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园活动总结范例6篇

幼儿园游园活动总结

幼儿园游园活动总结范文1

四月,春风和煦,鸟语花香,阳光明媚,躲在温室的孩子们也该出动了,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是孩子和家长亲近交流的好机会。

一·积极组织,精心策划

罗店镇中心幼儿园积极开展2016年春游活动,经园领导和各班主任开会,结合家长建议,商议整理后在各班教室门口此次春游的倡导书及注意事项。

本次活动主题是“走进春天,走进开心谷”,组织家长,孩子和老师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去感受春天,接触大自然,增进亲情。

二·准时集合,向快乐出发

4月17日,孩子们那颗想去游玩的心早就按捺不住了,家长带着孩子们早早来到幼儿园。在各班老师有序的组织,家长积极的配合下,全体人员于8.30整齐有序地登上大巴车,向欢乐谷出发。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9.30我们进入开心谷景区。微风徐来,路旁花枝摇曳,香气扑鼻,孩子们忍不住停下脚步,将鼻子凑近,不断地发出赞美的声音,“花儿真香,景色真美啊!”

来到休息区,幼儿园给大家准备了精彩纷呈的亲子互动游戏。在熊猫和蜜蜂哥哥等人的协助下,孩子们按班级分成10个小组,音乐声中,爸爸妈妈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积极参加活动的场景好生热闹,摄影师也在镜头里留下了孩子和家长的美好回忆。

11.00-12.30园里为大家准备好了包饺子的材料,以班级为单位,在各班老师的协调下,各位家长和孩子分工合作,妈妈们和面,擀饺子皮,孩子们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包起造型独特的水饺,爸爸们来回奔波着煮饺子。不一会儿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水饺就出锅了,大家一起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水饺,谈论着什么,每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最后,孩子们争当“环保小卫士”,把活动周围的垃圾清理干净。

12.30之后,大家自由活动,我们时不时听到海盗船上刺激的尖叫声,碰碰船湖边嬉戏声,开心小火车上传来的欢呼声······整个开心谷上空仿佛到处都回荡着孩子们爽朗的欢笑声。

三·带着不舍,满载而归

幼儿园游园活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幼儿 民间游戏 园本化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31-02

幼儿民间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像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点及教育价值,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幼儿园课程强调课程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园本化的今天,从园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审视民间游戏,研究幼儿民间游戏的园本化路径,对于幼儿园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非常意义的。笔者结合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从民间游戏目标的拟定,内容筛选分类及玩法的创编等方面尝试构建民间游戏的园本化体系,以期为民间游戏有效的融入幼儿园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检验的借鉴。

1.拟定园本化民间游戏的各层次目标体系

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灵魂,它不仅有助于指明教育活动的方向,也有助于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教育活动实施的依据与评价的重要准则。构建一个目标适宜的目标体系,是探索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化的首要任务。教育者可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社会的需求及民间游戏自身的特点作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园的实践及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发现的问题,构建全园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具体的民间游戏活动目标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

1.1全园总目标

民间游戏的全园总目标应指向幼儿在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身体和认知发展,同时也应关注幼儿在性格情感方面的发展,为幼儿将来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而做准备。因此,主要可从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幼儿身体和认知发展方面拟定全园的民间游戏活动总目标。具体示例如下:

(1)通过感受民间游戏的乐趣,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

(2)体验和了解本地丰富的民间文化,学会玩常见的民间游戏,促进体能与认知发展

(3)尝试对民间游戏玩法、规则的探索,能与他人共同游戏,积累合作经验,促进社会性品质发展。

1.2年龄阶段目标

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教育者在设计民间游戏活动应关注各年龄段幼儿发展情况。小班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及抽象性较低,独立性相对较弱,游戏规则意识较差,游戏中与同伴交往不多。而中大班的幼儿思维品质进一步发展,在民间游戏活动中体现出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较好的够遵守游戏规则和同伴合作开展游戏活动。在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可参照总目标中绪情感、社会性发展、幼儿身体和认知发展的三个维度,制定年龄阶段的目标,每一个维度随着幼儿年龄和游戏能力递增而体现出渐进性的要求。具体示例如表1:

1.3具体游戏活动目标

在具体的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组织实践中,可结合每一种民间游戏活动本身的特点去挖掘其教育价值,形成民间游戏活动的具体目标。特别是可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同一种民间游戏活动,制定具体活动目标时,应结合幼儿民间游戏的年龄目标,体现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要求。如下面的具体民间游戏活动《弹蚕豆》的目标:(如表2)

2.对民间游戏活动进行园本化的内容筛选和分类

2.1民间游戏的收集渠道和筛选原则

确定园本化民间游戏内容的第一步,是有效的收集和筛选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极为丰富,但是均散见于民间,因此,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而言,民间游戏的可通过发动教职工收集、向家长和社会人士收集、查阅相关文献等渠道渠道进行收集。

为了将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活动中,构建以园为本符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内容,教育者应对之进行认真的,整理与筛选工作,探索出民间游戏园本化的筛选原则,确保从民间游戏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具体可遵循以下原则:

2.1.1本土化原则

尽量搜集整理本地区的本土幼儿民间游戏资源。教师对本土的幼儿民间游戏相对比较熟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易驾驭,同时生活在此地区的幼儿也对其中的生活内容较熟悉,更易深刻地体会其中蕴含文化内涵。

2.1.2年龄适宜性原则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幼儿感兴趣才能真正投入幼儿民间游戏的活动中,去享受其中的乐趣,得到能力的提升。

2.1.3教育性原则。

幼儿民间游戏中内涵着祖先以及前辈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智慧,对幼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但所受产生幼儿民间游戏的当时社会的局限性,有些幼儿民间游戏对当今的儿童已没有实际的教育价值,甚至还会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教育者在对幼儿民间游戏的选择时要对其教育价值做深入的分析,使幼儿接触适宜的教育内容。

2.2按领域和年龄特点进行分类

在筛选的基础上,教育者应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分类。具体可按照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类。首先将民间游戏按照领域进行分类。根据民间游戏本身蕴含的不同教育价值,可将幼儿民间游戏按领域分为四大类:益智类、艺术类(民间音乐游戏、美工操作游戏)、体育类、语言类并融入教育活动及区域活动。在将民间游戏按领域分类的基础上,再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身体发展特点,以幼儿的年龄以“3-4岁、“4-5岁”“5-6岁”为标准,将各领域内的民间游戏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

通过分类,教师将能更准确的把握每一种民间游戏蕴含的教育价值侧重点,同时也能保障民间游戏应用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适宜性。如游戏小班幼儿动作协调性差,合作意识差,因此手指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等简单的游戏就较适合小班开展;中班幼儿动作、合作意识都有了一定进步,因此,如炒黄豆、拉大锯等需两人一起合作的体育游戏,问答歌、数数歌等民间艺术游戏就较适合中班开展。大班幼儿动作、语言、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因此一些对动作、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很具挑战性的游戏,如:打竹竿、滚铁环、手工剪纸、套圈、抬轿子等对动作、节奏要求较大的体育、艺术类游戏,颠倒歌、绕口令等对发音要求较高的语言类游戏就适合在大班开展。

3.在实践中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编

进行园本化的民间游戏研究,对民间游戏玩法的创新和改编是很重要的部分。玩法,顾名思义即进行游戏的方法。教师应注重和幼儿在民间游戏的过程师幼共同创造民间游戏的玩法。玩法的创编不仅能提高幼儿对民间游戏玩法探索的兴趣,也更深地挖掘了民间游戏的价值内涵,使得应用于幼儿园的民间游戏将更符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及幼儿的发展需要。

3.1根据幼儿的兴趣改编游戏的玩法

在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幼儿在对一个游戏的基本要领掌握后,玩几遍后就丧失了兴趣,要么很快玩别的游戏,要么就坐在旁看别的幼儿玩。这样既浪费了游戏的宝贵时间,也不能有效发挥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的兴趣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

