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3-05-11 17:09:45

预防保健

预防保健范文1

纵观世界各国医疗卫生发展的历史长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集中在治疗而不是预防保健,集中在治疗疾病而不是减少其发生。然而,近年许多发达国家的健康目标与卫生改革和发展策略中,逐步出现了一个新的导向,即在推进医学整合和整体化保健的同时,日益重视预防保健的作用。

1为什么重视预防保健

与以前相比较,20世纪发达国家的健康问题和疾病结构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逐步减少,即使继续发生的传染病也大多治愈。与此同时,伴随着行为和环境等危险因素的逐步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非传染性的慢性病。癌症成为影响健康的新的突出问题。尽管这些疾病中的一些是可以治愈的,但是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单纯的治疗手段的成本效果不佳,不仅减慢了治愈的进程,高额医疗成本还致使社会和家庭陷入不堪重负的境地。同时,由于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广泛存在和不断增加,一些慢性病日益成为影响人群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危害。

以美国为例,研究显示,在生物医学惊人发展的时代中,目前美国的卫生系统处在最好的阶段也是最糟糕的阶段。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使美国卫生体系进入了高度发展的同时,美国人口的健康状况却持续恶化,卫生保健费用也在持续增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公共卫生干预的进展与实施,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以及职业安全等,已使美国人的期望寿命增加了25岁。但是,同时期,一些可预防的慢性病的患病率(尤其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等)仍在持续增加。美国卫生保健费用的支出与结果分析显示,人群中的5%患有多种和复杂的慢性病,他们大约消费了50%的卫生保健费用。据估计,到2010年,大约1.4亿美国人将患有各种慢性病[1]。并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意味着由于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构成的变化,未来的人口将比现在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卫生保健服务;加之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卫生费用的巨额负担和快速增加的发展态势。

另一方面,即使是最富有的国家,其可得的卫生资源也总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卫生系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全部医疗卫生需要;同时,也迫使决策者需要从众多的选择中做出审慎的和明智的抉择,确保优先选择出那些对人群健康最需要、资源投入最具有成本效果的保健服务。然而,在现实中,尽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与在疾病发生后的治疗相比,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卫生系统的大部分资源仍主要花费在疾病的治疗上[2]。从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教训中,不难看到,健康发展目标与策略的选择失当和优先选择的错误,不仅要以生命和卫生系统绩效为代价,也将以大量卫生资源的错误配置和低效率为代价。美国就是此方面一个最典型的国家。由于卫生保健服务的优先选择不当,美国人均卫生费用比其他的工业化国家的中位数超过两倍;然而,许多卫生系统绩效和健康的指标均反映出这种昂贵的代价并没有带来好的结果[3]。如在OECD国家中,美国主要健康结果指标位于OECD国家的平均线以下;并且,由于对卫生资源并没有采取优先选择的方式,美国卫生保健系统被认为培育了并提供了“低效的”和“过度的”服务,或是有害的并且是昂贵的服务[4];甚至花费了上亿美元在一些不必要的服务上[5]。国际卫生系统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显示出,如果延续治疗为主的模式,没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挽救目前资源配置失当和低效率的卫生保健系统。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许多发达国家近年来在国家层面的健康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策略以及卫生系统改革方向上,呈现出一个新的趋势———强调预防优先和重视预防保健的作用,提倡通过医学与公共卫生的整合,关注人的健康的整体化,将资源优先配置在具有好的成本效果的预防保健干预措施上;通过基层卫生保健的提供而不是依赖高层级医疗机构,来改变卫生系统缺乏整体化、缺乏可持续性、低效率、不公平、高成本的状况。

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一个标志是一些发达国家日益重视加强预防保健对慢性病的干预作用,如美国,通过组建国家预防优先选择委员会以行使系统的进行预防保健干预研究和实施的职能。该研究委员会认为,预防保健可以提供高质量和可提供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因此应将其持续作为卫生系统的根基。作为一个国家,增加具有成本效果的预防服务的投资,不仅将节约有价值的卫生保健消费;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将有意义地改善人口的健康状况。美国的循证研究已获得了预防保健具有好的成本效果的有说服力的结果。例如,研究发现,如果对50岁以上人口提供定期的结肠癌筛查,每年将减少18000人因结肠癌的死亡,对每个挽救的生命年的结肠癌筛查费用低于13000美金,说明这是一项具有良好成本效果的预防服务。为了选择更多的具有好的成本效果的预防干预,减轻所有支付者,包括消费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在美国国家预防优先选择委员会的指导下,2001年美国对临床预防服务进行了优先选择的排序[6]。要求通过优先选择的方式,充当这些利益集团之间对话、合作和革新的催化剂,期待卫生保健消费者、提供者、政策制定者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共同合作,对预防卫生服务的优先顺序进行排序。在国际上,英国一直被认为是关注并实施预防服务的优先选择的典范。通过优先选择,英国近年的卫生改革与政策一直在强调预防保健干预的重要性和关注初级保健方面上。2006年1月,英格兰卫生部出版了白皮书———《我们的健康,我们的保健,我们说:社区服务的新导向》[5],其中强调将卫生保健资源投入转向初级保健和社区,并强调预防保健的重要性。该白皮书中提到,“我们必须确定健康和社会保健服务的新导向,来满足我们所面临的未来人口的挑战。我们必须重新导向我们的健康和社会保健服务,使其机制聚焦在预防和健康促进上。这意味着费用重心的变更。”希望医院只提供他们应该提供的服务,使更多的服务的提供发生在更接近人们最需要的地方。

