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方案范例6篇

总体规划方案

总体规划方案范文1

一、工作任务

总结评价上一轮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土地利用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分析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开发利用潜力,核定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开展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按照上级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全县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划分土地利用区域,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规划修编以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范围为本县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全部土地。

二、资料收集

收集具有真实性、现实性和权威性的资料,是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基本要求

1.资料应采用政府统计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准的资料,以确保资料的可靠性。

2.资料数据统一采用国际标准单位,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

3.收集从年至今能满足近10年有关分析评价所需资料。

(二)主要内容

1.经济社会基础资料

在县发改局、统计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规划局、计生委、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收集经济社会发展资料。

2.现状资料

收集各有关部门行业土地利用、区域划分、产业空间布局的现状资料及现状图。

3.规划及专项调查资料

收集人口发展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年各部门中长期规划及行业用地、区域划分、空间布局的规划资料,尤其注意收集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的规划资料和相关的规划图件。

三、分析与预测

(一)资料整理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资料的真实性、现实性和权威性,对主要的综合性数据,要形成电子版本,便于参与专项规划编制的各单位互通信息、数据共享。

(二)用地现状分析评价

1.分析评价自年以来土地利用的总规模、结构布局、重点项目建设与实施和用地总量增减变化情况。分析效益增量与用地增量之间关系,年均用地增加量等。

2.分析土地利用投资强度、土地利用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单位面积产量、产能、产值与税收效益,以及各类型用地单位产值占地面积,并与国内外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对建国以来的历史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分析。

3.从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全面分析土地利用在投资强度、利用率、利用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三)指标预测

1.分析趋势

根据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状况,预测规划期内用地的规模及远景发展趋势。

2.预测依据

指标预测的依据包括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上级相关规划目标、相关行业“十一五”规划、各部门专业性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等。

3.预测原则

规划指标的预测要依据定额标准进行。采用标准要充分考虑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在同一取值范围内尽可能取下限值。

行业用地指标预测应充分与其他相关部门行业规划相协调,避免重复建设项目用地。对多部门共同利用、可能产生重复统计的面积,要提出协调的意见和建议。

4.预测方法

(1)人口预测。人口规模的预测主要有自然增长法和回归分析法;城镇人口预测主要有劳动力平衡法和单因素分析法。

(2)用地预测。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预测主要有总体平衡法、人均定额指标控制法和回归分析法;独立工矿用地预测主要有用地定额法;交通、水利用地预测根据其行业标准,采用用地定额指标法;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要根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修订〈建设用地定额〉指标(试行)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6号)的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进行。

(3)其他预测方法。指标预测还应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纵向为对本行业用地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用地变化趋势规律,测算规划期间的用地需求;横向与国内相似县份进行比较,分析在同等经济水平下的用地需求量。

5.预测结果可行性分析

要对规划指标预测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资金保障、区位条件、资源容量、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四、专题研究与专项规划

(一)专题研究

1.专题设置

根据工作方案要求,本次总体规划共设置4个重大问题专题研究:

(1)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实施评价;

(2)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

(3)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研究;

(4)县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以上专题均由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承担。

2.专题研究内容

专题研究内容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国土资源局有关文件要求确定。

3.专题研究成果

专题研究成果由专题研究报告、图件、附表组成。

(二)专项规划

1.专项规划及承担单位

根据县实际情况,共设置12个专项规划:

(1)县开发园区用地规划,由县发改局、工业园负责;

(2)县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由县规划局负责;

(3)县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由县规划局、新村办负责;

(4)县交通用地规划,由县交通局、公路局负责;

(5)县水利设施用地规划,由县水利局负责;

(6)县电力行业用地规划,由水电责任公司和郴电国际分公司负责;

(7)县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

(8)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

(9)县农业用地规划,由县农业局、畜牧局负责;

(10)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由县林业局负责;

(11)县自然保护区规划,由县林业局负责;

(12)县旅游用地规划,由县旅游局负责。

2.专项规划的内容要求

(1)基本要求

各专项规划主要内容:①明确规划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规划原则;②对用地数量和结构在全县各乡镇进行分解;③结合部门“十一五”规划的相关内容,确定土地利用区域及空间布局,明确土地用途管制要求;④提出行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目标和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措施;⑤明确本行业用地生态保护及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措施和办法;⑥明确重点项目的数量、各项目的用地面积、结构和空间布局;⑦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其他要求

①县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应分析全县城镇体系发展历史、布局和区域基础,剖析全县城镇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按照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确定全县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预测确定县城及其他建制镇和重点集镇建设用地控制规模,提出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制定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②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应把握全县城镇体系规划要点,明确城镇村各级用地总规模,以大比例尺图件明确县城及其他建制镇和重点集镇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和空间布局,提出建设新农村用地调整的原则、方针、步骤和优化村庄布局方案。③水利设施用地规划应对全县水土流失现状和演变的趋势进行分析,对预防整治水土流失的任务做出安排,明确水土保持监管和保护的地区和项目。④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对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的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耕地后备资源及开发整理潜力进行分析;对各地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能力和异地补充平衡提出方案。⑤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应提出全县在规划期内的生态退耕目标与地区分布,划分林业用地功能区,提出林业用地各功能区的管制规则;⑥农业用地规划应提出规划期内畜牧、水产、园地的用地总规模与地区分布,提出园地、养殖水面、牧草地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及区域布局,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专项规划成果要求

