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工作思路范例6篇

财产保险工作思路

财产保险工作思路范文1

(一)保险公司缺乏对家财险发展的重视程度

在政策上给予的优惠少,对各级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缺少激励机制,缺乏经营的积极性,没有将家财险归入到整体业务范畴里。比如同是个人业务,家庭财产保险的保单费用不到车险的保费十分之一,但做成的保单时间成本和难度,却不相上下,家财险保单多、保额小,经营成本相对其他财产保险来说比较高,家财险费率低,保费少,赔付率又高,因此一些财产保险公司发展家财险积极性不高,也是情理之中。

(二)保险公司缺乏对家财险市场变化的调研

不能及时掌握情况,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我国家庭的收入千差万别,生活水平、财产结构存在很大的区别,针对家庭的不同状况,家财险产品理应当多样化。但家庭财险的保险标的范围比较狭窄,仍停留在传统范畴,缺乏对新保源、新需求的研究;产品设置不尽合理。险种结构不尽完善;保险公司提供险别与客户需求相脱节等,尤其是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社区服务水平费率差异度不高。保险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也不能有效吸引客户投保。

(三)家财险销售渠道有限,缺少吸引力,不适应市场需求

家财险在保险公司的众多险种当中仅是一个小险种,整体业务比重不足1%,不是公司主推的险种。销售渠道不畅家财险每单保费金额小,提成少,营销员主动推销家财险的热情不高,家财险的销售渠道很不通畅,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家财险的发展。

(四)展业手段单调,方式方法不灵活,服务水平不高

家财险配套服务不足,服务不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家财险承保户数多,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承保理赔时效要求高,而家财险配套客户服务项目几乎为零。如客户在出险后,需要由公安、消防和气象等相关部门出具事故证明材料,当客户受损财产需要评估时,由评估机构出具损失财产技术鉴定书等做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且承保理赔手续的繁琐,更让客户烦恼,这一系列的弊病,多方面制约了家财险业务发展。

(五)保险公司对家财险宣传不够到位

家庭财产保险的展业力度不够。家庭财产保险数额分散,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个人和家庭不知道如何投保家财险,85%的人对家财险不熟悉,居民的保障知识缺乏,保险意识淡薄。居民不知家庭财产保险应投哪些险种,怎样投保,投保后居民得到哪些保障以及出险后如何申请理赔等。第六,在调整时期,乡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农民“减负”期间,“保险”往往被当作农民的负担被砍掉,城市居民收入近年来增幅不高,下岗职工增多,也影响了人们投保的积极性。

二、我国家财险改变目前被动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开拓思路,适应市场需求

保险公司要有战略眼光,提高对家财险的认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胆创新,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业务工作。对职工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个人收入一律与个人业绩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以便促进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

(二)不断进行家庭财险产品创新,迎合家庭财险需求

通过客户分类,提供个性化定制方案,保险公司应认真分析本地的风险状况和客户的需求,研发出具有广泛保障范围、符合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家财险产品。保险公司在设计和推出家庭财险险种时,通过对投保的宣传,险种的推荐,为客户提供合适的品种,以刺激客户的消费需求,让家庭财产保险这一险种能为客户熟知,能真正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制定合理费率,开发投资型产品

保险的风险大小,与保险费率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费率越高,交纳的保费就越多,制定出适合保险市场的费率,投资型家财险兼具保险保障、投资理财双重功能,有利于产险公司聚集一部分社会闲置资金,提高巨灾年度的偿付能力。

(四)渠道创新,打开销路

网络营销交互性强,节省了投保人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也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并可以为客户提供每天24小时的销售服务,并将客户范围拓展至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网销是非常适合于分散型家财险销售的渠道。

(五)提高家庭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保险工作力度

家庭保险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代表保险公司的形象。加强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跟上市场的发展变化。对家庭保险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学习,加强形势教育,才能使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六)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提高居民的保险意识

财产保险工作思路范文2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工程的运作原理,同时对金融工程给企业理财创新带来的巨大影响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对其应用进行研究。金融工程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为企业理财提供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而且可以用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风险管理等其他理财管理。金融工程在企业理财的创新运用,对我国企业理财创新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企业理财 金融工程 风险管理 投资管理

一、金融工程基本理论

当前,有关于金融工程的概念还没有得到统一,但是综合金融工程学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和现有相关文献,大致可以定义为新型金融技术和新型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有效利用金融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在金融工程学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对各种宏观金融变量和微观金融变量进行描述,同时通过建立优化模型对投资收益的风险和分布进行控制。简单来讲,金融工程的目的就是运用现代计算机系统和数学方法,实现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