2如何选择应优先确保的预防保健

虽然在认识上逐步清晰,但在现实中,即使一些最发达国家,也没有对有效的预防措施很好地发展、组织和投入必要的资源。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明确要优先确保的预防保健服务。卫生保健系统应依据其效果和价值(每单位健康改善的服务成本)来对服务进行优先选择,才能够显著改善人群健康,并花费更少的费用。然而,尽管在卫生保健系统改善过程中,需要有可得的证据来分配稀缺的资源以改善人群的健康和幸福;但决策者认为,现存的研究并没有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证据。近年英国卫生政策的一个新的导向是投入更多的资源在预防保健服务上,促使公立和私立部门更多地关注预防卫生服务。但是,对于这一变革的挑战是要使提供者、支付者和政策制定者在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做出决定,优先选择那些最有效的、成本是可负担的预防服务。然而在现实中,决策通常依据实际经验而缺乏按照科学的证据和有说服力的循证分析进行抉择。并且在卫生资源配置中,往往大量的尚未证明其价值的医疗服务占据了可以用于预防干预服务的资源。为了应对这一挑战,2007年英国建立了“健康英格兰”(HealthEngland),一个国家健康与幸福的研究组。#p#分页标题#e#

首先,“健康英格兰”的报告提出了预防和公共卫生服务定义:“增强人口健康状况而设计的服务,与治疗服务截然不同,它主要是修复机能紊乱”[7]。按照这个定义,英国界定了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共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与安抚;学校卫生服务;传染病预防;非传染病的预防,包括吸烟,饮酒和其他物质瘾的干预、社区工作者的活动、有自助团体提供的服务、健康教育运动、信息交流;职业卫生保健;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决策者者依据有效的证据进行决策的要求,英国近年采用了优先选择的方法来进行预防服务干预措施的优先选择。在英国预防卫生服务干预的优先选择结果中,作为一项有效的干预措施,增加吸烟税和饮酒税,被认为是能够最好的满足决策者期望的投入成本与效果目标的预防干预措施之一[8]。英国的卫生改革导向与政策要求健康和社会保健服务均要提供具有早期干预的预防服务,GP(全科医生)和初级保健托拉斯的工作要与当地政府的服务更紧密相连,确保对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支持。美国在卫生服务中耗费数万亿的费用,其价值一直值得争议,尤其这种昂贵的支出并没有用于提供最基本的、具有成本效果证据的预防服务上,因此,一直被认为是资源配置上低效率的代表。美国预防优先选择委员会认识到,由于过去卫生系统并未提供最重要的预防保健服务,死亡并未减少或者健康状况更糟糕;因此,他们提出有必要对所提供的卫生保健服务进行优先选择。他们认为如果卫生系统以及临床医生和病人能够优先选择一些最有效益的干预措施,并向人群和提供最有价值的卫生保健服务,美国的健康结果完全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并能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2001年美国预防合作组织(PartnershipforPre-vention)引导了一项研究,对由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和计划免疫咨询会推荐的25个临床预防服务的成本效果与健康影响进行了排序,排序结果确定了可以提供的最有价值的预防干预,帮助决策者选择了应该确保资源分配的预防服务。例如,其中3个排在前位的预防干预分别是对高危成年人服用阿司匹林、儿童计划免疫和吸烟筛查及快速干预。以高血压为例,根据对预防服务的优先选择研究结果,30%的美国20岁以上具有高血压的人,50%在65岁以前可能发展为高血压病,而目前高血压患者中只有1/3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每年将花费1000亿医疗费用。为此,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对18岁以上所有成年人定期测血压,通过这种长期筛查的干预获得最大效益;并提出采用控制血压的药物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等低成本、效果好的干预措施。

