神遥相呼应,同时还设计了围绕这一思路,并以此为主导。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国画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是中国,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成为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风格。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必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到底在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风格。中国画的水墨语言和洗千变万化,中国画更耐人寻味,这本身就是创新,创新体现活动。中国画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艺术形式,不同的纹理,使画面更具设计感。设计本身是由西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则,中国画独特的形式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语言符号,中西元素结合在一起,是设计形式的创新。中国画与设计可以作为一个起点,从新的角度,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中国画和艺术设计学生潜在的艺术和审美人格,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结论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7

1.1课程侧重失衡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平面广告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影视动画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或部分高职院校把所谓“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作用无限扩大,这种急功近利所表现出的结果就是单一的着重软件学习,忽略美术基础手绘的训练。殊不知这些设计的表现都是通过造型来体现的,可以说造型是这些设计表述的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表现和刻画形象的能力增加,任何绘画形式都体现这一能力。所以,专业基础课对于造型能力的培养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1.2学生学习兴趣低

有些学生由于文化课基础差,为了进入大学校门,走上了艺考道路,或者许多学生并非艺考生,只是分数不够才入大专学习因此所在专业未必是自己想学的,开设什么课程其实都不是他们的兴趣所趋,对未来的迷茫使得他们学习热情不高。

2高职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新思路

2.1明确时代要求定位硬件设施

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办学理念,要给学校一个明确的定位。这个定位是根据学生入校时的文化和专业水平,拟定出适应毕业后融入社会的培养计划。只有定位准确,教学才能有针对性,避免盲目设置课程。尽可能为了学生的发展逐渐完善着教学设备,以社会需要来尽量丰富开设的课程。

2.2鼓励特色专业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接受并普及新的便利的科技手段服务于教学实践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手绘同样重要,注重培养学生主观能动的构思、钻研的时间应该尽量充足,避免学生听讲感觉疲惫枯燥乏味,直至对上课的学习产生怀疑,教学效果不理想。

2.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平衡专业基础课与其他艺术专业课比重

根据学生的特点,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会把课程模式定为前两学年在校学习,后一学年在校外实习。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学校尽可能的把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运用现代化直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的教学方法,但是如果专业基础不打牢一味盲目追求适应企业的课程,终归如“不会走就想跑”的想法,到最后设计思路跟不上去,想走捷径实际上绕了更大的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平衡专业基础课与其他艺术专业课比重,不能缺少技能操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设计问题。为了实现这样的要求,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废止“注人式”,实施“启发式”,同时要实行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交流。在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上,通过交流教师们又创造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具体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教师如公司的经理,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分团队工作,使学生自己得出最后结论,教师再加以总结,给出准确表述的答案。

3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具有合作伙伴固定,彼此之间相互熟悉的特点,有利于知识在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这种模式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教育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将学生实习要求输入到企业实践学习和锻炼中,实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比如我校动漫设计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渐开始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入校学习期间逐步加入企业代表的实际授课,让学生体验到校企链接的逐步实现。让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后,在实地考察中体验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最后一年企业实习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自己。加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不仅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竞争,更是我国大专院校艺术教育的一次改革和完善,为培养各层次人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结语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8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与一些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脱节。

其二,一些院校对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目的较单一,对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精神。

其三,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沿袭注入式教学理念,使学生只是记住了大量的理论,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以提高。

其四,少数院校师资队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年轻教师缺乏研发和项目开发等经验,自身动手能力就不强,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其五,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不明确,在一些高等院校中,特别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内容并没有被重视,另外还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

其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管理水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是一种与美术教育相互交叉的艺术教育。它需要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从艺术设计的专业性、实践性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审美水平等综合素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所要讲解的知识有着深刻了解,还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二,打造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着力打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时,一定要注意从内到外的结合,展示打造实践教学基地的目的,体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配备齐全的软硬件设备,从专业核心内容出发进行教学。来自教育一线的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良好的产学综合运行体制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得以实现。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训练同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其三,《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群体更有责任和义务担负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历史使命。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有着严格的要求。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解决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问题迫在眉睫。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需要认清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主要任务,要重视教师定期进行的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进修,对专任教师和实践教师进行一体化的专业培训。

三、结语

高等院校的存在价值是,作为高等教育的的承担者,大批量地为国家培养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教师要在注重高效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要不断地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经得起社会实践的考验,适应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熊杰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第二篇

一、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所遇到的问题

(一)三大构成课程急需改革

当前的设计基础课程将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等作为设计技术课的现象非常普遍。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从日本、香港引进包豪斯系统的三大构成课之后,对解决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中心课题,即造型与形式方面的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目前构成课还沿用30年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向严重偏离,在德国包豪斯,构成作业可以直接转化为设计作品,在中国设计的转化能力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熟练的技巧及大量的训练,学生的构成作业变成不假思索的机械描绘和对符号元素的技术组织,他们对构成的认识陷入格式化、程式化、公式化的桎梏,学习的过程枯燥乏味,作业东拼西凑,缺乏创造性,教育的结果导致构成课程对他们后期的专业设计课程与实际项目设计没有起到太多的助力作用。

