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设计论文范例

总体设计论文

总体设计论文范文1

1.1价值最大化,提高商业空间品质

对建筑本身来说,环境景观设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的品质。商业综合体因其隶属城市核心商业组成部分,所以更能凸显购物环境品质对其产业发展的影响。完整的景观空间联系着各业态空间,使得城市商业综合体为市民创造可以承载社会型交往活动的人性场所,作为商业综合体较为重要的公共服务功能之一,其景观空间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商业综合体的附加价值。密集整合而又高效节约是当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筑空间特点之一,这与传统商业建筑注重高效性和经济性是完全不同的,质量上乘的贩售、购物、游憩、观演空间,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从外到内逐级分析景观空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多学科、多方法、多实践,综合创构一个景观多样化、功能复合、环境舒适的空间,为市民及商家、业主共谋福祉,互惠互利,增值溢价,提高商业综合体空间品质,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1.2有机融合,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中多功能、高效率、综合型建筑的代表,于人们眼前呈现的形象是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甚至标新立异的形体建筑。大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对该城市的城市空间或功能形态、交通体系及其城市生活品质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城市商业综合体环境景观空间应融合到城市空间中,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的城市形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空间价值。优秀的商业综合体景观环境设计可令人赏心悦目,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让消费者在疲惫地购物奔走之余,享受轻松和舒适的休憩;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可以提升商业空间品质,在服务对象心目中树立很好的品牌形象,帮助企业提高商业品牌影响力。

1.3低碳生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高呼“低碳经济、绿色科技”的今天,只有在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理念,才能达到既满足现代人对环境健康舒适的要求,又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对城市来说,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经验的积累,其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将是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所必需的过程。

2实例探讨———以莆田大唐广场为例

2.1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大道与文献西路的交接处,北接莆田市人民政府,南接城厢区政府,东呈荔城区政府,位于荔城新区开发区域内,周边山体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以凤凰山公园为主,下磨溪、护城河为辅,景观资源较为齐全,地理位置优越。荔城大道与文献路作为城市的主干道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基地有较大的商业价值。项目规划场地南北向约130m,东西宽约240m,面积为36012.6m2。该城市商业综合体包含了商业、办公、居住、文娱、餐饮等多种复合功能,建筑造型为现代简约风格,各种经营形式的商业业态让综合体景观环境充满空间感,拥有优质的商业氛围和盈利能力。

2.2设计构思

根据建筑现代、大气的设计风格,运用现代科技,结合景观造型、铺装、绿化、雨水收集及太阳能等清洁资源的利用,创造景观“链”来“链接”街道、建筑、人和自然,使用连续的景观要素来表现独特的景观特征,创造值得怀念的意境。在功能布局上突出购物、商业、休闲等功能,打造注重消费者需求的多元性、空间布局的多样性、文化展示的多样性、设施功能多选性的新兴、科技且生态的商业综合体景观。节奏与韵律是园林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独具节奏感与韵律感的特色景观空间,让消费者无论从地面空间或百米塔楼上都能清晰可辨。充分利用场地高差把相应出入口位置梳理在层次分明的竖向空间中,景观铺装肌理把车行流线与人行流线整合在一起连续延伸,犹如音乐般律动幻化,并将繁多的业态功能空间串联为一个整体,突显出各种业态的特点和商业空间的典雅时尚气质。采取不同石材天然色彩与质感产生呼应,在此基础上将景观元素张弛有度地陈述展开。此外整合、概括、提炼莆田地域特色,并应用到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中,在保存地域特色元素的同时,融入新时代的设计表达,使地域符号和现代化的城市空间达到协调与融合,为莆田这座城市赋予新的鲜明个性。

2.3规划布局

该城市商业综合体沿莆田文献西路和荔城大道规划4个主题入口广场,作为整个地块的集散区,为城市商业区提供宝贵的休闲广场。一条室外步行街将商业区分为4块区域。其中,综合商业楼共5层,其余商业楼4层。场地东侧与北侧的底商裙房上部规划3栋21层酒店式公寓,另有超高层145m写字楼布置于场地西面商业裙房之上。

2.4总体景观设计

2.4.1功能分区

通过对场地的调查和研究,将场地划分为商业入口广场区、公寓景观区、南面形象街道、西面形象街道、高尚办公景观区、人气内街和屋顶花园,满足使用者进行购物、休闲、游乐、观赏、交流等行为功能。商业入口广场区是商业街道的核心区域和商业综合体的主要活动场所,构成了人行主要流通轴线。公寓区与商业街仅一条马路之隔,在铺装风格上延续商业街的铺装设计,运用隔离绿带和种植池,以经济性原则处理延展面的景观。商业综合体主要入口位于南面形象街道,此街兼具形象展示与驻足停留的双重功能,同时也是街头绿地隔离带。办公区域主要针对特定人员使用,入口广场与外部环境适当区隔,提供舒适、高尚、低干扰的办公环境。商业内街是拉动人气的主要区域,活跃的零售氛围与亲人的尺度相互协作,使室内外环境零距离转换。

