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发展趋势范例6篇

物流业发展趋势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 中山 经济 物流现状 发展趋势

一、中山市经济现状及特点

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腹地、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下辖1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2万。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210.69亿元,在广东省地级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位居第五。中山的经济以各镇区特色产业和外向型的加工贸易以及一般进出口贸易为主要形式,其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9∶61.0∶36.1。

其中,以一镇一品为特色的专业镇包括:沙溪镇服装业、大涌镇红木家私、古镇灯饰、小榄镇五金、东凤镇小家电、黄圃镇的腊味食品、南头镇家用电器。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市专业镇特色产业增加值近45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3%。中山市本土孕育了十多个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它们是乐百氏饮料、华帝燃具、铁将军防盗器、爱浪功放机、创尔特燃气热水器、樱雪燃具、岐江桥酱油、洁柔卫生纸、伟来灯饰等。良好的投资环境还吸引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知名的大企业如:格兰仕、美的、长虹、TCL、小鸭等前来投资。基本形成了东南部高新技术和出口加工工业、北部各镇区特色工业的布局,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化学制品、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

中山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15.9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6.7%,一般贸易出口57.5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3%。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09.64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91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9.11亿美元,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产品出口6.85亿美元。其中,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进入中国进出口百强企业名单; 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山嘉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中山市中经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山市广勤贸易有限公司分别都是进出口大户。

中山市的第一产业农业以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经济规模不大;中山市第三产业的规模仅次于工业, 2007年实现GDP产值 436.80亿元,其中房地产业、物流业、旅游业是中山市第三产业的主体。

以下图表是中山市2001年至2007年期间,经济总量GDP、进出口总额和居民消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统计数据资料。

从以上图表中不难看出2001年~2007年间,经济总量GDP呈快速增长和发展的趋势,而出口总额则达到将近1.5倍GDP的增长速度,而内需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均低于GDP增速。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进出口净额的增长对中山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这也反映了中山经济增长的外向型依存度较高的特点。

二、中山市物流行业现状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持与服务产业,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被明确定位为“生产型服务业”。物流行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固然受整个宏观经济面的影响,但是,反过来,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装备以及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也会把经济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想富,先通路;经济要发展,物流须先行。”

中山市地处“广州-珠海-澳门”经济轴线的中点,北连广州与佛山,南邻珠海和澳门,西靠江门与肇庆,东面与深圳、香港隔珠江口相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中山市物流基础设施及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提供良好条件。港口方面,东面中山港、南面神湾港、北面有小榄港,形成“品”字形码头布局。作为一个内河港,中山市的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更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13万标箱(2006年统计数据),位于全国10强之列。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571公里,形成了以105国道、京珠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广洲到澳门的轻轨在中山段已全线开工,中山境内将建有包括小榄站、石岐站、中山站等7个站点。另外,中山市政府正投入巨资兴建连接周边城市(包括江门、顺德、珠海、广州等)和市内各镇区的交通网络,未来的珠三角西岸区域性交通枢纽正在逐渐形成。而正在筹建中的港珠澳大桥通向粤西的出口经过中山的三乡和神湾等镇区,这为中山的物流网络建设又增添了一条可供选择的交通线路。

物流市场或物流中心是物流网络发展的另外一个基点。近几年,中山迅速崛起一批高起点的物流市场和物流中心,如:天润物流市场、天宏物流市场、华通行物流市场、北部物流中心等。物流市场的投入使用,使全市的货运市场由分散、杂乱无序经营逐步走上了集中、有序、规范化经营的正轨。而作为货物集散中心的商贸批发市场的迅速发展,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另外一个基础平台,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商品市场300多个,形成了众多的以市场为载体的商贸物流圈。尤其是一批以区域特色产品为依托,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市场,如古镇灯饰城、东凤电子电器商城、沙溪休闲服装城、小榄五金制品市场、大涌红木家具市场等。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各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是近年来我市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表现。一是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正在或已经完成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如邮政物流、物资集团、中外运物流、港航集团等,这些企业运用原有的优势,重新明确市场定位,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积极拓展市场,业务发展很快。此外,一批民营物流公司如广通物流、华通行物流配载中心、曙光物流公司等也正在迅速崛起,其中部分物流企业已迈进到全国先进行列,如作为民营企业的广通物流公司已成为我市第二家获得全国AAA级物流企业。

中山市市政府也非常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将中山定位为珠三角西翼的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推动区域内三大物流基地建设(北部特色产业物流聚集区、中部城市配送物流集聚区、东部外向型产业进出口物流聚集区),并给出多项优惠政策,力促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图表2列出了中山市2001年至2007年期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港口吞吐量、进出口总额以及工业总产值的统计数据资料。