(二)教学手段的陈旧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是艺术设计课程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的设计基础课,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不注重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有效激发,主动求知的积极性不高,想象力较差,探索性不强。学生的设计潜能在萌芽阶段就没有得到科学合理地挖掘甚至遭到扼杀,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发现能力、判断力、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地域特色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开办设计艺术类相关专业的院校有600多所,绝大多数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是雷同的,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传统图案等。这种一致性与重复性反映了设计基础课与地方经济、生活脱节,与地方文化传统断裂的现状。学生对地域价值观与生命观,地域的民间工艺与材料不了解,基础训练没有有效地与地方企业的产品创作对接,设计没有真正满足地方企业的需求,这种状态急需改善。

二、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新,只有创新,设计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设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既能适应市场,有较强实践能力,又能引领时尚潮流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教育观念更新就是要树立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观念,把设计基础教学与时代、社会、地域文化及地方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首先,将当代艺术观念与形式引入设计基础课堂。设计艺术形式的当代性、时尚性与对未来设计潮流的引领性,与当代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其次,设计基础课教学要为创作服务、为社会服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通过专业考察、校企合作、做与企业及机构相关的设计专题等手段,让学生有目的地接触社会,接触实践,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设计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为毕业后适应岗位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作好铺垫。再次,强化设计基础教学的地域特色。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尊重和运用地方的民间工艺、纹样、材料,并对地方的宗教、精神信仰有深入地了解,与当地的生产和生活相结合进行专业设置和基础课教学,各设计院系将会逐渐形成既具自己办学特色又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格局,最终将促成地方文化乃至全国文化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二)设计基础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当代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教学观念的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需要建立符合现代化教学观念的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在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方面走在了前列,他们抛弃了原有的三大构成的组合,突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时代艺术样式的取精吸纳。如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实践基础(技能性),理论基础(知识性),综合基础(创造性)。实践基础主要由二维造型基础,三维造型基础,媒介三个部分组成;理论基础以设计史学,审美心理和社会设计学为核心;综合基础“主要有信息处理和创意表达二个方面,如当下、现代、传统,装置、观念、多维、多材料、半成品、多媒介等信息和观念的表达。”中央美术学院的主要设计基础课程有:自然形态基础、抽象形态基础、构成基础、材料实验基础、思维训练、综合训练等。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则构建了以系列课题为线索的课程结构。我们的设计基础课程改革,要改变其教育方式重模仿再现与技能训练的传统观念,借鉴国内外优秀成果与改革卓有成效院校的经验,同时结合地方院校专业的发展来整合教学内容。因为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所以安排的教学与课程也会有差异,要以核心课程为突破口,设置突出时代感、地域特色与为社会服务的教学内容。将素描、色彩与三大构成整合,强化二维、三维、色彩、形体的抽象与变形的思维训练课程,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造型、色彩的观察理解能力和创新意识、审美意识,并将民间美术与材料、当代艺术思潮等基础课程引入课堂。

(三)设计基础教育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学生拥有选课、选教师、选专业方向、选研究性课题的自由空间,从而创造有利于学生认识设计、学习设计的环境,多维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做设计项目过程中可以运用跨专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设计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设计语言。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辨析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如英国建筑联盟建筑学院((ArchitecturalAssociationSchoolofArchitecture)一到三年级基础研究课程的负责人黛安娜•佩里顿(DianaPeriton)描述他们基础课程的设置时说:“我们一直在关注设计课程的进行,我们不是给出任何直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启发学生去寻找那些特定性的机缘。因此我们在决定一门课的时候,是会选择一些与学生课程设计相关的课题。”鉴于此,高校教师在组织阶段性的教学时,可以穿插研究性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与经验的可靠性及其合理性进行探讨性思辨,这个过程不强调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些具体的知识,不过分注重结果,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及选择、判断、理解、阐释、综合、运用乃至创造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一定要以新的教育观念不断地对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让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与科技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与国际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与方法接轨。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透过授课的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开放式教学体系。

