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汇报材料范例

信贷汇报材料

信贷汇报材料范文1

 

中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在业务层面的各类规定和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然而贷后管理方面的问题却有增无减。在各类研究文献和银行的信贷检查报告中,大多数研究者和分析人员都将其原因归结于我国银行“重贷轻管”的思想所导致,缺乏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除了诸如信贷业务越来越复杂、宏观经济波动引致贷款客户出现风险等一些客观因素之外,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各种规章制度无法真正的全部落实,贷后管理效率低下。本文认为,我国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贷后管理制度变革,不断革除当前贷后管理制度中的缺陷,补充和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贷后管理制度,才能全面提升我国银行的贷后管理效率。   一、我国银行现行贷后管理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1.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基本制度   (1)贷后管理的定义。一般而言,贷后管理是指贷款发放之后直到本息收回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其主要目标是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方法制度、人员配备等,对贷款本身、借款企业、担保等因素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2)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我国银行基本组织形式是沿用行政体制下高度融合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以及机构内部行长、经理、经办之间的分级管理。纵向管理链条过长,部门的细分化程度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强调的不够。这种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各家银行贷后管理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   (3)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主要特点。我国银行的贷后管理在实际操作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条:第一,分级管理,指各级行负责本行经营的信贷资产进行检查,负责其所辖范围内的公信贷资产检查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在进行贷后管理时,主要是各级行内部的公司业务、房地产金融业务、资产保全、国际业务、机构业务等信贷经营部门承担联系、服务、管理、检查客户的职责。第二,自下而上汇报,自上而下检查,指各级行对所辖分支机构信贷资产检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进行检查指导;各级行定期向上级行汇报信贷资产检查工作情况,遇到具体问题再向上级行请示,即上级行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下级行的各类报告材料。第三,逐级考核,指上级行定期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信贷资产检查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往往是已经制定好的各类指标的完成情况。第四,业务开拓者也是贷后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指各级信贷业务经营部门的负责人和客户经理是信贷资产检查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业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岗位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主要形式。我国银行加强贷后管理的主要形式有四种:其一,常规化、制度化的嵌套于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的贷后管理环节;其二,银行定期的内部审计或者聘请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以审促管”方式的贷后管理;其三,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的以信贷检查的方式进行专项或者某个重点行业或者关键风险点的“以查促管”的贷后管理;其四,银行监管部门进行的各类信贷检查。我国银行内部的“以审促管”和“以查促管”更多注重贷后检查的频率和数量,通过组织实施客户走访、押品检查、档案管理、风险分类等信贷检查工作,撰写贷后检查报告,重点在与对发现的问题的组织整改。这些检查往往仅仅针对具体的信贷业务,而非针对整个贷后管理制度和体系。   (5)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主要考核办法。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考核评价办法较为单一,大多数采用的评价标准都是“是否进行日常检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情况是否完整,资料是否齐全”等,贷后管理过多地重于形式,而轻实质,“唯报告论,唯资料论,唯检查表论”的管理理念较为普遍,对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实施到位与否的评判,主要参考客户经理报告是否及时、风险信号是否报告,贷后检查的次数,管理台账的建立等,检查监督的形式也局限于翻档案,清点检查表的数量等内部形式的考量而已。   2.我国银行贷后管理体系以及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1)贷后管理的基础不牢固,缺乏长效机制做保障。西方商业银行坚持“谁放出去的款谁负责收回”的规则,认为客户经理有义务进行日常的客户维护和贷后检查,但同时也认为如果整个借款期间完全由放款人负责贷后检查则隐含着严重的道德风险和识别风险。通过对国外先进银行的学习,我国商业银行在通过岗位设置实现对信贷风险的控制方面,虽然也实现了审贷分离,但是,依然存在漏洞。一个客户由一个客户经理全权负责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和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其他岗位完全通过该客户经理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上级行的贷后检查,多是到支行听取汇报,很少下到企业进行贷后检查,这样的岗位设置,无法回避道德风险和个体思维、判断上的偏差,为企业依靠假报表骗取银行贷款事件的发生成为可乘之机。另外,在我国银行现行贷后管理的管理机制中,大多是以责任形式对客户经理强制实施,落实责任的背后主要是以严格的制度、严厉的处罚为支撑,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更为倚重的是客户经理的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客户经理疏于管理,忙于应付,虚假检查等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行为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合理及外部协调机制的不完善。   (2)贷后检查内容和质量缺乏评价制度,贷后检查缺乏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我国银行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信贷业务流程中的贷后管理环节对贷后检查的内容虽然有一些规定和表格化的东西,但是在实际的信贷管理上,往往没有对贷后管理内容和贷后管理质量制定具体的评价细则,没有要求客户经理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对贷款客户进行调查,怎么写、写什么,如何评价客户经理的贷后管理报告和随访都缺乏评价细则和评价制度。实际贷后管理中,贷后检查报告完全由客户经理自由发挥,致使许多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报告水平参差不齐,常常出现不同行业和类别客户的贷后管理检查形式、内容和检查报告仅仅是客户名称改变一下,而报告内容基本一样,全部是模棱两可的套话,缺乏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有价值的信息。低质量、低效率的贷后管理背后实际上是贷后管理的具体执行人员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复杂化和信贷队伍新人的增多,这样的管理就显得过于粗放。#p#分页标题#e#   (3)贷后管理过度依赖客户经理个人素质,缺乏贷后管理方面人力资本积累的路径。由于没有对客户经理如何把握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点进行必要的指引,再加之客户经理往往并不限于某个行业的客户,因此客户经理在做出检查结论时多是依靠个人有限的经验和企业提供的资料。在信贷人员人数少、素质达不到管理要求,又缺少不断培训机制的情况下,这往往致使一些贷后检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经营能力缺乏正确的判断,对企业的风险点也模棱两可,只停留在企业表面数据的陈述上,客户经理没有能力对其承贷、还贷能力给予切实的判断。即使某个客户经理在某个行业具有较为丰富的贷后管理经验,熟悉该行业的关键风险点,但是由于我国银行缺乏将这种经验和人力资本进行保存和持续性积累的机制,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这个客户经理随着该笔业务的结束而转向其他不熟悉的行业的客户进行业务拓展和贷后管理,从而使得宝贵的人力资本无法有效的利用和放大。   (4)贷后管理中客户经理的权、责、利不匹配。信贷工作是一项弹性很大的工作,传统观念认为,对信贷人员没有必要进行考勤考核。如果在客户经理的权、责、利已经划分很清晰的情况下,在客户经理已经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前提下,这种思想还具有一定的合理内核。但是,在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员工素质和考核体制下,这样的管理就显得过于粗放。我国银行现行贷后管理制度中,往往没有明确要求客户经理对贷后检查的真实性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致使企业用假报表骗取银行贷款比企业依靠经营获取现金流还来得容易,造成一些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完全依靠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来不把企业的银行存款与报表中的货币资金进行核对;从来不到企业车间去看产品的生产或到库房去看存货,也不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核对。虽然强调了贷款专款专用,但是合同约定用途与企业实际用途存在差别却没有人过问。贷后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主要是客户经理,而其同时又是银行业务的开掘者,为促进银行业务,包括存款及贷款业务的发展,客户经理的工资是直接与业务发展挂钩,信贷退出的选择就意味着客户经理需另找新的客户,或者扣发工资。在不断增长经营和发展指标的驱使之下,只要企业能够收息,不管企业发展好坏,客户经理往往都不愿主动退出,从而错过退出的最佳时期,有时还为企业隐瞒问题;有的客户经理为保持现有的信贷规模,降低不良占比,对表面反映为正常贷款,实际为不良的贷款在退出上也缺乏主动;有的客户经理因自身水平不足,贷款潜在风险已经显露,但担心在退出的过程中企业倒闭或破产,致使原有的贷款血本无归,不敢退出。另外,在做业务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行、分行明明有处理规定,但是到了有的支行,对责任人却层层袒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管理方式,表面看,似乎是宽厚并爱护员工的,但是,其结果却使得有的支行个别客户经理懒散成习,面对工作得过且过,面对风险麻木不仁,甚至当成儿戏。   (5)贷后检查效率低下,贷后管理方式亟待改善。尽管各家银行的总行往往每年都要组织力量进行一次信贷检查,但是由于信贷存量的数量庞大,同时缺乏有效地贷后管理和跟踪系统,信贷检查往往是对那些已经出现过报警事项或者有明显违规的信贷进行重点检查,而根本没有精力对存量信贷业务进行大规模的贷后检查,   二、贷后管理制度变革应遵循的原则   贷后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管理内容的多样化,涉及范围的宽广性,都要求其基础构成体系的配套程度提高,在人力安排、客户选择、有效激励及制度安排等各个基础体系作出有效的支持,以适应账户监管、贷后检查、贷款收回和总结各个环节需要,因此,强化基础管理的支撑,应更为积极地完善贷后管理的各项配套体系,充实管理基础内容,使贷后管理的全过程始终能寻找到坚实的着力点。本文认为,在贷后管理体系制度和机制变革时应当重点遵循四大原则。   1.激励相容原则   在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人)按照契约的另一方(委托人)的意愿行动,从而使双方都能趋向于效用最大化。哈维茨(Hurwiez)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贯彻“激励相容”原则,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让每个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即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两个目标函数实现一致化。参与者理性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与机制设计者所期望的策略一致,从而使参与者自愿按照机制设计者所期望的策略采取行动。具有激励相容原则的贷后管理制度安排将使得贷后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银行利益冲突带来的问题,使得贷后管理人员自觉地做出有利于银行利益的行为,因为此种行为同时也是符合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2.贷后管理人员责、权、利相匹配原则   责权利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般都说责、权、利要对等,才能调动积极性。也就是说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就应该具有相应的权利,同时应该取得相对称的利益。因此,实际的制度安排中,一般要贯彻“责权利相结合”、“责权利对等”或“责权利一致”原则和遵循“责权利统一”机制,要求做到:①责权利三位一体,即责任、权力、利益均统一于责任承担者一体,责任者既是责任的承担者也是权力的拥有者和利益的享受者。②责权利互相挂钩,使成员能够有责有权有利,克服有责无权或有责无利的责权利脱节状况。③责权利明晰化,使成员知道具体的责任内容、权力范围和利益大小。如果责权利失去平衡或者失去监督的话,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影响一定很恶劣。具有责权利相匹配的贷后管理制度将使得贷后管理人员具有真实感受到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的力量,从而激励其做出有利于银行利益的行动和选择。#p#分页标题#e#   3.人力资本持续积累原则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的积累往往需要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力资本的维持或者增长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投入,例如进行培训,否则人力资本可能不但不能增值,反而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而快速贬值。贷后管理制度应当使得从事贷后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具有持续的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和制度保障,这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贷后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这也是能否吸引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4.职责明确原则   明确的职责分工是保证贷后管理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职责明确一般与目标分解、协商同步进行。职责明确,是在目标分解、协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目标,明确其在时限总体目标中应该做什么、协调关系是什么以及要达到什么要求等,把目标责任落实下来。一般而言,职责明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职责明确要与各种责任制相结合,建立在责任制的基础上;二是每个层次应在明确集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个人的目标责任;三是要职责明确的内容、数量、质量、时间等要求,使责任具体化、指标化,以便于执行、检查和考核;四是在职责明确的同时,要根据各层次(部门)和个人所承担的目标责任,授予适当的权力,并分配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职责明确要从上到下,按层次逐级落实,建立起目标责任体系来。贷后管理制度必须做到职责明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以及工作内容。同时,职责明确有是制定贷后管理人员的各种激励和约束制度的基础。   三、我国银行贷后管理机制变革具体的对策建议   1.建立“贷管分离”的贷后管理制衡机制   所谓“贷管分离”的贷后管理是指对客户的贷后管理从岗位设置上要有专门的岗位、甚至设立单独的贷后管理部门,从管理层面上要保证贷后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对信贷经营部门进行督导的能力以及直接将贷后管理的问题直接传达到管理层的途径和渠道,从业务分工上要对贷后管理与其他信贷经营部门的业务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贷管分离”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从体制上实现和保障了“贷管分离”,突出贷后管理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真实问题,避免逐级汇报造成的信息逐级衰减,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三是帮助客户经理把握风险;四是通过上级行下户进行贷后检查可以弥补信贷岗位设置时一个客户经理既做贷前调查又做贷后检查易诱发道德风险的不足;五是起到督导和警示作用,同时督促支行重视贷后检查,特别是现场贷后检查工作,把防范信贷风险真正落到的实处。   2.培养专业化的专职贷后管理队伍,实现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   西方商业银行有一批专职的贷后管理和检查队伍,每隔一段时间就深入到贷款企业中,用专业的贷后检查验证本行客户经理所做的贷后检查记录和结论是否恰当。专业化的贷后管理队伍有利于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同时队伍内部的分工有利于快速提高贷后管理效率。成立专门的贷后检查部门做贷后检查及不良贷款清收,此做法不但能保证预警信息的及时发现和传导,还能解决贷后检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在加强专业化贷后管理人员培养是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信贷文化理念培养。要注重先进信贷文化理念建设和培养,促使各级机构和信贷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克服“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错误思想,培养和树立“贷后管理始于客户营销阶段,既是管理环节又是营销环节”“谁在贷后管理上领先一步,谁就具有核心竞争力”“好贷款是管出来的,好效益也是管出来的”等先进信贷经营理念,形成先进信贷文化与信贷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加强培训,加大各层面经验交流力度。应充分利用行内信息网站,为全行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开展贷后管理培训和座谈,选择经验丰富的信贷管理人员,对客户贷后行为分析和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等进行讲授和交流;组织信贷档案评比,有效提升客户经理操作技能;选取典型不良资产案例和风险化解案例,开展案例培训,发挥案例的直观作用。三是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尽职标准。应根据业务规模合理配备贷后管理岗位人员,一般不应由负责营销的客户经理兼任,贷后风险监测分析环节应专人专岗。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宏观环境和市场变化,能够及时识别客户各种潜在风险,对风险损失进行准确评估,制定有效风险控制和化解措施,确保存量信贷资产安全的高素质专业化贷后管理队伍。   3.建立客户经理风险期薪制度   对于客户经理,我国银行可以考虑建立风险期薪制度。其基本的思路是在每笔贷款发放之初,扣除部分贷款对应的奖励作为激励金,如贷款正常回收,作为期薪发还客户经理;如贷款续做且金额没有变动,风险期薪不增扣或发放;如贷款出现不良,将风险期薪作为贷后追收奖励,按贷款质量、贷后管理配合情况、风险预警及处置环节的贡献度逐步放发。在这种激励相容的制度下,可能并不需要复杂的制度约束,不需要繁复的系统操作,也能高效、保质地完成贷后管理工作,从而实现贷后管理简单化。这种针对客户经理的风险期薪制度主要有三大好处:其一,将客户经理的收益和所其可能的风险建立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客户经理的责权利的匹配;其二,这一制度将客户经理科学合理的纳入到贷后管理体系中,有利于客户经理主动的关心和配合贷后管理,积极为贷后管理人员提供企业信息,体现了激励相容的原则;其三,这一制度不仅使客户经理主动加强贷后管理,而且也会促使客户经理更重视贷前审查,从而使得整个信贷流程的风险都大幅下降,这将极大地减少了专职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4.实行流程再造,规范和及时更新贷后管理手册,注重积累和推广贷后管理中的经验   #p#分页标题#e#