2.4.2交通组织

设计充分考虑了人车分流的合理性,从时间和空间分流上组织交通,降低各流线间的干扰,保证其安全性和功能性。步行流线的组织着重于人行通道和主要活动区域道路交通分析,从入口到出口的车行和人行交通流线,包含入口(车行、人行、车库)、道路分级(市政道路、区内车行道、主要人行道等),强调步行路线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形成完整连续的步行系统的同时,通过高差关系增加步行体验。将复杂的流线连接到一个特定的节点空间,从而在呈现多层次、立体化景观空间格局的同时又不失条理,反映景观节点与节点之间形成的面形态关系以及不同组合所呈现出来的空间美。主要商业人行入口广场沿文献西路和荔城大道3个街角布置,提供简洁、合理和高效的交通流线且保证了人流的快速集散;地块规划区内有3个地下车库出入口,以保证客货流畅通无阻,适应商业区的客货停车需求;商业街南侧的广场尺度放大,可有效缓解文献西路带来的巨大交通压力,并满足自身分布式商业综合体使用人群的需求。将停车场与相应的交通空间按照技术规范尽量做到集约紧凑,节省出更多的空间给更有商业价值的南北侧街道。商业和餐饮消费群体、办公室工作人员、居民3组使用者入口空间有效区分,避免流线干扰。

2.4.3景点设计

1)商业入口广场设计

共有4个主要人行入口广场。西南入口以旱喷雕塑及生态树阵为主题。西北入口以不规则几何体造型小品为中心,周围环绕弧形砖雕艺术景观墙,形成了广场进入商场的主要景观。东南入口以特色旱喷广场为主,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东北入口以大树景观为特色。铺装形式引导行为方向,加强场地联系。移动的树池,增添绿色,强化景观特色。室外茶座及租摆花卉,增添商业氛围。重要节点处布置特色雕塑,强调主题性和标志性。布置临时可移动的电商创意小品或展示橱窗,宣传商业卖点。适当处摆放导示牌,加强引导性。并设置室外广告灯箱及路旗,增加地面铺装细节及材质对比。辅以旱喷、水景小品,小型局部绿地,树阵绿化,形成开阔的活动空间。设计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及导向性,应用街道丰富的曲线景观层次,重塑直线型街道空间,同时强化中心广场的凝聚力,将街道空间联系在一起,增强商业空间整体感。在入口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应用石雕、砖雕及藤编等莆田当地特色形式小品,景观细节上体现了地域特色在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价值,满足了审美需求。

2)南面形象街道设计

东西入口共同构成了商业街的人行主要流通轴线。设计中希望预留足够的停留场所,将商业氛围和城市休闲购物体验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形成现代多样的新型购物环境。人行道和商业广场运用绿色植物进行区隔,同时减少主干道车辆噪音对商业的干扰,体现绿色商业的设计意图。场地从西至东高差6m,在高差处理手法上并没有采用常规的设计方式,而是呼应建筑形态,层层递进、起伏错落,强化韵律感和现代感。

3)西面形象街道设计

与办公绿地统一设计,通过树阵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适当区隔,避免干扰,按照设计规范满足办公区18个户外停车位的需求。可停留的绿地型入口区别于其他几个入口。

4)办公区设计

办公区景观相对商业区景观而言,由于使用人群的变化,景观设计上更为特殊。在写字楼入口设置泊车处和LOGO形象水景。适当区分出户外休闲区域,供白领交流休息。铺装设计统一化,材料的运用和灌木的搭配简洁明了,提升了办公空间的环境品质。

5)人气内街设计

内街及地下商业广场的主要入口,是商业综合体景观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担负着整个综合体的通行、标识、指引等功能,同时又要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审美需求,良好的设计效果能够达到让行人印象深刻甚至过目不忘。商业内街的宽度大约为12m,设计中将其作为半室内空间打造,分为上下2层,上层有廊桥连通。主体发光天幕白天收集太阳能,用于夜间街道形成绚烂的灯光效果,聚集人气。商业内街的入口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提示服务,通过艺术感十足的公共景观雕塑,烘托商业气氛,同时也更易为人们所记忆。

6)屋顶花园设计

顺应建筑轮廓线形态,曲折、优雅、灵动的贯穿整个场地。最大化地利用雨水收集和节水功能,将屋顶花园作为缓冲和休息区,在建筑形态和园林景观特性之间创建一条强有力的纽带。

2.4.4植物设计

绿地系统主要由2部分组成:沿街绿化带和内街绿化轴。结合广场大气宽敞的特点,植物设计突显现代、简洁、干净的艺术特色,场地中的乔灌木以能够体现序列感的列植形式为主。主要的商业区沿街绿化以体现四季变化的花草为主,集沿街绿篱绿带为一体,使建筑从道路两侧的城市道路中解放出来,提高步行环境质量;内街绿化结合特色树池座椅营造良好的体验式购物景观环境。屋顶雨水花园种植若干保护性的灌丛、篱笆,选用根系发达、耐修剪、容易移植、耐粗放管理、耐旱、生长缓慢、抗风、耐高温的树种。

