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例6篇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1

第一,舞蹈有自成体系的教育作用。

1.舞蹈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舞蹈训练在满足少年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天性的同时,能使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使其意志品格得到锻炼。

2. 舞蹈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独生子女已经成为现代家庭中的普遍现象,由此引出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最为明显的。通过舞蹈排练特别是集体舞的排练,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得到加强,消除了学生的特殊化心理,能够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舞蹈训练能够使学生改变不良姿态,增强身体素质。由于舞蹈训练一般是左右两方面都要练习,对于身体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矫正作用。长期进行舞蹈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气质,改掉不良姿态。

4.赏析优秀舞蹈作品是舞蹈教育的一部分。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使其感受舞蹈的魅力,了解舞蹈的文化。特别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欣赏,倡导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将其发扬光大,达到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目的。

5.即兴舞蹈创编也是舞蹈教育的一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个性的表达及感情的抒发,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对动作的记忆力、对作品的创想力等。这个过程可以完善学生健康的身心,培养他们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独特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展现。

第二,舞蹈教育与其他艺术教育相辅相融,配合紧密,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1.舞蹈教育与体育的关系:从表面上看,舞蹈和体育都是用身体及其技巧作为表现形式的,且体育中的艺术体操更是和舞蹈类似,但体育不是舞蹈,也无法替代舞蹈。因为舞蹈注重用身体语言抒发感情,而体育则以运动强度、动作技巧来激发身体的潜能,更注重强身健体。现在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增加了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对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反映了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重要性。

2.舞蹈教育与音乐的关系:舞蹈与音乐从诞生起就一直紧密结合,舞蹈离不开音乐,它必须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即使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舞蹈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做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综上可看出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目前,小学的音乐课有韵律操和其他歌舞形式,但中学就只有音乐课,并且是以欣赏、唱歌、理论为主。如果与舞蹈结合,无疑是对音乐课的延伸和补充。由于舞蹈和音乐的亲密关系,这种结合能够更好地展现学生的精神面貌,使之情绪振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舞蹈教育与美术的关系:舞蹈与美术的关系最突出地体现在舞台美术上,舞台服饰、舞台化妆、舞台布景、舞台灯光、舞美道具等都是舞台美术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些元素也是舞蹈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舞台美术通过设计手段展现舞蹈作品所处的环境、时代、民族及人物造型、人物思想感情,同时推动舞蹈情节的发展,加深观众对舞蹈作品的认识。在舞台上,舞蹈是以流动的画面来展示,而美术则用静止的色彩造型来表达,这种结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4.舞蹈教育与文学的关系:几乎所有的舞蹈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里说的文学作品可以是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可以用各种娴熟的舞姿和情境将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前提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同样,学生也可以通过舞蹈形式的展现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第三,在中小学生中推广舞蹈教育、加强舞蹈训练是有其科学道理的,诸多专家、学者在心理学、教育学、美育学等理论研究上都提及舞蹈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应试教育、师资等问题,目前中小学舞蹈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1.虽然国家早就提出要以发展、优化受教育者素质为特征的素质教育替代以选拔淘汰为主的学科应试教育,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还应加大素质教育的培养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2.个别学校本身对艺术教育特别是舞蹈教育不够重视,缺少必要的资金、人才投入。即使排演舞蹈也仅是为参加比赛或是活动需要,而且在服装、道具、排练场地、时间等舞蹈排演必需的软硬件上不够配合,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师资的缺乏。在经过了几次扩招后,无论是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学校还是舞蹈专业人才都得到了补充,但从目前培养模式看,舞蹈师资大多是以表演为主的专业人才,舞蹈理论人才以及舞蹈教育人才还很缺乏。而目前的一些舞蹈教师多是从表演转型而来,他们也缺乏教育理论。这就要求师范类院校要加强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研究出版舞蹈教育理论教材,使舞蹈教育循序渐进地发展成完善的舞蹈教育。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2

一、我国现今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有把舞蹈课列入必学课程之中。舞蹈教育一直被作为一种专门的艺术教育只在少数艺术院校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

