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年中总结范例6篇

信贷年中总结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1

关键词:信贷总量;经济增长;新增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7.011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7-0027-03

如果把信贷总量作为一种调控工具,相对利率和准备金率等其它工具而言,其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信贷管理更为直接有效。郭克莎(1990)、李京文(1992)、武剑(2000)和周建中(2003)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做出系统分析,即使对未来的估计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但对于过去统计结果的剖析足以说明信贷投入一直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呈加速上升态势,始终在50%以上,在未来15年里信贷贡献率将超过60%,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

一、信贷总量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

1、信贷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速密切相关

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资本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同样存在密切关系。资料显示,我国信贷总量余额的增长波动性要大于GDP增长的波动程度,但整体趋势却呈现明显的一致性。从1992至1993年,我国经历改革开放后第二轮严重通货膨胀,信贷余额同比增速接近25%,GDP增速也超过14%,在控制货币供给的紧缩调控政策下,又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0年前后,我国信贷余额同比增长率回落到接近8%的水平,与之相对应,GDP的增速也回落到7.6%。而从2001年到2007年,信贷供给增速波动上扬,到2007年第三轮通货膨胀出现时,信贷总量余额增速均值在15%左右,而同期GDP增速也稳步上升,到2007年达到11.9%的10年内新高。从信贷增长和GDP增长两个变量统计数据走势观察,我国的宏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信贷总量变化的影响,辨证地看,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也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进而影响到信贷供给总量,尽管因果与程度难下定论,但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确定无疑。

2、信贷余额增长的影响因素:存款与利差

信贷余额30年来逐渐增加,说明新增信贷总量一直超过偿还到期信贷数量。这种现象与我国处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总需求不断扩张相关,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利益分析,存贷差逐年增大也是银行主观不断增加信贷投放的关键因素。资料显示,自从1978年开始到如今,银行存贷敞口呈喇叭状逐渐加大,而这个过程也正是改革开放逐渐深化,银行经营自主性程度逐渐提高,银行风险意识逐渐加强的过程。

我国工业化起步晚,金融市场不发达,可供广大居民选择的金融产品一直比较稀缺,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得到认可不过是近些年的事情,所以储蓄是居民最主要的理财选择,储蓄总量规模连年递增,目前已经超过20万亿。储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负债,在满足存款准备金要求的情况下,理论上讲只有尽可能增加信贷投放才可能减小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收益,所以银行存在放贷的冲动。

3、新增信贷变化反映经济增长特征

信贷总量是众多金融机构信贷行为合力作用的结果,是信贷微观运行在宏观数量上的反映。从自身利益出发,金融机构本身存在信贷供给的冲动,但信贷余额是累计结果,还不是反映信贷行为的最佳变量,新增信贷可以不计偿还信贷的对冲量,直接表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

信贷供给总是与宏观经济的增长和波动相伴。尽管各个金融机构的体制和重点不同,但信贷行为却有十分明显的同质性,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信贷扩张与收缩几乎同步调,这一方面说明信贷行为与银行制度相关性不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无论什么体制的银行,信贷行为也必与宏观经济大背景合拍,或者银行自身的逐利行为自发顺应了宏观经济周期。

新增信贷来源的结构变化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全面增长和行业配置优化。相关数据显示,国有商业银行的新增信贷占所有当年新增信贷的比重已经出现明显下降,从2001年的55%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39%,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增信贷占比均值基本保持在25%左右,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新增信贷占比则出现明显上升。农村金融机构新增信贷投放对象大多在农村地区,表明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增加,这无疑有利于工农二元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政策性信贷产业扶持的作用更明显,在信贷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策性信贷占比逐步上升,而且比重明显超过城市商业银行,表明政策性银行信贷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正与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的趋势相吻合。城市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信贷资源的区域配置,地缘优势决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小,对地方经济和产业的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原来国有商业银行主导信贷所决定的信贷区域配置欠均衡的不足,促进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并且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

4、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与经济周期

近5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这一方面说明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信贷行为风险意识加强,更主要原因是这些年宏观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经济处于上升周期,主观违约概率降低,加之信贷总量迅速扩张,不良贷款比率自然下降。事实不断证明,市场化程度越高,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增长和经济景气度的相关性越高。行业和整体宏观经济的景气度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

5、信贷结构变化反映经济增速与方式

从信贷总量和信贷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经济增长的方式、速度和波动。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整体情况与信贷增速类似,但各项信贷数量与资金运用总量的占比几乎单调递减,从1994年的80%以上下降到2008年的不足60%,信贷新增余额与资金运用新增余额的比例也呈同样的趋势,说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在不断多元化,储蓄快速增加,银行存贷比不断减小,故而用于其他类型投资比重必然上升。另外,从信贷投放结构看,短期贷款与信贷总量的占比明显下滑,由1994年的67%回落到2008年的43%,平均每年下降1.7个百分点。而同期中长期信贷的总量占比则显著攀升,从19%几乎单调上升到51%,平均每年上升2.3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增长属于投资拉动型,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过大,增速过快。

二、信贷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因果关系检验

从统计数据分析,信贷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十分明显。我们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银行信贷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因果关系。基本步骤为:

1、单位根检验判断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

2、Granger检验判断时间序列数据间的因果关系。

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信贷增长率序列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可以确定信贷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序列的平稳性。

