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例6篇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美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鉴赏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材体系、课程设置、鉴赏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发挥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真实价值。本文将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新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以音乐审美为教学核心”放在了课程的头条位置,音乐的艺术美决定了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自觉审美的过程中,应贯穿所有主观和客观审美元素,并以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而言,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所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均需要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这种特性也决定了音乐鉴赏是学习或感悟所有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主要措施,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其具体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例如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2.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音乐审美的核心价值上,而并非只注重音乐的时代意义与韵律形式。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音乐鉴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也追溯到春秋孔子时期,当时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并未对音乐鉴赏课程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求,各院校大多是针对学校本身情况制定音乐鉴赏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内容以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传统音乐鉴赏为主,对学生而言,由于在高中时期缺乏音乐教育基础,在接触音乐鉴赏课程时容易产生专业性代沟,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从教师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教学水平却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专业术语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也是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弊病。

2.高职鉴赏课教学存在问题。一是音乐鉴赏课程未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效果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安排的音乐鉴赏课程随机性太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的鉴赏曲目,教学进度不一致,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音乐知识有限;其次,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不重视,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缺乏学习热情,此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音乐鉴赏课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音频和乐器设备,导致音乐鉴赏课只能局限在多媒体教室中,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场交响乐、钢琴曲等需要现场进行细致欣赏的曲目,制约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是鉴赏教学方法欠创新,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仍然沿用欣赏———讲解———评价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音乐潮流,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对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导致音乐鉴赏教学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逐渐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脱节。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思考

1.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建构分析。首先,高职院校需针对音乐鉴赏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而规避传统教学的疏漏;其次,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针对性强、鉴赏内容丰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寓教于乐;最后,音乐鉴赏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教师心中,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必定是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音乐领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也是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培养其艺术修养,端正音乐鉴赏的学习态度。

2.结合多元化背景,丰富音乐鉴赏的内涵。首先,安排教学内容时多元化音乐并举。音乐鉴赏课程与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种类各异,且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按照世界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西方音乐、东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模块进行单元鉴赏教学,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特点和作曲家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由于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历史上每位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仅以“面”的扩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显得内容空泛,缺乏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面”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选取音乐作品定的“点”来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例如在鉴赏20世纪初的Twelvetone(十二音)音乐时,可选取A.Schoenberg(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例,对作品片段化、急剧跳动的主旋律,不规则、出人意料的节奏以及无调性的和声等微观特征进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描述的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悲惨的心理世界。通过“面”与“点”的结合,可让学生掌握多种音乐观念,提高了对具体音乐现象和整体格局的分析和聆听能力。其次,将音乐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情境。音乐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直接联系,但现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文化情境的差异进行强调,缺乏对社会背景、宗教、艺术、经济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教师需将音乐置身于多元文化情境下,例如在西方中世纪音乐鉴赏过程中,对GregoryChant(格里高利圣咏)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等知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广泛影响,而GregoryChant的功能则是作为宗教礼拜仪式的背景音乐,主旋律偏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带有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宗教意味,这样学生就便于理解记忆。再如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时,可结合多媒体屏幕,创设对应的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将作品置身于无锡二泉池旁,月恋水、水怀月,在泉与月的相互衬托下,全曲时而沉静、时而躁动变奏、时而激昂愤懑、时而深沉忧伤,这也凸显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痛苦,以及内心对生命的豁达体验。

3.改革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运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欣赏,并尝试着理解作品中的核心音乐元素,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Fade》《克罗地亚狂想曲》《IntroAE86》等流行电子音乐和钢琴曲,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版本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言,并将发言情况纳入到评价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与同学进行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由传统讲授式课堂朝讨论主导课堂转变。在进行讨论式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维也纳派的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导致这种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位作曲家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其音乐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等等,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音频资料。在课堂上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提示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裁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将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交叉的趋势,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音乐鉴赏教学融入到多元文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2015(15)

[2]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6(21)

[3]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6(01)

[4]杨楠楠.关于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4(12)

[5]马馨馨.对高职院校音乐课的教学改革与对策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5(03)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中;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一、引言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先辈经过世代传承的艺术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文化、艺术、智慧结晶的具体体现,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非常珍贵的艺术瑰宝。音乐鉴赏教学是现行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所重点提出的,是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及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赏和感受能力,促进学生对音乐魅力的真实体会和感受,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审美意识和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然而,处于流行音乐盛行的当今社会,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民族音乐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来说,在新课改要求下,应该通过积极探索高中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新方法,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提升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对策

