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工作思路范例6篇

总体工作思路

总体工作思路范文1

(一)深入学习,扎实实践,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要求。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检察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坚持打击、保护和服务职能的有机统一,监督、制约和配合的有机统一,力度、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有机统一,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有机统一,全局、局部和个体的有机统一,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把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作为检察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更加自觉地服务于我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二)服务大局,应对挑战,切实落实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立足检察职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法律支持和司法服务,着力把握全省经济形势及其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期待新要求,促进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大措施落实。积极预防和严肃查处在项目投资和工程建设中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以保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落实,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抓好集中查办商业贿赂犯罪工作。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以及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工作,加强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利益以及涉农等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高度重视、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的案件,坚持从有利于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利于维护企业职工利益,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出发,严格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讲究执法方式方法,慎重适用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努力促进企业生存发展。

(三)关注民生,守护公正,切实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扎实做好检察环节关系民生问题、关系司法公正、关系和谐稳定的各项工作,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涉检工作,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实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切实在法律监督上下功夫,突出监督重点,狠抓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保障改善民生、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切实落实检察工作改革的各项措施。认真执行高检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农村检察制度,推进派驻乡镇检察室试点工作,创新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强化涉农法律监督和司法保护,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继续探索民事督促制度,保护国有、集体资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创新和完善对各类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机制,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建立检察业务、队伍、保障、信息化“四位一体”工作运行机制,推动检察管理方式转型升级。健全完善岗位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机制,确保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健全检察机关接受监督制约制度,推行“阳光检察”,把除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外的所有执法工作都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保证检察队伍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

总体工作思路范文2

开拓渠道,创新服务,实现群众体育新发展。大力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全市体育系统直属体育场馆开放率达到100%,如期完成市本级体育民生实事工程;大力推进公共体育场馆“互联网+”建设,运行“体育__”公共服务平台,方便市民参与健身。大力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和18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公园)。__、__等地利用城乡规划空地和废弃厂房合理布局,推动建设了一大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健身场地设施;慈溪在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场馆第三方委托管理基础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取得良好效果。迎新年元旦万人长跑、群众登山大会、月光操(舞)比赛、纸飞机大赛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贯穿全年,各地马拉松跑如火如荼。部分项目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向社会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大力推进体育社会组织“三化”建设和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引导作用,各级各类体育社团根据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市民健身节系列活动。“快乐体育进社区”主题活动共在21个街道的34个社区进行,__足球联赛和“晚报杯”五人制足球赛人气爆棚。

开拓思路,创新模式,实现竞技体育新提升。成功举办了以选拔青少年优秀运动员为主要目标的第十七届市运会,在参赛人数、规模、项目及竞技水平等方面均创新高,发现和锻炼了一批体育苗子,为__征战各级比赛进一步充实后备力量。101名__运动员决战福州全国第一届青运会,勇夺7金6银6铜,涌现出了__、__、__、__、__、__等一批优秀体育苗子,__代表团还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单位,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石智勇在201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上获得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冠军;体工大队攀岩运动员__实现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年度总冠军大满贯;全年共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运动员48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运动员自身的努力,也是省市合作、省队市办、体教深度融合的成果。强化奥运争光意识,专门成立奥运争光工作领导小组,详细分析我市奥运备战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困难,制定“奥运争光”工作计划,明确了备战工作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并对具体工作进行部署。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体系日臻完善,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参赛队伍、总人数再创新高,通过联赛的举行,进一步推动和提高了我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

开拓市场,创新机制,实现体育产业新突破。推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__政〔2016〕1号),为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彩全年销售16.55亿元,超额完成省局下达指标;__真武魂wbk国际极限格斗联赛、__攀岩公园、__公司青少年体育培训等7个项目获得省体育产业发展资金共498万元。奉化成功举办全国女子拳击冠军赛和海峡两岸拳击精英赛;象山打造海洋特色体育;__首次承办亚洲攀岩锦标赛,推出亲自然、贴群众的“山水系列”赛事,掀起区域健身热潮;江北区成功打造全国运动基地等等,各地体育特色品牌日益丰富。____湾国际马拉松赛、新丝路帆船邀请赛等新兴赛事广受关注。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拨款400万元筹建__体育发展基金,著名“__帮”实业家、慈善家__先生捐资人民币3000万元,支持__体育事业发展。针对部分直属单位既承担体育竞训、公共服务和场馆经营的多重职责,资源分散,难以集中优势做大做强的“瓶颈”,局党委从提升运行管理和体育服务水平出发,创新场馆运行模式,整合场馆设施,由__公司统一运营,集中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拓阵地,创新布局,实现基础设施新跨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有体育场馆设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此,市体育局高度重视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市本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竣工交付,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基本完工,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含配建地下停车场)即将建成;二少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针对游泳训练中心原地块土地征用难度大的现状,经多方协调科学论证,探索“体育+公园”建设模式,在高新区重新选址建设;占地17.5亩的小球训练中心新基地将在江北区规划筹建。各县(市)区也不断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如北仑区f2国际赛道、游艇基地、沙滩排球等高端运动休闲综合区项目全面启动建设。