二、金融工程对企业理财创新带来的影响

1.为企业理财带来新思路。金融工程规避、分散化、再配置、保险的基本理念为企业理财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企业理财中不论遇到何种问题,都不能被动的依赖政策调整,必须要用创新的思路来解开资金运营的奥秘,规避不利的政策和外部环境。同时,金融工程为企业理财的风险管理拓展了思维,不仅使风险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减少了企业理财的风险管理成本,而且提升了经济金融效率,为企业的现金流提供了有力保证。

2.为企业理财提供了新方法和新工具。金融工程为企业理财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比较多见的有对现金流的合成、分解及复合。就是把一个金融特征分解成多个不同的金融特征或者是将多个基本金融特征合成一个新的金融特征来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同时,金融工程为企业理财提供了很多创新工具,例如利用资产证券化技术使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签订远期协议回购期权合约,使资本市场的借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等。

3.为企业理财带来了财务工程。金融工程理念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工程技术和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使财务工程孕育而生。财务工程的作用是利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和思路,指导企业经营,运转好资金,改善企业环境,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它的宗旨是资源优化配置,核心为金融工程。随着金融工程在企业理财的不断深入,工程思想也在逐渐成为企业理财的创新点。因此,企业理财要适应金融发展,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才能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方便融资,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三、金融工程在企业理财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1.进行风险管理。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承受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不尽快找到管理风险的方法,将会使企业承受巨大损失。金融工程可以将分散在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风险进行集中,并通过有效方法规避掉其中的大部分风险,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控制数量风险。在传统的企业理财中,实现的主要方法是调节生产过程,这个过程的调整是以牺牲企业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在金融工程中,有两种有效的产品控制此风险,一种是利用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和产品的相关性设计出宏观衍生产品,另一种是商品期权。其目的是通过参与宏观衍生产品和商品的交易,对数量风险进行适当消除,保证收益的正常进行。

(2)控制市场风险。为了有效控制市场风险,金融工程特别提供了互换、期货、远期、期权四种金融工具,并将这四张金融工程进行科学组合,从而创造出更加独特、新颖的金融工具。

(3)控制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在传统的控制信用风险的方法中,虽然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和信用质量,但是削减了潜在的利润和交易量,不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流通。对此,金融工程提供了信用互换这种新型管理工具。所谓的信用互换就是企业定期向互换合作方支付应收账款保险费。具体的将就是当应收账款出现拖欠吃,企业可以向互换合作方处得到相应补偿,或者以有力价格将应收账款出售给对方。这种信用互换比较适合业务集中在少数客户中的企业或者是有大量应收账款的企业。

(4)控制兼并风险。在各种风险中,兼并中的资本运作风险是比较大的。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此风险,金融工程提供了两种方法:一种是股票交易策略,主要包括死亡换股、股份回购、财产锁定等;另一种是双方互换股权,其目的是减少双方流通在外的股权,在保证管理层利益的前提下,提高收购方的收购成本,修改公司章程,增加反收购条款等。

2.优化资本结构。在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中,通常采用增大负债比例,降低加权平均成本来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保证企业最优资本结构。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可行性,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原因是随着负债的增加,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种种成本、问题就会更加严峻。为了有效化解这一矛盾,金融工程提供了互换技术。在互换技术中,可以打破增加负债比例的局限性,在即保证企业信用等级和不增加财务风险的同时,还可以成功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和融资成本的降低。

3.进行投资管理。项目融资和风险控制问题以及投资的评价问题是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常见困难。为了解决问题,金融工程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工具。就项目的资金来源和风险控制问题,金融工程提供了很多用于风险管理的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策略、组合,为融资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加开阔的空间。而就项目投资的评价,金融工程则利用实物期权的方法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

当企业进行证券投资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投资风险和收益问题。金融工程针对此问题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工具,例如世界各个股票市场的分散化投资,不仅可以使股票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得到扩大,而且有效降低了证券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对于无法将资金投到国际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来讲,可以使用国际股票收益互换这一新生工具来达到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的目的。

4.其他理财研究。由于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发生了改变,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出现了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得公司管理者的经营目标也产生了改变,利益最大并不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可能使公司经营者更加看重其短期利益。为了有效规避这个问题,金融工程提供例如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这一制度现以被广泛运用。所谓的股票期权是指公司给予经理人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个既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的权利。这个制度把“所有权激励”和“报酬激励”进行有机结合,使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和人的利益、远期行为密切联系,从而出现长期激励的作用。

同时,利用金融工程可以以增强股东信心。当出现股东认为企业的股票持有风险大于收益而选择放弃持有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利用金融工程提供的理财创新工具对股东进行说服,增强股东对企业的信心,选择继续持有股票。

四、结束语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金融工程在我国还没有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但是从长远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出现来看,金融工程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也必将把金融工程提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企业要认清这一形势,充分利用金融工程为企业理财提供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工具,将金融工程深入到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和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为企业理财保驾护航,增添活力,实现企业理财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栾艳超,隋竹梅.金融工程的内涵及在我国发展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0).