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规划数据集。

专项规划文本一般采用章节格式,要求语言精练,表述清楚,依据充分,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资料准确,数据齐全,方案可行;各专项规划的基本内容应当有准确的现状分析,明确的指导思想,合理的规划目标和指标,有切实可行的结构调整方案、用地布局方案及切实的保障措施。

专项规划说明一般采用章节格式,内容包括规划编制的工作过程、规划采用基础数据的来源、规划中重大问题的解决办法、规划用地指标的预测方法和依据、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上级规划落实情况、土地用途管制规则确定的原则与依据和与其他规划协调的情况等内容。

规划图件一般应包括行业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和行业土地利用规划图,必要时可补充相关专题图件。规划图件编制应达到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并符合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图件的要求。

规划数据集主要由行业发展现状数据、相关基础数据、规划成果数据等构成。

五、总体规划大纲编制

(一)编制要求

1.综合专题研究的成果。将前期工作阶段中重大问题的研究结论进行汇总和综合,作为编制规划大纲的基础和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形成全县土地利用战略的总体思路。

2.汇总专项规划的初步成果。主要是对各行业、各部门的用地需求进行协调平衡,形成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

3.初步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根据郴州市规划要求,对分配到我县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并具体落实。

4.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特别是需要在土地利用方面实施的约束性、预期性目标。

5.初步划分土地利用的功能和用途区域。以各专项规划的要求为基础,以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为原则,开展区域划分工作。

规划大纲初步方案要采用多方案筛选和比较,按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进行取舍。

乡镇规划大纲在县级规划大纲和控制指标指导下,结合各乡镇具体情况,参照以上方法编制。

(二)大纲文本内容

规划大纲格式要求为篇章式结构。要求用词精炼,重点突出,文字规范,措辞准确,有理有据。内容应包括:1.引言,主要介绍规划大纲的内容;2.总则,主要包括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依据、规划期限和范围;3.对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价结论;4.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5.土地利用战略;6.规划方针、主要目标、主要控制指标和本轮规划与上轮规划的衔接等;7.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重点简述规划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对土地利用布局的安排;8.规划分区和空间管制;9.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价;10.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机制创新。

(三)大纲说明编制要求

规划大纲说明应明确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及重点;总结规划大纲编制的流程;说明规划大纲编制的技术路线;对基础数据的采用进行说明;列出主要规划指标的预测方法和依据;说明规划分区的方法和依据;分析规划大纲编制过程中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法;说明规划大纲编制阶段完成的主要规划成果。

(四)规划大纲成果

包括规划大纲文本、说明、图件三部分。规划大纲图件中要有专题研究与专项规划的现状图、分析预测图,专项规划的规划设想及示意图,总体规划图。

六、规划协调与平衡

(一)协调的原则

1.以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用地需求为准则;

2.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分配给我县的约束性指标;

3.坚持《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

(二)协调的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统一采用国土资源部门确定的土地利用分类、总面积、结构等标准。

2.人口与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现状数据应采用统计部门的法定数据,规划数据应主要采用发改委确定的各项指标,其他有关数据应采用专业部门的权威数据。

3.专项规划用地指标。专项用地规划指标的协调以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给我县的约束性指标及有关用地定额标准为基础进行协调。

4.空间布局的协调。依据我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发展战略,对全县范围的用地空间布局进行协调。

(三)综合平衡

以全县国土总面积和上级下达给我县土地利用的约束性规划指标为依据,以确保我县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准则进行综合平衡。

各项规划指标应分解落实到乡镇,并作为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依据。

(四)协调平衡的方法

主要是召开专家、领导、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参加的咨询会议,协调部门之间和乡镇之间规划出现的问题,形成处理意见和建议报县规划领导小组审定。

七、用地布局与重点项目

(一)产业用地布局与用地分区相结合。各专项规划根据本行业用地分区的要求,凡涉及“分区”和“区域保护”等方面内容的,应编制分区规划图,并在规划中对不同区域用地提出相应的管制规则和用地措施。

(二)用地空间布局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各专项规划进行产业用地分区时,应考虑相关规划的分区,避免造成冲突。如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地域不能再设置为建设用地区。

(三)应突出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各专项规划应以重点项目表的形式进行汇总,表中应体现重点项目的投资额度、用地规模(特别是占用农用地和耕地的数量)、用地选址、用地时序和占用耕地的补充及占用基本农田的补划等内容。

重点项目安排应符合“十一五”规划,符合产业发展规划,投资应达到一定的额度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选址应符合相关限制性规划的要求,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凡是在城镇规划圈内的重点项目用地,不列入重点项目表,主要统计独立选址的重点用地项目,以避免与城镇规划用地相冲突,造成用地的重复计算。总体规划应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筛选各专项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合理安排重点项目用地。

八、总体规划成果

(一)总体规划成果组成

县级总体规划成果由主件和附件两部分组成。主件包括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编制说明、数据集和规划图件;附件包括专项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成果。

乡级规划成果由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说明、规划图件构成。

(二)总体规划文本

总体规划文本应采用条文格式,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思路正确、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措辞规范。文本内容应达到以下要求:

1.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在指标控制下,确保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对不同条件下各乡镇的土地利用指标进行分类控制,提出与之相应的用地要求。

2.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明确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现状指标和规划指标,明确规划期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和规划目标。

3.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明确对耕地的保护,特别是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合理确定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并把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制定合理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4.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定土地用途管理规划政策。实行用地区域性重点控制,建制镇建设用地规模逐个控制,集镇和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总量控制,对基本农田、各类园区、各类保护区等要按区域进行用地规划控制。

