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例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1

1.在信贷风险的管控方面

当前我国的许多商业银行并没有针对中小企业设立专门的信贷管理部门以及岗位,且相关的机构职能设置也不独立,再加上现行的各种信贷风险管理政策缺乏良好的协调,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总体上并不能有效地把握和测量风险状况。具体来说,大部分商业银行虽然制订了信贷岗位责任制和相关的信贷管理规定,但仍缺乏一套完整科学的贷款决策程序和规则来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行为进行规范,贷款受行政的干预性较大,且大都因事、因人而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决策的准确性。同时,风险报告程序的缺乏也使得决策层和管理层不能准确、全面、及时地掌握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从而影响了他们决策上的科学性。

在贷款的审批上,当前商业银行实施的信贷审批管理仍然是审贷分离,并且是统一进行授信授权管理,而由于银行的审批权大都集中在省级行和总行,这就导致了基层银行进行贷款审批的功能较弱,基层的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一律上报并经上级银行进行审批。这样的信贷管理模式不仅延长了审批的流程,还增加了企业贷款的环节,再加上手续较为复杂,企业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审批的贷款。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的需求上常常是急、频、短、少,因此就会延误其需求资金的时机,从而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客户的丧失。此外,商业银行还存在着贷后检查监督功能弱化,管理和检查职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等问题。由于并没有真正建立相关的管理监督检查机制,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贷后并没有对中小企业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监督,而只是看中相关的问题和结果。表现为只重视对贷款的审查和调查,而忽略了对这些信贷客户的监督跟踪、定期检查、贷款分类以及信贷评定。由于信贷客户的经营情况和经营环境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如果商业银行对贷后的管理监督不善,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就容易造成大量的不良贷款,从而给银行带来较大的损失。

2.关于商业银行的职能分离方面

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信贷上存在着责权利脱节、并且贷款权力过于集中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权力过于集中,这就使得其在实际工作中较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贷分离。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外部和内部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从内部来看,主要表现为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监控技术手段较为滞后、贷款决策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等,这些都是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制约因素。目前,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约束监督相对乏力、信贷企业风险隐患得不到及时地清除等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相对较小且笔数较多,这就使得银行常常把监督约束的重点放在大企业的贷款业务上面。尽管银行对中小企业制定了相关的信贷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违章操作、违章经营、明知故犯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而由于银行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处罚机制,这就使得其对违章操作、有章不循的行为处罚不力,从而在无形中助长了违章操作的行为。另外,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在进行信贷审批的过程中,在存贷款指标考核和盈利等压力下,一些信贷人员会为了获得个人利益和完成上级规定的业务指标常常会隐瞒借款人的实际经营情况,这就容易导致上级在决策审批上产生失误。同时,由于银行的信贷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缺乏交流,并且对他们进行的专业培训较少,从而使得许多信贷人员在知识结构上进步较为缓慢,尤其是对于现代财务管理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很难适应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对他们的要求。

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改善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管理,保障其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应积极建立一套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和合规风险的管理机制。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

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商业银行应积极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其主要包括高效双签审批机制、快速预警反应机制、风险经理前置机制、后督察机制以及远程集中放贷机制等五项内容。通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商业银行可以对一些重点贷款环节的检查和监督,从而起到有效控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目的。同时,全面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可以使银行实现对违约信息进行及时地通报和识别,并实现与人行征信系统的实时对接。此外,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包括分离制约机制和相关风险防范措施的建立。其中,分离制约机制的建立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上实施五岗分离机制,即实现风险经理、客户经理、放款岗、作业岗和审贷岗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相互分离。而专职作业岗的设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业岗设立之后,银行应由该岗位上的作业人员来替代客户经理去进行贷款等手续的统一办理,其主要包括核保和抵押登记。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对操作性风险进行彻底的分离,同时还可以促使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而对于风险防范措施的建立,中小企业应抓住当前形势下各级政府对它们的扶持契机,积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并建立抵押担保、政府风险补偿、政府支持基金、行业风险顾问和个人无限责任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减少其在信贷中的损失率,保障自身信贷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2.坚持合规优先的原则

在当前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还应坚持合规优先的原则。其具体表现为:首先应积极推进合规教育,加强对员工合规文化的培育。商业银行应重视对中小企业信贷人员的合规教育培训,并可通过向他们发送相关的内容合规短信以及送发合规教育专刊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客户经理和员工的发洗钱意识。其次,银行还应积极进行相关的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制定关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实施细则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监督的管理办法等,并通过制度流程的规范来确保规章制度能够有效覆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点。最后,银行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合规组织架构,加强日常经营中的内控合规管理。在合规优先要求的落实上,商业银行应积极设立合规管理岗、法律事务岗和内控合规部。同时,还应加强合规督导员队伍的建立,通过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岗位职责的明确来讲合规管理要求有效地落实在经营管理当中。此外,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银行应保证定期召开相关的内控评审会,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并围绕日常的经营管理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和审查,完善合同文体,从而在法律方面把好信贷风险的控制关。

3.积极创设相关的信用文化环境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文化素质还不高,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信息也较为模糊,再加上基层银行信贷人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这就会使得他们对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信贷中的许多数据信息和风险信号并没有去认真核对。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信贷信用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并且使潜在的信贷风险不能得到真实地反映。因此,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信贷人员的知识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让信贷人员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各类信贷风险的防范提供人才保障。

三、总结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1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迅速增长,达到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和技术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的GDP贡献高达60%,将近50%的税收贡献,及为城镇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及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柱,在宏观政策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由于我国国内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而只能选择银行融资,即间接融资。然而一方面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规模较小,信誉低,抵押担保不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管理机制不完善,贷前调查不足,贷后监管欠缺,导致了大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从市场角度进行分析,资金作为稀缺商品,想要得到有效配置就必须权衡风险、利率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小企业虽然利率相对较高,但相应的风险也更高,形成坏账的可能性更大。相比较而言,大企业的利率虽然相对较低,但其抗风险能力更强。在回报承受范围之内,银行更愿意将资金借贷给大企业,这便直接导致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借贷矛盾日益加剧。

2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随着中小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所获得的融资和其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愈发不成正比,要想解决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借贷矛盾,就必须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信贷问题进行分析。