作者:刘艳萍 刘明生 单位: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第三篇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与毕业班的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步入社会后从事什么职业感到茫然。除去社会就业困难的因素,更关键的是专业本身设置的盲目性,表现为专业的研究方向不明确,与社会实际的工作岗位不对应。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目前环艺设计专业主要学习室内设计,附带室外景观设计等等相关课程。现在,国内的部分高校如中央美术学院等已经将环艺设计专业更名为建筑与景观设计专业,下设室内设计专业与景观设计专业等,所学课程也有较大改变。自中央美院的艺术设计专业更名之后,各地竞相仿效,仿效之余,发现根本无从实施,师资是一个最大的缺陷,想学也学不来。笔者曾于去年在上海华东大学参加全国环艺设计专业研讨会,与会的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蔡强教授曾提出“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正名”的议题:环艺设计到底应该学什么?为什么不直接称之为室内设计专业?环艺设计专业所开设的许多课程,如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某些学校的一个主要专业方向,我们学习的重点与他们有什么区别?其它专业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专业的研究方向不明确,学科的设计就不可能合理,学生在步入社会就会发现无从择业,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必然存在盲目性。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专业设置不明确已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现有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和改革的新构想

现有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是在多年研讨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学科设置还是教学体系都较为完备。以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为例,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在一年级统一教授基础课,二年级根据学习成绩和个人志愿自由选择专业方向直至毕业,这种教学体系已经运行了十年之多,其间或有改变,只不过是部分课程学时数的微调。这种教学模式与现有的师资、管理、教学条件等已经磨合得十分顺畅,能够较好地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长时间保持一种模式,一个步调,不利于学科的与时俱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不到开发,个性难以得到张扬;教师一味墨守成规,形不成竞争机制,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针对这种现状,美术学院要本着“加强基础,淡化方向,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原则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低年级注重综合的基础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学院形象地把这种改革称为变“套餐”为“自助餐”。如果把专业教育学年学分制模式所规定的专业学习比作“套餐”,那么“自助餐”就是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完全学分制。具体做法为:

(一)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设计合理的课程菜单。

在专业基础教学课程的设计上,主要针对设计基础的概念、理念、知识点、能力培养及方法论展开。考虑到设计教育各专业方向共需的知识点,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对设计基础的大概念认识,构建多元、多维、多方向的一、二年级专业基础教学内容,为学生进入专业选课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表现为一年级完成通识基础课学习之后,在二年级开设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制图、表现技法、装饰基础等专业基础必修课。三、四年级进入自主选课阶段,实行“自助餐”式教学。这个阶段的专业课程设计,采用削枝强干,优化、整合的做法,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凝练出主要专业课程,建立专业课程群,如视觉传达专业的专业课程群——中外建筑史,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专题研究、书籍设计、招贴设计、材料与工艺、多媒体设计、应用软件、包装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等等,以上课程统一学时,每门课程为4个学分,学生必须从中选择至少9门专业课程,修满36个学分。

(二)自主研发合理的选课系统。

为了使“自助餐”式教学顺利开展,学院自主研发了选课系统,把课程相关信息、学院指导性的各学期选课课程、时间安排、专业教师的信息及联系方式、选课的具体要求,及时在学院网上公布,供学生提前熟悉、了解选课情况,同时由专业教师进行选课培训,帮助学生及时、正确的选课。

(三)设置部分专业交叉学科,丰富选课内容。

在学生自由选择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同时,学院也非常重视艺术设计专业与相近学科的知识交叉,在每个学期的选修课中,学院都安排部分美术学与艺术设计专业的通用课程,如写意花鸟、陶艺基础等,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至少选择一门,用于两个专业之间的知识互补和交叉渗透,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自助餐”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变“套餐”式的被动接受为“自助餐”式的主动寻求,在较大的学科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强化学习的独立意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此外,对于教师来讲,“自助餐”式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促使教师不断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套餐”为“自助餐”,看起来似乎只是教学模式的改变,其实它蕴含着对现代教育模式的反省与认知,是对人才多样化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教育应当引导学生明心见性,自我发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所以,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天性,由他们自己设计、塑造自己的未来。也许做到这一点我们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但有改革才会有希望,我们期待着这样的课程改革能够给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张雁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

第四篇

1面临的问题

1.1生源问题文理兼收的生源,参差不齐的专业基础,势必增加专业人才培养难度。

1.2教学问题

1.2.1传统教育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虚拟、概念性的设计案例训练,与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差距很大。无法培养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下的职业技能,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能力缺失。

1.2.2缺乏经历的教师。对相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不清楚,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授,而忽视创意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能够设计作品,但无法满足实践岗位中客户所要求的效果。

1.2.3轻职业素养。很多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重技能而轻素养。然而在企业中往往更看重职业素养的养成,这种差距是无法在短期解决。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工作过程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

2.1重构课程体系

对艺术设计专业原有课程体系重新构建,通过行业、企业专家访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校企共同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工作领域课程体系,最终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完成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突出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将更加有利于专业教学实施。

2.2重组教学内容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重新构建与组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2.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2.3.1打破“填鸭式”教学方式,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化,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学中做”将项目案例引入课堂,每个实训项目就是一个任务,要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并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任务驱使,使学生掌握制作全部过程,进而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