开拓思维,创新管理,实现保障工作新进步。以践行“三严三实”为主题,踏实谋事,扎实创业,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根据__体育工作实际,认真制订好__体育“十三五”规划及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个领域的子规划,前瞻思考,务实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体育工作科学开展谋篇布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继续抓好《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好局管中层领导职位的选拔任用和竞争上岗,打通上下交流渠道。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发展新政策的意见》为契机,及时参谋,主动协调,首次将

文化体育人才纳入作为“加快引进紧缺急需人才”的政策扶持范畴。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订出台了《__体育局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细则》、《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科学决策、规范管理和内控监督。此外,体育文化宣传、体育科研和体育对外交流等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__体育事业取得的新进步,是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以及全市广大体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得益于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体育工作为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服务,坚持了发展体育事业的政府职能,坚持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与时俱进,探索创新。

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于体育工作的新期待,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还需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在:一是场地设施建设滞后。中心城区健身场馆设施数量不足矛盾突出,存量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和部分国有企业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和推行公园绿地建设体育设施进程比较缓慢,直属体育场馆经营活力不够,群体活动的联动效益有待提高。二是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平衡。游泳等项目成为制约我市竞技体育水平整体提升的短板,“游泳振兴计划”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以及科研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体育产业对经济社会贡献度不高。体育产业发展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地位还不相匹配,与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消费需求也存在不小差距。四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个别干部缺乏担当意识,个别同志遇到问题绕道走,在执行纪律和制度上过于强调体育行业的特殊性,主动适应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有差距,“”问题尚未完全杜绝。体育人力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层次、能力结构、梯队建设有待加强。懂产业会营销的体育产业人才和高水平教练还缺乏。

2016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全民健身“推进年”为抓手,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一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各地各单位要继续办好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活动,精心策划首届美丽乡村运动会,积极推动市民健身节和全民健身大联动。同时努力扩大“一县一品”、“一乡一特色”的品牌影响力,营造全年有计划、月月有赛事的良好氛围。积极备战2017年浙江省体育大会,着手谋划两年一届的市民运动会。二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通过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形式,继续推行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公众开放。建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运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三是深化社团“三化”建设。加快推进体育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进程。积极培育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社会组织,给予更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使之真正成为体育部门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创新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实现由“办体育”向“管体育”的职能转变。四是加快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继续探索“体育+公园”模式,推进中心城区“两心一轴、三江六岸”核心景观体育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好城市规划边角地带、“三改一拆”空地、废弃厂房仓库、立交高架桥下等这些存量土地建设体育设施;进一步落实配套建设群众健身设施,新建居民住宅区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0平方米标准,提升__中心城区品质。五是继续加强体育指导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日常体质测定和运动能力风险评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具运动处方,提高各类人群健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建设共享一批“新常态健身园”(志愿服务基地);进一步拓展“全民健身大讲堂”广度和深度,定期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大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整合体育科研机构和体育院校的优质资源,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调查,完善国民体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和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

(二)以竞技体育“突破年”为抓手,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一是全力以赴奋战奥运。要及时掌握和了解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既了解我市运动员的状况、也了解主要竞争对手的信息。同时,加强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中心的联系,更直接地了解运动员的情况。做到奥运参赛队员一人一方案,争取__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上有所突破。二是全面谋划备战省运。调整布局、夯实基础,积极备战下届省运会,今年按照“巩固优势项目,确保重点项目,提升潜优势项目,攻克弱势项目”的要求,紧紧围绕相关运动项目持续发展而努力,调整部分项目布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创新理念,结合举办夏令营等方式做好选拔运动员苗子和招生工作,举办好市传校比赛,大力提高业训水平,加大向上输送的力度,扎扎实实做好省运备战工作,确保成绩位居前2名,缩小与__差距。要重点推进实施《__游泳振兴计划》,紧密结合《__竞技体育十年(2011-2020)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逐步扩大游泳项目的后备人才储备,在未来10年内力争实现我市游泳水平“有明显提升,并缩小与__差距”的目标。三是注重业训和人才培养。要围绕新周期抓好后备人才培养,争取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管理到位。强化训练基地建设。结合我市竞技体育发展实际,加大对市级直属训练单位建设力度,提升训练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以市体育运动学校和各中心(基地)为龙头,以县(市)区少体校为重点,以阳光体育基地学校、体育特色学校为基础的体育训练格局,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巩固省队市办、市队区(县)办的成功模式,促进竞技体育