通过上面的数据,结合中山经济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山物流业飞速发展来自于“两个翅膀”,一个是以进出口总额增长所带动的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另一个是本地区特色产业带动的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这也和前文提到的中山经济特点即进出口业务和特色产业各占半壁江山的事实相吻合。

三、中山市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中山市的物流行业整体发展前景不容乐观。(1)中山市物流基础设施及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但是要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物流枢纽,恐怕不仅仅是政府决心就能解决的问题,更多的还要取决于地缘优势,面对着广州、香港、深圳、澳门、珠海这样一些城市的包围,要想成为粤西地区的物流枢纽,其难度可想而知。(2)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虽然有所发展,但比重依然较低,企业自营物流现象还比较普遍;而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理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紧跟在深圳、广州地区的物流企业之后,缺乏创新,他们还是习惯于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的业务,很难适应未来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物流发展的要求。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我国现代物流业 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也得到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上升4个百分点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量。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仓储经营网络化、规模化

仓储主要是对流通中的商品进行检验、保管、加工、集散和转换运输方式,并为解决供需之间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矛盾提供场所价值和时间效益,使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价值得到保护,加快商品流转,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面对工商企业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需求,仓储企业与货运、快递、货代企业之间以及各类仓储企业之间将会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连锁经营与经营联盟。有条件的仓储企业将会依托自身优势,以城市共同配送为基础,通过转变经营方式与资源整合,发展区域配送网络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仓储配送网络。仓库租赁企业将会更加贴近现代物流需求,仓库设施的建设将向网络化与定制化方向发展,仓库开发方式将会更加灵活。私人自助仓储将会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更多投资人将会进入这个领域,现有自助仓储企业将会不断扩建经营网点,并逐步走进大型高端社区。处于阵痛期的金融仓储业将随着三年左右的调整与规范期后在探索中前进仍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二、物流配送信息化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物流的信息化应该走在其他行业前面。物流配送作为政府高度重视的热点,为了适应连锁经营的发展等商业发展,物流配送信息技术也将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都在规划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改善物流配送信息服务技术,以提高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对物流资源进行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信息化的调度以及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从而降低配送的成本,另一方面,配送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配送效率,也可以M一步提升配送服务质量,优化用户订单配送服务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还降低了运行成本和费用。在物流配送中主要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除了普及性比较广泛的ERP系统、DRP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外,还包括条形码技术、EDI技术、射频技术、GPS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三、运输综合化

当下,我国的物流行业大量依靠铁路运输,辅之公路运输,并没有将运输综合化,我国拥有国际上最大的几个集装箱港口却没有与之相连的铁路,这些问题暴露出我国运输也面临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总量明显不足,结构仍需优化通道资源配置不合理,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滞后。而是运输服务特别是道路运输服务效率和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国家对此也提出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来改进我国的交通现状。由此可以推断,我国的综合运输将会有很大的进步,对于企业来讲,合理利用综合运输,多种运输方式进行联合,是提高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运输过程效率的有效途径,季候,水运资源,空运资源,公路和铁路资源将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连接的整体,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全面持续的有效支持。在不同运输方式的联合运作中,鸟背运输、鱼背运输、驼背运输都在进行广泛的运用,在这几种联合方式中,都涉及到了公路运输,因为只有公路运输能够提供门到门的服务,所以国家和政府对公路运输也进行了大力的支持,比如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新型与特殊货车的出现,而这也为实现运输综合化提供了条件。

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质量和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这一过程所耗费的总成本最小。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改变了供应链上原材料、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顾客的全过程,也必将改变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作模式。因此高水平的电子商务的应用,必将带来供应链管理的变革,能够小促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这样也能克服我国企业现在对顾客需求的相应速度慢这一缺点,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大量定制化也必将在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中得以实现,因此,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五、小结

物流业的形成,是现代产业演化、升级的产物,作为一个将生产与销售连接起来的中间部门,为企业更快的将商品和服务传送到消费者手中,为消费者更便利的获得商品和服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专业化分工推进到更高的层次,引起了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在现代大生产的格局中,物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以及获取利润的努力互动,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而产生的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更大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物讯网,2012:《物流与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

[2]钱东人,初建环.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产业[J].商业研究,2003,2.