5.实行用地指标控制。耕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等指标要分解落实到乡镇。

6.落实用地项目。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布局、用地规模及耕地占补平衡方案。

(三)总体规划文本说明

“说明”是针对总体规划文本的说明,一般采用章节式结构。在对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规划修编的必要性、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基础资料的来源、指标分析、方案的形成、规划方案论证修改、协调与平衡、公示与听证的过程、成果图件的编制方法等进行说明的同时,应着重对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

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一般包括: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析预测;规划期间土地供需状况;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和指标落实的情况、反馈协调情况;各类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指标确定的方法和依据;土地用途分区及其管制规则、管制用途确定的方法和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的依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安排的依据;规划供选方案的论证和评价;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情况;拟定规划实施措施的依据。

(四)总体规划图件

包括县及各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县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县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图(2006—2020)、县及各乡镇土地利用分区图(2006—2020)。

1.土地利用现状图

现状图应准确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面积和分布范围,其它内容应适当综合,各地类的现状面积应为经过核定的年10月31日止的数据。成图制作中,按比例尺调整的技术要求进行各要素的综合处理。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规划类图件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图、土地利用分区图等。应主要反映各类土地利用区,重点项目,城镇、集镇、交通、水域、水利工程等用地规划的位置、面积及范围。要定性、定量、定位、定序地反映规划期内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信息。要以核定后的现状图为工作底图,将土地利用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位置和范围等主要规划内容准确地标示在图面上。成图制作中,以保证定位准确为原则,增、减底图地物信息,同时按图面信息负载能力,附以标准详细的文字注记。

(五)总体规划成果的公示

总体规划成果形成后应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审查,对主要规划指标的方案实行听证、公示制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技术单位根据公示期间收集的意见,经过筛选整理后,选择合理的意见修改完善成果。

九、规划数据库建设

规划数据库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是实现规划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成果内容。本轮规划要求建立覆盖全县的1:1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

(一)成果内容

1.图件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县、乡图及国际标准分幅图)、城镇规模控制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及其它专题图件。

2.数据成果:含数据库体、标准分幅数据、指标数据。

3.表格成果:各类指标表及通过数据库输出的成果表格。

4.文字成果:技术设计书、技术报告、工作报告、自检报告。

5.部分建库中间成果:作业情况记录等。

(二)数据库建设成果要求

数据成果:文件命名、属性结构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关键字段值不为空且字段数据正确、内容齐全;要素采集误差和接边误差符合精度要求,无图形错误和矢量化丢漏现象;要素分层正确;图形拓朴关系正确;数据库运行正常,查询、统计、分析结果正确;图形、属性不重不漏,数量齐全。

图件成果:符合国家及省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图内要素描述正确,图外整饰规范。

表格成果:表格种类齐全,格式规范,内容正确。

总体规划方案范文2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环境立市,开放带动,自主创新,产业提升”的追赶跨越发展战略、率先在全省丘陵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完善城乡总体规划为先导,统筹城乡设施、产业、人口布局;以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为动力,统筹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为支撑,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繁荣,加快形成“体制统

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到**年,基本建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初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明显缩小,为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基本消除城乡户籍差别,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平等待遇,建立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土地制度和公共财政体制。消除农民就业体制障碍,实现城乡就业管理服务一体化,城乡劳动力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城乡空间布局一体。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民新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比较合理的市域空间布局和城镇结构体系,初步实现区域有机联系、人口相对集聚、资源集约利用。县城建成区面积每年扩大10%以上,城市化率达到38%,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10万人。

—城乡产业发展协调。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五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产业互动,区域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结构调整为17:53:30。

—城乡社会发展同步。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形成城乡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高标准普及学前教育和9年基础教育,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建立完善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疾病预防体系;城乡老年休养、娱乐、教育、康复事业加快发展,残疾人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城乡社会保障对接。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全面覆盖各类企业与职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普及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以上,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五保户对象集中供养率50%,基本形成项目齐全、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标准接近、相互衔接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覆盖城乡的“路网”、“电网”、“水网”、“气网”、“信息网”、“生态环保网”基本形成。构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通乡通村公路配套协调的综合交通网络;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天然气管道基本实现重点建制镇以上联网;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农村;建制镇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率80%,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推广面达到33%以上;生态型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各区、县基本达到生态县建设要求,“生态**”基本成形。

二、主要任务

(三)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居住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农田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充分发挥**市中心城市和安居、射洪、蓬溪、大英县域城镇的中心带动作用,逐步建立起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二级县域中心城镇为极点,三级重点中心城镇为支撑,其他四级建制镇为基础,乡集镇为补充,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联系紧密、设施配套、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体系。

2.完善城镇职能等级体系,形成以中心城市(市城区)—副中心城市(县城)—重点建制镇—一般建制镇为主体,梯次鲜明、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城市发展框架。加强中心城市各区片的沟通协调,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培育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市对市域发展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规划到**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达到80万人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50万人以上);加快各副中心城市向中等城市发展,增强其在区、县域范围的中心功能以及对中心城市的替补功能;深化重点建制镇综合改革,推进重点建制镇向小城市发展,充分发挥重点建制镇在吸纳农村转移人口,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健全城镇体系架构,从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实现市区县发展良性互动和共同进步,增强全市整体实力。把农村居民点纳入统一规划,以县为单位编制县域村庄布点规划,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缩并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调整村庄布局,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形成梯次合理的农村居住点布局,构建基础设施共享网络。根据交通区位特点、文化旅游、自然风貌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保护和培育镇村个性,发展一批特色镇、特色村。