现今舞蹈教育的普及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一直以来,教育体制都是过于偏重知识教育,美育教育一直是处于美其名曰的地位。在美育教育中,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中,舞蹈教育又被边缘化,在中小学,舞蹈老师缺编也一直是个重要问题。因此要解决舞蹈教育的普及问题,一方面要从教育体制着手,一方面要从舞蹈老师的培养方面着手。

二、我国舞蹈教育新思路探索

如何从改造与创新的思路去完善国内的舞蹈教育,使国内舞蹈教育事业日趋完善,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们对于舞蹈文化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

2.1 高等舞蹈教育体制与模式创新培养更多综合型舞蹈人才

要培养出更多综合型舞蹈艺术人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综合型舞蹈艺术人才,不只是体现在舞蹈技能上,而是一个综合的范畴,包括了舞蹈技能、舞蹈理论、舞蹈创造性,甚至包括了文学、美术、影视、哲学各方面的知识结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对高等舞蹈教育的体制与模式的创新,要摒弃原有的只重视舞蹈技能而轻视其他方面培养的观念,要从教材与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具体的改进,学习舞蹈种类创新,引进新的舞蹈教学种类,提高舞蹈理论、舞蹈赏析、舞蹈创造性培养的地位,重视文学、美术、影视、哲学等其他交叉学科的兴趣培养。高等舞蹈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创新,是培养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的重中之重,只有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有观念,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

第二,要培养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这同样对高等舞蹈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个高等舞蹈教学者本身就必须是一个复合型、综合性的人才,教育者自身如果就是一个综合性人才自然最好,但如果不是,那么就应当在一个细分的专业领域有很高的水平,综合的高水平舞蹈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有一个质的保证,才能造就更多高水平的复合性舞蹈艺术人才。

第三,要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要让学生摒弃原有学习舞蹈就是学习舞蹈技能、学习舞蹈表演的观念,要让学生自身有一个要把自己培养成综合性舞蹈人才的观念。如果教育模式创新了,教者想教,学者不想学,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还是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要解决学生意识上的问题,一方面要抓生源,一方面要抓思想灌输,两方面着手。在招生的时候就把好关,挖掘有潜力,有志向的学生,在教育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观念上有一个自己要成为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的意识。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我们的高等舞蹈教育也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但是我们要下这样的功夫,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

2.2 在高等舞蹈教育细分领域中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要培养舞蹈教育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样要从多方面着手,要培养专业性人才,同样要从高等舞蹈教育模式、专业课程设置、舞蹈教育者、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各方面同步创新,同步改进。

首先,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要具有特色和优势。大学教育的开放,必然会产生学校与学校之间激烈的竞争,各个学校要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有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全国的高等院校,如果都以同样的模式去培养人才,只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因此,各个学校要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各自有特色优势的人才。以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为例,其发挥自己地理、语言优势,瞄准朝鲜民族舞蹈技能和理论优势,建设朝鲜族舞蹈表演与理论体系,培养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舞蹈人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次,在舞蹈专业布局上进行创新,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史论各专业之间要有特色,突出专业的重点,而不是最后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各专业学的都是一样,出来的人才也都是一样的。不同的艺术院校也可以发挥自己师资等教育资源的优势,突出自己的优势专业。

第三,要培养专业领域的人才,对舞蹈教育者方面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突出学校的优势、专业的优势,培养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就需要更多在专业细分领域的优秀老师。

2.3 在舞蹈教学中突出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

要提高舞蹈教学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最直接与最有效的方式是在舞蹈教学中多开设舞蹈编创课。我们过去的舞蹈教学一直注重的是“灌输型教学”,如果要提高舞蹈教学个性与创造性,那么首先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创新型教学”。毫无疑问,多开设舞蹈编创课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舞蹈编创课不但要开设,而且要早开设,在中专教学中就开设编创课。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性的,虽然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学舞蹈,一时要编创出有水平的舞蹈是不太可能,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训练,却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舞蹈教学起步阶段的创造性的培养,也将直接影响后续高等舞蹈教学创造性培养的连贯性。在高等舞蹈教学中,进一步增加编创课,并且在这一阶段开始注重学生编创的水平。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在学习舞蹈上已经有自己一定的经验与想法,教师在这个阶段抓住机会对其进行挖掘,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于舞蹈人才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三、结论