从信贷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走势看,信贷由超前于国民生产总值渐变为略滞后于国内生产总值,因此谨慎起见分别就1982-1998年和1994-2007年的数据作格兰杰检验。数据有交叉,增加样本空间而不影响结果,对于1982-1998年间的样本数据,“Y 不是 X的原因”,对应概率为0.07795,拒绝原假设,即国内生产总值变动是引起信贷变动的原因;“X 不是 Y的原因 ”,对应概率为0.47485,接受原假设,即信贷不是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原因。对于1994-2007年间的样本数据,“Y不是 X的原因”,对应概率为0.02665,拒绝原假设,即国内生产总值变动是引起信贷变动的原因;“X 不是 Y的原因”,对应概率为0.64614,接受原假设,即信贷变动不是引起GDP变动的原因。

我国银行信贷变动具有内生性,尽管有些年份信贷变动先于经济周期的波动,但也不能认为信贷变动是经济波动的原因,更可能是信贷对宏观经济预先反应的结果。我国过去常年将信贷规模作为宏观调控工具,当前信贷投放仍然服务于宏观调控的需要,但放贷机构经营市场化增加了信贷行为的主动性。对比前后两个样本期检验结果,1994-2007年间接受“信贷不是经济增长原因”假设的概率增大,表明信贷的内生性要更强于前一个样本期,影响信贷投放的主要因素已经由计划指令转变为经营利润。据此可以判断,银行紧缩信贷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减速,而如果经济减速却可能引起银行信贷投放减少。

我国经济增长的50%以上靠投资拉动,而从统计数据分析,信贷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之间,有相同趋势又有相背离的情况,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需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检验。这里选取月度数据为样本,期间为2001年1月至2008年8月,在做Granger序列检验之前,仍要通过单位根检验判断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贷款余额序列分别在0.01和0.0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说明序列符合稳定性的要求。原假设“信贷增长不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原因”,对应的概率水平为0.03305,拒绝原假设,即信贷是引起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的原因;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是信贷增长的原因”,对应的概率为0.24034,接受原假设,即固定资产投资不是引起信贷变动的原因。

三、结论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可知,信贷总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信贷的总量、结构和增长速度变化能够反映出经济总量、增长模式和波动的状况。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变动是信贷增长变动的原因,反之则不然;信贷增长变动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变动的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变动是经济增长变动的重要原因,表明信贷变化可能不是整体经济增长变化的原因,却可能是经济总量组成部分变动的主因,从而证明通过信贷可以调整经济增长的结构。在仍以信贷为主要融资方式的经济体系中,信贷调控是宏观调控最为有利的方式,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在宏观经济变化中不断调整信贷投资策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涛.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解释:增长与调控[J].世界经济,2005,(12).

[2] 陈磊.中国转型期的信贷波动与经济波动[J].财经问题研究,2004,(09).

[3] 姚枝仲.为什么中国仍需关注贷款波动[J].中国金融,2005,(04).

[4] 闫章秀.经济发展对信贷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01).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2

上半年,城西支行的信贷工作在行领导和信贷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全行上下齐心协力,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扩增存贷规模、提高资产质量为核心,以加强信贷管理为重点,以各项信贷制度的落实为基础,经过了一季度的“非常奉献”和二季度的“星光大道”等竞赛活动,城西支行各项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截止月末,支行各项存款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存贷比例;不良贷款余额万元,较年初下降万元;办理银行承兑汇票金额万元;办理贴现金额万元;利息收入万元,半年实现利润万元,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信贷管理也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一、认真执行政策,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切实加强信贷基础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半年来,我行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总行会议和文件精神,适时分析形势,认真执行政策,从严监管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切实防范风险,不仅提高了信贷管理水平而且为保证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经营责任考核指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贷款投放上,支行狠抓贷款投放风险管理,采取的具体措施是:⑴严格执行总行下达的《信贷风险控制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信贷风险进行控制,对授信行为进行规范。严密了贷前调查、审查及审批手续,原创:对信贷人员贷前调查的范围及要求,确保信贷调查材料真实有效。⑵严格控制信贷风险,严格执行信贷风险防范控制管理体系,全面实行审贷分离,规范了贷审会,实行了贷审例会制,严格按照贷审会议事规程召开会议,明确各环节主责任人职责。扎实细致地开展贷后检查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企业经营状况和抵押物状况进行检查和分析,认真填报贷后管理表。切实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制定了五级分类的具体操作实施细则,对客户进行统一分类,从而提高了信贷管理的质量。对流动资金贷款、贴现贷款,承兑汇票在上报审批过程中严格执行总行要求的调查、审查、审批环节的统一格式,切实从源头上控制信贷风险。积极配合总行信贷处做好信贷检查工作,在检查中没有发现一例违规现象,信贷工作得到肯定和好评。

二、通过信贷杠杆作用,抢占市场份额,壮大资金实力,增强发展后劲。

上半年,我支行继续围绕开拓信贷业务、开展信贷营销、积极组织存款等方面做文章,切实做好大户的回访工作,密切关注并掌握贷款单位的资金运行状况和经营情况;大力组织存款,积极开拓业务,挖掘客户。

⒈上半年,我行信贷资金重点投放于优质企业和大中型项目,继续重点扶持信用好、经营好、效益好的优质企业,如中联巨龙水泥有限公司、亿人城建有限公司、利玛置业有限公司等,把这部份贷款投入作为我行调整信贷结构、分散信贷风险、抢占市场份额、维持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信贷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而且,通过优化信贷结构,信贷资金正确的投放,使我行的优质客户不断增加。既降低了经营风险,同时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⒉上半年,我行坚持业务发展多元化,加快票据贴现业务的发展,重点增加对优质客户的信贷投放量,不仅降低了贷款总体风险度,而且带来了丰厚的利息收入,随着相对独立核算的实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今年一至六月份实现利息收入万元,超过去年全年收息水平,实现利润万元,有效地壮大了资金实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加大信贷营销力度,不断开拓业务空间,加快业务发展步伐。

