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范例6篇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范文1

关键词: 英文歌曲 大学英语听力 导入 题材与结构

1.引言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日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新大纲对于英语教学目标的规定。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纷纷为学生开设了独立的英语课程。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一期间必修的英语课程分别为大学英语听力、读写及口语课程。大学英语听力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听力技能、提高听力水平的主要渠道。然而直至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按照直奔主题,播放录音,学生练习,教师讲评的步骤进行听力教学,缺少课程引入,乏味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易于疲惫,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为听力教学设置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在听力练习之前对听力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如何巧妙地向学生传达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使他们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听力活动中,等等,都是教师进行听力课程导入时值得仔细探讨的问题。

2.英文歌曲在听力课程导入中的应用意义

音乐是人类的共通语言,英语歌曲可以说是英美文化的浓缩。英文歌曲中的旋律和音韵,与英语的语音语调基本一致,歌词是语言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美文化内涵。课程导入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当听力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与流行音乐结合时,我们更易于感受语言的强大生命力及听力学习的无穷乐趣。因此,英文歌曲除了被视为娱乐与消遣的手段以外,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手段。旋律的流转,动人的歌声,以及蕴含深意的歌词,使学生以自然放松的状态进入学习模式,听力课堂不再被贴上乏味的标签。

3.英文歌曲题材与词曲结构的选择

3.1歌曲题材的选择

3.1.1歌曲题材的相关性

教师在课程导入部分选取歌曲时,需先注意题材的相关性。以笔者目前教授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为例,第四册第十单元标题为“A friend indeed”,教师可选取与主题相关的歌曲作为导入。其中The Perishers的歌曲Come Out of the Shade讲述了友情是一种爱的感觉,友谊让人不再害怕与无助。Bruno Mars的歌曲Count on Me也表达了相近的主题。第一册第二单元标题为“Chilling out with the folks”,教师可选取与家庭关系相关的歌曲作为导入内容。如Skylar Grey的歌曲Coming Home或Elton John的Home Again。

3.1.2歌曲题材的清晰度

发音与吐字清晰、歌词容易分辨,是选材的另一重要标准。学生做歌曲听力练习是为了提高听力能力,若歌词难以听辨,那么所有的练习都将是徒劳。比如Tang nguoi toi yeu与Tiffany的合唱曲You Can Trust in Me,歌词简单,节奏较慢。John Legend的情歌All of Me几乎由纯钢琴伴奏,吐字清晰。日本创作歌手藤原惠美的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节奏柔和,歌词容易听辨。

3.1.3歌曲题材的难易度

笔者所在高校按高考成绩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分级教学,从低到高分别为101,201和301级,由此教师可按学生水平选取选取歌曲作为练习。对于基础不甚扎实的学生,Ellie Goulding的歌曲How Long Will I Love You及Hugh Grant与Haley Bennett的合唱曲Way Back into Love是不错的选择。而对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选择的范围更广。以第三册第五单元的“Death’s lessons for life”为例,教师可将Dumb Ways to Die,If I Die Young及Pray for You几首节奏稍快、歌词变化较多的曲目纳入使用范围。

3.1.4歌曲题材的新颖性

笔者经了解后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中依然选取传统或相对老旧的曲目作学生练习之用。笔者并非要否定这一做法,毕竟传统曲目的影响力从未退减,经典永不褪色,但在听力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做到新旧兼容,与时俱进,适时引入潮流曲目,也许学生更容易投入其中。Rihanna的Take a Bow,乐队Imagine Dragons的Demons,Christina Aguilera的Say Something等流行歌曲,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3.2词曲结构的选择

词曲结构或词曲形式是歌曲成功的基本因素,无论什么风格的曲目,词曲构成段落不外乎包括这些因素:主题句(hook),叙述段(verse),重复段(chorus)和过渡段(bridge)。教师可分析词曲的这些基本因素,根据其特点为学生选取合适的听力材料。

3.2.1 AAA型纯叙述段曲目

叙述段曲目是指整首歌曲旋律相同,每一段歌词不同的歌曲。叙述段通常称为歌曲的A部,因此称为AAA型纯叙述段曲目。由于AAA型歌曲形式固定,简单易记,更贴近于讲故事的形式,因此不少民歌或传统歌曲都属于这一类形式。Eagles的经典歌曲Desperado,Tim McGraw的Don’t Take the Girl和Kevin Zack的Be Still,歌词叙述性强,节奏稍慢,适合以整段听写或复合式填空的形式作听力练习之用。亦可在无法将全部歌词听写下来的情况下,让学生自行创作未能完成的部分,在练习听力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

3.2.2 Verse-Chorus叙述段+重复段型曲目

歌曲的重复段一般出现在叙述段之后,利于突出主题和强调重复段。这种类型的词曲构成称为Verse-chorus叙述段+重复段形式的歌曲。重复段往往是概括性或感悟型的表述。那么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可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做针对性的重复段(Chorus)重点单词的听写练习,加强词汇积累,巩固语音语调,听力过后也可布置后续的单词背诵任务。James Blunt的Tears and Rain,曲婉婷的Drenched及Keith Urban的Tonight I Wanna Cry都属于此类型歌曲。