3结语

总体设计论文范文2

藻胆体由“杆”复合物和“核”复合物组成。前者直径12nm,长度18nm,由若干个藻胆蛋白(包括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六聚体通过连接肽聚合而成,组成六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藻蓝蛋白α和β两个亚基;核复合物直径12nm,长度12nm,由3个藻胆蛋白(别藻蓝蛋白)三聚体和相应的连接肽组成,三聚体中每个单体由别藻蓝蛋白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核结构并排排列并附着于类囊体表面,杆结构分布于其核结构侧面,呈放射状排列,构成完整的藻胆体。在完整的藻胆体中,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复合物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别藻蓝蛋白复合物,能量最终被汇集并传递给光系统中的叶绿素a。不同物种藻胆体的组成和结构差异较大,而在实验教学中宜选择组成和结构比较简单的藻胆体(如Synechococcus6301)。尤其是只含有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不包含藻红蛋白的藻胆体,更适宜于该综合实验。

2实验流程

藻胆体分离、纯化以及性质分析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在相关文献中均有详细介绍,在此只给出实验流程及所用到的实验技术。其中,藻胆体分离和纯化过程中,常温操作及高浓度(0.6~0.9mol/L)磷酸缓冲液是保持藻胆体结构完整的关键,这两个条件也是分离藻胆体实验操作的特殊之处,完整的藻胆体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形成明蓝色区带,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位于610~615nm;而藻胆蛋白的分离纯化需在4℃下进行。另外,通过透析除去磷酸盐(通常降至5mmol/L以下)后,藻胆体自动解体。

3藻胆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

3.1实验材料容易获得

蓝藻培养方法现已非常成熟,且蓝藻在旺盛生长时,藻胆体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80%左右,因此完成以上实验流程每组只需要30~50g蓝藻细胞。

3.2综合性强

该实验涉及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密度梯度离心、透析、吸收光谱分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色谱等多项常用生化技术。

3.3实验结果明显、成功率高

实验中得到的藻胆体及其解聚得到的藻胆蛋白均为有色的色素蛋白,密度梯度离心和层析结果均可直接观察,增加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兴趣度,且各组往往是得到藻胆体和藻胆蛋白量上的差异,基本不会出现无实验结果的问题。

3.4难度适当

在进行充分准备后,高年级本科生均可完成整个实验流程,该实验流程约需要24~36学时。该实验灵活性强,既可作为综合性实验,也可作为分步实验,随讲随做,将每个实验结果冻存备用,因此各院校可根据课时情况、学生基础以及具体实验条件对该实验流程进行适当修改。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完成完整藻胆体的电镜观察、藻胆体及藻胆蛋白室温或低温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分析以及连接肽的分离纯化等实验,以增加实验难度。

3.5实验费用较低

完成实验操作,若藻胆蛋白的纯化使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每组所需试剂耗材300元左右。

4实验存在的问题

(1)密度梯度离心是纯化藻胆体的必需途径,也是制约该综合性实验大规模开展的重要因素,完成该实验流程需至少收集2管的藻胆体(每管容量50mL,上样5~10mL),而每台超速离心机只能同时放置6支离心管。由于我院拥有1台超速离心机,因此该实验每次开设均不超过6个小组。

(2)藻胆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已成为研究得最为透彻的生物大分子之一,目前已不是研究热点,因此该实验设计基本属于验证型,相比而言创新性稍显不足,但无疑是训练学生蛋白分离纯化相关技术不可多得的实验材料。

5结语

总体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独立学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1独立学院构建科研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1.1加强档案管理

与传统公立大学相比,独立学院建院时间较短,各类科研档案的管理还不够规范。随着独立学院专设期限的临近,科研工作逐步受到重视,科研档案也大幅度增加,传统的人工归档、纸质档案管理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管理、结题,科研成果的归档管理等都会产生大量数据的录入、分析、查询、存档等工作。如果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提高工作效率,帮助科研管理工作者挖掘有效信息。

1.2节约成本

独立学院的收入主要依靠学生学费,学院的各项工作运转都要有成本意识,各部门人员要尽量精简。传统的手工的科研管理模式下,科研数据的统计、管理至少需要一名专门人员,随着学院发展,将来还有可能需要更多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员工工资、奖金、保险、公积金等加在一起,每年学院要增加更多开支。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大大节约人工成本,只需一名兼职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即可。

1.3管理规范化

独立学院的持续良性发展离不开规范化的管理,包括业务流程规范、制度规范、考核监督规范等方面。独立学院要逐步从“人管人”过渡到“制度管人”。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加快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2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是通过对问题及环境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建立分析模型(AnalysisModel);第二是在完全弄清用户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确切要求的基础上,把用户的需求表达出来[1]。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系统需求大致如下:①科研管理系统用户分为哪几类?分别赋予什么样的权限;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学术讲座管理、科研积分核算与查询、科研成果管理、学报投稿和编辑管理等几个部分;③项目申报工作的起止时间和系统开、关时间通过什么控制;④系统需要存储哪些数据,需要设计的数据表应包含哪些内容。根据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情况,用户可分为系统管理员、审核员、教师用户、学生用户、校外用户。系统管理员角色可拥有所有权限,多由网络中心工作人员或系统开发者担任,负责系统的维护、更新、问题处理、权限赋予等工作。审核员由资深专家学者和科研处管理者组成,主要权限为审核项目申请书、中期成果表、结题书、论文稿件、学术讲座申请表等表单。教师用户可有登陆、录入信息、修改密码、申报教师项目、论文投稿、学术讲座申请、查询审核结果、导出个人数据等权限。学生用户可有登陆、录入信息、修改密码、申报学生科研项目、论文投稿、学术讲座申请、查询审核结果、导出个人数据等权限。校外用户可有登陆、录入信息、修改密码、论文投稿、查询审核进度、打印论文录用通知等权限。

