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例6篇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1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学习反思;知识建构;归纳总结

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有六册教科书的知识要整理复习,还有大量的题目要完成,学习压力很大。他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尤其是在记课堂笔记、错题笔记和知识点整理等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如何减轻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其学习效率,基于上述情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一些尝试。

一、基本概念

一般意义上,“反思”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具体讲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描述、体会和感悟。“建构”,即学习者通过反思完善知识建构,促进自身发展。所谓“反思建构”,它不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复习,不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简单的再次呈现或题海式练习,而是一个梳理、提炼的过程。反思建构的主体是学生,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我们依照课时学习思考小结、单元学习反思整理和学期教学内容,以总结的方式把“反思建构”分为课时总结、单元总结、学期总结。

课时总结:是指一课时教学行将结束时,对整课时学习的回顾小结,或是联系课堂学习的内容再次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等。课时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教师教学的过程,更是学生反思的过程,是学生参与学习、有效学习的过程。

单元总结:是指在学完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时后,教师根据单元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单元学习要达成的目标,引导梳理、澄清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使知识组织化,同时借助错题归类,强化知识建构。

学期总结:是指整册教材学习结束后,对学期知识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对解题思想和方法进行专题性的指导。通过总结有针对性地加强知识技能的巩固,最终达到提高熟练性的目的。

二、反思建构的实施策略

(一)课时总结:及时反思,当堂整合,落实每堂学习内容

1.逐层引导,递进反思,促进数学方法的有效整合。思想方法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它呈现的方式是隐蔽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方法的教学要靠平时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已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学生要获取重要的知识,更要体验学习、研究的方法。课堂上讲解完例题或探讨完一个知识点之后我们会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思考本题用到的基础知识是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本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在其他问题中是否也用过,等等。学生一旦懂得反思,就懂得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就能在解题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许多灵活、简捷的解法是通过反思而得到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2.抓住课堂,做好笔记,促进数学知识的信息整合。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和提高课堂40分钟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数学课堂笔记可以完全和书本相结合,把笔记记录在教科书的相应位置。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语言的形式更多,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并且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比文字语言更简洁,形象。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1)学会将文字语言及时转化为数学符号。教材上的定义、定理、公理等通常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实现文字、符号、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2)能将课堂习题的解决方法及时记录。对例题和习题的解决,要求学生在题后及时反思,并将解决的主要思路、方法记录在相应的题后。

(3)养成能把平时学习的知识串联的习惯。现在一个课时的学习内容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其显示的知识点、方法、思想等都能找到与本章或其他章节相应内容的联系,因此笔记的设计要有连贯性。

3.归纳整理,巩固交流,促进数学心得的深度整合。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中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我校每节课40分钟的课时安排,我们一般把课时总结控制在3~5分钟。有了以上两个步骤的充分准备,课时总结就水到渠成了。我们会留2到3分钟让学生根据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和重新组织,然后请1~2位学生进行笔记整理后的口头小结,其他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对照自己的笔记再次整合,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与数学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

(二)单元总结:归纳反思,梳理纠错,理清每章知识结构

单元总结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是阶段性学习的主要标志,也是连续性的纽带。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的知识汇集起来,进行整理、综合和概括,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从中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这既是检查单元教学效果的方法,又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为达成以上单元总结预期的效果,在具体实施中澄清归总、错题归纳可作为单元总结的基本要求。

1.澄清归总时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但是要保证每个学生能进行反思。单元总结课是单元学习行将结束时的归总阶段,我们需要指导学生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回顾单元知识要点,从“点―线―面”逐一进行分析整理,使之纵成线,横成片,从而使单元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同时,为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学生能力发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在单元总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归总为知识提要,列出反映知识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照的简表,等等。这样不仅能达到澄清归总单元知识的目的,让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实践中成为可能。