以往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制度往往是以总行文件的形式下发。这一方面使得贷后管理制度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容易出现不同业务管理部门就同一问题的处理出现矛盾。我国银行应当学习国外先进银行的做法,全行制定统一的贷后管理手册,将相关文件中涉及贷后管理的部分进行了整合、提炼,删除已不适合业务发展的部分,对有缺漏部分补充完善。并且根据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的需要及时的更新手册。统一的贷后管理手册不仅是对贷后管理相关文件的系统性梳理,还应当将一些贷后管理的工作规范化和表格化。这些规范化的工作首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根据贷后管理中客户经理检查内容的要求设计贷后月度监测及季度检查报告作为贷后管理手册的附件。对于一般性的贷后管理要求如信贷资金用途管理、持续性监控等采用表格的形式,改善了以往涉及贷后管理的表格较多且部分与目前信贷业务发展不适应的情况,便于客户经理填写。二是将涉及贷后管理的各类表格如:催收贷款通知书、履行担保义务通知书、中断诉讼时效台帐、贷款资金用途审批表等整合在手册的附件中,方便客户经理查阅。三是进一步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用途的监管。由于内外部审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强调银行对信贷资金用途的监管职责,新版手册建立了按权限审核信贷资金用途的制度,规范了资金监管的操作及步骤。   5.开发相应的贷后管理预警与跟踪系统,提高贷后管理效率的同时,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   平行作业将信用风险管理关口前移,是加强信贷管理的开端,而跟踪管理是平行作业有效性、及时性、操作性的具体落实和体现。跟踪管理信息应当能够从客户经理、风险经理、业务主管等多个层面发起,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捕捉,贷后管理的信息交互频率增强,保持经营部门、风险部门的实时联动,实时监控,改变以往客户经理在贷后管理过程中比较孤立的状况,充分体现平行作业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平行作业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有多家子公司的集团客户往往是由各级行的多个客户经理分散在不同的营业机构管理,实行跟踪管理。这样就存在信息沟通不够及时,重复工作较多等问题。而如果全行建立了统一的跟踪平台,则通过这一平台,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之间可以形成团队管理,不仅有利于风险防控信息的共享,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效率,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高。通过对信贷客户的跟踪管理,贷后管理可以由个体管理转向团队管理,由客户经理个人独享信息转向网络信息共享,从而改变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响应不及时,造成丧失风险控制和营销关键时机的情况。同时,跟踪管理使贷后管理持续化、制度化,为客户信用风险迁徙变化提供依据,有利于对不同风险的信贷资产进行差别化管理,从而能够达到有的放矢,提高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信贷结构调整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   6.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外部沟通机制   加强内部各项基础信息的共享,对整个贷后管理从贷款支用、资金管理、客户财产及经营情况分析、银行贷款操作过程等进行全流程管理。强化与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法院等相关部门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从外部获得可用信息。培养专业会计、审计、评估专业人才,对相关信息进行专业认定,建立贷后管理的相关信息数据库,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利用分析,充分揭示各种因素对银行贷款的可能影响及未来趋势发展,对银行贷款进行风险预警。在数据充分的基础上,以客户为中心,根据行业、地域、贷款风险情况等对贷款客户进行区分,建立一套多维、多指标的立体、全面风险评价网络体系,增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信贷汇报材料范文2