⒈上半年,我行在信贷业务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特别在汽车消费贷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行还特别注重加强银企合作,协调处理好银企关系。根据形式发展和工作实际的需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与企业互通信息,加强理解与配合,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构筑新型银企关系。三月份,我行与市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举办了银企联谊活动,通过活动,加强了银企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建立了深层银企合作关系。

⒉上半年,我行进一步提高对信贷营销的认识,不断推进文明信用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抢占市场份额,建立稳固的客户群体,加大对个私经济、居民个人的营销力度,选择信用好、还贷能力强的个体企业和城镇居民做为我行信贷营销的对象,把信贷营销与绿色文明信用生态工程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文明信用创建活动,打造我行独特的信贷营销品牌。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业务操作有条不紊,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业务发展。

我行在不断加强和改善日常信贷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学习,以便能在业务操作中得心应手,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好信贷资料归档和各项结转工作,实行一户一档,建立完整系统的客户信息档案,以便于及时查阅和调用。对于信贷台帐和报表,能够完整、准确地反映数据,及时上报各项报表,做好信贷登记工作,及时提供信息。在搞好管理的同时,我行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手段,积极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树立“窗口”形象,以服务留住储户、以热情吸引存款,始终以客户就是上帝的理念精神,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提高我行的对外形象,并以优质的服务促进业务的发展。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⒈立足当前,抓好各项阶段性工作,在上半年打下的基础上,下半年全面启动。

下半年,我们要做好信贷各项业务的安排和落实,对于上半年已有意向的项目,下半年力争做好、做实,例如要做好新港国际和华茵房地产的商品房按揭工作,做好大户回访工作,加强贷款企业的资金回笼款统计工作,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全面开展信贷营销工作,努力完成信贷业务各项指标任务。

⒉做好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原创:为信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认真调查核实企业情况,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文件和总行信用等级评定与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总行规定的统一标准和计算办法,确保客观、公正、准确地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信誉程度,为我行衡量开户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实行信贷准入机制建立基本依据。

⒊总结经验,切实加强管理。

进一步加强信贷基础管理工作,按照总行信贷处检查要求,加强信贷档案完整性、准确性、合规性和保密性的管理,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台账、授信台账、抵质押品台账和不良贷款监管台账。确立支行经营和管理目标的最佳组合,确保支行资产质量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上半年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行领导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冷静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一是业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将制度规定全面落实到业务工作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中去;二是业务开拓范围还需不断扩大,涉及的领域要更广,更深,以促进业务快速持续发展。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信贷结构;经济结构;实证;优化

一、湖南信贷结构特点分析

近年来,信贷投入总量年均增幅高于经济总量年均增幅,信贷总供给基本满足了经济配比资金的需求。11月末,全省贷款余额6954.5亿元,同比增长18%,确保了湖南经济12%增速的资金需求;前11个月新增贷款突破1000亿元,新增1124.6亿元,同比多增215.8亿元。从结构看,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要求也基本一致。

(一)从产业分布看,第二产业投放力度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9月末,银行投向一、二、三次产业贷款结构比为8.4:35.4:56.2。与2005年相比,第二产业贷款占比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贷款比重分别下降1.9和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5:45.8:37.6,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上升了6.4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占GDP比重则分别下降4.76和1.8个百分点。

(二)从所有制结构分布看,非公有制经济信贷投放比重大幅度提高,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9月末,投放于各类所有制经济的贷款总额中,公有经济占26.8%,非公有制经济占73.2%;与2005年相比,非公有制经济贷款投放比重上升了10.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14.7个百分点,达54.5%,同比增长18.4%,增速创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比全省GDP增速快3.9个百分点。

(三)从企业规模分布看,小型企业贷款比重上升,基本保证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9月末,征信系统企业贷款中,大、中、小型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为27%、15.4%和39.5%;与2005年相比,大型企业贷款占比略升0.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下降4.2个百分点,而小型企业贷款比重上升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中的大、中、小三类企业增加值构成比为33.4:20.8:45.8;与2000年相比,大型企业比重下降7.8个百分点,中型和小型企业比重分别上升4.3和3.5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稳步加大。

(四)从区域来看,“长株潭”贷款占比明显提高,长株潭核心区域地位不断巩固。9月末,“长株潭”地区贷款余额4029.5亿元,占全省的57%,比2000年末提高20.1个百分点; 而大湘西地区与湘南地区贷款占比分别下降2.5和4.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长株潭三市GDP占全省的41.2%,比2000年提高9.7个百分点,大湘西和湘南地区GDP占全省比重则分别比2000年下降4.1和1.7个百分点。

(五)从城乡结构来看,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贷款投放有所加快。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183.8亿元,占全省的30.9%,前9个月新增296.5亿元,其中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分别新增贷款104.5亿元和91.6亿元。9月末,全省县域贷款余额1860亿元,增长16.2%,占全省的26.4%,比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占比持续下降态势有所缓解;前9个月新增268亿元,占全省的29.5%,同比多增48亿元。与此同时,前三季度我行监测的88个县实现GDP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56%提高到59.1%。

二、当前信贷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一)工业信贷投入不足与新型工业化战略旺盛资金需求

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提升“三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全省经济运行过程中,这一特征得到充分体现。2007年,全省全社会投资第二产业1599.9亿元,同比增长37.7%,高于同期第三产业增长8.1个百分点。近三年工业投资增加866.5亿元,年均增长36%,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加656.4亿元,年均增长42%。