2.单元总结采用错题归类来强化知识建构,确保数学思想渗透到“问题解决”中。到了阶段性复习时期,错题整理本将是学生重要的复习资料。如果学生学会错题整理的方法,错题整理在后继学习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它可以进一步对错题进行分类,系统化,从而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复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在复习教学环节,我们利用“错题整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主人;在日常学习中,引导学生归类整理错题,修正知识建构,编制纠错本;阶段复习时,结合纠错本,寻找学习薄弱处,确定复习要点,巩固强化知识建构。

进入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时间较为紧张。为减轻学生的负担,要求学生每周周末做一次错题笔记整理。为了引导学生针对错题进行有深度的反思,可以将错题笔记的形式固定成一种格式,形成一个表格打印出来。教师在批阅完作业或试卷后,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指导性的题目,让学生按以下表格的要求进行错误订正。

让学生将错题剪下来贴在相应的区域,并针对错误步骤进行订正,反思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再利用教师面批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分析,指导学生在解题后,画一张清晰的解题思路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

(三)学期总结:诊断反思,物化知识,解决每册问题要义

学期总结的实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行教材为载体,师生对整册教材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回顾、梳理、交流、反思的过程。经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引导学生梳理和整合出一学期所学数学知识最为核心的理念、原理、策略及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最终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内化为自主的认知结构,用这些基本的知识框架统率其他知识。为了更加有效设计学期总结,我们提炼概括了两条学期总结的操作要点:

1.聚焦专题,逐一反思,全面梳理知识网。在学期总结中,我们让学生从整体上回顾一学期所学内容。再现一册书的内容,绝不是盲目随意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通过知识梳理后的专题聚焦来明确总结的重点,更好地加强学期总结的针对性,提高效率,减轻学业负担。

一是全面整理,编织成网。如在复习“直线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指导学生设计这样一张表,把表中的空格填完后,就是一次系统的总结,这张表便于对比、区别和类比。

二是专题整理,深化学习。专题有知识型和方法型之分,知识型的专题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函数最值问题”等,方法型的专题有“转化与化归”“分类与讨论”等。因此,学期总结时在梳理回顾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及实际学情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罗列后再串联聚焦到一个个专题。通过聚焦专题、分块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视野去整理总结分散在课本中的同一知识点,学会纵向有序的比照、练习,熟练掌握,形成清晰的知识系统。这样的学期总结不仅清晰有序,而且因为专题的聚焦而使同一知识点集中放大再现,综合运用,达到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目的,建构起一个个完整清晰的知识链。

2.知识物化,借助“题典本”建构知识网。知识物化是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一定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这里所指的物化主要是学习内容的文字化。学习内容的文字化,即把学习的重要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便于后续学习过程的复习和巩固之用。

在具有较完整的笔记本和纠错本的基础上,再构建“题典本”――记录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典型例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积累了很多数学题目,把这些题目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体系,有助于复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同时,留给学生梳理归纳的时空,教给学生反思建构的方法,引领学生主动回顾反思、有效总结,学会通过总结把书本“读薄”,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智慧地学习,更加有效地学习。同时,无论哪一个阶段的学结,都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和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人人参与了总结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2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学习的反思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原因之一,小学生的反思行为大多数处于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还不会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有时只要学生稍微反思一下就能发现,并能独立的加以更正。比如,抄错数据、写错单位等。如:楼房高2分米,每个练习本52元等,忘记点上小数点。原因之二,我们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反思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去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习惯。因此,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是我们数学老师迫在眉睫的一大任务。所以我根据数学学习过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学习。

一、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时也经常是在总结一下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谈谈收获,却很少让学生说说你做题错误的原因,进行自己的反思,让自己有所感悟,以后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经常忘记点上小数点或者积的小数位数经常数错,反复纠正学生却还是准确率不高,此时我也进行自我反思,是不是在教学中有所纰漏,然后我又反复制定方案。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出错,学生在反思后也进行了总结,最终改正了做题马虎的问题。

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1.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2.你明白了多少?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纠正。