商业银行类信贷业务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目前包括非信贷、表外等业务均属于类信贷业务,类信贷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中并不以贷款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应收款项类投资等科目出现,具体说来有远期回购承诺、质押式回购、购买信托、私募债等方式,这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针对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以提前制定应对策略,确保银行实现利润目标,稳健发展。由于商业银行类信贷业务具有隐蔽性强、形式多样化、使用灵活等特点,在具体进行审计时要分门别类进行审计,比如回购协议,由于不用提缴存款准备金、容易控制期限,有利于借款实际成本的减少,备受商业银行的青睐和使用。在进行审计时要注意以下6点:一是,注重调查了解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律规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二是,审查审批流程是否合理、程序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国家业务审批要求,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是否存在人为审批程序性漏洞;三是,审查合同、协议文本内容,利率确定,期限时长,是否有抵押、质押或担保物等的存在,基本材料和担保材料是否齐全,资金是否流向风险较高行业等;四是,审查是否存在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勾连,非法操纵资金流向,是否存在挪用等情况;五是,审查是否存在潜在风险,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可能埋下隐患,因此要注意审查业务各环节,并制定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六是,重视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及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二、提升类信贷业务内部审计水平

(一)重视人才建设,培养类信贷业务内控审计专员

就我国商业银行现状来看,内部审计人员的占比相对较低,这使得银行内部审计缺乏专业人才支持,审计效率偏低。基于此类情况,商业银行应注重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培养类信贷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商业银行应拓展招聘渠道,可以将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相结合,为企业吸纳各类具体专业素养的审计人才,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类信贷业务审计与一般审计工作存在差异,银行应重视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就类信贷业务的审计全过程注意事项进行定向指导,具体包括立项--审计通知书发送--证据搜集--实地考查--审计日志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内部审计报告等环节,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可以组织业务能力考试,对于审计人员业务能力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提升审计水平;同时,应制定类信贷业务内审考核指标,并将其与员工薪资挂钩,调动内审人员学习积极性,提升整体审计水平。

(二)强化审计职能,重视建立垂直管理和报告制度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直接影响审计效果,因而商业银行应建立垂直管理和报告制度,以某商业银行为例,该银行已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可以赋予审委会一定的独立权,审计委员会形成的审计报告可以直接向管理层汇报,而无需其他部门或管理人员经手,以保证类信贷业务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避免受相关执行部门干预。商业银行应制定严格审计权限制度,制度中对审计人员的权限进行明显界定,非审计人员无权干涉审计结果,可以赋予审委会对高级管理层的审计权,使审委会能够直接向总行董事会负责,对于随意干预审计结果的个人或者部门,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审计委员会做好审计结果的评议和分析工作,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此外,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证据时,不可避免的需要获取客户信息,因而应给予审计人员一定授权,以确保其能够顺利获取审计证据,保证审计工作有效落实;同时为了防止审计人员权力滥用,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审计人员的非规范性操作进行问责。

(三)规范银行类信贷业务内审流程

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量和审计难度。鉴于此,商业银行可以将审计业务按照一定的分配对象进行分类,梳理审计业务工作流程,以提升内部审计效率,如可以根据来源不同将审计划分为专项审计和日常内部审计;根据关键点将审计细化为国家政策执行情况、授权审批流程、程序遵守、潜在风险、职能履行情况等,业务阶段的审计可以从投前、投中、投后三部分进行开展。通过优化类信贷业务审计流程,可以使审计工作职能更加清晰明确,审计工作也进一步分化,能够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审计效率。

(四)完善内部审计检查体系

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在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应基于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纠错。首先,发现问题并记录,商业银行可以建立问题库系统,并动态跟踪,对于类信贷业务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均按照《操作风险分类方法》来划分问题的登记,界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同时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全面的记录工作,确保问题如实反映。其次,整改执行,在内部审计完成后,商业银行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对于整改工作的完成期限进行明确界定,确保如期完成整改工作,避免拖延,原则上应少于六个月;对于如期无法完成整改工作的情况,应及时提交相关部门审批并报备。最后,结果验证,商业银行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完成以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对整改结果进行核实、验证,确保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解决。此外,要落实责任制管理,对于由于个人疏忽等原因导致的问题,追究直接负责人责任,对于整改不及时或者整改效果不佳的追究相关责任。

三、结语

信贷汇报材料范文3

在全市上下加快实施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市政府召开这次政银企合作洽谈会,主要目的是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通过政府搭台,促进银企对接合作,破解企业发展融资难题,实现银企互利共赢。刚才,市发改委张传胜主任、市经信委陈安忠主任、市农业局副局长分别通报了有关产业发展情况,市人行行长通报了当前金融形势及信贷工作安排,银企双方进行了集中签约。

为办好这次洽谈会,前段时间,各级各部门、各金融单位和企业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从去年底开始,市金融办就着手牵头组织洽谈会筹备工作。市农业局、经信委、发改委等部门对各项目及资金需求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筛选了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项目,向各金融机构进行了集中推介。市人行组织各金融机构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对接,广大企业积极向金融部门汇报争取,银企双方在会前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和协议,为洽谈会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次政银企洽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签约量大。此次洽谈会共签约项目548个,项目总投资1323亿元,签约金额694亿元。(其中,建设银行签约项目62个,签约金额138.9亿元;中信银行签约项目41个,签约金额89.9亿元;中国银行签约项目31个,签约金额79.2亿元;农业银行签约项目23个,签约金额68.1亿元;工商银行签约项目34个,签约金额50.2亿元;恒丰银行签约项目40个,签约金额46.6亿元;交通银行签约项目20个,签约金额41亿元;浦发银行济南分行签约项目15个,签约金额36.7亿元;华夏银行签约项目70个,签约金额31.8亿元;招商银行签约项目41个,签约金额30.3亿元;民生银行签约项目19个,签约金额25.6亿元;农信社签约项目82个,签约金额19.5亿元;农发行签约项目11个,签约金额16.6亿元;市商业银行签约项目41个,签约金额9.8亿元;邮储银行签约项目3个,签约金额8.6亿元;莱商村镇银行签约项目15个,签约金额0.9亿元。)二是覆盖范围广。此次签约项目,不仅有工业类项目,也有农业类和服务业类项目,基本涵盖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工业类项目508个,签约金额660.7亿元;农业类项目22个,签约金额16.8亿元;服务业项目18个,签约金额16.1亿元。三是大项目、好项目多。超过10亿元的有8个,过亿元的有195个。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较多,共31个,签约金额85.1亿元。四是签约主体更丰富。与去年相比,签约银行多了3家股份制银行、1家村镇银行。今年新增的这些银行,签约项目110个,签约金额134.5亿元。企业方面,除了传统产业,也出现了像水务公司、大学科技园等新兴主体,充分展现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特点。总之,这次洽谈会开得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签约双方的成功合作表示祝贺。

下面,就进一步做好政银企合作,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政银企合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部门和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整体。银企合作,直接关系着企业、银行的发展,关系着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实践证明,银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必须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加强银企合作,既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也面临一些有利条件。

从不利因素来看,一是国家信贷政策趋紧。受持续上行的通货膨胀压力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化。自去年开始,国家先后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已突破了历史最高值、达到了19.5%,同时央行还将对超规模放贷的银行实施差别准备金率。特别是今年以来,各级金融机构全面压缩信贷规模。今年1月份,全国人民币贷款新增1.04万亿元,同比少增3182亿元;当月贷款同比增速18.5%,低于去年12月份的19.9%。我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1月份,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1164.95亿元,比年初新增16.84亿元,同比少增17.34亿元。二是当前我市信贷需求矛盾非常突出。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黄蓝”两大战略的关键一年。“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我市融合交汇,既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市委、市政府确定了“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工作思路,把今年确定为“项目攻坚年”,决心以项目为抓手,大干快上,掀起开发热潮,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初步统计,今年全市计划集中开工的项目有509个,总投资2124亿元。项目建设是否顺利,关键是资金是否有保障。当前,信贷仍然是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但随着国家信贷政策的收紧,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普遍存在资金链绷紧的问题,经测算,全市仅地方工业企业贷款需求就在400亿元左右。信贷政策收紧与资金需求的矛盾在我市越来越突出。

从有利因素来看,一是我市金融业发展一直保持良好态势。全市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好,各项财务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去年,全市贷款余额达到1148亿元,新增248亿元,增幅27.7%,居全省第一。良好的市场前景和金融环境,也吸引了各大银行纷纷进驻。去年一年,我市有2家股份制银行、1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4家股份制银行、2家村镇银行获准筹建。同时,全市新成立小额贷款公司10家。今年上半年,预计还将有6家银行开业。随着地方金融体系逐步壮大,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二是向上争取信贷指标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去年省政府出台了金融支持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意见,与8家国有银行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今年又与18家金融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将酝酿出台金融支持半岛蓝色经济区意见。作为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战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非常有利于我市金融机构向上级行争取指标与规模。三是我市政银企合作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银企合作,先后多次组织大型银企合作洽谈活动,仅去年就组织了两次大型签约活动,签约金额743亿元,资金到位率70%以上。各县区、开发区以及各金融机构也都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政银企交流合作活动,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意向和贷款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市政银企各方合作基础良好,关系融洽,为深入开展银企合作创造了条件。#p#分页标题#e#