(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优化一产业,提升二产业,突破三产业,推进产业联动,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1.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以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为方向,发展优质粮油、优质果蔬、中药材、茶叶等现代种植业,发展优质生猪、优质肉牛和商品家禽等现代畜牧业;依托山、江、林、园、果、湖等资源,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

2.按照区域集聚、产业延伸、服务配套的产业集群化要求,做强做大化工、食品、纺织服装、机电配套、制药业五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培植引进发展微电子、光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工业经济总量。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会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产业。

3.根据区位条件和空间规划,整合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发展培植区域经济带。以涪江流域和成南高速公路为主轴,发展沿江沿线经济带和城镇群,形成集工业生产和生态环保、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组团式经济集群,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太和(纺织、轻化工、商贸)、金华(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柳树(食品、建材)、蓬莱(盐化工、纺织、机械配套、旅游)、隆盛(石化、农副产品加工)、回马(化工、饲料、塑料、兽药、纸业、建材)、红江(丝绸、蔬菜加工)、新桥(机电产业集群)等集镇。

4.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工作。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知识型产业和节约型产业,提升城乡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县城和集镇供水、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建设,在“十一五”,沿涪江25个集镇和郪江沿岸的蓬莱、隆盛,琼江沿岸的安居、东禅,芝溪河的赤城、下东等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十一五”后期到“十二五”初,在柳树、新桥、安居等重点集镇建立医疗及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

(五)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动就业容量的扩大,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动就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为城乡居民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完善的就业服务。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领域的岗位开发,实现110万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完善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市、区(县)、镇(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和市场体系,建立动态化管理的劳动力资源和用工信息库,把就业管理工作延伸到农村社区,构建社区、农村与劳动部门、公共职介机构联网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共享、跨区服务。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统计制度,统一就业服务内容与标准,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同等的就业指导。积极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农村劳动力在城镇自主创业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优惠政策,逐步消除户籍壁垒,加强城乡就业者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实行同工同酬同保障。

(六)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围绕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完善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所有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均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全面覆盖,做到失地必保、急征急保,并随着经济发展稳步提高享受标准;构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通道,鼓励被征地人员依照城镇自谋职业者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按照“低门槛、多层次、广覆盖”的原则,逐步推广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城镇医疗保险参保面,推进门诊医疗统筹;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面,逐步建立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受惠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缩小城乡低保享受标准差距;发展慈善事业、老年人事业、残疾人事业、“五保户”供养等社会福利事业,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建立稳定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到**年,城乡保障项目基本同有,保障水平逐步接近,基本实现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七)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把推进农村经济增长与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优生优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引导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集聚,农村初中向重点建制镇集聚,农村小学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到**年,基础义务教育力争有2个以上区县成为全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初中三年直升率达到90%,力争全市60%以上的乡镇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到**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全市每十万人口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8000人以上。支持市内高等学校做大做强,积极引进省内外高校到**办学,全市高职在校生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大力发展各类职业培训,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达到12年以上;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全民终身教育,基本形成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优质教育一体化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依托,以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总体目标是:到2008年基本建立起新型的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到**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使我市卫生事业总体水平和县域卫生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深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把镇乡文化站建成集文化、广电、体育、成教、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普网络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科技素质。繁荣村落文化,挖掘、保护和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农村文化体育队伍,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计划,创建文化特色村、示范户,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八)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实施高速骨架工程、干线畅通工程、通乡通村工程等三大交通工程,以市城区为中心,建成310公里的“一环六射”木字形高速公路网络;建成市区县的内环、中环、外环“三个环形”及“三横四纵”的干线公路网络;通村通乡水泥路和油路比例达到100%。实施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市城区每年的城市建设投入保持在5亿元左右,各区县县城建设投入平均保持在1亿元左右。实施乡镇和新村建设工程,以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和15个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全市村镇建设年均投资达到8亿元,累计新建改造街道200条,新增村镇街道50公里,新建和改造市场20个,新增农民新村200个,新增住宅面积850万平方米。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信息等网络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公共设施的城乡对接和共享。积极开展流域治理,构筑防洪体系,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和区域外引水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河道清水整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全市农村地表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7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九)完善规划体系,发挥规划先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规划理念,把农村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融合,形成相互配套、衔接、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建立统筹规划机制,加强对各类规划的统一管理和协调指导,强化农村发展规划职能。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政府,要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市级各专项规划,从自身经济发展基础、资源特征出发,编制完善区域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统筹城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同时,要加强对各镇乡总体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的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

(十)拓宽投入渠道,加大农村投入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财政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投入的制度,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实现公共财政城乡全覆盖。制定从国有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培训、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办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依法安排并落实好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逐步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建立财政对农村教育、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的投入。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龙头企业、农村公用事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扩大农户小额信贷覆盖面,继续探索多种担保办法,鼓励设立农业担保机构,解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支持发展农业保险,逐步形成以保险公司为主体、农业生产者互保为补充、政府适当补助的农业保险机制,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健全乡镇财政收支预决算制度,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行为,逐步消除乡镇债务,杜绝出现新的债务。

总体规划方案范文3

从旅客的角度来说,一个完美结合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建筑形态与传统建筑文化的花园式航站楼将成为他们愉快旅程的起点。

关键词:具有艺术魅力的建筑形态 花园式航站楼 功能清晰运营高效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南宁吴圩机场是我国重要的省会干线机场,它与桂林机场、昆明机场和贵阳机场构成了我国西南部民用航空的主框架。

