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管理范例6篇

农业信息化管理

农业信息化管理范文1

 

1 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1.1 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随着工业积累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会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加强工业对农业、城镇对乡村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共同发展。现阶段的我国工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拥有独立发展的能力。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加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1.2 对科技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农业信息化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过程。

 

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机构不全,设备不齐,人员兼职,经费短缺,工作敷衍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率低,条块分割,多头并进,各自为阵,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未完全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系统等开发总量不足。

 

2.2 对农业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管理者对农业经济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使其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项产业不断将信息化进行应用,农业生产中,信息化的应用,能够加快农业经济的提高,促进农业管理的有效性。但是,管理人员针对信息化这一优势上,由于认识不够,导致信息化并没有被完全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2.3 农业信息化队伍薄弱

 

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不是专业出身,同时,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信息获取能力较弱,信息意识和利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信息化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较低,依靠网络获取信息和信息受阻。同时,农户居住分散、政府投入少,使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农民还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获取信息。

 

3 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3.1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全球信息业发展的总趋势,采用最新最优的技术集成,高起点同时又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经专家反复研讨论证后,付诸实施。在研究、制定规划时,一定要考虑有利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用最少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有利于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全社会积极参与,有利于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分工协作。

 

3.2 加大投入,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政府机构应该权利支持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但是,完全依靠政府投资,不能够达到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业管理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引入竞争机制,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增加资金的积累,并促进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3.3 人才队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面对高速运转的信息化时代,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在农业科研管理中,主要内容是以人才为中心进行研发工作,人才素质与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科研成果的好坏。信息化快速发展,增加了各个产业的发展领域,也拓宽了发展渠道,并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灵活的思维与创新意识,不断进行自我知识的更新,以适应信息化的发展。

 

3.4 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科技档案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是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展示一个单位风貌的窗口。因此,科技档案管理的质量至关重要,科技档案管理要体现出它最大价值,发挥出它最大的技术效用和社会效益。

 

4 结语

 

农业产业应用信息化,是农业上的一大创新,为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式。农业和逐渐发展,由最初的生产模式转为机械生产,现在转向信息化的发展轨道上,不仅加快了农业的发展速度,还能够拓宽农业发展渠道,增加市场机制的开发。同时,信息化的农业经济建设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及挑战,对于农业产业来说,农业信息化是一种新兴的建设模式,需要农业进行技术与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渐将农业建设带到信息化进程中。

农业信息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创新;农业生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科技不断进步,在农业经濟管理中也逐渐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进而促使农民不断增加经济收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发挥信息化的价值,不断与时俱进,推动农业经济更加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信息化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将信息化融合到农业的教育、生产要素和市场中,从而升级农业转型,从而将农业经营推向产业化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的农业经济收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要根据不同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建立固定范围的信息服务体系,从而确保企业和农户之间拥有信息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从而避免难买难卖、多产少收等现象的出现。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水平,对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功能进行优化,同时解决农业生产中人力和耕畜不足的问题,同时信息化技术和系统能够对生产信息进行实时的收集,在分析相关数据时能够及时进行生产计划的调整,从而推动农业发展更加规模化和精准化。当国家或者是地方出台相关的惠民政策和农业发展政策,农民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了解并学习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如如何应急抗灾、先进的病虫害防治和栽培农作物技术、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等信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利用信息化系统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因此,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一)没有建设并健全网络基础设施

目前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应该要有基础的网络设施,但政府农业部门或相关的机构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地方没有建设并健全网络基础设施,现有的网络设施无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从而促使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开展信息化活动和工作无法快速展开。

(二)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专门人员还没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很多采集、分析和整合农业数据的工作需要有专业人员才能够操作,然而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中还比较缺乏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很多大学生并不愿意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加上政府对农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并没有提供较多的资金或者是福利待遇进行支持,从而限制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三)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是在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相关设施,然而考虑到农民一般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并了解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中无法理解信息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意义,从而减缓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导致农业经济无法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

(四)农业经济没有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农业部门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样就会导致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结合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二者相互脱节,无法发挥信息化对农业增产增量的作用,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建设网络基础设施