3.3AABA型叙述段+过渡段曲目

歌曲中的过渡段是以与叙述段不同的音乐和歌词出现的,通常称为B部,因此由叙述段和过渡段组成的歌曲称为AABA型歌曲。过渡段词曲甚至演奏乐器的不同,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听者在欣赏相同的旋律过后找到不一样的兴奋点,听过之后回味无穷。教师可以利用过渡段的特殊性,在进行听力练习后对过渡段的歌词作详细讲解,更充分传达歌曲的深意与文化内涵,也可以布置过渡段的歌词背诵任务。此类型较适合课堂使用的歌曲有Beatles的Yesterday,Sting的Every Breath You Take,Taylor Swift的歌曲Ronan等。

3.4曲式混合使用型曲目

叙述段、重复段及过渡段混合或共同使用的曲目在流行音乐中最为普遍。叙述段作为铺垫,重复段加强词意传达,过渡段新颖而深刻,每个段落各自完成其不同的任务。这样综合运用的曲目,可以根据题材的相关性与难易度进行多方面的使用,如复合式听写、整段听写练习、歌词背诵、分组合作型听写或歌词互评等听力练习的形式。这类型的歌曲有Brian McKnight的Back at One,James Blunt的Goodbye My Lover及Emeli Sande的Read all about it,等等。

4.结语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使用英文歌曲作适当的导入,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在题材与词曲结构的选择方面,教师可根据上述几点,多花时间与心思选定最适合学生的歌曲,为后续的听力教学设置良好的铺垫,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相信与音乐相伴的英语听力学习过程必然是如觅知音,韵味无穷。

参考文献:

[1]顾秋蓓.英语歌曲欣赏(教师用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谢贵华.外语课堂游戏――设计与应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3]刘影.英文歌曲与文化研究[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唐文艳.英文歌曲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课堂上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9.32.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范文2

【摘 要】听说既是英语教学中的基础技能,也是重要技能。但《高职英语听说课程》在具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所占课时比例小,考试形式多为考查科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在听说课程中的听课效果也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对听说课都有畏惧情绪,课程成绩难以提高。笔者就《高职英语听说课程》,对影响学生听说水平的因素和对策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分析,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高职英语听力教学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53-02

作者简介:成程,女,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职业教育。

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语言学家W.M.Rivers的统计,语言教学中提及的听、说、读 、写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实际使用时间分别为45%,30%,16%和9%。由此可知,在英语的四项技能中,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在经济日趋发展,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国际语言,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作为这样一门国际性语言,听力理解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技能之一。对于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听说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的发展不是在学术方面,更多的是在实际的操作、演练上。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职学生英语听力理解水平偏低,听说课程不能有效进行。这就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高职学校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目前,英语听说课在学校并没有受到一定的重视。除英语专业外,其他专业并没有独立开设“英语视听说”课程。即使在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英语听说课的周课时也只在2节或者4节,考试类型设定为考查科目。

众所周知,“听”是学生会说英语的基础,“听”在英语学习和日常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的商务谈判、电话交流、商务会议、电视新闻等场合,有着重要的帮助。

在高职学校,英语听说课并没有被列为主干课程,使用的教材脱离实际,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大多数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局限于教材和听力材料。每次上课采取“放录音、做题目、对答案、再听录音”的模式,教学模式死板,效果不佳。在这种传统模式的教育下,英语视听说课俨然成为了听力随堂测验课。

二、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教学,也就是包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执行这个环节的两个关键主体。在现实教学中,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发现了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仔细的调查、分析,不难发现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存在着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英语听力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1)心理障碍。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听力基础更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不足。由于社会和自身对自己产生的偏见,学生容易产生较严重的自卑感,是自己在不能在听力训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丧失听力学习的兴趣。

在心理方面,还有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一听听力练习就紧张。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大打折扣,也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产生急躁的情绪,导致听力失败。

(2)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人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理解语言必须理解文化。要想学好英语,仅仅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和丰富的词汇量,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做支撑,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学好英语。英语中包含了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而这一方面,往往是高职学生所缺乏的。正是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才出现了学生听力材料中没有难词、新词,但是理解却时常产生偏差的现象。

(3)语音知识不牢固。听说课程中,听和说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技能。听力,不仅仅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辨音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准确的发音。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好48个国际音标,但现状却是,很多高职学生根本不会音标。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音标只是语音的一个分支,它还包括弱读、连读、爆破等读音规则。大多数学生发音不准,语音知识薄弱,如法判别连读、省音等现象。

(4)英美读音的差异。英语受其使用地域特征的影响,产生各种风格的发音。在日常的学习和考试中,大家接触了比较多的是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英美英语在发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采用的教材多为英式英语为主,但进入职业学校后,大量的教材和视听资料均采用美式发音。这也导致学生在听力理解上存在困难。

(5)英语基础知识薄弱。 除了在上文中,提及的语音知识不牢固外,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是他们在听说课上存在困难,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学生无法堆砌英语知识的宝塔;同样的,没有语法知识的支撑,学生无法支撑住英语知识的宝塔。高职学生正是因为语法和词汇的缺乏,才导致他们无法理解生疏而复杂的句子。