财产保险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经济调控,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2011年,国家为了管理通胀预期,加大了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二次加息,银行信贷不断收紧,施工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以及融资困难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困扰和挑战。

更严酷的是施工企业又遭受到了来自铁路市场的一场空前的“寒流”,铁路基本建设“紧急刹车”导致铁路市场急剧萎缩,施工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铁道部公布的数据:

2009年、2010年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分别6004亿元、7074亿元,而到2011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铁道部2011年全国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通报显示,2011年全国铁路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610亿元,这较全年原计划7000亿元的基建投资减少了239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4。8%。,凸显了铁路建设资金的紧张。在此期间,全国陆续有近七成的铁路在建项目因资金吃紧经历了停建、缓建。铁道部现任部长盛光祖在2011年底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还表示2012年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额为4000亿元,这一额度大大低于铁道部2011年原计划的7000亿元投资额,铁路建设放缓的趋势仍然明显。对于过度依赖于铁路基建市场的施工企业来说,企业的财务运行日趋困难,财务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

在此背景下,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客观深刻认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在,强化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诚待解决的课题。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是指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施工企业从事的主要是建筑施工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等,其在生产和经营各方面与其他企业都有明显的区别,这使得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除了客观性、全面性和不确定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特点:一是复杂性和多变性,每项施工任务因其施工环境的不同,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的不可复制性使得工程的施工设计、施工组织、施工工艺以及工程量大小等各不相同,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和施工过程呈现的多样化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多样化,使得财务风险更具复杂性和多变性。

二是高危性,施工企业绝大部份是露天野外作业,没有固定的施工场所,施工劳务人员变换频繁且素质不一,施工环境恶劣,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施工安全质量问题始终是悬着的一把剑,一旦安全质量出了问题势必给企业带来损失。再加之施工点多面广、工程施工周期长、财务风险源多而分散,财务管控难度很大,一旦疏于管理,管控不能及时到位,则引发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极大。

三、当前背景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形式分析。

1。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施工企业经历了2009、2010年度施工规模迅猛扩张,所承揽的工程项目和产值量增长迅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产和负债同时随之增长,致使施工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财务风险显现。

2011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转变,铁路超常规发展之后又面临着大幅萎缩,但债权债务双高、资产负债率偏高的财务状况改变并不大,有许多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仍然高达8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90%,财务风险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建筑市场中比较多的企业投资项目或合资项目存在投资不到位的情况,施工企业不能及时向业主办理验工计价,工程项目清算周期加长,大量的未完施工形成了高额存货挂账。另外铁路融资困难造成资金极度紧张,铁路项目拨款滞后及拖欠工程款现象明显增加,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施工企业又因资金紧缺无力偿付应付款项,以致债权债务居高不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支付风险。

2。债务纠纷诉讼上升。由于施工企业经历了前两年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已埋下了债权债务双高潜在的偿付风险隐患,2011年突逢铁路基建停建、缓建,融资资金迟迟到不了位,业主不能按合同约定及时给付施工企业工程款,施工企业融资又受信贷额度限制,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使得施工企业与劳务分包队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刚性应付账款的偿付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对到期债务管理不够重视,不主动与债权人协商取得理解,反而以资金紧张为由,消极等待、一味逃避,信用危机引发了债务危机,银行账户存款冻结事件频发,债务纠纷诉讼案急剧上升,涉案金额有增无减,这些法律诉讼最终给施工企业带来的是经济和信用双重损失和资金安全风险。

3。资金运行困难。由于受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紧缩”、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紧张、铁路和地方融资平台逐步清理、铁路基建投资骤降等多种因素影响,施工企业的现金流入锐减,尤其是经营性现金流大额净流出,资金紧缺的严峻形势凸显。再加上有些已竣工项目清概时间过长,已完工作量的合同概算外资金以及施工过程中扣留的工程质保金迟迟不能到位,企业施工垫支资金无法及时回收,使得资金紧张状况呈现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资金运行极度困难。另外,在资金的管理运作上,由于业主对建设资金的监管越来越严,大都要求项目建设资金在项目范围内封闭运作,以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这使得施工企业内部调剂资金的功能大大受到限制,有限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就目前形势看施工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在短期内很难有根本的改观,时间越久,企业的财务风险将越大,一旦风险水平超过了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那么企业就将陷入危机之中。

4。闲置资产增多。

2008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政府果断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随着高铁建设高潮的兴起,各铁路参建施工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扩大生产规模购置了大量的生产设备和周转料,大量的资金沉淀在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上。随着项目的陆续完工和高铁建设项目的缩减,此前购置的大型专用固定资产、钢模等周转料由于施工产品的流动性、单件性等特点,将造成大量的资产闲置,使企业面临着不能获得预期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投资风险。