2.1缺乏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现阶段,商业银行虽然能够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查询系统录入目标企业的信息,但由于企业征信查询系统更新较慢,信息内容的时滞性便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对目标企业的风险评定出现偏差。另外,通过企业征信查询系统所获得的信息有限,并不能完全作为评定依据。商业银行内部对中小企业的信息整合不足。商业银行所获得的关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大多来源于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资产评定等一些基本层面的分析。由于我国中介机构行业良莠不齐,该类分析报告以及数据结果并不完全具有准确性和可信度,缺乏对该类信息的删选整合,难以合理运用来作为对中小企业评定的依据。信息库的缺乏还会导致银行内部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信息搜集者和信息管理者,而最了解中小企业的是银行的一线客户经理,信息完整性的缺乏会导致客户经理对所得到的信息理解产生偏差。

2.2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不足。我国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时更加倾向于土地、不动产抵押贷款,而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机器设备较少,资金压力较大,生产初期大多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土地和不动产,使得其抵押品有限,抵押能力受限,抵押融资的困难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足。另外,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设计的抵押担保产品较为单一。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产品的研发意愿不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融资大多依靠担保公司担保,自身的资产涉及面不广,难以满足抵押担保产品条件。

2.3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借贷规模较小,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的措施相对简单,缺乏完整的风险预警机制。受制于风险预警机制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能力的不足,商业银行很难做到实时监控以及量化管理。中小企业占据超过企业总数的99%,其规模差异较大,行业跨度较广,而不同行业的预警系统不同,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具备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专业的、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对各类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风险管理。而恰恰现在大多的商业银行不具备完整的风险预警系统,风险管理人才缺失,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不足以满足风险预警系统的要求,难以做到及时有效地实现风险预警。

3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以上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分别从信用风险评级指标、抵押担保制度、信贷风险预警监控以及风险内控机制四个角度分别对其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策略。

3.1改进信用评级指标。信用评级是指根据贷款企业的财务情况、管理模式、经营状况等风险评定指标来确定贷款企业偿还贷款的信用情况,是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及时有效地收回贷款的重要参考信息。然而,中小企业的财务、经营大多是不规范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科学有效的信用评级指标。首先,要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目前,大多商业银行采用SC等定量方法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这种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大规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难以得到准确的评级结果。并且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财务体制均不健全,定量的评级指标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并不适用。其次,建立动态评级跟踪体制。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的特点,往往具有较大的违约可能,商业银行应当采取动态评级跟踪体制,对贷款的中小企业的人事变动、法律诉讼等事件进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信用等级。最后,将信用评级与行业分析相结合。我国中小企业成千上万,遍布各行各业。各种行业的风险情况、经营模式、发展前景不同,这就导致了各行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不同。商业银行应当将信用评级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建立不同的评级标准,并且随着贷款模式的改变,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系统。

3.2落实信贷风险预警监控。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信贷的风险预警监控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性较弱,一旦发生意外事项,商业银行的贷款便很难追回。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将风险把控的重心由风险后处置转移到风险前预警,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在大数据的社会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实现数据库数据化,实现风险预警自动更新,实现实时监测。往往企业的风险预警有较为明显的提示,如分析师出具的意见书、企业的银行寸头的减少以及企业的破产经历等,通过数据库的实时更新易于实现风险预警。而不易察觉的信号,如企业的运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管理层的改变,就要求商业银行具备专业的风险预警团队对目标企业进行风险分析。

3.3加强信贷风险内控机制建设。不良的内控机制产生的漏洞很有可能会导致客户经理为图私人利益而与贷款企业私下勾结,从而损害银行利益。为降低不良信贷的发生率,信贷风险的内控机制建设同样是重中之重。商业银行应当及时更新风险内控机制,确保风险内控机制与信贷业务发展相匹配;将贷款业务的贷款与审查相分离,确保两种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减少内部风险;积极与贷款公司交流沟通,谋求双方积极健康的贷款行为;培养银行内员工的自我素质,培养集体意识、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杜绝私人利益损害集体利益;完善产品定价体系,减少内部产品定价的随意性。

4结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日益加大,但其所获得的银行融资却与其贡献不匹配,本文就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展开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①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数据库的缺少,风险评级的参照不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不足,抵押担保积极性不高;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风险防控不足;信贷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更新缓慢,内部文化教育欠缺。②针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出现的种种不足,商业银行应当改进信用评级指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为中小企业设计抵押担保产品,调动其融资积极性;落实信贷风险预警监控,实现实时监测;加强信贷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银行内部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周群.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N银行苏州分行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6.

【2】钱龙.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缓释机制研究[J].金融研究,2015(10):115-132.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当中十分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当中十分活跃的一份子,其广泛的分布在各行各业当中,其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很长时间以来,小微企业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立足于外部竞争压力的影响,商业银行本着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逐步的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投入程度,但是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信贷风险,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投入。

一、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小微企业的内涵小微企业

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国内对小微企业的定义主要是源自于2002年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文件当中国务院相关机构依照企业的工作人员的数量、销售额以及资产总额等指标融合企业所在行业特点制定。

(二)信贷风险的内涵信贷风险

主要指的是贷款人会面对债务人不履行合约的内容,未按照合约时间以及还款的数额进行还款,从而导致贷款的本息受到损失。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其主要就是在银行运营的过程当中面对贷款本息可能存在损失的风险。现阶段对信贷风险主要有三个层面的理解:第一个层面主要是指信贷资金的损失,这也是十分狭隘的概念界定;第二个层面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形成损失的可能性,立足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商业银行贷款可能发生损失,也可能不会发生损失;第三个层面主要是指商业经营信贷业务所获取的成果和预期的目标出现了偏差的可能性。