3激励机制和政策

在国际上,英国是在卫生系统中倡导通过卫生系统变革进行医学和卫生保健服务整合的代表性国家。英国通过整合打破现存的组织障碍,通过初级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合同的变革提供更加整合的保健服务,促进了医学整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疾病的防控机制方面,尽管已认识到影响疾病的因素非常复杂,但已确认个体行为是一些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糖尿病以及肾病和肝脏疾病。由于认识到经济激励可以对行为产生重要的作用,英国采取了一些经济激励措施与政策,激励个体和相关机构改变其行为。如对个人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的直接支付或者给予提供一些补助;对不健康的行为纳税,如吸烟附加税等。许多研究发现,对个人采取支付费用的经济激励机制对于改变其不健康行为是有效的,尤其是作为对于减少肥胖、吸烟等干预的个体行为改善的激励方式。根据卫生大臣艾伦•约翰逊的战略,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放在癌症预防、及早诊断和治疗、扩大检查范围。英国于2000年实施第一个癌症防治计划,到2007年,该国75岁以下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与1996年相比下降了17%,同时所有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上升。由于认识到吸烟是致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作为控烟的预防措施之一,政府正在研究是否取消自动售货机的售烟服务。英国政府还于今年初宣布开展一项宫颈癌免疫计划。为确保病人得到及早诊断和治疗,英国政府将投资购买数字化检查设备,使目前的乳腺癌检查计划到2012年涵盖所有47岁~73岁的英国女性,同时使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下的肠癌检查计划到2010年涵盖70岁~75岁的所有英国人。为实施这项战略,英政府将在2010年前斥资3.7亿英镑,希望提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癌症防治服务,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将做更多工作帮助降低患癌风险,确保病人获得高质量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为病人提供更周到的护理[9]。除了加强预防干预措施外,被誉为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皇冠上明珠的初级保健和通科医生服务模式本身就是其倡导预防保健的具体体现。英国GP通过集中在整个人的健康而不是单个器官的服务方式,强调预防和健康筛查;作为守门人,86%的医疗保健服务是由他们提供的,仅对真正需要专科医生治疗的病人进行转诊,并由此来控制成本[10];作为病人卫生保健“永久的伴随者”,为人群提供了持续性的和协调的卫生保健。这种服务模式不仅减少了住院和过度的检查以及不适宜的用药,加强了预期的保健服务,还提高了满意度,改善了健康状况。在风起云涌的卫生改革浪潮中,美国政府认识到必须针对巨大的费用负担和成本增加而带来的卫生保健费用的难以为继、质量低下以及不公平的问题寻求对策,改变美国卫生保健系统的低价值和低效率状况。然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并非易事。在过去的10年间,美国人群中有证据的临床预防服务的提供已得到改善,尽管有些服务在一些人群中仍然覆盖较低,如大多数肠癌的危险的人并没有获得筛查[11]。

4重视预防保健干预的效果如何

预防保健范文2

2009年,在卫生局班子的领导下,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下,我预防保健股开展了大量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为工作重心,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继续加强。

坚持“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着重搞好疾病控制、扩大免疫规划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

1.疫情报告:全县15个乡镇17个卫生院应报告疫情561旬,实际报告550旬,报告率为98.04%,缺报11旬缺报率为1.96%。1~11月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0种831例,hiv感染者6例,丙类传染病8种188例,其它传染病和其它疾病6种141例。全县自5月1日至7月31日各疫情报告单位每日实行甲型h1n1流感疫情“零”报告,8月1日至今实行疫情“周”报告。 一是成立应急队伍,明确任务职责。先后制定下发了《县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预案(试行)》、《县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方案(试行)》、《县甲型h1n1流感医疗处置预案(修改版)》、《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卫生处置应急预案》。成立了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疫情处置组,指定到县人民医院为甲流感治疗定点医院,120急救中心负责急救转运,各医疗机构设置了发热门诊,建立了预检分诊制度。

二是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监测报告,认真做好疫情调查处置工作,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发现群体性发热学生及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排查处置。继续认真做好季节性流感的监测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三是强化舆论宣传,提高防护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印发宣传单,召开培训会,在政务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开辟专栏甲流感防治知识和防控策略等形式宣传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知识。

四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防治水平。多次组织卫生系统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将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培训教材下发各医疗卫生单位及民营医院组织学习,乡村医生由各乡镇卫生院组织培训,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五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革除陈规陋俗。全县从9月起开展为期一月的净环境、防甲流,讲文明、树新风的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对学校、医院、办公楼、公共场所、背街小巷进行了检查督促。倡仪市民在婚丧嫁娶时革除陈规陋俗,减少人员聚集。 七是搞好疫苗接种工作,筑牢免疫屏障。第一批5000人份疫苗已对全县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出租车司机、长卡司机等高暴露人群进行了接种,第二批5800人份将重点对城区学校教师、高三、初三、小学六年级、幼儿园大班、羁押人员优先进行接种。913人,接种率达96.80%。乙脑群体性接种: 6月16日至30日,在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的乙脑群体性接种工作,全县应种目标儿童26778人,实际接种 24437人,接种率为91.3 %。疟疾防治:今年1~11月疾控中心涂发热病人血片镜检45人,未检出疟疾病人;实行抗复发治疗1例治疗率100%。