本次航站区规划的设计目标是:

适应南宁吴圩机场作为我国省会干线机场以及西南和西南地区的重华要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

提供统一完整的设施发展规划。

指导南宁吴圩机场本期建设和未来中长期的发展。

完善机场对基地航空公司的功能支持,提高运营效率。

飞行区处于机场的东侧,空侧新跑道3200米建设,停机坪满足至少25个停机位使用,从而满足而2020目标年航空业务量的需要。

二、航站楼设计理念

航站楼是机场总体规划的主体,应是功能清晰,运营高效,服务灵活的。本方案设计展现了当代建筑设计高科技的美感,反映了中国西南部崛起的中心城市―广西南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迅猛发展和腾飞。

新建航站楼的设计方案将为旅客提供一个独特而又便捷的出行和到达场所,为旅客和迎送人员营造一个舒适环境,带来一个愉快而温馨的出行体验。

从旅客的角度来说,一个完美结合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建筑形态与传统建筑文化的花园式航站楼将成为他们愉快旅程的起点。

新航站楼具有以下主要的设计目标:

为机场用户,旅客和迎送人士,提供一个便利、舒适的环境场所。

为机场当局和租赁用户提供高效的航站楼运营设施。

航站楼的内部布局便于旅客方便快捷地到达楼内的任何地方:方向清晰,标识明确。

图1:航站楼鸟瞰图

三、航站楼的建筑造型设计

采用了二十一世纪的建筑设计语言和新边锋设计手法,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南宁吴圩新国际机场航站楼,将成为提升南宁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

新航站楼设计构思的主题为山水绿城,壮锦璀璨,腾飞南宁

1.山水绿城――诗画般的山水意象

跌宕起伏的曲面屋顶远山的轮廓遥相呼应,再现了广西南宁山水如诗画般的意境。柔美的曲面顶棚,形成流动的航站楼室内空间;秀美的航站楼室内环境,通过航站楼内花园的巧妙设计劲情展示,出发与到达旅客均可强烈感受到把绿城南宁的“半城绿树半城楼”浓郁绿意。

2.壮锦璀璨――民族瑰宝与最现代化航站楼的完美结合。

壮锦是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

通过设计巧妙地把壮锦的图案经过艺术提炼并简化之后,组成了屋面天窗和陆侧交通绿化带的图案。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建筑形态与最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阳光透过屋面天窗把壮锦图案洒向航站楼室内地面,旅客将在现代化的航站楼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神韵。壮锦光影将让旅客体验到屋面和地面组成的空间生动光影变化。

3.腾飞南宁――喻示南宁经¬济和环境腾飞和崛起

飞鸟般灵动的形态,航站楼的外形给人驭风而起的感觉―以流畅的曲线和曲面造型象征飞翔意念,体现“飞跃”、“升腾”的意味,象征着南宁经济的迅速腾飞。

弧形的屋盖,舒展的指廊两翼,既似飞鸟翱翔,又如飞行中的机翼。外形设计融入了航空器的特质。银光闪闪的外壳,具备了现代、流畅、浑然一体的建筑风格。

主楼波浪般起伏的屋面,流畅多变的外墙,犹如从环境优美的地平面乘势而起,屋面和外墙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变化莫测,步移景异,犹如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体。

飘动的曲线塑造出充满力量、速度和技巧的动态建筑,流动互融、节奏分明的建筑空间。

屋面的自然挑出盖住了车道边,水晶宫般通透的幕墙完全展现出来。

主楼和指廊的体形过渡非常自然,无论是陆侧还是空侧都浑然一体。

指廊的造型同样舒展大气,屋面连着朝机坪倾斜的外墙,与整齐排列的登机桥相映成趣。

整个外壳由银灰色的铝板和通透的玻璃幕墙所包裹,透出异常精美的感觉。

优雅的建筑造型与高效的建筑功能融为一体,互相平衡。

图2:航站楼夜景鸟瞰图

四、航站楼的空间设计

内置中庭花园的航站楼使人感觉优美和惬意,更为旅客提供了舒适怡人的候机环境。我们期望创造的是青山绿水的航站楼意像,为来往旅客提供了一段舒适,诗意的旅程。

室内空间的变化非常戏剧化,三维曲面的顶棚和侧墙紧紧相连,构成动感流畅的空间效果。在大跨的空间下面,没有多余的结构,视线开阔,旅客可以清晰地辨别方向。屋顶的轮廓从室外开始,沿着主要的出发流程起伏变化引导旅客,空间具有明确的方向感。

办票岛的顶盖仿佛从地面生长起来,独特的形态与建筑外形一脉相承。

充满绿意的航站楼内花园中庭与前庭,把自然景色与阳光引入到达大厅和行李提取大厅,空间上下连通,大大改善了到达旅客的感受。

一组组大大小小的天窗,为大厅洒满了自然光,空间在流动,光影在变幻。生机盎然的内部设计和商业空间,带给旅客美好的体验。

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安排井然有序,人们可以从任何角度欣赏出港大厅的全貌,激发了他们在此购物、餐饮消费的乐趣。

进入隔离区后,又是特别安排的节点空间,旅客可以在此餐饮购物、眺望机坪。CIP旅客紧邻航站楼内花园,候机环境相当优越。

候机大厅也是出港流程的高潮,设计着重于商业的运作及服务。旅客在此逗留候机,商店相对集中安排,使旅客一眼就能看见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商品。

