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竞赛论文范例6篇

技能竞赛论文

技能竞赛论文范文1

从近些年来看,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为了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职业教育职能,提高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都通过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之间积极举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有校级竞赛、市级竞赛、省赛、国赛乃至选拔优秀的选手参加世界级的技能竞赛。通过这类比赛,探索一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胜任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船舶制造检验、精度控制等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能型人才。目前,江苏省内乃至全国开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之间暂无举办针对该专业的技能竞赛,学生之间缺少专业的交流、技能的比拼。由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的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船舶工程技术分会于2013年1月15日成立,共包含了事业、企业、院校等60多家成员单位,职教集团模式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了能为相关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正不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依托职教集团,举办职业院校之间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迫在眉睫。

2现状分析

船舶修造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船舶修造不仅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研究人员、管理专家,最主要的是需要大量一线技能型人才。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国外船舶修造行业,我国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严重紧缺,并在现有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这些员工的学历都相对较低,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培养就直接上岗,而国外的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并且他们都是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培养后才上岗的。由于目前这个状况工人的技术水平跟不上用工需求,缺少技术工人,很多工程项目都由外包工来做。船舶行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引进解决,但大量的技术工人无法全部引进,只有由本地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来提供。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全国各地为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陆续开办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但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强,实训设备昂贵,因此一些开办时间短的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满足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且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院校与行业之间没有有效的融合,因此,一些造船新技术不能及时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而导致学生的技能培养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现代造船企业的技能要求。而不同船厂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不同。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船厂,其中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都不能缺少船体装配工。因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除普通的钳工和焊工技能外,重点需要掌握船体装配这项专业技能。而目前和船舶行业相关的技能竞赛主要以“船舶电焊工技能竞赛”为主,因此举办以“船体装配”为主题的技能竞赛十分有必要。

3船舶装配工技能竞赛方案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方案的实践研究:结合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船厂对造船生产设计及船体装配两项专业技能的要求,探究如何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开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技能竞赛方案。

3.1理论知识竞赛

(1)试题范围。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机械识图、常用船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碳弧气刨基本知识、船舶结构及钣金展开知识、装配测量知识、船舶概论、船体识图知识、船体放样知识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船体部件装配知识、船体分段和总段装配知识、船台装配知识、船体修理知识、起重基本知识、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气割基本知识、火攻矫正基本知识、船舶下水知识、造船精度管理知识、壳舾涂一体化知识、安全卫生和环境以及质量管理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2)竞赛时间。竞赛时间为60分钟。(3)命题方式。题库抽取与专家命题相结合。

3.2技能操作竞赛

(1)技能操作项目。技能操作节点装配,根据提供的二维图纸,对钢板进行号料、切割、装配。(2)竞赛时间。节点装配:180分钟。

4研究意义价值

技能竞赛论文范文2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研究综述

近年来,各地对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大赛活动相继举行,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益。我国学者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进行了相应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1.研究现状

1.1关于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用的研究

许多学者将眼光投向了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用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乔桂强研究了专业赛事对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作用, 认为对举办方学生的积极作用是锻炼专业接待能力,锻炼高效组织能力,提高有效交际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培养爱校敬业意识。对参赛学生的积极作用是激发学习动力,提供展示平台,检验课堂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实习就业优势。他同时认为,专业赛事具有多种积极作用,又会对学生有消极影响。主要有:一是学习目的的功利性,二是学习效果的短期性,三是比赛失利的挫败感,四是同学关系社会化。针对消极影响,他建议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适当的集体观教育,科学的学习生涯规划。还有学者认为技能竞赛对参赛选手是一种综合考验, 不再是看某一能力。学生只有出色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综合素质尤为重要。比赛中的临场应变能力、心理素养、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是选手应该具备的。