3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设计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设计总目标为通过科研部门的需求分析,设计系统业务框架和选定系统技术框架,进而分别设计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使系统符合实际需要、高效、稳定。

3.1系统总体设计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包括前台系统功能和后台系统功能[3],前台系统功能包括项目管理模块、讲座申请模块、论文投稿模块、成果录入模块,后台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统计查询模块、积分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

3.2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包括项目申请、项目审核、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申请、结题审核、项目数据存档等功能。

3.3讲座申请模块

讲座申请模块包括讲座申请、审核、打款、讲座材料存档等功能。

3.4论文投稿模块

论文投稿模块包括稿件发送、审核、打印录用通知等功能。

3.5成果录入模块

成果录入模块包括科研论文、论著、课题、专利等成果信息录入、图片传送等功能。

3.6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登录、修改密码、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4]。

3.7统计查询模块

统计查询模块包括各类科研课题、论文、著作、专利等数据的分类统计、查询、导出功能。

3.8积分管理模块

积分管理模块根据用户录入的科研成果,结合科研积分机制进行计算积分,自动输出积分。

3.9数据库管理模块

数据库管理模块包括各类数据库表单、数据统计、数据挖掘、数据存档等功能。

【参考文献】

【1】朱一梁.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35.

【2】杭婷婷.独立学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8):53.

【3】焦红艳.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

总体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课程思政;职业道德;教学设计

贯彻落实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强化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的融入,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实践将汽车维修职业道德与专业课程教学,以此为主线进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在讲述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过程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汽车维修职业道德。

一、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强化政治导向、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教育,根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特点,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和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汽车维修人才。

1.课程目标。学生掌握运用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技术方法、思维方式结合具体情况对汽车故障进行分析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真实案例教学,强化学生在汽车检测与诊断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2.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面向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在“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实际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

3.职业道德目标。学生能根据汽故障现象正确判断、分析检测结果和故障形成原因,准确查找故障的部位并给予排除。在此过程中进行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融入设计

根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以学生的汽车维修职业道德的塑造为主线,挖掘汽车故障诊断基础知识认知模块、发动机检测与诊断模块、底盘检测与诊断模块和典型系统检测与诊断模块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强化政治导向、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教育。在教学环节,围绕“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特点,挖掘汽车维修行业常见的职业道德问题,主要有:过度维修、大病小修、偷工减料、私自修理、过度推介、偷换不良配件与用品、隐瞒与欺诈客户、神秘客户、人为制造故障、维修配件报价虚高、以次充好、弄虚作假、只换不修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顶岗实习需要及毕业规格,厘清知识点、技能点和课程思政的关系,确定教学模块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及切入方法,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汇点(见表1)。

三、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是专业教学成效的具体实施。“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特点是融实践性、实用性与理论性、知识性于一体,是多门学科交叉的交叉、融合。因此,将实践性知识与理论融通、教学中将理论知识渗透到教学案例中、将抽象的理论与工程应用性结合,是本门课的课程教学的特点;如何将实践、理论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灵活把握切入点,是本门课程的重点。

1.案例教学其融入课程思政(见图1)。根据课程特点和模块内容,引入实际汽车故障案例,从客户实际应用和社会效应的角度,切入课程思政内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在实训车辆上复现故障,通过实践教学,切入汽车维修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内容。

2.分组教学引入课程思政。根据课程内容,通过若干典型案例,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首先讨论典型案例蕴含的课程思政内容,首先自评然后小组间互评,最后教师总结提升。通过这种方法,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通过工程应用引入课程思政的能力。

3.小论文形式作业融入课程思政。由于本门课程是在顶岗实习的前一学期实施,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即进入顶岗实习环节,因此,课程思政在本课程中的地位尤为突出。为更好地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之外,以小论文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内容整理、归纳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形成小论文(每次课程的小论文作业不超过1000字),在下次课教师优选优秀小论文点评,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提炼升华。

四、课程评价设计

课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实操成绩、小论文和期末成绩四个部分,总评成绩满分为100分。将学习过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加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评价,形成对工程素质、实践技能、合作能力等的综合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成绩构成:

1.平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两个方面。(1)学习态度:考查每个学生上课出席情况,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态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共占20%,其中出勤情况、听课态度占10%,作业完成情况占10%。(2)学习水平:主要包括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及小论文的考核,共占20%。其中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占10%,小论文占10%,主要根据实际操作和仿真实训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期末考试:占60%。试题强调工程背景,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结语

总体设计论文范文5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注重以知识的综合应用为目的,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7]。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在实践教学程序上,一是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和实验方法的能力,学会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二是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找资料、拟定实验方案,直至设计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达到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的实践教学效果。在教学计划中将基础课实验内容单独设置、独立考核,在实验课程总门数增加的情况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呈递增趋势。目前本专业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的比率大于9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题目数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实验的设置及引导,给予学生选题的主动权,让学生选择感兴趣、有意义并可行的实验项目。2)明确实验设计要求,规范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自己制定实验方案。3)为学生进实验室提供宽松的条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做好现场指导。4)执行实验方案的过程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筋想办法综合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过程,学会及时调整实验方案。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考核体系中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和实验效果以及数据分析。

