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坛范例6篇

幼儿教育论坛

幼儿教育论坛范文1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进一步领会瑞吉欧教育中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功能定位在“文明社会的论坛”,即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家长之间平等讨论,共同提出解决办法的理念后,尝试采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构建网上论坛,搭建幼儿教师与家长、幼儿家长之间、将入学家长与已入学家长之间平等对话、资源分享、观点碰撞的平台,针对幼儿入学准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困惑,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从而促成家长教育观念的提升和转变,促进孩子入学准备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开通“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文明论坛,提供家园交流平台。

大班组教师在与家长、幼儿的交流和沟通中,发现家长们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的入学准备观念不尽相同,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认知与一般知识增长、身体与运动发展的需求特别明显,而对幼儿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学习态度等比较忽视。因此,我们利用幼儿园网络平台优势,开设“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文明论坛,组织家长、教师及已毕业幼儿的家长共同思考与研究孩子的入学准备问题,让多样化的观点在网上这个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得到表达、进行碰撞,让家长看到他人的不同观点,从而引发其自身的反思。

其次。创建“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资源库,共享有价资源。

网上论坛中家长的观点呈现出多角度、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但大多是从自身教育经验,或借鉴他人教育经验而得出的,有的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我们在构建网上论坛的同时,多方搜集国内外有关儿童入学准备的资料,包括什么是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等等。依据收集的资料。我们组建资源共享库,不仅引发了家长们共同收集资料、分享资料的兴趣。而且更加有利于家长充分地了解有关入学准备的相关知识,为家长即时查询资料、解答疑难问题提供了方便。

我们对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不同关注点进行分类,分别应对,通过网上论坛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家教指导活动。对于有着较为正确的观念、主张全面入学准备的家长,我们除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外,还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带动其他家长参与网上论坛的热情。对于较为强调知识准备的家长,我们则通过有针对性的网上主题论坛活动为其提供适当的咨询、指导和帮助。我们预设了以下三期论坛:

第一期论坛主题:入学前。您认为帮助孩子进行知识准备就够了吗?

在这一期论坛中,教师通过事例抛出话题:“入学前。您认为帮助孩子进行知识准备就够了吗?”并且邀请已毕业幼儿的家长参与到网上论坛发表己见,教师也从专业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结果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

主张知识准备的家长:孩子在学龄前期应该多让他们练习数学,多学习英语、多阅读、或者提前将部分小学内容教给孩子作为“储备知识”,等孩子进了小学。就可以驾轻就熟,轻松地学在别人前面。

主张全面准备的家长:让孩子在学龄前期单纯学习知识,是一大误区。应该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抗挫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并非侧重于知识教育。

已毕业幼儿的家长:部分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知识储备比较充分,入学初会感到轻松。但是,当小学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讲解这些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时,他们就会感到乏味、没兴趣,出现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等现象,进而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储备知识”的用尽,有的孩子会感到越来越吃力,于是。学习会出现“大滑坡”现象。

教师: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形象地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地。而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认为种子只有在适合的土地上才会生长、才有收获。幼儿阶段是培养儿童非智力因素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明确这一时期的主要培养目标。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全面入学准备。

在这个网上论坛中,我们从不批评持有“不正确”“不科学”观念的家长,而是鼓励所有家长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对家长进行提问“你为什么觉得进行知识准备就够了”,让家长进一步明晰各自的观念。通过教师、家长、已毕业幼儿家长之间的热烈讨论,原来支持知识准备的家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但也发现了自己原有观念中的偏颇;重视全面入学准备的家长理解了支持知识准备家长的焦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在网上论坛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除了知识准备,入学准备还包括很多方面”的观念。

第二期论坛主题:您认为孩子全面入学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在网上论坛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除了知识准备,入学准备还包括很多方面”的看法后,教师又适时抛出新的话题:“您认为孩子全面入学准备包括哪些方面?”在这一期论坛中,我们发动家长广泛搜集信息资料放在资源库中共享,并且引导家长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对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发展领域进行斟酌与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家长通过不断补充、相互讨论和删减,认为孩子的全面入学准备应该包括5个领域23个方面。

儿童全面入学准备的重要发展领域与主要方面:

第三期论坛主题:帮助孩子做好全面入学准备,您有何妙招?