2.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听说课程教学方法单调。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听说课教学方法:“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完成相关题目—教师报答案、讲解、教师再放录音”。这种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新颖性,上课内容信息量少。随着语音室的普遍使用,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更多的担任的是一名语音机器的操作者,而不是一名讲授者。而其考试形式,多为听力试卷,考试形式也比较枯燥。传统的教学模式、考查方法,教师已将“英语听说”课,自动删减为“英语听力课”,忽视了“说”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2)听力教学仅限于课上时间。目前,高职英语只有英语专业开设了英语听说课,周课时在2-4节不等。现阶段,听说课程始于课上,也止于课上。课上有限的时间是远不能满足大量的听力训练的需要。由于英语听说课程是考查科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余时间没有布置好学习训练的任务。

(3)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脱钩。教学内容普遍偏难,与学生的基础英语严重脱钩。以商务英语2010级和2009级学生来说,他们使用的教材均为复旦大学出版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系列丛书。但随着两三年的学习,2010级学生基础英语才学到综合教程第一册,可是听力已学到听说教程第三册;2009级学生基础英语才学到综合教程第二册,可是听力已学到听说教程第四册。这导致学生现有的词汇量,无法满足听说教程中的需要。《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听说教程》采用大量的原版美式口语视听资料,语速偏快,在第三、四册中,教师都无法听写下每一个单词,更不要说学生啦。

三、提高学生听说水平的策略与技巧

在听说课程中,要想使学生的听说水平得到切实提高,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最后要训练学生的听力技巧。因此,在提高学生听说水平方面,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学生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利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而我认为,学生的兴趣,不仅是来源于对课程本身的兴趣,更多的是来源于对这名教师的喜爱。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人,从而喜欢上你这门课程。当然,教师自身魅力,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教师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补充英语国家背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高职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而是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知识。高职学校课程开设不同于高等本科院校,学校不会专门设定英美文化课,而教师忙于讲授课本知识,也无暇顾及这类文化知识。教师在听说课中,可以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适时补充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听力内容。

(2)增加课堂互动。课堂是大家的课堂,学生应该是“主角”。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在听说教学中随时保持与学生的互动。互动方式,可以使提问、小组讨论、表演等各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融入到课堂中来。

(3)适时播放娱乐性的资料。完成听力练习题,并不是提高学生听说水平的唯一手段。在听力课堂教学中,可是适当的给学生播放一些简单的、经典的影片或片段。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纯正的口语,也可以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电影片段欣赏完后,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观后感、影评,也可以让学生模仿电影对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在课堂上停写英文歌词,或者学唱一首英文歌曲。

2.选择合适的听力资料,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听力技能。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密不可分的。在选择听力资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挑选难度适中、多种主题的材料。在教师强化听力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与此同时,要想真正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听说技能的培养也是比不可少的。在日常的练习中,逐步教会学生如何去有选择的听,如何去做听力题目。

3.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听说能力的训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仅凭每周的几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必须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课外训练,受各方面的影响,教师很难将学生每天集中在某个地方做系统的训练。但是,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课后完成。比如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定期准备一个话题,让学生准备好后下次课上进行个人陈述;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听慢速英语的新闻,下次课上,请同学讲述他所到的新闻;也可以让学生归去学一首英文歌曲……

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走出曾今考试失败的“阴影”。让学生了解到,教师从来没有觉得他们是“差生”,没有放弃他们。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重拾信心,教师可以在开始阶段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题目,难度逐步提高。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大家有奋斗的方向,体验成功。

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其中,需要师生双方的配合、努力。学好每一门课,是学生的责任;教好每一门课,是教师的责任。作为一名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上面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仍然需要所有老师不断去思考,是英语听说课程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翔.基于元认知策略的高职英语听力教学设计[J].正德学院学报,2009,(7).

[2]罗军.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实践与探索, 2009,(17).

[3]熊轶.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4]徐瑞.提高学生英语提纲里技能的策略[J].教学研究,2010,(8).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范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说课教学实效 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83-02

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听和说是最重要的交际形式。听和说这两种形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教育部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表明:对于英语,我们必须通过语调明白表达者的意图,并根据语境情况了解生词大意。在通过与他人英语沟通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对听说训练进行重视,只是不停地让学生写,很多学生都是试卷得分高手,却是“说话低能儿”。现在我国的初中英语课本都是分为sectionA和sectionB两种模型的。但是在教学时,老师还是将考试技巧当成了重中之重,听说教程也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因此,我们应对听说课教学过程进行探讨,提高初中英语课程中听说实效的活动设计策略。

一、目前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英语教学普遍较难,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更是难以落实。英语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是一个指路人,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有重要影响作用,但是,我国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学生被动接受,而老师的自身听说能力也有缺陷,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素养较高的英语老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一)一些老师对英语听说课教学重视的程度不够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是面对应试教育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深深影响着学习教学方式。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都在语法和阅读方面,上课的内容也是怎样提高卷面成绩。因此,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讲英语语法与单词,对于听力和口语练习基本没有,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学了一口哑巴英语。