5。项目潜亏风险增大。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变化的影响,国内建筑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多、波动大,施工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融资成本增大以及融资困难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使得施工企业成本不断增涨,成本控制难度和风险增大。随着铁路市场的萎缩和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市场经济行为还不够规范,企业间为了中标而竞相压价,而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标准上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工程项目的低造价水平和高质量标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施工企业的高投入、低产出大大降低了盈利空间,如果施工企业管理粗放、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的话,则亏损项目存在的几率较高。再者铁路暂缓新开基建项目和已开工在建项目的资金短缺,致使部分项目停工窝工或放慢施工进度,打乱了企业施工组织的方案、机械设备的配置、劳动力的安排,施工工期延长、人工和机械设备的清退场及重新进场将造成施工企业投入的成本费用大幅增加,最终导致项目实际收益远低于预期收益,项目面临着非常大的潜亏风险。

四、当前背景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举措。

1。加大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力度,从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抓起。注重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文化,通过培训、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全员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及综合素质、履职能力的提升。坚持财务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鼓励员工风险管控的自觉行动,从源头上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同时要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完善风险识别监测与防范体系,正确认识风险之所在,明确风险控制对象,加大重点、重大风险源的控制,使企业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2。调整思路,理性经营,确保平稳。

201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稳中求进,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调结构、促转型。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对于过度依赖于铁路基建市场的施工企业来说,关键更是要调结构、促转型、保增长。要正视铁路基建市场当前的严酷现实,要及时调整思路,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要在承揽施工任务上下足功夫,全力拓宽经营区域,快速实现承揽和施工重点由铁路向路外、从地上向地下、从境内向境外等多方面的转变,使企业保持稳健发展。同时还要实行“理性经营”,即在开拓市场时不跟风,杜绝饥不择食“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做法,对于那些业主诚信度低、投资不落实、降价幅度过大、投入太多和保证金过重的项目要勇于放弃,审慎选择承揽工程,规避经营中的潜在风险,以确保企业稳中求进、财务运行平稳。

3。狠抓清收清欠,加速资金回笼。资金如同企业的血液,一旦运行受阻,整个机体便无法健康运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难以为继。为了确保资金运行顺畅,最关键的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流入,施工企业在面临承揽任务锐减、银行融资受限的形势下,最直接快捷、最有效低成本的举措就是及时回笼外欠应收账款资金。在狠抓已完工作量验工计价和拖欠工程款回笼的同时,还要加强工程尾款、质保金和各类到期存出保证金等各类债权的清收力度。可适当采用应收账款转让或保理的形式回笼资金,创新清收清欠手段。近期,铁路建设项目资金严重短缺、大面积停工等问题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铁道部的“维稳”资金在逐步到位,施工企业要抓住时机最大限度地回笼资金,要集中精力做好铁路项目的变更、概算清理和调差补差工作,针对当前形势铁路缓、停建造成的延误工期等情况,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做好索赔工作,将应收客户合同工程款变为有效债权,最大限度地回收垫资款和补偿成本。

同时还要强化资金预算管理,认真把控对外结算,加强合同管理,严格计价拨付,坚决杜绝好不容易要回来的钱白白流失。

4。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施工企业面对目前资金紧缺的严峻形势,更要加强资金管理,聚财力,控财物,防风险。针对施工项目点多面广、逢项目就开立银行账户、内部资金分散难以管控的现状,施工企业应积极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科学调配”的原则,建立内部融资平台,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加大资金集中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资金调剂职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用。目前业主资金监管和开户银行利益保护仍然是资金集中的最大障碍,施工企业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大与业主和开户银行的协调、沟通力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努力实现资金的回笼和集中。

5。积极盘活资产,提高使用效率。施工企业应加强企业转型期的市场分析和研判,认真摸清自身资产家底,严格控制施工设备购置,合理配备施工主要设备,并积极推行资产内部调剂和租赁,尽可能盘活闲置的房产、土地、机械设备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升资产投资收益。同时还要加大对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和处置力度,加速固定资产沉淀资金的释放和回笼,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

6。努力苦练内功,强化自身管理。要向管理要效益,增大企业经营积累,做强做优企业,以提高抵抗财务风险能力。

6。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减少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应完整地涵盖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和事项,有效地贯穿经营、施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施工企业要彻底根治粗放管理顽症和内部控制上存在的弊端,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在经营各方面、施工各阶段、管理各层面实施精细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使财务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