1.2关于技能竞赛对教师发展影响的研究

技能竞赛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也是学者们关注的内容。刘东菊、汤国明分析了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是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育人理念的冲击,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职业技能大赛强化教师合作能力的要求,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教师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迎接挑战,指出了教师未来努力方向:技能大赛需要职业院校教师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教师做创新型教师,技能大赛需要更多的德才兼备的良师。陈兆芳认为技能大赛强化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教师平时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实际操作能力较弱,通过指导学生或直接参赛、接受大赛的锤炼可以有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促使教师积极下企业锻炼。不少学校要求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必须参加技能大赛,因此,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最终也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1.3关于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作用的研究

学者们就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作用进行了认真的研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看法。刘忠提出技能大赛有助于推动“尊技重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以能力为目标的项目化教改,推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姻缘。陈小波提出以赛促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模式,以赛促学新模式带来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出了新要求,对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晖认为大赛促进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围绕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大赛技能水平,实行车间、教室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作业、产品合一,理论、实践合一,教学、比赛合一的教学改革,推动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1.4关于技能竞赛对课程建设作用的研究

孔欣提出要结合技能竞赛项目,创新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模式,一是以竞赛项目为导向,将竞赛任务引入到学生技能实训的教学设计中,二是在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三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这类课程采用以技能测试为中心、设计和制作并重的考核模式,四是推广多类课程的技能训练方式,形成训练项目结构。他还总结了赛训结合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提升了学生服务社会的实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比赛能力。另有学者提出职业技能大赛体现了高职课程文化的课程文化目标、课程文化内容和课程文化,引领了课程建设,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1.5关于技能竞赛存在问题的研究

在肯定技能竞赛取得成绩的同时,学者们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何秋芳就钳工技能竞赛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女选手所占比例低 ,试题缺少时代感,没有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的影响,同时提出对策:第一,适当降低技能比赛中的劳动强度,延长比赛时间。第二,比赛可采取由“专家 +企业”共同出题的方式,在内容上采取“基本功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第三,参赛选手的比赛操作过程要向全国现场直播,让更多的人看到比赛实况。有学者肯定了技能大赛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指出了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分重视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过分重视参赛选手而忽略了全体学生。还有学者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职业院校举办技能大赛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这些问题、倾向——重技能与轻理论,重个体与轻全体,重比赛结果与轻比赛过程。

1.6关于技能竞赛保障方面的研究

没有可靠的保障,技能竞赛就无法顺利进行。这是不少学者的共识。史临红认为技能竞赛的顺利举行需要制度做保障,保障制度是技能竞赛工作的基础,其中有人力资源保障制度(组织人员保障、参与人员保障、评判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制度,安全保障制度(安全保障机构、安全保障措施、保障人身安全)。肖娜、史文生则从技能竞赛专用设备方面探讨了技能竞赛的保障问题。他们界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专用设备的内涵,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专用设备特指专门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设备,是技能竞赛参赛选手使用的工具,包括赛场配备的设备、工具和选手自带的个人工具等;技能竞赛专用设备的选择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通用性与先进性的对立与统一,唯一性与多样性的对立与统一,一次性和稳定性的对立与统一等,力求做到技能竞赛专用设备与学校教学设备的和谐与统一。

1.7关于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许多学者建议技能竞赛不应由学校唱独角戏,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有学者认为中职教育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是技能竞赛制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举办技能竞(下转第345页)(上接第343页)赛,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竞赛标准,引进企业最新设备来支持、服务技能竞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技能竞赛的评判工作,鼓励企业在竞赛现场招聘学生,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与企业的相互了解,推动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帮助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另有学者建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要由学校组织, 政府统筹协调, 工业生产企业负责竞赛设备的赞助、命题和考评。

1.8关于技能竞赛制度化的研究

有学者分析了技能竞赛制度化需要逐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对技能竞赛工作认识不到位,技能竞赛工作中不重视校企合作,存在片面追求大赛竞技的现象和过分强调应赛教育的现象。她提出推进技能竞赛制度化进程的途径和思路:充分认识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意义和作用;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一是建立统筹规划、分级举办制度,二是建立全员参与、定期举办制度,三是建立校企合作、行业参与制度,四是建立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评判机制,五是建立安全保障制度。要切实重视中职校内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应充分重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加强技能竞赛相关理论研究。