案例:摸拐

教师教给幼儿一个游戏“摸拐”,游戏方法是:其中一人用手帕蒙住眼睛,一人将左手抓住左小腿当“拐”。“拐”一边吹口哨,蒙住眼睛的幼儿分辨哨声去摸“拐”,其他幼儿则在一定范围内四散作掩护,“拐”被摸住,双方对换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游戏,下一轮再玩。每次玩这个游戏时,“拐”吹口哨吹累了,蒙住眼睛的幼儿也摸不到人,大家玩得精疲力尽,眼看就要失去兴趣。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想办法,怎样能尽快摸到“拐”,大家纷纷出主意:让保护的幼儿单脚跳着进行游戏;请两个幼儿来摸……大家又一起来尝试新办法,终于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高兴的鼓掌。

在上述案例中,当幼儿即将对游戏失去兴趣时,教师引导幼儿想办法和幼儿一起共同改编了游戏的玩法,有效的吸引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3.2尝试将不同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融合创编

在民间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可尝试将几种玩法不同的民间游戏,取长补短,融合成一种新的民间游戏,如此即能有效吸引幼儿兴趣,又创新和丰富了民间游戏的内容。如案例中,教师就是将《老虎、鸡、虫与棒棒》、《找朋友》、《抢椅子》三种游戏的玩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没有“遗憾”。

案例:民间游戏三合一

民间音乐游戏“找朋友”、手指游戏“老虎、鸡、虫与棒棒”体育游戏“抢椅子”都是很受孩子欢迎的游戏。手指游戏“老虎、鸡、虫、与棒棒”多为两人一组游戏;改编为体育游戏便可多人游戏,但被“吃掉”的幼儿要暂时退出;而“抢椅子”游戏没有抢到椅子的幼儿也要退出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逐步改变了游戏的活动方式,保存游戏中“追”“抢”这一竞争形式,改变了“淘汰”这种遗憾,“找朋友”传统的玩法是找任意一幼儿就是“朋友”。改编后“朋友”有了限制,老虎只能找虫子做朋友,鸡只能找棒棒做朋友;也可以找同类一家的做朋友,如老虎是一家,鸡是一家。改编后幼儿能自始至终饶有兴趣地参加游戏活动,这一改变,不仅发展幼儿的动作,体验到自己的成功,还能感受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3.3鼓励幼儿自主改编民间游戏的玩法

在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与创造力,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改编民间游戏的玩法,并将之作为一种民间游戏创编的重要方式。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也非常积极的想出了许多游戏的玩法,如《老鹰捉小鸡》,幼儿由此想出了《猫捉老鼠》、《青蛙捉害虫》等新的游戏。

4.结语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含义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幼儿教育资源,通过选择和生成两个过程,使之逐渐成为适合本幼儿园的课程。将民间游戏纳入园本课程,应结合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特点,采取游戏与课程融合的方式进行民间游戏的园本化,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幼儿园本身的特点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筛选,以目标制定、内容选取、玩法刨编为主要切入点,构建园本化的民间游戏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调整、完善,从而达到传承民间文化、促进幼儿发展、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李姗泽,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6(9).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7.

[2]郑三元,姜勇,论幼儿教师的课程参与一兼议园本课程的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2(4).

[3]陈时见,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4]沈文,充分挖掘民间游戏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教育价值[J],山东教育,2004(6).

幼儿园游园活动总结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整合;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60-01

一、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整合的原因

1.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是课程发展的要求。从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幼儿园长期采用学科课程,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生活和直接经验。传统的分科教育中,目标是分开的,内容是割裂的,忽视了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后来国内幼儿园开始兴起了综合课程,但在实践中,很多幼儿园对综合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未能真正理解综合教育的实质,并没有实现课程的综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可见《纲要》也强调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理念,这表明课程的整合化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向。幼儿游戏中包含着许多学科的知识,实现在“游戏中学习”和“学习中游戏是”课程整合和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2.幼儿游戏是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非常喜爱的活动,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儿童的权利。游戏对幼儿的价值不言而喻,既能让幼儿享受愉悦和快乐,又能促进儿童情感、认知、动作技能、社会性的发展,同时游戏也有益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游戏活动本身没有学科的界限,同时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因此游戏既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游戏是把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生活予以整合的基本途径。