在第二期的讨论中,家长通过在网上的相互讨论,认为幼儿的入学准备应包括多个方面,但是家长们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到底如何帮助孩子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呢?我们在第二期论坛后,适时抛出第三个话题“帮助孩子做好全面入学准备,您有何妙招”,发动家长从身边已毕业孩子的朋友中获得信息,邀请他们参与网上论坛,提供经验,收获颇丰。

妙招一 幼小衔接中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营造一种入学情景,用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你长大了,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爸爸、妈妈真为你高兴”“进了小学。你会了解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知识”等等,让孩子对上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向往。

妙招二 对幼儿家庭环境进行诊断性评价。对家庭环境的诊断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家庭心理环境以及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对幼儿的家庭环境进行诊断性评价,可以帮助幼儿园了解幼儿父母的育儿观念、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以及家庭为幼儿提供的心理环境等信息,从而能在幼小衔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统整这些信息,以探寻鼓励家长参与其中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可使教师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提供适当的帮助,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

妙招三 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环境创设进行阶段性评价。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其学习环境以及社会交往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小衔接并不仅仅意味着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还应包括学校对幼儿的适应,是一种双向适应的过程。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讲,除了带幼儿去小学参观外。还可在班级环境创设上作出适当的改变。以向小学的班级环境接近,营造小学生的学习氛围。

妙招四 帮助个别儿童克服在入学准备发展中的困难。通过对儿童内在入学准备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个别儿童在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学习态度、语言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基础五大领域中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从而通过相应的幼小衔接活动保持其优势、弥补其不足。

家长自主讨论主题:怎样帮助孩子顺利通过报名活动?

让教师没有想到的是,许多家长在讨论入学准备问题的时候,都涉及到当前许多小学的报名活动。有位家长直接以“怎样让孩子顺利通过小学的报名活动”为题,提出了讨论主题。家长们自发地在网上论坛中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主张知识准备的家长:现今,孩子想进入理想的小学,报名活动是必经的过程,孩子们要经受多种多样的问题考验,为了孩子能从容应对,必须在报名前储备大量的知识,

主张全面入学准备的家长:孩子们在学龄前期只要有必备的早期阅读能力、适当的数学知识等即可,如果强行要求孩子掌握小学学习内容来应付报名活动,则违反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况且,大家也无法全面预料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应对报名活动。因此,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教育论坛范文2

论坛开幕式在郑陆镇政府会场举行,由江苏省名校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唐继延主持。郑陆镇镇长杨康成致欢迎词,他代表郑陆镇党委、政府对前来参加幼儿园办园特色论坛活动的省市区各级领导、专家和园长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来宾们简要介绍了郑陆镇近年来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沈梅致辞表示,非常高兴迎来全省学前教育的精英和同行对武进多年来积淀的办园特色进行解析、解构和指导。沈局长介绍说,常州鼓励幼儿园一园一品,办出各自特色,东青幼儿园就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因人制宜,躬身于教育实践的第一线,虽然缺乏地域优势,也没有硬件优势,但东青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具有智慧优势,利用每个孩子的一双小手,开拓出了崭新的天地,在成就幼儿园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成就了老师和孩子。沈局长希望与会的专家和同行能分享自己的智慧,留下宝贵的经验。