二、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反思自查

我在上数学课时,学生经常反复出错,我需要反复批改,老师生气,学生也很不耐烦,如此反复,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让学习数学变成很大的负担。上述情形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数据抄错、方法不简便、计算不准确等不足。还有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解题完之后,忽视对结论的反思,经常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抄错数的现象计算是否准确等。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法?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为了检查学生的反思情况,打开作业本,不急于用红笔在学生作业本上做对或错的符号。而是认真“扫描”,发现有错误的,总是把本子退给学生,让他自己去独立检查找出来。那些没有认真反思自查的学生经过这样多次的“教训”之后,就会觉得:与其要被退回重查,还不如自己进行认真反思自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反思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结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疑难问题的解答、反思质量的评价。

三、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反思

自己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失去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因此,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学生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不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例如:解决应用题一把小号12.5元,一个小鼓17.5元。买15个小号和15个小鼓,需要多少元?学生说先可以算出15个小号多少元再加上15个小鼓的价钱。那这样计算简便吗?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算式。进而有学生反思出还可以先计算一把小号和一个小鼓的价钱,再乘以15.这样计算很简便不容易出错。

四、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反思自省

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优秀。在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清楚的知晓认真学与不认真学的结果差异。从而坚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信念,认真学习。无数事实证明,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提高的。每周我都利用晨会让学生反思自己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的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3

一、培养反思能力的重要意义

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和探究的行为。”由于不确定、怀疑、犹豫、困惑等随之产生,有了怀疑和困难,就可能使人探究,而探究可以释疑或激疑(引起更大的疑惑)。所以反思能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转变。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实践主义学者认为,人们探究现象、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解体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解题困难出现“卡壳”时,总是能够主动地思考和分析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时,可以设置问题探究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解答活动,在学生遇到“梗阻”时,要求学生做好“回头看”,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及时地引导,使学生在反思分析过程中不断提高解题效能。

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时,教师创设出“已知函数y=(k2+4k-5)x2+4(1-k)x+3 对于任意实数x,函数值恒大于0,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答”,进行分析、探究、解答问题的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k 值取值范围的确定”不能进行有效解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应分‘一次’‘二次’讨论,根据函数与不等式、方程的关系”进行问题解答。这样,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思探究解题过程,不仅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辨析解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在长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进程中,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是学生反思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抓住问题评价辨析特性,设置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解题过程、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辨析评价活动,将问题评析过程演变为自主反思过程,使学生在问题评析过程中获得反思能力的有效训练和提升。

例:试证明:过椭圆的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和椭圆相应的准线相离。

学生使用了反思方法很快得出:不同的曲线有不同的结论。椭圆是相离,抛物线是相切,双曲线是相交,而且证明方法完全相同,都是利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证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求解,悟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从而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四、 课堂的结束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自问。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其实,教师可在课堂 总结 时,多花点时间,由学生反思得出本堂课自己的收获、自己的不足,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做出质疑。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与需要设计“学生课堂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综合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评价和反思结合起来,学生就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五、开展经验总结活动,使学生在总结学习活动成果中进行反思

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总结“提炼”、反思提升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主体特性,在问题解答结束后或阶段性复习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经验总结归纳的时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解题经验和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问题解答方法和策略的见解和主张,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和补充,从而把反思活动渗透到经验总结过程中,实现学生解题技能和学习品质的提升和进步。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4

关键词:现状;反思;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162-02

【案例】六年级的一次数学测试,有这样一道题:一个蓄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开甲管 小时可蓄满全池,单开乙管 小时可蓄满全池,现同时打开两管多少小时能蓄水全池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受1÷( + )解题模式的影响,错误列成 ÷( + )= (小时),闹出笑话,而学生却全然不知。如果学生有反思意识,只要把 小时与 小时或 小时对比一下,就知道这个答案不符合本题的实际,肯定是错的。可见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反思严重的脱节,非常不利于学习,这不禁引发我的思考。

【现状】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评价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1989年波斯纳也提出个体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学习是反思的,没有反思的学习不可能深刻。反思是在学习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