为了能够确保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进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在农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证农民能够在农业生产中满足对网络的需求,同时推动农业经济管理融合信息化技术。在信息化网络社会上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要不断进行网络通信系统和技术的完善,不断提高网络通信设施的普及和推广,确保网络通信能够覆盖整个农村。并且,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应该要形成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数据库,这样可以及时进行农业生产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整合,确保农业部门和相关机构通过分析处理的数据协调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从而推动农业经济更加稳定发展。

(二)注重培养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渗透信息化技术,还应该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知识,所以培养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过程中,一是政府应该扶持农村进行人才培养,投入资金或者是出台政策支持这一举措,不断吸引优秀的、水平较高、专业素质强的人才,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二是地方应该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或者是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同时能够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技术;最后还应该要对农民进行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的普及,使农民了解并掌握网络技术,同时适应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化技术。

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基层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服务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人员或者是专业技术人员应该要不断进行农业信息化教育推广,形成信息化技术和服务团队。如促使管理人员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基层的在职员工以及专门的服务人员进行电子档案的整合、分析和归档,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输入计算机、软件等关键词去进行人员信息的筛选,促使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了解相关的服务流程,并通过各自的工作经验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然而不断筛选优秀的人才组建团队。

(三)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会存在发展不均衡、管理效果差的问题,这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所以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中应该要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确保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尤其是土地资源,通过3S技术来全面获取土地资源信息,从而不断优化生态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整合传统农业资源,从而降低农业产业的资源消耗;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入分析农村人口结构,充分整合劳动资源,同时线上分析各种劳动资源,从而鼓励市场发展非农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業机会,根据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实地考察农村建设水利工程、合作社、社会保障、生产补贴、基层服务和培训等实际情况,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农业发展的财务账目,有效整合农业资金资源,从而合理使用资金。

(四)重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

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中,相关单位和领导应该要重视农业经济的信息化转变,从而促使农民也加强重视信息化建设,转变农民的传统发展农业的思想和观念,加强农民形成信息化意识。例如,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向农民进行信息化相关知识手册的发送,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知识讲座,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回答农民的问题;相关的宣传人员可以向农民展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可以在农田里设置信息化的检测病虫害系统,利用网络系统预测警报病虫害,同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病虫害的防治方式;此外,经常组织农民学习优秀的信息化管理案例,促使农民意识到在农业发展中,满足农民需求的最重要改变就是进行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

(五)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帮助农民增加农业收入,从而改善农民生活,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应该要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一是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服务模式,可以在基层成立专门的信息化服务部门,当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出现问题时能够在服务部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帮助农民成立线上电商服务平台,帮助农民进行线上农产品的销售,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销量。

1.形成线上信息数据库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不断发展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农业,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和管理中不断推进对农业生产的环境和土壤进行调查和污染治理,相关工作会产生很多信息和数据,所以建立线上信息数据库,将每次工作的信息、过程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整理,统一整合到信息数据库,能够更好地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信息数据库中对信息进行收集,及时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实际运输和销售情况、农田土壤污染情况等,然后使用大数据技术分门别类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同时也应该要检查数据的格式、检查信息的实效性、校对数值等,及时更新数据库。值得注意的是,建立的数据库应该具有共享功能,这样能够准确进行信息更新和纠正,确保信息更加准确、有效。

2.形成区域化的信息服务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中建立信息服务部门主要是按照区域划分信息服务体系,从而解决农民接收信息不及时的问题,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从而完善信息服务工作。具体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主要包括:一是农村可以建立线上合作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以农户为主体,形成区域的合作社、供销商、服务站和示范产业园,通过合作平台,为潜在的客户展示当地的农产品,打造区域品牌,同时在线上进行实用型的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的推广,定期邀请专家答疑解惑,促使农户了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二是确定网络通畅,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采购统一、网络直销的模式,减少农产品中间销售的环节,从而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提高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三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治理污染的土地,结合防治病虫害技术、肥料配置技术以及循环废弃物技术等综合分析土壤污染数据和资料,从而加强治理土壤污染。