训练上新台阶。加强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积极构建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体育和教育协商机制,不断推进“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模式转变,努力实现体育和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义务共尽、成果共用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学生运动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以加快体育产业“落实年”为抓手,着力打造完善四个平台。一是打造政策环境平台。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完善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政策,公布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指导性目录。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或社会组织,扶持体育行业协会发展。加快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举办目录。启动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的政策研究,积极争取财政、金融、税收、土地、能源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培育和支持专业化赛事运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二是打造高端精品赛事平台。积极申办、承办2017-2020年国际柔道大奖赛(奥运积分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着力办好2016__国际马拉松、2016中日韩国三国青少年运动会、东钱湖国际铁人三项挑战赛、真武魂自由搏击和2016年全国青年帆船锦标赛等大型新兴赛事。继续办好八一男女篮、海天乒乓球职业联赛、__国际网球赛、北仑国家女排主场等传统赛事,使重大赛事成为宣传__的重要名片,提升__长三角南翼赛事中心的品牌力。三是打造休闲运动引领平台。根据__自然资源禀赋,利用__的山水特色,推进非奥项目及基地建设,大力开发以地方特色运动休闲基地为主的体育运动休闲市场,形成一县一品一特色,以基地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化和集团化发展。重点打造“一城、二带、三区”,“一城”,即____湾运动休闲城;“二带”,即环东钱湖运动休闲带、象山港海洋运动休闲带;“三区”,即四明山户外运动休闲聚集区、宁海乡村古镇户外运动休闲聚集区和__北慈东运动休闲聚集区。同时,开展特色运动休闲小镇、特色运动休闲示范基地评选工作。积极响应省政府提出“支持__规划建设梅山新区”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梅山“运动小镇”。四是完善监管体系平台。根据国家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管主体及其管理职能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化发展。建立和完善体育服务规范,提高体育服务水平。开展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体育服务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规范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体育广告赞助、体育中介等经营活动,促进体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以申办2023亚洲杯足球赛为抓手,加快足球运动发展步伐。一是全力成为亚洲杯足球赛承办城市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足球运动发展的背景下,__申办该项赛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我们要精心谋划、全力以赴做好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申办工作,这次赛事竞争相当激烈,要努力成为6-8个申办城市之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能成功申办该项赛事,必将进一步展示__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影响力,推动__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二是启动《__足球改革发展方案》的调研工作。今年要成立课题组,对__如何发展足球运动进行调研,结合__实际,制订__足球发展总体实施方案,供领导决策。同时,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社会力量,尝试引进或组建职业足球俱乐部可行性方案调研。重视足球项目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对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三是办好2016年首届__足球超级联赛。制订好联赛方案、竞赛规程和各类保障预案,落实赛事经费、运营机构和场地。做好前期宣传发动工作,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扩大参赛面,选拔高水平运动队参加浙江足球超级联赛。四是打造市、区、校三级足球业余训练体系。加大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对足球工作的重视,加大足球项目的经费投入,启动实施__校园足球“绿茵工程”,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设立100所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制度,将各级校园足球赛打造成为传统赛事,形成涵盖培养、训练、竞赛和管理的完整青少年足球发展体系。五是开展组建“__足球学校”可行性研究。探索建立文化教育与足球运动相结合的新型足球学校,以适应我市足球青少年人才培养需要。

(五)以“四有四胜”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夯实基础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四有四胜”主题教育。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加强机关、基层党建工作,优化人事工作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和管理干部跨单位、跨部门、跨身份流动,贯彻落实市人才新政策和市直单位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和选人用人渠道,规范考核激励,加强典型培塑,着力打造一支“四有四胜”(“有理想、有本事、有信念、有规矩;品德胜、知行胜、内心胜、团队胜”)的__体育人队伍。做好老干部、统战、共青妇等工作。二是抓好“十三五”规划的细化实施。以务实的作风、创新的举措,切实做好《__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一系列配套规划的细化落实工作,进一步确立今后五年我市体育事业各重点领域的工作目标、资源配置和实施路径。三是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优秀教练教师和科研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服务工作,探索推行“金牌教练工作室”,充分挖潜本土“金牌运动员和金牌教练”的潜力,研究制订__运动员职业发展和退役保障工作细则,做好“传、帮、带”工作,造就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体育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队伍。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

总体工作思路范文3

为将公共卫生工作落到实处,变由上级盯一步走一步的格局,为主动解决问题,主动调整思路,在狠抓实际工作以增强社会效益的同时,狠抓纸质资料的收集和完善,并以纸质资料的完善为前提,加快电子档案的录入及完善工作,最终,令纸质资料为公共卫生工作服务,令电子档案为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效率,特整理并本《关口镇卫生院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总体思路》一文。

一、强化管理公卫管理班子管理意识,变管理工作之被动为主动。

由于人事改革及经费等原因,公共卫生工作人员配置相对受限。目前,我院人事改革限定公共卫生科只能上岗3人。3人必须完成11大公共卫生工作项目,不能再事事充当排头兵,事事亲力亲为,而必须加强管理意识,以管理为主,充分调动公共卫生工作的村级工作人员主动性,将繁复的公共卫生工作通过科学管理手段,简化并具体分解至一线村级工作人员完成。主要步骤是:公共卫生科3人转变观念,强调管理功能,对各方面工作先要熟悉、体验、参与,得出正解,然后,引导村级工作人员以正确方法完成相关工作,并时刻监督并纠正其工作中的不足及错误,以使村级工作人员逐步适应相关工作,并最终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达成相关工作目标。这一过程中,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必须引导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转变工作观念、理解工作价值、掌握工作技能、形成工作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当前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不懂则等、等不到则不管的工作书面,才能转变村级工作人员不能切入相关工作时,院公共卫生科有限人员不得不一再抽调非公共卫生科人员及非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帮忙突击且突击效果不理想的劳民伤财却不能达成相关工作目标的格局。事实上,突击令阶段时间内的工作强度加大,至超出工作人员的负荷,却往往急行无好步,拿不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只有院公共卫生科人员主司管理之职,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以引导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包村人员开展各自服务辖区内的公共卫生工作为主要工作形式上来,才能达到化繁复为简单、化临时突击为日常消化的良性工作局面。

