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研修总结范例6篇

智慧研修总结

智慧研修总结范文1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先生表示:“每一次科技变革,都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市场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抓住科技变革的重大机遇,投资创新,必将成就明天的领导地位。在‘互联网’向‘物联网’发展的革命性时代,‘智慧的地球’又是一次难得的良机,为中国未来5-10年的突破性发展提供借鉴。”此次开放日是IBM在华研发机构有史以来最为全面而集中的一次科技展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为中国的腾飞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让企业、城市、行业和社会更加智慧,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智慧的地球”中包含的物联网,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革命,也是对人类生活的革命。如何利用科技信息的手段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全世界各国都在深切关注的课题。如何把握“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对于更好的调整经济结构,使国家经济获得更大的成功,变的非常关键。建设智慧的电网、智慧的铁路、智慧的城市交通等系统,不仅可以拉动钢铁、机械、设备制造和水泥产业,同时能够拉动电子和软件产业的增长,从而增加知识型就业岗位,促进产业升级,增速国家总体经济的发展。  从IBM研究院的角度来看,做下一阶段智慧的地球、智慧的城市,需要对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平衡。

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陈滢博士表示,在智慧城市里有六个课题:一是智慧的城市帮助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例如政府的一站化服务。还包括企业中的各种流程,把物理上、逻辑上的各种流程进行整合,使企业通过流程,提高效率。二是医疗,在美国奥巴马政府,医疗是非常重要的刺激经济手段。在中国医疗改革更加需要智慧的医疗,医疗流程的整合、医疗资源的整合等等,这关系到民生。三是能源,能源包括石油,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发电,包括降低碳排放。四是公共安全,企业需要在安定团结局面才能做好经济。五是交通,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不能光靠修路、修地铁来解决交通问题,还需要一些手段和技术方法实现智能交通系统。六是教育,要智慧的教育,人口多了,需要受教育的人也多,不光是正在学龄时的儿童,甚至一些成年人都需要得到智慧的教育。

智慧研修总结范文2

一、“艺・慧”教育的内涵意蕴

“艺・慧”的“艺”,是对“花草树木”般的学生的精心呵护,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湛技能,是富于激情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树人”实践,是独特而又美丽的智慧教育艺术;“艺・慧”的“慧”,指智慧教育文化背景下,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层面生发的机智与智慧,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德育、智慧学校、智慧校园、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教师、智慧学生、智慧图书馆等元素。

整而合之,“艺・慧”教育,即致力达到艺术境界的智慧教育,是一种富于知性之美与智慧之美的教育。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企望全面贯彻“艺・慧”教育理念,使每位教职员工将其内潜于心、外显于表、落实于行,运用独特、美丽、富于想象力、饱含创造性的“艺・慧”教育思想、理念、机制、策略、方式、方法等,创办一所溢满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学校,使每个学生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二、“艺・慧”教育的运行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结合区域文化与自身文化特色,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逐步推进领导机制、文化机制、研究机制、培训机制、考评机制、奖励机制改革,才能确保进入良性发展、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使学生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与幸福。

1.领导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领导机制,是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的可靠保障。创新领导组织机制,确保责任主体到位;健全督查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完善奖优罚劣机制,确保工作推进到位。这样,核心领导,统揽全局,议事决策,协调沟通;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科学分工,细化目标,各尽其能,效率提升;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分工合作,步调协同;制度完善,秩序井然,“艺・慧”教育,运作轻松。

2.文化机制

教育因文化而内涵丰富,文化因教育而提升价值。凡是进入教育的文化,都会被认定为优秀的、精粹的、适合的文化。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应自觉引入适合发展需要的文化机制。如,建立统一标识的形象设计机制,从理念标识、行为标识到视觉标识,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内涵与办学特色;建立教育素养提升机制,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能、新知识,生成特色文化素养。

3.研究机制

学校需建立“艺・慧”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机制,形成一套日趋成熟、行之有效的教科研体系,打造一支智慧办学、智慧教育、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究的教科研队伍,通过申报省总课题、市大课题、镇小课题、校微课题,科学研究、开发、建设、实施系列特色课程,创造性地解决品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致力营建突显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校园,创办以“生”为本、以“学”为根的文化型、艺术型、智慧型学校,生成办学之美、教育之美、教学之美、管理之美、校园之美、教室之美、n堂之美、学生之美、学习之美等。

