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范例6篇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范文1

一、以教科研为先导,通过校本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校本研究,最实效性价值就在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从1992年以来,我校引进了“上海青浦区”教学教改经验,在广大教师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1999年——2001年我校数学组开展“用变式方法推进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在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转变了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被评为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在省教科所立项。2002年元月至2004年我校数学组又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围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特点,通过课堂教改实验,课外训练和第二课堂等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的教改研究,被市教科所评为教科研成果二等奖。通过教科研实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同时,受益的还有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他们由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什么到成为教育科研的骨干,为我校已被批准立项的部级研究课题提供了素材,也为新课程在我校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尝试和推广“共性化教案,个性化教学”,提高备课质量。

我们数学组共27人,其中4位是学校领导,尽管学校领导事务较多,但黄校长和唐主任亲自挂帅,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制度,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为形成集体教研的合力,发挥人多智谋广的优势,每周四下午的集体教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集体回顾,讨论上周教学的得与失,进行四思:“思得、思失、思效、思改”,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第二步:说课评课。我们每一周都有一位同志上一节研讨课,由该同志对所上这一节课详细说课;说教材地位;说教学目的;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设计;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艺术;说作业布置。其它同志要对该同志所讲的课进行认真评课,不但要评成功之处,更要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之,需怎样改进,达到共同提高。

第三步,中心发言。由中心发言人对本周所讲授的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教法建议,导学程序,学法指导,作业设计,辅导计划,做详细说明,然后学科组成员讨论,补充,完善,认真研究这一部分内容在中考中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如何精选例题、习题,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形成共性教案。

三、开展课堂教改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教改实验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教改实验分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突出如何在概念课中进行问题情景教学,情景展示生活化。

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这就势必造成平时我们教师花了很多精力去教,学生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但效果仍不理想的境况。那么该怎样改变这一境况呢,我们就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轻轻松松学数学。例如我们在上《代数式》、《函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等概念课时,采用“问题情景——合作讨论——理性概括——应用创新——反思提高”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第二方面,突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往往更易掌握。学生一般都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爱探索,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加强演示操作,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学习兴趣递增。例如今年中招考试第一题选择题第(3)题选择路径问题、第(4)折纸问题、第(6)靠梯子问题等都对学生动作操能力,应用意识,创新学习能力培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好的做法是学生能亲手实验,如图片折叠游戏,动手操作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有机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学习能力。例如我们上《矩形》这一节课时,先由学生观察实物形象,然后演示教具,再由多媒体展示画面,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使他们亲自体验矩形的画法,形成矩形概念,再由学生观察测量身边课本,作业本,课桌的边之间、角之间和对角线之间有哪些一般平行四边形所不具备的性质?再进行折纸游戏,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使学生对矩形的概念,会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了解,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方面,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即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并能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结论,实践证明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就是在于教师要真正放下架子,抛开条条框框,放手让学生求异创新。