从银行信贷投入来看,虽然第二产业贷款和工业贷款占全省贷款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信贷投向集中第三产业以及交通、房地产和城市建设的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第二产业及其工业信贷投入与其经济贡献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第二产业和工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分别为35.7%和31.5%,分别低于第三产业贷款比重20.9和25.1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GDP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2和7个百分点。而房地产业近三年GDP增加117.5亿元,年均增速9.5%,其贷款增加408.4亿元,年均增速达31.7%,贷款增幅远大于GDP增幅。同时,工业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近三年,湖南基本建设贷款增加655.8亿元,占全省中长期贷款增加额的40.4%,而信贷投入技术改造仅占2.7%。

(二)消费信贷投入单一与扩大内需发展战略

近年来,湖南根据中央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要求,积极推动消费需求转型升级,提升消费结构。近三年来,我省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最终消费率为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但我省消费信贷增长缓慢、比重偏低、发放面过窄。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余额539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7.6%,低于全国4个百分点,更是远远低于居民消费GDP占比43.1%的水平,加上消费信贷主要集中在住房消费,住房消费信贷占全部消费贷款的81.6%。增长缓慢、品种单一的消费信贷不利于我省扩大内需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消费观念落后等因素影响,最终消费占全省GDP的比重已出现下滑势头,近三年已下降5个百分点,急需银行信贷投入以此提振消费。

(三)中小企业贷款偏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我省对企业组织规模结构的调整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2007年达76.6%。但银行信贷集中流向大型企业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信贷的青睐。2007年末,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户均贷款为20.1亿元,而中小企业户均贷款仅为0.23亿元,贷款总量占全省贷款总额的54.9%,低于经济贡献21.7个百分点。另据调查的252家中小企业,40%的企业由于达不到银行贷款门槛而没有向银行申请贷款;申请贷款的企业中,满足率超过60%的仅占28.4%,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总体偏低,银行信贷投入明显不足,长期以往将不利于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三农”信贷投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

近三年,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54.4亿元,年均增长23.3;农业总产值增加369.1亿元,年均增长12.5%。 但从我省银行信贷投入来看,一方面“三农”信贷与县域贷款占全省的比重均严重偏低,截至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仅占全部贷款的30.9%,县域贷款仅占全省贷款的26.4%,而县域GDP占比达59.1%,贷款占比均远远低于GDP占比;另一方面涉农贷款结构不合理,银行信贷投入仍然偏重小额信贷和传统农业,农村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投入明显偏低。截至9月末,全省农村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分别为368.1亿元和222.3亿元,分别占全省涉农贷款的16.9%和10.2%。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均需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且信贷需求从小额向大额、短期向中长期转变,但据调查,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产业调整和扩大再生产所需中长期大额信贷满足率较低,能满足的仅占7%,部分满足的占29%,不能满足的占64%。

(五)区域信贷投入失衡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分析当前我省信贷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不相匹配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经济结构欠合理。一是“两高”行业比重过高,工业信贷难投入。2007年,我省钢铁、电力、有色等六大主要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7%,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而据调查,目前我省金融机构对钢铁、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均实行“逐步退出、限制进入”的信贷政策,不利于我省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二是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程度不高。2007年,我省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高6个百分点,比中部六省高2.5个百分点,比广东高11.9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产值比例为1:3,而我省仅为1:0.95,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村信贷吸纳能力较差。三是龙头经济效应不明显。我省大型企业尤其是特大型企业偏少,仅占企业总数的0.5%,对中小企业、农村企业和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强。

2.信贷机制有待完善。从金融服务体系看,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偏少、实力较弱。我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其贷款分别仅占全省的4.7%和15.2 %。从信贷管理制度看,缺少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管理。信用评级、审批模式、产品开发等方面大小企业一致、城乡趋同,尤其在解决抵押担保问题的产品创新措施不多。从激励机制看,金融机构对下级行和信贷人员强调责任而忽视激励,导致银行和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等薄弱领域信贷投入积极性不高。

3.金融服务配套体系欠完善。一是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方面从利益导向上引导银行优化信贷结构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担保中介服务能力不强。全省担保公司122家,注册资金33亿元,担保贷款余额30.5亿元,仅占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1.5%。与沿海省份比我省担保业发展远远滞后,如江苏担保公司达726家,注册资金近196亿元,担保贷款余额479亿元。三是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优化信贷结构促进湖南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经济结构对信贷结构的推动作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高新技术、深度加工和节能环保为取向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发展第二产业;以附加值高,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特点,加快制定和完善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消费结构升级战略规划等一系列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规划,明确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分析各战略实施的资金需求,为银行信贷投入提供依据,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信贷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二)充分发挥信贷结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湖南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政府经济战略为依据,科学制定我省信贷结构调整战略,努力提升信贷投向的结构层次,充分发挥信贷结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突出支持我省新型工业化、中小企业、“三农”及个人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加快金融配套服务制度建设,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建议地方政府定期向银行业通报经济形势和发展战略目标,及时反映各产业、各经济类型的结构变化情况,提出前瞻性的预见,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及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变化,并积极搭建各种融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建议由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要在财政投入上逐步形成规范的资本金注入机制,加快再担保体系建设,分散担保风险。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理顺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关系,真正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的互信和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信贷环境,重点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失信惩罚机制、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大金融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等,充分发挥地方党政部门在信用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2] 穆怀朋.统一思想 创新制度 积极做好信贷政策评估工作。信贷政策评估工作中的讲话,2008年4月

