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例6篇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堂互动

一、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互动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不足。当前研究性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中过多强调研究性学习而忽视了课堂互动,主要表现为:

1.忽视过程的控制

与传统的学习活动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客体确立、方案设计到实施,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一旦学生失去了“自主”,研究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许多老师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一些课题指导过程中,害怕穿新鞋走老路而重蹈传统教学的覆辙,不愿过多地介入学生的自主研究。他们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尚能和学生在一起,帮助学生选择课题、设计实施方案,一旦方案敲定便认为自己的辅导任务结束了,于是完全放手,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一概不问,致使整个研究呈“放羊式”的无序状态。最终结果不是流产,就是学生东拼西奏完成“论文”,交差了事。

2.忽视群体参与

小组合作实验是学生经常采用的的组织形式。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有所长,协作互补。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能力的强弱,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个体参与的情况差别较大。一般说,兴趣、爱好广泛,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课题研究较为热心,他们积极查找资料,深入研究,广泛与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在个人钻研与讨论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他们承担了课题研究的绝大部分任务甚至包揽了全部的研究任务,自然而然成为课题组的顶梁柱。无可置疑,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课题研究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而一部分性格内向、学习基础比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他们对课堂研究大多兴趣不浓,参与不够。如果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做好协调、指导、激励等工作,他们往往就会游离课题研究之外,成为整个课题研究的配角或“旁观者”,他们自然很少享受到研究性学习中各种兴趣,能力也很难有所提高

二、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呢?

1.积极参与,全面关注

研究性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并不是说不要教师的指导,相反,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地收集相关信息,分类处理,提炼观点,和学生磋商成果。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研究性活动,把握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及时发现并指导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树立研究思路,指引研究方向,推荐研究方法,避免误区,尤其在学生研究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的时候,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往往会使学生茅塞顿开。

教师的指导应点到为止,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时,还要引导学生发扬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研究性学习一个重要特征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认识事物,这一要求也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探索其课堂教学模式为:通读课文确立课题研究学习成果展示总结评论课后延伸。

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发表新看法。对讨论中意见不同或与教参意见不相符的观点,教师不应武断地对学生的意见作出评价,而应引导进一步讨论研究,让他们继续打“笔墨仗”。这样,课堂成为学生讨论的场所,畅所欲言的论坛,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在其中会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课题研究,教师应根据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班而论,因人而异。对于始起年级或基础不是很好的班级,应从小处着手。

3.不断完善评价标准

推行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某一方面素质的锻炼,而是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充分重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用的方法和所获得的体验,重视研究中所获得的成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充分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交往与合作的情况等。

学习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课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即在一课学习结束时进行测试,不侧重给学生划分数、定等级,而是让学生找出不足和差距,并找出矫正补偿的处方。这样就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愉快,而暂时后进的学生也能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发掘潜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进步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从而对进一步学习起到促进、激励作用。教师可以从评价的结果中,了解到教学的效果,并能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教师只有准确地了解到自己教学中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才能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调整教学计划,完善和改进教学,进而实现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人文;策略

人文素养一般是指人如何看待和处理与世界、社会、他人和自身的关系,它是培养一个人人格的关键性要素。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育活动,把人文性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有利于潜移默化地把人文素养融入到小学生心灵深处成为小学生身心不可缺少的元素,从而成为小学生人生发展路上的航标。

一、剖析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使人们的文化领域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和发展,也使多元化的文化思潮萌生汇集在一起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文化市场发展的层次不齐必将导致腐朽的落后的文化思潮也相伴而随。小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决定了其正确的思维辨别力、认知力和判断力还未形成,这使小学生避免不了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受到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影响,这就需要加强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以抵御不良文化的侵害。

二、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引入人文性教学的策略

(一)潜心阅读文化经典,积淀人文素养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汇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和文化结晶,又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下来,铸造了中华文化丰厚的文化宝库。在这些文化宝库中无不珍藏着许多名家名作,无不彰显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而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民族精神可以成为小学生身心发展成长的养料从而沉淀为其文化素养。通过对优秀的文化经典名作进行研读和挖掘,提升小学生文化素养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途径。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选择性选取一些古代的诗词歌赋,比如《弟子规》、《论语》、《诗经》、《唐诗三千首》等,让学生通过泛读、细读、朗诵、背诵、默写或者朗诵比赛等形式开展品味经典语文教学学习活动,教师并要求学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把自己对名家名言的内心感受和解读写出来,而后教师进行仔细评注以跟踪学生的内心变化和人文体验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正,最终使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自我人文体验并内化为自己的言行规范。