课程设计不仅可以补充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环境工程专业设置有为期各1周的有害气体控制工程、除尘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共5门课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内容,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环境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总体设计、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工程绘图和综合表达能力。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中,一方面充分注意到要发挥课程设计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作用,做到二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同时,注意发挥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要求指导教师尽可能从近年参与或有关设计部门的实际工程中筛选出题目。为使同班同学拿到的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要求相适应,我们仅对设计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使题目的总体难度相近;但在内容与设计路线上有较大的差异,做到分组设计。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某一工艺的兴趣,自主选择题目,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设计成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说明书,二是一定数量的图纸。图纸是一门工程语言,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是对环境工程师最基本的要求。课程设计的成绩组成中不仅包括设计成果,还包括总体设计过程和答辩效果。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密切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生产实践教学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又是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通过为期3周的生产实习和为期2周的毕业实习教学环节,主要是巩固所学的火电厂动力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火电厂生产过程的工作原理、设备结构和性能参数,熟悉火电厂污染物的种类和产生机理,熟悉电力环保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电力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及控制设备运行、维护情况。生产实习重在认识电厂的生产全过程,参观电厂的生产设备以及运行维护情况;毕业实习重在化学、环保车间的参观学习,强化专业课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我校一直与几大发电集团公司保持着紧密的教学、实习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实习基地,比如河北的邢台电厂、邯郸热电厂、马头电厂、西柏坡电厂、保定热电厂、唐山陡河电厂等。目前,各实习基地已建立整套规范化的实习管理制度,学校结合电厂实际已制定了符合现行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的实习计划和实纲。在学生实习出发前,学院、教研室和带队教师组织动员大会,明确实习任务和具体安排;学生进厂后,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讲解安全规程,要求学生通过安全规程考试后才能参加后续的实践活动;参观过程中,由实习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处理流程、单体构筑物以及某些功能实验室、和主要的实验仪器做较为详细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接待单位的人员进行交流。另外还安排学生到车间班组跟班运行,顶班上岗,实际体验电厂的运行过程,学生与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座谈和交流,以开阔视野,改变了以往的实多停留在走走看看的层面上。此外,将实习成绩的评定进行量化,把参观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日记与实习报告的撰写质量相结合。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总体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方高校;土木工程;课程思政

0引言

为实现地方高校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五爱”主线,以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路径,提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和研究成果,持续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基于延边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延边大学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以及各课程教学大纲,并结合工科“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1],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2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以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为例,其以培养学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为目标,阐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建设工程项目策划与开发以及设计、采购与施工以及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工程验收以及物业管理等融为一体,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开展一系列工作。根据专业课程特点,组织课程内容与教学组织方式如图2所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师团队注重提炼出该课程蕴含的碎片化“思政元素”,以学生为中心,宣贯民族与爱国、工匠与科学、创新与创业、执业与敬业、契约与诚信、自信与报效精神,实践了思想政治教育无缝连接专业知识教育,且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1)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维度分析课程思政。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目标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精准对接,达到知识传授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建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接触前沿,适应新经济、新产业、新工科对土木工程教育的要求,培养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批判性思维、创新创业、沟通与协商、领导力与引领、保护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自主终身学习、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的综合素养能力。2)提炼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如:发扬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不怕吃苦与敬业精神;弘扬契约和诚信精神、规范职业与执业道德;紧密团结与协作精神;以人为本、爱国与爱民族精神等。3)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云”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以及“智慧树”在线教学平台,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的深刻变革。课程思政与“线上线下混合式”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注重综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融合“四轮驱动”,并引入“案例式”教学,且结合“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触点”和“融点”,培养土木工程创新人才,达到“育人有温度,润物细无声”。同时,校企共商、共建、共享,构建既丰富又生动的教学资源库,有效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3课程评价与成效

历经4个学期的运行与探索实践,《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凝练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土木与强国、工匠与敬业、创新与创业、团队与协作精神等思政元素的“触点”和“融点”,通过专业与课程目标、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体系与内容、教学组织与方法等的融合应用,将本课程专业知识与专业培养方案、校办学理念有机结合,突出“思政化导向、混合式学习、案例式教学、探究式互动、实践类作业、挑战型创新”等“六特色”,构建“五位一体”评价考核机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人生追求、理想信念、创新创业、家国情怀、报效祖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在塑造其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职业与执业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新时期历史使命感,达成课程的思政实效。近5年,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团队与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省级竞赛,荣获一﹑二﹑三等奖共43项,发表教研论文14篇,科研论文69篇。结合教师团队具有的国家一流课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的优势与吉林省教育厅推荐与展示在“吉林省高校教师发展联盟平台”的本科高校抗“疫”期间在线教学典型案例,实施交叉与互补,为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经吉林天宇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延边建筑业协会等代表性建设企业和行业协会评价,本课程具有“四性”,即: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互动的高效性、方法技术的创新性、知识能力素质与思政相结合的时代性。

