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范例6篇

建筑安全管理

建筑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安全施工管理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说道安全防护与安全事故就不得不从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特点说起,众所周知施工项目安全生产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

一是施工作业场所的固化使安全生产环境受到局限。

二是建筑产品体积的庞大性。

三是施工周期长和露天的作业使劳动者作业条件十分恶劣。这个特点在建筑施工中带有普遍性,都是安全生产需要克服的难题。

四是生产工艺的复杂多变,要求有配套和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予以保证。

五是施工生产的流动性要求安全管理举措必须及时、到位。

六是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和劳动强度大。

七是施工场地窄小,对于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提出较高要求。

上述这些安全特点使项目施工不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及使用电气工具上,发生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和起重伤害、触电、坍塌等方面的伤亡事故占安全事故总数的75%.因此,施工项目流动资源和动态生产要素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点。

1、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形成

通过对大量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事故发生的原因。其主要取决于人、物和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

1.1人的原因

所谓人的原因,就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的行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有统计资料表明,具体的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启动操作不给信号、忘记关设备)、奔跑作业、送料过快、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的摆放不安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时加油、清洁、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必须使用防护用品时未使用;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带电作业等。人的失误有2种类型,即随机失误和系统失误。随机失误是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而引起的,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它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系统失误是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次出现或重复发生。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疲劳、疾病时的超负荷工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负荷,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由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楚,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都能引发不安全行为。另外,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也是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之一。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占很大比重。冒险蛮干、麻痹大意等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逆反、惰性、逞能、凑趣、从众等不良心理所支配。

1.2物的原因

物的原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这里的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据统计资料表明,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状态,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具体指: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的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缺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对建筑行业来说,“物”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能源等。通常,事故涉及的物要比人复杂得多,其形态多种多样,其所拥有的能量的状态更是千差万别。一方面,在生产活动中一刻也未间断过能量的利用,人们给以能量种种约束与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和转换,正常发挥能量用以做功。另一方面,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出现能量的突然释放。突放的能量如果涉及人的身体并且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酿成伤害事故。

1.3环境的原因

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但不考虑客观的情况而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疏忽”却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还应当进一步研究造成人的过失的背景条件,即不安全环境,如照明光线过暗、作业现场视物不清;光线过强;作业场所狭窄、杂乱;地面有油或其他影响环境的东西等。与建筑行业紧密相关的环境,就是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精心布置的施工现场的事故发生率肯定较之杂乱的现场低。到处是施工材料、机具乱摆放、生产及生活用电私拉乱扯,不但给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会引起人的烦躁情绪,从而增加事故隐患。

当然,人文环境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某企业从领导到职工,人人讲安全、重视安全,逐渐形成安全氛围,更深层次地讲,就是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状况肯定良好。反之亦然。

1.4管理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等活动予以控制。对作业现场加强安全检查,就可以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常见的管理缺陷有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有法不依、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安全检查不够等

2、安全事故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

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了解事故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孕育阶段。事故的形成必然有其基础原因,如不考虑客观条件,搞献礼工程和首长工程,盲目指定工期;施工企业安全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设备、机具及劳动防护用品存在质量缺陷等等。这类隐患出现就使事故处于孕育阶段。人们可以感觉到他的存在,估计到事故可能会出现,但无法肯定会出现或者无法得知事故发生的确切时间和具体形式。

(2)发展阶段。由于上述基础原因的存在,再加上企业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就构成了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即“事故苗子”。此时事故已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可以预测到它发生的形式和时间。

(3)发生阶段。生产中的事故隐患被某些偶然事件触发时,事故就发生了。这些偶然事件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事故的发生必然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的损失,阻碍生产的正常进行。

3、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就是对于形形的事故以及人、物环境等要素之间的无穷变化进行研究,从而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和对策的理论。根据参考文献我们得知的最重要的两个理论是:

3.1多米诺骨牌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下述A-E因素按一定顺序发生而造成的。社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A促使人为过失B的发生,又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质及机械危险C的发生,C导致意外事件(包括险肇事故)D的发生,并因而产生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E的发生。这5个因素是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5个因素的连锁反应就构成了事故。