2.研究述评

从上述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对教师发展的影响、对教学改革的作用等几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保障、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技能竞赛效果的对策。总体上说,虽然我国政府对职业学校技能竞赛非常重视,在实践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理论的研究仍然滞后,关于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研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己产生的研究成果虽然对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说都不尽如人意。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多以期刊论文形式出现,以学位论文或专著形式出现的极少。国外研究对我国开展技能竞赛有一些借鉴意义,但不能完全照搬。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院校的育人质量,确保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我们有必要对职业学校技能竞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系统的研究。 [科]

【参考文献】

[1]乔桂强.专业赛事对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作用分析[J].内江科技,2009(9):51-52.

[2]刘东菊,汤国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影响力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1):55-59.

[3]陈兆芳.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1(7):78-80.

[4]刘忠.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10(1):63-65.

[5]陈小波.以赛促学—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3):68-69.

[6]于晖.技能大赛:提高教学的切入点[J].教育,2011(3):53-54.

[7]孔欣.论以赛训结合创新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2):154-155.

[8]何秋芳.钳工技能大赛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职业技育,2008(26):89.

技能竞赛论文范文3

一、竞赛项目:中式烹调、中式面点、餐厅服务、汽车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技能

二、参赛对象

参赛选手应为在__区的从业人员或失业人员,户籍不限。

三、竞赛规则

为体现技术技能型竞赛的特点,选拔赛只赛实操。初赛按初级工标准进行,决赛按中级工标准进行:

1、选拔赛由各参赛企业自行组织;

2、初赛内容按初级工标准进行理论、实操竞赛。初赛结束后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理论20%+实操80%)排名,前30名入围进行决赛;

3、决赛内容按中级工的标准进行理论、实操竞赛。决赛结束后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理论20%+实操80%)对选手进行排名。

四、竞赛报名

自通知发出之日起,各相关企业可在协办单位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行组织员工开展选拔活动。

(一)报名时间:

初赛的报名从文件发出之日起至10月30日止。

(二)报名方式:

1、由企业自行组织选拔赛的,由企业统一到各项目指定地点报名,具体的比赛时间由企业与各工种协办单位商定。以个人身份报名参赛的选手可自行前往各报名地点报名,报名时需出示个人居民身份证、本市劳动保障卡或工作证(厂牌)、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交4张大一寸黑白免冠近照。

2、以个人身份报名参赛的选手亦可通过网上下载报名表填写后,将报名表、相片、身份证、社保卡或工作证e-mail至__。

(三)报名方法:

1、参赛者可登陆以下网站了解竞赛方案及实施细则、下载报名表:

深圳市__区劳动局网:__

2、报名时间:__。

3、报名地点:

⑴__技工学校,地址__,联系电话:__;

⑵__区__丽景大酒楼,联系电话:__;

⑶__市__区东都汽车培训学校,地址:__

⑷__市鹏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地址:__街道福临大厦4楼,联系电话:__;

五、赛程安排

竞赛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企业选拔阶段:

为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在初赛前由企业以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方式自行组织选拔赛。选拔活动结束后,组织本企业优秀选手在组委会指定时间地点报名参加初赛,同时把本企业选拔赛所有参赛员工名单造册上报至竞赛组委会。企业选拔赛在10月30日前完成。

(二)初赛阶段:

中式烹调、中式面点、餐厅服务技能竞赛初赛时间:__;

汽车维修技能竞赛初赛时间:__日。

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决赛阶段:

中式烹调、中式面点、餐厅服务技能决赛时间:__;