二、充分解读各自工作职责,细致分析各自工作意义。

除院公共卫生科需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之外,各包村责任人、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也必须充分解读各自工作职责,细致分析并理解相关公共卫生工作意义。避免将公共卫生工作视为与社会效益、与工作成绩无关的“搞形式”、“应付面子”的事情。

1、卫生改革的深入,必然令村级公共卫生工作成为村级卫生工作人员的主要服务内容。

很明显,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着为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各级卫生机构担负的工作职责会越来越明确,并限定于某一可开展的范围。例如:一般乡镇卫生院不再被允许开展大型医疗手术业务。而村级卫生室,也必将以开展公共卫生为主。随着基药制度的推行,以药养医的村级卫生室必须转变思路,从顺应医疗制度改革、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入手,转变工作观念,全心搞好公共卫生工作。

2、卫生改革的深入,必然令村级公共卫生工作成为村级卫生工作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

实行基药制度后,乡医不能从药品销售中获得差价,只能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挂号费收入中获得一定补偿,但这远不能解决因药品零差价所带来的收入下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并从相关工作中获得相应补贴,作为解决基药零差价销售之后收入下降的唯一途径。

而公共卫生工作的相关补贴,并不是吃大锅饭、平均主义,而是必须有真抓实干。当前村级卫生室均开通了公共卫生专属帐号,因此,国家具备对村级公共卫生的实际表现及效果进行全面管理及监控的软件能力。村级卫生工作人员必须放弃侥幸心理,切实完成相关工作,才能得到相关补贴。

3、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形象,激发公共卫生社会效益,是当前基础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使命。党和国家越来越关注民生,关注农民兄弟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指数。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基层卫生工作人员要真抓实干,以真诚、诚恳的服务,让新时期的农民兄弟感受到公共卫生的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农民兄弟的关心和关怀,让农民朋友更加安心地投入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农业生产中来。

总体工作思路范文4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

全年争取新开工项目总规模达到1.7万亿元左右。突出抓好已列入国家规划的煤炭深加工、包钢550万吨稀土钢、大唐5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重点工业项目,争取完成工业投资7600亿元。加强高等级公路建设,贯通30条出区通道,新增高速公路975公里、一级公路900公里。重点推进呼准鄂快速铁路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呼张高速客运铁路等19个项目,铁路建设里程达到5600公里。突出抓好小型支线、通勤通用机场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扎兰屯、乌兰察布支线机场和新巴尔虎右旗、莫力达瓦旗通用机场,改扩建通辽和赤峰机场。加快推进“引绰济辽”、黄河防洪工程二期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开工文得根水库、扎罗木得水库和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等重点工程。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全面推进“四个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水增粮工程,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其中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种植面积200万亩,确保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500亿斤左右。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确保牲畜头数继续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主要畜产品产量实现稳定增长。

把扶贫攻坚摆在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

总体工作思路范文5

一、吉林省能源利用现状

(一)能源资源及能源消费特点

1.一次能源资源量与生产状况

吉林省是能源匮乏省份,一次能源短缺十分严重。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4亿吨,仅占全国的0.46%;石油储量为40亿吨,仅占全国的4.79%;天然气储量为135.6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1.15%。

据统计,2005年全省能源生产量为2597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2715万吨,比2000年净增加915万吨,年均增长8.56%;原油产量551万吨,比2000年净增176万吨,年均增长9.59%;天然气产量5.4亿立方米,比2000年净增1.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2.5%;发电量433.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生产量78.3亿千瓦时。

2.能源消费现状与特点

“十五”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省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3529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589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0.8%,能源弹性系数达到0.77。能源消费有以下特点:

(1)能源生产远远满足不了能源消费,能源自给率低下。2005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为2597万吨标准煤,消费总量为5899万吨标准煤,能源自给率在44%左右。

(2)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冬季采暖用煤比例增大,火力发电用煤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全省原煤消费量6458万吨,净调入量4501万吨,煤炭自给率为30%。全社会消费用煤比2000年增长83%,年均增长12.8%,其中冬季采暖用煤由2000年的493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167万吨,年均增长18.8%;发电用煤由2000年的1497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465万吨。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省排放总量的90%左右,同时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3)优质能源比重上升,石油消费量逐年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优质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2005年全省石油、天然气、水电等优质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8.21%,其中石油消费量由2000年的702.63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968.36万吨;天然气消费量由2000年的2.98亿立方米提高到2005年的6.18亿立方米;水电消费量由2000年的48.17亿千瓦时提高到2005年的75.07亿千瓦时。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000年的404172台增加到2005年的759500台,平均年增71000余台。

(4)工业用能居高不下,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我省属老工业基地,高耗能企业偏多。据统计,全省范围内年综合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有334户,而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冶金、石化、化工、电力、煤炭、建材、造纸、纺织、机械加工等高耗能行业。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用能始终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用能量为3800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64.4%,其中重点耗能行业(企业)如:采掘、石化、冶金、电力、化工、冶炼等能源消费量占工业总用能量的54.45%。我省工业用能比重明显偏高,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