(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

首先,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运作规模的影响极容易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小微企业的运营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极低,技术能力较为薄弱,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一旦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出现转变,小微企业最先受到冲击。其次,受到小微企业主个人的影响,在我国小微企业大部分是以家族式企业为主,这一种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方式极容易致使小微企业运营的个人化问题,这一种模式会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权力绝对集中,依照企业管理层个人喜好选择运营的方式和管理的办法,容易出现企业主挪用贷款资金的情况。再次,信用危险程度较高。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极容易形成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的运营规模所制约,在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理念上并不规范且科学,极容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所以小微企业运营的风险较大,当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时,通常会收取较高的利率,这也形成了发展较好的企业退出市场而发展较为不好的企业充斥市场的现象。另一个方面,小微企业因为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所以小微企业极有可能出现做假账的问题,而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在现如今依旧是靠人工评定的模式,十分依赖银行客户经理对于小微企业的综合评定,这也导致了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极容易形成道德风险,导致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形成。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通常来讲,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流程会参考贷款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可是在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过程当中,依旧是参考普通企业信贷风险的掌控流程。所以可以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流程分为申请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以及贷后的管理。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表现形式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以及小微企业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的危险主要是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危险,加大了小微企业信用评定的困难程度,而还款意愿主要是指小微企业对于自身信用认知缺失,缺乏还款的意愿,从而引发还款的危险。

2.市场风险

小微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能力较为薄弱,在产品的研发方面也较为落后,缺乏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在运营的过程当中,依赖金融环境以及经济周期,在经济形势下行的时期,小微企业的优势逐渐会转变为弱势,甚至濒临破产。在现阶段的经济背景之下,物价提高,人力资源成本增加,致使较多的小微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不断的提高,市场风险逐步变大。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信贷服务的过程当中,因为工作人员工作的疏忽,道德素养的低下,业务能力的薄弱等综合性的因素致使出现贷款损失风险,即便商业银行已经成立了小微金融贷款的相关部门,但是和国外的商业银行进行比较,我国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层面的专业化较为缺失,专业程度明显不足,并且部分业务经理在工作过程当中责任心缺失,忽视非财务因素的检查。

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控制不理想

在现如今,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呈现了较为凸显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部分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整体来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科学以及不合理,制约了银行业务的拓展,在近几年当中,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的规模持续不断地拓展,可是在规模拓展的基础之上对风险缺乏足够的认知,在银行的内部也没有成立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相对应的风险防控机制,亦或是制定了风险防控的制度,可是制度流于形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制度进行工作。

(二)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科学

在现如今,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定量分析当中,只是运用了财务比率分析这一种单一的模式,再加之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表当中,银行主要考察的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等指标,这一些指标看起来有着较强的直观性,可是这一种方式只能体现出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对还款意愿评估上无能为力。

(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

通常情况下,小微企业的运作规模较小,市场份额较低,技术能力薄弱,在产品层面极容易被复制,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大型企业比较相对较低,所以极容易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由此能够体现出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较为薄弱,而商业银行并没有注重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的预测,只是片面的追求客户数量以及贷款规模。

(四)信息系统建设不全面

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并不完备,在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层面上,商业银行并没有针对小微企业的实际运转状况制定数据库,使得小微企业的数据信息无法录入到银行系统当中,银行也无法通过大数据对小微贷款的风险进行量化型的分析,而在贷后的管理层面上,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风险预警职能也不够科学,这在一定限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小微贷款风险的科学管理。

四、完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改进内部控制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的首要一步,商业银行对此可以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专业化部门,参考商业银行现如今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失以及业务发展的需求,持续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内部控制的制度,构建持续完备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首先,商业银行应该精确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明确目标之后再将目标进行细致化的划分,具体划分到各个部门以及工作岗位当中。其次,强化人在内部控制当中的重要性,商业银行应该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认知到银行内部的控制目标,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可以将控制制度融入自身的工作当中,达成对银行业务整体性,全方位的风险管控,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过程当中,应该注重风险的主次之分,对主要的风险应该着重的控制。

2.优化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达成科学化的管理

自2009年农信社改制成为农村合作银行之后,各大商业银行逐步成立了三会一层的风险公司治理架构,在近几年当中,为了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以及小微企业持续拓展的需求,商业银行开始逐渐成立了专业性的风险管控机构,可是商业银行的行长权利普遍过大,权力制衡机制存在一定的薄弱之处,这也致使了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科学,不能够满足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扩大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务必要发挥自身监督以及管理的职能,整合小微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使商业银行的审批机构能够做到独立的审批。

3.强化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着重强化风险文化的建设,将信贷风险文化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全体工作人员的脑海当中,商业银行需要构建由内而外,由上至下的信贷风险文化,对此,商业银行应该定期对工作人员实施培训和宣传,主要从客户经理以及审批人员的风险管控文化意识入手。除此之外,还应该成立风险文化的推广部门,定期在银行内部推广一些文化活动,使工作人员可以在愉悦且轻松的工作氛围当中学习和接受信贷风险的文化,在银行内部创设信贷风险文化的氛围,促使这一种文化的氛围能够激励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银行的规章制度。

4.构建科学的奖励惩罚机制

商业银行在薪酬管理的方面,可以将风险和客户经理以及审批人的绩效相挂钩,并不是单一的参考贷款的金额,在贷款的过程当中,一旦发现有着较大风险以及违规操作的问题,即便风险现在还没有形成,也应该对有关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反之,对于工作十分认真并且自觉性较高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其薪资待遇,亦或是提供其晋升的机会,以此来提升客户经理的工作成效以及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构建信贷人员的风险准备金机制,这一种制度主要是由客户经理在发放贷款之后,在银行内部建立二级账管理银行贷款的客户,这一种记录方式能够精准有效的记录贷款由发放到收取的全过程,这一种方式也使的责任更加的精确化。

(二)构建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信用评级是对客户所提供的企业资料以及财务信息实施整体性、规范性的分析和测算,评价企业的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从而获得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并以此作为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的主要内容,客户信用评级是银行防止信用危险形成的主要工作,科学且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能够十分精准的体现出借款给企业的风险大小,进而为银行是否决定贷款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所以精确科学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机制是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核心。在现如今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标准的体系方面较为单一且陈旧,商业银行普遍还运用的是专家打分的5C标准,并没有根据时代的进步进行科学的创新。对此,商业银行应该成立信用等级评定的委员会,参考贷款的新要求和标准,制定内部的评价机制,成立客户的信用等级记录,借鉴和参考同行业其他金融机构的相关经验,构建信用风险机制,将客户的基础性信息以及财务信息归类到系统当中,运用定性和定量有效结合的模式,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定。由于小微企业在财务信息方面存在失真的情况,因此,商业银行务必要加强非财务指标在信用评定当中的比重,保证评定的科学化,透明化以及公正化。