汽车维修技能竞赛决赛时间:__。

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奖励办法

(一)个人奖

1、决赛综合成绩前3名的优胜者,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第一名3000元、第二名20__元、第三名1000元),各竞赛项目(工种)前6名优胜者,由组委会授予“__区职业技术(来源:文秘站 )能手”称号。

2、在初赛中理论、实操双科合格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核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在决赛中理论、实操双科合格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3、获得职业技能竞赛的各竞赛项目(工种)前6名优胜者,符合当年度__市招调员工条件的,可申请招调入户指标。由__区劳动局核准下达招调工指标,由所在单位在当年度或下一年度内办理招调工手续。

(二)团体奖

对组织工作得力的协办单位、企业、培训机构,经评选,由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

七、其他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技能竞赛相关细则请查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的《20__年__市模具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二)各参赛单位和个人在竞赛中不得冒名顶替、弄虚作假,一经发现,竞赛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和成绩,并予通报批评。

技能竞赛论文范文4

关键词:竞赛式教学法;电气;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杭阿芳(1980-),女,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刘旭明(1975-),男,江苏宿迁人,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16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59-02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问题。[1-6]金陵科技学院电气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基本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本专业的教师在漫长的教学路上不断学习,探索研究高质量的教学技术和方法。近几年,教师遵循本校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竞赛式教学方法,把竞赛制度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每学年都举办电工电子综合设计、单片机设计、自动化系统设计等竞赛。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此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教学示例

“电工电子综合设计竞赛”与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挂钩,学生在学习完电路、模电、数电的基础上,需要进行2学分的“电工电子综合设计”实践项目的学习。学生完成了竞赛也就拿到了2学分。下面以“电工电子综合设计竞赛”为例,展示竞赛式教学方法。

1.竞赛规模和周期

竞赛为本学院举办的校内竞赛。每年举办一届,一般情况下安排在每年的上半年度。

2.参赛对象和分组方法

针对的对象是电气专业的大二全体学生。竞赛以小组为单位,每组3-4人,可自由组队,每组选一名组长。

3.竞赛题目和题目内容要求

自选设计题目。要求选手将电工、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知识结合起来,运用上述知识自行选择题目并拟定设计方案,设计一个弱电控制强电的电路。所拟定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如:温控电扇的设计、定时调光灯、水银开关无线报警系统等。

4.竞赛流程和时间

自竞赛动员大会结束后,选手首先进行选题和方案拟定,方案必须由指导教师通过后才可进行后续的工作,不合适的选题和方案由指导教师提出整改思路。选题和方案确定后选手根据拟定的方案设计电路图,并可用相关的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从而从理论上保证电路的正确性。之后选手进行电路搭建和系统调试,并于竞赛结束前完成技术文档的撰写和答辩PPT的准备。整个竞赛历时两个月。

5.竞赛作品

竞赛作品由技术文档、答辩PPT、调试好的实物三部分组成。

6.评分标准

评委需要考核选手的电工基本知识、模拟电子技术知识、数字电子技术知识、项目设计与运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文档撰写能力等。因此设计评阅指标是必要的。评委根据各项评阅指标进行打分。评阅指标主要包含技术文档撰写能力(25分),PPT现场答辩水平(20分),实物运行状况(25分),作品实用和创新水平(20分),操作安全和作品难易(10分)等,然后得出总分。

7.奖励办法

竞赛根据总分的高低共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比例控制在参赛人数的10%),得奖选手不仅可获得证书,还可获得奖品或奖金。评奖结果进行公示,以接受广大师生的查询、监督。

二、教学效果

教学结束后,可以对学生和相关教师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以了解竞赛式教学的效果。表1是学生对竞赛式教学的评价,表2是教师对竞赛式教学的评价。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竞赛式教学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虽然这种教学方式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亦得到了提高。通过竞赛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设立的奖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院领导的肯定。