4.地方病防治:一是碘缺乏病防制:今年是我县消除碘缺乏病考核评估最关键的一年,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多次召集预防保健股和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因我县属贫困县,经济文化落后,所以消除碘缺乏病任务艰巨,为了使我县的各项指标达到合格要求,今年我县疾控中心分别三次对9个乡镇,所辖36个行政村的288户居民食用碘盐进行了抽样检测,同时配合盐业办对全县盐业市场的非法销售进行打击,并在莲峰查处非碘盐6吨。

二是改炉降氟项目工作: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今年下达我县改炉改灶任务数9000套,经研究决定分别在墨翰、务基、马楠、水竹、码口五个乡镇实施,并且今年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组和办公室、炉灶招标组、技术指导组,制定了永善县2009年改炉降氟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和健康教育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在项目乡镇的配合下,改炉降氟各阶段的工作均按期进行,并圆满完成。 6.afp监测:通过按时、主动对哨点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进行搜索,发现afp病例2例,均已采标本送检并按时跟踪随访。 8.突发事件处置:积极有效处置了4月2日溪洛渡水电站葛州坝工程局农民工暴发眼病疫情事件,4月中旬双凤十九组一集中居住点7人不明原因的神经中毒事件,7月17日洛渡电站施工区二坪民工营地食堂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等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了社会稳定。

二、妇幼卫生工作 (一)组织领导

2009我县成立了项目领导组、项目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召开项目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会议各四次。制定了《县2009年降消项目实施方案》,县卫生局制定了《县2009年贫困孕产妇救助资金管理办法》、《县住院分娩限价措施》,开展了实质性的工作。

(二)贫困孕产妇救助工作 (三)急孕产妇及危急儿童抢救 (四)真做好高危孕产妇筛查,采取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

加大高危孕产妇筛查和管理力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筛查的高危孕妇重点管理,并要求全部住院分娩,2009年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85%。为了提高住院分娩率,我县制定了《县住院分娩限价措施》,村医动员一个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一定的补助,村干部和妇联积极宣传动员,加大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通过采取以上措施,2009年我县住院分娩率比上年有了较大提高。

(五)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2009年比上年

住院分娩率 73.95%82.438.48

新法接生率97.63%97.810.18 系统管理率 94.7%95.080.38

高危孕产妇筛查率16.47%16.43-0.4 0-2岁系统管理率为 76.93%83.396.46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2.61‰17.64-4.97 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情况: 四、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为了规范我县的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制定下发了《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妇幼保健院负责辖区内《出生医学证明》的申领、发放、统计、监督指导等具体事务。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出生医学证明实行逐级领取与发放、规范运输和存放管理、建立发放管理制度、定期督查制度等要求。

四、宣传培训危急孕产妇急救及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村级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妇女儿童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局先后下发有关“降消项目”、“结核病防治、“预防接种”、“艾滋病”、“碘缺乏病”“地氟病防治项目”“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等相关文件,并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利用“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4.7世界卫生日”、“6.26国际禁毒日”、“12.1爱滋病防治宣传日”、5.15碘缺乏病宣传日等宣传日,通过张贴醒目标语、面对面宣传、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努力提高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

预防保健范文3

[关键词] 颈椎病;预防;锻炼

[中图分类号] R681.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a common disease of clinical, common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gradually towards younger age at onset, serious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work and study, and thus subject to extensive social and medical attention。Howeve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disease is not obvious, and easily repeated, so how to prevent cervical spine in everyday life how to do self-care is very important. Here from the prevention of cervical spine injury, prevention of chronic cervical strain, sleep, attention to proper use, pillow, sleeping position, ensuring correct neck warm note summarizes the five ways to prevent cervical disease, also on upholding the timely, appropriate, moderate exercise cervical , prevention of cervical disease.

[Key words] cervical disease;prevention; training

1.颈椎病基本概要

颈椎综合征又称为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由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突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邻近组织(颈神经根、脊椎、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

1.1颈椎病的常见发病人群及发病因素

颈椎病以往多见于中老年,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1/4的人已有颈椎病;60岁左右的人,有1/2的人有颈椎病;7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都有颈椎病。不少患者与陈旧性损伤有关系,但更多患者与自己的工作和自身颈椎关节的骨质增生及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有直接的联系,所以过去是会计、教师的职业病,但临床长期观察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社会正在到来,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电脑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年龄逐渐趋向年轻化, 现在则是办公室里的多发病。由于其危害性大,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因而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1.2临床常见类型与表现

1.2.1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的发病率最高,约占60%。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以颈项活动障碍、颈项部酸痛或伴上肢放射痛、烧灼感、麻木等不适感,还可有少汗、怕冷、肿胀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可因颈部屈曲后伸或患侧旋转时加重,尤其是夜卧不宁,难以调适枕头高低、软硬,上肢沉重,握力减弱,持物有时堕落,日久可伴肌肉萎缩等。

1.2.2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也是临床的常见类型,发病率在颈椎病中居于第二位。病人除颈肩部酸疼外,还有头昏、眩晕、发作性头疼、突发性弱视、复视等症状,甚至恶心、呕吐。当改变时症状加重,个别病人出现猝倒,这是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