(三)优化信贷风险管控方式

1.构建自己的小微企业数据库

小微企业系统性风险十分凸显,商业银行则必须面对这一风险,所以降低风险的集中度,运用大数定律分散风险在小微企业贷款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商业银行需要构建小微企业的数据库,运用大数法则计算某一些行业的风险指标,进一步的将风险进行分散。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其他银行的相关经验,融合自身的实际运转状况,制定适应于自身的发展策略,例如民生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开通了商贷通这一项业务,通过这一个平台能够迅速找到有效的客户,商业银行也可以建立服务平台,利用平台建立小微企业的数据库,引进计算机专业以及经济学的相关人才,加大平台的建设力度。

2.推广风险经理平行作业

小微企业信贷的特征是短小频急,并且呈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提升信息的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对此,商业银行在对贷款审核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的方式,客户经理是属于业务拓展部门,风险经理则是属于风险管理部门,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调查的过程当中,可以使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共同上门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状况、财务情况,实际运营的状况等等方面进行评定,在精确小微企业符合贷款条件以后,对小微企业运营的原件进行细致化的审核,从而形成贷款的调研报告以及风险评估的意见。在贷款之后的检查当中,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也应该共同协作,处理贷后的检查工作,运用平行作业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各个部门的相互制约,提高了工作的成效。

3.强化贷后管理举措

企业经营瞬息万变,好的贷款不是做得好,而是管得好,因此,贷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办理贷款业务后,银行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贷后管理,动态掌握企业经营动向和资信变化,适时调整授信策略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及时化解风险。一是要严格核查贷款资金使用真实性。通过查询资金流向、支付凭证、原材料及账务变化等,核实贷款资金是否真实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支付。二是提高现场贷后检查频率。管户客户经营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前往贷款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察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开工情况、三表消耗情况及存货、应收账款等重要财务科目变化,掌握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情况。三是多渠道了解企业资信变化。定期通过企查查、企信宝、法院裁判网、被执行人网等查询企业及小微企业主涉诉情况,并向同行业企业了解行业内企业情况,重点关注负面消息。四是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充分运用银行早期预警工具,对小微企业贷款加强日常监测,根据风险提示逐一排查风险隐患。

(四)强化信息系统的建设

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贷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信息沟通的畅通性以及信息品质的完整性有着密切的关联,科学且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风险评估决策人员获得整体信贷风险的数据信息,了解小微企业的风险状态。另一方面,完善且科学的管理系统还能够有效的促进管理层能够及时的整合信贷风险的相关数据信息,强化各部门协作之后,立足于更高的角度考量和解决各种风险,从而做出科学且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决策,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够应用在监督活动当中,运用数据的收集、数据的监测以及数据的处理,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贷款客户运营以及财务等风险,帮扶银行及时的运用相关措施防止和化解风险。在现如今,商业银行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较为忽视,所以在信息管理方面一直较为薄弱,信息储备的不科学,信息的收集缺失规范性,致使了信息品质较低。所以商业银行务必要强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优化,首先,商业银行应该构建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有关宏观经济的相关信息,行业信息管理的子系统收录有关于行业的信息,其次,商业银行还应该将这一些系统有效的进行整合,放置于同一个数据库之下,方便对信贷风险进行科学的研究。

五、结语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4

一、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审计的概念

当前我国各地区的中小企业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国家也加大了对于各地区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信贷方面更是进一步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帮助,解决了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但在扶持过程中,中小企业也会由于自身经营不当而降低偿还能力的经营风险,或是企业信用不足,缺乏偿还意愿的道德信用风险,而对银行的授信服务与本金利息等方面造成了损失与影响,因此就需要对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容易爆发出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价,可通过审计部门对整体企业进行系统性的考量,并测算各项经营业务的风险要素,利用评价结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但由于风险管理普遍具有动态性与周期性,因此这种应对风险管理的审计评价就需要对风险战略进行识别与衡量,并做好各项防范与控制措施,从而更为全面地对风险信息进行反馈,同时为下一步修缮风险的管理周期做好铺垫与数据参考。

二、风险管理审计评价的概念

针对信贷风险管理的审计评价工作,就是通过获取经营过程风险资料从而做出审计结果,对各项信贷风险作出明确描述,并对其中应对效果较好的策略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中的薄弱环节或疏漏点进行客观定性,分析其原因与危害,做到横向与纵向的双向对比,并通过查证数据加以说明,其中应包括资产管理效率、盈利能力、顾客与员工的满意度等。风险管理审计评价应将风险识别得更为充分,善于找寻风险的存在,并对风险的特征与类别加以描述,对风险管理活动的缺失环节进行深入分析与排查,提升风险控制效果。同时也应做好更为全面的评估,以风险识别为基础,在此之上通过收集各项风险信息对风险进行量化,对可能发生的各项风险进行损失性预测,多次检验风险评估结果,对有缺失的部分及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修正[1]。

三、当前中小企业出现信贷风险的原因

第一,产权不清晰。当前中小企业大多属于民营或私有企业,虽然在新时代下进行了产权革命,但却并没有切实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其中所有权不分明、经营权较为混乱、监督权不明确等都较为常见,也包括“法人挂靠”混乱现象,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影响。

第二,企业经营者素质不足。很多中小企业受到外部环境、自身资产或行业等影响,更偏向于注重利益回报,缺乏长远目光的不利思想,盲目扩张、粗放管理等现象较为常见,或是很多经营者缺乏道德信用,通过银行融资后还存在主观性的违约意识,不愿履行偿还责任,再加上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具有浓厚的家族管理模式,认为亲戚比外人更为可靠,大肆提拔自己的亲戚、朋友,缺乏对专业技能的考核,因此难以为其发展与经营提供有效地帮助。

第三,财务信息不透明。当前很多中小企业都对会计、审计、税务等财务工作缺乏重视,往往会出现一人多岗、身兼多职的行为出现,前台人员兼职财务、会计工作极为常见,且账面也完全按照经营者意愿,逃税漏税等现象时有发生,虚设公司、业务虚构等问题较为常见,且同时也并没有将财务信息予以公开,对工商部门汇报时也缺乏完善的财务资料,使得其财务部门流于形式,缺乏效用。

四、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准则,帮助评价标准对风险管理实行严格管控,并确保该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有效性。

