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设计范例

总体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医院建筑;规划;设计

0引言

近几年,我国医院建筑扩建项目不断增多,在该背景下,如何确保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建设的合理性,确保其与现代医院的发展形势相符,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当前人们需要重视的一项内容。

1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

1.1规划思路

医院建筑总体规划与布局以及功能组合要满足现代医学的发需求。现代医院建筑要以医学建筑为标准,从医院的整体规划情况,以及相应的设计工作入手,处理好医院现状与发展事业之间的具体关系,对规划目标加以确定,同时应当与城市的发展状况相结合,体现医院建筑规划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医院总体规划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内容。1)对现有设施的现状进行科学评估,同时要就建筑的具体应用寿命情况进行评估,对建筑是否需要扩建进行明确。2)对现有建筑的具体面积、功能、门诊量等各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并且要对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发生的改变进行准确预测,通过该方式保证规划的合理性[1]。3)对用地范围以及相应的分期计划情况加以确定。

1.2规划措施

具体规划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处理好医院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间的具体关系,加强对医院建筑内外环境,以及色彩的协调,并且要做医院中,做好各项基础设施内容的合理规划。2)规划期间,应当做好新、旧上设备的合理结合。医院中各个科室的布局、医疗环境、空间构成不仅要满足病人生理、心理、情感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并且还要满足医院中各项设备安装和使用需求,避免因为规划不合理,导致医院中各项设备的应用受到影响。3)规划期间,要控制好医院中水、电、能源等各项系统的供应,同时要在地下管网铺设过程中,应当从实际出出发,尽量缩短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线的具体距离,降低能源消耗[2]。4)做好功能分区,通过适当的扩建,完成对不合理功能分区的改变,从而确保医院中的各个区域都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对于城市综合性大医院,要做好相应的划分,例如针对具有感染门诊可以采用红色,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2医院建筑的总体设计

2.1设计思路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已经从单纯地功能性需求,转变到了对医疗环境高效、舒适、安全等多个方面的追求。医院建筑功能则由传统的治病功能,逐渐向医疗、预防、康复等综合性功能方向发展。现代医院建筑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单纯地考虑建筑自身的适应性和舒适性是不合理的,在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医院建筑对病人生理、心理、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设计期间,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提供支持,从而营造出一个相对舒适的空间环境,尽最大程度减少在具体应用期间的交叉现象,确保非诊疗空间的合理设置,使医院建筑的总体空间情况可以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3]。从现代医院建筑的实际情况来看,医院的公共工程空间突破了传统功能、交通、辅助、商业空间。医院公共空间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阶段医学的技术水平,以及相应的发展方向。

2.2设计措施

2.2.1设计门诊部门

医院门诊部门的设计要满足现代医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模式改变,应当满足高效性,提高医疗流程的秩序性、效率性,同时要注意公共设计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同时要针对病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各项因素不同而造成的时间和具体应用频率的不同,提高相应的空间支持。例如在设计门诊区和候诊时内,应当针对病人生理、心理特点,营造不同的环境,儿科候诊区应当设置一些墙面卡通、安静的游乐设施;而对于妇科室尽量设置成单人诊室,保证病人隐私。

2.2.2设计急诊部

现代医院由不同科室共同构成,急诊部是其中一项重要科室,近几年也得到了规划设计人员的关注。在医院急诊部规划设计期间,应当将急症部分规划到与注入和交通用到最近的一层中,同时急诊部的绿色通道要应当靠近交通干道,确保急救车可以直达急症室。在设置急诊科室时,应当充分考虑医院规模的大小,对于其平面布置,应当采用由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形式,中心急诊尽量采取大开间方式,方便接待患者。此外,还要加强对急诊中新通风换气的重视,在情况必要的时候,应当通过强制措施外,按成相应换气操作,同时,在设计急诊室时,还要注重对色彩的应用,应当以浅色作为主色调,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病人在就诊过程中的焦急心理,而且能够“减少”病人的疼痛感[4]。

2.2.3设计手术部

手术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内容,在进行手术部门加固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部门的安全、科学、效率,并且要最大程度降低病人在接受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提高医疗质量。动线是规划设计手术部的核心,同时也是人和物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方向和轨迹。设计手术部期间,要避免交叉感染,并且要满足具体医疗工作的流程,在该过程中,要解决好医护人员、病人、机械三项内容。洁净手术部内的走廊是手术部中的关键区域,同时其也是手术部门中,人、物流动的关键通道。从手术部的设计情况来看,动线不仅决定布局,而且也决定了手术管理采用的具体方式,现阶段,我国多数医院手术部的布局形式都为外周回收型。