三、教学思考

1.竞赛式教学法的实施离不开各单位的支持与重视

竞赛式教学法提出后,各单位积极给予支持。其一,班主任、竞赛组委会给予了宣传,向学生们宣传竞赛的宗旨和目的。其二,学院给予了经费支持。针对每个组都给了一定的预定经费。其三,实训中心提供了竞赛场地。其四,组织者给予了充分的时间。2个学分的“电工电子综合设计”实践项目按照以往的传统做法,教师给固定的题目,整周实训2周。而如果将它改成竞赛形式,则需要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进行资料查找、方案设定、电路设计、电路制作等。因此,本竞赛给予了学生2个月的时间,并合理设置了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的时间点,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竞赛。

2.竞赛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竞赛设立了奖项,学生获奖后将获得学校颁发的证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获得的证书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竞赛时要求竞赛的题目具有实用性。完成整个竞赛既要有理论上的设计也要有实际的制作。因此,需要学生有必备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竞赛的题目学生自行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难度合适的题目。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高难度一些的题目,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可以选择低难度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会因为理论过于深奥或是操作过于复杂而中途放弃。难度合适的题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不断地去寻找解决途径。而且在进行电路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学生部分知识有所欠缺时,可以通过上网搜索、上图书馆查找资料,和同组组员探讨或是咨询指导老师得到解决,创造潜力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激发。由此可见,竞赛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上“老师讲一讲,学生听一听,再跟着老师做一做”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不看书、不记笔记、不动脑”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次,竞赛时要求3-4个人自行组合成一组进行比赛,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偷懒,每个学生可以自行分工。竞赛中需要进行电路设计、硬件制作、技术文档编写、PPT制作与答辩等。学生在全盘了解了自己题目的情况下,有的可以去进行电路仿真,有的可以写技术文档,有的可以去准备PPT等。个人分到的工作只有完成了才不会影响全组的进度。这样每个人都参与了竞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还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学习、体会、分享来领悟团队精神,打破思维定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精神。

另外,竞赛中学生不能确定自己设计或改进的电路正确与否时,可以先用仿真软件进行验证。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中知识点在大量增加,而教学时数在不断压缩,导致课时资源紧张,因而教师在授课中怎么用最少的学时传授尽量多的知识是一大难题。课堂上讲授不了的知识学生要在课下自行学习,而仿真软件的进一步学习也是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通过竞赛,让学生利用EWB、PSPICE等软件进行电路的仿真,不仅可以验证电路的正确性,还能通过自学增进仿真知识,灌输了电脑辅助设计电路的理念。

所以,学生通过竞赛,将书本知识转化成应用知识,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更进一步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3.竞赛式教学法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竞赛式教学法,教师可以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师的教育观念都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倾向,往往认为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另外,在理论教学上,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原理、重推导,轻应用,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够。这些观念和方式在某些方面落后于时展的潮流。时代的发展要求当代的大学生应具备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通过竞赛式教学,教师投入到竞赛的辅导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学上的不足点,从而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而在理论教学中重视应用能够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认识到这些,教师才能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得到改变,教师才能将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调整思路,不仅加强实践教学,而且加强应用性理论教学,改进不合理的问题设计,删减过多过碎的原理和推导,合理化教学知识结构和教学难易度,引进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让学生从课堂上学到更实用的知识。

通过竞赛式教学法,教师可以认识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竞赛的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这样就导致题目多样化,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很多,范围较广,内容千差万别,综合性强。而很多时候每个教师常常固定讲授某几门课程,教师对自己所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熟悉,也关心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新技术、新发展,但其他非讲授课程的内容则掌握得不是很熟,这样自身的知识体系就不完善,缺乏较好的综合能力。为了能指导学生,教师必然要不断学习,吸取不熟悉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查漏补缺,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通过竞赛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增强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学生通过竞赛中的分工合作方式完成竞赛,能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合作精神,同样对教师也是亦然。大量的学生进行竞赛,也就需要多名教师进行竞赛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和心得,不仅自己进步,同时也带动其他教师一起进步,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在无形中形成。