总之,大家既要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要充分把握好重大历史机遇。工作做得好,应对得当,挑战可以变为机遇。工作做得不好,即便是有机遇,也可能因抓不住而丧失机遇。因此,大家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工作方式,狠抓工作落实,推动银企合作深入开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地方经济与金融发展息息相关。面对实施“黄蓝”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

第一,要千方百计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国家信贷政策调整,各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是相同的。这个时候,谁能够跑上去、靠上去,争规模、争指标,谁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各金融机构要认真研究国家信贷政策变化,充分利用好“黄蓝”战略这两块金字招牌,积极跑上去争取信贷规模和信贷额度。要客观看待股份制银行进驻工作,发挥好黄三角金融中心的优势,坚持合作共赢,实施差异化竞争,通过竞争扩大信贷投放,通过竞争提升管理和效益。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对达成银企合作协议的项目,减化贷款手续,缩短办理时限,争取早上报、早审批、早放款、早发挥效益。总之,希望在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即使面对严峻的信贷形势,我市的信贷规模也能够稳中有升,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第二,要切实优化信贷投放结构。一是保证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信贷需求。市里确定了“四区一城”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筛选确定了优先发展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各银行在信贷投放上也应予以优先考虑、重点扶持。二是积极服务“转方式、调结构”。针对石化盐化、橡胶轮胎、造纸纺织等传统支柱产业,要继续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产业升级改造,巩固传统信贷资源;同时,针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战略产业,实施倾斜信贷,培育潜在的优质信贷资源。三是继续将“三农”和服务业作为信贷投放重点。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服务业是我市今后发展的重点,这两个领域普遍存在资金制约难题,是信贷投放应该关注的重点,也是未来信贷增长的亮点。各金融部门要进一步扩大“三农”和服务业信贷额度,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三,要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在当前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银行要在加强管理、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要继续加强委托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理等表外融资业务,同时,积极拓展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融资业务,探索推广仓单、专利权、土地使用权和股权等抵押融资试点,尝试推进信贷资金和股权投资基金融合,多渠道为企业融通资金。此外,各小额贷款公司要继续发挥好信贷“补充器”作用,规范经营、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更好地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各担保公司要通过治理整顿,进一步扩大担保能力,形成功能互补、运行高效、分担有序的担保体系。

三、各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金融支持

在银企对接活动中,企业要注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主动对接。银企合作,企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在信贷额度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各企业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利用各种平台或媒介主动与银行接触,交流信息,推介项目。比如,可以经常邀请银行到企业考察经营情况,一方面让银行贷款贷得放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听听银行对企业下一步发展的建议,并借机推介新的项目。这次洽谈会上达成了很多合作意向、协议,下一步,企业要抓紧进行深入对接,力争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力争项目早日建成、早见效益。

二是要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要赢得银行信任、获取授信额度,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竞争力,树立良好形象。一是要做大、做强。好企业、大企业,资金往往能得到优先保障。因此,要积极瞄准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在技术装备、产品研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寻找差距,制订目标,尽快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项目要好。好的项目,既可以规避企业发展风险,也可以规避银行放贷风险。要冷静分析,科学论证,企业新上项目或改扩建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同时,又要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有利时机,研究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抢抓市场机遇,大干快上好项目。三是信誉要好。信誉就是效益。信誉好了,银行才敢贷款给你。做企业,要有长远眼光,一定要讲诚信。这一点,不仅大企业要注意,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更要重视诚信的市场价值。在申请贷款时,要真实反映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贷款放下来后,也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按时还本付息。只有做到诚信守诺、合法经营,银行才会愿意放款、主动放款。

三是要多渠道融资。多一条渠道,就会多一分希望。从当前形势来看,信贷政策短期内不会松动,信贷资金偏紧的形势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企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除借助本地银行信贷资金外,还应积极争取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支持。同时,要大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银行票据、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等形式,争取更多的市场资金。

四、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

一是要完善分工协作机制。市金融办、人行等部门要做好全市政银企对接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互动,协调解决银企合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发改、经信、农业等项目主管部门,除了做好项目的汇总与筛选外,对项目进展和资金到位情况也要加强调度督导。各金融机构要安排专人负责签约项目,深入企业搞好调研,帮助完善手续,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企业要主动配合落实好信贷资金,力争项目早开工建设、早发挥效益。各县区政府也要积极组织好本区域内银企对接工作,推动全市政银企对接工作分层、有序、高效开展。

二是要完善项目动态储备机制。农业、经信、发改等部门要分别负责一、二、三产项目的汇总、筛选、储备和日常调度工作,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做到及时更新、随时调度。这次洽谈会,首次将农业和服务业类项目纳入推介签约范畴,下一步要不断完善这一做法,积极考虑增加城建、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

信贷汇报材料范文4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紧抓项目建设工作,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为大、项目为先”理念,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切实为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我县安排市重点项目19个(省重点项目3个,省大中型项目17个),总投资11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23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34.0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94.05%。安排县重点项目73个,目前开工44个,完成投资20.8亿元。修改并完善了《县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狠抓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并不定期采取项目现场调度方式,调研各项目实施状况,协调解决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加强跑项争资成果显著。紧盯国家政策方向,加强分析研判和项目储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政府债券资金。争取到政府债券资金为7.9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6亿元,全市排名第2;一般债1.9亿元;国家抗疫特别国债1.1亿元;同时,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好2021年地方专项债项目申报,截至目前,已组织申报2021年地方专项债项目15个,总投资28.89亿元,申请地方专项债18.22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4813.5万元,其中:老旧小区改造资金1462万元,城市棚户区改造资金1800万元,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工程资金1100万元,义务教育学校改厕资金154万元,应急救灾防涝项目资金150万元,以工代赈示范工程资金30万元,森林草原资源培育专项资金50万元,国有垦区危房改造67.5万元;此外,围绕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养老托幼、城乡冷链物流、生态环保等领域做好申报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截至目前,已组织申报2021年新增中央预算内项目28个,总投资14.17亿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6.58亿元。三是项目储备更加充实。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政策机遇,加快项目谋划与储备,有针对性的谋划储备项目55个,总投资193.58亿元,为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打下扎实基础。根据市里要求,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产业升级、公共卫生等方面初步谋划县重点76个(含省大中型项目17个、市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215.97亿元,为2021年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两山”理论转化。全力推进我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工作,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道。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制定并印发了《县2020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责任分工,明确了工作任务,统筹推进价值实现试点工作。二是加快创新绿色金融。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围绕特色产业和生态资源探索创新,开发生态信贷产品,创新将胭脂柚特色产业与“两权抵押”贷款有机结合,探索开发了“百福蜜柚贷”“智慧富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生态信贷(“两权”抵押)金额12.39亿元,全市排名第2。三是抓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成立了县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县2020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持续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落实长江经济带审计问题整改,目前,涉及我县问题共8个,整改完成6个,正在整改中2个。四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央视摄影组就生态环境宣传片“长江之歌”方面来我县进行取景宣传,举办大型”6.5”环境日宣传活动,开展“保护蓝天,我是行动者”绿色长跑主题实践活动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宣传活动,宣传引导全民共同参与保护生态环境

(三)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发展新趋势。聘请国家信息中心编制我县“十四五”规划。目前,已到我县完成实地调研,并围绕优化县域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美丽建设、深入推进幸福建设、构建内陆型开放式发展新格局、推进基层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与会谈。近期编制单位将拿出“十四五”规划初步纲要,为我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思路与方向。

(四)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完成目标任务。一是落实企业减负。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赣发改商价〔2020〕12号)的文件要求,落实降低水电、电价、天然气价格。截至目前,分别为企业降低用水、用电、用气成本12.97万元、281.53万元和1213万元。二是加强惠企政策宣传。编制《惠企政策汇编》,组织安排发改、财政、税务及驻黎金融机构到全县55家规上企业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活动,了解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截至目前,共梳理出问题22个,已落实到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处理。下一步,将对全县中小微企业进行宣讲,落实政策规上规下全覆盖。

(五)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工作,保障全县粮食供应稳定。一是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开展保障放心粮油供应、实时价格监测、严控哄抬物价等有效措施,确保了“放心粮油”供应保障有力、市场价格稳定。目前,全县库存粮食总数103412吨。二是全力做好粮食收储工作,制定《县国有粮食仓库“退城进郊”工程实施方案》,确保不因仓储设施及条件造成农民“卖粮难”或影响储粮安全。目前,全县有空仓容7500吨,可满足最低收购价收购需求。三是加大粮食监测力度,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今年以来,共投入37.8万元购置重金属检测仪4台,完成粮食检验站计量认证,增强了我县粮食安全检验监测能力。