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张世善致辞指出,进入“十二五”,武进教育以办“社会安之,家长信之,学生怀之”的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办富有国际视野、区域特色、师生共进的现代化教育为目标,但我们在文化、课程现代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办学校,其实就是办文化。我们不仅要传承文明,更要开拓创新,努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培植现代学校文化,自觉承担引领地方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努力培植规范与民主相融的制度文化,师德与师能并行的教师文化,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引擎,我们以全语言、全纳性、全人格为维度,以生存方式与未来发展、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异域文化与本土知识为经度,努力构建适切每个孩子发展的学校课程。东青幼儿园的手指游戏就是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灵动幼儿思维的一个非常好的课程文化,值得学习和推广。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表示,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我们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与我国的社会发展要求也有差距,我们对儿童世界依然陌生。幼儿教育非常重要,它将决定孩子以后一生的发展,决定孩子幸福不幸福,决定孩子长大后能不能飞翔和飞翔的高度。可喜的是,常州幼儿教育在全省独树一帜,在全国也很有影响,此次东青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展示,对全省幼儿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吕达先生为与会代表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他强调,新课改,归根结底是构建新文化,核心是树立新理念。要牢牢树立生本理念,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主动性、持续性。二是以生命为本,最根本的是要激扬生命,点燃火花。三是以生活为本,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今天的课程、教材、教学就是明天的社会和生活。四是以生动为本,要实现三个发展,从双基发展为四基,从双门发展为四门,从单向思维发展为双向思维;要实现三个转变,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厌学转变为乐学,从教会转变为学会再转变为会学。五是以生长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最后,吕会长表示,武进教育的发展方向完全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盛赞此次在武进举办的办园特色论坛活动是江苏幼教的一次盛会。

开幕式后,武进区东青幼儿园园长蒋惠娟向与会领导、专家及幼教同行们作了《实践中的东幼,手指上的智慧》的主题报告。从梦起到论证,从实践到创意,从感悟到展望,一小时的报告,理论前瞻,实践丰满,给与会代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省教育学会叶水涛副会长在接受武进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对蒋惠娟园长的报告及办园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她是一名了不起的园长,是一位有思想、有激情、有智慧、有创造的园长,并称赞东青幼儿园的手指游戏具有标杆意义,是全省幼儿教育的楷模。

幼儿教育论坛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QQ Group - New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JIN Xiaofei

(Dongzhou Centre Kindergarten, Fuyang, Hangzhou, Zhejiang 3114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achers could build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by network, and this platform is class QQ Group. By this communication group, teachers and parents are able to discuss about children's growing freely.

Key wordsclass; QQ Group; information platform;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

QQ群作为一个灵活、便捷的网络信息平台广受欢迎。QQ群的产生给人们的网络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和兴趣。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在学生家长中通过建立班级QQ群这个灵活、便捷的窗口呢?这样就可以让老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育儿的方法,总结育儿的经验,搭建家园互动新平台。

1 家园多沟通,形成良好群聊氛围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前提。我们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和家长一起进行群聊,对家长提出相关于幼儿园和班级工作的问题,采取不回避,有问必答的态度,确保家长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应答。同时,我们站在家长的角度,选择了一些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原因,提供相关幼儿教育的经验和策略。及时了解家长的所提出的问题和话题的意图,进行内容的梳理和问题归纳。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以健康、正确的议题来实现对群聊舆论的引导。另外,班级教师尽量提高班级教育与服务质量,争取家长的信任。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老师与家长相互之间的情感有了沟通,就会产生信任和理解。

2 多展示,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

小班的孩子新入园时,家长特别不放心,孩子在园有没有哭闹、孩子在幼儿园能不能吃饱、睡觉是不是没盖被子、有没有和其他孩子一起参与游戏……等等,都是家长关心的问题,他们很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教师在家长接送孩子时短短的语言交流不能完全解决家长的担心。还有的家长甚至对老师给孩子进步的评价提出质疑。我们通过建立班级QQ群相册,每天将孩子在园吃饭、睡觉、做游戏的情景用照相机记录下来,并及时上传到群相册,满足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学习和生活等全方位了解的需求。孩子每一天的点滴进步都会给家长带来莫大的喜悦。家长通过相册了解孩子到进步的同时,对班级老师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更加信任了。

3 建立家长论坛,交流育儿经验

部分家长有很多好的教育方法与经验,对其他家长教育孩子起到可以借鉴或直接指导得作用。例如:小班的孩子就餐一直是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不愿自己吃,挑食、偏食的情况比较严重。针对这些情况,班级老师邀请了果果小朋友(果果小朋友进餐习惯却很好,不挑食,能自己吃饭,还能保持桌面的干净。)的妈妈做一个关于“怎样解决宝宝吃饭难的问题”的论坛,并在群上公告,通知家长开展论坛的主题、时间以及跟帖的方法。围绕这个话题,果果妈妈给了很多好的建议,家长们也纷纷跟帖献计献策,各抒己见,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好办法。家长们马上就表示尽快按照这些方法解决孩子吃饭难的问题。很快就有了“宝宝最近在家吃饭有了很大的进步,能自己吃完,很少让大人喂了”等等诸如此类的反馈。