第一,应遵循数据可比性原则。中小企业类型较多,分布行业较为广泛,各行各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中小企业,如服装、餐饮、文化、娱乐等,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就需要确保各行业的中小企业风险指标数据的可对比性,针对不同的行业类别与不同的企业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对管理层应对风险的水平与控制风险的效果进行评价,只有确保了各项数据的可比性,才可以进一步确保评价标准的一致性,保证该审计评价体系的结果可以满足企业各方面发展的需求。

第二,应遵循风险基础原则。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是一项较为基础的风险,但这项基础风险也将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客户满意度等起到直接影响,因此在评价指标的建设中,应严格遵循风险基础原则,对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性考量,例如企业的经营决策、发展方向、战略投资规划等,审计评价指标在落实过程中还应对企业较为容易存在的风险进行重点考量,深度分析企业可发生信贷风险的可能性流程,仔细审查企业投资目标,协助企业信贷风险应对工作的有效落实[2]。

第三,应遵循成本效益配比原则。信贷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应获得企业足够的关注,大多数中小企业本就资金较为紧张,而开展信贷风险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工作也是为了缓解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也应考虑到该体系的构建成本,在保证成本的基础上发挥其真正效果,因此也要求审计工作便于统计与操作,尽量减少对企业人力、财力的消耗。

第四,应遵循部门合作性的原则。企业信贷风险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还应依靠企业中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沟通协作,企业上下都应对其加以重视,不应认为这项工作单纯属于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同时企业审计部门也应对企业的各项流程予以监控与考核,通过各部门的协作才可以有效落实该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从而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也可以最大化发挥指标的实际效果。

五、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措施

(一)信贷风险审计评价的财务要素

1. 偿还能力。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经常会由于企业难以偿还债务而引发风险,这种偿还能力也就直接与资产经营状况、盈利水平等挂钩,可以准确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获利水平也是偿还长期债务的直接影响因素,但对于短期债务的偿还需要考量企业的资产变现水平。因此面对这种短期偿还风险时,其指标就应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进行衡量,而面对长期债务偿还能力,就应评估公司所需偿还的利息与本金,以及公司的财务杠杆(如表 1)。

2. 盈收能力。企业的盈收能力指标也是企业信贷风险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因素,其可造成直接性影响。企业盈收能力越强,其所借用资金的偿还越有保障,如果长期处于亏损或盈收能力较差的企业,其信贷风险就会持续性升高。对于盈收能力的评估主要有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其中资产收益率可通过将单位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值计算而得,成本费用利润率应计算净利润与总成本费用的比值,二者的比值与盈利能力成正比,数值越高,企业的盈收能力越强[3]。

3. 营运能力。企业的营运能力代表着企业对于资产的总体管理水平,也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信贷风险造成影响,间接影响着企业的偿还能力、变现能力等各项指标,可通过各项数值以及资产的转化情况等直接反映出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需要企业对于自身资金预算拥有较高的控制能力,严格管控自身现金与银行账户,提高自身偿还能力的各项指标。衡量企业的营运能力应对企业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与总资产的周转率进行计算,其中流动资产周转率应计算企业销售收入净值与流动资产的平均数额的比值,存货周转率为销售产生的成本与存货余额的比值,应收账款周转率为销售净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总资产周转率为销售总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四个数值可与营运能力成正比,数值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强。

 4. 发展能力。企业的发展能力也被理解为企业在未来的潜力,也代表着企业资产总额的增加情况、利润情况以及企业股东的财富扩张情况等。这种指标代表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自身生产能力也在提升,可通过投资获得更多的利润,或是随着企业不断获得利润,虽然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保持不变,但自身潜能也可实现利润的增长,这也是企业的一种成长能力,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更可以直观反映出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因此应着重考察企业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以及销售收入的增长率等(如表 2)。

5. 创新指标。在各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公司还应加入通过 PE 资本融资,以股权投资为前提所判断的创新指标,该指标着重判断各项风险机构评价,例如银行购买了该企业的债券从而向该企业进行融资,构建股权投资与银行的互动筹资方式,可表现为某小型企业需要 3000 万资金,而 PE 资本投资了 2000 万的股权,银行继续跟进 1000 万购买企业债券,这种投资中 PE 资本可以与银行共同分担风险,银行更多的是承担着介绍人的角色,介绍 PE 资本对该企业的融资,银行可以通过私募股权收费而获益,也可以通过贷款利率进行获益,对于这项指标应判断企业融资中 PE 资本的投入率,通过 PE 资本融资数额与企业的总体融资额度进行比值,由于银行的风险被 PE 资本共担,因此其比率越高,企业的信贷风险越低。

(二)信贷风险审计评价的非财务要素

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审计评价中,除了财务要素外,还应包括各项非财务要素,例如管理者素质、运营水平、内控制度、行业状况等。管理者素质通常影响着企业管理者的个人品质、运作能力、资历水平等,还应考量企业对于自身各项经营项目品质的管理,而内控制度则包含企业对自身各项管理框架与职能的落实情况,包括内部审计、财务控制等,而行业状况则代表企业在本行业中的技术水平、市场发展状况等,还应考量在同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及各个企业的先进水平排名,各个协作单位的关系等,各项非财务指标也将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贷风险情况。

(三)确定风险审计评价的指标权重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管理

1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1小微企业授信体系建设不完全

随着当前上银行业务的不断开展,商业银行也逐渐加强了相关制度的完善工作以来不断,规范商业银行所开展的各种业务行为,有效的保证商业银行业务开展的安全性但是当前商业银行在展开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并没有能够对小微企业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分析,而制定出较为全面的业务规范要求,而且由于商业银行所开展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间相对较短,其中的业务内容又较为复杂,也就导致商业银行没有能够制定出相对应的授信体系,而是仍然依照大型企业评级指标展开相应的评定工作,而按照这种评价标准对小微企业进行评价,就会导致整个评价的结果与小微企业的实际性,但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商业银行又运用这些结果展开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就会使得小微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当中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浙商银行的资金损失较大。