2.3.2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践,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管理,边干边学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提高专业设计技能,方便就业,实现专业办学与企业、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按任务的复杂程度,将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转为典型案例,构成教学情境,按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为“项目准备→项目策划→项目详细设计→项目实施”等教学主题单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评估”五大步骤实施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和实践实教学紧密结合,在真实环境中强化专业设计技能,掌握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2.4构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实习平台

2.4.1建设具有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满足专业基本技能培养的校内实训基地。

可将外部企业引进校内,或建立生产性设计工作室。充分体现专业性、真实性和生产性,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进入专项工作岗位环境进行学习,通过真实项目、真实环境、真实的管理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岗位素养及职业能力。在“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紧密地结合企业和市场需要,学生与企业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和企业、社会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的社会能力、技术能力得到了有效地磨炼。同时,在“项目化”工作室中学校是教学与市场的桥梁,它起到了促进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这对它实行“企业资源学校化、学校资源企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节省了企业的研究经费,使校企得到“双赢”。同时“项目化”工作室教学使课程性质更具职业化,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职业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学校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制作得到一定的锻炼和价值的体现。

2.4.2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在企业锻炼中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展工作岗位分析,结合艺术设计行业高技能人才能力结构和职业标准,确定实践环节教学目标,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工作技能的要求遴选实训内容;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将实训内容模块化、项目化;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实训指导书;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做中教,做中学”的原则选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设计以“综合素质考核”为重点、企业参与的实践环节考核方式。校企共同制订集技术与设计于一体的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实训大纲,从而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建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

2.4.3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的建立,提升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

不仅是校企合作在内涵上的进一步深入,更重要的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真实项目设计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真切感受真实项目的具体要求,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的关键,也是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所欠缺的地方。同时,对学生未来职业定位进行了确定,以满足于如:广告设计师、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师、包装印刷设计师、展示展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行业职位。其职业主要面向广告公司、装饰设计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印刷企业、室内装饰公司、园林工程公司、城市规划等行业部门。使教师对学生培养目标、职业方向更加明确,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切合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效果非常明显。

3结论

总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两者兼顾,才可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

作者:秦燕妮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涵

随着经典原则的建立,导致了一种机械僵化的教育制度。学生根据规则分别画着“眼睛、鼻子、耳朵、手等等”只是学会了轮廓线画法和漂亮的排线法,因此美术学院招致了是在教技术、用刻板的教条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的指责。后来包豪斯对上述传统学院式教育的变革造就了大量适合时代要求的现代设计人才。而包豪斯课程最新颖的地方恰是其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由伊顿、康定斯基、克利等先锋派大师任教,他们非常注重对个体的启发,而且敏锐地意识到了工业化世界的特点,并致力于将所有的创造活动联合为一个整体并最终创造出统一而整体的、调和了艺术与工业的艺术品。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并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成功更证明了表面学院派的教育形式不可能承担培养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由此可知,艺术的变革没有一劳永逸的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艺术教育与时代的同步。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立不能因循守旧于学院派传统的表面形式,走向教条化、技术化,而应把握其创新的核心精神,那才是学院派得以辉煌的真正基础。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日益兴起,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但要有基本的专业技术素养,还要对各种不同文化有着广泛的涉猎,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设计作品要具有独特的原创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又分为很多不同专业方向,如“环境设计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动画设计专业”等等,因此学生要学习很多门各自专业的技术类课程,而几门基础课程“素描”“速写”“色彩”因已有考前班的技术训练,所以,学生大都具备了这几门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更应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才是一个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大基础。这种大基础包含3个基本要素:即开阔的眼界、独立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究。只有具备了这样基础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好的艺术设计作品。

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利用多种途径开阔学生的眼界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因为学生在考前班里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但是,考前班的学习是突击性的、充满了功利性的一种重压下的学习,这种学习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艺术的热爱;相反,随着目标实现,反而造成了他们对绘画的厌倦与麻木。有些同学甚至对绘画产生了“一点都不想画”的负面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改变学生的应试画法,鼓励他们可以自由地按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画,不再设定唯一的标准。刚开始,学生往往象被突然抛入真空,茫然无措,不知该如何下笔,这时培养学生开阔的眼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应尽量多搜集艺术大师们的名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对艺术名作进行分析介绍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课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艺术大师的画册及相关评论让学生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讯的优势去搜索自己最喜爱的大师做专题研究。此外,安排学生去博物馆写生和看一些高水平的艺术展览也是提高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当前艺术发展现状的好途径。为了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笔者采取了观摩往届学生作品的方法,因为学生作品的接近性使他们更便于参考,建立自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慢慢突破以前惯用的考学模式,抛掉麻木厌倦的情绪,找到绘画的兴趣点,让自己的眼界逐渐开阔起来。