第四方面,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应用意识,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据上述要求,新教材扩展了应用教学的内容。例如新教材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玩一玩、想一想、练一练、摆一摆、猜一猜、读一读、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课本的内容,适当增加数学应用性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态度。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图象”时我们设计了以下应用题,一家庭(父亲、母亲和孩子们)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父亲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2/3的原价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是一样的,试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并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请你由图象表示。该题以“家庭旅游”为背景,让数学走进千家万户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掌握数学知识,能给你带来许多便利乃至实惠。在这一方面,我们分别上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和《二次函数应用》研讨课,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如体育运动,方案设计,面积计算,商贸获利,建筑设计等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内驱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动脑、动手是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体现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首先是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再创造的主体活动。比如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分析计算、理解应用等自主学习活动;剪纸、折纸、测量、拼图形、造模型、做统计等主体实践活动;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自由发挥的探究性活动,为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此,我们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小制作,撰写数学小论文,编写数学应用题和实习作业,学生在做数学和用数学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激情,活动成效显著。当我们欣赏学生的作品时如获珍宝。这里面有学生利用几何知识,剪纸、拼图、造模型、设计优美图画等,也有写关于数学学习的体验,对数学教学的建议,自由创作数学小品,数学故事,数学童话,对生活中数学的研究,解题方法与策略,常见解题错误剖析等令我们赞叹不己。例如,吴晶同学写的“应用型问题的解题策略”,聂冰同学写的“妖魔是朋友”,王朋同学写的“解函数题常见错误剖析”,李莹莹写的“函数应用题”,写的“论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李楠写的“学习数学要学会串锁链”,王峰同学写的“人体与黄金数”,李洁同学写的“研读·深思·运用”,于晓晨同学写的“社会实践使我终生受益”,冯华龙同学写的“感悟数学”等等。我们高兴地看到数学写作的的确确是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活动,它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思维,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表达和论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经验和搜集材料的能力,为今后进入社会提供锻炼的机会。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155-02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语文教学的原则,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语言氛围,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网络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语文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如我在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及视频,再现了当时父亲救人的画面。发生大地震后,一位普通而平凡的父亲冲向儿子的学校,当他看到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时,想起了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跟你在一起!”这使他坚定的站起来,动手清理废墟,寻找儿子。经过38小时后的清理、挖掘,终于救出了他的儿子与14名儿童。通过这一环节,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我要学生动笔在文章空白处中写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抢答的现象。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5] 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在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在华夏大地的展开,让教育界为之一振,即而冷静思考:课堂究竟怎样变,才能成为好的课堂,才能成为教师与学生各尽其能的舞台。现代教育课程的领域已不只局限在课堂里的书本知识的学习,生活领域也属于课程的重要范畴。将生活活生生地引入课堂,让老师倾心面对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课堂的人性化色彩。新课程标准在论述师生建构和谐课堂时说,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让学生看清老师的一容一貌,在亲切中感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交往中需要师生沟通。而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通常的“对话”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的精神互通。

五、结语

新的课堂、人性化的课堂、和谐的课堂当是在这种教师角色转换氛围中而建立。既让老师看到了希望也让学生获得了信心。一种和谐的人性化的课堂的建立,是教育发展有可能到可行最终到乐行。充满活力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人性化课堂的建构,作用非同一般。

参考文献

[1] 张军芳. 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策略[J].小学语文,2011 12.

[2] 宋柏琴. 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施与研究,2005 7/8:15-16.

[3] 温欣荣等. 课程改革背景下问题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 8:11-17.

[4] 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3-47.

[5] 鲍同梅. 从课程实施的视角看教师课程自[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18-20.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范文3

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策略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还是相当低的,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们始终用比较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气氛不活跃,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例如,在课堂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述课文,而学生只是在下面听听,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课堂参与度也不高。所以,长时间下去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比较死板。导致老师教育方式单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是由于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且自身素质不高,没有创新意识,所以上课时教育方法比较机械。另一方面,是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学校的教育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总是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教学。再者,学校通常只会把学生素质不高的原因归结为学生自己不努力,忽视了老师的作用,放松了对教师考核和评价,而且对老师们的评价制度也不是很完善,难以对老师进行严格的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教育方式的滞后。

二、对初中语文教育进行改革的策略

根据上面显示的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落后的现状,我们知道制定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探索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语文教学。

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想学生的成绩不断的取得进步不仅需要端正学生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改变过去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并且互相之间讨论解答。最后,老师在对学生们讨论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指出不足,并赞扬他们出彩的部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语感对学习语文非常之重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全面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多进行写作训练,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倡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拥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对一个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要积极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当我们在讲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老师可把学生们分为一个个的小组,在开讲前让学生先品读以下文章,读完之后小组之间按分析、欣赏、练习三步讨论一下课文,并从中找出疑难问题,最后在集体探讨解决问题,从而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课堂,学生便可以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2.创新教学形式

(1)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的语文教学虽然都是基础知识,但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而我们的课堂时间又是短暂的,所以老师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学习效率更高。这就要求老师们不断的汲取知识,增加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在平时要大量搜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并渗入课堂中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共同交流,从而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而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懂得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教学评价