4课程特色与创新

1)呈现富有地方高校特色与民族区域风格,符合国家“卓越工程师”“新工科”建设理念,体现学科优势。2)深入挖掘本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3)构建案例教学库。典型教学案例为:弘扬中国古建伟绩,增强国人自信。在讲授《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史、应用及发展趋势》专题时,课程思政点映射[3-4]为弘扬中国建造,增强民族自信,其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思政点如图4所示。当讲授到此环节时,学习本课程的每一个学生作为中国人、土木工程人,对我国建造技术无不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了爱国与民族自信。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在讲授港珠澳大桥工程时[5],弘扬国人在规划与设计理念、采购与建造技术、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工程验收与运营模式等方面自主创新,让中国跨海桥隧道工程的规划设计、建造技术、工程管理水平走上世界前列的丰功伟绩,激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5课程持续建设计划

充分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创造有力条件,注重地方民族区域高校特色,利用“智慧树”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持续打造一流的省级乃至部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现有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如: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省级教学成果《工学类应用型创新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等,积极利用专业现有的省级实践教学平台———延边大学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吉林省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工程研究中心,不断凝练与提升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的供给。同时,进一步培养高水平的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思政教师队伍,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思政教学合作和激励制度以及评价方式。

6结语

总体设计论文范文7

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软件工程专业是近年来就业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是该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软件开发系列课程的基础。针对当前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各高校开展的应用型转型的发展目标,文章提出基于项目的实践训练的授课形式的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改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

应用型;基于项目;实践训练;答辩考核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由教育部提出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正逐渐成为应用型院校转型的目标。那么如何让在校大学生具备软件项目开发的技能和知识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1]《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也由原来软件开发理论知识的讲授转变为软件开发基本技能和文档撰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学习这门课使学生能够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并且知道在开发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让学生能够直接进入到项目组里,参与软件项目开发。这样改革的好处是多样的:1.这样除了对学生应用能力进行了培养,而且让学生对软件项目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后续为以后的其它专业课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2.在同步开设的其他课程中,进行横向联合,让学生都针对同一项目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对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有所触动,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目前,国内各个高校的软件专业中都开设有《软件工程导论》这门课。多数学校还是当作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来讲授,这样的学校大多是研究型大学,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对枯燥的理论可以接受,但是只学理论没有实践造成的后果是学完就忘,学生只会答题;还有一些学校对《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将理论基于一种开发环境的软件开发,试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多数是面向对象开发方式,理论多实践少,落到实际课堂教学上还是教师说的多,学生做的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软件开发基础知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2]、项目管理这些内容,采用的是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之前我们只讲理论知识,特别是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和软件,但是学生学完即使会做题也不会开发项目。现在,我们将教师实际参与开发的项目带领学生从需求开始分析,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加入到授课内容中,结合实际的项目开发的内容,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完成自己的项目,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做到学有所用。希望培养学生整体软件开发的方法、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软件需求分析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人机交互设计能力、软件测试计划及方案的制定能力、课程报告撰写能力、学习态度等各方面能力。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软件工程导论》是一门理论课,多数是在多媒体教室由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授课。现在,在开课之初,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申报一个题目,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到哪个阶段,学生就自己去完成所申报题目的该阶段的任务,这样课堂上老师讲怎么开发软件,在课下布置了大量的阶段性文档要求学生去完成,而且各个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随着各阶段任务的完成,学生也体会到了项目开发的过程、方法。为了保证学生提交的阶段文档的质量和保证学生的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将阶段评审添加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提交的阶段任务文档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报告》和《课程综合报告》。其中《课程综合报告》中要求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去排版和完成,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和成绩。在教学改革时我们还尝试着和同时开设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联合起来,分别针对同一题目进行阶段训练,在最终答辩的时候由三门课的老师同时参与答辩,答辩成绩被记入到三门课的最终成绩里,比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学习如何设计数据库就应用在了《软件工程导论》课的总体设计阶段,学生需要画出E-R图,给出主要表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最终就是根据《软件工程导论课》分析和设计的结果用JAVA语言开发出一个小项目,这样学生不仅写出了阶段文档,最终还能做出一个实际的项目,增加了完整性和学习积极性。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原来我们都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但是试卷考核只能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并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所以由试卷考核改为答辩考核和平时阶段性评审。[3]这也要求在开课之初就制定出比较详细和全面的考核方案,我们的考核方案从课程报告、答辩平时表现这三大方面出发进行考核。而且,在课程报告提交时,我们有统一的文档格式和内容要求,包括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测试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在平时授课阶段就需要提交上来;而答辩时,将学生答辩的项目原型与学生之前提交的需求、设计进行对应,审核是否是按照需求和设计进行的开发;而且在近几次的答辩中,我们将答辩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这样可以看出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项目综合运用能力的高低。《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希望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课变成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实训课,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知道项目开发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且能够开发一个简单的项目,避免在毕业设计时犯一些软件开发的常识性错误,比如项目开发流程弄错,如何进行分析和设计等等。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申报题目,从需求分析到最终分析设计结束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做,通过学习软件工程思想和方法去完成软件开发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独立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性,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苏丹 邹红 崔晓微 仲晓庆 马英瑞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菁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必须实现三个根本转变[J].职业教育,2016.