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特点。目前,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思维的变量,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无法独立的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甚至待老师评判其错误后,学生的反思意识也很弱,造成思维过程与反思的严重脱节,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长期以来,又由于课堂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学生在容量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现状,我觉得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非常迫切。只有重视了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才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从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策略】

一、拓宽反思渠道,培养反思意识

1、教师率先垂范促反思

反思过程是一个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联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的支持。因而,有无反思的动机非常重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率先垂范,对学生形成反思内需影响是很大的。告诉学生老师每天都坚持写教后反思,反思当天这节课的精彩与不足之处,这样老师才能进一步把课上好,才能进一步成长,并将范写的反思下水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都这么做,我也要这么做,体会到反思的重要性,产生反思的欲望。另外把成长=经验+反思这一个体成长公式板书在黑板的左上角,做为师生的座右铭,时时加以对照,时时加以自问――我每天反思了吗?让学生在每天一反思等于每天一成长的环境中真正成长。

2、梳理探究过程促反思

课堂上学生探究出一个结论时,教师不要就此罢休,而是来个回马枪,这个结论你们是怎么探究出来的?重点让学生探究中运用的各种方法,使学生逐步地积累方法、策略。如当学生探究出“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这一结论时。教师追问道:这个结论你们是如何获得的?学生们畅所欲言开了。

生1:我是用分数的意义来理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相等的份数,取得多当然就大。

生2:我是用含胡分数单位的多少来比较获得的, 是3个 , 是2个 ,3个 大于2个 。

生3:我是画图来比较获得这个结论,用这种方法的同学比较多,可以画线段图、三角形、圆形等图形来比较。

生4:我是联系生活实际考虑获得这个结论的。把10粒糖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人分2粒,取3份是6粒,取2份是4粒,6粒多于4粒,所以 大于 。

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反思,是学生学会反思的一个契机,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思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所体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解决问题促反思

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一下解题的整个过程是否合理完整,结论是否正确,回忆解题前做了哪些工作,解题中碰到哪些困难,自己是怎样解决的,解题后要注意什么,想对大家说点什么?再对解题思路作进一步的梳理和概括,寻找其它解法,或总结隐含的规律或对规律进行推广和引申。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这几个方面去反思:

(1)反思解题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反思题目中隐含的规律;

(3)反思规律的推广与引申;

(4)反思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5)反思蕴含的数学方法,解题方法。

当学生在解题后形成了反思概括的意识,就能从中提升解题的策略、技巧、方法、数学思想。这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有利于调控学生的解题活动,指导学生的解题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辨析解题错误促反思

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和成人不同,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学生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其实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学生反思。教学时,教师要敏锐地捕捉“错误”资源,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称赞,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份”激活,让智慧光芒喷薄而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作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那么“错误”也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其次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本子随时记下自己学习过程中错题加以分析。如,一个学生在错题本中这样写道:

⑴来源:2005年4月22日课堂作业,第一题选择题的第1小题。

⑵原题:一个油箱的体积一定( )它的容积。

①大于 ②小于 ③等于

⑶错解:我选③

⑷原因:我认为体积的计算方法与容积的计算方法一样,就毫不犹豫选等于。

⑸订正:正确答案应是大于,即选①

⑹反思:我做作业时,没有进一步思考,忽视了油箱的厚度,把两者等同起来,造成错误,实属不该。今后要加强概念辨析,思考问题要全面,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切记!切记!!

从学生反思中,可以看出,学生本人对自己易错的地方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这样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自觉地加以注意,从而大大减少错误。

5、激励成功体验促反思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愿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6、利用单元测查促反思

要求学生把每次的单元测查当作是一次自我反思的机会。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去反思:这次测查你最满意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哪道题你印象最深?为什么?造成你思维卡壳的是哪道题?你想提醒自己或同学什么?……