[3]蒋平,未来仓储行业发展将会呈现六大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11

[4]中国互联网即时配送专题研究报告.2016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我国物流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一、关于物流工程及其特征

物流工程是近年来形成的新学科,也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物流,顾名思义,指物的流动,是一种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物流概念始被引入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新世纪的第一年,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的信息技术也迅猛发展,现代物流开始得以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

物流工程又被称为物流系统工程,概括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具体而言,指在物流管理中,把物流和信息流看作一个系统,融为一体,把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

很多大型的物流中心的物流设施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在物流工程建设前通常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分析和进行工程设计,待工程建成后,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护、管理。即使物流工程的自动立体仓库、运输车辆以及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物流工程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和特性,其一般包括如下几种:

1.服务。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是流通系统的特征和作用,而物流系统正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纽带,物流系统具体地联结着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生产和消费,服务性是其第一个特性,服务也是物流系统的第一个目标。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开展工作就是物流系统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物流系统会采用“准时供货方式”以及“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服务性目标。

2.快速、及时。作为流通系统的一种,为了良好的服务,物流系统需要做到快速、及时,及时性不但是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还是其服务性的延伸。对于物流系统来说,快速、及时不仅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永远的现代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物流领域通常采取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直达物流以及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

3.节约。在经济领域,节约是一条重要规律,而在物流领域,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所以这里的节约不止指流通时间的节约,还有尽量降低投入来提高相对产出,以做到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节约手段。

4.规模化。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经为社会所承认的,而将此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也是为了追求“规模效益”。通常在物流领域会以分散或者集中等不同的方式来建立物流系统,并以此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这种做法就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规模优化的目标。

5.库存调节。这一目标既是物流系统服务性的延伸,更是物流系统宏观调控的要求,其中,还包括物流系统本身的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会在物流领域中通过正确确定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方式以及库存分布的方式来进行。

二、我国物流工程的现状

2001年也被称为中国物流发展的起步年。这一年,全国第一家物流行业协会挂牌。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物流产业整体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其主要表现为:

1.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多年来,我国物流工程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物流工程管理本来是一个系统资源,可这种模式使得物流工程的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直属铁道部,公路、水路直属交通部,航空运输资源直属航空总局。物流管理和资源的这种分散化使得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极低,这种现状大大阻碍了物流工程的发展,也严重制约着物流在全社会范围内整体统筹和规划的经济合理,妨碍了物流的社会化进程。

2.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自动化网络程度低。我国物流工程的费用集中表现为效率低下,成本极高。近些年来,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硬件环境虽然改善较多,物流作业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物流效率的低下导致物流工程的成本非常高,已经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在基础设施上,我国传统物流工程仍然表现为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很低。在物流工程的仓储、运输以及配送等各个环节上,因为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大多仍然以手工为主,做不到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在物流过程中,多数企业很难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而且还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做不到不及时回应。这些问题造成了物流工程的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率低下,配送成本高,客户的满意度也比较差,物流工程的盈利能力自然也不高。

3.物流企业规模小,整体物流规划不够理想。当前,我国物流工程管理比较分散,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物流部门自成体系,条块分割现象也比较严重,极端缺乏整体物流规划。而且,综合性物流公司比较少,大多数物流工程的运营方式比较单一,物流工程中对货物的仓储、运输以及配送出现很多无效的作业环节。

4.物流工程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物流工程“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多,物流工程的运输以及仓储的专业化及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的建设,还有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都很缓慢。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物流工程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很难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很难实现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的一体化。

5.物流人才的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近些年来,全国普通高校开设的物流专业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以及企业需求。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加之我国高等院校中硕士、博士生的层次教育也刚刚起步,所以造成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而这些人才,正是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人才。

三、我国物流工程管理的前景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物流工程管理前景看好。现代物流势态及其就业前景也被称为“尚未开发的新大陆”“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据中国物流业内人士预计,中国物流需求的高速增长期将会持续10~50年。可以说,随着人工、原料、制造成本等的日益趋同,物流工程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

[1]宋伟刚,刘杰.物流工程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机电一体化,2002.01.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物流 信息技术 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 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 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参考文献:

1.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5

文/万超 贺光辉

截至2011年底,台湾物流产业年营收超过新台币1.4兆元,企业家数约1万2千家,从业员工数约为25万人。台湾外贸依存度高,特别在两岸开放直航以及ECFA签署后,台湾物流业进入大陆市场的各种障碍大幅降低,海空货运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2011年两岸共签署7项物流合作意向书,未来巨大的商机与竞争并存。国际物流服务业是创造就业的关键产业,已列为台湾投资策略性十大重点服务业发展项目之一,包括海运和空运在内的台湾进出口所需要的国际运输在全球供应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

国际环境变化下的台湾国际物流新模式及展望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整合趋势下,受到贸易便捷化的要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动,特别是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衍生,近年来台湾物流企业中出现一些新趋势和创新模式值得关注。