“如何解决孩子早上上幼儿园哭闹”、“怎样让孩子主动和小朋友交往”的问题都通过论坛一一解决了,既让受到困扰的家长得到了启发,又让那些想出好办法的家长们备受鼓舞。

在QQ群的论坛和留言中,从家长的提问能体现出对所反映的问题的焦虑和烦恼。于是,我们成立了各个研讨小组,对家长提出的各种建议和问题集中或分小组展开讨论、研究。同时查找相关资料,找出准确的答案,给提问的家长回复或直接在群上参与讨论或答复。同时,我们还通过QQ群向一些相关幼儿教育经验的专家发出邀请,主持讨论最近家长比较关注的专题,如在手、足、口病高发的时段,邀请公共卫生科的医生在QQ群主持论坛,告诉家长“手、足、口综合症”是一种通过空气接触传染的呼吸道疾病,让家长了解症状的特征、治疗的方法及消毒预防的措施。家长通过参与论坛的讨论,建立了一个家长和家长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专家和家长之间育儿经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下转第250页)(上接第238页)

4 利用群公告,发挥家长的积极性

通过公告栏及时向家长新的活动公告,让家长及时对幼儿园及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解。让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幼儿园工作。如在开展主题“苹果”时,在公告栏了“请您配合”,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相关“苹果”的资料并带来园,以方便开展相关“苹果”的活动。家长们在群上看到了这个信息之后,第二天,孩子们就把相关资料带到幼儿园来,为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群上的信息使家长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又使家长知道了为配合目标的落实自己应如何配合。另外还准时一周食谱,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园的饮食搭配,同时为家庭饮食搭配提供依据;有目的地发动一些家长推荐好书,让大家好书共分享;推荐好玩的地方,节假日一起带孩子外出活动。推荐好文章,让大家分享经验等等。给家长一个参与和相互沟通的空间,提高家长的积极性。

通过QQ群的使用,教师还可以向更宽的资源空间开拓。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不但要利用好园内的教育资源,还要开发利用园外的教育资源。QQ群可以改变个体性劳动方式下形成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利用互动、下载、积累、写录、链接、搜索等功能,精选和积累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吸纳、扩充、整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进行高效率学习。积累相关育儿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与家长更好地沟通、为家长提供丰富的育儿知识。

家园互动的方式需要不断的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家园共育。QQ群这个家园互动的新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的家园互动,改变了由传统的一对一的家园互动方式到多角色全方位家园互动方式。让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通过沟通交流、互动分享、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让家长发挥主动性,更加主动的参与教育。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幼儿。我们的家园共育才会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有生机。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方明.推进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学前教育研究,2002.1.

[3]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中国致公出版社.

幼儿教育论坛范文4

在一天半的会议时间里,论坛紧紧围绕“童年与教师”这一议题,以专家报告、互动交流的形式,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了讨论。

一、哲学视角下的童年与教师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基本理论专委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在《向儿童致敬》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所看见的是花,它是会消逝的”,那是意识的世界,以成年世界为代表,而那可以一再生长与开花并永不消逝的“根茎”则是进化历史赋予人类个体的珍贵礼物――童年。童年是成年的发源地,成人是这种童年资源的继承人和受益者。儿童是最好的哲学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基本理论专委会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杨宁教授认为,将哲学范畴中的问题迁移到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并非是要否定环境、文化以及后天经验与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要更加辩证、审慎、深刻地理解儿童早期学习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脱离对儿童发展生物学前提的基本认识,将发展完全看作后天环境和学习作用的结果,或是将遗传因素的作用推向极致,都对教育实践有误导之嫌。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童年与教师

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教授认为,童年是永不消逝的,童年一直都在。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知,儿童有九大心理需要,即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独占的需要、赞扬和认可的需要、幽默感的需要、秩序的需要、新体验的需要以及责任感的需要。如何确保童年永不消逝,需要各界共同作出努力。