1.2.3交感神经颈椎病 ,病人头昏、头晕、耳鸣、心慌、失眠、多梦、烦躁、自汗、听视觉减退、肢体发凉和发木或出现腹胀、便秘等。

1.2.4 脊髓型颈椎病 ,较为少见,病人四肢无力、麻木、肌力减退,胸部或腰部有紧束感。随着病情加重,出现自上而下的肢体瘫痪,大小便失控。

1.2.5 复合型颈椎病 ,同时有两种或多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出现。

1.3颈椎病的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目前大体上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而以非手术治疗较为多见,包括中药、西药、针灸、推拿、牵引、理疗、局封、药物注射、药物外敷等。各种疗法有其不同特点,也有不同针对性,虽然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疗,在症状消失后,不能坚持治疗、巩固治疗,不注意自我保养和功能锻炼,就会拖延病情,并容易复发。真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所以日常生活、工作中如何做好颈椎病的预防保健显的尤为重要。

2. 颈椎病的预防

2.1颈椎病的预防应从青少年开始,一旦发生颈椎损伤,要及时治疗。

通常认为脊柱的椎间盘在发育至成人之后,即开始退行性变,但每一个人的各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的速度差异甚大。临床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而婴幼儿及青少年时期脊柱外伤机遇最多,因此,颈椎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2.1.1严防急性头、颈、肩外伤。

头颈部跌扑伤、碰击伤及挥鞭伤,均易发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故应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查和彻底治疗。有些外伤是不是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例如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在车上打瞌睡,坐座位时可适当地扭转身体,侧面向前;有人生气时随意拧孩子耳朵,孩子为了防御而急性扭颈,或用巴掌打击孩子后头部等,均可引起颈肌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婴幼儿颈部肌肉尚不发达,颈软,如过早抱起或抱孩子姿势不合适,甚易造成过伸性颈椎损伤;有些青少年体育运动不得要领或不重视运动前的预备活动,如顶牛、头顶立、前滚翻及骑颈娱乐等,游泳者在浅水处跳水,均可造成运动损伤。

2.1.2重视颈椎外伤的治疗,即使是颈椎的一般性损伤、挫伤、落枕也不能忍痛任之,应及时治疗防止发展成颈椎病; 防止外伤是预防脊柱退行性变的有力措施。

加强体质锻炼,促使椎周软组织强状有力,有助于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2.2预防慢性劳损:

2.2.1由于工作需要,有些工种需要特殊姿势或在强迫中工作较长时间,如果不予重视,容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发展成脊柱病。例如长期看显微镜的人员、坑道作业人员、会计师、缝纫刺绣、牙科医生、飞机的机械师、打字员、发报员等屈颈、斜颈、扭颈、耸肩工作者,以及长期伏案工作学习的人。

2.2.2要注意改善长期低头工作条件,若不注意桌椅的高度与自己的身材相适应,又不重视业余时间的平衡运动(与工作姿势相反的姿势锻炼,如伏案工作者作伸懒腰动作),时间长了将会发生肌肉疲劳,颈椎间盘出现老化,并出现慢性劳损,会继发一系列症状。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势是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1~2h可做短暂的颈椎运动,如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和回环等活动,以改善颈肌疲劳。

2.2.3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做家务劳动时勿长时间弯腰、屈背和低头操作,休息时尽量避免头颈过伸、过屈或倾斜;勿用颈部扛、抬重物,直接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适当控制看电视和的娱乐时间,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与人谈话、看电视、看电影或看书报,要尽可能正面注视,不要过度扭屈颈部。以减少颈椎疲劳和诱发颈椎病。

预防慢性劳损,除工作间隙或业余时间作平衡运动外,还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条件,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

2.3合理用枕: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人在熟睡后,颈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来维护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如果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就会将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而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这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但应长期坚持应用。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对枕头的高度要依个人睡姿而定,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5厘米左右(受压以后的高度);喜欢侧卧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肩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其实,枕头的真正名字应该叫“枕颈”。枕头不合适,常造成落枕,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先兆,要及时诊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编为佳,竹席一则太凉,二则太硬,最好不用。枕头要有弹性或可塑性,不要过硬,,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弹棉或谷物皮壳为宜,应用后可以形成马鞍形。无论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视用枕。

2.4 睡姿正确:卧姿与颈椎健康也有很大的关系,仰卧位最佳,侧卧位次之,俯卧位不可取, 为了呼吸、只能将头扭向一边,这样会发生1~4颈椎扭伤,破坏颈椎自然生理曲度。颈轴侧弯,达到失代偿时,就会出现头昏、头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状。由于损害颈椎的正常力学失衡,会加速各颈椎的椎间盘退变。

2.5注意颈部保暖 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在秋冬季节,要注意颈部保暖,最好穿高领衣服,减少缩颈、耸肩、弯腰等不良姿势,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以避免因冷刺激而发生落枕,诱发颈椎病和肩周炎。夏季使用空调、电风扇要适度,有病早治。