6。2加强精细管理。企业越是面临困境,越必须高度重视经济运行质量。面对着经济“寒流”的施工企业更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入扎实推进精益化管理,推动企业由规模效益型向管理效益型的转变,努力实现“低成本竞争,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责任成本全过程、全方位管控,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树立起“凡是有花钱的地方就要有人管成本”的大成本理念,增强全员创效意识,努力提升创效水平。

施工企业在向内部管理挖潜的同时,也要推进技术创新,积极研究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实力。

6。3高度重视安全质量效益。当前业主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都非常重视,项目的安全质量是直接与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和工程计量相挂钩的,涉及到企业的切身利益。而且作为高危行业的建筑施工领域不乏安全质量“一失万无”血的教训,因此施工企业对安全质量应尤为重视,在安全质量管理上一定要舍得投入,当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宁可牺牲经济效益也要确保安全。另外,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参加社会保险来分散和转移安全风险影响,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通过为特殊工种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并针对工程的特点参投工程保险等,可有效地避免和降低不可预见费用的发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要未雨绸缪,审时度势,科学研判,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审视,剖析自身的优劣势和长短处,勇于面对挑战,找出化解危机的制胜之道。在清醒认识企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机遇的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好的形势没有改变,建筑业仍处在难得的机遇期,施工企业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确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做强做优企业,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确保持续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统计公报

财产保险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企业会计;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

一、内部会计控制 事关经营成败

会计控制目标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经济活动、实施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标准,也是外部审计人员或社会中介机构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依据。人们以往对会计控制的理解局限于财产物资安全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维护方面,会计控制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盗窃、欺诈及舞弊行为。事实上,这仅是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一部分内容,确切地说,它属于会计控制中的会计牵制。我国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为:一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可见,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定位主要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防错纠弊,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改善,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也应有相应的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不仅需要借鉴国际有关做法,也需要考虑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企业的现实,从改善我国企业现状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 既遵循适当的前瞻性与发展性,又有立足于现实的稳定性与可操作性。

内部控制理论在西方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成熟于COSO报告的五大成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这是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以及发达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考虑的要件。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范围与COSO报告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的内容在范围上也会越来越宽泛。企业的文化理念、经营哲学等因素都应纳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从我国现有的相关内部会计控制法规的内容来看,作为企业外部条件的控制环境与风险评估部分相对较弱,应将其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内。

二、加强程序控制 筑牢整体架构

会计控制构建的思路大体有两种,一是程序控制,二是建立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目前,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多采用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到的程序控制思路。程序控制即通过规范业务开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控制。比如对于采购与付款业务活动,根据内部牵制要求,应分隔为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和入库等环节,通过相互之间的制衡达到控制目的。程序控制思路简便易行,但未考虑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此外,程序控制思路也没有充分考虑控制环境问题。显然,程序控制思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难以胜任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进行全面有效控制的需要。笔者认为,不管企业的规模、文化背景如何,均应按照以下五因素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第一,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控制首先要考虑控制环境问题。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具体又由七个要素组成,即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价值观、员工的胜任能力、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资源政策和实施。控制环境状况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即公司权力层如何架构,具体则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之间的权责分配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劣取决于董事会的作用。构建内部控制首先要把董事会架构好,这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源头。然而,现行程序控制法思路中找不到如何架构董事会的内容。同时,管理者素质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决定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内部控制对管理者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二,风险评估。构建内部控制同样不能忽视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评估即对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判断与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的过程。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第24条提到了风险评估问题,但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控制方法来对待。风险评估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或许是受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影响,程序控制思路也未能考虑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加以评估。

第三,控制活动。由前述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不难看出,程序控制思路主要对一些业务活动程序作出规定。实际上控制活动是广义的,上述风险评估本身就是一种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指令得以实现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政策方面主要规定应当作什么,程序则保证政策运行并产生效果。控制活动可以出现在企业内部各个阶层、各个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及产、供、销等方面。现行程序控制思路主要局限于经济业务层面,需要进行纵向与横向方面的拓展。

第四,信息与沟通。无论进行组织架构、风险评估还是实施具体的控制活动,都离不开获取具体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曾经排名世界500强第二位的思科公司,其创新的基础正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与沟通,它做到24小时结账一次,使员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其管理层认为,公司出问题都是出在公司领导与顾客、员工距离太远了。事实上,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都会接触到一些关于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他们最先发现问题与机遇,因而加强信息沟通很重要。

第五,监督。没有监督就等于没有控制。监督是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再控制,主要由审计部门实施。安然公司虚构利润问题即由其内部审计人员揭发出来。因而构建内部控制不能不考虑监督因素。程序控制思路仅涉及各个环节的牵制问题,难以顾及监督因素。

财产保险工作思路范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fenkey”为你整理了这篇财政部门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我区财政部门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推进保障民生、服务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一)抓精准谋划,主要指标任务顺利完成。