(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以信用建设为抓手,推动社会诚信持续向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制度并出台了《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联络员制度》,在全县范围推广社会信用承诺制,并对具有双公示职能的县直单位进行培训。目前,共有20多家县直单位出台了信用承诺细则及实施方案。二是在信用,等新闻媒介上诚信红黑榜,进一步推动我县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共4期红黑榜,其中:红榜人数19位,失信企业12家、失信人18位。三是积极推进并联审批工作,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业务办理,对信用记录良好的申请人在缺少次要申请材料的情况下实施“容缺办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运营成本。

(八)园区争先创优稳步前行。今年以来,我委积极应对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聚焦抢时间、保进度、强弱项、补缺口,有效推动复工复产,积极落实省、市、县出台的《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措施》文件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全面落实联点包干制度,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下沉到50家规上企业,对每家重点企业、每个重点项目落实一名县级以上领导、一个服务单位和一名干部,明确工作职责,按照“重要出口企业、重点制造业企业和亩均效益高企业”优先的原则,有序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平稳有序推进开发区的改革和创新发展。上半年,我县工业园区排名68位。

二、存在问题

(一)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目前,我县重点项目开工率仅有61.6%,仍有29个项目没有开工,主要原因有:一是有些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往往为了上项目,而仓促开展前期工作,项目用地未及时与自然资源局沟通,导致项目用地不明确,自然资源局无法给出选址意见,从而影响前期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二是由于土地、林地指标有限,导致项目建设用地落实困难,进度缓慢。

(二)跑项争资工作仍需加强。一是部分部门在跑项争资工作方面主动性不强,平时疏于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形势进行项目谋划,导致项目申报通知下达后,仓促的提出一些没有进行充分论证的项目,各项申报材料准备不足,导致难以向上推送。二是对国家政策了解不透彻,在筛选、包装项目工作中出现政策偏差,导致项目申报方向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设计规范不符合国家标准,影响项目申报质量。

(三)民间投资信心不足。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尤其是外向型出口企业,由于订单减少、货物滞留海关、延期交货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回笼”困难,影响投资信心。另外,企业融资渠道较少,可用于向银行抵押贷款的资产有限,且抵借比偏低,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的投资信心。

(四)粮食收储困难。由于今年早稻托市价格为每百斤127元,只比去年增长1元/斤,而市场收购价格增长远远高于托市价格增长幅度,达到每百斤138元左右。导致收储粮食困难,而今年国家晚稻托市收购没有启动,国有粮食企业没有收购政策性粮食,故无法进行?稻粮食收储。目前,已收储早稻842吨,较去年下降43.9%。

三、2021年工作安排及打算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委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调研,做好参谋工作。做好全年经济运行调研和分析,重点是研究分析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及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确保全年经济健康运行。认真总结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编制好2021年计划草案。

(二)加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紧盯时间节点,加快项目推进,按照“月跟踪、季通报、年考核”的督查考核,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定时通报,对措施不力,项目进展较慢的下达《工作推进函》、《工作提醒函》和《工作督办函》,并将项目情况实时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挂点领导,推动重点项目早竣工、早见效。二是狠抓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并不定期采取项目现场调度方式,调研各项目实施状况,大力协调解决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合力。三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围绕陶瓷、家具、中医药、文化旅游、油画等主导产业,常态化开展招商活动,深化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发挥现有企业、落地项目信息源、客商源优势,推动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力争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质量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三)做好跑项争资,为项目建设打下基础。一是做好跑项争资。对照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各项资金投向和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政策机遇,对已上报项目,加大跑市跑省力度,逐项落实,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二是做好项目储备。在做好资金争取的同时,建议各行业主管部门认真分析研判“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形势,了解国家、省投资动态和资金安排,围绕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等方面做好2021年县重点项目储备工作,并积极向上级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省市“十四五”规划,实现我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信贷汇报材料范文5

关键词:住房信贷;金融风险;防范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个人住房逐渐走向商业化和市场化。但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远远不能实现自己购买住房,而预先借钱买房和住房逐渐成为一种生活观念。银行业在企业贷款处于困境,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在早期个人贷款评估风险较低的情况下逐步启动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为银行资金找到了出路。

二、住房信贷风险的形成种类

住房信贷风险主要指的是银行在发放住房贷款的时候,所可能产生的那些隐性损失。那么,可以形成住房信贷风险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将展开相关的探讨:

1.开发商引发的风险

由于开发商没有能够根据原本所规定的时间准时交付建筑物,那么银行就会很无奈的卷入到债务纠纷当中去,然后因此而失去原本所应该得到的利益,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非恶意违约。开发商记录购买价格后,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方面,建筑相关的原材料,土地价格,资金等,开发商没能准时进行交付或不符合签订的合同标准。买方和开发商因此导致买方没有继续对银行贷款进行相关的偿还从而导致银行深陷非议。其次就是非善意的欺诈,许多的开发商喜欢利用当前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中的差距和有些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系统的执行力度还不够,总是喜欢用相关企业或者是有着特别的关系的个人名义所开发的财产进行资金的筹集,有些甚至是不惜编构一些假的购房人名单来进行银行资金的借贷。资金到位后,他们会将其用于其他目的,甚至潜逃。

2.借款人引发的风险

也就是说,银行的利润损失是由借款人不遵守合同造成的。借款人要想进行违约的话原因就非常的多了,首先,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变化,比如工作变动、收入的增减、健康方面等,借款人不能准时还贷或者是根本不能偿还贷款了,从而导致不得不放弃这个购买了的房子,因此就会给银行造成了损失;其次,借款人通过抵押购买房屋并且有抵押时间以后,市场这个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款人再三斟酌考虑了以后,决定终止正在进行的抵押贷款购买的行为,导致银行的尾款不能收回;再次,由于借款人本身就存在有欺诈方面的动机,恶意违约还贷;最后,因为许多的不可抗力的原因或者是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让借款人因此而没有了偿还贷款的能力,从而引发了贷款风险。

3.借款契约引发的风险

第一个就是合同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所签订的贷款合同本就不全面,存在一些失误让贷款风险可以有机可乘,其实这个完全可以杜绝的,是贷款的担保形式存在相关的风险,加上借款人并没有任何的抵押或者是质押的资本,银行就会让贷款人选择一个单位愿意替他进行担保,从而再进行发放贷款。

4.银行自身的风险

银行作为贷方,很多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存在信贷风险。第一,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信用风险。例如,目前,没有具体的管理方法来避免重复保证;第二,系统没有严格执行,实施不到位,违规未得到纠正,信用风险很容易形成。抵押贷款涉及对象广泛,工作量繁重和时间长,银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管理借款人和抵押权证的偿还,由于银行监控和收款机制不完善,借款人还会违约;第三是信息不良造成的信用风险;第四是对于新出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没能做好相关的了解,影响了信用风险的防范和应急处理。

5.流动性风险

住房贷款包括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它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银行资金使用的对称原则。所以,非常需要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风险转换机制,我国现状就是住房贷款保险还只是一个试点的阶段,政府担保机构目前也是特别的缺乏,所以银行无法通过保险风险转换机制来转移相关的贷款风险。

6.抵押物引发的风险

一是产权不明确,抵押物所有权很难确定;二是,私人房屋抵押。如果说不对本金和利息进行相关的偿还,银行就算上诉成立,但是在进行执行的时候,还是会受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的限制,无法顺利的达到最终的目的。第三,价值不是真实的。抵押人在评估房屋产权的时候,通过采取一些欺骗手段,让它的评估价值远远地超过了其真实的实际价值,让银行在实现抵押权的时候不能够实现部分债权。第四,抵押品非常的难处理。假如借款人违约或者是没有能够按时的偿还银行贷款,那么就会存在房屋作为抵押品很难实现的风险。

三、住房信贷风险的防范

1.全面拓展房地产融资的相关渠道

而今,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和个人购房基金一般都是银行的间接融资。一是大力推进房地产证券化,从社会上筹集一些发展资金;二是建立房地产投资基金组织,吸收一些长期资金用来投资住宅产业;三是把保险资金引入住宅融资市场;四是引导外资进入到房地产融资市场去,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增加国内房地产投资;五是鼓励发行公司债券,吸引社会盈余资金投资房地产业;六是积极的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公积金贷款本身就有政策补贴和低利率方面的特点,可以满足居民住房的需求。

2.强化贷款方面的管理

一是银行应提高认识,克服将房地产信贷作为“良好资产”的不良倾向,努力实现快速成功,快速盈利;二是对于资本不符合规定标准且行为不规范的开发商和个人购房者,不可以批准以及发放贷款;三是加强贷款管理,实施贷款全过程动态监测。同时,有必要适当提高个人购房的首付,抑制开发商使用假抵押贷款,使消费者在住房投资和消费方面能够更加的合理;四是利用利率杠杆调整建筑发展结构。

3.加强贷后管理,注重偿还风险的预测

对借款人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和分析是发现还款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一是能够马上发现并且阻止那些贷款期间不利于银行风险防范的各种因素;二是给开发商建立一个动态跟踪系统,能够非常及时的了解到开发公司的项目进度,资金使用情况,企业领导变更,产权等这些方面的重大企业行为,给是不是还要继续发放贷款提供一些可靠依据;三是档案和抵押品的保存应妥善记录,由专人保管,存放在特殊仓库,移交制度应健全,移交程序要明确,避免档案和抵押品的丢失。