(二)通过提问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要强调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找出自己独有的方法去画出有自己特点的画。但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就这样要求是不现实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方式,这就是“授人以渔”了。苏格拉底认为,当我们在学习时,我们实际是在回忆。为了证明这一论断,他用提问的方法让一个从未受过教育的奴童重新发现了一条几何学定理的论证。这种不讲授任何东西,让学生去重新发现他已懂得但并未意识的东西,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法,同样也可用来培养学生自我提问的习惯,这样能使大家都去寻找自己的答案,而不被固定的答案限定住,进而帮助他们寻找并重新建立起自己被应试教育扼杀的宝贵个性。有了个性,学生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画出有特点的画,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艺术和设计都是要求创新的,只有与他人不同才能获得自身的价值,也只有通过不断追问获得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绘画阶段做些引导性提问。例如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后往往还是延续考前传统的全因素写实素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问学生“你画的和黑白照片有何不同”,让学生去思考随着摄影术的发明,绘画的这种忠实记录的功能已被取代;又如当学生想通过绘画描绘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情时,教师可以问他“你的故事能画得比电影电视剧里演得更生动更清楚吗”,学生会意识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绘画叙述情节和传播的功能也早已被这些新的媒体所取代。所以,通过这些问题的不断提出使学生开始思索不同艺术设计门类的独特性。素描课程教学要强调对学生的思考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所以课堂提出的问题不能是固定的,而应因材施教,因机施教。

(三)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一张好的绘画除了要具备开阔的眼界、良好的品位和鲜明特点的独立风格外,还必须具有完成感、完整度。绘画艺术是要通过日积月累的磨炼才能豁然贯通的。因为灵感与坚持的意志力是互相促进的,在“坚持”的艰难过程中,往往能获得新灵感的迸发,就如同渐修与顿悟是禅宗修行的两翼,缺一不可。每幅画作到了最后阶段,往往有很多同学都有画不下去想结束的时候,这时教师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坚持”。这种“坚持”是建立在自己的选择上,而不是像考学前应试教育训练的那样,完成单一的要求。所以,教师这时不应再让学生做大的改动,而应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出发点和此时完成情况,向他们提些对局部进行修改的具体意见,从而帮助学生在这幅画中获得自圆其说的完整性。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具有包容的胸怀,对学生一些新奇甚至怪异的表现加以引导,并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这依然是在遵循艺术设计的自身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决不能扼杀学生自己的抉择,这样才会出现真正的创新,甚至超越老师所能想象到的创新。例如在侧重肌理与形态研究的学生那里,教师要让他在出现了偶然的视觉效果后尽力体会肌理的形式并着力挖掘出其象征性;而在画结构素描的学生那里,教师要提醒他尽量不用明暗光影而只用线造型,以避免因多种绘画因素混杂在一起导致对形态本质认识的模糊;对那些喜欢用综合材料进行表现的学生,教师要启发他去感受由于材料变化引起的视觉形象和心理反应及对材料语言本身精神性的发掘。最后,在一张画作较好的完成后,教师还要提醒学生这还不能算完,还要要求学生考虑装裱、展览的具体方式,因为宣传形式也是艺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正是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才会慢慢培养起学生较高的专业艺术素养。

四、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艺术设计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就是做从前未有的,这就决定了艺术本身无法被教授。这当然不是说艺术设计专业完全不需要教授,而是强调其教学方法的核心应放在启发个体的兴趣与潜质上。尤其是在艺术设计教育进入现代主义时期后,教授艺术设计的教师一定要摆脱对人施教的旧想法,应与学生交相呼应,教学的理想境界才能完成,否则那必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一旦不告诉他明确的方法指令,他就又会无所适从。所以对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鼓励、提问、引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基础课的理解,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为以后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较高的艺术起点,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终身受益的艺术设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的价值观。

作者:史钟颖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

第六篇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1.课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课程建设对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等内容。然而现阶段各个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没有统一标准,导致课程开发各自为战,单凭各个学校教师个人理解进行课程建设,课程开发没有和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接轨,课程序列不合理,课程开发流程没有遵循科学的流程。这种现状直接导致现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社会对高职教育质量不满意。

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职学校从2001年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进程,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好多学校为满足教学需要,直接从本科学校招收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这些人既没有实践经验,又缺乏教学经验,最终导致师资状况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学历、专业化的教师数量偏少;“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

3.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

实践教学是影响高职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商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等富有职教特色的模式。同时,要与企业深度合作,联手再造以理论教学为支撑、以实训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实现在做中学,使学生在设计中学设计,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但现实情况是,好多学校在这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二、课程体系建设环节及过程

课程来源于专业,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要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对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践专家访谈会,结合学生实习、就业岗位的调研反馈等途径,并参考国家职业标准,对专业任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学习领域,开发出专业核心课程,和国家规定的基础素质课程一起形成整个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专业市场调研。