[3] 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信贷政策工作指引

[4] 张春贤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8(112)

[5] 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的若干意见

[6] 蔡志刚、周颖.信贷集中的风险及防范,福建金融干部管理学院,2005(1):16-20

[7] 李旭升.从“倒金字塔型”到“橄榄型”――谈农信社信贷结构调整思路,南方金融,2005(5)39-40

[8] 张树忠,李天忠.河南省信贷结构问题调整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5(7)141-144

[9] 邱悦民,胡宜顺,唐友伟.欠发达地区信贷结构的实证分析与研究,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6(1)16-20

[10] 顾敏君,谢家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9)16-20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4

回顾**年,我在行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行的经营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营造良好的信贷文化,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使我行的信贷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信贷规模、质量与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现将**年度的个人述职及述廉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工作措施

(一)信贷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部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为基础的经营治理思想,各项授信业务在更加合规和稳健的基础上保持了快速发展。一是客户数量有明显增加。我部将新增客户数纳入考核体系,使全行的授信客户由年初的1701个增加到年末的1983个,客户群进一步扩大,表内外授信余额达到276.94亿元,比年初净增加了33.09亿元。自营贷款余额为156.1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3.62亿元,增幅达到27,增长速度是近几年来最快的一年。二是信贷资产的质量明显提高。在转化了“洲际酒店”等存量不良贷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使资产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已经降至1.53,不良率是我行成立以来的最低点。三是信贷资产效益有逐步改善。加强了利率和利息回收工作的业务治理,平均利率水平由年初的6.13提高到年末的6.61,较年初提高了0.48个百分点;年末的收息率为97.9,较去年末的80.35提高了17.5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信贷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

(二)防范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了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提高我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我部着眼于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的长效机制,狠抓贷款三查制度,从而使我行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在贷前调查方面。一是加强贷前调查工作,统一调查报告格式。我部下发了《文秘部落商业银行关于加强公司类信贷业务贷前调查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客户经理要深入到客户中去,调查到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又在全行范围内推行了统一的公司类授信业务调查报告格式,规范了信贷调查报告的内容。二是建立了客户进入与退出标准,优化客户结构。根据我行情况,结合市场实际,我部在年初就制订了授信客户的进入与退出标准,明确了房地产、汽车、商品流通等几个重点行业的客户选择标准,指导支行进行客户选择,提高客户质量,更好地防范授信风险。三是狠抓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信贷队伍素质。**年我部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视频会和岗位互动等多种方式,开展了5期信贷业务的培训工作,使客户经理在客户选择、风险评估、贷后治理以及银行承兑、贸易融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风险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2、在授信审查方面。一是清理和完善规章制度,理顺审查工作机制。**年,我部对信贷治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制订和完善了《XX市商业银行**年授信投向指引》、《XX市商业银行法人客户公开授信治理办法》、《XX市商业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贷款治理的通知》等11个办法制度。二是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切实防范政策性风险。对不符合《贷款通则》规定的借款主体及贷款用途不予审批;对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能耗以及资源耗费型企业的授信业务实行严格控制。三是规范授信审查审批,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重点是严格控制借新还旧、贷款展期和重组,同时,加强对股东背景的审查,严禁对信用等级在BBB以下的客户进行授信。四是修订合同文本,规避授信业务的法律风险。在法律部的配合下,我部牵头完成了《贷款合同》、《最高额抵押借款总合同》、《抵押合同》等16个格式合同文本的修订工作,更好地控制和规避了合同文本中的法律风险。

3、在贷后治理方面。一是建立分片联系制度,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总行贷后治理中心按支行分片,实行定点联系制度,在总行与各分支机构之间搭建起贷后治理信息沟通的双向互动桥梁。同时,还建立了授信业务60日到期监控制度,先后下发整改通知和加强授信后治理通知39份,向总行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重要风险预警信息5条。二是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加强贷后跟踪治理。贷后治理中心在加强非现场检查的同时,加大了现场检查的力度,并针对贷后治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量授信业务出现的风险苗头,适时策划和启动了风险敞口300万元以上公司授信业务调查、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业务调查、房地产专项调查、年内到期授信业务调查、楼宇按揭业务调查等9项重点调查和现场检查工作。全年共查出各类授信业务风险问题73个、治理问题11个,涉及问题授信金额7.49亿元。三是编制贷后治理手册,规范贷后治理行为。**年,为了解决贷后治理不到位,基础治理仍显薄弱等问题,我部贷后治理中心编写了《贷后治理手册》,全面规范了贷后治理的制度、流程和标准,对提高我行的贷后治理水平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4、在信息系统治理方面。我行信贷治理的电子化水平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贷治理系统进一步优化,数据质量得到提高。我行信贷治理信息系统通过一年的使用,在各部室、支行提出的相关需求基础上,我部与科技部反复磋商,初步确定了信贷治理信息系统优化方案,使该系统得到不断优化,系统的统计、查询和监测功能开始发挥。二是企业征信系统正式上线,信息查询更加快捷方便。按照人总行全面征信治理工作的要求,我部配合科技部成功完成了信贷治理信息系统与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接口程序的开发、存量客户信息的整理和有关数据的报送工作,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治理局验收,我行客户信息已按时提交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入库,为全行查询授信客户信息、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信息保障。三是个人征信系统全面启用,信用查询实现全覆盖。我行对私业务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的查询率达到100,该系统拓宽了我行个人客户信用信息的查询渠道,提高了个人贷款业务的审批效率,同时,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为预防假按揭提供了有效的防范工具。四是在线审批开始推行,电子化治理水平有所提高。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之下,借鉴其它先进银行的经验,我行远郊支行的部分授信业务已经推行了在线审批,审批方式和审批效率进一步改善,也标志着我行授信业务向电子化审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止**年12月31日,我行贷款余额为167.07亿元(不含贴现38.24亿元),存贷比为56.7%(含贴现的存贷比为69.7%)。其中,我行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为32.26亿元,占我行资本净额的135.75,比去年末下降了62.67个百分点;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7.18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例为766.27,较年初增加了470个百分点;关联交易授信余额为36.84亿元,较年初的38.52亿元下降了1.68亿元,各项信贷结构调整指标均圆满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了我行的结构调整工作,大额授信、集中度风险和行业风险有所释放。

