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和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

物流业和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2009-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两者的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关系。文章最后提出要根据地方的市场需求,适度调整物流产业发展规模,根据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提升物流产业与经济的契合程度。

关键词:物流业;国民经济;耦合水平;协调水平

本文拟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物流产业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两者的关联程度与协同发展关系。一

一、研究设计

(一)耦合协调度模型

本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机理进行探索,主要对两者的耦合关系与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王淑佳,2021),耦合度测度公式如下:I=[(T•E)/(T+E)•(T+E)]1/2(1)在式(1)中,I为耦合度,T、E分别为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水平;本文中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水平在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取值区间均为[0-1],由此可知耦合度取值区间也为[0-1],根据其数值进行阶段划分,见表1所示。式(2)进一步给出了协调度的测度公式,用于反映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具体如下:(2)C=αT+βE(3)在式(2)中,H为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度,式(3)中C为两者的综合协调指数,α与β反映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对两者协调关系的贡献度,一般采用等权重赋值,即α=β=0.5。根据协调度的得分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如表2所示的阶段。

(二)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我国2009-2019年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其中对物流产业水平与国民经济两变量的相关指标选取如下:物流产业水平。本文利用熵权法构建了包括运输水平、周转水平与技术水平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具体而言,运输水平以客运量、货运量与快递量衡量,周转水平以旅客与货物周转量衡量,技术水平以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光缆长度、移动电话及互联网普及率衡量。具体以物流产业综合评价值的增长率作为物流产业水平的变量。国民经济水平。现有研究对于国民经济的测度主要通过GDP总量与均值衡量(任保平,2015),GDP均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地区人口差异导致的估计偏误。因此本文采用了人均GDP作为国民经济的测度指标。

二、物流水平与国民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

考虑到区域异质性的存在,本文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以进行对比分析。

(一)物流水平与国民经济的时序变化特征

表3报告了物流水平与国民经济总量的时序变化情况。整体来看,国民经济的增长趋势更加稳定,而物流水平在2012-2013年呈现出短期的下降过程,2013年后再次缓慢上升。分地区来看,国民经济与物流水平总量均可以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可见,我国物流水平与国民经济的总量变化趋势存在着一致性,东部地区的物流水平与国民经济总量相对较高。

(二)物流水平增长速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1为物流水平增速的时序变化趋势情况。可以看到,我国物流水平增速在2009-2013年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过程,2013-2019年呈波动下降过程。具体到地区层面,东部地区物流水平增速趋势表现出与全国相似的变化特征,不过在2013-2019年间的下降趋势相对平缓,下降幅度明显较小。中部的物流水平增速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平缓下降过程。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更加剧烈的震荡过程。从这一结果来看,我国物流水平增速的变化趋势并不稳定,2013年前后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4报告了全国31省份2009-2019年物流水平增速的均值分布情况。对比整体均值可以看到,东部省份的物流水平增速均值相对较高,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均值处于最低水平。分省份来看,31省份的物流水平增速均值普遍介于0.05-0.15之间;中西部地区增速均值在0.1以下的省份各有5个。从这一结果来看,相对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物流水平有着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而在后发优势的作用下,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的物流行业也表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对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中部地区而言,大多省份的物流水平增速相对较缓。

(三)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2为各地区国民经济增速的变化趋势情况。可以看到,各地区的国民经济增速趋势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过程,在2009-2010年间,普遍呈上升过程,2011年后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过程,不过在2015年后均有所回升。从这一结果来看,国民经济增速的变化过程同物流水平增速并不存在明显的协同发展关系。表5报告了国民经济增速均值的省域分布情况。可以将各地区排序为西部>中部>东部,具体到省级层面,东部地区国民经济增速在0.1以下的省份有7个,中部地区有2个省份的国民经济增速在0.1以下,西部地区有4个省份的国民经济增速小于1。这一结果说明,东部大多省份的国民经济增速相对较缓,而中西部省份的国民经济增速相对较高。

三、物流水平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一)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发展关系

图3为我国各地区物流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速的耦合值变化情况。可以看到,2009-2019年间,两者的耦合值均大于0.8,处于高度耦合阶段,说明物流水平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高度共振的关系,两者关联程度相对较高。分地区来看,物流水平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值在三地区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大多时期均在0.8以上,呈现出高度耦合状态,但是也发现,中部地区的耦合值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趋势,尤其在2015与2019年的耦合值降到了0.8以下,说明物流水平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关系在中部地区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表6进一步报告了31省份的耦合均值。可以看到,只有内蒙古的耦合均值小于0.8,处于良性耦合阶段,其他省份的耦合均值普遍在0.8-1之间,处于高度耦合阶段。分地区来看,耦合均值大于0.9的省份在东部地区的比例为72%,中部为50%;西部地区为75%。从这一结果来看,我国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高度关联性。

(二)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

图4为我国各地区物流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速的协调值变化情况。可以看到,2009-2019年间,两者的耦合值普遍在0.4以下,处于低度协调阶段,并且在2011-2015年间整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过程,说明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并不乐观,尤其在2011-2015年两者的失衡状态逐渐恶化。分地区来看,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值在三地区也普遍偏低,说明各地区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关系整体上处于低度协调阶段。2015-2016年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度均值在全国及各地区层面均出现了一定的回升趋势,但这一现象的持续过程相对短暂,在2016年后各地区的协调值再次进入了整体下降的过程。即意味着两者的协同关系在近年来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好转趋势。表7进一步报告了2009-2019年31省份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度均值。可以看到,31省份的协调度均值普遍小于0.4,处于低度协调阶段。分地区来看,东部省份的协调度均值相对较高,西部其次,中部最低,从协调值的省份分布情况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值在0.3以下的省份有3个,中部4个,西部6个,这一现象同物流水平的省域分布特征相似,也说明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相对偏弱。

四、对策建议

一是要根据地方的市场需求,适度调整物流产业发展规模。尤其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盲目扩大物流产业规模并不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因此要根据各地区及各省份两者的耦合协同关系,适度调整物流产业的扩张速度,促进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二是要根据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提升物流产业与经济的契合程度。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背景下,要加快推进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尤其要重视人才、技术对行业发展的内部驱动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促进行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行业间的重组过程,发挥智力资本对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逐渐转变传统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

作者:李柱 单位: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