(二)学生听读能力较弱,对说英语有惧怕心理

我国一直以来的英语教学都是根据书本内容进行讲解,缺乏乐趣,很少让学生开口大声读出来,由于卷面分数听力占了很少的比重,因此,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只是让学生背写单词,久而久之,学生不敢开口,也很难听懂英语句子,学习兴趣更是直线下降。当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英语时,也就不会主动去听、去说。

(三)老师的发音不纯正,教学模式较为机械

我国人口较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而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音、形、义三者结合而成,发音是语言形成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一方面。由于英语不是我国的母语,英语发音过程中,难免夹杂个人的口音,这样的英语读出来,不是纯正的英语发音,并不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对学生的发音也很难进行正确指导。一旦学生的发音不准确,不管他们怎么听,怎么读,都会有很大障碍,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对英语的发音失去信心,对英语彻底失去兴趣。

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般都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讲解来形成的,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忽略学生的感受,对听说部分进行简化,只注重试卷成绩,让学生只是学到考试技巧,并不能积极、有兴趣地进行听说学习。

(四)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和谐

我国目前的学习环境,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和老师和睦相处,影响课程学习,不仅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学生的记忆力与联想能力也会快速下降,产生消极心理。而且学生对英语听说方面也一直不予重视,听力好不好不重要,会不会读不重要,只要会答卷,就能得高分,就能得到老师的欢心,这样的思想使初中生的心理积极性直线下降,更严重还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

二、听力文章的分析与使用

(一)分析听力文本,确定主题内容

只有透彻分析听力课文并进行研究,才能对听说课教学进行设计。老师要根据听力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重点知识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难点,并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教学目标。比如,一个单元里面,可以将其中的话题内容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新的主题,并且教学内容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对话,展开综合探讨活动。这样不仅能为后续内容提供语境,还可以清除后面的语言文化障碍。老师也不能只对学生传授语法和词汇,对听力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要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提高。

(二)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于老师来说,对固定的教材内容进行引入和拓展创新是一个较大的考验。每一个版本的内容中都有听力部分,并且有大量的听说练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H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对书本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对其进行再修整。将书本内容的主题确定之后,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开发。可以增加教学游戏环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根据固有内容进行扩展,通过书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深入交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大胆读,用心听。

三、优化听说目标设计,正确引导教学活动

(一)合理设计听说课的教学目标

对听说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计,才会使教学成功得到保障。学生通过听与说,可以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并且还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使文化意识不断渗透。老师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可以有以下几点。

(1)对英语听力可以听得懂,可以大胆说出来,并且对新的单词主动了解。(2)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对话练习,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3)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大胆参与活动,积极配合,敢于实践,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将所学知识进行完美表达。

(二)完美设计听说课教学,合理配置教学过程

1.准确把握听前活动设计,积极带动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播放英文歌曲进行课前热身,积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节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积极。在正式进入课堂前,对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对听力内容产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听力状态。

2.设计有效的听中活动,以听助说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完全理解文章中涵盖的内容信息以及英语词汇结构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老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搭建桥梁,使学生得到听力内容信息。因此,在听力播放过程中,可以设计各种各样有意义、有层次的活动,积极配合语言表达训练,在完全理解的基A上根据其语调朗读,并且根据词汇理解整篇文章,体会其在各种语境中的运用。大量积累一些功能句子以及习惯用语,为听后的感想做语言准备。并且老师还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听自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输出高质量的语言。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听后活动,进行拓展训练

为了使学生和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吸收情况,可以组织一个听后活动,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反馈出来,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落实,方便后期有目标地复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会用英语进行表达,还要在表达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而且,老师设定的语境一定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学生讨论,举出一些恰当的例子,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达,创造更多的有趣的话题,使学生敢于想象,有想法。并且通过听后活动完整落实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积极用英语交流。不仅要认真听,还要会听,会读。在活动的最后让学生对本次讲课内容进行总结,训练一些常用语法。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

4.巧妙设计课后作业,积极促进学生课后自主练习

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一下课就会将课本抛在脑后,不进行课下巩固。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能力训练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并不能完完全全将知识吸收、了解。这时,就必须对学生采用课后作业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课后也进行听说练习。例如,给学生留听力作业,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写,开拓学生课后作业种类。让学生有更丰富的听力资料,根据电视、笑话、歌曲等方式进行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听力技能,提高听力水平。

四、结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对学生听说能力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还要让学生知道听力内容,学会怎样表达,更要学会做笔记。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多听、多看、多读,进行不断练习。并定期举行朗读比赛与表演比赛,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力激起学生英语听说的兴趣。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团队精神。

英语学习离不开听与读,听说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表达能力,还可以使自己的语感提高。听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在此期间,老师要对课程讲解不断创新,制定课堂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用心设计教学活动,将听说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听说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春彬.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2):98-100.

[2]付咏玲.探讨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及提高[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9):34-35.

[3]黄胜妹.初中英语听说课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校园英语(下旬),2015(3):126-127.

[4]王爱丽.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研究[J].校园英语(下旬),2015(6):99.

[5]许若峰.关于初中英语听与说教学的探讨[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10):31.