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时期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专业舞蹈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成果和经验,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与诟病,因此,如何提高我国舞蹈教育的水平,是摆在每一位舞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群策群力,需要每一个人贡献自己的智慧与知识,为提高我国的舞蹈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国家教育部门、全国小学、中学、中专、高校等教学机构、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为我国的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舞蹈开始频繁地出现于各个电视台文艺晚会、各大中小院校的文艺会演,甚至各种名目的茶话会、洽谈会也要舞蹈助兴。由此可见舞蹈在当今社会的盛行。但是众多的舞蹈大多由专业的演出团队表演,来自普通学校的屈指可数,即使有,也只是舞蹈队或舞蹈小组中几个颇有舞蹈天分的学生在表演,广大喜欢舞蹈的学生却未能参与其中。

我国现在正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特长发展,有些省市甚至在高考中进行专业加试,其成绩加入高考总分,或择优录取,这对广大爱好舞蹈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件幸事。然而如何实施舞蹈教育则是个难题。在群艺馆、文化宫、少年宫开展舞蹈教育,只能满足少数人的要求,而且对家庭条件有一定要求。而学校开展舞蹈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而且可能使其成为专业院校的后备人才,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这也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舞蹈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舞蹈教育自古就有。周王室设有“大乐司”对王室弟子进行舞蹈教育,规定“十有三年,享乐、诵歌、舞勺、成童舞象”,认为舞蹈作为乐舞、诗、道德修养三要素之一,同诗礼相融合,用以陶冶人的性情,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朱载衷蛩担骸肮庞芯子生而未尝不学舞者,燕而未尝不学舞者……噫,古人自天子至庶人,无有不能舞者。”

早在1989年,秦安强就发出了“舞蹈艺术待普及”的呼声,只是其普及途径仅限于传播,欣赏、学习舞蹈只是间接地提到一点。而张肖虎先生则“建议在高中设艺术必选课程……学生应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中选一门必选课,使高中学生的美育不致中断”。现在各个学校都急需舞蹈教师或有舞蹈特长的音乐教师。广东省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对于现在的教育实践需要,有80%的学校在回答需要专业舞蹈毕业或音乐专业毕业具备舞蹈特长的教育人才做何用时,都说是为开设舞蹈课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可否认,时代需要舞蹈教育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个性及素质修养,时代在呼唤着舞蹈教育。

二、舞蹈教育的意义

(一)自成体系的教育意义

1.意志力的锻炼

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培养其自制、自持的能力。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爱模仿,表现欲强。舞蹈课正好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而且在表演性舞蹈的学习中,学生出大力,流大汗,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最终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2.集体荣誉感的增强

少儿舞蹈一般都是以群舞为主,在排练时都会形成一定的集体。一个舞蹈节目从排练到最终演出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辛勤努力和付出,这是集体的辛勤汗水结出的丰硕果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舞蹈的整个排练过程,都是集体向心力的不断凝聚、集体荣誉感的不断强化。按照学习的迁移规律,在舞蹈排练中逐渐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可以迁移到一个班集体、校集体,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荣誉感。荣辱与共,集体荣誉感在集体成员的脑子里开始生根发芽。

3.良好性格的发展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这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独生子女教育难的问题。一些独生子女性格孤僻,霸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该有的特点。在舞蹈教育中,集体舞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使学生学会平等互助,消除学生的个别化、特殊化心理。即兴舞蹈的创编,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感情的表达力,其他诸如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尽情欢乐,尽情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回归少儿本性,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4.形态的塑造

少儿处在迅速成长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体育虽然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很好的功效,但体育不免带有锻炼的侧重点,即使身体某一部位得到强化,而另一些地方却得不到明显的锻炼。在舞蹈中,男女角色定位不同,或悠扬或奔放的音乐伴奏符合男阳刚女阴柔的特点,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舞蹈的体形训练,能够增强体质,改变不良姿态,使动作协调优美,从而使身体左右两侧能够发展均衡。