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我区高基数及一次性收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今年组织收入形势十分困难严峻。面对收入压力,我局按照省市区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协作,深挖增收潜力,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全力以赴抓组织收入工作。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70.7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39亿元,精准完成市里下达的考核目标。完成财政总支出104.10亿元,同比增长25.09%,确保了路桥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同时,作为非营利性服务业劳动工资总额增速指标的牵头单位,我局始终坚持全区“一盘棋”,主动作为,努力克服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组成指标非一套表单位近3年平均工资增速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等不利因素,全年增长率达3.3%,综合得分排名全市第1,助力我区生产总值指标增长。

(二)保重点民生,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有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财政系统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确保患者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的思想,预拨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1亿元、医疗救助资金500万元至区医保局,全力凸显“民生温度”。同时,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启动疫情防控资金快捷拨付程序,确保各项防疫资金第一时间拨付到位,共落实防控经费7160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全区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三)盯精准高效,服务经济发展主动有为。

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疫情期间出台的防控保供、减税降费、减租降息、降本增效各项决策部署,全年共落实“五减”政策15.75亿元。其中,减税2.51亿元、减费9.97亿元、减租0.99亿元、减息0.97亿元、减支1.30亿元。抓好“两直”政策资金落地。争取到中央“两直”资金2.19亿元、省补惠企利民资金**万元,在前期安排惠企利民政策资金1.78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1:1.5的比例配套安排资金。加强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通过“小微通”成功兑付资金1.16亿元,共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7011户,为纾解企业困难、激发市场活力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积极培育优质可持续财源。联合区税务局,立足财政税务职能,出台了《“四百税源”专项行动三年计划》,重点围绕“一大一小、一增一存”,全力支持台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小微企业园区提质增效,推动重大招商选资项目开花结果,为我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

(三)严收支管理,财政运行风险总体可控。

突出做好“三保”工作。高度重视“三保”支出资金安排,对新冠疫情防控经费、社会保障经费、机关事业单位运转支出、民生实事项目经费给予优先保障,没有出现拖欠工资、影响正常运转和影响基本民生支出等财政运行和“三保”支出风险,全区财政收支运行总体稳定。切实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落实化债专项行动方案,切实强化源头管控,妥善化解存量债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防范社保基金风险。密切跟踪中央、省养老金统筹调剂政策走向,及时跟进被征地农民新政,积极做好相关测算。同时,多渠道筹措社保风险金,充分预估社保基金每月支付量,留足备付额度,托牢民生底线。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的通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及时收回根据建设进度可以延后安排或确实无法支出的项目经费和部门预算结转资金,共压减支出1.3亿元,用于疫情防控、政策兑现及其他“三保”支出。

(五)优服务工作,财政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着力“一网”通兑平台建设。全面细致梳理财政资金奖补各类专项政策26项,确定纳入“一网”通兑平台政策条目,制定标准化、格式化的政策条目申报书,联系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申报指南,实现财政奖补政策“零次跑”,为惠企政策兑现按下“快捷键”,全年申请企业40余家,涉及资金3120万元。全面推行“政采贷”。在银企之间牵线搭桥,积极推行“政采贷”。政府采购中标的供应商可凭中标通知书和政府采购合同,向银行申请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已有15家金融机构开通融资服务,全年达成贷款总额1082万元。有序开展公款竞争性存放。全年组织竞争性招标3期,资金量合计22.34亿元,其中财政专户资金14.05亿元,行政事业单位资金8.29亿元,预计利息收入5242万元。通过竞争性存放,实现了资金的保值增值和规范存放。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抽取了区内8家单位的12个专项资金开展检查,共涉及资金2227万元,同时对十个镇(街道)的基层财政专项资金和六个区级部门的扶贫专项资金进行检查,进一步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动态监管,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完成内跑平台与财政系统对接。大力推进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数据归集共享等工作,将财政系统中的用款计划、授权支付、直接支付等事项办件量传递到“最多跑一次”平台上,实现了内跑平台与自有系统的对接,全年向内跑平台办件量达86799条。

(六)深创新改革,“六大行动”推进切实有力。

积极开展“六大行动”,有力提升要素资源整合保障能力,破解财政收支平衡的难题。其中,千亩净地行动,出让地块28宗1425亩,合同金额达63.56亿元;存量债务降本降息行动,全年减少利息支出1.5亿元;国有企业提质增量行动,实现国企主体信用评级AA+级1家、AA级2家;国有资源资产整合行动,完成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土地)摸底工作,将148处约2.43万平方米的公房划入国企;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行动,加快经营性项目落地,实施了矿山生态修复、游泳健身中心、部级市场贸易采购方式试点等一批项目;专项债券项目储备行动,抓住地方债发行“提速加量”的历史性机遇,争取到债券资金额度23亿元,同比增长130%。