正确的评价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也同样要重视评价,正确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初中生正是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老师的引导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非常重要。老师的激励不仅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说,当学生某篇作文写得特别好时老师可以说:“啊,你这篇作文写得真好,要再接再厉呦。”这样学生就可以产生自我认可,以后做作业时也会更加的用心自信。然而当学生把某个题做错了的时候,老师们不应一味的指责,而是要鼓励他说:“下次你一定会做对的”。实践证明适当的激励评价,会让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增强自信,更加努力的学习,学到更多知识。

三、结束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不仅是改革农村初中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新课改的根本目的。所以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夯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努力制定出科学的教师评估制度,创建先进的教师培训机构,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更新,从而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革新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伟.浅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化[J\].时代教育,2008.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高效课堂

高效语文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它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全面协调的发展。狭义概念则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界掀起“增效减负”的呼声。为更好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高效课堂,教师队伍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

一、明确学习目标确立课文重点

课前预习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许多教学任务可以课前完成。通过学生的预习,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老师的课前备课抓住重点,全面把握课文的纲要性问题,使老师在课堂上能够从容面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并生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即时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要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明确学生课前预习目标,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学习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通过预习疏理环节,基本上可以确立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课文层次的疏导上。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理清课文脉络,在脉络层次上进行有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段落大意,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脉络层次理清后,就简明扼要地进行语言锤炼,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围绕主要内容,精读一部分课文内容。

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

正确解读课文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做到多元化地解读课文。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超越性地解读课文。超越性地解读课文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灵活的方法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14页)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根据自己的优势形成个性化的教风

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

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语文教学 启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传统的智力理论把智力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忽视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其他能力。加德纳认为,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某种独特的能力,又可以是多种能力的组合。他先后提出了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1]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不仅为世界范围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的活力,为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多元的切入点,而且对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诸多的启示。

1.加强听说教学,激活言语―语言智能

言语―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语文对于发展学生的这种智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多渠道全方位地为学生创设言语练习的机会和条件:一是要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即能运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言简意赅、准确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对文意进行阐述的能力;二是要训练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朗读时掌握好节奏、语气、语调、停顿等方面,在体会文本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2]

其次,教师的课堂用语必须规范、准确、流畅。教师要训练学生有效听话的能力,就必须下功夫锤炼教学用语,讲究课堂语言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用语必须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辞;通俗易懂,不诘屈聱牙;优美生动,不干枯干瘪。同时,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善于激趣,深于传情,工于达意,巧于启智,只有这样,才能“粘”住学生,使学生爱听、乐听,并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展逻辑―数理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等,其核心智能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逻辑―数理智能不只存在于数理化等理科学科中,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数理智能的发展。

首先,采用点拨诱导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以“网”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启发学生,“网”既可以是具体的,又可以是抽象的。于是学生在口头作文时,便由具体的诸如蜘蛛网、网兜等现实的网,上升到对人际关系的网、亲情的网、心灵的网等抽象的网,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开放性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训练。

其次,采用层层深入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一组由易到难的问题,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也可以根据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语篇的逻辑关系及细节的暗示,引导学生推敲作者的态度,深层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导向纵深的层面。

最后,采用比较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语文教学篇目繁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对同一单元内相关篇目或不同单元内相近篇目中诸如作品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进行比较鉴赏,或者通过对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分析作家的写作风格,也可对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或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的比较阅读,总结归纳作家的风格或作品呈现不同特色的原因。这些横向或纵向的比较练习,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点亮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指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一模式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学习情绪不高等现象,与学习时缺乏视觉空间感不无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把学习材料视觉化,培养学生的“内在视觉”,开启学生的视觉想象能力。一方面,教师可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等现代化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通过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逼真的形象、良好的音响效果来激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另一方面,教师要设计好板书,多媒体上展示的板书,要求教师能够用精要而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提纲挈领地把教学内容概括化、系统化、图表化,给学生以美的直观印象,从而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引入音乐艺术,唱响音乐―节奏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指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及人文性决定了它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利用教材或课外的音乐资源,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师可以收集相关音乐在教学中使用,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引入情境,调节情绪,激发想象,开发记忆潜能,营造一种有效的学习情境。如在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展示电视剧《水浒》的相关画面,同时配上歌曲《好汉歌》来引入学习情境,就可以收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走进课堂学习的良好效果。