农业信息化管理范文3

相关热搜: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分析

曰常生活中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其在经济管理的应用优势逐步显现出来,因而农业经济管理在信息化应用则可有效地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在内涵上,主要包括信息化科教、信息化资源及信息化市场,其中信息化资源能将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信息化的整合管理,进而帮助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优化。

 

信息化农业经济的管理具体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能推动农业经济的转型,此应用能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向知识性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其二是能为农业科研发展培育人才,并能通过信息化管理显著提升农业科研、加快知识传播,进而为培育农业科研人才提供帮助。其三是能增加农业方面的经济收入,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信息化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农业方面的经济收入,从而促进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当前我国农村的工作重点,农业信息化是重中之重。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对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的经济繁荣、发展现代农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农业经济管理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当前我国信息的采集渠道较单一,未能全面覆盖所需的采集点,这样的农业信息就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由此形成了信息孤岛,浪费了投资信息化的经济效益。由于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未能对外国农业信息进行采集,因此也就无法与国际的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所充分利用,与外国相关行业更无法达成战略合作。

 

(二)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农业逐步由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的转型关键阶段,人们已意识到,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对发展知识农业,提高农业科技的含量,有强大的推动力;但目前的信息化只有成为一个产业,才能促进产业的升级;也只有成为一门学科,才能推动农业科研的进步;只有成为一种资源,才能按市场机制来配置农业资源。

 

(三)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较落后。世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对政府行政职能的检验。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应从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到市场服务主体,这样才能强化对农副产品的预测与分析,将农业信息化建设变成政府引导农业产业调整的引擎;农业现代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必将影响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队伍薄弱。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只有农业信息化建设真正意思上的实现,才能让市场按需求配置农业资源,安排农业生产经营,实现农业农民的经济

 

效益最大化。而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队伍薄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原因有二,一是从业基础农业信号化人员多数为非专业出身,未能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与指导;二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最终受益者是农民,农业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多数农民没有得到正规指导培训,对计算机知识并不了解,操作能力也较差。

 

三、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议

 

(一)对农业信息资源要科学规划,建立起农业管理服务系统、农村信息市场服务系统以及农业监测预警系统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核心。要发展农业信息化,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资源:1、要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2、要能实现信息采集与交换,需建立起稳定的现代农业信息收集的渠道。3、开拓国外农产品经营生产的信息源,要用国际化数据库来检验信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在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管理服务系统,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和农业信息市场服务系统联合起来,为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引领了正确的方向,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二)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意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农业信息的综合平台服务建设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既是现代农业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农业重要的标志,如果没有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因此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要采取有力、积极主动的方法措施,从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和技术多方面培育人才,鼓励优秀大学生毕业回到家乡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倡导集体、企业、个人参与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出一支适应国家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所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三)健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没有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就没有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健全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对此地方各级政府可以启动专项资金,从资金投入来加快扶持的力度,适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国内外企业先进技术推波助澜。因此只要领导到位,措施得力,才能保证资金到位,进而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成为政府承担的职责。此外政府可统一领导各方面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各区域、各行业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做好科学规划、布局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农业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从业人员中大多数是由培训转岗到现任岗位,并不具备农业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因此只能从事信息资源采集与等较简单的工作,当农业信息无法深度开发时,就造成大量了信息资源浪费,严重地影响农经管理工作。因农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农业科研管理的水平,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化技术、农业管理手段及农业管理内涵,这都需要农业科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变得越来越多,面对市场经济的剧烈竞争,如何在这种竞争的漩涡中存有_席之地成为各个企业思考的重点,这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信息技术作为加强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影响经济管理的水平,还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初探经济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现状

        (一)缺少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员

 

现代企业对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大部分企业中已有的信息技术人员其实并不熟知企业的经济管理,企业中的经济管理者也不熟知信息技术,双面的影响导致企业在决策制定上存在一定缺陷。具体来说企业中缺少专业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一般企业中的信息技术人员只是能够解决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没有专业的学习背景,致使信息技术不能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良好运用。

 

(二)缺乏对信息技术的绝对重视

 