3. 坚持适时、适量、适度的颈椎锻炼,防治颈椎病。

3.1 颈椎锻炼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有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数量大约为31~270根/mm3,大部分的毛细血管都是处于关闭状态的,运动后毛细血管被刺激而扩张,有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数量可达1 800根/mm3;通过颈部锻炼则会进一步增至3 000根/mm3[2]。原来关闭的毛细血管开放,大大增加了微循环的血流量,使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血运得到改善,使原来变硬的组织因营养改善而逐渐变软,并可以促进淋巴的流动,有利于关节内血肿、组织水肿的吸收[1]。

3. 2 颈椎锻炼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正常人体肌肉占人体体重的 35%~41% ,通过锻炼后,肌肉重量可增加到体重的 45%~55%。肌肉中的肌糖原、肌球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也会增加。肌纤维内线粒体的大小和数量会成倍地增加,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颈部肌肉重量增加、耐力提高,变得强健有力,使得颈椎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2]。颈椎病、肩周炎等颈肩痛患者,多会因关节僵硬而活动受限。通过运动,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被不断牵拉伸展,可起到提高肌肉活动的协调性,所以颈部体育锻炼也能起治疗作用。

3.3 体疗法锻炼颈椎

体疗法是体育疗法的简称,它具体指人们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进行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锻炼,并达到祛病除疾,无病康寿的理想境界[3]。通过体疗,达到预防或治疗颈椎病,有以下几种方法:

3.3.1 前俯后仰取站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交叉置于枕部,完成颈部前屈后伸动作12~16次,运动时,对关节囊、肌腱、韧带等组织和关节周围的肌肉可达到拨动及牵拉的功效,能够机械性地将粘连分开,以恢复及增加颈椎的活动功能,防止颈椎关节的僵硬;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同时可解除肌肉痉挛,防止肌肉萎缩。

3.3.2 摇头站立,头取正中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锻炼时,有的病人颈部可感觉到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如果没有疼痛,则可以继续锻炼,这一运动方法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疲劳,增强颈肩的灵活度,且有助于松解粘连。

3.3.3 用力伸颈取站、坐位,双手交叉置于头后部,头颈用力向后伸,两手用力阻止后伸,每次持续5~10 s,每日重复8~10次[3],运动时,能够加强颈部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以增强颈肩的灵活性和活动度。

3.3.4 颈部按摩取站、坐位,用自己的两手拇指抵住颈后的风池穴,其他手指固定在头顶部,右手做顺时针按摩,每天2次,每次3~5分钟。通过有节律的良性运动,改善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调理肌肉、血管舒缩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5],使组织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从而恢复组织的功能。

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就要保护颈椎的稳定,就要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通过前俯后仰、摇头、用力伸颈动作,颈背部肌肉得以锻炼,增加了肌肉力量,保持了颈椎的稳定性;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在骨内产生微电位活动,可使骨皮质血流量增加[4],提高骨质功能,延缓骨质和韧带退行性改变,同时还可以缓解疼痛,体疗锻炼时,大量血液流向肌肉有助于稀释致痛物质,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促使局部肿胀吸收及神经肌肉活动功能的恢复。在运动中恢复及增加颈椎的活动功能,有效防止颈椎关节的僵硬;颈部按摩可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防止肌肉萎缩,达到巩固疗效及减少复发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颈椎的锻炼应该慎重,要避免无目的的快速旋转或摇摆,尤其是颈椎病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或脊髓型颈椎病。我们推荐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须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 李小明.颈椎病体疗及其它综合治静力学疗法[J].国际医药卫生报,2005,11(4):64-65.[2] 陈清.56例颈椎病体疗及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 28-29.

[3] 邢培正,李承道.运动医学诊疗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553-554.

预防保健范文4

1 调摄精神,强调精神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真精元气为生命始生之物质,精神、意志是人的根本。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强烈、反复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导致发病。在疾病的过程中,情志不畅可使疾病恶化;而精神愉快,则有利于恢复健康。《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调摄精神、保持精气,可以增强正气、抵抗外邪,益于身心健康。中医也强调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未诊病者,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说明社会地位的改变,社会遭遇的不同,亦会影响人的情绪,造成心理上的损害,继而导致疾病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剧,人们的情绪经常处于紧张之中,许多人出现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甚至导致精神障碍。

2 加强锻炼,合理运动

我国提倡仿生医疗体操的历史十分久远,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文物里,就有描绘各种导引动作的帛画《导引图》;汉代的华佗创造了“五禽戏”,即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来锻炼身体;唐代的孙思邈提出“每日必须调气补泄,按摩导引为佳”,其长寿的奥秘是“四体勤奋,每天劳动”[2]。此外,后世不断演变的太极拳、鹤翔桩、易筋经、八段锦等多种健身方法,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预防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适量、持久、合理的运动,对人体各系统和器官以及精神和智能,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 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避免劳逸过度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指出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并对饮食、起居、劳逸作出适当的安排的人,可益寿延年。倘“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精,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生于乐,起居无节”,必会“半百而衰也”。孙思邈注重饮食疗法,强调“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充分说明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2]。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如吸烟可引发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病、消化道溃疡;酗酒可致酒精性肝硬化、恶性肿瘤,并可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食用过多的脂肪、蛋白质、糖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可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结肠癌、肥胖症等。