(二)挖掘培育情感,潜移默化人文素养

每一部文化作品字里行间无不是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凝练,无不是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喷发聚合,这就需要学生深入到作品本身去挖掘去体会。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研读名篇精品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去挖掘作品背后所隐藏着作者深厚内在文风,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学审美情趣,最终使这一文学作品的研读教学过程真正成就学生的人文培养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情感教育起着核心和支撑作用,高尚的情感、暖人的情感能够活化人的心灵,使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性教学手段一定要激感内涵,以情施教,,以情感人,注重情感教化作用并把情感教育融合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例如,在进行《背影》这一教学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对《背影》采用细读的方式进行,并让学生带着“文章中哪些词语和语句让你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心疼以及父亲对作者的眷恋之情”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文章,随着对文章深入的研读很多学生能够从“肥胖的身体爬上月台”“蹒跚地走在铁道上”,“看见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下来”等语句中体会作者细腻的感情和内心的独白,更能够感受这种文字间荡漾的亲情人文之美。通过这一情感挖掘语文教学活动,学生从作品深处感受到了散文创造的细腻笔锋和中华浓厚的家庭亲情观念,从而使这种人文情怀滋润学生的心灵并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去珍惜亲情去关爱父母。

(三)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首先,开展晨读文学作品朗诵活动。教师要利用每天早上的晨读朗诵时间,让学生以领读、引读和品读的形式对一些精美的小品文进行朗读,而后大家对作品深厚内涵和思想升华进行品味,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阅读素养;其次,开展人文科学校园行活动。教师可以请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作家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交流会和研讨会,让他们以自身的阅历和文学素养向学生讲授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内在原因以及这些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的演变和作用,从而加重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存在感并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结语

当前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良人文思潮影响,小学生本是天真浪漫、无忧无虑地成长,然而却也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成长问题并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无不是小学生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缺失。这就需要担负着中华优秀文化和文明传承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人文性教学手段相结合,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把中华优秀的人文素养内化为小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3

一、教育思想比较

从教育思想上看,合作教育学在俄罗斯占主流地位。早在1986年10月,合作教育学的倡导者通过各自的教学实验提出“合作教育学”的理论。合作教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强调把教学、教育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这种新型关系之上。口号是:合作人道化、个性民主化。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这是合作教育学基础的基础。我国教育思想虽然也很明确,中央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了教育方针、路线、政策,规划了教育蓝图,原国家教委出台的《关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从语文教育来讲,魏书生提出过建立科学、民主的师生关系,钱梦龙提出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主张,但其理论深刻性以及可操作性,不如现在俄罗斯语文教学深刻和广泛。虽然我国也有合作教育学的实验学校,但其实验结果,远不如俄罗斯普及和卓越。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必须放到教育体制、学校整体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考虑。我国的教育,学校办学自比较小。而俄罗斯教育是开放教育,学校拥有组织教学和教学过程的自,具有法律和财政上的独立性。

教育思想实际上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受制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又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它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路线、政策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方式。它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和通过什么途径培养人的问题。

由于我们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与西方不同,过分强调一致性,势必在语文教学上忽视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所谓科学、民主的师生关系也很难落到实处;由于我国采取统一考试制度,而这种选拔考试又和学生岗位、就业、职业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三主”教育思想也很难贯彻。我们的两全(指面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主张和教育实践的反差,困扰着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学的效益不高,激发我们去探索和改革,整体教改实验的构建和实施应该由我们这一代去运作。

二、课程比较

一般地说,课程是一个国家某一时期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生活多侧面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教育理论、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应用。俄罗斯的课程安排优于我国。

从课程结构看:1.增设反映当代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的新学科;2.重视体育教学,十年级、十一年级每周各增加一节;3.重视个性发展,选修课为五课时。

从课程内容看:1.向整体化方向转变,把学科分成类:语文、数学、社会学知识、周围世界、自然知识、艺术、体育、工艺,有利于学科互相渗透和融合,符合时展的脉搏;2.注重全面发展:我们在选修课中加修《人与社会》、《生活指导》《经济学》、《农艺》、《安全教育》、《生态学》等。

