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总结范例6篇

计算机论文总结

计算机论文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案例教学 计算机 结合专业 基础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讲解经典案例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其中,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法,结合专业,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在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其中,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应该将整节教材的知识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融合到案例中。同时,需要保障基础知识占据主要部分,并合理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例如: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Office模块》的知识点时,笔者要求学生利用Word制作与专业相关的通知文件、商业计划书、论文排版等;利用Excel表格制作工资表和课程时间安排表及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表格;利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演示文稿和动感宣传片。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笔者在阐述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时,主要是以“办公自动化模块Word的相关知识为例来讲述论文的排版”,下面具体论述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针对学生已经初步了解Word文档的基本知识,而只是不熟练,笔者设计了“利用Word文档进行论文排版”的实际案例。这个案例基本上包括文字编辑、表格制作、页面设置、目录制作等所学的Word文档的所有知识点,具有较强综合性。其中,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向学生发放一本用Word文档编辑制作的结合本专业的论文范本,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由于论文排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发放给学生的论文范本都是经过Word文档精心制作而打印而成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够利用Word文档将论文编制得如此整齐美观呢?”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

2.课堂实施

首先老师展示论文范本。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其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本堂课所设计的案例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掌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将所有学生按照每6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同时,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位组长,并由组长组织成员探究如何利用Word文档进行论文排版,以确保论文格式的规范性。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主动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全面查找有价值的信息,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除此之外,在各个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再对各个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从而确定最有效的制作方案。最后,要求各个小组成员根据老师总结的内容编排制作论文。这样通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进一步认识。

3.总结阶段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总结阶段。因此,当学生按照老师总结的内容编排制作论文之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中选出编排最合格的论文。同时,老师在评价过程中,不管学生的成果如何,都应该尽量从中挑选值得肯定之处,增强学生信心。最后,老师再组织学生就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并要求学生利用Word文档编写小组讨论过程中的感受,以及课堂教学中所掌握的所有知识。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效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笔者通过结合教材知识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合理设计与学生实际需求紧密相连的案例进行教学,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整个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时,各个小组成员的学生纷纷进行讨论交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解决的策略,并通过实际操作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在较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激情,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计算机基础课的知识点,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在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结合专业特点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作用。

计算机论文总结范文2

Abstract: The computer network is a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t present, the computer network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all walks of life with its advantages of high reliability, high performance and high extension in all fields. Especially in the informatization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the computer network is developing 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 The wid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ubiquitous influences the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military and social life and 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alents. In a sense, a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scale and level measures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nd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关键词: 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network;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73-02

0 引言

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同时和多学科相互交叉。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开展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教学,如何培养计算机网络高技术人才显得尤为关键。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上进行了探索思考,并在教学中付诸于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这门课程中,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广域通信网、局域网、网络互连、Internet协议及其应用、网络安全、宽带IP网络、光互联网、网络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设计与案例等内容。同时,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也决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前进。而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也必须紧跟着技术发展的脚步。因此本课程又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计算机网络技术贯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更交叉一部分的数学原理和物理概念,从而体现其交互性强。

2 教学中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常见几种问题:

2.1 高速更新的网络技术与陈旧的教科书理论不匹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而在现有的教材中,它的知识点显得有些过时。在这样的现状下,高职院校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就显得跟不上时代的大脚步。容易出现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快速轻松的与现实工作岗位相衔接的现象。

2.2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课程实践性的需求 在教学方式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点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这类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多的依赖于讲授手段。学生在课程中学习理论概念,难以形成完整明了的框架,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性非常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点,更要善于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网络高技术人才。

2.3 现有的教学评价不够合理 教学结果的考核总是直接关联着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具体表现在课程本身考核的结果。教学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的成功与否,对教学的影响是直接的。有些高职院校,还采取理论考试的方式来衡量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这种方式是不尽科学,不够合理。还有些院校在考核比例上的设置失衡,这样的现象会造成学生更注重填鸭式的学习,缺少了动手和反思总结的环节,这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

3 教学改革措施

3.1 现在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材大部分都是几年前编写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又依据着教材来讲授,因此学生们在学校所学习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脚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在课堂中开展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从基础上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对任课教师要求到岗再学习。教师在课余时间到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岗位中进行再学习,如校园网络中心、企业IT运行维护部等工作岗位。教师在技术岗位上再学习,实现了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步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知识结构和教学形态进行总结和分析,从中得到更有利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经验。