到达旅客沿程可以通过玻璃幕墙看到外面的景观。

线型的空间结构引导国际旅客穿过边防检查、到达行李认领区。然后,走过检疫和海关,最后进入宽阔的迎客大厅。

国内到达旅客可以步行或从远机位流程到达行李大厅。

迎客大厅的中庭和前庭空间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提供了最好的场景。

图3:航站楼候机大厅表现图

五、航站楼旅客流程

本次方案流程设计采用分层式布局。设计安排出发流程在三层(8.0米层),到达流程在二层(4.0米层),旅客主流程全程下行,功能分区明晰,以保证简捷、灵活、便利的旅客流线。

设计考虑了垂直交通中电梯的定位方式,满足残疾人士和部分旅客的需要。

在设计中,我们对国内出发和到达,国际出发和到达,国内中转国际,国内中转国内,国际中转国内,国际出发国内段,国际到达国内段,国际经停,贵宾流程,行李流程等,都做了合理细致的安排。

结合航站楼平面构形特点,合理布置旅客中转流线。通过中转厅的合理设置,旅客通过简单的换层,就能通过检查区域进入目的候机区域。方案以提高旅客中转效率为目标,设置了国内中转厅和国际中转厅各一个,各自服务目标明确,中转旅客更为便利。

六、结语

航站楼的设计应力求功能清晰,运营高效,服务灵活,为旅客和迎送旅客的客人营造一个便利、舒适的环境场所,带来一个愉快而温馨的出行体验。

航站区的各项设施的设计应以计算先行。以年旅客吞吐量和高峰小时旅客量及相关参数推算出陆侧交通、航站楼的运营设施、空侧跑道等需要的容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设计出整个航站区的基本规划构型方案。

航站区的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与远期规划的衔接,并且预留一定的灵活性。航站区的设计方案应整体考虑,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参考文献: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一期航站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总体规划方案范文4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战略环评;重庆市;秀山县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156-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形式渐趋复杂,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影响土地利用的方向和强度,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1]。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战略环评,SEA)的范畴,是指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规划的最佳方案及其调整建议,同时提出消除或减缓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产生的负面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方案的形成阶段就参与其中,及早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规划方案可能引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改善规划方案,从源头上尽量减少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其优势在于可以弥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只考虑单个项目的环境影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土地利用可能引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不足。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够促进土地利用更好地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并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全面性、可持续性以及可操作性[2~4]。

二、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方案

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缘、武陵山腹地、渝、湘、黔、鄂四省(市)结合部,为重庆市最边远的区县之一。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43′06″~109°18′58″,北纬28°09′43″~28°53′05″之间。根据2005年秀山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246 361.31hm2,其中,农用地210 572.35 hm2、建设用地12 292.58 hm2、未利用地23 496.38 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5.47%、4.99%和9.54%。

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进行的修编。规划基期为2005年,规划近期为2010年,规划期末为2020年。秀山县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方案(见下页表1)。

三、评价的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PSR框架模型最早是由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在评价世界环境状况时所提出的评价模式[5],其基本思路是人类活动会给环境和自然资源施加压力,结果改变了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质量;社会通过环境、经济、土地等政策、决策或管理措施对这些变化发生响应,缓解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压力,维持环境健康[6]。

在土地利用中,压力是指由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各种建设活动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而对土地资源产生的压力。本文选取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和耕地压力指数这四个指标。

状态是指土地受到外界的压力作用使得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或产生相应的影响。本文选取土地利用率、城镇及工矿用地率和自然保留地面积率这三个状态指标。

响应是指为了预防和减缓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政府和公众作出的反应和采取的措施。本文选取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和基本农田保护率这三个响应指标。

四、评价方法及结果

1982年,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是系统态势度的量化比较分析,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程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7]。

土地利用涉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由于因素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使得该系统成为一个灰色系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建设项目,评价一般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时限较长,评价时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灰色性的特点,因而可以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比较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不同水平年环境序列与理想环境序列的关联度,综合评价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8]。

1.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参考序列就是作比较的“母序列”,记作X(k),一般选取最优指标集,记为:X(k)={x(1),x(2),…,x(n)},(k=1,2,…,n)作为关联分析的原始参考数列。比较序列是与参考序列作关联程度比较的“子序列”,记为:Xi(k)={xi(1),xi(2),…,xi(k)}。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按其可能给环境带来的最佳影响或根据相关经验以及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参考序列,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前后的环境序列作为比较序列,利用其实施前后的环境状况与理想或最优方案之间关联度的大小对评价对象进行比较、排序[9]。

本文根据相关经验和行业标准选取了各个指标的标准值,组成环境影响评价的参考序列;通过对秀山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2006―2020年)中各项指标值的推算,组成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序列(见表2)。

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为消除由评价指标物理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在评价之前,需将样本中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10]。

3.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度。运用灰色建模系统IV软件计算各比较序列中每一个指标相对目标序列对应指标的关联系数以及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其中:分辨系数ρ取0.5。

ζ=1,0.5167,0.6222,0.5196,0.3333,0.3982,0.4378,0.5912,0.3570,0.47151,0.6135,0.5588,0.8336,0.5629,0.6190,0.6908,0.5275,0.4052,0.33331,0.4106,0.4708,0.4988,0.3333,0.4005,0.4330,0.4390,0.4142,0.7505

关联度为:R=(1,0.5248,0.6145,0.5151)

即2005年秀山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2010年和2020年规划方案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与预期的环境标准的关联度分别为0.5248、0.6145和0.5151。