总体设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运输包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教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保障工程教育质量的基本制度,也是实现国家间各类工程技术教育的学历互认的重要基础。目前国际工程联盟了“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三大协议,分别从知识体系和毕业生素质2个方面对培养专业工程师(ProfessionalEngineer)、工程技术专家(EngineeringTechnologist)和工程技术员(Technician)的3类工程技术专业提出了明确要求[1]。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这意味着中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国内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包装工程专业纳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目录势在必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该理念首先预设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能力和具备的素质,然后以成果为导向,以设计课程体系来保证最终要达到的这些结果,实施期间,通过各种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通过综合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的措施[2]。课程是组成课程体系和实现毕业要求的基本单元,它能否有效支持相应毕业要求的达成,是衡量课程体系是否满足认证标准的重要依据。《运输包装》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使学生理解包装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和振动时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从而掌握缓冲包装设计方法,使包装件能有效地避免冲击和振动对其造成的损害,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运输包装实验技能,能够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运输包装结构件的设计[3]。文中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对《运输包装》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改革。

1《运输包装》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运输包装》课程教学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课程教学观念转变滞后。教学观念比较保守,停留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范式,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和传授知识,学习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主体没有得到体现,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有缺失。在教学中普遍地把课程教学大纲视为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案,缺失一份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和施展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课程教学总体方案;再者,即使有的教师编制了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也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引导。3)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训练重视不够。随着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不断深入,参加专业认证的专业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主动设置一定数量“复杂工程问题”大作业加以综合训练的重视不够。4)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评价方式单一。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目前还比较普遍使用试卷考试的方式,并多为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为主要方式,不能很好起到督促学生平时刻苦学习和全面检查学习效果的作用。再对诸如合作协作精神、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学目标达成研究不够。

2《运输包装》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结合运输包装课程从以下几方面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1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

按课程基本信息、任课教师助教等情况、教材、致同学们的一封信、课程描述、课程内容概要、教学进度与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诚信要求、教学材料、自测卷、教学反馈问题、教务事宜等12个部分,设计了《运输包装》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其中,课程内容概要部分详细设计了课程总体目标、教学内容逻辑框架、课程纲目与学习目标以及进一步的学习内容等4个方面。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运输包装》课程总体目标设定为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设计一个产品运输包装系统的综合工程能力,并能熟练运用基本知识从事包装工程理论领域的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领域中的包装工程技术问题[4]。所编制的《运输包装》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源于教学大纲而又高于大纲,其最大的特点是主要面向学生,以学习为中心,目的是为了保证课程的每一个方面都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效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5]。首先,明确了教学学术性地位。编制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集中展示了任课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内容、进程、方法、课型、评价、要求作出的总体理解与安排,是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责任感、学养和教学学术水平的体现,既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了解和选择课程的基本依据。其次,培养师生教学行为的契约精神。任课教师在课前通过QQ群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告知学生,并在第一堂课就课程进度、考核安排、评分规则、课堂纪律、学术诚信等具有约束力的内容作重点说明与解释,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师生尤其是学习者主体权利。再次,助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与习惯养成。一方面,在任课教师每一轮编制和完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过程中,都倾注了任课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认知,这相当于师生之间一次“无形”的沟通。另一方面,在开课前就告知学生本课程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有助于学生整体上了解所学课程总体情况,为学生课程学习做好准备,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管理能力,真正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2.2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教育学生做人,引领学生走好未来人生的道路。专业课教师要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做法,一是开课前给全体授课学生一封信,与学生进行一次课程表白和心灵沟通,说明运输包装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介绍运输包装课程学习方法,对学生提出希望等。二是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阐明课程纪律要求和诚信要求。在课程纪律要求中首先明确任课教师的纪律要求,如任课教师做到不调课,但所有因公、因病调课都将通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并以恰当方式让每一位同学知道,一旦调课,老师一定会补上,然后,对学生提出课程纪律要求和诚信要求,如学生做到不缺课,每一位同学除非有诸如生病等特殊情况,否则不能以任何借口不来上课。学生缺课累计3次,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每一位同学都不允许迟到,若迟到,请喊报告,征得任课教师同意,方可进入教室。教师可以不收迟交的作业,每次作业都将登记记分,同学们的每一份作业任课老师都会亲自批改,请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平时课堂教学研讨和报告活动,严禁只署名、不做事,一经证实,该项成绩记0分。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学术诚信的有关要求。学生若考试作弊课程成绩将记为零分,并将受到纪律处分。三是采用多种方法去深度挖掘在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讲授一个好的包装设计内容时,旗帜鲜明地指出,包装应该是安全的、绿色的和环保的,作为一名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安全是设计的底线,也是必须重点掌握的技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包装其绿色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应努力成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两型社会”优秀实践者,在今后学习与工作中应学习和掌握包装设计的安全、绿色、环保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3复杂工程问题大作业的拟定