(七)铸财政铁军,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深化。

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强化党建带队伍、优服务、促发展的作用,在成为“全区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我局党建各项工作,实现示范点优化升级并顺利完成“市级机关党建示范点”申报验收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今年发展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提升了财政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对内印发了《区财政局财务管理制度》《区财政局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等制度,重新修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对外出台了《进一步规范差旅费管理有关事项》《重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福利费使用和管理》等规定,筑牢“不能腐”的制度堤坝。扎实做好巡视整改,积极主动配合区委巡察组开展巡察工作,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清单,确保巡察整改到边到底,不留死角。坚持抓好理论学习。制订《2020年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开设以“医保政策”、“民法典”等为主题的财政讲堂,不断夯实“四个意识”、筑牢“四个自信”,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增强本领、推动发展、狠抓落实的行动自觉。全力做实意识形态工作。积极申报意识形态“十条百例”项目,建强财政网军队伍,做好网络舆情管理,不断增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在原有15位网评论员的基础上扩建网评兵团,新增加9名网评员,评论员队伍达到正式编制的39%。

二、2021年工作思路

聚焦“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题主线,准确把握我区阶段性特征和财政改革发展特点,立足财政职能,将系统观念系统方法落实到财政工作全过程,深入谋划实施具有牵动性、创新性、突破性的财政战略抓手,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在战略目标上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争先创优、示范引领。聚焦聚力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当家的思维担当管家的职责,主动把财政工作融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棋局中谋划推进,争取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形成更多有分量高质量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在“重要窗口”建设中体现财政担当、彰显财政作为。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加强财税经济形势分析和收入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持续优质增长创造条件,努力为全区大局多做贡献。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以收定支”理念,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财政保障体系。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整体智治。按照“整体智治”和“数字赋能”的要求,着眼于“整体”,力求“智治”。推进“互联网+”、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5G技术、“一网通办”等决策部署,综合运用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引领带动全区创新发展。同时,更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平台等数字技术,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和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整体智治财政,实现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推动决策更加科学、治理更加精准、服务更加高效。

三是坚持利民为本、久久为功。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财政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确保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方面,要尽力而为,聚焦难点堵点痛点,紧扣短板弱项,统筹安排财力支持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扎实办好垃圾分类、污水零直排、公办幼儿园等关键小事和民生实事。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统筹算好当前账和长远账、局部账和全局账、收益账和风险账,在经济发展可持续、财力可支撑的基础上,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是坚持筑牢防线、守住底线。增强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做好较长时期应对困难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把困难风险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些,把应对措施制定得更周全些,凡事从最坏处打算,往最好处努力,牢牢把握财政工作主动权,坚决守住不发生财政风险的底线,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财政环境。防范债务风险,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促进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绝不可不重视债务风险,绝不能因为财政困难就违规举债制造新的风险,绝不能为了解决短期问题而留下后遗症。防范社保基金风险,织密基金风险防控安全网,持续做大社保风险准备金“蓄水池”,全力守护好老百姓的养命钱。防范“三保”风险,压实主体责任,强化“三保”保障能力。防范乡镇财政风险,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和规范乡镇财政管理。

(二)在战略举措上谋划“四个重大”

一是谋划重大改革。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以贯彻预算法实施条例为契机,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深化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绩效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深度融合,构建事前、事中、事后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评价体系、激励体系和工作体系。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优化政采云平台,完善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推进电子票据改革,推进“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一卡通”建设等。深化财政监督绩效管理体系改革。加强监督检查和巡察协作,持续推进区委巡察格局中财政监督嵌入机制建设,充分利用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打通财政内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信息孤岛,实现财政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切实避免监督和管理“两张皮”情况,提高监督效能,提升资金绩效。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改革。以放管结合、权责匹配为目标,修订《路桥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监管制度,完成国企资金管理系统二期上线,推动建立“制度+科技”的监管机制,强化对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国有产权流转、企业重大资金安排等环节的监督监管。

二是谋划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均衡发展的重大项目。聚焦巩固脱贫成效,保持财政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完善巩固脱贫成效的长效机制。高质量做好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及时筹措拨付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强对接和交流,将资金用到刀刃上。服务保障“两高”建设的重大项目。围绕路桥“两个高水平”标杆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落实安置房项目、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经济开发区科创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与铁路相交市政道路建设等财政资金政策,支持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牵一发动全身、乘数效应明显的项目。服务保障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推进财政支农改革,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着力构建和完善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实现农业产业、农村生态、农民素质全面提升,保障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是谋划重大平台。支持建设重大产业平台。深入实施“工业4.0”战略,在保持相关财税政策取向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同时针对重点领域补短板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统筹现有制造业专项资金,落实好各项惠企稳企政策,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发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金属资源加工、智能卫浴等特色优质企业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区建设。支持建设重大开放平台。瞄准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深入推进“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拓展开放广度,紧抓省里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契机,加强日用品及塑料制品交易中心部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平台联动,助力我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支持建设重大人才平台。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的财政支持政策,优化人才投入结构,深入实施“鲲鹏计划”、部级省级“引才计划”、市“500精英计划”“南官英才”等重大人才工程,发挥重大产业平台、创新平台、开放平台对优秀人才的集聚效应。