4.培训机制

实施“艺・慧”教育,需建立规范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参观、专家引领、学历进修等方式,引领组建一支理念先进、技能精湛、结构合理、合作精诚的教科研团队,脱颖而出一批智慧教育、教学、教研、管理人才,在实践中探索“艺・慧”教育思想与理念、策略与方法,研究与之相匹配的智慧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进特色教育文化的逐步形成,继而创建智慧学校、构建智慧校园、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人才。

5.考评机制

践行“艺・慧”教育,学校需树立“凭实绩用干部,从实绩看教师,以实绩论奖惩”的考评理念,把“想工作”“能工作”“会工作”“多工作”“工作好”“工作强”“工作优”作为考核的标准,创建张弛有度、刚柔相济、显潜结合、长远兼顾的考评机制,构建一套体现“艺・慧”教育理念的综合考评体系,做到考评与干部调整、教师奖惩、年度考核一一挂钩,使其真正成为办学的“指挥棒”与“风向标”,引领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地纯正师表形象、丰富专业素养、激发智慧潜能、焕发工作活力、提升教育品位。

6.奖励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做到“褒有根”“贬有据”“制度在先”“奖惩分明”,增强考核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使广大教职员工,会工作的有舞台、想工作的有动力、工作强的有地位、工作好的有荣誉、工作差的有压力、不工作的有危机,从而都能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品牌创建中去,创造出自强不息、生气勃勃、百舸争流、开拓创新的美好局面,创建一所富于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学校,一个弥散着文化氛围、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校园。

三、“艺・慧”教育的实施策略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需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校园文化体系、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升级教研科研体系、健全教师发展体系、更新学生培养体系,致力建设“艺・慧”校园,全方位地引领学生追求优雅、智慧、幸福。

1.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

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需用科学化、人文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与人文情怀的“软”管理相结合,不断地凝聚全校师生,提升执行力,使学校的目标计划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考核体系日趋科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的动力系统、实施系统、检查系统、修正系统逐渐高效运转,不断地优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模式、队伍建设、课程结构、育人环境,推动学校良性发展。

2.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

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需构建理念系统,围绕核心理念,设计校徽,谱写校歌,拟定校训,制定校风、教风、学风等;构建主题系统,围绕办学主题,设计双语节日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德育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构建环境系统,整体规划校园环境,重新命名建筑物、大楼、道路,设计课室、功能室、办公室、阅览室等;构建形象系统,设计文化长廊、艺术长廊、文化名人雕像画像,做好电子屏幕、书籍、画册、卡片、网站、广播站宣传工作等。

3.重构“艺・慧”课程教学体系

学校需成立课程研发小组,从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构建与“艺・慧”品牌相适配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有效实施基础型课程的同时,全面开展拓展型、综合型、实践型课程。如,设置学科延伸类课程,通过研究、交流、合作、探索、发现、实践、创造,培养学科兴趣生、特长生;设置人文类课程,整合人文学科教师资源,通过中华经典诵读、世界名著导读、人文礼仪讲座、演讲辩论活动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设置艺体类课程,通过书画创作、音乐欣赏、阳光体育、形体训练等,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与美的鉴赏能力;设置综合类课程,整合“线”“纸”“泥”等资源,借助“社团”,设计系列“慧心”“慧眼”“慧齿”“慧指”活动等。

4.升级“艺・慧”教研科研体系

学校需升级教科研管理体系,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课题研究体系,不断优化研究机制、思路与队伍,积极引领、激励、指导教职员工管理研究、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研究、评价研究、教师培训等,增强教科研文化意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与学术研究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从宏观高度到微观层面,贯彻落实“艺・慧”办学理念,为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与保障,助推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文化。