把A-E因素看成5张竖立的骨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5个因素以一定的因果关系依次发生。前面的骨牌倒下,则后面的骨牌也随之倒下。如果是排除了触发危险的因素A,B,C中一个或多个,就会出现避免骨牌D和E倒下的空档,从而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不会引起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E的发生。由此可知,只要使事故发生的连锁系列中断,即清除D前面任一个或多个因素,就可以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研究如何采用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的连锁中断,如特殊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可以杜绝不具有一定安全技术的人员从事危险工种;安全检查制度可以及早发现隐患等。

3.2综合模型理论

综合模型理论认为,在分析事故原因、研究事故发生机理时,必须充分了解构成事故的基本要素。研究的方法是从事故的直接原因入手,找出事故的间接原因,并分清其主次地位。

直接原因是指最接近事故发生的时刻,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物质技术的(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为的(即人的不安全的行为)2个方面。间接原因指管理上的缺陷,它使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管理缺陷与不安全状态的结合,就构成了事故隐患。当事故隐患形成并偶然被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发时,就必然发生事故。通过对大量事故的剖析,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一些规律,据此得出了事故发生的综合模型理论。可见,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里的“管理”是狭义的管理,仅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广义上来说,人、物、环境都是管理对象。本文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是基于广义上的,是研究如何对人、物、环境等诸要素施加有效的管理,从而达到施工安全生产的目的。

4、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必须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施工项目作为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载体,必须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保障生产、生活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的必备条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代表着劳动人民的利益。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经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同时,安全生产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安全生产是精神文明在生产中具体体现,而精神文明在经济建设中具体表现就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关系千万人的安危,是广泛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伤亡事故多,职业病严重的国家算不上是文明的国家;伤亡事故多,职业病严重的企业,也算不上是文明的企业。

建筑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43-01

我国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筑法》、《安全生产法》,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这些安全生产法规的颁布实施,强化了政府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然而,建筑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建筑安全生产状况仍不容乐观。据统计,2012年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特别是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5%和77.8%。出现建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企业安全管理的松懈,部分施工企业盲目追求市场规模,管理水平降低,导致企业管理空心化,对安全事故引发的法律责任后果重视不够,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执法不严有关。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增强做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认清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1]。笔者根据多年来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检查及安全事故处理中所接触的问题,对当前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方法做了浅显的研究。

1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保持了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但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状况,与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

1.1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在建筑业时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从而使得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完全没有安全管理的经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实际上,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目前仍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并未真正做到行业管理[2]。

1.2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及整体素质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不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首先,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建筑业,由于职业技能培训滞后, 他们大都缺乏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其次,施工企业及其项目部管理和技术力量投入不到位。建筑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偏低,不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安全。有些项目经理同时负责多个项目,在许多项目实施现场看不到项目经理。并且,大多数建筑施工现场缺乏专职的安全人员。同时,还存在建筑业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落后,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配备不全,安全措施投入不足,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缺乏建筑安全危险的预测和评估机制等。

1.3安全法规制度不完善

《建筑法》中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部分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难以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等等。这些不够完善的法律法规都急需修订以适应当前建筑安全管理的需要。

2 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几点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把建筑安全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安全系统论,建立起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并使建筑安全管理有效运行。思想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动力,目标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南,机构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中枢,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全面的安全管理手段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利器。

2.2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强化建筑安全管理,推动我国建筑安全形势的稳定与好转,关键是要有一支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的安全监管队伍和一个安全意识强、操作技能高的建筑工人群体[3]。因此,要推动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对建设各方主体,特别是施工企业人员分级全员培训,另外,重点要提高农民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技术规范, 熟悉本职安全管理规定和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以达到管理人员不盲目指挥、操作人员不冒险作业,杜绝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目的。

2.3 修订、完善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业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实际,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当前应加快《建筑法》的修订, 增加有关安全生产的内容,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主体地位及对建筑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定位,补充有关安全生产许可的规定,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办法、做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奖罚严格。另外,制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及建筑事故死亡、伤害的经济赔付标准等。