从课程形式上看:1.编排形式是直进式排列方式;2.修业形式:增加选修课,注重学生差别,十年级和十一年级选修课为十二节,给学生自学和主动学习提供了广阔天地。

三、教材比较

俄罗斯的语文教材是语言和文学分设。他们的语文包括两门课程,一是俄语(国语)相当于我国的汉语;一个是文学,包括俄罗斯文学、俄罗斯各民族文学和外国文学。他们大纲多本,教材也多本。各校可自选大纲和教材,如基础中学九年级文学大纲,就有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和俄罗斯教育科学院两家制定的两种版本。本文把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制定五~十一年级的文学大纲和五~九年级俄语大纲分别与中国的语文教学大纲进行对比。文学课教学大纲(五~十一年级)教学目的:开设文学课,其目的是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为形成个体的内在需求创造条件,使其不断完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需要系统地阅读文学作品,广泛而又有针对性地了解祖国和世界文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教师应经常关注学生对作品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关注他们对作家所提出问题的思考。在文学教育的各个阶段,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开始接触文学问题到毕业考试要始终坚持让学生独立理解作品。俄语课教学大纲(五~九年级)。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功能和交际功能。语言功能,指学生精通俄语,培养学生科学的语言世界观,用俄语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交际功能,指学生精通俄语口语、书面语的功能特征,培养学生牢固的正字法及熟练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掌握俄罗斯规范的标准语,丰富学生词汇,掌握语法体系,教会学生善于用连贯的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在一切运用语言的社会环境中自如地使用语言。

俄罗斯完全中学是十一年一贯制,十年级、十一年级不开设俄语课。俄罗斯完全中学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小学(四年或三年)称为初级阶段。第二阶段――初中(五年)称为中级阶段。第三阶段――高中(二年或三年)称为高级阶段。本文所列的俄语教学大纲,相当于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文学教学大纲,相当于完全中学大纲。

对比看出:俄罗斯语文教育,从培养人这个角度看,强调个性发展和创造力;从培养能力上看,强调语言功能和交际功能,并侧重实际的自由运用。

中国的语文教育,从培养人这个角度看:强调思想感情的方向性,强调个性和智力;从培养能力看,侧重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自理能力。

两者从程度上比较,俄罗斯语文教学目标高于我国。从文学教育来看,他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是具有开拓意义的。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我国的语文教学大纲没有提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一个欠缺。从语言教育看,他们提出交际功能,也是有远见卓识的。特别强调的是“使学生在一切运用语言的社会环境中自由地使用语言”,要求要比我国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高。

俄罗斯教学大纲,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如语言功能,分三项说明,一是科学的语言世界观,二是俄语知识,三是语言美感。这就便于把握。而我国语文教学大纲表述比较模糊。如“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就见仁见智,不易把握。如果我们的教科书也是文学与汉语分编的话,我想大纲好写,教师好教,学生好学。教材很重要。从宏观上看,“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还都是文选式模式,还都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并存的混编型;还都是由若干单元构成的既存框架;还都是由课文、知识、练习三大块合成的联结体;大都是差不多的分量”。当然也很难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了。

俄罗斯教材从结构到内容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确定的。以五~八年级文学教材为例,民间文学等体裁(童话、谜语、英雄故事、谚语、俗语、传记、神话、民歌)大大增加,又吸收了一些从前在学校未学过的儿童读物作品。同时,也加大了外国文学的容量,以便使学生在世界文学背景中了解俄罗斯文学。学生对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教材有《文艺理论》、《文学与其他艺术》专章,以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作品。重视文学作品的背诵及表情朗读。俄罗斯语文教材编得比较活,不像我们的语文教材成人味浓,而且多从政治角度去考虑。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模糊及不易操作,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教材的不理想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目标 应用