3.2 课堂教学是最普遍存在的校园教学方式。教师在完成课前备课之后,将知识点的讲授搬到课堂之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口授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体现在其抽象性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繁多。如TCP/IP协议簇、OSI/RM互联参考模型等等,学生不仅仅掌握教材中的图片结构,更应该从本质上去认识学习网络的结构。我们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理论课上我们以知识点介绍为主,教师在介绍完理论课之后,在实验室展开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例如,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①有星形、环形、总线型、树型和网状型,在实验室中,让学生进行实际连线操作,通过不同的拓扑结构,观察网络的特点与性能。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提升学生的理性操作。

3.3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查往往只体现在校园期末考试的试卷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检查自己动手能力的忽略。我们在校园的课程评价中,保留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查,同时结合计算机网络考证的部分。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计算机软考的考试。在此过程中,更加全面的学习网络案例的使用。在考证中全面检验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操作,并从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质和工作竞争能力。

4 教学效果反馈

本文作者在课程教学的探索中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结果。通过本次的实践后,学生可以逐渐脱掉“书呆子”的空谈形象,在实际中培养动手兴趣,和学习动手能力。其中最直观明显的效果,是学生从校园毕业后能轻松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中,我们理论加技能两方面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企事业岗位的竞争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的初衷。从宏观上来讲,这样的课程探索与实践是十分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5 总结

本次的教学探索及实践中,我们做到了从实际出发,优化现有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并结合以往教学结果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本次教学改革的价值所在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计算机拓扑结构,指计算机网络中把工作站、服务器等网络单元抽象成点,把电缆等通信介质抽象成线,从而抽象出网络系统的结构.

参考文献:

[1]邓亚平.计算机网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计算机论文总结范文3

关键字:计算机导论;课程体系; CCC200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4-0013-03

关于“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我国高校经历了从“计算机基础”或“计算机文化基础”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引”的转变。其实,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课程,“计算机基础”这类课程主要解决的是对计算机功能的工具性认识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引”主要解决的则是学生对计算本质的认知问题,其目的在于以严密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计算学科中各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让学生了解计算学科中那些富有智慧的核心思想及学科内涵,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我们认为这两类课程又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体现着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一个体现着学生对计算科学的认知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内容上应既包含对计算本质的认知问题,又包含对计算机功能的工具性认识问题。

1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导论”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讲授中讲解计算科学的问题,在实验中练习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这种授课方式理论与实验严重脱节,理论的内容一直停留在抽象知识的层次上,学生不能有效地理解与掌握,所以,对“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如何组织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如何合理地分配该课程有限的学时,让理论与实验有效地结合,同时兼顾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能力的培养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导论”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技术更新快。根据“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简称CCC2002)”中对该课程的解析,我们重新构建了“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导论”课程体系包括计算科学理论讲授、实验、实训三大部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36学时,实验16学时,实训为二周。

2理论讲授

在“CCC2002”中,“计算机导论”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l6门核心课程的第一门课程被提出,它包含了5个知识领域中的l2个知识单元的内容,根据“CCC2002”报告和对国内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工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引导学生科学地、系统地认识计算学科的本质,了解本学科领域技术和文化的变化,明确整个学科核心知识单元和学习目标,初步具有认知本学科的能力和思想。因此,“计算机导论”课程应从学科特点、学科形态、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典型方法、学科知识组织结构出发,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回答“如何认识计算学科?”,“如何学好计算机科学?”等问题。“计算机导论”课程理论讲授涵盖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计算学科的发展史、定义和根本问题;

(2)计算学科中的科学问题(定义、意义、内容和方法);

(3)计算学科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

(4)计算学科的三个学科形态及相互关系;

(5)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硬件、软件、程序、算法和数据结构);

(6)计算学科中的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7)计算学科的应用技术和领域;

(8)社会和职业问题。

具体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3实验

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教学的重心就是理论教学,一切围绕理论转,开课的顺序必须是先理论课后实验课,理论课上没讲的内容,绝对不会先做实验,完全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附属,认为实验课是为了辅助理论、验证理论。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我们打破了这种观念,把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认为两者都是“计算机导论”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相对独立的环节,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实验是理论讲授的更进一步扩充,在实验中,我们将某个知识点的内容展开,利用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设计的实验如表2所示。