2.2.4设计消毒供应中心

目前,我国消毒中心采用的都为集中式布局方式,少数医院采用分散式消毒供应,例如在医院内部的门诊、手术部门、病房等各个区域设置小型的消毒供应部门[5]。从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医院内的消毒中心通常都会选择在与手术部相对较近的区域,这样可以方便通过通道直接抵达手术部货梯。设计消毒供应中心时,应当依据微生物实际符合情况,划分三个区域,级别由高到底分别为无菌期、清洁区、污染区,为了方便人们对不同区域的划分,对不同区域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区分,无菌区用白色、清洁区用浅灰色、污染区用黑色,从而使人们可以明确不同区域的级别。通常情况下,利用消毒无菌设备和不锈钢组合,完成相应的隔断。在设计消毒供应中心期间,应当坚持清洁分离相互不交叉准则,不得相互交叉应用。应充分考虑将消毒灭菌设备的配置与区域划分及平面布局两者相结合,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的实际情况与设备相结合的具体情况,尽量将消毒供应中心设置在医疗区域内,并且要分设发物口与收物口,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将发物口设计成圆形,收物口设计成长方形,通过不同的形状表示不同的口,便于工作人员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很好地避免了相互感染情况的发生。

3结语

现代医院建筑规划与设计正由过去只满足功能方向的需求,向注重环境高效、环保等方向发展。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从安全和控制感染、关心病人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出发,确保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朱晞.我国公立医院新建、改扩建医院建筑的认识误区与反思[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2):155-157.

[2]郑超伟,李翠萍,罗剑宏,等.新医改形势下基层医院建筑与装备的发展需求研究(四)———新城区综合医院总体规划建设方案[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7,18(9):89-93.

[3]巴志强,郭启勇,郭锡斌,等.医院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以建设者和管理者视角为例[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6(7):81-84.

[4]杨军,康海荣.运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语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总体规划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6):50-52.

总体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总体规划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若想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则首先需要建设好医院的基础设施。绿色医院建筑顾名思义就是指依照绿色设计原则和理念、采用绿色施工手段而建设出来的医院建筑。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注重在建筑的使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能源浪费,保证人们在医院中接受诊疗之时更加舒适健康。绿色医院建筑设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以下就以四会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筑项目为例,来浅要谈谈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与总体规划的实施,仅供参考。

1项目概况

四会市第二人民医院位于肇庆四会市江谷镇江谷居委会蛤乸头(现江谷染整厂),是一个绿色医院建筑项目。该项目的总用地面积约为22312.0m2,基地位于江谷镇南部偏东位置,与镇中心区相距约500m,现主要道路交通出行依靠东面的沿江路。该项目用地主要是平地,东面与江谷河相望,西面有山体绿化,自然环境良好。该项目整个用地周边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这为施工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项目建成之后,可为四会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动力。

2设计原则

2.1功能性原则

绿色医院建筑是一类特殊的建筑,其是隶属于医院的综合基础设施建筑群,所以在设计中首先要遵循功能性原则,保证其医疗服务功能的完整性。换言之,在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中,应将每个科室、部门的具体诊疗工作需求考虑进去,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设计。

2.2环保性原则

环保性原则是指在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中优先选用一些新型绿色环保材料,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建筑污染排放、提高建筑的环保效益。所有对生态环境无污染或者污染较小的材料,均可以称为绿色环保材料。目前在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新型绿色环保材料主要有:新型环保墙面材料、新型环保装饰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等,这些材料的环保性能均达到了相关标准,不会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

2.3节能性原则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为了追求建筑效果,常常会大量使用一些不可再生能源,这样的建筑能耗高、成本高、效益低,不符合绿色设计理念。而绿色医院建筑设计则注重节能性原则,多使用一些可再生能源来代替原本的不可再生能源,以求最大限度地节约建筑能耗。

2.4经济性原则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代绿色医院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相应的其投资也越来越高,而为了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在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经济性原则,不能只一味追求技术和材料的先进性而忽视了成本问题,而应当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控制成本、降低造价。

3总体规划目标

3.1实用和谐的医院

绿色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目标之一是设计出实用和谐的医院。在绿色医院建筑总体规划时,应以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出发点,确保医院总体功能布局明晰、功能关联性紧密、功能划分严谨,各科室的内部空间规整,各种流线都简洁清晰,标识系统简单易懂,这样才可以消除病人的焦躁情绪,舒缓医患之间的关系。

3.2绿色渗透的医疗环境

绿色医院建筑应将绿色渗透的医疗环境作为一项总体规划目标,充分利用当地原本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绿色化设计。本项目在设计中充分运用了西面山体景观,将西面设计为开敞式的医疗主街,引入充足的阳光与优美的风景,以使自然风光可以渗透进医院内部;其次,在设计中还结合了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在医院内部设置了多个绿色中庭,其他所有功能房间都围绕庭院进行布置,以使病人可以在一个自然通风采光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充分体现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3.3高效便捷的就医流程