5.健全“艺・慧”教师发展体系

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学校需通过理念引领、平台推动、制度保障、机制激励、文化提升等方式,使“艺・慧”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不断优化工作方式与方法,提升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反思感悟、学习借鉴、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打造“教师书屋”,优化学习环境,丰富阅读资源,汲取前沿内容。借助“三名”工程,分层培养提升,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成名。完善奖惩机制,增强激励功能,相关获奖发表,不遗余力庆功。这样,就会逐渐出现“人人科学规划发展,个个描绘美好蓝图”的教育改革局面。

6.更新“艺・慧”学生培养体系

学校应利用创建教育品牌的契机,从目标、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着手更新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体系,使每一个学生渐渐成为“艺・慧”型孩子。学校可重点进行教育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凭借德育课程、课堂、社团等教育渠道,依托悦读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系列活动,实现教育体系的连续性、互动性、交叉性、补充性、整合性,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行为,使其生命涌动、心灵自由、身心和谐、品性美丽、追求卓越、蓬勃向上、智慧l展、阳光起航。

四、“艺・慧”教育的课程设置

设置“艺・慧”教育课程,需关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坚守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程为辅”,以“实践课程为体,综合课程为翼”的原则。基础性课程,凸显融合的思想,丰富课程内涵;拓展性课程,注重“综合”与“实践”,关注探索、发现与创新能力。以学科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社团兴趣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究性、发现性、综合性学习。

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在智慧地实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可围绕学生的语言――言语、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音乐――节奏、交往――交流智、自知――自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积极构建拓展性课程体系,用特色校本课程串起儿童的七彩生活,激发兴趣与爱好,开发潜能与特长,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幸福。

五、“艺・慧”教育的课堂特色

“艺・慧”课堂,彰显着教学之美与学习之美,教师用知识、智慧与机智科学地整合课堂,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开拓创新;“艺・慧”课堂,富于参与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整合性、生成性、人文性、审美性、艺术性、思辨性、智慧性;“艺・慧”课堂,学生训练思维、交流语言、发掘潜能、生发智慧。

音乐课,想唱就唱、想奏就奏、想跳就跳;美术课,手工作坊、绘画长廊、整合主题、艺术展墙;体育课,体音整合、体舞整合、体艺整合、体卫整合;电脑课,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学科整合、小组合作;科学课,教室即展览馆、活动馆、创客室、制作室;语文课,微电影进课堂;英语课,微戏剧展风采;品德课,微表演进社区;综合课,微主题显能力……

一节节“艺・慧”课,以艺启智、以慧健体、以艺养性、以慧树人。广大学生,以艺修身,以慧养心,在文化陶冶中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智慧研修总结范文3

2015年,NEC通过在中国市场的辛勤耕耘获得了丰厚的成果,其中最大的收获就在于通过提供各种IT解决方案和发展相关业务真正地参与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这一年,NEC在中国的民航事业、城市公共设施的能源管理、城市节能减排、医疗信息化,以及养老、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诸多方面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代表NEC正将目光聚焦于帮助中国构建一个安全、安心、高效、公平、富足的社会,并且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NEC也希望通过创新和转型实现自身的发展。

创新是指NEC将在解决方案交付、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商业模式等方面寻求更多的创新。转型则是指NEC正在把业务专注在社会解决方案事业上。

正如近日于NEC集团中国地区总部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NEC大中华区总代表、NEC(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日下清文举例所称,NEC将从电脑、手机等硬件产品转向更多地承专注于可以提升社会基础设施的“社会解决方案事业”,解决各类社会课题,以此贡献于全球社会。

沉淀中国

熟悉NEC公司的人都知道,NEC100多年前起家于生产和销售电话等通信设备,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NEC着力于发展ICT领域独特的、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技术,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半导体等领域的相关技术。NEC很早之前就提出了C&C理念,即计算机和通信的融合。如今,NEC更注重于充分发挥 ICT的作用,为政府和公共事业、企业和行业提供ICT解决方案,以及面向通信运营商和能源市场开展相关业务。这其中,不能不提到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为NEC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1972年,伴随中日邦交正常化,NEC开始向中国提供卫星地面站建设服务,并参与中国多个部级的重点工程项目。

在20年前,NEC在驻华代表处(当时已在中国设立了16年)的基础上成立了NEC(中国)有限公司,管理在华投资企业。

在2010年,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市场需求,NEC决定在中国市场统一发展战略和业务运营体制,将NEC(中国)有限公司提升为大中华区所有业务的统筹管理中心,业务涵盖运营商网络、IT解决方案、IT网络平台、投影机与显示器产品、软件研发与销售。

在随后的几年里,NEC一直都视中国市场为其全球市场战略部署的重点,希望能够进一步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来开发解决方案和产品。近期,NEC正在倡导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SDN(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支持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希望能将基于防灾、消防、能源管理、养老、医疗、交通、物流、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与中国市场合作伙伴分享。

落实“三个支持”

2015年,NEC在中国市场具体都做了哪些事呢?