(一)强化音乐教学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学习态度。因此,在高中民族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想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教师自身就要不断了解、探索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力度,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质量。学校要为音乐教师提供民族音乐等专项的学习和培训,进而提升音乐教师的音乐审美素养,使其能够更加熟练地驾驭民族音乐教学,通过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接受、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多渠道搜集、更新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流畅、完美的演唱和演奏是音乐教师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可以自己掌握一些民族乐器等,在课堂上为学生亲自演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课堂教学效果。

(二)丰富民族音乐鉴赏教学内容

音乐鉴赏教材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参考材料,是音乐课堂的主要载体,虽然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作为十八、九岁的高中生来说,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和喜爱程度远不及流行音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音乐元素,灵活准备教学内容。例如,在鉴赏完音乐课本上的民族音乐作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联想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具有“民族风”特色的民族歌曲,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一些虽然是流行音乐却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比如凤凰传奇组合所推出的《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坐上火车去拉萨》,或是周杰伦的《青花瓷》、《台》等等,也可以在学习课本中音乐作品同时联想相似的流行音乐作品,比如在欣赏京剧《霸王别姬》时,就可以让学生比较屠洪刚版的《霸王别姬》,两者对比地进行欣赏,此时可以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让学生自己来演唱,通过结合流行音乐的音乐鉴赏教学方式,让学生寻找流行和民族音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发现民族文化元素,从而进行民族性的音乐审美体验。

(三)创新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民族音乐教学模式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勇于创新。在民族音乐鉴赏课堂,教师在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体验式”、“比较式”等全新的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创新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多聆听、多观察、多表演的形式使得学生亲身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形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见解。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让学生亲耳聆听所学习的民族音乐作品,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曲时,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配合,对不同版本、不同音色、不同速度进行比较欣赏,加深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比较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同类的音乐表现手段作比较、同类题材不同体裁的乐曲作比较。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作品时,可以将民乐合奏的、弦乐合奏的、电子合成器、埙、箫合奏的《二泉映月》加以比较分析,加强学生对不同演奏风格的认识和感知。

(四)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鉴赏学习氛围

轻松、自由的民族音乐鉴赏课堂氛围能够更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进人优美的音乐意境,感受民族音乐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民族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设立差异性的教学意境,在不同的教学意境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民族音乐作品;同时教师在精心准备课件内容的基础上,课堂上主动与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让学生大胆地畅谈对民族音乐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想象、创新,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眼界,提高鉴赏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民族音乐社团、比赛、讲座等活动加强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参加合唱团的学生可以演唱《茉莉花》、《沂蒙山老调》等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作品;舞蹈团的学生可以增加富有美感的民族舞的排练;还可以组建民族乐队,学习不同种类的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等。校内课外活动与课堂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民族音乐鉴赏和学习的艺术氛围。

三、结论

“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高中生可以通过音乐课堂的民族音乐鉴赏实践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自身的爱国意识和情怀,激发自身的名族自豪感。因此,提高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音乐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高中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通过不断强化音乐教师队伍、改革受课方式、建立有效民族音乐鉴赏模式、增加欣赏和聆听、改善教学氛围等方式方法,提升高中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进而通过民族音乐的教学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优秀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张京江.高中民族音乐的授课分析[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02)

[2]段妍.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黄河之声.2015(05)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3

关键词:对比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运用策略;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80-01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审美能力的使命,音乐鉴赏教学对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将“对比法”运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与完善当前的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鉴赏教学中,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学习与思考。文章围绕“对比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研究。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中生的艺术修养,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对音乐鉴赏教学课堂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逐渐渗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改善。

(1)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给予的重视程度不足。首先,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一切向分数看齐,对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视不够。虽然高中音乐鉴赏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然而由于其所占分数不多、比例较小,因而,无论是高中学校还是高中音乐鉴赏任课教师,均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均未认识到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所担负的对高中生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培养的重要使命,尚未认识到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对于高中生德育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音乐教师对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不重视,直接反映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高中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音乐课堂的有效性能否实现。

(2)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方式过于传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高中生大多为十七岁到十九岁的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活泼好动,不喜欢沉闷枯燥的课堂教学。然而,由于教师与学校对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有的音乐教师对于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得过且过,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照本宣科,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不能发挥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应有的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对比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高中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时,要想充分利用“对比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宏观比较,将“对比法”运用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将“对比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加以运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宏观比较是基本策略之一。由于高中生初次接触音乐鉴赏教学,对该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并不深刻,同时,不论是初中阶段还是小学阶段,均存在着对音乐教学重视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了高中生音乐知识的严重匮乏。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向高中生普及、讲解很多相关音乐知识,比如,向高中生介绍基本的音乐类型,和一些最基础的音乐知识与鉴赏方法等。例如,在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课本章节设计是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进行区分的,如《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国之瑰宝――京剧》《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等等,各章节的乐曲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教师可以向同学大致介绍每种风格音乐的基本知识,以方便今后的教学能顺利进行。通过对不同特色的音乐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风格代表的文化的理解。