1.2行业授信政策调研、调整不及时

在各个行业发展过程当中,相应的政策制度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变革,而整个市场政策的走向会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商业银行也在针对整个市场的实际状况而相对应的行业风险政策以来对不同类型的信贷业务进行管理,从而有效防范其中所存在的信贷风险,但是当前我国对于小微企业所出台的行业政策内容相对较少,其并没有对整个所谓企业的详细政策内容进行规划,也就导致了在实际开展业务过程当中影响了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优化,再展开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时前期的行业授信政策调研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会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的科学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银行通过开展前期行业授信政策调研工作,能够把握更详细的政策条件,来对当前商业银行内部的相应贷款业务进行调整,保证整个业务开展更加符合小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这样有可能极大程度的降低,在业务开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风险问题,而且也可以保证整个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顺利进行,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同时也保证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安全性。

1.3对贷款资金的具体流向把控不严格

商业银行在实际展开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时确保小微企业将所贷款的资金运用到专项业务保证不改变这些贷款资金的用途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要能够对贷款资金的具体流向进行把控,以能够严格的监测商用贷款资金的使用用途,但是从当前实际开展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来看,部分小微企业并没有能够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要求将自身所贷款的资金运用到专项业务当中去,而是能用一部分贷款资金投入较为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当中去,以此来获得更高的资金效益,但是这类资金的使用完全违反了商业银行相关的贷款规则,而且也会导致这些贷款资金的使用过程当中存在较多的风险,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响应时间贷款资金归还,而且这种问题的出现也会容易导致后期产生贷款资金失控的问题。

2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管理研究

2.1完善小微企业信贷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体系

要想能够不断防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就必须要能够对当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类型追求分析,并且不断完善当前的相关制度规定,以来规范整个贷款业务的规范性开展,减少因不规范的行为而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带来的风险问题,这就需要能够对当前小微企业授信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和完善小微企业信贷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体系,来对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的个人信用等级进行评定,使得商业银行在展开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时,能够借助小微企业的个人信用等级来对其展开相对应的业务内容,以保证所展开业务的安全性,充分发挥相应贷款资金的重要作用,保证小微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往小微企业信贷授信体系当中,更多的是以定量定性指标的形式来设置相应的标准内容,但其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因此就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要能够实际结合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在整个信用评价指标上,根据实际发展内容设定定性与定性与定量两部分,在整个定量指标评价上,要能够根据不同银行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和相关的财务报告指标而制定出相对应的标准值,将其与该区域的相应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以借助线性差值的方法来评判。在运用定性指标评价时,需要能够对相应成为企业的个人诚信状况,担保人的相关信息状态以及小微企业质押物的状况等相应的内容全部列为整个评价指标当中,保证整个评价指标当中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从而从多样性的范围来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以保证整个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得商业银行借助这种评价展开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就有效地降低,因对于企业信息掌握不规范而展开不对应的业务内容,导致相关资金流失的问题。在对小微企业信贷授信体系进行完善时,需要能够注重到要结合小微企业的性质,充分融入具有灵活性的授信方式以及授信额度,通过科学合理把控授信额度,来降低在整个贷款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信贷风险问题。

2.2健全小微企业信贷的准入机制

虽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下小微企业的发展态势良好,这当前小微企业的整体实力仍然不足,其相应的资金规模仍然较少,其在市场当中发展时整体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市场的变化影响而出现较多的风险问题,因此在这种状况之下,要想更加良好的降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风险问题,严格的对企业的准入机制进行控制,加强对于小微企业实际状况的核查,小微企业的各项信息符合相应的规范制度,才允许其进入市场当中进行相应的贷款业务,最大化地从源头降低在展开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是所存在的信贷风险问题。在健全当前小微企业信贷的准入标准时,也需要结合不同类型小微企业的实际状况而进行相应的设置,这样才能够提升小微企业信贷准入机制的科学性,例如城市基础设施,大型能源资源等相关的企业所涉及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大,且整个企业行业的发展风险相对较高,相应行业的准入门槛也较为严格,因此,对于涉及这一类型的小微企业的相关贷款准入机制上,也要进行细化的把关,对小微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把控,只有在其完全符合相应规范标准时,才允许其参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防止在整个市场当中,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变化,而对整个信贷业务产生较为严重的冲击,使得信贷风险出现而引发各种资金问题。同时受我国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不同小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也大不相同,而不同区域的相应行业准入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制定小微企业信贷准入标准时,也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发展状况,针对本区域的小微企业的实际发展态势,而设置相应的小微企业信贷准入标准来,最大化的降低整个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当中所存在的信贷风险更加科学的保护商业银行的各项资金,有效地推动相关资金发挥起最大作用,带动小微企业的稳定发展。

2.3加强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监管

在商业银行实际展开成为企业贷款业务之后,对相应贷款资金流向进行监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保证相应资金使用的科学性,降低因小微企业不按规范运用贷款资金,将其投入高风险的业务当中去影响资金重要作用的发挥,科学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的安全性,推动小微企业按照规定期限归还贷款。为了能够更加科学的监管小微企业贷款资金的流向,需要当前商业银行对当前贷款的发放形式进行优化升级,可以根据小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而采取实贷实付受托支付等方式,借助当前现代化的相关技术来对当前小微企业的资金规模,以及小微企业的实际业务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能够按照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开展的流程,在规定期限内将资金支付到企业的账户当中,并推动小微企业按照规划要求将资金投入正常运营业务中,商业银行也需要加强支付之后资金的流向监督工作,要能够根据整个市场的实际状况而扩大自身银行的信息渠道和来源,并借助当前的现代化资金结算系统来对直接去下进行监督,保证能够获取充足的信息,从而及时的发现当前小微企业在运用资金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效防止相关资金多次违规流转而回归企业的不规范现象推动资金融入正常业务当中去,降低整个业务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信贷风险。

3结语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其中最主要、影响最大的风险是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信息透明度高、经营效益好的大企业,这些企业的风险小且贷款投放回报率高,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优质企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有所下降。虽然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冲击较大,但其客户群体庞大,经营活跃,对资金需求多且总量大,成为商业银行新的贷款业务增长点。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正视新的市场需求,加强自身对信贷风险的管理,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实现稳步发展。