2.4 加大力度依法追究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

从建筑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我国对建筑安全法规是有较为全面的要求和规定的,各施工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也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建筑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有责不究。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防范的预防工作不够重视,发生事故后,总是通过花钱息事宁人,而一些管理部门也姑息隐瞒,总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以经济处罚了事。“私了”似乎成为行政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受害者等多方乐于接受的解决方式。这样更是助长了施工企业不重视安全预防与安全操作的行为,为安全事故带来隐患。所以,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应依法查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使相关企业能真正认识到违法违规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积极主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建筑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安全管理;建筑施工;问题;策略

建筑施工是需要多个单位,多种工种相互协调和相互协作的复杂工程。建筑施工的环境多变,劳动的强度大,施工中危险因素较多,容易发生事故。这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以及企业发展都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建筑施工中加强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安全管理就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施工设备与财产安全,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协调的活动。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全面认识和分析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安全管理有利于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积极性

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对员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建筑施工中,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注重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有利于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

2、安全管理能够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有效的安全管理对施工的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和协调,保证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人员按照安全管理的规定进行现场的操作和生产,有利于保证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保证工程按期交付。

3、安全管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企业的发展会带来重大的消极影响,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安全管理能够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及时修正和调整施工过程中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行为,保证工程建设安全进行。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能够稳固整个建筑施工单位的基础,会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相关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建筑施工中各方面主体责任不明确

建筑施工是复杂的工程,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涉及到不同的主体和单位,只有各单位相互协调,保证自己责任范围内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才能促进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方面主体的责任,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问题,各相关主体会相互推诿,造成施工管理的空白,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缺乏及时有效的救助。建筑施工中各方面主体责任不明确会使得企业忽略制定企业的内部应急预案,当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处置,造成重大的损失。

2、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的意识

在很多的建筑企业中,从企业领导到现场施工人员普遍存在着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没有深刻认识到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此外,安全管理在经济效益、施工质量以及工期等因素的影响下被渐渐忽略了。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甚至挤扣安全生产的费用,造成建筑施工中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安全管理中。这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雇佣缺乏专业技术的民工,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直接进入工地作业,为施工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使施工单位没有安全管理的压力,存有侥幸的心理,在施工中只重视眼前的效益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带来的长远利益和隐形效益。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上投入不足,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三、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生产的意识

首先,在建筑施工中要深刻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施工的思想。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建筑施工单位发展的基础。建筑施工单位的领导要将全面认识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重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加大对安全管理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使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其次,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安全教育要以人为本,以施工人员为中心,通过进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让员工熟练掌握施工的新工艺,熟悉新型机械设备的操作程序,并且培训后要经过专业考核方可持证上岗。此外,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贯穿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安全教育还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

首先,进行安全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有利于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落实,是建筑施工安全进行的有力保障。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主要的职责是组织相关人员与单位对在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并且还要监督和落实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其次,安全管理要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要熟悉安全的规范和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并且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最后,实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在安全管理中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责任有利于施工的规范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从部门、班组到具体的岗位都要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且要严格落实。对于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教育和查处,加强安全施工的意识,使安全生产的责任得到落实。

3、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政府部门和相关的建筑施工单位的主管部门要进行积极的配合和合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加强建筑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违反安全生产规范的施工单位进行严厉的惩罚,积极督促完善安全管理,并进行跟踪监督,保证安全管理得到充足的重视;对于重视安全管理的施工单位要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语

安全管理有利于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要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分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以及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汪军.浅议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5)

[2]兰莎.浅议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5)

建筑安全管理范文4

Abstract: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makes the companies becom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therefore,do security management well and get better benefit have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many 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the articles put forward security management features,goals,methods,ideas,hoping to inspire readers in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make contribute to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建筑安全

Key words: construction;safety management;construction safety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49-01

1主要问题分析

1.1 政府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有关交通、铁道、水利、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严重问题,而有关部门也未及时纠正。

1.2 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责任主体。从历次安全检查,特别是重特大建筑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安全设施和劳动安全防护不到位。不少总承包企业对分包企业资质,特别是安全生产条件审核把关不严,违规分包现象严重;不少监理公司的项目监理人员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有的设计单位对安全标准和规范重视不够,造成工程存在安全设计的缺陷等。

1.3 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法监督乏力一是目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缺乏有强制性、可操作性的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规定等,造成企业在市场不规范竞争的低价中标中缺乏安全投入保证,产生大量事故隐患;三是执法监督不力,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还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行政执法和动态监管工作不够严格。