3.其他能源资源量与利用状况

(1)风能。吉林省风力资源丰富,风能蕴藏量为6920亿千瓦时/年,风能密度为60~70瓦/平方米。目前通榆风电场一、二期工程总装机规模3万千瓦已投入运行,2005年开工建设的风电场还有通榆风电40万千瓦特许权项目、洮南风电5万千瓦、洮北风电5万千瓦。到2006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3万千瓦。

(2)油母页岩。吉林省是全国油母页岩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预计总资源量为2992亿吨。其中位于松辽盆地的农安、长岭境内及桦甸盆地等14个矿区探明油母页岩储量174亿吨,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的55%。吉林省油母页岩的含油率多在6%左右,桦甸盆地油页岩含油率一般为8~16%,最高可达21%。开发油母页岩不只一处,还有汪清等县。

(3)农村能源。吉林省农村能源泛指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及薪柴和草资源。据统计,2005年全省农村能源可再生资源量为2423万吨标准煤。目前部分资源量除用于农户直接燃用、畜牧业粗饲料及还田外,还有相当部分资源被废弃。截止2005年吉林省境内有秸秆气化站17家(能维持全年正常运行的仅3家),处理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沼气工程6处(所产沼气多用于炊事燃气,少数发电供养殖场用电)。

(二)能源利用状况

在国家的“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指引下,随着《能源法》及地方相关条例的出台,吉林省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节能管理力度,同时也加快了节能技改步伐,特别是“十五”期间,全省加大了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力度,例如实行节能监测、节能检查与跟踪管理相结合的手段,全省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受高耗能企业比例大,设备、工艺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全省能源利用水平整体偏低。

1.“十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有所降低。

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全省每万元GDP能耗由2000年的1.9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1.65吨标准煤/万元,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0年的3.4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3.25吨标准煤/万元。需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由于2002年国家统一采用煤炭发热值为5000大卡,而我省煤炭发热值为4500大卡,因此单位GDP能耗和万元工业产值能耗计算值偏高;二是国家统计局采用的GDP能耗为全口径值,而我省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的统计均采用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因此计算值偏低。

2.高耗能行业产品能耗偏高。

据统计,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平均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均高于国家平均值(见表1)。

3.能源效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全省平均能源利用率为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

(三)能源法规的制定及机构设置情况

1.法规制定情况

自“八五”以来,我省相继出台了《吉林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吉林省节约能源条例》、《吉林省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增列‘节能篇’(章)实施办法》、《吉林省工业用水管理办法》和《吉林省工业锅炉经济运行监测规定》等一系列节能法规、办法等。这些能源法规的制定对促进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发挥了很大作用。

2.节能机构设置情况

目前,全省有节能执法机构3家,节能监测机构8家。各级节能机构坚持“对政府服务、对企业服务”的原则,在为政府制定节能宏观决策,帮助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一支不可缺少的节能专业队伍。

(四)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源政策法规不完善,节能执法力度小

虽然出台了《吉林省节约能源条例》、《吉林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等法规,由于没有出台相应的细则,因而可操作性小。例如,《吉林省节能监察办法》、《吉林省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和《吉林省重点用能单位节约能源管理办法》等法规性文件没有出台,虽然对企业开展了节能监察和监测工作,但由于执法力度不够,对用能单位没有形成约束力,因而使一些整改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2.节能机制不甚健全

节能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与现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性较差,因而国家和省明令禁止的高耗能工艺、设备、产品难以淘汰,节能先进技术难以大量采用和推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不易落实。

3.企业不重视能源管理工作的现象严重

在省有关部门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资源节约检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用能企业对资源节约工作不重视,普遍存在不执行国家和省节能法规及相关规定、能源管理制度不规范、机构不健全、能源管理人员素质低等现象。

4.尚未制定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定额,企业产品能耗水平没有参照标准

目前,全省还没有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主要产品能耗定额指标,因而政府对企业考核没有科学依据,企业也没有能源消耗水平的参照标准,这也是导致企业“轻节能重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5.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安装率低、设备及工艺陈旧

据省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存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工艺;有相当多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安装率及受检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6.节能专项资金短缺,节能机构能力建设薄弱

全省能源监察及监测部门能力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致使检测和监测设备仪器陈旧,缺少必备的交通工具,节能专业人员缺乏足够的培训资金,办公自动化能力较低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全省节能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能源生产和消费预测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将加大经济建设速度,同时本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持续发展”的原则,全省GDP预计年增长13%,据此,预计全省能源生产年均增长7%,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2%。到2010年全省能源生产预计达到3834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预计达到7386万吨标准煤,届时全省能源自给率为51.9%(见表2)。

从上表数据不难看出:“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能源生产远远达不到能源消费的需求,虽然经过调整,但能源自给率增长幅度微乎其微。仅靠开发本省的有限资源和大量引进外省能源不能保障能源安全,因此“节能优先、效率为本”才是能源发展的首要条件。

三、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能源是战略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节能是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现实选择,是解决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技术进步、调整经济结构为根本,以提高终端利用效率为重点,以法制为保障,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适时开发替代能源,强化宣传,加强管理,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逐步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约的机制,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以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遵循原则