1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市场不断扩大,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有利的生存空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当前中小企业的基础都比较薄弱,面对市场风险,中小企业往往无法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导致经营困难甚至失败。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承担了融资的成本,其中包括增信成本以及挤占成本等,严重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直接导致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由于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其低成本的融资需求更加难以得到满足[1]。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各级政府与监管部门出台了众多激励政策,通过法规的形式明确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重新设置机构、简化流程、倾斜规模、实施优惠费率等,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1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为了保证自身的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小企业非常注重信息的保密性,导致商业银行难以准确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商业银行提供借贷时,对于信息较为模糊的中小企业,难以确定其真实的经营情况,影响了信贷决策,借贷安全以及借贷的有效性受到了影响,长期发展下去,自然难以形成有效的借贷方式[2]。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依赖于企业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因为很多企业决策者只对自己所处行业有一定了解,但对企业的长远经营以及发展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忽视了对信息公开的重视。很多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甚至出现人为原因导致财务数据缺失或被修改的现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样会导致判断失误,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产生信贷风险。

2.2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虽然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当前中小企业的经营质量却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水平以及道德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例如很多乡镇的中小企业抓住时代机遇快速发展,但这些企业管理者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市场的认知较浅,大多关注于眼前利润而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导致企业的经营受到限制。不仅如此,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信息设备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很多乡镇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相关认识不足,导致当前企业在经营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3]。中小企业经营者个人的品德在信贷关系中直接体现为还款意愿的强弱。中小企业和上市企业不同,上市企业的内部制度和结构较完善,企业高层对企业的影响非常有限,但是中小企业通常由领导者作决策,因此领导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素质,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品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中小企业信用较差,担保抵押能力不足。中小企业自身的设备以及不动产较少,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资金不足,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产品单一,而且大多数主营原材料生产或者提供专业技能等业务,对经营场所等不动产的要求较低,自身的抵押物较少,变现能力比较差,导致中小企业在借款时难以满足银行关于抵押物的要求。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也难以估计。对于企业来说,信用是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用。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起步较晚,因此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很多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存在很大隐患,导致了中小企业贷款困难。

3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商业银行的固有观念。在选择贷款对象方面,商业银行会首选大企业,因为大企业的信息透明度高,资金实力雄厚,经营效益较好,风险小,贷款回报率高。与之相比,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资金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差,单个中小企业投资回报率低,难以受到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青睐。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不断发展成熟,越来越多大型优质企业选择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低成本资金,对商业银行贷款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另外,一旦大企业破产倒闭,对商业银行来说会遭受非常大的损失[4]。中小企业的规模虽小,但对资金的需求多且总量大,市场需求旺盛,商业银行承受单个企业的损失小。因此,当前商业银行的固有观念是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信贷流程大多是针对大企业确立的,形成了完善的流程体系,但并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没有形成完善的中小企业借贷机制。在很多地区,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指标,导致中小企业获取借贷的渠道受到了严重限制。

3.3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验不足。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是当前商业银行本身的机制以及政策都倾向于大企业,这对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来说非常不利。一是当前企业非常重视大客户,因为有大客户之后,信贷人员就会获得更多的奖励。二是放贷手续复杂,大企业的回报率不仅高于中小企业,风险也较低,信贷人员自然倾向于大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5]。

4解决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4.1优化信贷管理方式以及创新手段。想要优化信贷管理方式以及创新手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中小企业的借贷流程,完善高效的流程可以保证在借贷的过程中提高放贷效率,有效规避风险。二是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运用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预警模型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三是完善不良贷款的处理流程。加强对企业的评估,对其进行合理评级,针对不同的中小企业出台不同的借贷政策,保证借贷的安全性,让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4.2提升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大引进信贷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成立包括二线部室专家、小型企业信用风险管控人才、支行客户经理在内的小型企业信贷专业团队,强化信息在组织内的有效流动,进一步推动风险控制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结合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满足其资金使用需求,极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二是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素质,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加强信贷从业人员对中小企业借贷的认识,熟悉相关的操作流程,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放款效率。三是提高信贷人员的风险预估能力以及应对能力,让信贷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规避风险,科学作出判断。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7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最近几年,国家不断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中小企业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但因为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本身拥有的资金有限、其经营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其发放贷款存在着较高风险。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主要任务。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的弊端

(一)不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不能自整体上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其审批部门与业务部门工作不同步、相互间缺少交流与沟通。如相同的信贷客户存在着多头授信的现象;不同的分支行制订的信贷管理标准不相同,贷款审批与发放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风险管理工作没有实行责任制,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着大量问题。

(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商业银行急于占领贷款市场,而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层工作人员为了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完成上级分配的指标,只顾大力开拓放贷业务,而置风险于一旁,对新增信贷项目不进行认真审核,导致贷款过程中存在大量风险。

(三)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信贷风险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一,中小企业上报的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极易诱导商业银行出现错误操作,产生信贷风险;第二,商业银行不能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对中小企业评估不合理,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信贷风险。第三,不易于确定中小企业的关联关系,企业管理者上报的资金使用信息不正确,甚至出现转移资产的现象,导致商业银行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

(四)不具备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

商业银行必须拥有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才能保证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当前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经验不足,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不能及时收集各种风险信息,没有配备金融工程师与金融分析师的职位。有的管理人员一味依靠关系开展营销,全部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判断风险问题。

(五)风险管理工具方法不能更新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型金融产品。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具与管理方法没有及时更新。风险管理部门过于依靠事后处理的方法,不能做好事前预防。如有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搜集的业务数据较为片面,不利于做出正确决策。风险管理系统还没有普及,不能深入分析掌握的数据信息,风险管理起不到应有的预防与导向作用。

二、提高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间要加强信息交流,尽快实现信息共享,应该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信贷管理制度,如客户准入标准与审批制度,建立完善的指标监测制度,随时监督中小企业的资产变化情况。商业银行还需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积极应对信贷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第一,商业银行要避免不同支行为了争夺客户而出现多头授信的现象。第二,贷款审批与发放要分离,提高专业操作水平,将风险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二)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商业银行不但要重视开拓市场,而且要关注信贷风险。企业授信首先要掌握企业的准确信息,放贷前认真审核企业的实际情况;授信后要随时关注企业财务与非财务风险因素的变化,严格监督贷款资金的用途,正确评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防止出现较大风险。