[6]朱慧.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80.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范文4

[论文摘要]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尤其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文章提出了借鉴理工类专业课程设计的思路,倡导基于英语课程设计的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理念。

教育部2004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通用英语(egp)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两大组成部分,是实现《要求》明确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教学活动内容。目前这两个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用英语(或基础英语)教学历时过长,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不到位;专业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缺乏工作场合实用听说技能训练;同时两者都缺乏系统有效的实践环节。

一、大学通用英语(egp)教学中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不到位

大学英语主要进行的是基础英语即通用英语的教学,历时3~4个学期,理论学时230~280学时。然而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却屡受诟病,原因就是此阶段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教材学习代替语言教学与能力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法单一、没有创新、可操作性差、参与度低、没有规模效应。

各所大学的英语教学都是采用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一套教材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相结合为方法、以知识传授为主而能力培养为辅、以笔试为唯一检测手段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教材学习代替了语言教学和能力培养,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教学大纲与实际教学衔接有碍。各所大学都依据《要求》制定了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英语教学大纲,而大纲和《要求》一样都是很具有弹性的指导性文件,往往都是有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方案、有规划而缺乏一步步到位的实施步骤。具体而言就是:(1)大纲规定了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但具体的内容则没有列出,这完全取决于一线教师的理解和教材的编写者;(2)大纲规定了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但对于听什么、说什么的领域界定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具体范围没有明确界定,这也完全取决于一线教师的理解和教材的编写者;(3)《要求》和大纲是以能力培养为定向的指导性文件;而各所院校的实际教学往往并非直接以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为重要方向,进行更多的仍然是英语阅读教学和学术教学,而非实用英语的听说和阅读教学。

2.以教材为主线的实际教学难以最大限度地进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各所大学的英语教学都是选定一套教材,按照教材编排分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市场上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虽说设计的理念和选择的材料都很新,但它们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各类教材的设计往往是以主题为模块、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多头而无重点的编写模式。这种教材每一单元都涉及了英语能力中听说读写译的培养,面面俱到却又不系统——不是一个由低到高的体系,涉及不到学生将来工作与生活交际的每一个常备方面;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科学利用,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取舍和增减。这种以教材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使得很多老师仅仅是在教授教材而不是明确地以各项能力培养为核心,从而造成了以教材学习代替语言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问题。回忆几个学期的教学,老师想到的仅仅是“我讲完了×部教材”而不是“我系统地培养了学生××几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而大学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教材更使得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难以突出听说能力培养的重点。

3.以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相结合为方法,不能充分搞好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实践。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借助的都是课堂的听说教学和课下的第二课堂。课堂听说能力培养,往往是借助小组活动和个人展示的方式进行能力训练。首先由于大学英语都是大班教学,即使个别院校有小班授课,学生人数也在四十人左右;即使课堂小组活动搞得再活跃,一个学期下来能够得到展示的小组和个人不过2~3次。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包括英语演讲比赛、听说竞赛、英语角、作品大赛等等,这是很多大学引以为自豪的第二课堂活动;然而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数(几十人)与整届学生数(三四千人)相比则可能仅仅是10%~20%,而且四年间可能仅仅会参加1~2次,而其他不报名参加的学生则是绝大多数;而且参加不同形式第二课堂的同学往往是同一批同学,所以第二课堂虽然貌似红红火火,但很难有效地大面积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想要有效提高大部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必须在第二课堂之外寻求良方搞好实践环节。

4.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难以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主、能力培养为辅的模式。大多数院校都是一位英语教师同时担任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教学,课堂教学习惯性地还是以阅读教学为主。其好处是能够把阅读教学和听说结合起来,缺点是:这样的听说仅仅是对学术英语(eap)或课堂英语的听说,其内容不能接近日常实用和工作交际。而听说课堂由于以教材为主线,内容设计以应试为导向,侧重于偏、难而非日常使用,使得听说课堂达不到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的目的。

5.以笔试为唯一检测手段,使得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培养陷于尴尬境地。口语有教学要求而没有检测环节;听的能力培养和检测不是靠abcd的选择和短文填空能够做到的,而这种方式对于英语学习方向的指挥棒作用是不科学的。

上述五点迟滞了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不能有效地解决“哑巴英语”“半瓶子醋英语”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从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方面真正突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系统而卓有成效地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材应该突出听说、突出日常实用、突出系统全面;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应该面对大多数,能够使大多数学生得到实践和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应该摆脱教材学习、回归语言学习和言语能力培养的核心目的——运用语言有效交流。

二、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间的距离

现在大学中的专业英语教育内容就是一定程度上的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有明显的特点: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用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具有特定领域的内容。专门用途英语可分为“外贸英语”“金融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营销英语”“旅游英语”“化工英语”“科技英语”“报刊英语”“体育英语”“电子商务英语”等类别。wilkins指出,经过esp培训的学生,在他们将要从事的专业领域里,能比那些只接受普通英语教育的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胜任交际活动。然而esp教学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间存在较大距离。

首先,市场上的各类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内容只突出专业阅读的内容,而忽视专业听说和专业写作的内容设计。而专业英语教学也存在着公外教师突出词汇和语法教学,而专业教师仅突出专业知识传授的问题。即一个是讲英语而忽略专业,而另一个是过多地讲专业体系,把专业英语课等同于专业课。专业英语缺乏与专业相关的听说训练,不能达到有效胜任专业领域交际活动的目的。