(2)纵向比较,将“对比法”运用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将“对比法”运用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是纵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即是对同一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加以比较,或者是对同一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不同的内心情感,以加深学生对该作者的认知,了解该作者作品的变化方向。例如,在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与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都可以运用纵向比较法进行教学。《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音色严谨,节奏变化快。《命运交响曲》则表现了作者同命运抗争的强烈情感。

三、结束语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并不仅仅是音乐鉴赏课堂,教给学生如何对音乐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参与到音乐鉴赏课堂活动中来,充分培养高中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意识,教会学生学习与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打破传统的“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现象。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仅仅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不断改进与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高中音乐新课改面临的三大挑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1).

[2]王朝霞.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J].人民音乐,2011(04).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4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学;学生鉴赏力;培养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实施音乐教育,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对音乐美及内涵的认识、理解、鉴赏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就要采取演唱、演奏、欣赏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在主观情感体验上,应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同时也要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音乐功能作为音乐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是一种自然的物理现象,人们生理上有意或无意的都会受到音乐的影响,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也有促进作用。音乐所独具的优势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这离不开音乐自身的美。而音乐美是最为独特的,不需要外来修饰的,是以自由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直观的心灵。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音乐独有的形式及手段,努力培养一批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目前,我国现阶段将音乐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及作用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康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益于健康的激素,起到调节血量和使精神细胞兴奋的作用,增强免疫力。同时,好的音乐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加他们对音乐鉴赏的兴趣,对其身心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为什么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不同的音乐呢?譬如在悲伤的时候喜欢听悲伤音乐,在欢乐地时候喜欢听欢快的音乐,在热恋的时候喜欢浓烈的情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聆听轻柔美妙的轻音乐。原因就在于音乐作品通过美妙的旋律表达各种情感,如悲伤的、欢乐的、愉悦的,愤怒的等。人们通过聆听音乐,达到精神、心灵上的一种共鸣,从其起到对心灵的慰藉和滋养,抒发出一种特定的情怀和感情。这就是为什么音乐能提高大学生情操的原因所在。

再次,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在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音乐带给我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比物理教师那里获得的东西更多”。可见音乐对培养爱因斯坦想象创造力的重要性,音乐在提高大学生思维想象力方面,也应该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三、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开展教学前,针对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特点、具有的音乐水平和鉴赏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组。再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具体认知和理解特点,进行内容设计和安排。例如在开展古典音乐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有关古典音乐通俗性的教学,适当地对教学理论进行简易化处理,把教学理论同古典音乐欣赏结合起来。在教学教材选择方面,选择艺术价值比较大、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代表性作品。教学内容上应深入浅出,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简单的通俗作品开始,然后到大型的古典音乐作品,教学难度从易到难,欣赏层次要不断提高。要先感性后理性,先听后欣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古典音乐同其他音乐形式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欣赏能力。

(二)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欣赏音乐包含了音乐旋律、速度、情感及人生体验的欣赏,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在音乐教学中应通过情景构建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和欣赏,通过构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时,首先在欣赏之前通过朗诵诗歌的方式,将音乐的开始、高潮以及尾声部分进行讲解,通过对画面具体的构建,营造出一种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思考、去欣赏。或者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在欣赏音乐之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多媒体生动的画面结合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音乐欣赏之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看法、心得与体会的方式,总结欣赏的过程,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影响,认识到自身在欣赏音乐中的不足和优势。通过朗诵诗歌、散文讲解以及多媒体与音乐并用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音乐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情绪。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的欣赏具有一种全面的心理体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文化背景

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理解音乐作品内涵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要求。如果连作品都不了解,那么也就谈不上鉴赏了。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欣赏着一面通过声音即对音乐本身的倾听,凭借直觉,对作品产生情感,另一方面,则空间比较广泛,即:通过了解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等等,来产生情感,进而将这种情感带入到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实践证明:通过了解文化背景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作品,对其文化背景做以阐述,或者让学生自主的收集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故事、信息等,加强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提升自我音乐鉴赏能力。