(三)全面掌握企业的真实信息

商业银行放贷前要全面掌握企业的准确信息,第一,搞好贷前调查,收集企业的各种材料,如签字样本、法人代表证明;不同部门的登记证件等。同时考察这些证件的真实性。第二,深入中小企业开展现场调查,全面衡量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与经营管理能力。考察企业产品是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应用的生产技术等,争取获得较为全面的企业信息。

(四)建设技能突出的风险管理团队

商业银行要将培养高素质风险管理团队作为主要任务,有利于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第一,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坚实的金融经济理论,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自客户报表中确定企业的真实情况。第二,信贷风险管理人员还需具有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在贷款审批与发放过程中,能够提前发现风险萌芽。采取事前预防手段将风险尽快消除。第三,信贷工作人员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与职业精神,防止工作人员出现贪污受贿现象。

(五)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

商业银行还需尽快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及时更新业务数据,并有效保障数据安全。及时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准确应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如引入工程数学模型可以及时识别信贷风险,在开展压力测试与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总之,我国商业中小企业信贷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深入中小企业开展全面调查,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与真实信息,利用建立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团队、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止发生信贷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帮助中小企业顺利获得贷款。

参考文献

[1]王轶,刘春环,陈亮.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时代金融,2014(11):98-99.

[2]龙正清.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月刊,2015(3):140-142.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8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在于商业银行能得到可观的贷款回报,同时可为私家银行和理财顾问等行业带来有效收益。小微企业在茁壮成长过程中已渐渐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利的方面在于由于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逐年增加,这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有着很大的威胁。故而,加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已是迫在眉睫。

一、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状况

当下,小微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产业单一、管理经验不足以及自有资金的缺乏,而这些特点却恰恰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在风险控制的层面上来看,这就涉及到了以下的一些风险。

1.经营风险

小微企业规模不大,风险意识薄弱,因此抵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很难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2.管理风险

小微企业因为管理经验不足,公司的治理框架不完备,管理方式就偏简单化。 

3.财务风险

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财务报表中的有用信息偏离事实。 

4.信誉风险

尤其是初创的小微企业,其信用观念不够深刻,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可靠。5.担保风险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关联方不可靠,还款困难。 

二、识别小微企业主有无借高利贷的方法

小微企业主一旦牵扯到高利贷业务,虽不能用肉眼予以区分,但高利贷也非无律可循。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

1.查账法

查账说的是检测小微企业的账务。通过查账,来找到小微企业主有无借高利贷的蛛丝马迹。在检测过程中,应该尤为留意流动资产的去向。并比对对应的账户明细,然后通过核对总账账目,比对是否一致。再有就是看长期账款的账龄期限,如若期限较长就有可能涉及高利贷业务。 

2.资金推算法

对小微企业的资金用途及来源进行分析。由于小微企业账务不难,资金用途牵涉的大多在存货和应收账款两大方面;而资金来源主要有现金,银行存、借款,亲朋好友借款等。如果“供过于求”,那么企业就少了钱,就需要再度融资;如果“供不应求”,那么企业钱就充裕,如果再度融资,就该深究了。

3.现场勘查法

现场勘探就是在现场发现问题,并深入研究分析,找到证据从而得出最终结论。假如现场勘探发现借款人小微企业主的业务不是特别好,但流水非常的波动。同时该企业的流动资金较多,则该小微企业主很有高利贷嫌疑。在调查之前首先得明确其营业收入的来源。实际情况下,小微企业主从事高利贷业务是通过空壳公司来进行资金的“暗箱操作”。即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资金流转,而公司没有实际的业务发生。在做现场勘探时,负责人必须针对存货与资金不匹配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因为很有可能小微企业主正在从事民间借贷业务。再有,公司业务量少之又,然而公司却招聘了大量的工作人员。但办公室的空间不足容纳所招聘的工作人员,且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很不齐全,显得很不协调。这暗示着公司在经营其他业务,不然公司不可能会养闲人。 

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1.明确定位,转换经营思维

首先,对小微企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小微企业的融资特色在于“期限短、金额小、融资频繁、融资分散”,因此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定位要有所明确。转换经营思维,因为对小微企业有了正确的认识,在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笔笔清特点时,就可通过“一笔一清”的模式,来体现对小微企业短期风险的经营。

2.落实客户调查,确保信息真实

小微企业贷款不是一个开场或者压轴,而是贯穿整个贷款过程,因此对于这样一整个流程,无论哪个环节,都应该认真落实客户信息,定期走访客户,在过程中与企业经理人真诚交流。对于企业的经营收益、现金流量和企业资产应有所留意,尤其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及行业或同类企业平均值、或有负债的规模并留意收益风险控制。以两年的数据做比较,最理想的情况是小微企业的收益相较于同类企业的平均数值要高。并分析两年数据基数下企业的费用变化是否合理。 

3.选择客户要有所依,准入条件要从多角度出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微企业也不幸免。在对小微企业客户做了划分后,再从中挑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群体。首先接收的就是市场环境好、政府扶持力度大、有创新能力或已逐步成熟、潜力股型的、独具一格、受消费群体喜爱、信用等级高、管理有序的小微企业。 

四、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

1.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制定确切的信贷战略,以此为基础,再联系银行的资本结构和债权体系。把握企业发展战略和内部控制原则,然后将小微企业信贷发展战略与信贷资产的规模、结构以及制定贷款价位和保证资产安全等措施紧密结合起来。

2.以担保创新为重点

担保作为小微企业信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有其特定的意义所在。通过担保创新,可以针对贷款风险的不同而采取多种适应小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银行经理人也可以被鼓励推行创新担保方式或通过将多种担保方式组合起来。另可选择增加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个人担保,让小微企业贷款责任从“有限”变“无限”。

3.通过政府的力量,实施更为合理的规划

优先考虑政策选择的项目,努力得到财政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形成政府部门推荐、银行独立审贷、联合支持项目的有效合作机制,以便共同推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五、结语

小微企业是另类的新兴行业,他们是黑马,在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上,会为祖国蓝图的色彩增加“画龙点睛”之功效,同时也能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路漫漫其修远兮,小微企业当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而本文针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这一模块给出的一些管理策略,虽不见得能一针见血,“药到病除”,但起码的防御功效还是有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会推动其逐步变好!

参考文献:

[1]吉昕.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基于Y银行的贷款案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6.

[2]丁婧.G银行T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