其次,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往往学术性太强,而缺乏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交际内容;内容要么空泛,要么远离工作大众。这就需要专业英语教材的设计,添加专业听说交际的内容,掌握好学术性和工作实际应用的普遍性的协调问题,从而突出听说和工作交际实用这两个方面。

三、基于课程设计的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新理念

我国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的总学时介于3300~3500学时,而本科基础英语教学延续4个学期,累计学时则介于230~280学时,约占学生培养总学时的7.6%~8.5%。而大学中各类专业课程所占用的理论学时与大学英语相比很少,每一门专业课不过1个学期,然而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往往都很强。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原因主要就是专业课每学期都有为期1~2周的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而毕业前又有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专业课课程设计的模式是完全可以借鉴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的好方法:只有实践才能够强化英语语言能力。但是此处应该杜绝进一步加大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学时的做法,因为大学英语毕竟只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而已,不是要开办英语学院;要研究如何在现有课堂课时的条件下,搞好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与实践。

在此,笔者倡导基于英语课程设计的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既大学英语也要进行较为集中的专项技能课程设计活动,并纳入英语学业检测体系。具体做法是:适当削减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每学期拿出1~2教学周的时间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或叫做实践周;在各个学期有计划地完成听说写译的实践教学,例如,第一、二、三学期进行日常交际某些话题的听说课程设计;第四、五学期进行专业交际听说课程设计。在听说课程设计的同时,适时地搞好英语写译实践,也可以考虑实践周的问题。这样就能使广大的学生群体参与到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实践中来。

基于英语课程设计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模式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改革大学英语教材: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宗旨,以系统、基础、实用为原则改编教材。(2)改变以教材学习代替语言教学与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现状,实现以应用为目的语言教学和能力培养。(3)通用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分别突出日常通用和专业通用听说交际能力培养的基础性训练,可适当考虑缩短通用英语教学学期数而加大专业英语、尤其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学时数。(4)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以英语课程设计和实践为主,系统、大范围、深入地进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实践与培训。同时,可以结合网络,开发交互性强的语言课程设计虚拟环境实验室,用于公外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3]金品卓.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初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范文5

关键词:高职;英语听说;改进策略

一、引 言

教育部高校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克服聋子哑巴英语。高职教育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读会写,更要求学生会听会说,与人交流。《基本要求》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也是对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的”的英语听说教学提出的更为实际的要求。然而,我国高职英语听说教学大多被简化成听力课,学生很少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即使有也只是单纯复述大意。交流所必须的听和说对于高职学生仍是一个盲区,不少高职学生在面试时因“聋哑”英语被挡在就业大门之外。

高职英语教师有必要对传统的听说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听说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二、高职英语听说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英语听说教学改革重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然而,目前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相对落后,传统的教学形式深深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缺乏合理的运用。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听说课堂与其它英语课堂并无不同,学生仍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读背单词、完成课后练习等。这种老套而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低下。此外,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评价大多实行统一测试,统一标准,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英语运用能力大打折扣。

2.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听说能力不强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习的内化能力也很欠缺。这些学生经过多年应试教育的培养,习惯了被动学习,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表现为对未来迷茫,不能准确自我定位,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发音、语调缺乏认识,英语词汇量欠缺,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听说学习。此外,高职学生没有听说英语的习惯,往往因害怕说错而不敢说,因听不懂而放弃了听力训练的机会,听说能力不强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3.师资缺乏,教学设施落后

英语听说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在英语听说师资队伍中,高素质的教师十分匮乏,不少教师自身英语口语不很标准,灵活准确表达的能力有限,不能达到高校教师的标准,也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差,是制约英语教学质量的外部因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语音设备陈旧,相关教学资料缺乏,资金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安排上,英语听说课时较少,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难以进行理想的听说训练。

三、高职英语听说课程的改进策略

1.抓好语音基础,通过口语训练来加强听力

要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语音是基础。听和说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技能,听力是个辨音的过程,因此正确的发音是进行听力训练的基础。英国语音学家A.C. Gimson说过:“学会一门语言,一个人只需要学会该语言50%-90%的语法,1%的词汇就足够了,但语音必须近乎100%掌握。”高职院校的生源来自不同省市,由于各地教学条件不一,学生的语音基础不尽相同。大部分高职学生语音不规范,基础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拼读国际音标,发音不准,更谈不上掌握重音、弱读、连读、节奏、音调等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听不懂也说不出。只有自己发音清楚才能听懂别人讲的话,才能准确辨音。在训练听力时,教师可将发音相近的单词置于句子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易于区分。同时加以谚语、俗语、诗歌、歌谣和绕口令等,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完成语音训练。听说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口头语言交际是说者与听者双向交流的过程。但是,我们一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或训练方式。例如,传统的听力课采用“先听后做练习”的形式,练习多数是选择、填空等书面练习,学生“为听而听”。口语课往往只是给学生一些对话范本让他们模拟。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听说两种技能进行交叉训练,互助互补。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加入听辨技能的训练。如,让学生轮流上台就校园见闻、时事政治、兴趣爱好、专业知识等话题进行演讲,这样既能提高演讲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训练听讲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在听力教学中,也可适当插入口语技能训练的内容。如,在听之前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将听力材料的主题、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口头讨论,预测信息,做好听的准备;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听边跟读,以便纠正语音,加深理解。听说训练能使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锻炼说的能力,又通过说来巩固听的成果。