欣赏优秀民族舞蹈,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意识,使学生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气韵,开阔视野,团结各族人民,继承并发扬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与其他教育形式互相关联,亲密配合,更能适合中小学生的发展要求

1.舞蹈与体育的关系

舞蹈和体操都是以人体动作和技巧为表现形式的,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体育中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更是酷似舞蹈。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因为舞蹈重在抒发感情,而体育则注重动作技巧,很少与个人感情挂钩。二者对身体锻炼的不同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复。如今九年义务教育体育课程中增加了舞蹈和律活动的教学内容,一是考虑了体育与艺术结合的趋势,二是考虑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教学,三是表明了中小学教育对舞蹈的需求。

2.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朱载炙担骸坝欣侄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近代则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说明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亦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亦用来解释音乐。借用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的话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地反映与人的指挥的至美的艺术想象产物之一。”可见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之密切。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的音乐课有韵律操及唱游、歌舞形式,但在中学只有音乐课,且以欣赏、唱歌、理论为主。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变声期,而在唱歌时都存在只张嘴不出声的现象。舞蹈因是身体姿态语言的运用,能使学生情绪振奋,投其所好,使其认真学习。

3.舞蹈与美术的关系

舞蹈与美术的结合便是舞台美术,其服饰、布景、灯光、道具是舞蹈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在这方面起着展示舞蹈作品所处时代、环境、民族、人物身份及展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推动舞蹈情节发展的作用。舞蹈以动的画面来展示,而美术则用静止的造型构图来表达感情。无论如何,动感总比静感吸引人,对于学生来说,欣赏舞蹈要比欣赏美术作品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并投入其中。道具的运用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舞蹈与文学的关系

舞蹈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就是文学的因素。实际上任何舞蹈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一个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展现其内涵,比如诗歌的韵律美、修辞美、意境美,都可以用各种舞姿来表现,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目前开设舞蹈课存在的障碍

现今,我国施行的中小学教育大纲的美学教育体系中仅有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蹈课程仅在一些大城市中规模较大的中小学开设,而大部分规模较小的学校并未开设专门的舞蹈课程。在中小学普及舞蹈课,并不是空穴来风,各种理论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美育学等都提及舞蹈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那么为什么现在各学校对舞蹈要求是如此强烈却不开设舞蹈课,而是仅仅开设舞蹈兴趣小组呢?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各学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对舞蹈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学校只为参加比赛而排演舞蹈,平时把舞蹈教育视为小儿科,不闻不问。而以选拔淘汰为主的学科教育、应试教育仍在各学校内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国家教委三令五申要改革应试教育,实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导致教改、考改出现滞后,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口号。因此,各级教育领导要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师资的缺乏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4

福建目前有三所高校设置舞蹈学专业:福建师范大学、国立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这三所学校均是以舞蹈教育为主要发展方向。以下分为两部分对这三所高校舞蹈学课程设置展开调查与分析。其一为课程结构及其学分要求;其二为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统计。

(一)课程结构及其学分要求

(以华侨大学和泉州师院为例)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舞蹈学(海外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学分分配:通过以上图表分析,其一在课程结构方面:由于两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及生源不同,其课程设置的结构也不同。华侨大学直属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学校本着“为侨服务”的宗旨,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对外性,将课程的设置根据生源的不同分为境内生课程与境外生课程两部分。华侨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虽然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但没有体现出专业方向的特点,笔者认为既然是舞蹈学(海外教育)专业,应在课程设置的科组分类上添加对外汉语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泉州师范学院是地方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了其“师范性”,在舞蹈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中添加了符合其发展的师范类课程,如教师教育类课程。但由于社会上紧缺复合型“一专多能型”舞蹈人才,笔者建议在课程设置的科组分类上添加跨学科课程选修课,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其二在学分要求方面: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但以上两所高校在实践课程的设置均不达标,华侨大学舞蹈学专业的实践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2.5%,泉州师范学院舞蹈学专业的实践课程的学分只占总学分的10.19%。

(二)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统计(以三所高校为例)