如:在学习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时,笔者讲述了的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这部作品在号召青年走上救亡的道路,展现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因此,它音调高昂、节奏开阔,突出地表现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中国有志青年“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气势。在学习《孟姜女》时,结合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来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在欣赏我国古典乐器编钟、二胡时,以《二泉映月》作者阿炳的遭遇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趁势也欣赏了阿炳的作品,深化了学生对作品内涵的了解。

(四)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是关键

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学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条件。如何激发出他们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只有从一开始,就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较好的完成音乐鉴赏课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只有在兴趣的催化下,学生的潜能才会被充分发掘出来,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为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也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鉴赏课特点,采取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鉴赏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似,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法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经典的作品而言,一开始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流行的、学生听过的、比较熟悉的作品来鉴赏,是非常必要的。

(五)教会学生如何聆听音乐

要想很好的鉴赏音乐,就必须会聆听音乐,如何聆听音乐呢?其一,在生活中,用心去聆听。譬如聆听创作于1925年前后的《春江花月夜》。在聆听其第一段――江楼钟鼓时,有这样一种意境: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于江头尽处的阵阵箫鼓,接着优美如歌的主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春风拂涟漪的秀丽景色呈现在眼前。只有在生活中认真的聆听,仔细静心的聆听,才能有这种感受。如果心存杂样,左顾右盼,是很难走进音乐的中心去感受音乐的意蕴的。其二,要带着问题去聆听。听一段音乐,应带着些问题例如这段音乐是什么体裁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何,音乐的内涵是什么等等去聆听,只有这样,久而久之,才能学会听音乐,从而学会初步的鉴赏音乐。

(六)注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培养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能力的综合。其中感知是对音乐音响的总体知觉能力,包括对音响的辨别力、感受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是音乐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是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的心理过程,是对音乐鉴赏的基本要求。想象,是人类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性地赋予艺术作品,进而更深刻地解释音乐作品的意蕴。理解,是运用理性思维,对艺术作品进行形式、内容及内涵的思考,以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受个体教育基础、艺术感悟能力的影响,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感知、感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知识结构、欣赏能力及音乐感知力等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理论知识相当广泛,包括技术理论和史论两大部分。其中技术理论包括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对位法、作曲法、作品分析、配器等。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音乐技术理论是有关音乐本体表现和存在规律的总结,音乐史论则是音乐艺术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发展衍变过程和规律的总结与概括,它们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音乐艺术创作、表演的规律,从而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对学生鉴赏力的提高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聆听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来实现。要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和情感联系的经验积累,不断地提高其鉴赏能力。

(八)诱发学生音乐创新能力、想象力的产生

升华音乐鉴赏能力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而这一切需要学生有着加强的音乐鉴赏能力,换句话说,诱发学生音乐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产生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升华结果。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他们的鉴赏能力得到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逐步探索、研究的过程,我们从事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与学生协作、共同发展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鉴赏音乐、分析音乐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都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殷春景.培养感受力,提高鉴赏力[J].中国音乐学.2014(06)

[2]王希.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艺术教育,2010(07).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音乐鉴赏课;美育;欧洲音乐作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72-01

一、欧洲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发展

高校音乐鉴赏课作为促进学生审美情操发展的重要课程,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独有的特点进行课程制定,保证能够在音乐鉴赏课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欣赏点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欧洲音乐作品作为一门涉及历史、人文、音乐史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其综合性和历史性令其能够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欧洲音乐文化的巨大变革与发展。设定欧洲音乐作品作为鉴赏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性、理解性和综合性的考察,对于其自我独立思考和音乐知识分析整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欧洲音乐发展中,从中世纪开始,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还是浪漫主义时期,都有着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所塑造的不同音乐风格。当时涌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及音乐家,都需要学生需要利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聆听经典的音乐作品,充分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与特点,这样才能够保证以高校的音乐赏析课为基础,在未来进一步深度探索欧洲音乐作品。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对美育教育的作用

据上述,当前高校音乐鉴赏课中利用欧洲音乐作品来进行典型内容分析鉴赏必不可少,除了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之外,对于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美育教学也非常重要。

从美育教育的角度来说,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念的内容,其教学需要充分对音乐中的美好事物进行辨析和探索,利用音乐分析、音乐聆听、音乐欣赏等多种方式来塑造自我健全的音乐审美观念。在音乐教育之中,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之中,对于其未来的心理构建、趣味人生和创造力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帮助。在现代化的音乐赏析课程中,以欧洲音乐作品为例来进行学生的美育教育,可以充分保证美育教学以经典文化音乐作品为例进行教育的实质化转变,以提升学生的现代美育特点为核心,充分保证欧洲文化中的经典音乐内容能够对学生的自我音乐审美和理论起到提升作用。