2.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用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互动

高职英语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著名的语言学家H.G. Widdowson指出,“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要求一种教学方法,把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结合在一起”。因此,学生听和讨论的主题都是与应用相关的,小到日常的问候会话,大到文化交流。学以致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因此,要让学生把听说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听说课上,要求口语较差、不愿开口的学生,用几句话说说自己近几天的事情;对于基础好一些的学生,要求他们谈谈自己的专业或者时事,学会用英语思维和组织语言,以便使听说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

为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听说教学,在学习新课之前,可让学生做课前预习,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查阅与听说内容相关的语言资料。教学时,可将课堂提问、练习变为学生“授课”,实行师生换位。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将学生的英语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口语练习中,可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并在表演中加入竞争机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出优胜者,这样做也会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和学习条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英语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及网络资源成为听说课程常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综合利用文字、声音和图像来表达信息,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形、有色的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之中感受语言的刺激,并通过耳濡目染产生说英语的热情。但是,一些英语听说课教师在课堂上只会播放这些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听或看,没有对资料进行合理的编辑整合和充分利用,新资源旧方法,很难达到教学目的。上好英语听说课,教师一定要对搜集到的听说资源进行精心地筛选、编辑和设计。例如,英文电影是听说课程使用非常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教师仅仅扮演放映员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对电影资料进行课前剪辑和设计影片相关问题外,精心组织课堂口语活动也是极为重要的,如片段角色扮演,续讲电影等,达到听说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在学生熟悉电影片段的台词后,可以只播放画面,对学生进行现场配音训练,这种寓情于景、寓教于乐的英语语言听说能力的锻炼,会重燃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他们主动听说英语的积极性也会倍增。

4.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仅通过课堂学习就获得有关目标语的所有知识和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锻炼和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英语课外活动必不可少。英语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它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但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宽,是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说活动和技能竞赛,如校园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歌曲演唱赛、英语配音活动等。教师对活动内容、进度进行必要的指导。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习惯,有效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四、结 语

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应针对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积极探索多种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听说技能训练,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用为导向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高听说课程课堂效率,并将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创建全新的、适应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使高职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实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Widdowson.语言教学交际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冯一粟,程中文.高职英语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张玉秀.高职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6,(8).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范文6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在2009年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2010年6月教高函[2010]7号文件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包括“985工程”高校、具有行业背景的“211工程”高校和地方高校,由此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中国计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文学、法学、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其规模和办学层次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典型性。通过对我校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其结论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从1997年开始招收优秀学生组成试点班,2006年正式成立量新学院,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现有学生300多人。2012年,我校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成功加入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始积极探索和创新卓越质量工程师和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迄今,我校已有质量管理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五个专业开设了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总数近400人。

量新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质量管理工程等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超越。培养面向国际、面向世界创新型国际化工程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具有扎实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知识素质,同时还必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与国际化人才交流的素质和能力。英语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在实现国际化培养目标中有着重要地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1研究设计

目前在英语教学领域,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英语教学的研究较少,教学实践更是近乎空白。与一般的大学英语教学相比,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外语培养要考虑国际化培养要求与行业化特殊外语要求(孙立春,2012)。叶云危2013)将拔尖创新人才英语课程定位为通用学术英语,分四个阶段发展学生综合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和核心学术能力。梁晓波等(2015)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外语能力培养包括英语基本功和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培养、国际化接轨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以及专业化英语。

为此,本研究聚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试点班和卓越班,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分析等手段,了解试点班和卓越班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期待和目标,针对这两类特殊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和课程设置框架,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探索大学英语教学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实现的路径和作用。

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如今,随着理论框架的完善,需求分析也逐步应用于通用英语(EGP),为外语教学课程设计、教育政策制定、教材评估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次自主设计的问卷共105个问题,包括基础信息6个问题、英语学习动机9个问题、学习过程10个问题、学习环境5个问题、考试4个问题、教材4个问题、学习资源10个问题、教学模式8个问题、教学方法5个问题、课堂形式5个问题、课程设置16个问题、选修课程目的10个问题、语言文化类课程10个问题、语言技能类课程10个问题、语言应用类课程9个问题。问卷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内由学生现场作答完成,调查了我校量新学院试点班119位学生、质量专业卓越班49位学生、自动化专业卓越班43位学生。经SPSS统计分析,有效问卷为203份,其中男生116人,占57.14%;女生87人,占42.86%。