7、撰写数学日记促反思

撰写数学日记,学生可以对当天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且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平台。下面是一个学生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后的一则数学日记。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今天,我们学习“分数大小比较”,练习中的压轴题,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原题是:我们班的小兰和小明都爱看书,小兰看了《奇奇怪怪的树》这本书的 ,小明看了《神奇的大自然》这本书的 ,谁看的书多?我看完题目心想,这有何难,便高高地举起手,夏老师叫我回答,我很自信地说:“因为 小于 ,所以小明看的书多。”很多同学都同意我的观点,我很自豪地坐了下去。夏老师笑了笑说,果真是这样吗?我们班的数学小博士发话了,我觉得这道题不能比,因为这两本书的页数不知道相同不相同。我一听,是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丢进这个陷阱里,为自己的冲动懊悔。老师说,看来这道题并不简单,不要被表面的分数所迷惑。该怎么比较这道题的结果呢?请各小组互相讨论。经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比较结果有三种情况。原来这道题要用假设思想来解。通过解这道题,我进一步明白了思考问题要全面,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经过大家的讨论就解决了,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数学日记里,学生反思了解答这道开放题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并分析了错因,获得的启迪。这么深刻的启迪已远远胜过这道题本身,将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8、建立成长记录袋促反思

建立成长记录袋,反思自己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要求学生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1、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2、自己最满意的作业;3、典型的错例分析;4、最满意的数学日记;5、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6、探究性活动记录;7、发现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8、对解决问题的反思;9、单元知识总结;10、单元席卷与分析;11、自我阶段小结;12、最喜欢的一本书;13、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负责的态度。

9、提供交流平台促反思

利用课前3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数学日记或剖析典型错例。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反思水平,对于写的好的反思日记、典型错例分析,张贴到学习园地,同时送交校刊发表。这样的反思作业,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受学生的喜欢。

10、开展评选活动促反思

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思表现、学生的反思日记、错题反思分析、建立成长记录袋等情况定期开展反思型学生的评选活动。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参与,评选面可广些,从三个层面加以评选:优秀反思型学生、良好反思型学生、进步反思型学生。对于评上的学生给予表彰。评语可这样写:在开展成长=经验+反思的活动中,你积极参与,表现突出(良好、进步),被评为优秀(良好、进步)反思型学生。祝贺你!

二、养成反思习惯,促进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5

1. 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教师应该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有意识地将反思结果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才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

2. 课后反思能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情境引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件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如果在课后做好记录,就可以在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探究性学习不够到位等,教师也应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作深刻的剖析,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做充分的准备。

3. 课后反思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必不可少。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地加以推敲,具体地对于某一单词的教授,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

二、 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新教材的使用

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删减教材中难度较大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补充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听、说、读和写的内容。

2.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主要是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当的角色。课改要求教师的角色更为丰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者、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督导者、学生的指导者、课堂的管理者、课堂活动的组织及参与者。也可以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理解为导演或观众与演员的关系,或者理解为教练员与学员的关系。教练员的职责就是训练别人掌握某种技术,从而提高某种技能。外语作为一门工具语言,其实践性非常强,要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必须要让学生参加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反思,以免无意识地回到“一言堂”课堂,或者又不自觉地充当了课堂的主宰角色。

3. 反思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维度的技能目标。检验课堂目标是否实现,即是否达到预期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口头测试、书面测试以及课堂互动情况来感知,这些检验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进行适时判断、反思总结,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比如判断课堂是否需要临时中断,对自己讲过的内容是否需要重新强调,或对部分内容进行再次操练,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等。

三、 教学反思的方法

1. 写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有课后教案、教学日志、教后感知等形式。写反思日记就是记下自己在一堂课、一天或一个阶段中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和体会,它能为反思性教学提供最真实和最原始的材料。其实,这是在强调课后备课,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把自己上课时遇到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以便对其进行不断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于今后教学的提高。

2. 参加集体备课

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就某一问题、某一专题或某一章节、某一单元,大家各尽其能,各显神通,正是彼此学习的好机会。教师通过学习后反思,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制定缩短与他人差距的计划,继续再学习,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3. 调查与问卷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6

关键词:培养 反思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02-01

从人类发展以来,人们都要进行反思活动。每个人做了的事情都要善于反思,不断巩固知识,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在将来做事有好的结果,有创新能力,对于科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有位著名的数学家说过:“反思是数学思想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由此,反思是对学习的回顾或重复,也是指向学生学习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它能带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和探究性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反思其实是一把启迪学生数学智慧的金钥匙,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得到巩固,找出学习数学的不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应大力提倡个人反思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自觉进行反思呢?