专业市场调研是课程体系建设的起点,它关系到专业存在的事实依据及专业定位时是否准确。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明确专业培养的区域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了解人才培养的质量,掌握市场第一手资料,为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市场调研要明确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区域;了解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专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要采用多种办法,如企业走访、毕业生走访、网络调查、电话调查等多种方式,以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2.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标准。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服务面向及服务行业,并对专业对应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岗位分析,通过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实践专家访谈会,分析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总结出岗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最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

3.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实践能力为主线,同时要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进行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职业标准的情况下,下一步的任务是根据国家教育法规要求、专业调研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分析得到的职业能力标准,开发课程门类,分配课时和安排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编制课程计划,最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进行单元课程分析,编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高等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开发方法包括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学习内容的难度范围、归纳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等。

5.根据高职教学需要配置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内容。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工学结合,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在配置教学资源时应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训基地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地,是学校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师资是教学计划和内容的推动者,要通过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保证不同类型课程教学的需要;要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及规律的高职特色教材及辅助教学资源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即“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就决定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入手,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艺术设计类专业群涵盖专业较多,现重点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阐述课程体系建设过程及实际操作步骤。(1)组建课程开发团队。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这就要求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企业充分参与,聘请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确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从广告产业、广告行业、企业调研入手,通过调研,明确本专业重点服务的产业、行业和企业,以及毕业生在企业工作中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全面掌握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现状,进而得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人才培养规格。经过市场调研,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最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广告及相关行业,培养具有现代设计意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设计制作手段,进行平面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网页设计等工作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领域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3)广告设计与制作“生产、服务、管理”过程分析。广告设计与制作“生产、服务、管理”过程分析是通过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进而了解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然后把多个任务整合成工作流程。(4)课程学习领域分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学习领域分析是对广告设计与制作工作过程及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分析,依据人的认知规律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进行分解,并依据学生学习规律设计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5)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设计课程体系的功能。

课程体系的功能是对各类课程的功能和目标做出原则性的描述,一般分为三部分:(1)基本素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等。(2)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起关键作用的课程)和专业支撑课程(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3)根据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体现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要开设一定的专业拓展课程。以上构成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课程顺序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规律,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教学分成三个学段:1~2学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培养学生广告表现专项技能,安排课程有手绘广告表现技法、专业认知、图像合成处理、商业插画、构成设计、装饰图案、综合创意运用、矢量图形绘制等。3~4学期真题真做进行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广告设计能力,安排课程有广告案例分析、市场与消费者心理、标志与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及制作、图形创意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等。5~6学期进行广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由学生变成广告人,安排课程有专业考察、网页设计与制作、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VI设计与制作等。在具体课程实施时通过校办公司和校外实训基地联合,让学生进行真实项目的制作,学生在这个阶段就是公司员工,接受公司的管理,在实际的项目制作和公司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在对课程体系的功能进行准确设计之后,整个课程体系内容建设就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对每个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过程、课程学习情境,确定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保障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

四、结论

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遵循“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主线,首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生产、服务、管理”过程,进而分析课程学习领域,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最终形成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赵国祥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1.岗位工作能力要求

动漫产业链条长,职业岗位形式多样,工作技能更新快,工作生产化要求严、程度高。从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来看,企业性质决定具体岗位能力要求;企业业务属性决定岗位能力要求;企业专业领域广决定岗位能力宽泛,企业国际化程度高使岗位能力对接标准国际资质。动漫设计专业分工不断细化。职业岗位大致成三级分类:一类为运营、服务岗位;一类为设计与开发岗位;一类是主创作师、主程序员、策划总监岗位。

2.现有课程建设存在问题

⑴教学体系虽在传统模式上有所调整、变化,但与企业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⑵原有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缺少系统性的考虑和教学理论支撑,难以形成学生需要的综合能力,不能动态化地对接产业的更新需求。⑶教学设计上较少考虑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⑷没有充分发挥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⑸校内实训室建设不够完善,难以开展某些项目的实训教学活动。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

1.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

依托专业特点,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将岗位职业与专业内涵对接,在课程教学中全面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把企业设计项目、设计比赛引入教学环节。“模块化”课程指构成各岗位专项能力的课程体系实现模块式结构。根据专业能力养成路径,由易到难地设置专业通用能力模块、设计思维能力模块、设计制作能力模块、设计创意表现能力模块、综合职业能力模块。将动漫设计的基本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综合岗位能力、职业素质融入其中,构成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具备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可持续能力。

2.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开发课程模块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是以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方式展开。在项目引领下,“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载体,以工作方法的设计为先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运用适合于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融在一起,完善以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考核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细化的专业能力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二维动画设计制作”、“商业插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制作”等为主的项目式模块课程,形成具有行业特点、产学研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3.加强职业素养训练与实践教学,实现教学与岗位要求、技能证书的结合