NEC大中华区总代表日下清文给出了答案,简而言之就是“三个支持”。“支持安心便捷的城市基础设施、支持企业的高效创新运营、支持人们实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日下清文如是说。具体的支持手段就是充分发挥ICT的作用,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比如,2015年NEC与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联合宣布,NEC将为Ameco提供基于RFID技术的MRO物联网解Q方案。NEC作为中国民航的老朋友,多年来一直在携手合作。自1979年开始,NEC就在空中交通管制、机场地面服务、航站楼综合服务、飞机维修等领域与中国民航开展广泛合作,为中国民航提供了先进的雷达、仪表进近、甚高频通信、高质量显示系统等技术领先的设备与解决方案。

此次NEC为Ameco提供的MRO物联网解Q方案,第一期将导入“飞机发动机维修部件RFID实时跟踪管理系统”,这是中国民航将RFID(射频识别标签)技术导入到飞机维修领域的一次实际应用案例,将对飞机维修和航空旅客运输企业的精益化管理起到高效的助推作用,对机维修公司提高质量控制、降低维修成本以及缩短停场时间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Ameco通过导入NEC的MRO物联网解Q方案后,将实现生产资料唯一性、生产进度可视化、生产过程可追溯。具体来说是:零件、工具、工装及人员实现唯一标识并可快速识别;在生产环节中自动对零件、工具、工装、人员的作业过程进行采集、汇总,并实现作业全过程记录。

2015年,NEC也开始向中国市场的地方团体及企业提供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解决方案,并有多个案例落地。例如,该物联网解决方案可对液化气、化学燃料的储存量和消耗速度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管理,是基于NEC物联网平台(CONNEXIVE)的系列菜单提供的相应解决方案。作为NEC的物联网服务基础设备,“CONNEXIVE”在启动物联网服务时,通过一站式服务提供必要的应用、系统设施,以及各种传感器设备。NEC通过丰富的系统集成 业绩和长期构筑基础设施所积累的“IT能力”与“网络平台能力”优势、在设备远程监控等广泛的领域中,为实现物联网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除了上述解决方案外,NEC的便携式DNA检测、大型公交枢纽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空气质量监测系统、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智慧课堂解决方案等,2015年也都在中国市场陆续推广和落地。而这些解决方案的落地也获得了中国市场的关注与认可。

重装出发

就在不久前,江门市人民政府与NEC签订了建设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江门市与NEC公司将深入研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内容涵盖“公共安全、创业创新、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工业设计、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智慧政务、智慧旅游、云POS服务”等领域。一批以提升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产业升级水平为目标的信息化项目将被陆续建成,比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等。这些信息化项目将构成整体的“智慧江门”,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的目标。

智慧研修总结范文4

《经济》:制定指标体系的依据是什么?

万碧玉: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在制定过程中,指标体系不仅参考了《绿色GDP指标体系》、《智慧GDP指标体系》、《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指标》等多项国内外指标文件,还借鉴了上海浦东新区、南京、武汉等多个较早进行智慧城市研究地区的规划标准。初稿完成后,指标体系在部分城市、镇进行了试行,并结合试行效果与专家数轮讨论、评审结果,形成了修订版。之后,住建部科技司、规划司、村镇司和标定司等相关领导与专家进行了内部会商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又邀请了20多位城市领导、专家及相关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再次修改和论证,最终形成了该试行指标体系。

除此之外,数字中心还在国家标准委、住建部的指导下,组织了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40多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参加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作。此项研究对国内先行的智慧城市试点的初步成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地方政府试点创建和企业实践成果,率先构建了“智慧城市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包含了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总体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运维等6大类别标准,分5个层次表示,涵盖18个技术领域,包含126个分支的专业标准。依据“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编纂的该标准体系的标准明细表,其共涉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294个,提出智慧城市亟需研制的标准267个。此研究成果《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研究报告》已于2103年10月正式出版,得到试点城市以及相关业界的高度评价。

《经济》:在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评选中,城市是否需要满足指标体系中的全部指标?