4.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建立专门机构调查和评估个人信用,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对借款人借款动机和还款能力的审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确定借款人的可贷款金额和期限。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商的发展资质和信用评级,特别是资本审查。在审查抵押贷款项目时,开发商必须提供合法、有效、完整的项目信息,以核实他们的土地使用和房屋销售的合法性,以避免银行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5.进一步建立健全房地产信贷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修改现在所制定的那些法律法规,进一步的肯定房地产信贷的法律地位。增加了新的房地产信贷法律法规,通过法规规范了房地产开发商和个人的金融行为;二是建立健全房地产信贷法律法规,进一步的确定好银行与个人客户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一起促进市场经济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第是,严格执法,依法行事。对于那些提供虚假信息,虚假信用和欺诈贷款的开发商或者是个人,应该立即终止放贷,然后再通过相关的合法手段去挽回损失,并追究当事人相关的法律责任。

6.银行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住房信贷业务的监管

一是要通过研究国内外的住房信贷风险的现状,制定一些实用的监管策略,对银行里面的住房信贷行为进行相关的约束;二是加强对住房信贷业务的监管。一定要注重住房信贷方面的监管,如果发现问题,应敦促银行尽快解决,防止演变成更大的贷款风险;三是,建立相关的住房信贷风险检测报告方面的制度,规定时间向银行汇报相关的情况,降低银行内部的摩擦,减少开发商利用银行的机会;四是一定要严格的查处那些的银行住房信贷违法行为,不予容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四、结论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现状下,我们一定要非常客观而又合理的看待住房信贷市场的风险,努力的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通过打造一个好的信用环境,加强市场的宏观风险方面的研究等相关方面的措施,尽可能的降低住房信贷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杰,关晓明.发展住房信贷业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视角旬刊,1998,(8):30-32.

[2]林胜章.加强我区农行住房信贷管理的构想[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6,(5):15-16.

[3]黄剑.对加快发展农行住房信贷业务的建议[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5,(11):56.

[4]文连平.住房信贷政策应该“爱憎分明”[J].中国金融家,2017,(1):62-63.

[5]许艳霞.宽松型住房信贷政策调控效应研究[J].海南金融,2016,(5):50-54.

[6]谢艳,覃琪.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及其实施效应评估:广西实证[J].区域金融研究,2012,(2):33-39.

[7]胡星.住房金融风险防范:国外的经验及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61-62.

[8]陈支农.创新住房信贷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4):23-24.

信贷汇报材料范文6

这次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全市金融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刚才,会议对年度全市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市人行徐小林行长、银监分局局长、保险协会秘书长分别结合工作职能,讲了很好的意见,总结工作客观全面,安排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符合上级有关精神和我市实际,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年全市金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国家金融政策,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全市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信贷投放快速增长。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两次大型政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金额743亿元,资金到位率76.54%;组织了集团离子膜烧碱、鲁方金属材料公司多金属矿项目等银团贷款,实现投放16.52亿元。各县区也开展了一系列政银企对接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金融机构努力争取信贷规模,积极扩大资金投放,全力保障重点建设和企业资金需求。截至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80.21亿元,比年初增加268.09亿元,增长20.43%;各项贷款余额1189.51亿元,比年初增加255.25亿元,增长27.32%,贷款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农行新增53.37亿元,增长30.28%;建行新增40.85亿元,增长30.08%;工行新增38.64亿元,增长22.68%;农合机构新增30.12亿元,增长19.35%;中行新增贷款21.2亿元,增长14.4%;市商业银行新增18.11亿元,增长17.42%;恒丰银行新增15.22亿元,增长264.7%;农发行新增5.48亿元,增长17.91%;邮政储蓄银行新增5.06亿元,增长71.27%;中信银行贷款余额14.11亿元,华夏银行贷款余额10.68亿元,村镇银行贷款余额2.09亿元。

(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高效生态定位的产业。其中,制造业新增贷款161.09亿元,增长31.04%;涉农贷款新增153.15亿元,增长28.02%;小企业贷款新增64.46亿元,增长56.14%。银行业表外业务发展迅速,承兑汇票、保函、跟单信用证、承诺等四项主要表外业务总规模406.27亿元,较年初增加212.12亿元,增长109.25%,对信贷资金形成了有益补充。贸易融资取得显著成效,较年初增加38.7亿元,增长67.83%。截至年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4.99亿元,较年初减少5.3亿元;不良贷款比例1.26%,较年初下降0.91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三)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生物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6.9亿元;建安在天交所挂牌;化工、国瓷等企业已进入辅导,化工、集团等企业境外上市进展顺利,总体上形成了“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结构。证券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各营业机构总交易额1856.99亿元。期货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期货交易总额和成交总量分别达到2054.74亿元和236.46万手,同比增长170.88%和61.9%。与省产权交易中心签署了《关于组建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协议》,组建工作进展顺利。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筹。省政府已推荐高新技术开发区纳入国家“新三板”扩大试点。

(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动关键领域保险业务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承保各类农作物124万亩,支付赔款2072万元,为农民群众提供了5.62亿元的风险保障。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逐步推开,全市各类责任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342万元,同比增长57.05%。治安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保险资金与重点项目对接工作进展顺利。去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2.89亿元,较年初增长17.68%;其中人身险29.06亿元,增长13.19%,财产险13.83亿元,增长28.38%;保险密度达到2318.3元,保险深度达到1.8%;承担各类风险责任2888.46亿元,累计赔付6.97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五)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年是建市以来股份制银行进入最密集的一年。华夏、中信两家银行正式开业,交通银行试营业,民生、招商、浦发、青岛4家银行获准筹建,预计今年我市股份制银行将达到9家。小额贷款公司去年新批10家,总量已达到14家,注册资本总额15.66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区全覆盖。农村合作银行成功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已开业,村镇银行、村镇银行获准筹建。省政府明确以市商业银行为基础,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增资扩股,并支持适时更名为黄河三角洲地方性银行。保险、证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新引进保险公司5家,国寿财险、国华人寿开业运营;西藏同信证券在设立营业部。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进展顺利,重新确认和新设12家。金融控股集团和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公司组建顺利,在实际操作层面对产业资本运作进行了高层次定位和设计,为搭建金融运作平台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金融环境进一步改善。各级对金融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地方金融工作体系逐步完善。编制了全市金融业发展规划,出台了银行和保险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考评办法,调动了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市金融办成立后,在加强组织协调、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构建金融体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市人行、银监分局、保险协会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强监管、当好参谋、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各金融机构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服务地方发展,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全市金融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建立了金融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和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稳妥处置证券市场风险,个别绩差上市公司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加大对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较好地维护了金融安全和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总之,年全市金融工作成效大、亮点多、势头好,为今年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对金融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金融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纵观今年的经济金融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p#分页标题#e#

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动力不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很突出,特别是通胀预期增强,经济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中央确定,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二是国家信贷政策趋紧。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化,并逐步趋紧。今年以来,国家已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已突破历史最高值、达到20%。今年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预计增长16%左右,与前两年相比,贷款规模会适度缩小,增速将有所回落。据统计,1-2月份,全国人民币贷款新增1.58万亿元,同比少增4827亿元。我市情况也不容乐观。2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69.92亿元,比年初增加21.81亿元,增长1.9%,同比少增49.42亿元;其中2月份增加4.97亿元,同比少增32.08亿元。三是金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有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体制不完善,内控松懈,风险问题有所暴露。受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两高一剩”行业、房地产行业、出口行业和高负债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资金链断裂风险有所凸显。个别上市公司的风险问题仍需继续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在信贷环境趋紧的形势下,民间高息借贷和非法集资行为可能会有所抬头。

从面临的机遇看,一是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当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相继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全省唯一全部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必将吸引更多的目光,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全力奋战‘十二五’,建设黄蓝经济区,实现经济翻一番,再造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把今年确定为“项目攻坚年”,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初步统计,今年全市计划集中开工的项目有500多个,总投资2100多亿元。大投入需要大的信贷支持,这为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二是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带来发展机遇。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筑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市特色水产品养殖达到174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达到1300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8家。传统工业主要行业80%以上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4%;地方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60户,过10亿元企业达到82家,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8家企业入闱中国企业500强,19家企业入闱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服务业加速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会展业快速起步。地方经济快速突破,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98.95亿元、增加值1012.18亿元、利税595.78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83.4%、51.4%和58.7%,油地结构总体调整为3:7,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新进展。今年国家在信贷政策上,将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也就是说,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产业和项目,国家在信贷上还是大力支持的。

总之,大家一定要科学把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既要充分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市金融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年金融工作