1.4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00万人,80%为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2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建筑业是事故多发行业。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关。因为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四个阶段的任务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到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安全事故率、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安全决策阶段、计划实施阶段、效果检查阶段、汇总总结阶段,具体的实施流程为:计划-实施一检查一处理。

计划即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按照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参照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相关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工作状况及企业总体实力等因素,制定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

实施即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必须严格明确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有关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利,做到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力争达到或高于制订的安全工作指标,并作出分析和汇总,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

检查即建筑安全管理部门要对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的检查,尤其是对安全隐患大的部位、安全工作难于开展的薄弱环节采取重点部位重点检查监督的措施,力争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最终,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应及时按照工程实际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与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对比和评估。

处理是这四个阶段中关键的环节即对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检查评估后,企业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召集与安全工作开展有关的各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总结工作中不足的方面记录下来作为下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首要注意重点,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总结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加强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处理能力。

建筑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代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项目的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涉及的单位多、风险大;所以,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这就需要引入现代项目安全管理的理念,避免和消除安全施工的发生。

一、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系统建立

建筑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目的是减少事故,促进生产。

(一)现代安全管理原则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应用现代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在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个环节固有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控制,以消除隐患,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安全预测、预报和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

(二)安全管理系统要素

构成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因此将安全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这三者之间既有相关性,又各自独立,只有这三个子系统互相协调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

二、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建筑行业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建设管理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局面。随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工业等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扩大和复杂度增加,不可避免地要求参与主体在项目管理、融资和运营管理、建筑设计方案设计和功能策划、施工总承包、工艺设计等方面具备更高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为适应建设复杂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也为提高我国建筑业企业在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竞争力,我国正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和项目管理(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使之逐步具备国际型工程公司的形态和功能。  

三、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项目管理工作不规范,企业内部沟通协调有障碍;

2.项目参与各方的工作范围不明确和职责不清,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难度大;

3.统一沟通平台的缺乏,影响投资方(或项目管理方)对项目进度、费用和质量控制的实时监控,难以满足对项目及时调整、管理、甚至决策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整体规划,造成已形成的信息平台之间,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项目实施中获得的各类资源指标、费用指标、进度指标、质量/安全环保指标的影响因素、施工工艺、材料/设备的市场信息等缺乏有效的、持续的积累和利用。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

缺乏将项目参与各方联系起来的统一的、标准化的WBS分解体系。

对建设工程的参与者――业主、项目管理方、咨询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统一的、规范化的“沟通语言”或分类标准,以实现对整个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统一计划和控制,提高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沟通协调效率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IT技术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建立统一、标准化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企业项目管理行为,保证项目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业务数据的关联和查询系统的健壮),确保业主或项目管理方获得准确、实时的项目信息。

三、完善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阶段安全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务必要以书面形式与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水、电、气、热、邮电通讯等地下管线及地质资料等相关事项签定合同,这样起到在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的制约作用。具体要求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度中应当提供建筑工程全面、准确的地质测量和水文资料,并按照建筑安全标准进行设计,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建筑工程项目准备阶段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由具有一定资历理论基础和丰富工程项目经验的专业建设工程安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同共参与,其中在承揽项目的技术和安全要求上具体载明;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作业环境和建设工程项目相关安全措施所需费用以专项费用来计提,不要列入建设工程项竞价来算;建设工程项目招标规范中,承包单位建设全程安全业绩要纳入评标标准;由相关建设工程项目安全专家来参与安全方面的评标工作。制定合理工期,建设单位要与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监督单位签定合同。建设单位在申请施工许可证之前,应当向当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提交工地安全方案,工其中包括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各自的安全责任、该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安全生产专项施工措施。