万碧玉: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分布较广,发展水平也千差万别。对于一些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来说,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信息化建设,都无法与发达地区采取同样的评判标准。因此,住建部在试点城市建设方面主张“一城一策”,不搞57个指标“一刀切”,在标准设定上灵活地分为必选指标、自选指标和创新指标。

具体来讲,必选指标方面,为了满足城市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让城市决策者更好地获取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决策数据,我们将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划入必选指标;同时,考虑到市政、建筑、饮用水、污水、垃圾等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市民日常生活的基础,我们还在必选指标中放入了若干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能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等重点指标,以此来提高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自选指标上,主要是由申报创建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考核指标。在这一指标的设置上,我们根据标准指标设计原则、选择方法和评价方法,组织相关专业领域专家设计出具有引导性、可创建、可评价的供选择指标,如医疗服务智慧化、社区服务智慧化、交通服务智慧化、政务服务智慧化、产业转型智慧化等。

创新指标,虽然在的标准指标中没有列出来,但地方政府可以针对自身经济、社会、人文、产业等特点,按照指标设计原则和指标评价方法,提出体现地方特色的创新性考核指标。比如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佛山新城),基于产业形态以及岭南水乡人文环境,重点打造以家具贸易产业升级为核心的家具物联网、家具电子商务板块,以精细化管理,助推环境质量和人文氛围兼具的“美乐计划”工程建设,为小城镇智慧城市发展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道路。

当然,经过一年多的试行,指标体系也有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有关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及民众参与和满意度的指标并没有被列入试行体系。目前,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是否采用不同量化指标的问题,我们还在研究当中。

《经济》:如今两批智慧城市试点的建设情况如何?试点城市反馈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万碧玉:目前,第一批公布的90个试点城市和第二批公布的103个试点城市中,已经有190个城市签订了任务书,其余试点由于人事、行政区域、顶层设计变动等原因进展有所滞后,现在也正在任务签订过程中。随后这些城市将进入创建过程,住建部也将依据试点管理办法、指标标准及任务书等对其进行指导和考核。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部分试点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在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管理能力和发展质量、水平方面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在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既定目标的路径上,思路尚需更加明晰;一些试点城市受当地财政收入的制约和地方债监管加强的影响,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面临现实压力。在试点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着重解决体制和机制创新问题。一方面要打破部门、行业壁垒,整合信息资源,最大化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建立新型投融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的形式,达到智慧城市共建共赢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从城市发展需求、科技支撑体系研究、行政管理、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相应的支撑体系,确保试点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结合去年对省厅主管领导、试点城市相关领导及智慧城市承建商的培训,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和指导。推动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做好投融资体系地落地,从智慧产业入手,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智慧城市发展,以市场作为试金石,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经济》:如今国际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在进行中,我国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万碧玉:中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及国际电信联盟(ITU-T)等3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国家标准委方面组织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电信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各项工作。

去年9月17日,ITU-TFG-SSC《智慧城市关键绩效指标(KPIS)与计量标准报告(草案)》在西班牙马德里会议上获得通过。住建部2012年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是该草案的重要参考资料,草案附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全文引述。

智慧研修总结范文5

关键词:智慧校园;BIM技术;管理系统;大数据

引言

“智慧校园”是校园大数据下的必然结果,它的智慧体现在智慧的学习环境、智慧的学生管理、智慧的生活方式等,体现在自动监控学校安全;智能的签到、考勤系统;无人监管的智能图书借阅系统;智能化管理办公设备、仪器。总之,就是开发一个智能化的校园运行、维护管理协作系统,有效的使校园可以智能、环保、稳定、安全等运行,并且共享校园大数据,实现更合理、更准确、更全面的只能校园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校园的各职部门的管理效率,降低校园管理经济成本。以BIM应用技术为载体构建整体数据共享平台,能够进行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查询、应用,并充分结合在有机管理的校园建筑和结构系统的信息数据,实现快速查询,统筹管理,降低校园管理难点,降低管理的经济成本[2]。