由于“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讲授对象是新入学的大一学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课学习目的的教育,鼓励学生在实验课中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实验课使学生能对计算机的各种知识做更进一步的学习;另外,我们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在实验指导书别增加实验原理的讲解,对实验中用到的原理做进一步的讲解,使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而且特别增加了实例,通过实例使学生对该实验中结合的理论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4实训

二周实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将工具软件的使用确定为实训环节的教学目标。实训的具体内容如下: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互联网一般应用,主要掌握上网查询信息和电子邮件技术;

(3)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掌握其主要的操作方法及常用的DOS、Unix、Linux操作命令;

(4)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主要掌握系统提供的多种操作方法编辑文稿、制作表格。了解图形处理,并且可以实现图文混排;

(5)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图文编辑、动画、放映、打印,主要掌握精美演示文稿的制作;

(6)掌握Access的基本操作,主要掌握表、查询、窗体、报表的设计及创建;

(7)掌握Excel的建立、编辑、计算、显示输出等操作,进一步掌握电子表格中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等数据管理功能以及Excel特有的数据图表化等功能。

具体学时分配如表3所示。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实训环节成绩评定方法。

实训成绩单独给出,成绩包括平时检查(包括出勤)、考试成绩和实训报告三个部分。由实训指导教师科学评定成绩,各项成绩按比例累加得到实训总成绩。

实训各项占总成绩比例如下:

平时检查:20%

考试成绩:50%

实训报告:30%

特别声明,其中平时检查和实训报告具有一票否决权,其一不及格则总成绩为不及格。

5总结

“计算机导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新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体系构建后,我们迅速投入运行,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对此改革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55%的同学认为通过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牢固掌握知识,21%的同学认为不能牢固掌握,24%的同学认为理论知识不容易掌握,实验内容相对容易;65%的同学认为这种教改方式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28%的同学持否定态度,7%的同学认为一般,没有特别的兴趣;通过本门课的学习,45%的同学认为对本专业认识程度达到75%,34%的同学认为对本专业认识程度达到50%,21%的同学认为对本专业认识程度未达到50%;在调查中有66%的学生认为整个课程的学时分配合理,24%的学生认为学时较少,10%的学生认为对此没有感觉,什么样的安排都接受;在调查中有52%的学生认为实验学时分配合理,41%的学生认为实验学时较少,7%的学生没有看法。

总之,我们对“计算机导论”课程体系仍在研究和探索,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董荣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程2002研究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赵致琢.计算科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计算机论文总结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现代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510-02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应用越来越多,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计算机技术能够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式,将现实中的诸多事务流程进行简化或者自动化处理,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2]。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是信息社会中传播和生产信息的基本工具,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所以,现代计算机教育必须密切联系社会发展,针对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做出调整,并改善教学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技术水平,从符合现代信息发展的方向探索新的教育模式[4]。

计算机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并且计算机教学承担着促进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责任[5]。计算机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计算机教学的背景,并且能够分析存在教学问题,能够从教学课程中探索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推进计算机教学的发展[6]。关于计算机教学的研究,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学的意义及存在问题,也有诸多学者提出了卓有成效的改进教学方法。该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当今先进的教育思想,分析了现代化计算机教学模式,针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为未来计算机教学提供良好的参考。

1 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计算机教学有着特殊性,它需要紧密的结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就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目前的教学中,计算机教学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1 教学缺乏实践,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科学技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良好的提升。在部分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将理论教学作为基本教学方式,并且在考试中也单纯的采用笔试的方式,不能真正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提供良好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并且实践教学中缺乏规范的设计,导致实践与课堂教学内容差异较大,不能促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升。

1.2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存在被动学习现象

计算机科学逻辑性强,专业术语需要系统的学习,在学习中对学生学习动机有着较高的要求。在部分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学生也表现出对学习的厌倦,这就引起了部分学生不能学好该课程。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最直接影响因素,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求知欲,在遇到学习困难中更加努力的学习。现代教学强调学习动机培养,然而,大部分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未意识到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也没有制定有效地培养方式。