在相关的欧洲音乐作品赏析课中,为了充分提升学生对于美学观念的认知,教师可以从著名的欧洲音乐家入手,根据当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来引导学生聆听其一生中不同年龄层次所创作出来的不同作品,无论是曲式结构、创造手法还是作品内容,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和音乐家自我对于审美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提升。这样的音乐赏析方式是对于学生的不同审美内涵的考验和探索,保证了其利用对比法、聆听法、参与法等多种音乐赏析方法进行探索之后能够深刻理解欧洲音乐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对于高校来说,其开设音乐赏析课,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聆听和了解中充分扩展自我音乐知识领域,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自我音乐素养和道德素养也就能够随之提升。一般来说,鉴赏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才是美育教学的美学观念传递的核心保障。所以在进行欧洲音乐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先从理论基础上向学生传递欧洲音乐作品的特点,再通过实际的聆听和鉴赏课来塑造音乐形象。这样的结合方式不仅能够坚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能够以美育教育为核心来提升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保证在实践和创新探索中了解和吸收多元文化,能够激发起学生性格中积极、乐观的特点,从而保证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总结

对于高校来说,开设音乐赏析课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从经典的音乐作品中吸取知识和文化内涵,以此来提升和丰富自我思想和内涵。欧洲音乐作品作为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艺术特征,设定其为基本的鉴赏内容,就是对学生美育能力的锻炼和自我创造力的丰富,这样的鉴赏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定,保证欧洲音乐作品中的经典内涵能够充分影响学生对于美学的认知和对于自我审美能力的构建。总体来说,音乐鉴赏课中对于学生美育教育的方式和材料选择是决定其教育效果的基础,音乐未来的教育改革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充分保证教育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04).

[2]林彦君.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审美素质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3]周静.大学音乐教材的可接受性――试评《走进音乐――音乐知识与欣赏》[J].艺术探索,2005(S2).

作者简介: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6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音乐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的智力的发展,这点是有科学依据的,音乐的作用是全世界人们所公认的,它能够激发出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开设音乐鉴赏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包括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音乐的发展历程等,还涉及到文学、历史、美术、地理等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欣赏并评价一部作品,培养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能够培养出学生们的人文情怀,培养出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也是日常需要,因为音乐鉴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的一种文化方式,学习了音乐鉴赏课,能够加强学生们的与人交流的能力,更好地去满足生活的需要。

音乐鉴赏课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音乐是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反观社会,体会到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能够更好去适应这个社会。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各个高校里面音乐鉴赏课作为一门课外选修课,所以整个学校对其的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是选取一段中外的乐曲作为整个课堂的讲解内容,让学们只是生硬的去接受经典音乐,教师们在授课时仅仅考虑了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教授,并没有从学生的感知和体验上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的内容单调枯燥一直以来就是各大高校音乐鉴赏课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音乐鉴赏有着与其他科目本质上的区别,它需要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每个器官去接受新知识,教师们的上课内容就决定了学生们的听课效率,现在大部分教师的采用欧洲古典音乐来进行教学活动,其他地区的特色音乐却涉及比较少,导致学生对其失去兴趣,禁锢了学生们的视野。

高校的音乐鉴赏还存在着另一个比较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单一,过去的那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们先给学生们对即将要聆听的音乐做一个基本的介绍,然后运用多媒体将乐曲进行播放,往往教师在学生们听完之后也没有很好地去进一步讲解音乐作品,导致学生们根本没有培养出很好的音乐素养。

教学设施的缺乏也是目前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音乐鉴赏课受到学校资源的限制,通常很难将每一件音乐器件的真实地展现给每位学生,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大多是从理论的角度去讲解每件乐器的性能、构造以及所表现的风格性能,由于平时在课堂上缺少对这些乐器的感性的认识,学生们不能够通过音色准确的去判断乐器的种类,所以达不到音乐鉴赏课的收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和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自从教育部将这门课程设为教学课程以来,虽然我国的很多高校的不同情况的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真实的课堂效果却不如预期的好,有些学院人为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音乐社团就可以代替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开设。

三、提高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首先各个高校应该明确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讲究技艺方法,还要融合哲学、美学、文学和历史等艺术理论,通过展现中外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提升其自身对音乐的品味、品鉴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去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开拓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教师们应该及时的更新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让学生自主的去选择下节课的上课内容,教师们挑选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中外作品,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民主轻松,更加的有利于教师们和学生们的沟通交流,教师们可以选择我国近现代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进行鉴赏,体会出我国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本国音乐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