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指出,事实上,只有温暖、温馨、微笑和关注的家庭关系(包括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祖辈关系),才能使儿童自豪地说,“除了童年,我一无所有”;只有尊敬、关怀、感恩和热爱的他人关系(包括师幼关系、同伴关系、邻里关系),才能使儿童自豪地说,“除了童年,我一无所有”。保证婴幼儿能在积极温暖的人际关系中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尽的责任。

华南师范大学袁爱玲教授指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是帮助儿童获得幸福,其教育过程也应该是儿童体验幸福的过程。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儿童追求幸福、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儿童的幸福是多方面的,物质条件、健康和安全、教育、同伴关系、行为和风险、主观幸福感等构成了儿童幸福的主要维度。

然而,在实践中,儿童与教师的关系并不理想,因为教师“从童年中走出却忘却了童年”。正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秦金亮教授所指出的,儿童世界应与成人世界互相穿梭以及分享与融合,儿童与教师的关系可进行专业转换,如对教师童年的唤醒与移情、对教师童年记忆的叙事与重整等。

广州大学叶平枝教授强调,幼儿园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塑造着幼儿的自我和个性,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她从幼儿园教师日常评价行为的界定、分类、现状、转化等方面,报告了自己所带领的团队7年来所做的相关研究,证明日常评价是教育中的画龙点睛之笔,要体现人性化和智慧化。她建议对教育问题要进行缜密的研究,应当“小题大做”,运用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来回应教育的现实或关键问题,从而真正实现以研究和理论指导实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够开展长期追踪研究。

让童年回归,需要让儿童真正享有本该享有的童真、童趣和一切应有的权利。山东师范大学向海英教授强调,幼儿园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幼儿能够真正拥有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所以,我们要尊重童年的独特价值,珍视、融入童心,构建儿童本位的、幼儿真正心动的课程,高度重视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本体功能,建立平等、互惠、公平的新型师幼关系,倡导发展性幼儿教育评价。

沈阳师范大学秦旭芳教授指出,教师应当保持正确的“三观”:在教育观上,保持教育创新观、教育改革观、教育事业观;在教学观上,体现教学思想观、教学民主观、教学方法观;在儿童观上,遵循辩证全面的学生观、自主学习观等。

华南师范大学李思娴博士强调,教师应观察儿童的行为,关注儿童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冯婉桢博士指出,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温暖的支持,拉近自己与幼儿的距离,让幼儿感受到关怀。上海师范大学李燕教授专门研究了儿童的极端害羞行为,J为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提升害羞儿童与他人交往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加强家园联系,带领儿童走出传统课堂走向社会等,以避免过度害羞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社会学视角下的童年与教师

受波兹曼《童年的消逝》的触动,刘晶波谈到,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正在逐渐模糊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导致了童年的消失。童年正在被定格为历史,渐行渐远。她着重强调,童年是需要被珍爱和保护的。

南京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着重强调,儿童本位是教育原则、政治原则,是未来理想社会的文化特征。从宏观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的儿童立场反观微观层面(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儿童立场,应以儿童为原点,与儿童共同游戏,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设计课程,站在儿童的立场创设环境,站在儿童的立场创造生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委会副主任、沈阳师范大学但菲教授梳理了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到21世纪00后儿童生活的嬗变历程,从家庭、游戏、学校、政策、电子媒介五个维度对儿童及儿童教育进行全方位剖析,分析了处在不同年代的儿童的幸福与无奈,反思了我国当代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为保护儿童的童年生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其他学科视角下的童年与教师

受人类学毕生发展理论的启示,刘晶波认为,个体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从时间上看,个体发展不局限于出生到成年阶段,而是始于生命之初,终于生命的终结。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从空间上看,个体的发展不仅限于学校系统。从发展方向上看,个体的发展同时具有获得和失去两个方面。她认为,应当辩证地看待、多视角地对待人生的发展得失。

福建师范大学丁海东教授认为,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来自于教育教学职责的履行,从根本上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人际互动。儿童作为身心统一的人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园教师职责履行的工作对象,是教师职业、教育行业独特性的依据和根源。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对儿童的关注,对童年及其成长的敬畏,以及对师德的重视与对教育教学多样性的强调,正是当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立场、专业信念与操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丙成副研究员认为,确保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其中之一就是需要进一步落实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增加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完善幼儿园教师培训内容,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优化幼儿园教师培训形式,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规范幼儿园教师培训管理,提高教师培训的保障水平。广州大学赵景辉博士则补充指出,还应花大力气保障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公正与规范。