4.竞赛式教学法促进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竞赛,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可以自主编写一些校内使用教材,剔除教材中过深、过抽象、理论性过强的内容,增加实践性较强的实用性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竞赛,寻找传统课程教学方式的不足,重新分配理论和实践课的比例,合理增加实践学时,减少理论学时。

通过竞赛,发现实训基地建设的欠缺,从而有针对性发展实验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并进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

通过竞赛,寻找传统实践课程的内容体系不足,进行合理设置,少设置“验证”和“操作”类实验,多设置“设计”和“综合”类实验。

四、结束语

通过竞赛式教学法,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合作和创造精神,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教师摈弃了陈旧教学模式,完善了知识体系,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改善了课程体系,使教学与时代的需求更合拍。总之,应用竞赛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高校教育工程,2010,(3):71-72.

[2]吕念玲,苏图,殷瑞祥.独立开展实验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20-22.

[3]王鹏.技能竞赛带给我们的积极意识[J].教育前沿(理论版),2010,(1).

[4]张小菊,鹿路,牛彦飞.浅议技能竞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2008,(2):37-38.

技能竞赛论文范文5

一、人才储备与选拔培训

(一)赛前的宣传动员。

从大一学生进校开始,学校利用专业教育、历届电子设计竞赛参赛概况、历届学生获奖情况、举办专题讲座、参观实验室、结合第二课堂活动等机会,做好大赛宣传动员工作,培养竞赛氛围,提高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意识和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已参赛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获奖情况、个人发展等,着力渲染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对提高个人创新意识、强化动手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帮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踊跃参加训练和竞赛。同时通过校内的无线电协会、电子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吸引一部分对电子竞赛类感兴趣的学生;通过举办“科技节”等日常科技类活动,使其中的骨干成为日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主力军。

(二)人员选拔及组队。

电子设计竞赛的参赛队员一般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主力,一、二年级优秀学生作为后备力量参与团队集训。在选拔方式上,立足于早发现、早培养,尤其是学生技术骨干队伍的储备。从现有的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和其他主动要求热情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中进行选拔,建立“学生科技创新技术骨干储备库”,将那些“有兴趣,基础强,肯吃苦,善钻研”的学生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培养对象,在日常的科技创新活动中给予场地和设备的支持,积极为这些学生提供参与学校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有针对性地推荐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积极鼓励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传帮带刚刚加入团队的学生,保持队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参赛队伍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综合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按照梯队原则、合理搭配组队,每队所配的一、二年级学生可作为将来竞赛主力队员进行锻炼和培养。

二、竞赛前的筹备与训练

结合多年组织和参赛经验,我们发现参赛初期学生大都存在以下不足:知识面不够广和宽,自学及查阅资料的能力不足;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等理论基础不够牢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欠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科研技能的掌握不够牢固,缺乏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主要表现为:在设计方案的论证中,抓不住重点,不能从不同层次进行方案的对比论证,总体设计思路混乱;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很死板,相关仪器仪表的熟悉程度与应用意义的概念不够。因此,在组织培训阶段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指导教师精心设计,整合培训内容,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对培训内容进行整合设计。

一般赛前训练应从基础理论,技能训练,综合训练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培训,以提升参赛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论文的写作技能、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竞赛心理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应赛能力。

(一)基础理论培训阶段。

该阶段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培训目标为:巩固学生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锻炼基本的电子制作技能。选拔一批基础好、自学能力强、上进心强、潜力大的学生。培训内容主要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系统等;常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及EDA软件的熟悉及焊接技能的初步培养等。

(二)技能培训阶段。

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培训内容为:电子设计综述,科技论文写作,软件工程技术,无线电技术;常用EDA软件使用技巧,VHDL语言及编程,单片机系统设计;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以及相应的实验和设计。培训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EDA软件与单片机编程环境、各类仿真编程设备和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采取设计方案写作、模块电路制作、设计与制作报告相结合进行考核和选拔,决出略多于参赛人数的学生进级下一阶段。