4 预防疾病

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对传染病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3]中提出:“天行瘟疫,取初病衣服,于曾 瓦上蒸过,则一家不染。”罗世瑶在《行军方便便方》中写道:“将初病疫气人贴肉布衫,于蒸笼内蒸一柱香久,则全军不染。”唐代对麻风病人已设有“疠人坊”,“收养疠疾,男女别坊,四时供承,务令周给。”清代曾制定了将患天花病者迁移隔离的规定,并设置“查痘章京”之官职以管理此事[4]。近年来,人们运用中草药预防某些疾病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用板蓝根及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预防肝炎等。

5 人工免疫

我国古代人民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朴素的免疫概念。东晋医学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就有民间利用狂犬脑预防狂犬病的记载;张琰著《种痘新书》介绍我国早在公元16世纪初即已推广种人痘,以预防天花;1695年,张路所著《医通》中记载了运用痘浆、旱苗及痘衣等预防天花的情况。17世纪时,我国的人痘接种术流传到了日本、朝鲜、英国、俄国[5]。人痘接种术是人类发明牛痘接种术之前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开了人工免疫法 的先河。

6 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生活环境的质量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吕氏春秋》说:“轻水所,多秃于瘿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魏嵇康《养生学》载:“赤居晋而黄”。在夏商,我国劳动人民已知凿井而饮;在殷墟遗址中发现住房附近有排泄废水的水沟;在周代已知通过除害来改善环境卫生;到秦代时,都市已有了下水道、公厕、洒水车等。特别是唐代以来,用开水泡茶之风逐渐盛行,对减少传染病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国古代即养成早晨“盥洗”的好习惯。如《礼记·内则》曰:“鸡初鸣,咸盥洗”;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载:“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元代《饮膳正要》云:“清旦用盐刷牙,无齿疾。”[6~8]。

综上所述,积极开发中医资源及中医学中朴素的健康教育思想,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的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维耀编著.中医的现在与未来.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上海医科大学,河北职工医学院主编.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4]钱宇平.流行病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5]耿贯一.流行病学.第二版,第一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6]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预防保健范文5

【关键词】中医;预防;保健;社区;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28-02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敌深入,社区群众对疾病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预防保健是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预防保健在目前医疗机构中的社区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越来越得到认可与重视[1]。本文就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做如下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随机选取社区群众2000名,其中男1100例,女90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2.6岁;学历有高中760例,大学以上540例,中专420例,大专280例;无病人群1050人,有病(包括各种急慢性病)950人。

1.2方法在随机选取的社区群众2000名后发放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问卷,内容包括中医预防保健基础知识,对中医预防保健基础知识的知晓度、认可度及接受程度等相关社区服务知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以x2,P

2结果

由上表1所知,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问卷调查人群结果分析显示,问卷回收率100%,知晓度有病人群86.3%,无病61.9%,高中43.2%,大学以上95.6%,中专75.9%,大专85%;认可度有病人群73.1%,无病55.4%,高中38.0%,大学以上90.6%,中专71.7%,大专75.7%;接受度有病人群85.8%,无病59.5%,高中34.2%,大学以上92.8%,中专70.9%,大专86.4%;结果分析显示有病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认可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无病人群,而且随着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作用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

3讨论

3.1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原则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继承和创新中医优秀医疗文化,弘扬中医特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丰富发展中医“治未病”理论与预防保健实践[2]。不断完善中医特色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3.2中医预防保健理论基础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局部组织或一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一旦失调,或受疾病等侵害,则整体功能受损,各脏腑功能失去协调关系,就会发生阴阳失调,动态平衡发生病变。而中医预防则注重整体,以扶正为主,治未病为主要法则,重在保健。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生命根本机理在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脏腑之间协调”。同时顺应四时气候、外界环境不同的变化加强保健防病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3]。这种“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论在中医整体观点的指导下发挥中重要的预防保健作用。

3.3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本组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在社区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病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认可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无病人群,而且随着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作用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中医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治未病”为指导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医疗健康文化元素,长期以来在保障和预防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及养生观念变化,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保健知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②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深化,积极探索和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预防保健作用。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优势,保障和实现人民健康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及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生产力基础;③中医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在社区服务开展以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是以中医“治未病”为基础理论,坚持以个体健康状态为中心,规范地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反映个性化、系统化、全程服务化及切实保证服务质量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④中医预防保健的开展是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4]的指导下以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按区域需求进行规划,设立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利用各种医疗资源,发挥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的作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光荣,施永兴,潘毅慧,等.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9:110-119.