4.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秀山县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方案带来的环境影响与预期的环境标准的关联度均大于0.5的水平,说明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方案带来的环境影响都与环境标准比较协调;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方案带来的环境影响与环境标准的关联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2010年规划方案与预期环境标准的关联度为0.6145,大于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与预期环境标准的关联度,2020年规划方案与预期环境标准的关联度为0.6145,小于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以及2010年规划方案与预期环境标准的关联度。

规划方案与环境的协调程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评价指标看,主要是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压力指数的增加、城镇工矿用地率的增加以及自然保留地面积的减少。即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大幅增加,占用了大面积的耕地,同时大力开发荒草地等自然保留地为城镇建设用地所需,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由于秀山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因此,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加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矿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环境质量。虽然森林覆盖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由于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扩大带来的环境破坏明显大于森林覆盖率上升带来的环境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规划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及生态用地面积,合理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灾害控制,综合整治矿区生态环境,建立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机制。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与讨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规模和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的方向和强度,其带来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采用PSR框架模型,从土地利用的压力、状态以及生态环境的响应三个方面选出10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比这10个因子在规划实施前后的相对变化,预测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本次规划方案在优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目前,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还正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11]。文本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初步探讨,尝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秀山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进行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应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尚属尝试,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灰色关联分析因为自身的特点,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过分的要求,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且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不一致的情况,运用此方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较合理。但是常用的灰色关联度量化模型求出的关联度总为正值,不能全面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12]。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采用静态的标准值作为参考序列,不能全面反映规划方案实施的效果。因此,本研究的评价方法还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陈文波,赵小敏,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报,2006,(1):134-138.

[2]贾克敬,谢俊奇,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3,(6):15-20.

[3]蔡玉梅,郑伟元,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3,(6).

[4]王永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国土资源导刊,2006,(1):36-38.

[5]蔡玉梅,谢俊奇,等.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中国土地科学,2005,(2):3-8.

[6]卞正富,路云阁.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4,(2):21-28.

[7]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0.

[8]曾光明,杨春平,曾北危.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1995,(4):247-251.

[9]荀文会,刘友兆.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10-14.

[10]孙健卫,黄贤今,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报,2007,(3).

总体规划方案范文5

论文关键词:总量控制 离散规划 模型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以往规划方法求解离散规划问题的不足,通过对离散规划模型的分析提出了求解离散规划问题的最速下降搜索解法,通过目标和容量两种总量控制类型的离散规划模型的应用实例,为实施污染物排放区域总量控制优化提供了简洁易用的规划方法。

实施污染物排放区域总量控制过程中,常常要对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进行优化,而优化的基本手段就是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环境规划模型,求解则视有无离散变量,采用(混合)整数规划和线性规划方法,在以往的线性规划中,对于离散的数据常常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如分段线性化,形成线性函数,以满足线性规划的要求。这种做法虽然暂时解决了计算上的难题,但往往使计算结果没有相应可操作的方案,在实施中造成难于操作、结果偏差大的情况。而近来广泛应用的整数规划虽然能解决离散规划问题,但要求规划者有良好的数学规划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才有可能形成一个物理模型合理、逻辑模型清晰和数学模型精确的规划模型体系。同时,整数规划需要分配大量的决策变量,占用相当大的计算机内存资源,限制了规划模型可求解的实际规模。

1离散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在解决环境污染实施总量控制的过程中,当污染源达到浓度控制排放标准,受纳体(如大气、水体等)仍不能实现其环境目标时,需要根据受纳体质量标准,优化分配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以保证总量控制的实施。优化的基本内容是环境质量标准与改善受纳体环境的技术措施及经济投资。各个污染源的技术措施及经济投资很难用一个连续函数加以表达,尤其用简单的线性连续函数表示。由此可见,离散规划问题就是在具有各污染源的若干项技术措施及对应投资的情况下,寻求满足受纳体环境质量标准或受纳体功能区质量要求的、投资最小的各个污染源的技术措施组合方案。离散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可表达如下:

从上述离散规划数学模型可见,要求解离散规划的最优解其关键是如何确定k(j),也即每一源被优化的方案号。同时,为了求解离散规划对模型数据有如下的约定:同一污染源其排放量与投资额是一一对应的反序满单映射关系。简单地说是排放量按从小到大排列,投资额则按从大到小排列。这一约定不仅在技术上很容易做到,而且可以保证每一个源进人模型的方案是优化的。

从离散规划模型可知,该模型要求提供尸表(各个污染源不同削减措施下的投资额表)、b表(各个污染源不同削减措施下的污染物排放量表)、a表(各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对各个控制点或面的影响系数表)、ds表(各个控制点或面的环境指标值表)等4张数据表,无需环境规划者自己动手逐一描述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其简洁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显而易见。

2最速下降搜索解法的基本原理

针对离散规划模型的结构和特点,离散规划的最速下降搜索解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种特殊组合方案,可以判定有解还是无解,是最优解还是可行解,通过试探法确定当前解是否可进一步向最优解逼近;在试探法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出最速下降搜索法求得的组合方案和目标函数减少最大的组合方案,前者作为下次搜索的初始组合方案,后者留待备用。离散规划的最速下降搜索解法求解方法和计算步骤详见文献〔6〕。

3目标总l控制应用实例

目标总量控制是指从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控制目标出发,制订排放口总量控制负荷指标的总量控制类型。其主要步骤为: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总量控制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排放口总量控制负荷指标。目标总量控制以排放限制为控制基点,从污染源可控制性研究人手,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在目标总量控制中,约束条件中控制点个数m=1,影响系数a(i,j)=1,控制指标值ds(i)为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