(四)反商业贿赂及案件防范工作扎实推进。为了弘扬诚信、敬业、创新、清廉的企业精神,防范商业贿赂,我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同时,与部室员工一起认真学习了《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及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第九次、第十次工作会议精神,输理和查找了近两年来本部室及业务治理条线内控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案件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整改,拟订了《授信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暂行规定》,签订了《信贷治理部治理商业贿赂承诺书》,进一步规范了授信行为,做到了警钟常鸣,营造了一个反腐倡廉、人人自律的工作氛围。

二、当前信贷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联交易授信余额居高不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行关联交易授信余额一直较高,**年末为33.3亿元,是我行资本净额的185,大大超过银监局关于“关联交易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的规定。实行结构调整以来,虽然加大了关联交易的控制力度,但因资产重组的需要,**年地产集团被列为我行的关联方,关联贷款余额增至38.5亿元。今年,高发司又向我行申请了1.7亿元中长期贷款,XX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拆借资金4.5亿元(目前归还了3亿元),致使关联交易余额居高不下,目前仍高达36.84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55.05,超出监管指标105个百分点。

(二)中长期贷款比例呈增长趋势。12月末,我行余期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7.18亿元,余期1年以上的中长期存款余额为6.16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例为766.27,超出XX银监局年初给我行下达的监管指标(120)646.3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①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存款降至6.16亿元,比年初下降了6.74亿元;②XX特钢系列增加中长期贷款5亿元;③XX国开行联合贷款增加中长期贷款4.66亿元;④为转化XX酒店贷款,XX公司增加中长期贷款8000万元,XX公司新增中长期贷款1.9亿元。

(三)集中度风险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截止**年末,单户贷款1亿元以上的客户共有32户,占我行客户总量的1.6%,贷款余额61.9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37.06,即37的贷款资源集中在不足2的客户中;②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之和高达32.26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35.75;③全行单户超比例的企业共有6户,授信总额为43.59亿元,占全部授信总额的15.5,集中度风险比较突出。

三、明年的工作打算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优势,提高我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行业务又快又稳地发展,我在**年的工作思路是:优化治理,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促进发展。

(一)优化治理,提高效率

1、进一步明确信贷投向和客户目标,使全行的营销工作做到有有的放矢。为了明确业务方向,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扶优扶强,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稳步推进信贷结构的调整”这个指导思想,逐步将信贷资源向综合回报高的优强企业集中;逐步降低市政及酒店贷款占比,提高优强的工业企业、优强的商贸流通企业、良好的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占比;逐步退出现有回报低、风险高的贷款。

2、改进和完善信贷流程,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贷治理模式。按照总行关于事业部制构想和流程银行的要求,改进信贷流程,对授权和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我行的审批流程能适应我行的业务发展的要求。

3、提高贷款审批的效率,适应市场竞争和拓展客户的需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审贷效率,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充实信贷审查人员,确保适当的人力资源;二是全面推行在线审批,通过提高电子化治理水平的方式提高业务审批效率。

4、加强贷款的后评价工作,为优质的合作项目及客户开启绿色通道。通过加强贷后治理,对存量客户的合作情况实施后评价工作,从中筛选出合作回报高、业务风险低的优质客户,并在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合作方式等方面向优质客户开启绿色通道,实行差异化治理,进一步提高对优强企业授信项目的审批速度。

(二)控制风险,促进发展

1、继续完善授信治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发展及风险控制提供制度保证。通过完善信贷治理的相关制度,防范授信业务的合规性及操作风险,修订房地产贷款及按揭贷款治理办法等一系列信贷治理制度。

2、严守信贷审查的第二道防线,防范信贷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统一的调查报告格式,使支行上报的信贷调查报告更加完整和规范;二是总行要针对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制订行业审查要点,逐步形成一套符合商业银行实际、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信贷审查标准和方法。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5

截至2012年7月末,根据支行上报及A银行广州市分行对外报表数据显示,全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共240.94亿元,占比17.8%。A银行广州分行2008年至2011年对公房地产类贷款迅速增长,贷款余额从95.45亿元增至310.39亿元,增幅约225%,远超总贷款增长速度(65%)。房地产贷款占比也一路攀升,从13.3%增至26.1%,直至本年度才开始回落。根据统计及普查结果,截至2012年7月末,全辖贷款余额1,349.9亿元,对公房地产投向贷款余额为261.27亿元,占比19.4%,较年初减少约47亿元,主要原因是统计校准、到期收回、延期放款等原因。如图1所示。A银行广州分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261.27亿元,远超同业平均值,事实上,银行隐性房地产在房地产企业改头换面各出其谋承贷后,实际数据远远不止20.33亿元。若再考虑50亿房地产信托投资,以及代销的13亿房地产企业理财产品,以及隐性的房地产企业用款的信托或理财投资,则A银行广州市分行房地产行业授信集中度占比严重超标,行业集中度风险非常突出,亟须通过考核导向等一系列措施控制房地产贷款总量的增长,化解系统性风险。