1.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能源消耗高、浪费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因此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2.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加强管理,减少损失、杜绝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法规标准,加强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推动全社会节能。

4.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

加强执法监督检查,辅以政策支持,从源头控制高耗能企业、高耗能建筑和低效设备(产品)的发展。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激励和信息引导,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5.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推进

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要严格依法管理,明确目标措施,公布能耗状况,强化监督检查;明确工业、交通、建筑、商用和民用的节能重点,全面推进全社会节能工作的开展。节能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参与。

(三)节能目标和任务

1.宏观节能量指标

“十一五”期间按GDP年均增长13%、GDP能耗降低30%计算,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65吨标准煤下降到1.15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GDP能耗年均降低6.89%,形成节能量为23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见表3)。

2.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

鉴于吉林省位处寒冷地区,每年的采暖时间长达170余天,另外,吉林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数企业技术设备陈旧,因此2010年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略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其中大中型企业力争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或与国家水平持平(见表4)。

3.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

2010年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汽车、电动机、家用电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见表5)。

4.宏观管理目标

2010年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四、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一)节能重点领域

1.重点工业

“十一五”期间,重点工业累计节能量力争达到1400万吨标准煤。

(1)电力工业。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在运火电机组,将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的机组作为重点发展,提高机组发电效率;新建电厂提倡上容量30万千瓦的机组,实施小机组退役,提高单机容量;发展热电联产;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如:采用新型变压器,新型输电线路,降低输、变、配电损耗;优化电源布局,适当发展以天然气、煤层气和其他工业废气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适时发展核电,加强电力安全;减少电厂自用电。

(2)钢铁工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提高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能耗准入标准。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紧凑化、高效化,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炼钢系统采用全连铸、溅渣护炉等技术;轧钢系统进一步实现连轧化,大力推进连铸坯一火成材和热装热送工艺,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充分利用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等可燃气体和各类蒸汽,以自备电站为主要集成手段,推动钢铁企业节能降耗。

(3)有色金属工业。矿山重点采用大型、高效节能设备,提高采矿、选矿效率;电解铝生产采用大型预焙电解槽,限期淘汰自焙电解槽,逐步淘汰小预焙槽;铅熔炼生产采用氧气底吹炼铅新工艺及其它氧气直接炼铅技术,改造烧结鼓风炉工艺,淘汰土法炼铅;锌冶炼生产发展新型湿法工艺,淘汰土法炼锌。

(4)石油石化工业。油气开采应用采油系统优化配置技术,稠油热采配套节能技术,注水系统优化运行技术,油气密闭集输综合节能技术,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技术。石油炼制提高装置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优化操作,降低加工损失。乙烯生产优化原料结构,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乙烯裂解炉,优化急冷系统操作,加强装置管理,降低非生产过程能耗。以洁净煤、天然气和高硫石油焦替代燃料油(轻油),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和石油焦气化燃烧技术,采用能量系统优化、重油乳化、高效燃烧器及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和地热。

(5)化学工业。大型合成氨装置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转化效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推广一段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并改造蒸汽系统;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加快以洁净煤或天然气替代原料油改造;中小型合成氨采用节能设备和变压吸附回收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煤造气采用水煤浆或先进粉煤气化技术替代传统的固定床造气技术。烧碱生产逐步淘汰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提高离子膜法烧碱比重。纯碱生产淘汰高耗能设备、采用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等措施。

(6)建材工业。水泥行业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积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逐步淘汰机立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及其它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玻璃行业发展先进的浮法工艺,淘汰落后的垂直引上和平拉工艺,推广炉窑全保温技术、富氧和全氧燃烧技术等。建筑陶瓷行业淘汰倒焰窑、推板窑、多孔窑等落后窑型,推广辊道窑技术,改善燃烧系统;卫生陶瓷生产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无匣钵烧成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优质环保节能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重。

(7)煤炭工业。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效率低、浪费资源严重和污染环境的小煤矿,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实现高产高效。加快采煤方法改革,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采用新型高效通风机、节能排水泵,对设备及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完善煤炭综合利用和加工体系,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8)机械工业。淘汰落后的高能耗机电产品,发展变频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高效节能机电产品,促进风机、水泵等通用机电产品提高用能效率,提高节能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

2.交通运输

“十一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业累计节能量力争达到500万吨标准煤。在此期间,大力提倡绿色运输,适当加大小排量汽车的数量;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推广厢式货车,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改善道路质量;加快运输企业集约化进程,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运输效率;继续推广使用汽车燃料乙醇汽油,积极研发可替代燃料,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量。

3.建筑、商用和民用等

“十一五”期间,全省建筑、民用等领域累计节能量力争达到400万吨标准煤。

(1)建筑。“十一五”期间,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供热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推行居住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按热表计量收费,进一步落实节能建筑减收热费的相关政策。结合城市改建,开展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等。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将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作为重点。

(2)家用及办公电器。推广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家用及办公电器,降低待机能耗,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3)照明器具。推广稀土节能灯等高效荧光灯类产品、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及电子镇流器,减少普通白炽灯使用比例,逐步淘汰高压汞灯,实施照明产品能效标准,提高高效节能荧光灯使用比例。