二、课程与游戏整合中幼儿教师角色

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整合的大部分工作是幼儿教师完成的,因此幼儿教师在此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存在两个极端:一种是控制式;一种是放羊式。所谓控制式,就是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看起来是一种游戏的形式,但是由于教师的干预过多就变成了一种导演,这样对孩子来说这个活动就不是单纯的在玩,而是教师在导演孩子的游戏。这种控制式的指导遏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所谓放羊式,就是教师对幼儿游戏时出现的问题不加指导,不予理睬,忽视了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也是游戏与课程整合的一个很大障碍。那么,教师在课程与游戏整合中到底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1.幼儿教师是设计者。幼儿教师是课程与游戏整合的设计者。幼儿游戏由游戏材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和游戏规则秩序组成。幼儿教师在设计幼儿游戏时要尽可能的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各个环节中。或者幼儿教师选用已经成型的游戏时也可以改造加入相关学科知识,使其成为含有学科知识的游戏。在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分科教学时,幼儿教师也可以巧妙的加入游戏环节,使其成为含有游戏的课程。总之,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游戏,二者都是相互影响的,幼儿教师就是要发掘二者间的更多的联系,进行合理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担当的是设计者的角色。

2.幼儿教师是组织者。任何课程的实施都需要教师来组织,整合之后的幼儿课程更需要幼儿教师的指导和组织。课程和游戏进过设计整合后,幼儿教师要组织幼儿去实施,千万不能进行“放羊式”的游戏。在课程与游戏的整合过程中幼儿教师既要按照既定设计方案指导,也要能过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突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这是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整合的前提条件,教师也要为幼儿提供充足多样化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载体,是幼儿参与游戏的表现。幼儿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创设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是游戏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手段。

3.幼儿教师是游戏者。幼儿教师介入游戏的最佳身份应该是游戏者,即作为幼儿游戏的同伴。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整合之后的幼儿游戏之中,是幼儿的合作者。幼儿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承担一定的角色,通过这个角色,教师既可以调控游戏与课程,也能实际参与到游戏中。作为“游戏者”时,一方面教师可以仔细跟随着幼儿游戏的步伐,在游戏中扮演次要的角色,如顾客、病人等,把游戏的主要角色和游戏发展的主导权交给幼儿,从而微妙地影响幼儿游戏;另一方面当幼儿游戏情节呈现出“简单重复”时,教师也可以在深思熟虑之后以角色或材料介入的方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增加紧张因素增加新的课程知识和游戏环节。

4.幼儿教师是教育者。教育者是教师的基本角色,幼儿教师在课程与游戏的整合中教育者的角色依然是存在的。教师的“教育者”身份更多的时候应该运用在游戏活动的准备阶段与游戏结束后的讨论分享阶段。在游戏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将游戏的规则等告诉幼儿,同事还要进行纪律的要求这就是幼儿教师教育者角色的体现,在游戏中教师更是要将相关学科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说教给幼儿,游戏结束后,幼儿教师要进行总结和点评,这些都是教师教育者身份的体现。

总之,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善于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找到游戏与课程的结合点,达到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有机整合,幼儿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幼儿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以促进每位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游园活动总结范文4

在21世界教育的今天,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渠道之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儿教师教育相对独立的一个阶段,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个人认为要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幼儿教育教学事业做好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提出: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现状

从教育一线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不先进。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主体性、创新性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在教学和科研上能力不强。(二)技能特长不过硬。随着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目前幼教很重视特色教育开设了多种特色课程开发幼儿特长、潜力及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与兴趣。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特长的很少,不能满足幼教的需要。(三)教育教学技能知识及能力不足,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科目多,导致学生缺少试讲和深入幼儿园实习的机会,加之一些学生平时不注意收集各种幼儿教育教学的资料,也不掌握几套幼儿游戏,因此上岗组织幼儿活动时往往手足无措。