(三)综合训练阶段。

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暑假期间,这阶段将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即最终参加比赛的学生,每个参赛队由3名队员组成,确定核心队员,确定主攻方向。要求队员既能独立工作,又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重点培养对象,竞赛领导小组要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和辅导计划。该阶段以系统综合训练和竞赛实战模拟训练为主,并开始在导师指导下分组设计、制作、调试,完成实物。提升学生的竞赛能力。该阶段培训目标为:让学生通过一到三个完整的实际设计课题的综合训练(包括系统及软硬件设计与调试、资料查找与论文写作、答辩),将模块综合成某种功能的系统,以系统综合训练和竞赛实战模拟训练为主,提升学生的竞赛能力。

三、制定并完善有效的组织与过程管理办法

对参赛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是保障电子设计竞赛有序开展的必要环节,通常包括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激励机制、宣传、引导与动员及日常管理等内容。尤其是建立灵活、富有弹性、特色鲜明的组织管理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主动竞赛”的主力军,营造更为宽松的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为确保竞赛组织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参赛进行统筹管理。一般应以竞赛领导小组为首,下设日常管理组、导师组、器件组、加工组、资料组、外联组。由其是由学院领导牵头成立竞赛领导小组对整个备赛进行统一协调管理。负责审定电子设计竞赛的培养计划和集训方案;审定电子设计竞赛经费预算方案,并负责筹集和管理工作;听取各专业小组的汇报,并解决实际问题;聘请和考核专业导师;负责联系竞赛所需环境条件及资料建设;有关电子设计竞赛的工作安排及其他信息;负责竞赛的联络和组织工作;负责制定竞赛经费的具体管理办法和花费项目的审查工作。在参赛期间,更是要动员校内各方面力量全力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带动,只有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学生的科技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教师的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科技活动水平,要使学生的科技水平上档次,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结合我校参赛经验,在培训中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成立博士导师团,老年经验团,年轻创新团,按照不同的分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得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一)赛前教师的准备工作。

指导教师要尽快根据学生的技术准备情况确定题目,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主要内容有:所选题目的关键技术与指标分析;确定竞赛完成目标;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解决思路与实现路线;提出软硬件实现界面关系,进行任务分工和人员协调。

(二)对学生的训练过程进行阶段性评估。

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和责任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强调参赛队员间的协作与交流,尤其是指导教师要对参赛中出现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

技能竞赛论文范文6

关键词:钳工 竞赛剖析 训练组织 实施参赛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27-01

钳工技能竞赛考验的不仅仅是技工们眼疾手快,对各种量具运用的熟练程度,更考验的是全面技艺,正确认识技能竞赛,运用科学的、创新的培养方式,是提高技能水平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1 钳工竞赛解读

1.1 工具钳工竞赛

如: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包括理论(30%)(其中时事政治题占总成绩的10%)。实际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70%(分三部分进行,即装配体测绘、钻头刃磨及孔加工、钳工基本操作,其中装配体测绘占总成绩的10%,钻头刃磨及孔加工占总成绩的10%,钳工基本操作占总成绩的50%)。

1.2 装配钳工竞赛

如: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装配钳工技能大赛,包括理论(30%)和操作(70%)两项考核内容。其中:实际操作内容为装配零件加工(占实际操作竞赛成绩的40%)机械装调(占实际操作竞赛成绩的60%)天煌教仪“THMDZT-1型机械装调技术综合实训装置”为大赛指定竞赛设备。

1.3 机修钳工竞赛

如: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理论知识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时事政治题占总成绩的10%)。实际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70%(分三部分进行,即刀架拆装、拆画零件图并编写工艺、钳工基本操作,其中刀架拆装占总成绩的25%,拆画零件图并编写工艺占总成绩的15%,钳工基本操作占总成绩的30%)。