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校期间,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职业素养记录手册,由教师、企业相关专业人员记录其在校期间每门课程以及顶岗实习期的学习情况和考勤状况,含参加各项社会实践的情况,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之一。

严格执行实训室各项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爱护设备和维护工作环境的良好习惯。参照企业岗位考核标准,建立实训质量考核标准。在综合实训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必须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一体化。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系统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养成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进行课程开发设计时,结合本专业的课程性质和能力目标,合理借鉴,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组织教学,实现高职人才“工作任务的胜任力、工作关系的适应力、职业生涯的发展力”的培养目标。

作者:姚佩伶 单位:四川旅游学院艺术系

第八篇

一、“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与一般项目制课程的区别

(一)“工作室制”下的项目课程设置

一般的项目制课程体系设置以独立的课程为单位,项目的内容由科任教师自主安排,独立的教学规划和项目操作使各个项目互不关联。项目的开始和结束是以课程时间的安排为准绳,不符合真实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打通了不同项目之间的关联,前一个项目的训练内容能够为下一个项目的展开打下基础,下个项目是前一个项目的巩固与提高。上下游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增强了,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在项目执行中融会贯通。项目的递进式设计与项目执行时间的弹性设置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管理

“工作室制”下的项目课程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项目管理的一贯性与项目评价的综合性。工作室导师制实行三年一贯制,既履行传统班级中班主任的职责,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又是班级的主课教师,完成工作室大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这种一以贯之的管理,能够确保不同项目课程都为工作室制定的培养目标服务。项目成果评定包括:技术分、成果分、态度分。技术评分以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和项目成果的实现难度为标准;成果分以最终设计的视觉效果为标准,主要考核设计理念和设计的实用性;态度分包括考勤考核以及协作意识等。技术分和态度分由工作室负责人评定,成果分由项目委托方按等级评定,虚拟项目则由工作室邀请相关企业或设计公司相关部门主管评定,使项目教学和市场应用对接。

二、“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知识的习得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取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某门学科的发展、某项技术的进步总是以相应的认知为前提,最后通过经验的总结得出一般的认识。高职类艺术设计类专业基本上以软件的操作为主要的工作手段,而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并不能够保证会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具备创意设计的能力。“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的引入,是以项目为依托来传播知识、传授技能。通过项目设置的承接性,构建学生在相关专业上的知识体系。

(一)项目细分和学科基础知识结构相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设计中要体现知识先行的观念,在项目制定时把项目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中都包括知识、技能和项目训练。把知识的讲授和巩固作为课程授课的基础。比如:广告设计工作室的广告实务项目课程引入××项目,这样就可以把项目分为:××品牌的广告调查、××品牌产品分析、××品牌目标消费群体分析、××品牌广告创意、××品牌平面广告设计等部分,把各个任务的最终成果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策划案。项目细分的过程就是知识细化的过程,把各个任务涉及的知识分别传授,通过任务把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在最后的整合中,指导学生把项目制作的各个部分综合起来,检验项目制作各部分的统一性,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二)一般知识和项目知识相结合

把“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知规律应用到项目制课程教学中。在项目实施的开始阶段,明确任务完成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实操练习,总结得出项目任务的一般知识和一般操作步骤,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和总结;接着布置项目任务,通过上一步总结得到的一般规律或者方法指导分析具体的项目任务,即所要完成××项目的××任务,把总结得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任务完成阶段,结合任务完成的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讲解。

三、“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技能训练的要求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课程要针对专业面对的岗位群和相关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设置虚拟训练项目或者引入真实项目。由于艺术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这要求工作室在设置项目训练的过程中要把一般技能和具体应用相结合,把多能和一专相结合。

(一)一般技能和具体应用相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的重心环节就是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强调一般技能的熟练掌握。一般技能包含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基本操作步骤以及基本操作规范。一般技能是进行设计创作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制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具体应用是学生熟练掌握一般技能的途径,通过具体应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这种不能够用语言言明的能力,只有通过应用练习才能够获得。工作室引入的真实项目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能力以及创意设计和市场无缝对接。

(二)多能和一专相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在实施中要体现一专多能的特点。专业特长是学生就业和立足的根本,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要抓住核心技能,强化练习,要求每个学生在这方面都能够独当一面。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可以为难度系数比较大的技能练习提供充足的弹性课时,保证技能训练的有效性。高职生作为未来工作一线的骨干、技术员、指挥者,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和专业工作相关的基本技能。工作室的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对与设计相关领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既突出了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把项目主要训练的技能和关联技能相结合,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技能是就业的保障,知识是职业提升的基础,素质是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在设计上要体现实践—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方针,把技能传授、知识传播和素质的提升融入到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合格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李永玖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第九篇