就目前来说很多的企业在经济管理中依然用传统管理观念来进行企业生产经济管理,认为信息技术并不重要,因而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详细了解。当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更是少之又少,究其根本愿原因传统观念在作祟。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商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传统企业的发展,但是大部分企业领导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企业发展问题的关键,依然使用传统的产品销售方式,从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作用。

 

(三)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体系可以说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了在经营中

 

获取大量的信息,以及在研制出更优秀的产品。企业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综合发展水平,还能促进企业的健康运作。虽然已经有些企业使用信息技术,但是对信研管理人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从而达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强化素质方面的培训,农业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尽量将农民集中开设农业信息化的课程,有条件地进行上门指导工作,让农民整体素质得到较快提高,让信息化知识水平能得到普及,进而提高农民信息运用方面的能力。总的来说,其一是要重视对农民的培训,推进对农业经济信息教育。通过组织专业的培训,可全面提升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不定期的培训可提高农业经营者的认识农业信息、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其二是要充分调动县乡农业技术学员的作用,发展扩充服务队伍。提升农业经济信息人员的整体素质,创造条件地进行远程教育学习,强化对基层农业经济信息人员的培训。其三是打造培养一批复合人才,既懂农业经济管理又懂农业专业技术的人才,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提升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质量,这有这样才能为农业生产、为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规范化农业信息的服务体系。因过去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着一些缺陷,这样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产出将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常常出现农产品的生产过剩,而产品滞销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经济利益,因此要完善现有农业信息服务的体系,并及时向农民提供最新动态的市场信息,从而有利于农民增收。所以从农业机械化发展到农业信息化,将是时展必然,通过愈加重视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不断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

农业信息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1基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作用认知

将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到农业生产、农业经营与经济之中,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其核心在于农业信息的收集、挖掘与利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需要以高质量的人才为基础,基于此,需要关注农民信息化教育,切实提高群众信息化认识水平。此外,还应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如空气、水与土壤等,引导农民了解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依托信息化管理,还可有效把握市场动态,为构建市场主导模式的农业经济创造了条件。基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现实作用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托农业信息,合理优化与调配农业资源,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依托网络平台,可以高效率共享农业信息,加强不同区域间农业信息的交互程度;及时获取市场动态与市场需求信息,指导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为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提供信息条件;切实提高农业经济整体质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路径

2.1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为信息化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专业人才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之中,关注发展规划与整体布局,协调各部门,合理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资源。增加财政支持力度,监督资金应用状况,切实将资金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提高资金利用率。政府部门应结合区域实际,考量农业发展结构与水平,编制符合本地实际的信息化发展方案,如在农村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引导专业对口大学生返乡,对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优化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2推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

建立并逐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站,构建规范性的信息交流制度,明确信息规范,提高农业信息交流频度与广度,推动农业信息共享,以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实际。在构建农业信息网站后,需要是安排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维护更新,做好农业信息收集工作。做好农业信息挖掘,并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生产活动,并满足不同种植户信息的需求。网站信息在收集与时,需要确保信息具备有效性、及时性与完整性。此外,农业信息应表现出鲜明的针对性,综合本区域内农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收集相关的农业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坚持信息渠道效益,切实让农民体验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变化与具体效益,从而让更多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之中。此外,信息化实现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群众力量。而农民整体存在着信息化意识低问题,基于此,需要面向群众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通过具体培训让农民准确把握信息化内涵,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引导农民掌握信息化应用方法。可以在农民设置信息化工作小组,为农民提供信息化咨询与技术支持,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

2.3构建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进行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可以为发挥示范基地引导作用,让农民群众更为直观感受与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现实价值,提高群众信息化重视程度。政府应通过补助政策、发挥项目带动作用,通过农户自筹与企业优惠等方式,普及农户计算机应用率。引导农民学会通过互联网查询与获取相应的农业信息,加强农业信息沟通与交流,为现代化农业建设奠定基础。

结束语

基于农业开展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条件。在大力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发挥政策导向优势,并积极做好农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结合区域实际编制发展规划,合理调配资源,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之中,为信息化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关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强化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与发展群众信息化意识,发挥示范基地引导作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信息化价值,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扫平障碍,并服务于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邢叶东.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8):85.