今年全市金融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率先发展”的工作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以搭建现代金融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为目标,着力推进金融产业化,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金融发展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做好信贷工作。投入是永恒的主题,信贷仍然是资金来源的主渠道。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提供资金保障。一是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全市新增贷款不低于上年。要认真研究国家信贷政策变化,充分利用好“黄蓝”战略这两块金字招牌,积极跑上去争取信贷规模和信贷额度。对达成银企合作协议的项目,要加快贷款审批,确保资金尽快到位。各小额贷款公司要继续发挥好信贷“补充器”作用,各担保公司要不断扩大担保能力,共同推动信贷投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信贷保障服务工作,不断完善银企对接方式。今年市里计划建设银企对接网络平台,重点抓好投融资信息和金融政策咨询,实现银企双方经常化、低成本、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这项工作由市金融办牵头,市人行配合,力争年内完成。二是着力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市里确定了“四区一城”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筛选确定了优先发展的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各金融机构也要在信贷投放上予以优先考虑、重点扶持,保证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信贷需求。要继续支持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改造,加大对新兴战略产业信贷支持力度,改善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推动转方式调结构。三是大力发展表外融资业务。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开办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用证、保函、保理等表外融资业务,积极支持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业务,扩大融资规模。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鼓励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力争取得突破。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要坚持境内外并举,主板、创业板、场外市场并重,积极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优势突出的企业到主板、中小板上市,推动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进一步拓展境外上市渠道。要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一企一策,梯次推进。已上报上市申请材料的企业,要积极做好上级证监部门汇报争取工作;已签署保荐协议的企业,要重点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土地、税收、环境核查等问题。市金融办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合力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环境。二是积极培育产权交易和期货市场。要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市场筹建工作,积极探索设立碳排放权、土地使用权交易所,争取高新技术园区进入“中关村代办转让系统”试点范围。要深入研究财税、信贷等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期货市场主体。三是合理用好民间资本。这样,既能缓解当前信贷紧张局面,又能有效防范金融不稳定因素。市金融办、人行、银监分局要搞好联合调查,摸清全市民间资本情况,规范投资行为,合理引导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加快发展各类基金。股权投资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推动股权投资行业良性发展。要加快设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争取更大利用空间。#p#分页标题#e#

(三)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要积极推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保险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保险业风险补偿功能。要积极推动扩大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企财险、货运险等险种,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以及“四区一城”建设提供保险保障。二是大力推动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要认真总结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区域和品种;鼓励保险公司开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要继续大力发展责任保险与治安保险,加快发展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拓宽补充医疗保险服务领域,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发展秩序。要加强保险业诚信文化和行业自律建设,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四是积极探索利用保险资金。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和现有成熟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积极通过债权、股权以及不动产投资等方式,推动保险资金与重点项目对接,利用保险资金服务全市经济发展。

(四)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必须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一是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市金融办和银监分局要继续推动股份制银行引进,主动做好获批、筹建和开业工作,力争已启动入驻程序的银行年内全部落地。要有针对性地引进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鼓励引导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期货类机构和保险公司到县区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培育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要加快推动城商行实施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适时做好更名工作,确保完成省政府提出的任务,尽快做大做强。要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推动向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转制,力争实现破题。要加快村镇银行设立步伐,积极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搞好衔接,争取在我市发起设立更多村镇银行。要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加强监管、规范发展的原则,有序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发展以战略新兴产业和海洋经济为依托的小额贷款公司。要巩固和扩大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成果,加快培育规模较大的担保公司,重点培育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积极推进银担合作,引导担保机构业务创新,推动担保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探索组建创业投资集团。积极创造条件,有序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创业引导基金等融资机构,打造多种金融业态一体化的金融控股集团,为实施“黄蓝”国家战略搭建融资载体。同时,要树立金融产业化理念,探索推动实体产业和金融产业有机结合。

(五)切实维护金融安全稳定。金融要大发展,风险也要严防范。最近我省发生了“12.06”恶性金融票证诈骗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警惕,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金融风险的特点,密切关注企业资金链风险、金融机构内控风险,以及非法集资、非法证券等金融犯罪活动,努力把金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要认真落实金融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情况通报、监管协调和工作联动机制。要制定金融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实战演练,做到一旦风险发生,能够快速应对,稳妥处置。要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推进依法合规经营。要深入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内控机制。要引导各证券营业机构依法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金融诈骗等金融犯罪行为,做好重大案件处置工作。

四、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今年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任务很重,压力很大,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转方式、调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各县区政府要将金融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从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政策支持、工作部署等方面,下大力气抓好金融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规划、部署金融工作,分管负责同志要经常到金融机构调研,主动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金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整合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完善对金融业发展的考核体系,发挥好政策的激励效应。

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市金融办要认真履行“综合、协调、指导、管理、服务”职能,加强对县区金融工作的指导,积极配合金融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国家赋予地方管理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要严格管理,严控风险,确保不出问题。人民银行、银监分局、保险协会要认真研究国家有关金融政策,结合实际,积极为市委、市政府提建议、当参谋。各类金融机构要把提高自身效益与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不断开拓发展空间。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信贷汇报材料范文7

根据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主要由集团计划生产部和财务部与具体执行的分支机构计划部门与财务部门协同实施集团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各级职能部门分工如下:

(一)集团计划生产部负责组织起草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报集团董事会批准后,向北京市发改委申请批准。项目经北京市发改委批准后,计划生产部根据批复文件起草年度工程投资工作计划和投资预算,并根据初步设计、合同签订情况、施工进度等调整投资预算总额和年度投资预算。

(二)集团财务部负责根据经董事会和北京市发改委批准后的工程项目,起草资金筹集方案。在工程建设中筹集和调配建设资金,监控各个工程项目资金余额和资金流向,核算各工程总的资金投放量,核算完工工程转固,起草工程建设投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按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制度指导下属分支机构财务部门财务核算与管理并审查相关财务分析与报告与集团设定控制指标差异,发现问题根据情况向集团管理层汇报并协助、监督下属分支机构采取应对措施。

(三)分支机构财务部门负责按照集团财务部要求核算工程建设投资支出,执行集团制定的建设单位财务管理规定,起草本单位建设资金使用规定,规范资金使用方式、方法,保障资金安全。

二、集团现行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方法

主要以集团计划生产部和集团财务部为主,在制定年度工程投资建设计划时,预估年度现金流量,并根据不同的筹资备选方案预测对应的贷款利息支出及其对建设期后的影响。将较成熟的投融资方案提交董事会审定。集团计划生产部对工程建设前期费一般按不超过年度投资预算及其调整预算的30%范围内控制。年终决算前,对年内工程建设进度拨款一般按不超过70%的范围控制。年终决算时,根据下属分支机构提交的年终工程进度汇报材料视情况审批剩余预算及其调整预算内资金。工程完工投产后,集团计划生产部对下属分支机构整理提交的决算资料进行内部审核。集团财务部根据董事会审议通过的筹资方案与合作银行开展集团信贷额度谈判,并根据不同银行信贷条件和融资成本综合比较后的分析结果,选择最优融资组合提交董事会审议是否与银行签订信贷合同。分支机构财务部门对本单位负责的工程特别是有财政资金投入的项目,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文及集团财务制度设置项目账核算。单项工程明确记载收到上级单位拨付资金的来源性质与金额数。对工程建设中的支出,按照制度要求归集至对应科目,并根据合同签订情况通过往来账和实际支出额反映工程财务执行进度。分支机构财务部门根据集团财务分析制度中关于工程建设分析的规定,按月度、季度、半年、年,就工程预算资金收支情况、重大支出依据、后期资金预计支付额、财务指标偏差情况等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三、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效果评价

集团内部通过审查各工程定期的报告、分析、报表,定期对账,检查会计科目核算和原始凭证,进行内部审计评价等进行项目的内部财务管理效果评价。北京市国资委在每年年终财务决算审计中也会涉及到集团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效果评价。六、结合现有工程项目举例说明集团新建的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是北京市的重点工程项目,为改善城市南部地区供水薄弱而兴建,为南水北调配套建设项目。根据京发改[2011]910号文,其新建工程包括净配水厂、引输水工程两部分,水厂设计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日。

(一)前期手续:2011年6月取得可研报告批复。2012年4月6日取得市规委和市发改委联合下发的批复文件。初步设计批复总投资为35.3亿元(其中工程14.75亿元,征地拆迁费20.525亿元)。资金来源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15.58亿元,15.58亿元由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筹措解决。部分征地拆迁资金4.14亿元由当地区政府予以配套解决。

(二)工程建设及审计评价情况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自2011年开工建设开始至2013年7月底,已累计各类外部审计及内部评价、审查超过15次。综合以上外部审计及内部评价、审查等情况看,集团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较好的反映了工程资金来源和资金投放情况,能够真实合理的反映各项工程投资成本,各类核算较为科学,资金投放与资金管理较好的满足了集团要求,基本达到了集团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模式所需达到的效果,从财务上较好的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集团目前实行的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适应性分析

(一)集团目前采取的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被国内外多数先进企业集团所采用,并证明是一种在保障资金安全、控制工程项目风险、提高企业集团融资能力、降低财务风险方面较为成熟有效的模式。

(二)国内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政府施工批准文件滞后与相关收费不透明,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在关于工程建设方面的模糊与空白地带,不同政府主管部门出台文件的矛盾与不一致,政府与地方供水企业在供水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角色定位模糊,各项工程审计与资金审查要求与政府行政执行效率实际情况的脱节等因素,都加大了企业的投资建设风险与审计风险。而此类风险很难仅仅通过现有财务管理模式与方法的改进加以规避或控制。