二、学前课程指导

中职学生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学前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其中还包括很多课程,如学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及幼儿园艺术教育游戏指导等)、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课程和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具体设计、实施与实际指导。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并没有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主要原因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相分离。再者,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基础薄弱、经验不充分,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学习期间,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导两个方面的学习都表现出很大困难。

三、展现课堂教学模式设施

展现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设施工作现场,将课程中抽象化、概括化的理论知识以现场实景、实事、事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直观地进行讲解和具体演练,促使学生在实际的体验和活动中学习抽象的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就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设在模拟实训室或幼儿园中,将抽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直观可触的真实场景,在幼儿园或模拟实训室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达到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职业能力的双重目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实际现场教学,即将课堂搬到幼儿园,通过园校结合的途径,高效合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教师与学生同时面对真实的幼儿园场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另一种是模拟现场教学,即在学校模拟实训室中通过墙面布置、区角设计、小桌椅放置、室内装饰和多媒体辅助等形式创设模拟幼儿园情景,让学生直观感知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类型和过程,并身临其境进行教学活动演练,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学前教育教学程序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包括初步感知现场(模拟现场或实际现场)并讨论明确目标、学习理论设计幼儿游戏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游戏活动(在实际现场或模拟现场中)评价与反思归纳总结等六个教学环节。下面以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课程中的 “角色游戏”为例,说明现场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幼儿园游园活动总结范文5

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参加不同运动项目的活动促进幼儿爬、跳等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协调性、灵敏性等运动素质。

2、在幼儿与家人合作游戏、竞赛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进感情,体会亲子运动的快乐。

3、向幼儿家人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加深他们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增进他们与班级老师的感情。

4、通过一系列游戏的开展让中班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亿童运动包活动材料,秒表,蔬菜水果图片。

2、安全警示牌:不要拥挤、注意安全。

3、音响设备。

4、为每个幼儿统一制作游园卡一张。

5、游戏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1、亲子游园活动准备阶段

(1)鼓励幼儿、家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报名参加。

(2)统计各项目所需要的时间。

(3)合理规划运动场地和人员安排:赛程的长短,器械的摆放,人员的职责。

2、亲子游园活动开端

(1)开幕式

主持人讲话,园长致辞。

(2)参观园所

将家长分为三组,由三位老师讲解并带领参观:室内活动区、户外活动区、教室等幼儿园场所。在参观的过程中,一面介绍该区域的特点,一面穿插该区展示的种种幼儿作品。

3、亲子游戏环节

(1)平衡滑板上的果蔬大战

游戏地点:幼儿园户外场地

材料准备:亿童运动包平衡滑板3个,秒表、果篮、蔬菜和水果图片、树木草地小动物等情境图。

游戏玩法:每班选出1名幼儿,共3名,家长与幼儿数量相同,分成3组。活动开始前,抽签决定每组拾起物品的类别,活动开始后,三组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游戏。家长拉着平衡滑板上的绳子,按照路线前进,幼儿坐在地上,一只手抓住绳子,另一只手收集路边的蔬菜或水果装入小篮子中。当遇到大树、草地、小动物等动植物时,家长拉着车绕过,引导幼儿爱护动植物。规定时间后,教师统计幼儿篮子内果蔬数量,数量多者为胜。

注意事项:游戏过程中避免发生碰撞的情况,可以适当设置每组之间共同可以拾取的物品,增加竞争性。

(2)贴鼻子

游戏地点:多功能室或幼儿公共活动室等

材料准备:红色布巾3条,绘制简单脸谱的画板3个,红色贴纸若干张

游戏玩法:将家长的眼睛用布条蒙上,并原地转三圈,转圈后幼儿将家长带到贴鼻子的地点,家长将鼻子贴到头像的准确位置即获成功。在贴鼻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将眼睛蒙好不能偷看。幼儿不能用语言提示。

4、宣布亲子活动结束

领完奖品后,凭游园卡在门口领取点心和饮料,离园,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1、活动结束后,整理相关材料,用现场拍摄的照片、道具等布置主题墙饰,鼓励幼儿勇于挑战。