农业信息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管理;信息化

当前,我国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力度,以实现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信息科技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普遍推广和应用,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1、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主要因素

1.1农业市场与生产要素信息化。

农业市场信息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农产品、生产资料。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给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信息,而且还能给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从而提升农业市场的针对性,继而为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农业科技与农业资源信息化。

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以大量农业技术人才作为坚实的后盾。因为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实现,需借助农业现代新技术的应用和传播,只有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才能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农业资源信息化的主要原理就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业的相关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等,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与现代化的服务。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已经逐步走向推进信息化建设,但是信息化水平低,系统不完善,信息资源利用程度低,这些问题严重限制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网络资源建设不完善,许多农民虽然也开始使用手机和网络,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民对网络资源的需求较小,而网络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农村地区的网站访问量不足。同时农业信息资源配置不足,信息资源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农村地区的信息设施建设更多关注在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了软件开发和信息资源更新。农业网站上的信息多是为满足职能部门需求设置和更新的,而真正的信息使用者,如农民、个体经营者、企业、中介组织等无法从网站上获取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一般是从其他网站上转载过来的时事新闻,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科技发展、市场发展方向和当地经济发展政策的信息较少,其中具有地方发展特色的信息更是少之又少。上述问题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发展,限制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3、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库。

我国农业生产以及经营主要依靠传统的运输机械和人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机械设施已满足不了当下的农业生产需求,给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一定的制约性。由于人民群众的资金力量比较小,政府方面应给与扶持和帮助,建设信息化作业区、加大信息机械的使用培训,打破信息化建设人才匾乏的局面,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依赖于信息资源的发展,在推进信息资源的创建及更新方面,应当首先从农业管理部门出发,统一建立信息资源库,促进农业经济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构建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方式,推进农业经济信息的集成,推进涉农数据的及时更新与兼容。同时农业信息还需要从采集角度出发,从农业信息数据中充分挖掘农业经济发展最需要的资源,推进信息采集工作的发展。

3.2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体系。

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政府部门应在对农业划分的基础上之上,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并以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为主,提供农民需要的服务,其中包括信息技术在生物工程方面的使用、栽培方面的使用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使用、精细化测土配肥服务以及作物营养的区别诊断、定向式农技培训服务等,以便相关管理人员查询与参考,继而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铺设好道路。

3.3加强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提升务农人员的信息化建设素养,是保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的主要方法与手段。因此,相关部门应对务农人员进行定期或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培训,以及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指导,并且对务农人员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期的考核,以便全面提升务工人员的整体信息化建设素养。同时,还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形成人才发展战略,利用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基本发展需求,培养具备信息专业水平及农业经济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及信息系统开放,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3.4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相关部门应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并请一些相关的专家对病虫害技术、技术实施与田间记载、图片资料与人员培训、规划与管理等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做好粗耕、机耕、移栽、免耕等试验,实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广无害化生物防治技术然后组织农民进行现场观摩,使农民学习先进的栽培技术,树立轻简节本理念,掌握农产增值点,提升其对农业种植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师渊超.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J].北京农业,2014(33)

农业信息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 生产力 市场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问题。信息化和市场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点,贯穿于农业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繁荣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促进发展,谁占据着最新信息即可占领市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投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农业改造,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稳定持续的增长。信息化农业包含有不同的内容。具体如下:

(一)农业教育和科技的信息化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发展农业的根本在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全面促进农业教育和科技信息化,发展更专业更开放的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农民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高端农业人才,以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投入生产,大力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

(二)农业生产要素的信息化

农业的生产离不开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包括水、土地、空气、光照、营养要素等。生产要素的信息化就是掌握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利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出更加完善更有效率的方案意见,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三)农业市场信息化

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掌握最新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种植,保证产品有销售市场。其次,农业市场的信息化可以保证农业管理的先进性,以最新技术改进管理模式和生产程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根据市场最新信息选择最先进的生产资料,以生产资料促进生产方式的发展,以生产方式确保生产力的提高。