《运输包装》课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包装件振动与冲击理论基础和产品运输包装系统设计与测试两大部分构成。为此,设计了“路面脉冲激励下汽车运输包装产品动力响应的数值仿真”和“陶瓷制品花瓶的运输包装系统设计”2个复杂工程问题大作业,通过这2个复杂工程问题大作业的研讨与训练,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的“路面脉冲激励下汽车运输包装产品动力响应的数值仿真”大作业基于以下思考:一是加强工程问题数值求解能力的培养。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应具有多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微分方程、各种脉冲激励下包装产品的动力响应等问题的求解能力,由于其解析解理论超出了本科阶段工科学生大纲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了Newmark算法和Runge-Kutta算法,较好解决了以上问题的求解能力。二是加强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建立车辆半车简化模型的4自由度振动微分方程基础上,通过Newmark算法求出4自由度振动微分方程的运动响应,然后再通过Runge-Kutta算法求出包装产品的动力响应,复杂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了训练。三是增加了学习的挑战度。该大作业在建立微分方程、数值求解、综合分析等方面均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努力才能完成,增强了学生经过刻苦学习后的收获感。

2.4课程学习评价项目的设置

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克服学生将学习的最终目的定位于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弊端,忽视综合能力评价,必须克服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法,轻视过程性评价。课程学习评价应坚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的原则;课程学习评价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及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要求进行;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评价方案的设计应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思考为目标;应以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原则,课程学习评价要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设计评价次数、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改进教学,形成促进学习的评价[6]。《运输包装》课程设置了课程论文、大作业、开放性实验项目、面试等可选择的学习评价项目。课程论文学习评价项目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在运输包装课程研究内容范围内的,自己感兴趣某一方面或某一小方面研究现状综述;大作业学习评价项目是利用动力学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方法,求解在汽车运输过程中车轮遇到一个障碍物或凹坑时运输车辆上包装产品的动力响应;开放性实验学习评价项目是在指定时间范围内,要求学生完成单个生鲜鸡蛋跌落缓冲包装的设计与验证;面试学习评价项目是就课程有关或全部内容,按预设问题和追加问题方式,开展任课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提问与回答。所实施的每种学习评价项目均有评价要求、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如课程论文学习评价项目,提出了论文选题与题目、文献阅读量、论文格式、论文字数等方面撰写要求,设计了包括选题范围及题目、摘要与关键词、正文与论述、参考文献格式、论文格式规范、演讲与PPT制作等6个部分的评价标准,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每位成员的演讲,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和任课教师的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运输包装课程学习的兴趣。

2.5课程学习支持条件的保障

在课程论文、大作业、开放性实验项目等为强化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学习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引导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因此,除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硬”条件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调动和引导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等“软”条件支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7]。关于对要开展的学习评价项目的学习资源等“硬”条件支持,所涉及的参考文献、参考书籍、范文格式、评分标准、学习视频等内容可通过课程网站、QQ群提供给学生。关于如何调动和引导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等“软”条件支持,所涉及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立足于教到服务于学的深彻转型;二是提高教“学”的艺术,教师不仅要研究“教的问题”,更要注重研究“学的问题”,提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能力;三是严格考核要求,强化诚信教育,制定科学合理评分标准,进行公开客观评价,及时公布评价成绩,督促学生学习;四是编写高质量学习评价项目指导书,指导书不仅要适合教师自己“教”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生“学”的需要。

2.6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是建立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课程教学效果基础上,通过“评价-反馈-改进”模式进行的,分当学期内的课程教学改进和学期结束针对下一轮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其中,当学期内的课程教学改进主要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改进;学期结束后课程教学持续改进主要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整体改进。当学期内的课程教学改进通过任课教师开展期初、期中教学问卷调查以及利用学院召开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反馈等形式,收集任课教师本人教学状况信息,如针对期初教学问卷调查,设计了教学的进度安排如何、本门课程的难易程度如何、老师的教学方式如何、你认为老师还需要在哪些地方改进等,课程开始时任课教师与学生相互适应性以及因材施教有关的教学调查问题,一般在开学初第3周进行。对期中教学问卷调查,设计了教学内容理解程度如何、布置的作业量和难易程度如何、自身学习精力投入如何等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调查问题,一般在1/2学期时进行。通过对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调查主要通过本课程所实施的各项学习评价项目学生完成质量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在每项学习评价项目实施结束,形成了一个包括存在问题在内的总结报告,提出了今后改进的措施。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借助学校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系统,选取一定数量的试卷样本,按划分好的知识能力点进行平均得分率等有关参数统计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找出哪些知识能力点学生掌握得好、哪些知识能力点学生掌握得不好,作为下一轮课程教学改进的内容。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测评能够使教师根据测评结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合理调控教学过程。

3结语

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的基础,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课程研究内容合理设计复杂工程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课程学习评价要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以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为重点。教师既要重视“教”的问题研究,更应重视“学”的问题探究,提高引导、督促学生学习的艺术,调动和引导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为了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课程教学需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倩,刘智英.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54—60.

[2]宋晓岚,金胜明,许向阳,等.基于OBE理念的“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文化建设[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4):87—92.

[3]滑广军,向贤伟,赵德坚.《运输包装》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106—108

[4]宋海燕,黄利强.运输包装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6—127.

[5]徐伟民,黄俊华,田禾彦.以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为载体,持续推动课程教学范式转型——武汉轻工大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211—212.

[6]徐伟民,黄俊华.基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改革的理论与构建[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6(4):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