幼儿教育论坛范文5

认真贯彻落实《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区教育局《关于教师队伍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全区幼儿园教师和园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分层培训、集中培训、网络远程研修、园本培训和自主研修为主要形式,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打造一支思想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创办均衡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重点工作

(一)师德建设

开展“爱与责任”主题师德教育活动。各单位根据要求,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规定学习内容,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熟知《教师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区教育局《教职工师德考核意见》、《区幼教工作者职业道德细则》等内容,学习活动采用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四落实。讨论修订更加贴近本单位教师生活、教学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师德规范和行为标准,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新的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

大力培树师德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依法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歧视幼儿,实施师德预警制度和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二)园长培训

1、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幼儿园园长的整体素质。坚持搞好每两个月一期的幼儿园园长论坛。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参加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通过集中论坛、专家报告会、现场观摩、自主学习等形式,不断加强园长的自我修养,提高园长的思想政治觉悟、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继续实施名园长建设工程。有计划的组织名园长参加省、市高一层次的理论研修班,奠定高层管理理论基础。充分利用教育发展研究会为园长的成长搭建舞台,对一些重点课题进行专项研讨,探索幼儿园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3、开展园长读书活动。在全区园长中开展以“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内涵发展”为主题的读书学习活动。

4、加强对业务园长的培训。抓好业务园长的培训,按类别、分主题每学期一期。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培养他们的调研意识和服务于教师和幼儿的意识,在教育管理中能够沉下心来、铺下身子,真正做到问计于教师和幼儿,为教师和幼儿的发展排忧解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教师培训

5、积极实施骨干教师培训。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为重点,以市、区教学能手推荐遴选为契机,启动全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积极实施骨干教师培训。主要是研究性培训,重点研究教育前沿信息及学科教学情况,指导全区幼儿园教学。力争年内培训骨干教师400余名,形成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区教师主动健康发展。

6、普通教师全员培训。每学期开始对全体幼儿园教师进行一次教材通研和美术、音乐技能培训;开展幼儿园教师读书活动,倡导终身学习,提高业务修养,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增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搞好家园共育,和谐师生关系,争做智慧型教师。

(四)加强对园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全面推进园本培训工作

7、园长是园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园本培训工作。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发现基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梳理并做好教师园本培训课题的立项和研究工作,实现“问题即课题、课题即课程”的研训模式,把园本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素质提高、专业成长的主要阵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学科论坛、课堂观摩、小课题研究、基本功训练等形式引领教师提升业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幼儿教育论坛范文6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近年来中国家长的集体口号,虽屡遭反思,可从未被颠覆。按吴建民的说法,总的趋势是“起跑线”越来越提前。

不少幼儿园把小学内容提前教了,各地学前班非常活跃,不少年轻母亲刚怀上孩子几个月,就开始上各种学习班,听音乐,读诗,朗诵莎士比亚剧作,认为不进行“胎教”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基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的“度”究竟如何把握?近日,众多教育界专家聚集在国务院参事室举办的“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论坛上,分析“过度教育”现状、成因和负面作用。

幼儿园隐性“小学化”不易被发现

“每个儿童的起跑线是不同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告诉本刊记者,教育如果超越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不仅不能促进儿童的成长,反而可能会阻碍其成长。

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在论坛上用“播种的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期望,收获的是‘伤在起跑线上’的苦果”来概括过度教育的困境。

过度教育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当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儿园教室里没有玩具和其他教育材料,所教内容却有大量的识字、计算、拼写等,不仅有书面教材,有的幼儿园还配备了作业本,老师不采用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而是采用了讲授式教学,幼儿端坐静听,课上课下还要进行识字、拼写等训练。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告诉《望东方周刊》,显性的“小学化”在我国当前部分地区存在着,尤其是在一些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更为严重,而隐性的“小学化”则不易被发现。