(二)重点工程

1.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

目前,吉林省在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约1.5万台,实际运行效率约为60~65%。“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以燃用优质煤、筛选块煤、固硫型煤和采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燃烧等先进技术改造或替代现有中小燃煤锅炉(窑炉),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燃煤工业锅炉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燃煤窑炉效率提高2个百分点。可节约燃煤近100万吨。

2.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相比,热效率提高30%,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十一五”期间重点在以采暖热负荷为主,且热负荷比较集中的长春地区,建设高效环保热电联产机组,加快长春三热电厂、九台热电厂建设的前期工作;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抽汽背压机组,加快浑江电厂、珲春电厂、二道江电厂的热电联产机组扩建;在全省范围内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40%,新增供暖热电联产机组100万千瓦,可节能107万吨标准煤。

3.绿色交通运输、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十一五”期间,鼓励和推进小排量汽车、大吨位汽车、专用车和其他可替代燃油运输机械的生产;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及相配套政策和制度,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石油;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在城市公交客车、出租车等推广燃气汽车;继续抓好燃料乙醇汽油的生产和使用。

加快发展替代能源研究项目的进度与推广:一是利用生物质生产其他醇类燃料的研究;二是提高乙醇汽油配比的研究及利用;三是推进煤炭液化工程实施进度;四是加快油母页岩的开发与利用进度。

到2010年在此领域形成年可节能2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

4.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目前,我国各类电动机的实际运行效率比国外低10~30个百分点。吉林省工业用电中电动机用电量约占70~80%以上。“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稀土永磁电动机;在煤炭、电力、有色、石化等行业实施高效节能风机、水泵、压缩机系统优化改造,推广变频调速、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使运行效率提高2个百分点。

5.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十一五”期间在全省重点耗能行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以此查找企业在用能中的薄弱环节,并对其进行能量系统优化,通过系统优化设计、技术改造和改善管理,实现能源系统效率达到同行业最高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十一五”期间重点在冶金、石化、化工、煤炭生产、机械加工等行业中的30户企业组织实施。

6.建筑节能工程

“十一五”期间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从2008年1月1日起,全省地级市率先执行节能65%设计标准。加快供热体制改革,加大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大既有宾馆、饭店的综合节能改造,逐步将热泵技术应用于大型宾馆、饭店的供热(冷)系统中,减少用电量。

7.绿色照明工程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体育场馆、民用建筑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稀土三基色荧光灯。

8.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和示范项目

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品种齐全、资源利用量丰富,“十一五”期间加大其开发利用。①到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83万千瓦;②新增150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③到2010年建立8座秸秆气化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600千瓦,年发电总量1300万千瓦时。在此期间,还将建秸秆气化燃气站,供炊事燃气总量约5亿立方米。以上项目预计消耗玉米秸秆总量40万吨,折标准煤20万吨;④到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15个,届时,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350千瓦,年产燃气80万立方米,处理畜禽粪污15万吨,折标准煤20余万吨。

9.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与节能效果达标工程

根据省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全省能源计量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十一五”期间通过努力使全省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全部达到《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导则》国家标准要求,使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检测率和能源计量数据准确率达到规定要求。同时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与节能效果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制定能耗定额,开展行业能耗评比,奖节罚超,促使企业综合能耗和产品单耗如期达到《规划》要求。

10.政府机构节能工程

“十一五”期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政府机构建筑物及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按照建筑节能标准改造的政府机构建筑面积达到政府机构建筑总面积的20%;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实施公务车改革,适时调整公务用车配备标准,鼓励带头采购低油耗汽车;政府机关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在2004年基础上降低10%。

11.节能监察(监测)中心能力建设工程

“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省节能监察中心综合能力建设,适当兼顾市(州)节能监察中心。通过配备交通车辆、更新监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使其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将其建设成一支专业化的节能执法队伍,依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节能监察(监测)。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

从省情出发,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能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约束作用,节能对缓解能源约束矛盾、保障能源安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把节能作为能源发展战略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生产建设还是消费领域,都要把节能放在突出位置,长期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推动全社会节能。

节能优先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政策中。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强化节能篇的论证和评估;要在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中体现节能优先;要在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政策中支持节能。

(二)制定和实施统一协调、促进节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

建立基于吉林省资源特点、统筹规划、协调一致的能源和环境政策。

1.提高发电和热电联产用煤比重。煤炭在大型燃煤发电机组上使用,同时配套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等,一方面能够大幅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原煤消耗,另一方面集中解决二氧化硫等污染问题,做到高效、清洁利用煤炭,是最经济有效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办法。

2.石油应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原料和现阶段无法替代的用油领域。因地制宜,鼓励用洁净煤、天然气和石油焦来替代石油。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效率,抑制私人机动交通工具对城市交通资源的过度使用。

3.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应以改造后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原则,对中小型燃煤锅炉,在有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应鼓励使用天然气进行替代;在无天然气或天然气资源不足的地区,应鼓励优先使用优质洗选加工煤或其它优质能源,并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型锅炉,减少燃煤污染。

4.对生产和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可替代能源的单位和项目给予鼓励。

(三)制定和实施促进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建立节能型工业、节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从体制、政策、机制、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低能耗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四)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