1 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反思的意义

反思过程是一个人的思维过程,没有反思所做过的事,没有总结经验和教训,今后做事情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甚至受到严重损失。比如,一个人在学习开车过程中不进行反思,车速控制不好就会撞人或翻车。又如要判断命题:“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的真假性,没有认真反思对顶角的定义,就容易将此命题判断成真命题。像学生判断命题“若X2=9,则X=3”,如果学生没有反思平方根的概念,就判断为真命题。为此,反思的思维过程在数学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非常重要,学生一旦明确了反思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解题过程中乃至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犯错误了。

2 教学时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和能力

反思过程是一个情感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以及自觉性的支持。学生自己愿意进行反思以获得知识,从而更好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对反思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以激发学生反思的动机。例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用下列每组的三个角:(1)90° 30° 60°,(2)70° 65° 45°,(3)80° 70° 50°,(4)100° 25° 35°分别画一个三角形,(1)、(2)组学生很快就画出一个三角形,而(3)、(4)组学生无论如何也画不成一个三角形,这就促使学生反思和思考,什么样的三个角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呢?三角形的内角究竟有什么规律呢?学生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来了,自觉地进行反思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定理。又比如,在教“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时,先让学生画出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再让学生量一组同位角,学生自觉地进行思考和反思,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同时必须让学生反思平行线的这一性质的条件是“两直线平行”不然,学生在做题时就忽略了条件,做成见同位角都相等的错误做法。

3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做错了的题一定要反思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一知半解,这是造成做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采取纠正措施,培养他进行反思,给予反思机会,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情境进行反思,深刻的理解基本要领和掌握基础知识。比如,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要让学生不断反思是“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要使学生在做作业时尽可能不出错误就必须反思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教师应培养和督促学生做到有错必究,自觉反思,让学生将出现的错误原因写出来,从内心深处找到错误原因,强化知识,巩固知识,以便在做到类似的题目时不再出现错误。

4 对于做题的好方法一定要反思

对于解题的好方法一定要认真反思,加以深刻的理解和巩固,对以后解题思路,分析题目内容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有了保证。通过反思,使学生解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时,让学生深刻反思三角形中位线定义,使学生掌握有三角形的两边中点时,立即连接两中点,就得到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可以利用此定理。又如,在互教学习时,有一个问题:已知y1=2x,y2= ,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如果直接用代数计算法求答案,学生不会解这种2x> 的不等式,就无法做出来,教师教一个好的方法,我们可以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找出它们的交战坐标,以横坐标为准,结合图形,就容易写出x的取值范围了,答案也不会出现错误。这个好方法,让学生回过头来进行不断反思,总结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好方法,以便今后进一步应用。因此,让学生在解题后进行深刻反思,总结出好方法,必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5 教育学生养成反思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很重要,各方面习惯差了就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质量,甚至还可能造成与他人的矛盾,会影响工作,最张有可能走向深渊,不能自拔。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没有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学习就象猴子掰包谷一样,掰一片地最后只剩一个。知识没有巩固,没有好方法,知识就达不到极点,最后无知。因此,在教学时,帮助和教育学生每天解完一道题都要进行反思,总结方法,巩固知识,找出不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例如,我在教初一几何证明题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证明题,写证明过程不知如何下笔,我就帮助学生分析,怎样写过程,再回头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每一次的反思,就解决了写证明过程困难的问题。学生有了反思的好习惯,教学成绩才能提高,取得优异成绩。

总之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的能力,是现在乃至今后教育的必需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学生在每次学习过程对自己的思路,解题方法作自我评价,探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那么学生创新思维就进入到了更高层次,并进入到了理性认知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置反思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反思机会,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