二、A银行广州市分行贷款结构分析

截至7月末,全辖对公房地产投向贷款总额实际约为261.27亿元(不含信托投资)。总体而言,A银行广州市分行房地产贷款存在以下总体特征:一是房地产贷款总量大、占比高,行业集中度风险突出;二是综合客户群体、担保方式、项目地段等因素进行个案分析,大部分贷款风险可控,但因有约42%的贷款期限超过3年,风险仍可能滞后反映;三是部分优质客户授信金额大,且存在未封闭运作或未按销售进度还款等风险,需重点关注。A银行广州市分行超过90%的房地产贷款为抵押担保方式,总体风险可控。但因单户大额贷款占比较高,单户贷款余额超过3亿的共有28户,金额达105亿,约占40%,即使一户出险也将给A银行广州市分行不良指标及经营责任带来巨大压力。从贷款期限角度看,A银行广州市分行房地产贷款期限结构以中长期为主,风险可能滞后反映。其中,贷款年限为三年内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53亿元,占比58.6%;贷款期限超过3年,约占42%。按到期时段情况,2012年下半年到期的房地产贷款共计22.52亿元,占比8.6%;2013年上半年到期的房地产贷款共计45.49亿元,占比17.4%。其中,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到期贷款约68亿。2012年到期的房地产贷款主要集中在花都、白云、番禺等支行,其中上半年到期的贷款大部分已申请展期续贷。本年大额到期客户主要为天建房地产3亿元、瑞华集团2.75亿元、珠江侨都房地产2.4亿元、置业南雅房地产1.92亿元等,如考虑按月/季定期供款的到期情况,则本年及2013年上半年到期房地产贷款远不止68亿,需引起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项目销售进度和到期还款能力。按项目地段,销售地段总体比较良好,投向广州市区的贷款规模为151.63亿元,占比58%;投向广州郊区的84.24亿元贷款项目主要分布于番禺、增城、花都、从化,其中投向市郊非中心城区的偏远地段(主要是度假性房产)的贷款约为35亿元,总体占比约13.4%;投向异地的25.4亿元贷款项目主要分布于清远、广西、中山等地。按项目类型,主要为商品房,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别墅占比仅0.6%。按项目运作,非封闭运作房地产贷款占比48.6%,不利于对项目整体的风险管控。2014年第1期下旬刊(总第541期)Times

三、A银行广州分行防范和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建议

(一)建立流程银行对房地产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商业银行都选择了以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和管理为主的模式。而我国商业银行几乎都采用总、分、支行的“部门银行”机制,管理层级繁杂,服务效率低。而客户对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加重视其环节多少、耗时长短和金融产品是否能满足自身需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探索流程银行建设,对于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比较重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应学习国际先进银行经验,结合我国现实,进行房地产信贷业务流程再造,将房地产信贷业务集中整合经营,细分市场,重组客户群,提高房地产信贷业务客户经理的专业性,增强营销深度,改善客户体验。同时对商业银行总行和下属的所有分支行在其分布的地理区域内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统一规划和配置资源,提高银行对有限资源的配置和经营管理效率,强化对细分市场后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的管理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二)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度银监会于2010年2月了《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银行要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度。这种制度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从根源上提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质量。银行工作人员在与贷款申请人面谈的过程中,能够更直接、更有效的鉴别客户身份,了解申请人的收入水平、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详细询问贷款的真实用途。

(三)采用独立评审制度独立评审制度,是指总行授信评审部直接向分支机构派驻信贷审查官,通过其所领导的分行授信评审部对贷款申请进行审核,同时实行贷款审批权与贷款发放权分离。独立评审制度可以使商业银行减少审批环节,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贷款效率,降低不良贷款率。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结合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尝试推行与独立评审制度相似的改革措施,优化信贷业务。

(四)强化贷后管理,防范和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使用的全过程监控,对房地产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连续跟踪,防止发生违规使用房地产信贷资金的情况;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要分阶段发放,对于阶段性开发任务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检验,以保证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进度和质量;要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对于企业发生的重大财务事项,应及时分析其对企业现金流量和还款能力的影响,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防止风险扩大;加强对贷款抵押物的管理及抵押物价值变化的监测与评估,对抵押手续不完善及抵押物不足额的部分及时追加有关担保。对于个人,由于其贷款时限长,随着时间推移,其违约风险会加大,因此,应及时关注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一旦发现借款人出现失业、固定收入下降、意外事故等造成还款能力下降的可能性,要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做好应对措施,并与保险公司联络,启动保险程序。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6

我于*年*月起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分管授信管理部的审查组、出账审核组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公司授信业务审查;授信出账审查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公司授信业务的审查要点;负责对全行审查员业务培训和指导;负责市行贷审会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部门负责人完成本部门的工作,部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向部门负责人负责。另外还主动担任了授信管理部的规章制度修订和全行客户经理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年*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20*年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贷款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银行授信管理部组织管理框架和岗位职责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上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上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下年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下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银行*支行*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年度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银行*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银行*支行额度内出账集中处理的通知》、对符合再转授权条件的经营机构进行《低风险业务再转授权通知》。

5、针对当前各家银行依靠垒大户追求规模和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额度不能量化管理问题,防止对大客户的集中授信风险发生,及时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风险。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管理办法》,以量化的数据模型测算我行对公司客户的授信额度上限测算方法,保证了我行对集团客户敞口授信总量理性控制。对总体债务超出我行所测算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坚决不进,对存量授信客户重新审定,对超出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制定逐步压缩计划。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对垒大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风险的发生。