1.4 模具钳工竞赛

如:全国机械行业和职业院校首届模具钳工职业技能大赛,应知部分:理论知识、技术答辩。应会部分:根据给定的模具图纸及模具零部(组)件进行检验、修磨、组装调试三部分考核内容。

2 钳工竞赛趋势

参加技能竞赛,比的选手的综合能力,参赛选手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今后的技能竞赛将越来越多的检验参赛选手的全面能力与实践经验,这也为训练辅导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选手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对参赛能力的要求

扎实的基本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结合实际。

2.2 竞赛考点设置

“灵”,重点考核基本能力,体现方法“灵”活性;“巧”,重点考核工艺分析,体现操作技“巧”性;“精”,重点考核细节把握,体现形位“精”准度。

3 训练参赛实施

3.1 钳工竞赛选手选拔―― “准”

3.1.1 选拔办法

通过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择优推荐、宁缺勿滥”的原则,每批选拔学生的数量占本专业人数的5%;班主任推荐、实习教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相结合,最终由技能竞赛办公室综合考核,确定人选。根据竞赛工种,由技能竞赛办公室组织相关教研室教师参加选拔,根据参赛名额,以参选教师的综合成绩确定参赛选手名单。

3.1.2 选拔途径

学生组以定期性的技能月考的形式,选拔技能突出、成绩稳定的选手;教师组以教学教研能力业绩为前提,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技能选拔确认人选。

3.1.3 选拔标准

针对学生选手主要考虑成绩、态度、吃苦精神、潜质、悟性、心理,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综合表现等方面因素;针对教师选手主要考虑选手的参赛资格、导师带徒考核情况、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综合业绩等。

3.2 钳工竞赛选手训练―― “精”

训练过程中着重做好五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与严格要求结合、外因与内因相结合、技能因素与非技能因素相结合、训考相结合。

3.2.1 技能训练指导

训练实施计划做到一人一案,明确课日任务,体现日进度、课题目标、周总结;熟悉职业标准和要求,把握辅导重点,突出技术前瞻性,突破关键技能点;参赛选手做好日训练记录和日总结,体现每天的训练任务、进展、得失;训练组及时记录训练信息,每日做好点评,每周召开分析会;设置竞赛实景模拟竞赛,通过竞赛场地布局调整、设备轮换,增设干扰因素等方法,做有针对性地实战模拟、拉练比赛,使选手熟知应急预案,提高应变能力和应赛能力。

3.2.2 理论知识辅导

充分发挥团队合力,集中优势资源,采取重点帮扶,设置专业理论辅导小组,对训练组选手进行单独专业理论辅导,使选手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步提升,提高参赛选手的竞赛综合实力。

3.2.3 强化选手“软素质”

钳工选手“软素质”只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相对概念。在教育领域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还包括创新意识与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抗压能力、点燃兴趣的能力以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等;在竞赛领域是指技能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俗称“非技能因素”。在训练中需注重强化以下几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教师积极与选手沟通,了解选手的心理动态,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调整心理压力、强化综合心理素质。

(2)对选手加强心理教育,不断鼓舞斗志,确保参赛状态。

(3)赛前心理辅导,减轻选手心理负担、释放压力,“用平常心去对待竞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竞赛,享受竞赛中的氛围和过程”。

(4)辅助选手进行各方面的抗干扰训练,保证选手在参赛中能发挥应有水平,排除比赛时主客观因素对选手的影响,增强选手的自我控制能力。

3.3 钳工竞赛选手参赛―― “稳”

针对参赛过程各环节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制定相应预案,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予以固化,在日常课题训练中进行强化,确保选手在竞赛过程中沉着冷静、有的放矢。

“从脑传达到手,才成为技能”、“技能是带着体温的技术”,要掌握扎实钳工技能往往需要付出多年的努力、积累和忍耐,而要获取钳工技能竞赛的优异成绩更需将人体的本领、能力发挥到极致,并不断的挑战“极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