1BIM技术与智慧校园管理

根据智慧校园中建(构)筑物自身的管理规则,结合BIM应用技术,我们可以模拟现实的对象实现管理计划。智慧校园集成BIM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对每一个专业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实现综合管理,科学分类,这样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管理方法,避免专业造成的碰撞、矛盾问题[3]。

2智慧校园管理主要内容

智慧校园是指以大数据下的物联网为根本的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与生活相结合,以各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集成所有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学习、安全管理与校园生活环境进行全面融为一体。实施步骤为将带有传感器的安装到学生教室、停车场、办公室等,形成共享的“物联网”,然后使用数据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的“物联网”和“软件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整合,从而将科研工作、学生管理、生活与学习等和校园的基础设施的有效统一。

3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开发模式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以运营、维护管理为主要目的,结合BIM技术的优势,整合校园的数据实现共享,分析、统计、预测校园管理的数据及信息,进而为决策提供辅助管理依据,从而进行学校全面动态的管理。

3.1系统设计、开发目标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智慧校园运营、维护管理系统以“智慧化”为核心,使用方便为宗旨,兼顾校园的所有管理、行政部门,将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目标简单总结如下:(1)为了使学校大数据实现共享统一管理、应用,开发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2)建立三维空间数据服务与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微信、校内通等访问模式加大服务力度,增强三维现实服务种类,改变传统的学校综合管理的方式;(3)建立智能监控网络,组建行动指令执行小分队,建立实时、快速反应高清视频监控设备;(4)对学校供电设施、消防设施、运动设施等进行集中集成管理,形成高效、舒适的“智慧节能”系统;(5)为了加强对实验设备、生活设备等有效、科学的管理,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的校存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3.2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BIM技术校园主要基于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的维修管理系统,配置必要的设备联通局域网,开发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生态、地理空间数据生态、资产高效管理生态、安全信息互操作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创造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和集成数据共享环境;开发一个统一的、高标准化的安全体系、管理效率体制及有效的运行体质,保证运行、维护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3系统各项功能

(1)三维可视化漫游。通过开发的系统使用户能直观、真实快捷以可视化漫游的方式查看学校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浏览,提取用户的兴趣点,并且结合VR可视技术,使得用户对学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2)建筑信息查询。建筑信息查询的分类管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其他建筑等真实的呈现在三维视觉场景中。人们可以观看任何一个建(构)筑物的三维视觉场景,它可以展现出建(构)筑物的外观、材料、用途和其他相关信息,促进每个建筑实现可视化的应用、管理。(3)资产管理查询。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带来资产管理的可视化,制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技术的可以无缝集成的三维模型与业务流程,资产统计、管理部门可以把握整个资产购买、修理、更换直至彻底报废的全过程,采购、使用和维护,一个统一的跟踪,增加校园设备的使用周期与效率,减少学校的资产管理与维护经济成本。(4)遮挡工程查询。BIM应用技术将学校内部所有的遮挡工程都会以三维可视化数据模型的保真的现实出来,进而复杂工作简单化,提高遮挡工程的管理效率,更能解决图纸看不懂的困局。在现有三维数据模型中,直接可以提取现有的管道线路信息,如管道使用的材料、使用年限等。

4结论

BIM技术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的发展的前提,也是研究的核心所在。通过分析及总结发现:运营、维护系统需要对学校建筑、教学、运行设备等状态进行实时的信息查询、管理,为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了管理的成本[4]。同时对系统开发提出了概念性的框架,展现了系统实现的三维可视化漫游、建筑信息的查询、资产管理以及遮挡工程的查询等功能。在智慧校园大数据下,建立运营、维护管理系统数据库,对办公文档、资产清单、档案材料等相关资料进行有机管理,真正实现校园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基于BIM的校园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曹慧文.基于三维技术的电厂基建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化电力大学,2014.