在古典诗词中,由于诗具有音乐性强、节奏感鲜明的特点,词又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因而,文学史上很多经典的古诗词,已被谱上现代乐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为传唱。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声声慢》、《满江红》、《春夜喜雨》、《虞美人》、《古朗月行》等,在教授这些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如下步骤:听音乐呈现诗词讲解诗词内容具体分析诗词学唱。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尝试将诗词填入一定的古典名曲或流行音乐中,并引领学生学唱,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迅速而有效地记住诗词内容,增强学生的语感和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和鉴赏力,增强节奏感,促进学生音乐智能的发展。

此外,语文学科中的音乐智能还表现在学生能够将自己习得的语文知识和对语文知识的感受,以编顺口溜或打油诗等方式表达出来。如学完文言文,学生将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概括为:“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这就是音乐智能在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5.创设动作训练机会,加强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表现为用身体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在语文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就是排演课本剧,教师要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扮演剧中角色或参与剧中工作(如担任导演、对白、道具、背景制作等)的机会。课本剧能够同时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它对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除了角色扮演外,记好课堂笔记、用动作解释内容、实地考察、小制作、课前让学生做身心放松练习等工作,无一不能促进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增长学生的才干,发展学生的个性。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沟通人际关系智能;构建相关教学情境,疏理并开启自我认知智能;指导学生放眼观察,提高自然观察者智能。总之,我们相信,只要正确合理地理解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认识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的新视点、新思路,努力创设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课堂教学实践的条件,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一定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范文6

引言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推行,中学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狭隘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适应,基于此,本文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反思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教学模式及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

教师在长期教学中会不断积累经验,慢慢养成自己的教学习惯,把对教学目的和教育思想的理解渗透其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教学模式是指融入了某种教育理念,并在成熟的理论化教学活动,一般指的是具有相对规范的活动程序。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应正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存在的诟病和缺陷,积极寻求教学改革的突破。首先,文章讲解程序化,不论是哪种题材的文章,教师采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先串讲,然后分析,最后总结。其次,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较为重视,却忽视了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利。再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模式化和程序化,面对变化的学生和环境,缺乏灵活性和学科特点,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制约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一)擅长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中学语文教师要想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从教学手段方面入手,善于选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这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关键环节所在,因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将会从心理里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课堂的导语方面下足功夫,让导语变得生动有趣,点燃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语文学习的新思路同时,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流行与普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要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营造出一种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通过幻灯片来把较为抽象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更为具体与形象,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并吸引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去。此外,中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出更多丰富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去,在活跃中学语文课堂氛围的同时,提升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与主动性应该来说,这样的中学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是朗诵比赛、复述课文故事大赛,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或课本剧表演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他们的语文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学习能力。

(二)有效的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学模式是粗放、低效而且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们都有所提高和进步。

1.分层教学就是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知识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这样有利于全班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芦花荡》这篇课文内容时,笔者在提问上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比如对后进生的要求是用讲故事形式进行复述;让中等生用自已的话来概述课本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优等生用简炼准确地语言概括课本的主要内容等,让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也会使程度落后的学生也可以在文本的学习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2.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笔者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也是根据学生们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布置,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笔者在布置作业时,对于优等生的要求是,要求他们独立地完成基础的知识课题,同时还要完成带思维拓展题;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在完成带星号的题目时给予他们一定的辅导和指引,并且允许他们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后进生的要求是;允许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相关的基础题。尽可能地将每一个层面的学生“动”起来。这样也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一种鼓励。

(三)突出个性化,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多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传承着似曾相识的教学模式。面对变化的周围环境、不同的学生群体、迥异的教学内容,施教者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加以应对,以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必然会丧失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磨灭中学生多愁善感的天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语文课堂教学突出个性化特点,展现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于漪老师是成功的,他的成功源于他对教育思想的独到见解和对语文教学的精雕细刻;魏书生老师更是匠心独运,他大刀阔斧地完成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化,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突破。他们的成功源于改变了教学模仿和教育模式的“克隆”,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具有适合教育实际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这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思想,创造出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