第一,小三通模式。两岸小三通自2001年开通,属于跨岸的便捷运输方式,和传统运输方式有很大差别。该模式目前还在发展中,并在单纯民间业者采用的基础上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一些邮局也会采取该模式来处理快捷邮件。

第二,海上快递。小三通以及海空联运仍具发展空间。如何应用两岸间的旺季输送,创造两岸物流服务价值,值得研究。台湾经建会在国际物流发展方案中已规划,将进行产业跨境合作,打造海运快递专区,建立海峡两岸快捷走廊,并建立两岸关务信息交换与合作之对接机制。

第三,客货滚轮直航前景广阔。海峡号、中远之星等作为客货滚轮具有通关方式快、好停泊等便利,运输方式更便捷与经济等优势,有助两岸市场实现无缝对接,已成为货运直航以及“小三通”货运的有益补充。

第四,对包括空运和海运在内的两岸间开航的运输模式产生的变化展望与设想。

合作式物流。ECFA签订后,可能出现一种大陆和台湾业者间的合作式物流,即强调融合两边生产,前端做主要的生产,后端做关键式的简易加工或重新包装。这属于配合自贸港区政策所衍生出来的“简易间加”的物流模式。特别是大陆空运在旺季时无法消化的运量往往需要借助周遭港口,如韩国釜山等转空运。两岸通后,可能实现与前端海运或空运衔接,直接在台转运,以台湾长荣、华航等空置运能填补。

交易形态的变化。一方面,ECFA项下有一些早收清单不仅会刺激大陆的货物进台,还可刺激台湾货品出口至中国大陆,且大陆可能由工厂购进原料并加工后出口的“工厂模式”,转而成为消费市场,带动对消费性产品的需求,例如包括农特产品的冷链物流。另一方面,不同于公司大量生产、大量运送的B2B的传统国际贸易模式,电子商务的兴起降低了投资门坎、小额订单规模化增长,这些产品的交易的形态很可能向B2C,甚至B282C的方向发展。随着新的业务形态发展,应留意因网络电子商务兴起所带动两岸间小额贸易(B282C,B2C,C2C)对于物流快速运输及通关需求所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启示及结论

在当今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之下,厂商会随着变化的市场跟随转移,商流的大迁徙会带动物流的大迁徙。特别是,面对成本上升、劳工短缺、环保要求提高等带来的中国投资环境转变,台商回潮成为了一种巨大的可能性(16%制造业受访者表示有回台投资的考虑)。物流产业的未来发展必须观察和迎合外在环境和产业内生演化的变化趋势,如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产业布局国际化趋势,消除速度障碍对加快通关便捷的要求,保障供应链全程安全,以及企业信息e化服务需求等等。经营者适应和领先变化的关键就在于保持包括经营模式、业务服务和信息等方面的锐意创新。

台湾国际运输中海运占99%以上,空运仅占0.4%。但相比之下,海运货物价值通常较低,而空运货物多为短小轻薄、价值高的货物,对于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但台湾多年来政策实施中存在“重海轻空”、 “重客轻货”的偏颇,近十六年台湾政府航空货运的投资几乎为零,观念方法和系统平台建制都缺乏国际接轨能力,需在未来发展中导入航协以及人力资本技术国际标准认证。

由于各行业物流业规模、涉及产品性质和运输要求不同,对物流速度、成本和服务的需求也差别很大。目前台湾海空物流业大多独立经营,协同作业少且效率不高。但作为转口货物的一种,海空联运通过资源整合,可以灵活作业,能较海运大幅节省运输时间,又较空运显著降低成本,是满足业者多元需求和提升服务品质的有效策略。

普华永道有调查指出,物流业的合作一直在加强,但相比之下,亚太地区最为薄弱。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产业布局需要具有宏观视野,改进营运模式,物流产业供应链重组非常必要。未来应顺应国际化潮流,需要积极开展物流业横向和纵向整合,特别是跨境整合(cross-border consolidation)和联盟,符合打造“复杂、精致和便宜”供应链的要求。

台湾经济部2011年整合242家供应链业者,促成物流服务规模42亿元,并积极辅导物流业这国际布局,增加海外据点与客户资源。台湾物流业以小企业为主,产业短期内较难实现全程服务,而通过企业联盟,特别是国际布局、跨境合作和联盟,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实现优势互补,实“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特别是,ECFA,即《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更应借助两岸直航契机,强化两岸产业供应链布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产业布局国际化背景下,物流产业的未来发展必须以连结、合作和发展为精神,观察和顺应外在环境变动和产业内生演化的新趋势。