2、从活动的组织、运动项目的设置、幼儿的表现等方面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思路。

3、活动情况在园所网站、橱窗加以宣传。

幼儿园元旦亲子活动方案

一、设计思路:

以游艺为主题,让幼儿在欢乐自由玩耍的氛围下,家长和幼儿亲子同乐参与各项游艺活动,体验节日的愉快气氛,欢欢喜喜地享受节日的快乐。本次游艺活动,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以及亲子同乐参与活动的机会。

二、活动总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和家长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2、让幼儿通过游戏表现自己,体验到努力就会有成功的快乐。

3、通过游艺活动,感受到机关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三、活动组织者:机关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

四、活动时间:定于20xx年12月24日上午8:00开始入园参与游艺活动,幼儿分年龄组分批入园。大班8:008:30,中班8:309:00,小班9:009:30、由于全园教职员工都要参与组织活动,游艺活动当天幼儿都不在园就餐,校车不运行,请家长朋友们妥善做好安排(下午休息),谢谢支持!

五、活动地点: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内及园外操场

六、活动对象:

全体幼儿(每位幼儿由一位家长陪同来园参与亲子活动)

七、活动组织形式:

采用分组形式组织整个活动,每组游戏项目由二至三位老师负责。

八、活动领导机构:

组长:园长

组员:全体教师

九、有关具体准备工作:

1、准备工作:

(1)布置游艺场地,准备游艺材料,游艺内容及奖券。(活动内容要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并愉快参与)

(2)准备供幼儿和家长的亲子游戏若干。(可分室内、室外)

(3)准备游艺奖品,如准备一些铅笔、吹龙等作为奖品。

(4)喜庆音乐:磁带、音响。

2、人员安排:

(1)游艺活动分为11个区域,其中8个为能干宝宝集印章区域和3个亲子游戏区域,每个区由二至三位老师负责,游戏内容适合范围由小到大班不等。

(2)活动主持人由xx负责,摄像师由xx老师负责,照相由xx老师负责。

(3)门口扮演米奇和米妮人员:xx和xx老师。

(4)音乐负责人:xx

(5)奖品兑换处负责人:xxxx

(6)大门口安全负责人:xxxx

十、活动办法

1、活动区域均向家长和小朋友开放,全园分成11个公共活动区域,8个活动区域是孩子参与集印章,3个活动区域是亲子游戏区域,优胜者获得小礼品一份。全园孩子们都可以参加活动。

2、活动时,每个孩子有一张邀请函,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游艺项目和父母一起进行活动。同一项游艺活动只能参加一次,每参加完一个游艺活动后,由负责该活动的老师做标记确认。小班幼儿参加4个、中班幼儿参加5个、大班幼儿参加6个能干宝宝活动,分别集到4、5、6个印章后,到兑奖处兑换新年礼物。幼儿多集的能干宝宝印章可以再选择小礼物一份。

3、幼儿将游艺券兑换礼物后,将兑奖券投入抽奖箱,等待最后的年度幸运宝宝大抽奖活动。

十一、注意事项:(各班组织幼儿讨论制定)

1、参加活动时不得拥挤、要排队等候。

2、活动时,不高声喧哗,不乱丢垃圾。

3、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4、活动时尽可能到人少的地方参加活动。

5、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要能够谦让小班的小朋友。

6、每个活动区设定一个排队等候区,由一名老师专门负责。

7、请家长不要穿高鞋来园。

8、邀请函由各班老师填好幼儿姓名和班级后提前一天发给幼儿,提醒幼儿注意保管。

十二、活动流程:

1、8:00钟开始,扮演米奇和米妮的人员在门口发放新年心愿祝福卡。

2、幼儿和家长将填好的心愿祝福卡贴到心愿祝福墙。

3、幼儿和家长凭老师发的邀请函开始到各个活动区域参加游戏集宝宝印章,兑换奖品。

4、兑换奖品后,可以继续在园参加亲子游戏集印章和心愿祝福墙合影。

4、钟声敲响时,所有的家长和小朋友一起陆续来到操场,在指定区域站好队集合(各班有老师举班牌等候),共唱《新年好》。

5、园长送上新年祝福。

幼儿园游园活动总结范文6

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已经被教师们所接受,他们知道游戏应该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尤其对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怎样把看似简单的游戏变成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推动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这是个难题。《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书可以为此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论述了幼儿游戏的概念、价值、幼儿游戏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游戏与非幼儿园游戏的差异,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揭示游戏的本质与内涵,让读者真正了解什么是游戏、游戏具有哪些特征。

第二章探讨了幼儿园游戏材料的选择、配置与投放问题,也介绍了一些自制游戏材料的方法。恰当地配置、投放游戏材料是教师组织游戏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这一章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等方面的技能。

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介绍了在幼儿园中该如何具体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以及规则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常见到几类游戏,作者从这几类游戏的含义、特点、构成、价值、分类、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设计、游戏内容、环境创设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教师角色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组织与指导这几类游戏的具体方法,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对这几类游戏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进行工作的能力。

作者对农村幼儿园教育实践有较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最后的第七章,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大班额如何开展游戏活动、如何引导家长认识游戏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也出现在很多乡镇或者城市幼儿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有助于这类幼儿园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本书以幼儿园新手教师以及那些在游戏活动组织方面经验不足的教师为读者对象,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具体来说,表现为如下特点:

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读者理清了游戏的本质与概念

游戏是教育工作者都熟悉的一个词汇,游戏活动也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的每一天中。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准确说出什么是游戏、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并且,很多教师也分辨不出哪些活动才是真正的游戏,哪些活动实际上并不是游戏。为此,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中详细解析了这个概念。作者从游戏的特征、游戏状态的辨别、游戏的分类、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等角度,帮助读者多视角地看待游戏,了解游戏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游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儿童自愿参与;活动中伴有愉快的情绪。

但是,游戏又不能如此简单地被定义。在游戏中,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特征,比如幼儿的假想行为、重复性的动作、需要使用材料、幼儿之间的交往、游戏规则等。而要判断一个活动是否是游戏活动,又可以从儿童外部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材料以及内部的动机、体验等来进行判断。这些具体的分析指标可以帮助教师清晰明了地理解游戏的内涵,分辨一个活动是否是游戏。

明确了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和标准,倡导游戏材料生活化,鼓励教师自制材料

游戏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的参与。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经常对于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产生误解,如认为游戏材料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越像越好,认为购买现成的材料比自制的材料好,现成材料功能更多、投放更方便等。本书作者帮助读者厘清了这些观念,让读者可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同时,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和投放材料,作者也明确提出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并分类列举了多种游戏材料,尤其对结构游戏中游戏区域的划分、游戏材料的类型和投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针对农村幼儿园的现实条件,在材料投放方面,作者又提出了符合农村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具体建议。对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的差异分析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幼儿园的现实需求,避免了幼儿教师盲目地选择与投放游戏材料,这是更好地开展游戏活动的首要条件。

在幼儿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面,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一线教师来说,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地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是作者写作本书的主要任务。

幼儿园游戏包括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以及具体的指导。本书的第四、五、六章针对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规则游戏、建构游戏以及表演游戏的开展,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可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是本书最大的一个特色。这种指导性不仅体现在作者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也体现在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原则与方法。作者将生动、富有童趣且幼儿园常见的案例贯穿于全书,从游戏的概念到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再到游戏的评价与延伸,在所有这些环节中,大量贴近幼儿园实践的图片和案例展示了不同类型游戏区域的划分、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以及材料的功能与使用技巧,也帮助说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思想。

本书的实用性还体现在作者始终关注着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一线教师来说,如何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来组织与指导游戏,始终是工作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尤其对缺乏经验的教师来说,这更是一个难题。本书一直关注着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幼儿的表现,并将这些表现总结概括出来,呈现给读者,以方便读者更好地把握这一点,更好地去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这对年轻而缺少经验的教师来说,将是非常实用的。

在农村幼儿园游戏的开展方面,结合农村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