1 引言

当前的学校教育都变成了专门帮助学生应对高考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各学科教学都成为了应试教育影响下的牺牲品,当然,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让学生与社会实践活动严重脱离;(2)学生文化积累太少,语文功底薄弱;(3)语文教学重术轻人,脱离了学生的培养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和必要性:(1)语文学科的开放性,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多项接口;(2)语文学科的模糊性,为研究性学习的深入钻研留下了余地;(3)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为研究性学习设置了跳板;(4)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为研究性学习组建了桥梁;(5)语文学科的时代性,为研究性学习添加了活力;(6)语文教材本身也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2 研究性学习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研究性学习一方面从课程的角度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理解和定位的,它论述了这门课程的内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等问题;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来进行理解和定位的,其中概括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作用。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就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有计划、有层次,要根据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具体条件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方案,通常情况下,高一年级以实际操作为主,高二、高三年级则以思维操作为主。遵循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的原则,语文研究性学体有以下三种形式:(1)实践类研究性学习;(2)综合类研究性学习;(3)文学类研究性学习。

3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范围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地探求知识的过程,它要求学生要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独立地完成论文或课题报告,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独特魅力,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同时,也会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4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1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和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亲身的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习惯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习惯,激发起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2)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从自主地发现、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收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到最后进行成果交流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3)培养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整理和归纳信息,并能够恰当地利用这些信息,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和他人能够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平台。要想圆满地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与课题组外人士的沟通与合作。学生在这个研究过程中,要发扬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研究的过程、创意和结果。

4.2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1)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的形式,即由教师先统一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的任务,这既可以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的研究范围,然后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自定具体的研究题目,并相对独立地展开研究活动,然后,用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专题作业。

(2)小组合作研究:每个小组一般山3~6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并且聘请一位或几位有一定专长的成人作为指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课题小组成员之间有分工有合作、各自发挥特长,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专题作业。

(3)全班集体研究:全班集体研究,指的是全班同学共同围绕一个研究课题,各自搜集资料、展开研究、独立的得出结论或形成观点,然后通过全班集体讨论的形式,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思维的碰撞,鼓励同学们在各自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深入研究,然后,进入第二轮的交流和讨论,或者学生就此完成各自的研究论文。

4.3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完成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研究的过程中,以上三个阶段并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的、相互推进的。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是:(1)知识背景准备阶段;(2)指导选题;(3)收集资料,制定研究计划;(4)分析资料,实施研究;(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6)展示研究成果;(7)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研讨

4.4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应该是一种全新的对教育方式的理解,对学生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学生有权自主地选择想要学习的知识或内容,教师要完个相信学生,只要学生有兴趣、充满热情,任何知识他们都能够学会。

(2)研究性学习不等同于简单地做课题、写论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自我发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等,让学生感受到在发现、探索、创造过程中存在的乐趣。

(3)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在现阶段,我们一直在倡导要把研究性学习重视起来,可是,这并不代表要用研究性学习取代接受性学习,事实上,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帮助也都是很大的,在通常的情况下,两种方式也是相辅相成,一起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作用。

(4)不能用研究性学习去否定学科教学: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学生所要具备的背景知识、研究意识、研究方法甚至研究能力,都是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如果忽视了学科教学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就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序列性和渐进性。

参考文献

[1] 王友才.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原则[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0).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趣味教学作业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其学习热情势必高涨,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便不言而喻。然而,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呆板,内容枯燥,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对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而言,趣味教学研究尤为重要。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导入具有兴趣性

为了让学生尽可能早进入学习的角色,提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我们要设计好的导语。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书篇》里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我在教学尝试中认为较好的方法有:

1、音乐的熏陶与感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wWw.133229.cOm

悠扬动听的音乐往往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从而深深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黄河颂》是选自《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在抗日战争时的作品。调动学生的情感是上好这篇课文的首要条件。为了激发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我们也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上此课时,笔者先请同学们唱《国歌》作为情感铺垫,接着播放录音带中的《黄河颂》配乐示范朗读,其中充满感情的朗读以及激昂的音乐旋律深深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接下来要学生体会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也就不难了。

2、导入要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的激发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笔者先请同学们去收集有关“罗布泊”的现状的文章以及图片,并请他们说说现在的罗布泊。笔者总结同学们的观点是“现在的罗布泊是荒凉的大漠,是恐怖的无人区。”然后笔者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美丽的湖泊,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水如明镜,犹如仙境。笔者请同学们猜这个地方的名字,结果他们谁都没想到它叫“罗布泊”。笔者把答案告诉他们时,他们瞠目结舌,非常吃惊。“美丽的罗布泊怎么会变成恐怖的无人区呢?”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并带着疑问迫不及待地在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一节课无疑是富有魅力的。