财产保险工作思路范文6

家庭财产保险在居民生活中,离居民比较近,但在投保率上,却比不上机动车辆保险和人寿保险等业务。家庭财产保险业务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发展规模不大、同期占比不高、居民投保率较低等问题。以2012年家庭财产保险业务为例,我国财险保险市场保费规模为5331亿元,家财险保费规模仅28.47亿元,保费占比仅0.53%。为什么和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财产保险竟受到如此待遇,笔者认为如下:

第一,保险公司缺乏对家财险发展的重视程度,在政策上给予的优惠少,对各级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缺少激励机制,缺乏经营的积极性,没有将家财险归入到整体业务范畴里。比如同是个人业务,家庭财产保险的保单费用不到车险的保费十分之一,但做成的保单时间成本和难度,却不相上下,家财险保单多、保额小,经营成本相对其他财产保险来说比较高,家财险费率低,保费少,赔付率又高,因此一些财产保险公司发展家财险积极性不高,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保险公司缺乏对家财险市场变化的调研,不能及时掌握情况,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我国家庭的收入千差万别,生活水平、财产结构存在很大的区别,针对家庭的不同状况,家财险产品理应当多样化。但家庭财险的保险标的范围比较狭窄,仍停留在传统范畴,缺乏对新保源、新需求的研究;产品设置不尽合理。险种结构不尽完善;保险公司提供险别与客户需求相脱节等,尤其是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社区服务水平费率差异度不高。保险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也不能有效吸引客户投保。

第三,家财险销售渠道有限,缺少吸引力,不适应市场需求。家财险在保险公司的众多险种当中仅是一个小险种,整体业务比重不足1%,不是公司主推的险种。销售渠道不畅家财险每单保费金额小,提成少,营销员主动推销家财险的热情不高,家财险的销售渠道很不通畅,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家财险的发展。

第四,展业手段单调,方式方法不灵活,服务水平不高。家财险配套服务不足,服务不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家财险承保户数多,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承保理赔时效要求高,而家财险配套客户服务项目几乎为零。如客户在出险后,需要由公安、消防和气象等相关部门出具事故证明材料,当客户受损财产需要评估时,由评估机构出具损失财产技术鉴定书等做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且承保理赔手续的繁琐,更让客户烦恼,这一系列的弊病,多方面制约了家财险业务发展。

第五,保险公司对家财险宣传不够到位,家庭财产保险的展业力度不够。家庭财产保险数额分散,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个人和家庭不知道如何投保家财险,85%的人对家财险不熟悉,居民的保障知识缺乏,保险意识淡薄。居民不知家庭财产保险应投哪些险种,怎样投保,投保后居民得到哪些保障以及出险后如何申请理赔等。第六,在调整时期,乡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农民“减负”期间,“保险”往往被当作农民的负担被砍掉,城市居民收入近年来增幅不高,下岗职工增多,也影响了人们投保的积极性。

二、我国家财险改变目前被动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开拓思路

适应市场需求保险公司要有战略眼光,提高对家财险的认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胆创新,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业务工作。对职工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个人收入一律与个人业绩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以便促进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

(二)不断进行家庭财险产品创新

迎合家庭财险需求通过客户分类,提供个性化定制方案,保险公司应认真分析本地的风险状况和客户的需求,研发出具有广泛保障范围、符合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家财险产品。保险公司在设计和推出家庭财险险种时,通过对投保的宣传,险种的推荐,为客户提供合适的品种,以刺激客户的消费需求,让家庭财产保险这一险种能为客户熟知,能真正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制定合理费率

开发投资型产品保险的风险大小,与保险费率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费率越高,交纳的保费就越多,制定出适合保险市场的费率,投资型家财险兼具保险保障、投资理财双重功能,有利于产险公司聚集一部分社会闲置资金,提高巨灾年度的偿付能力。

(四)渠道创新,打开销路网络营销交互性强

节省了投保人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也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并可以为客户提供每天24小时的销售服务,并将客户范围拓展至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网销是非常适合于分散型家财险销售的渠道。

(五)提高家庭保险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保险工作力度家庭保险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代表保险公司的形象。加强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跟上市场的发展变化。对家庭保险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学习,加强形势教育,才能使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六)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