一、仿生造型法的应用及分类

仿生艺术造型是仿生造型的一种,突出表现在造物活动中对生物美感的借鉴。是将生物的结构、色彩、形体比例等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想象,最终应用到造型艺术中的有效方法。其运用主要包括具象仿生、意象仿生和综合仿生三大类。

(一)具象仿生

具象仿生是指对生物外观形、色的直接借鉴和概括的模仿,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局部仿生、独体仿生、群组仿生和混合仿生。1.局部仿生是对生命体的某个或某些特征进行模仿,由此而产生的形或色,往往夸张、醒目,易于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Lowa仿生徒步鞋从毛蜘蛛的特征进行色彩归纳和整合,鲜艳的橙色和黑、灰无彩色形成强烈对比,黑色铺地、灰色的线的勾勒和橙色的块状点缀使设计显得轻盈、神秘、动感十足;宝马前车灯,从鹰的眼睛阐释灵感,霸气犀利,恰如其分地传达出宝马车的王者风范。2.独体仿生从某个设计要素对整个生命体进行了模仿,主要体现在对生物形态的外观模仿,往往使人由造物直接联想到生物体。美国Organica建筑事务所位于墨西哥的“鹦鹉螺”式的房屋,充满童趣,让人对鹦鹉螺的外观形象一目了然。3.群组仿生立足某些生命的群居特征进行的生命群组模仿,往往借助于生命体的不同形态或不同姿势,进行形式美的组合,其最大特征在于能引起消费者对生命体生存环境的联想,增加了对造物的空间思维的想象。4.混合仿生包含了上列三种仿生方法中的两种或三种,最终形成比较复杂的具象仿生体系。

(二)意象仿生

意象仿生也称抽象仿生,其特征主要突出在对生命气质的借鉴,往往要对生命体含蓄、内敛的气质进行抽象和概括,贵在传神传意。在未来文化中心“美丽心灵”的设计中,马岩松用“与人神经元细胞”和“与人神经元细胞类似形状的伸展的姿态”塑造出“城市敏锐的内心”,意象生动,寓意深邃,堪称意象仿生中的卓越代表。

(三)综合仿生

综合仿生往往集中了具象仿生、意象仿生两种主要的仿生方法,有的甚至兼具其他的造物方法,对造物进行综合的设计。这种方法比较关注对象和周围环境的配合,更倾向于生态环境的营造。

二、仿生造型法在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中的应用

仿生造型法打破了传统的构成教育中对教科书的依赖,注重学生的自身设计方法的技能培养,善于从生命体的研究中归纳和打散重构所需的形式美感。因学生不同,思维各异,提取的形式美感也会丰富多样,学生在应用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其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学生可以在造型课程准备阶段,自己选用对象生命体,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也可以是局部、单体或者群体,还可以选择包括生命体的生存环境。其次,在课程中可进行常规提取、特色提取。常规提取阶段主要是按照传统的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归纳和分析,比如从中找到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尺度、反复、韵律等构成特点,然后做成笔记的形式;特色提取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对象生命体和其他生命体不一样的地方,最终形成另类的、特色鲜明的形与色的搜集和归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引导、评价方法正确、合理与否是促成仿生造型基础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不容忽视:首先,有些学生的研究与对象严重脱节,没有任何关联。尽管作业视觉上很美,但并非依据对象归纳的结果,在未来的独立设计中,也会很难得以应用。尊重仿生造型方法的实施,尊重实验的真实性,不断改进概括和归纳的不足,是该方法推行的基础保障;其次,有些学生在创意提取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归纳,导致构成作业就像对象生命体的模型翻版,失去了构成的意义;还有一些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畏首畏尾,生怕出错,不知从何处着手,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太多的“指导”,都会严重影响该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作业和仿生对象之间的关联性,强化在仿生造物过程中科学的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从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发现因借的元素,掌握仿生造型的技巧。

三、仿生造型法在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中的意义

(一)从自然中寻找原本的灵感,培养原创的力量

仿生造型方法的旨趣在于对自然生物的关注,从中汲取、归纳设计的方法和规律,坚持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异于他人的审美提取。这种基于自身的原本创意方法,必然会因设计者的不同而形态各异,从而提升原创的力量。

(二)锻炼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面对复杂的生物形体,利用理性的思维从中组织和归纳视觉的秩序,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理性的分析能力,这一点无论在基础教育还是未来的专项设计中都决定了设计师水平的高低,也是从普通学生向专业设计师过渡的关键。

(三)培养学生对新结构的开发能力

节点是和三大构成并重的设计构成要素之一,仿生造型训练中关于生物节点的提取和归纳,从根本上扩大了学生关于节点的阅历范围,从生命体的原本构成中深层次理解节点的形式和意义。

(四)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