1.学科基础课福建师范大学:舞蹈人文社会学、舞蹈人体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课程。人文社会学领域基本课程有:艺术概论、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名作赏析、舞蹈美学等。人体科学领域基础知识有:舞蹈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舞蹈专业技术课程有: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含福建民间舞)、现代舞、舞蹈编创、中国古典舞技巧等。华侨大学:舞蹈名作、舞蹈基础训练、艺术概论、舞蹈音乐、基础乐理、中国舞蹈史、华文教育概论、外国舞蹈史、舞蹈概论、节目排练、舞蹈编导、教育学、外国代表性舞蹈、视唱练耳。泉州师范学院:艺术概论、芭蕾基本功、舞蹈概论、舞蹈鉴赏、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身韵。2.专业方向课程福建师范大学:主项提高选修课程分为三组:一是舞蹈教学训练,二是校园舞蹈与创编类,三是音乐基础理论。具体课程包括中小学校园舞蹈与创编、舞蹈表演与动作分析、音乐教学课件制作、乐理与视唱练耳、声乐表演、合唱指挥等。华侨大学:必修课程:中国民间舞蹈、中国古典舞蹈、现代舞。选修课程:中国音乐概论、中国诗词、毯子功、声乐、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舞台灯光与音响、舞蹈教育学、舞蹈评论、舞蹈录制等。泉州师范学院:必修课:实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钢琴、基本乐理、闽南民间舞、闽台舞蹈研究、泉州戏曲、舞蹈表演、舞蹈解剖学、音乐欣赏、舞蹈创编、现代舞蹈、欧美现代舞史、企业艺术实践、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选修课:声乐、书法、合唱与指挥、中外影视作品欣赏、中外教育史、舞台化妆、舞台美术、古诗词赏析、音乐剪辑等。三所学校根据其所处特殊的福建地理位置及其闽文化,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上,添置了区别于其他地区舞蹈学课程的特色课程(见文中黑体字)。譬如福建师范大学根据福建的地方特色开设了含福建民间舞的民族民间舞课程;华侨大学根据其办学宗旨开设了华文教育课程;泉州师范学院依据其泉州的地理位置开设了闽南民间舞、闽台舞蹈研究、泉州戏曲。它们的不足体现在:三所学校都应更加重视舞蹈理论课程,以此来区分高等舞蹈专业院校与高等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区分舞蹈学专业与舞蹈表演、舞蹈教育等专业,以此提高舞蹈学专业的就业率。综上分析,福建高校的舞蹈学课程主要是就舞蹈学本身进行设置的,这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舞蹈学教育越来越不适合市场发展需求,比如现阶段基础舞蹈教育越来越受欢迎,舞蹈学教育对此提及较少;其次舞蹈学教育以舞蹈为主,注意区分音乐学(舞蹈方向),但对音乐整体介绍较少,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欠缺,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福建高校有必要在现有舞蹈学教育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和完善。

二、福建高校舞蹈学课程设置的完善

(一)课程设置应继续突出其“师范性”特征

大多数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学艺术教育,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舞蹈的跳、编等技能,还要有基本的教学能力。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突出师范性,增加教育学、心理学、教材与教法等课程,尤其是中小学校园舞蹈与创编的课程。考虑到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综合性,舞蹈专业课程设置还应提高音乐理论的课程,更好地做到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课程设置上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规范教育实习。实习期间多联系中小学教育实习培养和锻炼学生艺术教育能力,以便具备更好的就业能力。

(二)课程设置要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型舞蹈人才为目标

“一专多能”是近年来高校体质改革进程当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对于舞蹈学专业来说,“一专”就是在掌握舞蹈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精通舞蹈专业技术,有一定的表演、编导和教学能力;“多能”是指在“一专”的基础上,还需要掌握一些与舞蹈相关的专业技能,例如基本乐理、伴奏、晚会策划、主持等。据近5年对国立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3所学校的舞蹈学毕业生去向调查,发现具备“多能”的多面手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比“只专”的学生更为抢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只会跳舞是远远不够的,在各个方面都能独当一面的全面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要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型舞蹈人才为基本目标。