6、依据“*银行民营100”的指导思想,我行公司授信业务确定了“差别化”营销策略,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重要战略决策,制定了《*银行*支行中小客户授信业务操作指引》,作为中小客户开发、中小客户管理、中小客户决策全过程管理指导原则,有效地防范了我行公司业务授信风险的集中,促进了辽宁省中小客户发展,响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7、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我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起草了《*银行*支行贷审会条例》和《*银行*支行授信管理部联审会议事规程》,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我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

8、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操作感受和对授信业务操作细节分析,查找、筛选、逆向思维分析各业务操作细节存在风险隐患,及时下发十多个规范要求和通知。主要有:对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筹备行公司业务上报规范性的通知、对人民币业务和国际业务规范性通知、规范保证金的证明、规范授信核保操作流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抵押资产评估要求、规范贷款卡查询的要求、规范信贷管理系统录入要求、规范法人客户评级要求、规范保证金替换审批流程、规范了仓储场地现场勘查的操作、细化了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产品价格确定依据等十五个规范性要求。

9、为了保证上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要求贯彻执行,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授信业务操作流程定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业务开发管理实行量化全流程定量考核,将业务操作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经营绩效挂钩,实现对客户等级认定的科学性,保证我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计划在*年全面推行实施。

10、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结合我行现存业务发展模式,为了建立我行长效的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机制,草拟了%26lt;*银行*支行建立长效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26gt;,现已提交全行经营机构负责人讨论,拟作为指导我行未来五年信贷业务开展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三、主动参与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新需求的完善工作*年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出账审核流程、授信审批、统计功能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本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将工作发现或感觉到需进一步完善方面积极组织系统管理员向总行反映,并及时向总行报告我行的需求。

总行接受我行建议完善了批量处理快捷审批流程、完善了部分统计功能。

四、圆满完成接待上级行检查指导工作

*年总行共派出五次检查、指导组对我行信贷业务进行检查指导,我主动参与接待总行检查组工作,并充分利用每次总行检查指导时机,全面地向检查组人员介绍*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展示我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让总行业务管理人员了解我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和信贷业务发展,认真接待、积级组织材料,取得检查组对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认可。并将每次检查工作作为我行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工作、调整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利时机。

五、准确把握政策脉搏,严防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风险

通过学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到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严肃性,及时提出了对我行追求规模扩张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确立了“以高效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组织审查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总行下发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对集团客户和股权关系复杂客户始终坚持审慎性放贷的原则,使我行在当前资金断裂“德隆系”公司中没有一笔敞口授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向重工业化转型中,有选择地支持实力强的物流民营客户,坚决回避在五大行业规模扩张过快的民营客户,如唐山建龙钢铁、工源水泥等客户;响应国家发展中小客户政策,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未来战略选择进行明确,全年我行累计新开发几十家中小客户,有力支持了*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决贯彻执行*市银监局去年对我行检查发现的贷款(贴现)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承兑业务量过大的问题,主动在信贷管理方面下发专项规定和要求,主动压缩承兑业务总量、杜绝了贷款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票据贴现的不规范现象。

六、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培育良好的工作氛围

*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感觉部门人员工作态度茫然、按部就班、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等问题。本人利用周例会机会向全部同志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态度决定工作结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你真的很不错等四个基本观点,从励志方面鼓励全部工作人员,振奋工作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取得初步效果。

七、承担全行客户经理组织培训工作重任

*年本人在主管行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承担起全行客户经理系列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在*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及公司业务开发放缓时期,组织全行客户经理进行一系列的信贷业务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年此种培训还将深入开展下去。

八、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1、对银行追规模扩张,银行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本人没有给领导提出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主动回避异地客户、压缩大额授信客户、调减承兑余额,结果导致*年新增了吴中仪表逾期贷款,出现*公用发展贷款预警,下半年被动地按总行压缩承兑江票计划调整承兑汇票余额,影响了我行*年下半业务正常开展,失去一部分低风险承兑业务。主要问题为:以前没有很好思考规模和效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资产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理念的认识不深,对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理解处于口头,没有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勇于说不,失去很多可以主动回避风险的最佳机会。

2、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进而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针对这一点知识,*年以前本人头脑一直空白,缺少系统理论知识,每日仅研究具体授信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少从银行资本上思考银行的信贷规模到底可做到多大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特别是总行限制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商票贴现余额以后,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学习,明白银行信贷资源经营有限性,加深对我行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能理性决策如何使我行有限信贷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本人已初步理解了银行资本有限、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资本制约规模的基本概念。

3、对银行经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协调性以及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滞后性及银行经营风险的反经济周期性认识不够,在*年甚至*年上半年还存在少许盲目乐观性,对总行调整政策没能做到及时接受,幸好在主管行指点下,认识到我行现在必须进行客户、定价、保证金等结构刚性调整的必要性。及时调整了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审查原则,保证了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在*年顺利实施,最终保证我行经营效益提高,有力降低信贷风险,压缩了承兑总量和调减了大客户的授信总量。

九、本人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再认识

通过学习*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总行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风险排查活动实施,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在历次宏观经济大调整时期的得失,结合本人近五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应牢牢地树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理念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即在强化“质量是发展是第一主题”理念基础上,坚持一个思想、保持三个理性、把握四个关系。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坚决放弃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保持三个理性,一是理性对待市场,即不为市场的起伏所左右,始终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二是理性对待同业,即在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坚决反对各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三是理性对待自已,即勇于并善于看清自已的问题,牢记历史教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握四层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四方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