隐性“小学化”使幼儿失去了幼儿应有的自由,教育过程失去了趣味和快乐。这种隐性的“小学化”现象存在于各地幼儿园,一些拥有闪亮光环的大城市知名幼儿园也难免会有这种现象存在。

不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小学化”,对幼儿而言无疑增添了没有必要的负担。为防止“小学化”倾向,教育部将成立“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旨在加强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专业咨询和指导,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多个地方政府近两年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来约束“小学化”倾向。广东省于2011年下发了《关于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的通知》,出台了不准搬用小学教材、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等五大严防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禁令。

江苏省于2011年公布的《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草案)》中明确强调,“禁止以集 中授课方式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学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等违背学龄前儿童成长规律的教学行为。”

而教育主管部门良好的“官方意图”要落到实处却并不容易,其中的一大阻碍来自父母家长的认识。

辽宁省东辽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10年开展了对当地17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32个民办幼儿园的调查,调查显示有65. 49%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在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或加强拼音识字写字算题教学很有必要,可以减轻孩子上小学的负担”。幼儿教育机构正是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而扩大了“小学化”的市场。

上海最近取消少儿英语星级考试引发的舆论争议,也是类似官方减负与民间诉求之间的博弈。

教辅这个产业链损害教学秩序

双语教育对儿童思维发育是否有利无害?小学二年级之前是否应当学数学?当这些基础教育领域的问题在正规教育体系内尚且缺乏科学结论时,市场化教育机构的大幅广告则给出了斩钉截铁的肯定。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长期关注基础教育,在他看来,当下许多过度教育观念的流行都是源于现实压力。“虽然讲义务教育,可是城乡中小学教育条件有天壤之别,同样在城市,学校所享有的教育资源也相差悬殊。这种差别是教育资源严重不均造成的。”温儒敏说,正是这种不均,让家长们迷信各种提前教育、过度教育,“近年来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强,办学硬件改善了不少,但软件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温儒敏说,一些原在西部或相对落后省市工作的优秀教师,纷纷被“挖”到京、沪、粤等省市,同一地区普通学校的优秀教师也集中到重点学校。农村情况则更严重,乡镇普通中学基本消失,一个县的重点中学,往往囊括了全县半数以上教学资源。“最近十多年,虽然出台一些措施抑制教育资源的失衡,但情况似乎没有彻底好转。”

“一边是学校本身的两极分化,是教学资源的愈加畸形的分配,一边讲让家长们放心让孩子就近上学。凡是有点条件的人,都想把孩子送到资源优厚的重点中小学上学,这个‘起跑线’一开始就不是同一条线,社会怎么能不紧张?”温儒敏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告诉《望东方周刊》,“起跑线”口号的背后已形成错综复杂的价值链和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学校搞课改,提倡减轻孩子学业负担,可是一些商家与学校某些环节结合,又要孩子上各种班。“政府部门想实施有效的课改,就必须对这种损害教学秩序的商业行为有切实的抑制措施。关键则是切断既得利益者形成的阻力。”朱高峰说。

“教辅的利益链涉及学校、教师、教材编撰者、出版机构、教学机构经营者、各种中介组织等,其中有些是公开的活动,有些则是若明若暗的,并且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机构、活动混杂在一起,真假难辨。”朱高峰说,“广大学生和家长是直接受害者。问题在于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使得家长和学生们更多时候自觉自愿,甚至是抢着来受害,实际上他们是被绑架了。”

淡化竞争性的教育政策

针对过度教育问题,参加上述论坛的多位专家都把矛头指向了“教育产业化”弊端。

朱高峰指出,基础教育中利益集团的存在是办教育以营利为目的的必然产物。教育行政部门不仅需要否认教育产业化,还需要对教育产业化的种种表现及其后果进行研究和清理,以遏制教育产业化的不良表现。

“国家投入不够,学校就要自己去赚钱。赚了一些钱,可风气坏了,一些人的心野了,一些老师没心思了。市场化对基础教育的伤害是致命的。”温儒敏认为,现在需要有更强硬的措施摒除产业化对过度教育的不良影响。

“单纯就利益链本身来解决过度教育问题也是不可能的。”朱高峰说,还要从社会需求、基本制度等方面来澄清问题、提出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