(三)课程设置要突出南音乐舞人才的培养

以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为代表的福建高校舞蹈教育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福建高校的舞蹈课程设置可结合本地舞蹈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开设南音乐舞方面的课程。南音作为中国古乐,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被称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根”,现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福建的闽南地区完整地保留这一传统乐种的表演形式。而有关南音乐舞方面的研究正逐渐被挖掘并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开设南音乐舞课程既是传承本地舞蹈及艺术文化的需要,也是突出福建高校舞蹈学专业的特色课程,更是培养学生复合型能力的需要。

三、结语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5

一、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先生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的著作中提出。加德纳教授认为,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力,即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知智力、自然观察智力。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的智力理论、评价标准的突破,所谓的智力也不再是一种能力或以某一种能力为中心的能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可以跨时空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的某种特质,而是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为特定文化所珍视的能力,每一个体的智力都是多种智力相对独立的按不同程度、方式组合的,从而使得每一个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优势。而这也正为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新的视角,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异曲同工的。

二、舞蹈艺术与多元智力的交集

纵观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力,或许最直观的会把身体―动觉智力与舞蹈艺术联系在一起。加德纳对身体―动觉智力是这样概括的: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能力。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等人都表现出高度发达的身体运动智力。而舞蹈作为一种动觉艺术,即动觉的自动化,舞蹈的一切动律基础都是一个基本运动―条件反射―动力定型的过程,是神经、器官、肌肉、骨骼等一系列组织结构交互配合完成的整体协调性的过程。因此,人的整个身体都是舞蹈所需要的应用载体,全身运动的艺术自然与身体―动觉智力有着密切联系,是在舞蹈教育中首先要认识到的关键。

然而,舞蹈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其魅力所在也正是它绝非一种单纯的身体运动,而是以协调的肢体动作或技巧来传达内心的情感以及对人或事的思想内涵的认知与理解,是动作性与艺术性的交织相融。因此,所谓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样的字眼无疑不攻自破。可以看出,舞蹈艺术自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多种智能因素的综合体,涉及多种智力因素。一个好的作品需要舞者运用语言智力、自我认知智力来理解与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运用自然观察智力来提高自身对角色、事物的洞察能力,运用身体―动觉智力控制肢体的运动,通过视觉―空间智力激发空间思维能力,充分完成舞蹈的空间调度,利用音乐智力来掌控动律节奏以及与舞蹈的配合,在多种智能配合作用下,透过肢体语言的魅力与观众交流与互动,抒感,完美演绎。

从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反观舞蹈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舞蹈艺术与多元智力理论的多重交集,为舞蹈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学目标,同时也证明了舞蹈教育在培养专业舞蹈人才乃至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与价值。

三、多元视角审视舞蹈教育

舞蹈教育大致分为两大方向:专业舞蹈教育与大众舞蹈教育。伴随国家对素质教育等观念的呼吁,舞蹈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舞蹈教育从最初沿着单纯专业化道路向前发展已逐渐发散定位,作为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发展依旧不够完善,没有像音乐课、美术课那样普及到中小学,社会整体大环境下对于舞蹈美育的价值认识不足。

1.多元智力理论为舞蹈教育自身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启示我们也要多维度地发散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拒绝金字塔式的教学模式,在口传身授的基础方式上拓宽教育方式,学习舞蹈专业课程的同时要注重相关文化课程的培养,突破所谓“单向人才”的发展趋势。

2.舞蹈是一种全身运动的艺术,透过富有节奏动律的肢体形态来传达思想、情绪、情感、观念,这种肢体语言的培养、动作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受教育者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有助于增强人的感知力、敏捷力、协调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因此,舞蹈教育理应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正扩大舞蹈的受众范围,改变舞蹈艺术是小众艺术的观念,推进舞蹈教育的多向化发展。

3.舞蹈自身蕴含多种智力因素,决定了舞蹈教育无疑是艺术教育乃至素质教育中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一定要重视舞蹈教育在社会大背景下的价值所在。目前,舞蹈还属于中小学里的“新兴冷门”学科,舞蹈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化亟待重视与发展。因此,应多元化地看待舞蹈教育,它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培养顶尖专业人才,更应该从自身所具有的性质扩大教育方向,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深入幼儿、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普通综合类学校以及社区等社会环境中,旨在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参与力、审美力、创造力等。