[3]王永.基于校园网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机[J].福建电脑,2007.

智慧研修总结范文6

连点成线

2004年,我——一颗刚初生的种子,幸运地降落在通师二附这块肥沃的土壤里。

上班第一周,教学处和培训处的两位老师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听了我的随堂课。回想当时,我真记不起那堂课有任何优点,特别是培训处的顾文彬老师听到性急处,跑到黑板上,寥寥几笔,用一幅“树形图”将“约数和倍数”中纷繁的知识结构,解析得清晰流畅,我在一旁既是羞愧,更是叹服。课后,教学处的生家琦老师没让我难堪,相反却大力地鼓励了我这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温和地与我交流了她的见解,并委婉地提出了需改进的地方。后来我才知道这叫“推门听课”,它不仅是压力,是动力,更是学校名师给予我们的助推力。

开学后不久,学校便安排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关勇老师做我的师傅,指导我如何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在师傅的悉心引领和指导下,我经历了对新环境的适应,逐渐熟悉了平日的数学教学工作。每逢我上研究课时,从选择课题、分析教材到听试教、修改教案,师傅总是尽心尽力、诲人不倦,他的认真、细致让我感动,他的智慧和经验更让我叹服。

领导的“推门听课”,师傅的“倾力相助”,形成了一个通畅的线路,将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我,让我有了破土而出的力量。

织线成面

学校里,各个年级的数学老师们都自然地形成了“教研组”,以此为面,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

教研组内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是我们的“必修课”。集体备课主要围绕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比如,在备《24时记时法》单元时,我们年轻教师普遍感觉难点较多,孩子学习可能比较困难。季雪荣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且很有教学智慧的老师,她边画图边讲解,向我们介绍了用流程图算“经过时间”的金点子。勤奋好学的柳小梅老师则带来杂志,给大家介绍巧用“时间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方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备课组成员有“备”(事先认真备课)而来,每个人有感而“备”(在集体讨论思辩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方案),这样的集体备课将个体智慧融入集体智慧之中,使集体智慧最大化,也使得我们每个集体成员收益最大化。

开展“专题式的教研活动”是我们教研组每学期的饕餮盛宴。围绕某一专题,大家先集体备课,拓展思路,提升认识;接着听课研讨,聚焦问题,完善建构。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体之间的互相启发、探究,让我们在一轮又一轮的尝试中,思路更明晰,理解更深刻,经验更丰富。在专题式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最终不仅实现了对专题本身的深度认识,同时也超越了专题,获得了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教研组中,不仅有活跃的点,有点和点之间连成的线,更有线织成的面。因为面汇聚了众多的点和线,使得智慧的因子更加蓬勃,滋润着我不断生根、发芽。

组面成体

初生牛犊不怕虎,2010年4月我报名参加了崇川区的教师技能比赛。在学校智囊团和教研组的老师的帮助下,最终我代表崇川区参加了南通市的优课评比,并获得了第一名。

接到参加省比赛的通知已近期末,当时的我有些兴奋,但更多的是紧张,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自己在高手云集的省级比赛中能否保持学校“七连冠”真是信心不足。开学后的第一次试教情况也不理想,因为是三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教学对象却是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孩子,学生年龄的变化,教材的衔接向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汲取更多智慧,教学处和培训处组织全校数学教师对我所上的课进行了专题研讨。老师们在听课后,与我进行了真诚的交流。这次交流让我倍有收获,大家略去赞美,直指问题,没有泛泛而谈的评头品足,只有实实在在的建议。令我特别感动的是,为了让我看清楚,有的老师在集体交流结束后还将修改意见打印成纸质文稿;有的老师在研讨过后几天又有了新的想法,便立即与我交流。于是,我一人上课,全校研讨,由面到体的扩散不断完善了课堂建构。

电脑老师们从我参加区比赛时起,就无私地帮我制作课件。每一次试教后都要进行大量修改,我已不记得有多少次做到了连月亮星星都来看我们;美术老师们帮我把关课件中的构图和色彩的搭配,帮我设计活动的教具;音乐老师们帮我精心挑选课件的配乐。因为有了全学科的联动,才造就了如此精美的课件和精致的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