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初探

农业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初探

1石家庄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不断夯实

1.1生产规模化经营稳步发展。随着石家庄市农村土地流转稳步推进,到2017年底,石家庄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41.58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7.2%,居全省前列。全市实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826家,到2018年,全市认定的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380个。生产规模化经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成为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发展必要的基础支撑。

1.2农业机械化趋向全程发展。石家庄市农机深松作业机具全部安装了智能监控,无人植保机和大型植保机械快速增长,各种轻简新型农机不断涌现。机械化服务从“耕种收”向“管”延伸,从平原覆盖向丘陵山区推进,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面积达到97.3%,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装备支撑。

1.3农业信息化发展不断深入。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至今三十余年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末是起步阶段,农业部门引入袖珍机、PC机,开启了数理统计、文字和报表处理计算机化。第二阶段从九十年代末到2002年是计算机普及阶段,微软视窗系统的普及、办公软件的应用,推动了办公电子化由市区向县区覆盖。第三阶段从2003到2016年是农业政务平台建设和农技推广信息化阶段,随着互联网普及,网站建设形成热潮,政务信息和农业技术传播实现了远程化、零距离。通过发展乡村科技服务站,推动了基层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第四阶段是互联网+农业阶段,2017年我市农业部门完成了一个平台、两个中心、四大体系和N个支撑系统的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标志着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进入了新的阶段。实践表明,农技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要素,已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科技支撑。

2农业信息化引领石家庄市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显现

2.1提升了农技信息化水平。通过全市数字农业综合支撑服务平台及17个县级、700多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形成了信息传播站点网络,再加上4303个村宽带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加快了信息与技术的传播,有效地缓解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促进了新型农民的培养,农民科技创新的事例不断涌现,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逐步提高。

2.2提升了生产智能化水平。通过对农业集中生产区建立了涉及11个县45个区域站的大田物联网监测系统和27个设施农业物联网试点建设,形成智慧农业的雏形。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实施,节省了劳动力和劳动力成本,减少了生产资料的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推进。

2.3提升了管理数据化水平。通过搭建农业机械化全产业链服务“智耕”平台、“现代农业园区直报系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平台”和“配方施肥查询系统”,推动了石家庄市农业大数据建设,农业部门数字化办公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

2.4提升了服务在线化水平。通过零距离智能服务,农民可在手机端、家庭PC端及村级益农信息社、县级益农信息中心社,实现配方施肥查询、在线预约、远程诊断、现场技术支持等农技服务,为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解决生产疑难问题的提供了有效途径。

2.5提升了经营网络化水平。通过县级益农信息社销售电商平台和手机端微商城的推广及与知名电商的战略协作,缓解了农村因经营分散、服务体系滞后、市场信息不畅造成的诸多问题,推动了农业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并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3对石家庄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坚持规划引领,协调发展。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纽带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级农业部门和各领域,共享共建、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确保农业农村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2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组合应用。发挥优势IT企业领先作用,集成地理信息、定位导航、遥感、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集农林牧各业的数字资源系统,包括种植区划、土壤资源、病虫害动态等数字化信息,形成农业信息资源“一张图”,全面提高农业部门科学决策、市场监管和政务服务水平。

3.3强化信息化应用的典型建设。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智慧农业、互联网+合作社、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各类示范点,推动农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作者:钮琪 胡旭章 韩江伟 单位: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