从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审视舞蹈教育在当今社会的定位与发展,可以发现,舞蹈教育绝非是单纯身体上的专业化训练,更是培养身体―动觉智力、视觉―空间智力等一系列智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舞蹈教育在当下提倡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的时代更显示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我们应该积极地以多元化的视角去明确舞蹈教育的多元定位与发展,在纵向发展传承舞蹈的同时,积极探索横向拓展空间,真正深入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简言之,舞蹈教育用多元智力来教,同时为多元智力而发展舞蹈教育。而目前,舞蹈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地实践与发展,这也将是我们一个需要长久思考与建设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体育舞蹈;开展情况;概述

体育舞蹈是国际标准舞,是起源于西方国家的一项新兴体育舞蹈艺术,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体育舞蹈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统一的体系,主要包括十个舞种,标准舞和拉丁舞两个舞蹈体系。体育舞蹈是一门体育学与舞蹈学相交叉的新兴学科,当前对体育舞蹈的狭义定义为:“体育舞蹈是以国际规范化了的现代舞、拉丁舞为主要内容,以男女双人练习为基本形式的娱乐型体育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体育舞蹈这项体育运动,既能迎合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需要,也能熏陶中小学学生审美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多个途径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对本校小学生参与体育舞蹈远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顺利使体育舞蹈能够在中小学开展。

一、体育舞蹈的特点

1.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群体

体育舞蹈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群体,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进行这项运动,不受年龄的限制。

2.趣味性强

体育舞蹈是一种将很多的动作编排到一起并伴随着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进行练习。它没有跑步的单调乏味,没有购买器材的经济压力,更没有运动时所带来的危险,同时在优美有节奏的音乐熏陶下,既陶冶了身心,又达到锻炼的效果,获得了运动的乐趣。

3.动作简单易学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舞蹈的一种完美的结合,它的动作和步法都比较简单随意,练习者根据简单的入门步法指导后,就可以自己单独进行练习,有时候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领悟就能轻轻松松的获得体育舞蹈的一般步法技巧,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自我训练了。

4.练习安全系数高

体育舞蹈所需要的空间小,对于场地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是室内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运动强度也能得到很好控制,基本上没有任何受伤的风险存在。

二、开展体育舞蹈的价值、意义、与作用

1.丰富知识

通过在中小学开展和学习体育舞蹈,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舞蹈是来源于生活,并且也经历一段很多的发展史,从最初的古代土风舞,到对舞、圈舞、行列舞、集体舞等逐渐发展到尽头的国标交谊舞。国标交谊舞主要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项群,其中摩登舞主要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舞等;拉丁舞主要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并且,每一种舞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说现代舞端庄挺拔,高贵典雅;伦巴,柔媚抒情;拉丁舞热情奔放和充满异国风情;恰恰,灰谐花哨;桑巴,奔放热情。小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体育舞蹈的时候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文化修养。

2.培养气质与鉴赏能力

体育舞蹈课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文明的礼节和优美的举止,它既可以体现出男士的绅士,也可以体现出女士的优美娇小。有利于从小对学生进行音乐美、动作美、形体美和服饰美等的熏陶,同时还能培养小学生舞蹈的表现力、节奏感和协调性。

3.锻炼身体

体育舞蹈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全身各个器官的运动,它的每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一组动作的完成,往往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反复练习,练习的过程无疑就是人体器官的锻炼过程。根据先前学者的研究对其能量代谢指标的测试,发现华尔兹和探戈的能量代谢为7.57,高于网球7.30,与羽毛球8.0接近,最高心率女子197次/分;男子210次/分。

4.大学生交往的途径

通过体育舞蹈课的训练,很多大学生规范了动作,发展了自己的协调能力,提高了技能,培养了对音乐的敏感度和挺拔的姿态。有了优美的身体姿势和良好气质,无疑增添了他们的信心,在众多的社交场合可以得心应手,尽情发挥。通过体育舞蹈大学生不仅培养了开朗的性格,开拓了思想,而且培养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它更是一种对自我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