1.3 教师教学能力有限,缺乏有效地教学能力培养系统

针对大部分学校,计算机教师教学能力都是经过长期的经验累积,对于新入职或者工作几年的教师,不能很快的适应计算机教学。同时,大部分教师教学能力缺乏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也不能通过有效地教学能力培养系统提升教师水平,这就导致了学校内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不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出现诸多困难。

1.4 缺乏有效的考核系统,学生不能掌握自己学习情况

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一般不会布置作业或者给予一定的测试题目,这就导致学生缺乏自我学习认知,并且,在学期末的考试也不能全面的反应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反映了学校在学生学习中缺乏有效地考核系统。

1.5 缺乏先进的教学理论,不能适应教学发展

教学方法是计算机教学中重要指导,在大部分学校中缺乏应用先进的教学理论,不能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导致教学水平提升难度大。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计算机教学中必须采取新的教学理论,这些是影响将来计算机教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2 计算机现代化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现代教学现状的分析,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需要综合考虑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教学过程主要指从预习、授课、复习及考核整个过程,教学对象则包括教师和学生双方,根据具体的分析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2.1整体化的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实际上就是从过程上控制整个教学活动,让教学更加的规范,学校也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教学。针对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整体化的教学流程包括:

第一,课前预习提示。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师应在本节课完成后对下节课程的学习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能够在课前就能掌握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应为课程预习提出主要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明确学习重点,也在学习中能够重点学。课前预先提示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难度,教师的适当引导就能起到积极地效果。

第二,规范的课堂讲解。为了帮助教师更好的控制课堂内容,在计算机课程讲解中应让教师设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根据大纲并分配相应的教学时间,在大纲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讲解知识点要尽可能的详细,并且制定的教学方案要经过有资质的教师或者领导进行认证,最终讨论中符合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同时,讲课中要适当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讲解速度。

第三,课后复习及总结。经过现代教育研究理论证实,在完成课堂学习时进行知识点总结及记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完成授课后,教师应对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记忆,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方便今后的学习复习。在完成一阶段的学习时,应专门设立总结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详细总结,建立有联系的知识网络图,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相关扥知识点。

2.2 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理论形成了诸多有效地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计算机现代教学中,应积极的借鉴相关理论,并将其作为教师进行授课的指导,主要的先进方法包括:

第一,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此任务的过程中来达到教学日标任务驱动教学小再以知识点作为线索,而是以任务为线索,其教学内容由多个精心设计的任务来组成。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该理论,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最终总结出学习的重点。在实施该教学方法中,需要注重任务的引出合理性,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分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学过程就要围绕教学任务展开,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进行学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

第二,行为导向法。行为导向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将来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这一途径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行为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最求最佳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行为导向在课堂的实施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实施具体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以“故事中人”的角色与学生进行互动,融入课堂,与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交流,将授课转变为讲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目的,根据计算机教学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双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队合作能力,并促进使学习者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以典型的内容成立案例,让学生进行问题剖析,形成求解计算机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案例学习后进行详细记录学习过程,总结所学成果。通过采取案例教学法能够极大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能够在案例学习后获得成长。

3 总结

计算机教学对于提高我国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未来我国计算机发展的重要保证。计算机教学必须机密的联系教学实际,通过研究存在的教学问题形成专门的教学方案,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计算机现代化教学模式能够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实现教学面貌的改革,以更佳符合教学的模式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从而极大地促进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爱兰.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 2010(26).

[2] 李鑫.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3).

[3] 李忠如.试论课堂教学案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

[4] 邓云洲.案例教学:一种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 2001(4).

计算机论文总结范文5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合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下面我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做到:

1、在平时工作中,我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基础改革课程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踏实肯干,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没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按时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和同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意见。

2、在教学中,我认真对待每节课,做到课前有教案,课后有反思,课下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向45分钟要质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新课程标准,翻阅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借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4、积极参与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虚心请教老教师,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5、政治、业务学习方面

本学期,为了提高自己,坚持每月的政治学习和教研组的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中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及报刊杂志,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不同的心得和体会。通过这半年来的学习,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记录每堂课的感受和感觉有缺憾的环节。根据课堂上发现的问题,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

一年来,我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xx年9月,撰写的论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省教科研论文优秀奖;在20xx年11月辅导17个学生参加区里组织的电脑绘画和电子报刊制作比赛,相信也会有很大收获的;在20xx年7月参加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成绩合格。

在教学工作中也有不足之处:

1、机器严重老化,运行速度慢,影响课堂效果。

2、学生接触的软件太少,参加活动时比较被动,像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项目一直是一个空缺。

3、两个学生一台机器的现状一直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工作,使自己的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中职学生而言,此课程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应用上,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掌握网络的组建、配置和维护技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先集中时间在教室讲完理论知识,然后集中时间到机房做实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某些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不能同时动手做实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学习比较排斥,在做实验的阶段无法有效地将已学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尤其是我校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困难,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在教学方面有所突破,根据教学计划和我校现有条件,利用机房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每次上课既讲理论又做实验,利用PPT课件中的图像、动画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理论知识,应用机房计算机硬件、虚拟机和其他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了理论教学。

二、制作简明易懂且形象生动的PPT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图像、动画手段讲解网络理论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如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路由原理与技术等,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将抽象的理论讲明白,必须认真准备教学课件,做到简明易懂,只讲授其中最核心的理论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图像和动画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动态的画面。

例如,在讲授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的交换技术时,学生对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容易理解,我就把这三种交换技术制作成动画形式,改善了教学效果。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电路、占用电路传输数据和释放电路,课件能生动地反映这三个阶段;报文交换无需建立电路,但每个数据文件作为一个报文整体进行路由寻址,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动画课件能形象地展示整个过程;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类似,将报文分成了多个数据片段(称为分组或包),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方式,纯粹理论讲授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动画课件的教学,学生基本能理解这三种交换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现有机房,实现一体化教学,理论讲解与网络硬件实验、软件仿真实训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网络组建、配置和维护技能。

某些网络理论即使有生动形象的课件有时也难以让学生理解,如IP协议、IP地址划分和子网掩码划分、路由原理和技术、DNS和FTP原理等。这时就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我一般采取边讲理论边带着学生动手操作,如讲授传输介质时,让学生传阅实际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能够实现联网的双绞线。如在讲授IP协议配置时,我先讲完IP协议和网络掩码的概念以及IP地址的划分,然后带着学生查看当前的网络配置,并让他们自己修改一些配置。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四、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应将着重点放在实践环节,同时也不能轻视理论教学,只有两者结合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个人认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符合其教学目标。在学校硬件环境的制约下,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基本能适应本课程的教学。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三

在这一年中,我担任学校的计算机专职教师。在我们学校计算机课程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跨度较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如果按照书本的课程要求开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为书本上是从四年级才开始的。为了满足低年级学生的需求,我经常到外面去找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的软件,如:金山画王、画图、益智游戏等,同时,还制订了一到六年级的计算机教学计划,使我校的计算机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的进行下去。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还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科的内容需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同时,还巩固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四年级学生在学会了多边形之后,我在计算机课中就让学生来画各种多边形,在实践中来体会计算机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好处;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写日记、作文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来打印他们自己的作文或直接就把他们的作文写在计算机里,并通过学校的网站来展示,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教学,学生不仅对计算机感兴趣,还对写作文产生了兴趣,有的学生还经常上学校的网站去发表他的作品呢!

除了教计算机课外,我还担任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室的主任,负责学校的电教工作。我校因为人手不够,没有专职的打印员,我还得接学校的打印和油印工作。每学期的开始和结束都会为各种计划总结和各类试卷而忙碌,同时为了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还要制作、更新好学校的创新教育网站,做到时事、要事都能及时上网公布,还向南长教育和无锡教育投稿,一年来我校有8篇新闻报道被无锡教育网学校风采栏目审核通过并报道,大大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有时为了能及时的最新的信息,我经常要做到很晚,甚至有时还牺牲自己的休息日,当在网上浏览到自己学校的网页时,心里也感到很欣慰。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校的网站已初具规模,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如:学校的电教管理、学生和教师的、学校的每周工作安排等,甚至还有教育常用软件的下载等。

当然,在平时的工作中肯定还会有许多的不足,我将会继续努力的做好上级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同时尽我所能的协助好其他教师的工作。在新的一年中,希望能继续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四

本学期我担任了四个班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计算机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老教师对计算机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各项考证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毕业班班打好基础及培优, 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 学习计算机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 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几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3 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 抓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计算机论文总结范文6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以计算机在各学科领域内的应用为中心,系统地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教学。并提出了如何确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以及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二、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一)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三)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三、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一)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