(三)目前,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决策与核算支持系统运用水平,较国内外公用事业先进企业存在差距,相关专门人才招聘、培训和配备尚不十分充足,造成管理效率的“瓶颈”无法解决。

(四)随着以政府为主导,包括社会公众及企业投资者等在内的相关利益群体对集团管理水平、信息公开程度、审查力度等的提升,对企业价值与服务价值回报要求的提高,集团管理层尽管也在积极调整自身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制度建设,加紧梳理工作业务流程工作但仍不免在局部要求方面表现被动。

(五)集团近年接受的针对工程建设各类外部审计情况和内部自我评价看,整体评价较好。但是,较早实施的工程项目因当年管理制度建立尚不完善,财务管理模式也不成熟,流程梳理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对于工程某些会计科目核算工作、上下往来定期核对工作、分析报告编报水平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或者重点说明不够突出,指标解析不够全面的情况。正是基于前期发生的这些问题,集团对于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如:利用财务软件服务上的技术支持改进现有财务核算软件的部分功能;调整财务报告分析内容和要求等,但是目前主要的改进思路和方案来自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和计划部门,缺乏工程进度管理一线人员的参与,这说明在充分调动参与工程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还有缺失。

五、应对策略

(一)在现有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方法基础上,完善激励考评机制,鼓励各层管理人员或团队提出财务管理改革合理化建议,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参与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简化信息传递环节,建立更扁平化、更有效率的信息沟通系统,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

(二)不断与政府主管部门展开有关工程建设政策方面的沟通,建立并完善沟通渠道,促进政府政策导向和行政决策朝更有利于集团工程建设的方面开展。

(三)增加专门人才的招聘力度,扩大相关财务管理培训投入,进而增强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岗位的人员配备,提升集团内上下管理部门专业化团队综合水平,并注意团队成员专业化程度控制。

(四)进一步以当前和未来集团相关利益群体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集团内部制度建设、内控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危机公关管理等工作,不断推进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的梳理工作,建立集团工程建设出现危机情况的应急方案,提升集团该项管理水平。

信贷汇报材料范文8

一、工作现状

(一)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着力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在全社会营造了“人才优先、企业优先、科技优先”的良好环境。

项目申报力度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及认定工作,目前,组织了10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并培育和组织30家以上企业申报部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获批21家。积极与上级科技部门对接沟通,准确掌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科学制定包装申报科技创新项目计划,已组织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级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人才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天涯种业“5511”重大专项获批后续资金220万元,且该企业承担的“协同创新体”项目接受了市科技局组织的中期检查并获通过。

科技投入总量进一步扩大。2020年,全区科技专项经费14991万元。近两年来,18家科技创新企业获得“引导基金信贷通”贷款资金7200万元,77家工业企业获得“财园信贷通”贷款资金8.19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科技人才创新创办经济实体180个,兴办农业特色产业项目80多个,引进了长益光电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回归资金达15亿元。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完善创新人才引进扶持措施,出台了《区湘(东)人回归计划“实施方案”》。今年6月,我区面向社会公开引进13名硕士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解决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生活补贴金额为1000元/月,博士研究生享受生活补贴金额为2000元/月,连续享受3年。充分利用省“赣鄱人才计划”、“双千计划”、“昭萍英才”等先后引进了留日博士孔力团队、上海大学钱光人教授团队、昆明理工大学宁平教授团队、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李华博士等。近两年,全区引进院士3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人、博士29人、硕士11人,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新突破。

(二)搭建研学转化平台,科技创新载体不断完善

围绕工业主导产业和农业特色产业,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转化科研新成果,有力提升了全区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4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培育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名,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省级创新人才和团队2个,实施省市科技研发专项23项,全区工业增值税连续两年递增1亿元以上。今年11月,我区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和工陶院精细陶瓷有限公司获批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获批省级高端研发机构。

针对工业陶瓷产品低质同构、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我区投入1.2亿元建设工业陶瓷科创中心,购置中试和小试设备,打造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打开成果转化通道,取得了很好效果。

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组建省级工业陶瓷技术研究院负责平台经营管理,对科研团队拟开展中试的项目组织论证,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予以立项支持。目前已有7个项目正在开展中试。对入驻公共创新平台的服务团队设置三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政府每年补助研发经费500万元,项目成果收益滚动到运行经费当中,科研团队人员还可以技术入股参与新研发产品投入市场后的分红收益。对企业自主引入创新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的,给予设备购置资金补贴。对加入创新联盟的当地企业和团队,优先推荐申报省“双千”、市“昭萍”人才等项目。各项政策实现保障科研团队骨干成员年基础收入不低于30-50万元。

开展一系列校地合作。区委主要领导带队,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目前已引进3个研究院常驻科创中心,分别是由中科院院士张统一领衔的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产业工程研究院,由湖南大学教授肖汉宁领衔的先进陶瓷研究院,由工学博士张伟儒领衔的山东工陶院分院。为了使进驻的人才团队安心搞科研,区政府对每个团队每年补助研发经费500万元、运营经费100万元,并设立5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清华大学、昆明理工、佛山陶瓷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也在科创中心设立了流动专家工作站。

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设立区工业陶瓷服务中心(正科级事业单位),专门对接科创中心的人才服务工作,打理专家教授衣食住行等后勤事务,负责科创平台所需设备采购、资金拨付等一切配套工作。同时,通过解决事业编制、发放引才补贴等方式,引进化工、材料、环境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科研团队补充新鲜血液,全力保障创新团队心无旁骛投入科技创新。目前全区各类创新平台共有研发人员120余人,正在开展20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28人,博士7人。

(三)推动产研深度结合,创新驱动作用不断显现

打造科研平台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产业升级。为破解“企业的需求专家不知道,专家研究的成果没有企业承接”这一难题,我区积极穿针引线,促进企业与科研团队深度对接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产研一体化。上海大学研究院与7家工业陶瓷企业成立创新联盟,每家联盟企业每年支付研究院创新引导资金10万元,可以共享研究院创新平台设备和检测等服务。浙江大学与区达成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协议后,第一批就有10家企业向研究中心申请研发课题。

科研订单化。创新联盟企业每年向研究院提出新产品市场需求,研究院负责新产品实验和小试,企业负责中试,新产品研发基本完成后,研究院团队进行性能评价,联盟企业根据评价结果,负责新产品的产业化。最终,研究院和联盟企业共同研发的新产品将以股份合作形式进入市场,保障了研究院和企业共同享有新产品成果转化的市场收益,同时还可实现通过科研平台孵化新企业的目标。

发展差异化。坚持组团发展、错位发展,科研平台与各联盟企业分别确立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工业陶瓷领域,通过科技创新逐步汇聚工业环保领域多个环节,未来可实现企业订单在“一站式采购、一站式解决”,形成产品特色鲜明、工艺技术先进、专业化分工明细、市场竞争有序的产业集群。目前,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与普天高科公司联合研发的产业污染物高温一体化协同净化集成装备项目进展迅速,有望填补国内空白,其核心产品叠加催化剂后市场单价由1300元提升到10000元左右。与和鑫高科共同研发的新型泡沫陶瓷低温脱硝新材料将填补国内低温脱硝需求的市场空白,产品中试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目前正在筹备投入生产线。

(四)整合科技优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卓有成效

充分利用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团资源,积极与企业牵线搭桥,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和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农大吴红翔教授合作,引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无抗化源消减配套技术”,为企业节能降耗增产提供了新技术,并每年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余万元;市赣西二头乌公司与南昌大学丁能水教授合作,引进“赣西二头乌猪的保种选育”技术,使赣西二头乌公司成为国家农业部二头乌保种选育基地。

积极促成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区内农业企业联姻,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当地的产业,市七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爱格丽葡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新增产值400余万元,带动就业15人;市立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从省农科院引进“稻鸭共作技术示范应用推广项目”,每亩增收400余元,为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种殖产进行推广应用,效益十分可观。

二、主要困难

总体来看,我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为经济社会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产品相对低端,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今后打算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政策落实力度,加快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贯彻落实好科技创新政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强对基层企业科技工作的指导,防范和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二是做好科技计划管理工作。重点搞好调研、筛选和储备项目工作,完善全区工农业科技档案和科技计划项目库,精心组织项目向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申报,提高申报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力争项目上有新的突破。同时,做好已列项目的跟踪问效、检查督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深度抓好产学研合作对接。围绕我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实际需求,深化与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推进与浙江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对接。继续做好相关研发平台的跟进服务工作,重点支持和鑫高科新型泡沫陶瓷VOC催化新材料项目、华填化工陶瓷废弃氧化铝回收再生利用、长益光电紧凑型高分辨率成像镜头研制、可见-近红外宽波段超低反射膜研制、超表面微纳结构的成像技术研究等项目,力争有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四是持续加强招才引智工作。积极对接国家“”、“”、省“双千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结合我区主导产业,按照促提升补链条的需求,广泛捕捉科技成果和人才信息,积极做好服务对接,力争新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团队。

五是抓好科普示范工作。建设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科协、农业等部门的专业人才优势,整合智力资源,增育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实现一村一品,逐步形成产业化。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组织科技人员服务团送科技下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有效形式,做好经常性的科普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