对生产或使用《节能产品目录》所列节能产品实行鼓励政策;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政府对一些重大节能工程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

政府节能管理、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等所需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深化能源价格改革,逐步理顺不同能源品种的价格,形成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的价格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峰谷、丰枯电价和可中断电价补偿制度,对国家淘汰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耗能企业按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差别电价,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研究鼓励发展节能车型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研究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政策。

(五)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节约能源法》为核心,配套法规、标准相协调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强化监督管理。

以政府令颁布《吉林省节能监察办法》;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吉林省工业节电管理办法》、《吉林省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办法》、《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中合理利用资源评估办法》及《吉林省主要工业产品能源消耗定额》等。

建立和完善节能监督机制。组织对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高耗能行业用能情况、节能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产品能效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淘汰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充分发挥建设、工商、质检等部门及节能监察(监测)机构的作用,从各环节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节能主管部门要定期公布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目录,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达不到强制性能效标准的耗能产品或建筑,不能出厂销售或不准开工建设,对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淘汰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的,要加大惩罚力度。

建立节能效益评价制度。按《吉林省节约能源条例》的规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年综合能耗超过2000吨标准煤的可研报告必须经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节能效益评估,否则,项目不予建设。

(六)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

组织对共性、关键和前沿节能技术的科研开发,实施重大节能示范工程,促进节能技术产业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并消化吸收。组织先进、成熟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同时组织开展原材料、水等载能体的节约和替代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列入《节能设备(产品)目录》的终端用能设备(产品)。

建立节能共性技术和通用设备科研基地(平台)。鼓励依托科研单位和企业、个人,开发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

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对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七)推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

一是建立节能信息制度,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时国内外各类能耗信息、先进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导企业挖潜改造,提高能效。二是推行综合资源规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将节约量作为资源纳入总体规划,引导资源合理配置。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节约电力。三是大力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四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克服节能新技术推广的市场障碍,促进节能产业化,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五是建立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促进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六是推行节能自愿协议,即耗能用户或行业协会与政府签订节能自愿协议。

(八)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加强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和监督。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和主要耗能设备、工艺系统的检测;定期公布重点用能单位名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及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的比较情况;做好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人员的培训。

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用符合条件的能源管理人员,加强对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健全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节能降耗上水平。

(九)强化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

总体工作思路范文6

[关键词]高速公路管理处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和完善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探索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夯实党在高速公路管理处的群众基础,增强执政能力是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成立以来一直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在实际工作中,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时展同步、与民主自治同步、与服务职工同步。在推进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养护、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生命线的作用,初步走出了一条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之路。

一、与时展同步,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不滞后

现代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多样化。时代的发展给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首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高速公路管理处成立之初,有些党员存在“高速公路如何运营主要是行政的事,与党的工作关系不大,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沿用在公路局的老一套”的错误观念。面对这种情况,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创新理念作为做好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把深入了解驾乘人员和职工的思想状况作为创新理念的前提。党总支组织开展了“五进职工中”宣传调研活动,即十七大精神进职工中、公民道德知识进职工中、法律法规进职工中、文明礼仪进职工中、文体活动进职工中。采取了“管理处处长带站、站长带中队”的方法,把7个单位划分为4个工作区,由5名处领导干部分别负责,各站4个中队由两个站长分开代,形成了“人人都参与、个个做教员”的良好氛围。这样,既对职工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又为创新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党总支学习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分析形势和把握趋势,细化“服务人民、奉贤社会”的指导方针,在坚持“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在大局下行动”的前提下,根据高速公路管理处发展确定和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按照高速公路管理处需求,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一是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思路:“立足改革创新、引领民主自治、服务驾乘人员、着眼人与路的和谐。”二是“做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三是推进职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实际工作中,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积极按照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开展工作,努力使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进高速公路管理处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与民主自治同步,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不错位

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对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定位是: 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是高速公路管理处民主自治的主人,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的工作主要是引领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在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实现高速公路管理处民主自治。

引领职工树立民主自治意识,充分调动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参与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速公路管理处从构建民主自治体系入手,建立了各站职工自治组织――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会议。开始,有些职工对此热情不高,认为不过是“走形式,给领导脸上贴金”。高速公路管理处及时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建设文明高速公路管理处与温馨家园的关系,使职工认识到构建民主自治体系是为了实现大家的共同利益,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引领职工参与民主自治活动,实现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中,高速公路管理处积极引导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和群众参与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中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高速公路管理处成立八年多来,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和职工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条条有着落,件件有答复,能办的及时办,一时不能办的创造条件尽量办。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们由衷地感慨:“原先以为代表只是摆摆样子、举举手、鼓鼓掌,没想到是真民主,没想到是真透明!”

三、与服务职工同步,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落空

高速公路管理处坚持“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使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与服务职工同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职工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务求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满足职工群众基本需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围绕“做民所需、帮民所困、想民所想、听民所提、解民所忧”,高速公路管理处开展进“百家门、谈百家人、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五百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个人的心坎上,解决与职工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

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把心思用在服务职工上,把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情上,架起党与职工的“连心桥”,使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既发挥了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的作用,又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促进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的全面发展,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管理处服务的内涵也随之从关注人的衣食住行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