二、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化经营

农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出现了“难买”、“难卖”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甚至会造成市场混乱的后果。以信息化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大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化经营和销售模式的建立。另一方面,利用新型服务体系,大大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保证农产品的销售量。

(二)由传统型农业转化为知识型农业

传统农业即资源型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要求。知识型农业就是依靠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用先进理论指导生产,以先进技术投入生产,以现代化先进管理模式全面改进农业生产方式。目前,我国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以农业信息化管理促进知识型农业的转化是当务之急。

(三)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农民作为农村的主要生产者,整体素质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方式陈旧。现代化农业生产,人才是关键和核心。加大农业教育的投入,培养出新型专业农业人才。另一方面,以多方式多渠道,引导和教育农民,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从而利用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

(四)促进农业增长增收,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以传统方式经营的农业由于市场信息滞后,不仅产品滞销,其收成也不稳定。受气候、人为等因素制约,农产品的生长和收成常常导致农民的亏损,严重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依靠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通过信息化经验模式,掌握最新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种植,且利于最新生产技术和理论作为指导,全面改进种植方式,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出存在的问题

(一)广大农民信息意识薄弱

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弱,信息意识不强。尤其是目前,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留下的年老者接受能力较为薄弱。多数农民缺乏计算机知识,不会利用计算机网络,严重阻碍了农村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阻碍和限制了农业技术的应用和传播,不利于信息管理化的发展。相当部分领队对于信息化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未能把信息化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导致信息化的推广未能前进。

(二)网络成本较高,覆盖率低

对多数农民而言,网络使用成本颇高且是不必要的,导致农村网络覆盖率低。这就导致农民对于农业网站的访问量大大降低,造成相关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农业信息的传播和获取。而且,大多数农民的计算机水平较为低下,根本不会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三)信息匮乏,无法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

由于当前农业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发展并不完善,导致信息的不完整、不可靠,无法满足相关对象的需求。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在于对农业经济信息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度、机构不全、资金不足;对于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系统开发不足;信息资源匮乏、来源单一,转载较多,且信息特色不突出,传播渠道狭窄,农业信息实际应用不够,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

(四)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法规制度滞后

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没有对信息化建设起到很好地规划、引导、监督作用,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接受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也未形成明确的法制和规范,无法保障其正常运行,许多农业信息产品不能得到推广应用。

四、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

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保证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领导到位就是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各相关行业和领域做好统一的规划和分工工作,保证每一环节的专业人才可以积极配合,提升工作效率。农村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政府要做好资金支持工作且加大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腐败现象或浪费现象的发生。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措施或政策,如鼓励个人、集体或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鼓励大学生毕业回农村建设信息化建设等相关政策,广泛调动可利用资源,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农业。

(二)提升服务质量,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信息网络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进信息网络的应用,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保证对相关农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分类、整理,便于不同适用对象的利用,同时保证信息的实效性和完整性。加强与相关媒体的合作,降低网络体系的运营成本,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对于提升网站信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

当前信息服务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整体水平不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直接决定着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体知识水平、信息意识、应用信息能力,才能建立一支合格的农业信息化队伍,全面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教育和培训也是提升农业素质和能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分级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信息专业的人才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只有具有高素质的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农村信息化队伍的整体水平的稳定和提高,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

(四)建立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

目前,我国实行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农村较少,广大农村对于农业信息化无意识,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让广大农民最直接感受到农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便于农业信息化的开展。选择一些有利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乡村组建示范基地,采用政府补助、项目带动、企业优惠、农户自筹的方式对示范基地进行支持,保证基地内农民有一半以上拥有计算机,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查询,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化氛围。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广泛建设信息示范化基地。

(五)做好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信息网络虽然传播快,在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储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的很多地区,传统媒体仍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如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直观、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利工具。促进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有利于两者的优势互补,是信息化管理的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和传播的有效途径。

五、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工程,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农业信息化的建成将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也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信息化在现代农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促进农业理论和科技投入农业生产,以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大力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