现以秦皇岛市某控制单元的目标总量控制为实例,该控制单元实现总量控制的污染源有9个,实施目标总量控制,其各个源技术治理措施方案的排放量与投资额见表1和表2。表中投资为o的方案即未经治理的现状方案,其相应的排放量为各源的现状排放量,该控制单元的污染物排放负荷总量为28254.4kg/d。若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为总负荷的50%,即ds=14127.zkg/d,则计算结果:最优解x(o)=〔1,l,2,l,2,1,1,1,2〕,括号内数字相应污染源的方案编号:投资为234.95万元;污染物负荷削减量为14159.6kg/d;削减率为50.11%;投资当量为60.2665kg/万元。限于篇幅,因已有离散规划软件不再给出详细计算过程。

4容量总量控制应用实例

容量总量控制是指从受纳体区域容许纳污量出发,制订排放口总量控制负荷指标的总量控制类型。其主要步骤为:受纳体区域容许纳污量一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总量控制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排放口总量控制负荷指标。容量总量控制以环境质量标准或功能区保护目标为控制基点,以污染源可控性、环境目标可达性两个方面进行总量控制的负荷分配。

某河流流经一城市,按照水环境功能保护要求,将该河流划分为3段,采用不同标准加以保护。为了实现环境目标,对排人该河的6个重点污染源实施容量总,量控制,其治理措施方案的排放量和投资额见表3和表4,各源对3个控制断面的影响系数见表5,3个控制断面的水质标准见表6。

利用最速下降搜索解法可以获得本离散规划问题的计算结果:最优解x(o)二〔l,2,1,2,3,1〕;目标函数值(投资)=108400(万元);负荷=3539.200(kg/d);占总负荷的45.95%;环境资源利用分配情况如表7。

5结论

离散规划模型是我国环境界在总量控制的实践中认识和提炼出来的典型环境规划模型,克服了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之不足,其计算方法充分利用了离散规划模型的自身固有规律,提出的离散规划模型体系具有规划模型结构简洁、概念明确、优化结果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正因为如此,从80年代开始离散规划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提出的离散规划问题的最速下降搜索解法,完全满足目标总量控制和容量控制的要求,增强了寻求最化优解的能力,可以实现区域内多个控制点或面的同时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离散规划的计算规模和计算速度,提供了灵敏度分析的手段,更适合于环境标准的科学制定和合理的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钱颂迪主编.运筹学(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2

2杨林锡、邓成梁、甘应爱编.数学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3

3(美)d.m.希梅尔布劳著,张义案等译.实用非线性规划,科学出版社,1981.5

4车宇湖,王华东,刘培桐.大气质量标准技术经济评定的数学模型环境科学学报,1982,2(2)

总体规划方案范文6

1、城乡总体规划:总规编制的初步设计方案于三月初完成,于3月6日经邢台市规划专家评审会初步通过,与会专家对《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方案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修改完善后的方案,已于5月11日完成了30天的公示,同时由省规划院、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及北京分院三方联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方案进行了梳理,期间我单位还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及乡镇对方案进一步征求意见。截止目前,规划方案已基本完成,正在由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组织全院专家进行最终评审,评审完成后报市局审批。

2、发展战略及中心概念规划:《县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及中心城总体概念规划》由北京新都市规划设计院负责编制,已在2月份完成规划成果。

3、控详规:覆盖除核心区以外的40多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已列入编制计划,目前正在进行招标工作。《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审批完成后,将加快启动编制工作。

4、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城市核心区位置西至凤凰街,东至月城路,北至安宁大街,规划总面积约112公顷。核心区的城市设计在上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凤凰大市场等北部新区拟建项目情况进行了修改完善,目前已基本完成。

5、28项专项规划:2月份县政府城交科组织召开了专项规划编制调度会,根据职责分工,将28项专项规划编制任务分发到县直各单位,计划于10月底前完成编制。目前我局负责的城市绿地系统、通信、综合交通、城市出入口景观、管线综合、公共设施布局等6项专项规划,正在编制设计任务书,交警、人防、住建等部门也已经开始调研资料,其他大部分单位也已基本联系了设计单位。

6、城区违法违规建设整治:今年以来共查处违章建筑40处,下达停工通知书40份,制止违建行为22起,拆除违章建筑18处,拆除违建面积1547.6平方米,拆除围墙95米。下一步,将继续分批次重点整治已列入拆除计划的49处违章建筑,全面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保障城市规划得以严格落实。

二、十项重点工程

1、北段城市节点

高速路口广场等四个城市节点沿北伸段设计建设,计划总投资2070万元,占地面积约70700平方米。昨日,江苏鸣泰集团已经结合北京新都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设计的概念规划,完成了初步的详细方案设计。初步方案审核通过,现鸣泰集团正在加紧设计详细施工图。同时,我局已经基本完成了项目地块的测量放线工作,下一步将根据方案设计协调北部新区、换马店镇政府租地事宜,加快城市节点建设。

2、学院

该项目规划选址初步确定在新308线南侧,东侧,安宁街北侧。目前地勘招标工作也已完成。学院联系了四家设计单位,于5月20日分别向学院提供了初步设计方案,由专家进行评审,确定设计单位为北方绿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并确定了初步方案。现正在进行征地工作,并已向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递交立项申报。预计在征地工作完成后可马上进行地勘,11月底之前确定一期工程的全部设计,12月份一期工程可开工建设。

上一篇月亮的古诗

下一篇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