三、我校开展体育舞蹈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校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偏难,比如说是拉丁舞项群中的恰恰,虽然恰恰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舞蹈,但是其学习难度较大并且大部分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在这方面都没有什么基础,受自身的因素以及恰恰本身的难度的影响,其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教师的初步要求,于是学生渐渐的消极对待,只求能合格,对于动作的规范及姿态都不关心,久而久之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还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锻炼的积极性。

2.选修体育舞蹈的男女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

体育舞蹈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是必须要利用同伴的合作才能完成完美动作的一项特殊运动项目,同时对于组合必须是一男一女。但是目前的选修课中,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导致很多女生没有男伴,只能进行女生和女生牵手,然而一些动作是需要男步带着女步的,这时两个女生就不能体会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和积极性。

3.课程没有配套的教材

小学体育教材中根本就没有关于体育舞蹈相关方面的知识,更谈不上专业的教材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只能靠通过老师在课上的讲解与示范,而学生在那么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学到很多,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4.课程课时较少

我校体育舞蹈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每个星期一节课,一个学期也就24~32课时,一般也只学习一个学期。但是体育舞蹈的种类很多,并且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内容也很丰富。即使每个老师一学期只教一种舞蹈,也不可能将其全部教完,更何况学校体育舞蹈选修课不是只教一种舞蹈,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也只能说学生对体育舞蹈刚刚入了门,只能是简单掌握一些基本动作和简单套路,并没有进行深刻全面的学习,这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的热爱。

5.教学的评价不科学、全面

我校目前对于学生学习体育舞蹈主要采用终结时评价方式,通过最后的考试及分数高低来定位学习学习情况的好坏,即考试时跳得好分数就自然很高,对于学生平时的练习并没有放进最后的评价中去,这过于单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6.师资数量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事实上,小学生一般都很喜欢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但是教授体育舞蹈的专业教师却很少,而且没有男教师,师生比例悬殊较大。一次课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的课,其效果可想而知,这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南京体育学院的体育舞蹈的发展对策

1.重视体育舞蹈的规范性

体育舞蹈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具有比较严格的标准,并且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体育舞蹈的标准去设计课程教学,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同时,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国家教育部要求教师要结合体育舞蹈的运动标准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健身性和获取运动技能为主,同时要体现出娱乐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等等。

2.编写适合学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材

学校开展体育舞蹈的课时一般都很少,并且学生都没有体育舞蹈基础,因此,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以基础动作教学为主,更是需要编写一些适合初级学生学习的教材,教材内容可以设计一些浅析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动作,让学生能够同步发展。

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学生的表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价值判断,并通过这种评价得到的信息来激励、协调、控制和管理整个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小学生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的单一评价内容,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要改革这种单一评价模式,想多维评价方向发展,通过不同形式的考试内容,优化考试方法,并对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化评价,最终才能真实实现教学评价的功能。

4.加强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体育舞蹈教师缺乏是普遍现象,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师都是从体操、健美操和艺术体操转型来的,教学和舞蹈水平都有限,所以提高体育舞蹈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具体的可以通过扩充体育舞蹈师资力量的同时,为一些体育舞蹈教师进修,专研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提高自身理论研究水平创造条件。另外,体育舞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体育舞蹈。另外,学校也可以同教学观摩、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等等,让我们的体育舞蹈教师吸取人家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最终能够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和发展趋势。

5.注意课外体育舞蹈的开展和提高

体育课堂上面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只能掌握一些技术动作,真正要发挥体育舞蹈的健身、益心效果主要还是体现在学生的课后活动中。课后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舞林大会、舞蹈晚会等各种形式的体育舞蹈表演和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要发挥教师与学生的能动作用,给学生练习体育舞蹈提供了机会和场地,也为学生交流技术、切磋舞艺留下了空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体育舞蹈运动之中。

五、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循序渐进,注重形体、姿态的训练,加强协调性及灵敏性练习,培养节奏感使音乐与舞蹈有机地融合,使学生掌握用自娱自乐方式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教师应加强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荣丽、张清澍、宋秀丽.论体育舞蹈[J].体育文化导刊.2009(5):22

[2]滕海颖.论新兴体育舞蹈与高校体育[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