3、故事引入,让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学习《竞选州长》一文,有老师就用故事导入: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笑着回击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还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老师乘兴提出:“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就是幽默、辛辣,你能从《竞选州长》中说说这种特点吗?”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二、课堂要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的课堂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施展的场所,能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主要做法有:

1、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剖析生活点评大量的经典的创意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鉴赏能力,从作品中感受创意魅力,增加对创意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语文能力。

2、多媒体辅助。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师生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3、拓展阅读。语文水平的提升仅靠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介绍相关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网站,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拓展相关知识。

4、参与比赛。比赛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贵在参与,能否获奖并不重要,但却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指导参赛,在参与过程中检验自身水平,发现不足,看到差距,从而有针对性提高。

三、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作业兴趣

在作业的内容设计上,我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内容,做到基础知识训练和能力训练共存,体现作业的思维性、生活性和自主性。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作业类型:

1、动手作画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忠实原文,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原文或部分段落。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搜集查找类。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所知甚少,欲知详情”“立足课内,放眼世界”的情况下,在课前或课后查找、收集资料,为学习课文,开阔眼界服务。

实践类。各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布置各类的实践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3、想像类。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进行作业设计,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和延伸课外阅读,促进兴趣发展

1、开展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2、延伸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我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我对语文趣味性课堂教学的性研究,仅仅是个开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主阵地,我们更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进而在兼顾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获得高效。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07-01.第1版.第2次印刷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进入高中,学生们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科知识,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对各种文章已学会了一般的阅读和分析。因此,他们对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已深感不满,迫切希望改变自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能自己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但是,旧的教学方式中,为了强化技能训练,落实学科知识,课本上设计的不少形式单一死板的思考练习,学生没有什么兴趣;而为了“过关”或提高学习成绩,不少老师又大量地采用了课课达标或单元训练题,造成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而成效却欠佳。不少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语文,而考试成绩则与得过且过应付学习语文的学生差不多,导致他们没有一种成功感,更无效益感,越学越没有兴趣,越没有学习语文积极性,慢慢地便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消极抵抗的心理,甚至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传统的接受式语文教学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改革传统语文教学体系,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语文教学体系势在必行。研究性语文教学以探索性与革新性的学习方式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方法为理论指导,对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对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突出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学生是“发现者”,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和实践,激发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进一步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

1、“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要求,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主题,也是语文教学适应教改需要和时展的迫切任务。“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活动,其“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发展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科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强调亲身实践于探索、灵活运用知识以及形成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标定位,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也符合中学生培养发展的要求。

2、“研究性学习”更适合于学生全员参与

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和培养,一般的课堂教学很难真正让学生做到名副其实的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就是能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积极全员参与进去,从而更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3、研究性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语文课堂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学生地位实现从被动到主动。近年来,在教过程中,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的首要便是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20世纪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他从经验主义出发,开展主张以学生主动活动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从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让学生积极地、多方位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以验证方案的正确与否作为阶段性认识活动的结束。其次,教师角色实现从传授到指导。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好多情况下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而新课程理念中有一句话:“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伴游”,就是要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当中与学生同甘共苦;所谓“导游”,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排疑解难。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核心。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的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换句话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

二、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研究性学习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最应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开拓教材内容,挖掘其研究价值

现代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生活圈子狭小,要进行研究性学习,除了从自身生活中选取题材之外,更应该注重从教材中寻找和确立课题。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模式的根本转变:从被动地接受灌输到主动地探索研究;从简单的知识的记忆,文章内容的再现到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从迷信教材到审视教材。方法之一,结合具体的教材寻找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如在教授《装在套子丽的人》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时代背景,再让学生去搜索相关时代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更详细地了解沙皇专职制度对人民的摧残和毒害。方法之二,指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用新角度,新观念重新解读教材或进行再创作。

2、设计研究性作业,帮助学生学会总结研究成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业的设计偏重于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难免流于简单机械的重复,不能有效地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作业设计应体现对课堂内容的引深和拓展,着眼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有助于形成批评意识、创新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和习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反复阅读课文,仔细揣摩教材内容,运用多方面的思维方法,多角度地综合、比较、提炼,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唤起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纵向求深,横向求广,逆向求新以及发散聚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系统研究能力并学会一定的研究方法,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