通关、物流、供应链和采购等供应链体系有密切的整合的趋势,客户信息整合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以往的实际运作往往是分段的,没有整合和串接。物流业创造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运效率,需要结合物流运筹的货况数据与供应链,做到诊断式服务。除了供应链成员之外,港务、机场、仓储等公共领域的规范、运作流程是否能提供便捷化机制也很关键。可从关务的角度切入通关的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全盘性的检讨,并建议业界参与研讨可进一步改进的环节。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产业布局国际化背景下,国际物流产业的未来发展必须以连结、合作和发展为精神,观察和顺应外在环境变动和产业内生演化的新趋势。产业结构导致物流业属于利润偏低的行业。虽然台湾省自1995年起通过推动“亚太营运中心”及“全球运筹发展计划”等项目加强物流基础建设及人才培育,近年来中高阶和基础人才培训也在逐年推进,但总体上看,台湾人才倾向于制造业、金融、电信等服务业,从而导致物流各业相关各层次专业人才普遍短缺甚至出现断层,人才供给和专业度均有所不足。特别是台湾目前中小型、地区性的物流业能力不够,中小企业物流成本过高(表现在规模小、资金不足、IT能力不足、人才不足等方面),物流企业面对未来生存和发展,需以独特的价值链获得较低成本或较高利润,提供“深入专精”的服务体系和内容。首先,物流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应重视通过市场区隔以找到准确和明显的策略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安排恰当活动以增加差异化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升专业度,实现利基化,即成为所锁定产业的物流或供应链专家,有利于与所选择的策略伙伴形成稳定和深入的合作关系;第二,不同于以往着力于报关、仓储等单一服务,企业需提高差异化,延伸物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第三,通过互相并购和持股,整合金流、信息流、物流,实现规模化,以降低营运成本。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国际物流;中国物流;第三方物流;绿色物流

入世之后,中国物流市场逐渐开放,国外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借助于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管理经验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网络,拉开了全国进军中国的序幕,UPS、FedEx、日通等国际大公司均力图在中国物流市场大展宏图,开始着手在中国建立办事处或洽谈合资办物流公司。国际物流的发展势必会对中国物流业产生重要影响。

一、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治理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必将在互连网爆炸性发展、竞争激烈的新经济环境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国际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即把全球供应链条上所有的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体系加以控制。同时,随着合同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在物流服务产品化的初期,由于市场尚未形成公认的服务标准,众多物流产品之间往往千差万别,难以达成基本的行业服务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产品的优化和服务成本的下降,并加剧了替代品的竞争。随着合同导向的客户服务观念的确立与普及,以及物流服务产品化、市场化的继续发展,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

(二)国际物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就物流的区域化以及全球化发展趋势而言,21世纪必将是物流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这种规模的扩大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

第二,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由于商业运作的复杂性,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益,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并逐渐占居主导地位

第三方物流就是指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因此,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就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他们并不在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仅是第三方,但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应链。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这种状况将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大量的服务客户,并将得到快速发展。

(四)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

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如运输工具的噪声、污染排放、对交通的阻塞等,以及生产及生活中的废弃物的不当处理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为此,21世纪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二、中国物流业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迅猛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

第二,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第三,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高铁的建设也必将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但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三、国际物流对中国物流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加入WTO之后,中国传统物流业面临国际物流业的强烈冲击和重大的挑战。特别是金融危机期间,部分企业倒闭,整个“产业供应链”都受到巨大的冲击,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构建物流基础产业

这个产业由各种不同的运输线路的交汇中心与节点以及理货终端构成,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仓储等部门、这些部门的运力如何合理布局,如何有效连接,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议在这几个部门体制改革方案设计中,把如何整合物流运力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增量资源浪费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

(二)鼓励兼并重组

这次的金融危机让小部分物流企业生存困难,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加大国家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三)综合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再一次被重视,以至上升为产业链、需求链、贸易链。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流的一体化动作。鼓励生产企业改造物流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

(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对于目前短期内还无法把物流业务全包的企业,与物流企业形成共赢、联动机制,并在中国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可以和制造业齐头并进;可以拉动制造业发展,而不是一直以来的被拉动发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主要是促进制造业与物流行业长期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提倡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减小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减小排放)等。发达国家政府倡导绿色物流的对策是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将在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搜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然后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

参考文献:

1、吴育华,徐忠东.国际物流发展趋势研究[J].综合运输,2009(4).

2、刘婷婷.浅谈物流发展趋势和发展建议[J].行业经济,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