2结果与讨论

调查显示,52.7%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的总时间应该设定为四年,另有28.1%的学生认为至少应该开设到考过六级。但是,66.5%的学生课外平均每天英语学习时间不到1小时。就学生自身英语技能的判断,认为最强的英语技能是“读”(43.3%)和“写”(22.2%);最弱的英语技能是“听”(40.4%)和“说”(29.1%),现在的英语听力水平能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40.4%)和能听懂听力课程大部分内容(33.0%),而认为能听懂VOASpecialEnglish的仅占5.9%;不能完全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占20.7%。学生最想提高的英语技能是“说”(44.3%)和“听”(26.6%),对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最大期望是“提高听说能力”(72.4%);被调查学生认为,最能提高自己听力水平的方式是看英文原版电影(33.0%)、与人英文沟通(28.6%)、听英文电台(23.6%);最能提高自己口语水平的方式是每天大声朗读课文和文章(29.1%)、多与同学用英语交流(26.6%)。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大“听”和“说”的比重,以尽快补齐学生的英语短板。

调查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37.9%)和人格魅力(31.5%)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最重要,48.3%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但28.6%的学生“兴趣一般,取决于老师和教材”。54.2%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词汇量小”;在英语学习中最缺少的是“意志力”(35%)和“独立性、自觉性”(32.5%);最依赖的学习工具是“电子词典和mp3”(34.5%);学习英语中最有帮助的材料是“杂志及课外阅读材料”(44.8%);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视听结合”(37.9%);最喜欢的课外学习方式是看英文电影和听英文歌曲(45.8%);对英语学习最有帮助的三种活动和场景是“记忆”(66%)、看英Z频道或电影(50.2%)、读英文报刊杂志(42.9%)。

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中最希望学到的是语言应用能力(62.1%),最喜欢阅读的文章类型是时文报道(36.9%)和文学作品(27.1%);认为最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式是每天阅读英文报刊(55.2%),最能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方式是背诵优美课文(60.1%)。

对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感受是信息量大(38.9%)和形式多样(36.9%),对教师网络英语教学方法和形式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57.1%,认为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最有助于听力的提升(61.6%)。在网络学习英语时最常用的资料搜索方法是Google搜索(36%)、英语学习门户网站(26.6%);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最想学习的是听力(27.6%)、口语(24.1%)和看英文电影或者听英文音乐(22.2%);

对英语教材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1.1%;对英语教学方法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3.4%;对学校英语学习环境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48.5%;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影响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性”(60.1%);对英语课堂环境的最大需求是活跃的课堂气氛(56.9%);对英语课外环境的最大需求是播放英语电影(42.6%)。

在学生眼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方面是“听说”(65%);最喜欢英语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46.5%)和提供语言实践机会(30.7%);最喜爱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是观看电影和录像(77.1%)、语言游戏(47.3%)、角色扮演或戏剧表演(33.8%);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是互动教学(55.2%);英语教学中,学生认为十分必要和有必要的是用英语授课(38.8%)、语篇结构及篇章欣赏(35.8%)和口语练习(33.3%),认为不必要的是单词听写(20.4%);除课本知识外,最希望老师课堂上补充相关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48.8%)。

学生认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最需要变革的方面是考试制度(43.3%)、教学方法(29.4%)、课程设置(22.4%);大学英语教材编写需特别注重的是趣味性(55.2%)、现代生活(23.9%);最喜欢英语学习材料主题是幽默故事(45.7%)、历史传说(37.3%)、风俗习惯(33.9%);最喜欢的英语学习资源媒介是纸质教材(44.8%)、网络教材(35.3%);对英语学习帮助最大的是英语电影(40.3%)。

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学习的热情很高,认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应开设的学分为4学分(48.3%);最喜欢的语言技能类课程是英语视听说(70.5%)、高级英语口语(57.5%)、综合英语(51.5%);最喜欢的语言文化类课程是英语电影赏析(71.2%)、英美热点小说与影视文化(69.2%)、英美文学简史及作品赏析(35.8%);最喜欢的语言应用类课程是英语口才与沟通(74.2%)、英语职场翻译(51.7%)、英语演讲与主持(49.8%)、考研英语(43.3%);最喜欢的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是旅游英语(75.7%)、国际商务英文沟通(56.7%)、实用商务英语写作(38.4%)、商务英语阅读(38.3%)、标准化英语(37.3%)。

覃新宇(2010)在《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中提出,合理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实现个性化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蔡基刚(2014)指出,在我国,“大学英语不是一个学科,只是一门为专业配套的公共基础课程”。

调查表明,到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阶段,学生更加钟情于语言文化类课程,其次是Z言应用类,再次是语言技能类课程。

为培养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提高其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提升其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大学应构建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模块化、系列化、专业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做到英语学学四年不断线:通用英语课程(第一学年)+后续选修课程(第二学年)+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第三学年)+专门学术英语课程(第四学年)。学分总要求14-16学分:通用英语8学分,后续选修课2-4学分,通用学术英语2学分,专门学术英语2学分。

3结语 (下转第141页)(上接第97页)

本文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英语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环境、考试、教材、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形式、课程设置、选修课程目的和对语言文化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课程的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促进教材编写,合理利用学习资源,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优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基于需求分析,本文提出了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目标,构建了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Y201329721)”资助,系“大学英语教学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学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及优质外语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14(3).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梁晓波,谭桔玲,张晓琳.论拔尖创新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翻译,2015,(2).

[4] 覃新宇.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J].教育与职业,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