[2]王思成.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预防保健体系构建思路及公共卫生政策措施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9):851-853.

预防保健范文6

【关键词】 小儿;预防保健;辨证论治;中医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由于卫生防疫、免疫接种工作发展,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儿科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难治病有了新医疗方法,降低了儿童的病死率,提高了难治病的存活率。21世纪如何增强小儿体质的防病保健将是社会的极大需要。时下小儿中医保健药和食品有不根据儿科特点滥用“补养剂”、对脾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疾病的儿童滥用苦寒泄热药的现象。根据学习和应用中医药十几年的体会,重温“中医预防学”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儿科疾病的实践阐述两者的关系。

1 “对预防医学”的两种观点

“预防医学”是研究人体保健、预防疾病的科学,中西医学都十分重视,但由于两种医学的发展各有不同时代背景,地域差异、所受哲学思想和科学文明的影响也各有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由于西医学引用新技术微观研究致病因素理论比较清楚,在治疗和预防措施上强调消灭致病因素,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选用不同的消炎药,或手术和物理疗法。中医学则受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影响,整体观念强,宏观是其主要分析方法,所以对疾病的预防强调扶正,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法则,其中同样有扶正防病的预防思想。

2 中医预防保健的指导思想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一身一整体”,局部组织或一个器官生理功能失调,或受疾病侵害,则整体功能受损,各脏器失去协调关系受到传变。预防要注重整体,以扶正为主,治疗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求本”,要“标本兼顾”。所谓“天人一整体”是指人的生存靠天地、气候、环境奉养,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均来之于外界环境,因此人体生命根本机理在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脏腑之间协调”。同时要“顺应四时”,即随四时气候变化、外界环境不同加强保健防病措施。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以祖国医学特别重视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种“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不仅有“未病先防”,还有“已病防变”的涵义。由此可见“辨证论治”的涵义,除辨证候所属,还有根据审机、求因、因人、因地、因时和防疾病传变的预防思想进行辨证用药、辨证饮食、辨证施术和辨证防病等广泛意义。在整体观点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有预防观点,预防保健同样要根据辨证论治。

3 中医预防保健的具体应用

3.1 未病先防

祖国医学认为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先决条件,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中医预防以养生扶正为主。

3.1.1 平阴阳、调气血、协脏腑

阴阳的消长在人体内呈动态平衡,是生命健康的标志。小儿素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之说,意指阴阳均未成熟,一方偏盛,另一方则显虚弱。起居、饮食、保健护理需遵从这一法则,不能按成人的方式进行保健。小儿脾常不足,小儿保健饮食要根据年龄、体质选择健脾运、助吸收的保健食品和中药,不能专从西医营养学的观点选择保健品。所谓小儿“肾气未充”是未成熟之意,与成人的肾虚不同,防治小儿遗尿、肾脏疾病慎用温补壮阳药物。小儿藩篱薄弱,肺气不固,容易患外感疾病。所以饮食保健一定要考虑小儿肺、脾、肾三脏的弱点。《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小儿五脏中有三脏薄弱和不足,五脏之间相生相克,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所以小儿整体脏腑娇嫩,保健预防要遵从这一特点。

3.1.2 小儿饮食保健与辨证施治

《灵枢·天年篇》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曰:“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育婴家秘》指出:“乳为血化,美如饧。”以上均说明祖国医学对小儿起居、保健、饮食均应根据小儿的年龄、不同的气候时节辨证进行。如梨,性寒味甘,入脾、胃、肺,有养阴清胃、润肺生津止咳的作用。如婴儿体质属于脾气虚,痰湿不化的痰稀便溏者应用秋梨膏或梨汁均不相宜。小儿缺钙、佝偻病是常见疾病之一,防治此病除用钙、维生素d以外,多嘱咐添加鱼虾等海产品类辅食,海水咸,属肾,属阴,小儿佝偻病中医辨证多属脾肾虚,但婴儿临床未出现骨骼畸形时表现只有脾虚证,这时鱼虾等营养品对脾气虚型婴儿佝偻病是不相宜的。中医食品中药都有性味归经,中医书籍从未记载一药、一方、一位医家可以防治百病。

3.1.3 预防保健要顺应四时

保健饮食要有季节性。春天阳气升发,多风,不能过食油腻煎炸动火的食品,谨防受风引发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夏天暑热湿盛,出汗多,宜食祛暑清热的食品,如绿豆荷叶粥、西瓜、冬瓜、酸梅等食品。秋天气候干燥,葱、姜、蒜、辣椒慎用。冬天寒冷,可用祛寒暖胃食品。小儿脾、肺、肾三脏薄弱应互相兼顾,必要时进行食物调配则可改变食物性能。如生姜性味辛温辣,能治胃寒呕吐,但刺激性大,脾胃虚弱或年幼儿童不宜食用,配以红糖、大枣则既可祛寒止呕又能和胃。

3.2 已病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