(三)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单位要将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审查相关内容纳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范围,具体要做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安全、质量、工期和投资四项同步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以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安全工程师,并向工程项目派驻项目安全工程师。项目安全工程师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人员、物资、经费等资源计划,对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参与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防护设施验收,纠正和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验证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接受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分阶段向当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申请安全审核。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针对下列工程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同时,进入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和吊装、提升机械设备应当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天气条件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四)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安全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要要自行检测工程质量和整理相关资料,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竣工施工安全评价,向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提交《单位工程竣工施工安全管理资料》。建设工程项竣工安全管理资料是证明施工现场能否达到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要求的程度。所提供建设工程项目的客观检测资料文件记录,是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现场能否达到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在建设工程项目在全程实施过程中作的安全资料的记录正确与否,体现了建设工程项相关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力度。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将建设工程项目全程安全记录。其中应包括以下相关内容:台账、报表、原始记录等,并按有关规定去建立、收集和整理,确定种类、格式;确定安全部门或相关人员,收集、整理包括分包单位在内的各类安全管理资料,进行标识、编目和立卷,并装订成册;安全记录的贮存和保管,要有专人负责,贮存的环境应利于保存和检索。

参考文献:

[1] 陈章奇.探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建筑安全.2012(01)

[2] 孙先利.浅谈在既有线拆除站台雨棚的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7(24)

建筑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首先要树立安全管理新的理念,正确认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运用现代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或消除事故隐患,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投资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

1 安全管理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促进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安全管理状况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国民生产力、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通过严加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例如建筑施工的从业人员、所用的机械设备、各种物料及周围环境等,有效地组织和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发挥人的智慧,从而使得这些要素当中的危险状态或危险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甚至达到完全消除,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并最终使得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筑施工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首要位置,没有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认为抓安全工作主要是质监、安监等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事,安全行为不规范,不按程序办事,规避政府监管,对于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造成了建筑施工事故频发和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2.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企业改制,企业逐渐脱离了行业行政管理的束缚,成为了市场中独立的行为主体。目前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上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并未真正做到行业管理。这就形成了建筑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模式不一致,管理工作职责交叉不清。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有的企业虽然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但仅流于形式,不能落到实处。

2.3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现场的大部分施工作业人员都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安全教育,其安全操作的技能水平较低,对于一些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也是极度匮乏,安全教育培训滞后,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尤其是施工一线从业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综合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甚至一些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

2.4 建筑施工技术不够规范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建筑施工现场对施工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没有精密结合工程实际或没有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不能对现场的安全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如: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现场平网、立网材质不合格;塔吊和外用电梯使用不够规范;一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模板工程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2.5 施工安全监督不到位

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监督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但由于监督单位在人员的配置与安排上不合理,如:工程项目与人员不匹配,监督工程内容与人员所学专业不相符等等。从而不能有效开展安全监监督工作。还有一些施工企业没有配备专职的施工安全管理员,对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督促建筑企业进行整改,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不能及时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反映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也不能及时有效地督促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和进行整改后的验证,安全监督的作用不能真正发挥。

3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3.1 提高项目负责人安全意识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因此项目负责人安全意识的高低决定着整个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质量。在实际工程中要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意识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宣传安全保护措施,如施工通道要确保畅通,各种物料要分类放置;建筑进行全封闭保护,设置安全网和安全标志牌;施工现场所有人员要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要佩戴安全带等。其次要加大奖惩制度,现在一些项目负责人盲目追求生产利益,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如同虚设,施工现场很容易发生事故,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奖惩制度是施工人员切实体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排除安全管理出现问题的隐患。只有重视建筑施工的安全,优质工程的建设才能有所保障,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3.2 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施工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及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负全面的领导责任,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具体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贯穿到施工生产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之中,以增强各级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通过严格管理,增强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安全文明施工氛围。

3.3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培训,对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加强对管理层人员的培训,定期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素质,通过培训和安全体系的建立,把各职能人员联系在一起,使管理人员增强管理意识,认真为安全生产负责,重点监督检查项目施工过程中设施的安全性、防护的有效性,做到对安全生产能管、会管、管得好。

3.4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根据国家相关安全法规,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而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为保证正常施工,需要严密的计划组织,规范的施工技术手段,加强技术操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考证和专项安全技术方案论证工作,力求做到从严从细。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

(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

(3)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例如脚手架、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

3.5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学习培训,对施工现场强化执法检查;各质量安全监督人员要严格执行“四不放过” 原则,发现违法违规现象绝不手软,采取停工、整顿、罚款等手段;要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依法履行职责,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规范,认真担负起质量安全责任,切实把好质量安全关;要严格检查建筑工程设计中是否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施工安全技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检查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