在绿色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中,应以高效便捷的就医流程为目标,以使病人在就医时更加方便。医院本身具有功能复杂、人流密集的特点,所以在医院建筑的设计中,必须要重点考虑如何理顺内部功能流线关系。只有通过简洁明了的布局,对医院中错综复杂的功能关系进行有机组合,才能够使复杂的流线关系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在绿色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上,要保证轴线关系明确,将各科室、住院及办公等功能利用规整笔直的医疗街串联起来,从而使各功能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具有紧密联系。再者,医院内部的各流线之间还要清晰明了、互不干扰,这样可以减少管理上的混乱,提高医院内部的运作效率。

3.4兼具文化性与时代性的建筑形象

兼具文化性与时代性的建筑形象也是绿色医院建筑的一项总体规划目标。绿色医院建筑在形象上应当要力求突显当地文化特色,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理念,尽量使建筑与当地的人文风俗与文化背景相统一,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医院。同时,这样还能够提高建筑的艺术效果,使之成为城市环境的点缀。本项目在设计中,从四会当地的“玉”文化中得到了启发和灵感,从“如意”和“玉”的概念入手来进行建筑形象设计,使建筑形象典雅圆润,充分彰显出了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还提升了项目的品牌效应。同时,本项目在设计中还十分注重时代感,通过明快大方的现代建筑造型设计,给人带来了更加舒畅的视觉感受,这样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心情。

4设计与总体规划的实施

4.1总平面布局规划

本项目南北纵深长而东西纵深短,所以医院内各功能采用从北到南依次布局的形式,并通过医疗街串联起各个功能。建筑地上以四层为主、局部八层、地下一层,东侧的沿江路为联系外界的主要干道,主入口位于东面的中间,东南位设置次入口,南面为急救、后勤物资及污物出入口。建筑规划布局轴线明确,各功能之间以庭院分隔,充分彰显了绿色设计理念。

4.2道路及交通流线设计

根据医院各部分功能和流线的不同需求进行总体交通体系,确保人车分流、医患分流及洁污分流。保证各个流线独立清晰,如门诊流线、急诊流线、住院流线、院内生活流线等都互不干扰。以本项目的门诊流线为例:门诊人流从东面主入口进入到门厅,再通过大厅两侧的电梯到达2~3层的各科诊室。

4.3功能分区设计

医院内各功能既分区明确,又联系紧凑,同时互不干扰。主体以“医疗街”为核心,最北面为后勤办公楼,往南依次是门诊楼、入口门厅、医技楼及住院楼。通过“医疗街”,将各功能分区联系在一条交通轴线上,非常方便快捷。四层设计有一个气派不凡的中庭,屋顶则设计有大面积的采光天窗。门诊采用了“U”型布置方式,确保各科室的采光通风效果良好;急救与急诊部位于门厅南面首层,入口各自分开;输液区设置在一楼紧靠急诊部位置;医技部位于急诊急救中心上面的2~4层,与其他部门联系紧密;后勤办公用房位于最北面,围绕中庭,独立成区,环境优美,安静舒适;住院部位于主体南面,整体呈正南北向的一字型平面;地下室位于住院部下面,设有停尸间、设备用房、保障系统等部分。

4.4景观环境设计

本项目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优越,西面即为山林景观,所以在设计中对其进行了充分运用。在医疗街设计中打造了一个内部景观生态轴线,轴线向西面自然山体敞开,使自然景色渗透进来,并与建筑内部的人造景观园林相呼应。园区采用了多层次立体化绿化系统,包括庭院绿化、广场绿化、道路绿化、屋顶花园等。室外广场进行了硬质铺地、草坪及花坛设计,充分融合了自然与人工之美。

5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医院建筑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诊疗环境,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能源。但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与总体规划的难度也比普通建筑更高,其需要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做出兼具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设计规划。

参考文献

[1]李骥.绿色医院建筑中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探讨[J].现代建筑电气,2019,10(01):60-63.

[2]李永平.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与总体规划的实施探索[J].江西建材,2018(13):90-91.

[3]宋词,马航,杨彪,遇大兴.绿色医院设计中BIM性能化分析技术的应用后评价———以云南阜外医院为例[J].建筑经济,2018,39(09):105-111.

[4]汪铮,陈剑秋.绿色医院环境资源的开发整合共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绿色设计探析[J].绿色建筑,2018,10(04):8-11.

总体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

1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市不断向乡村扩张、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空置、经济发展缓慢且乡村特色与文化逐步消失等问题。与此同时,高密度、工业化的城市肌理使得高强度压力下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乡村旅游。基于此,中央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中央2014年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指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农民美好生活的家园”,一时间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当下热点[1]。遗憾的是不仅“建设性的破坏”、“千村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未能从根本上吸引劳动力回流[2]。美丽乡村建设并不仅仅是将农村环境改造成城市那般,更多的是从地域空间开发和农村发展角度提出的对乡村资源的合理性开发,以乡村为发展平台,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参与主体,以农业、农村用地为载体,以功能复合化、开发园区化、主体多元化为特征,通过资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进行跨产业、多功能、全要素的综合规划、开发、运营,从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型复合载体[3]。因此,以产业为基础的“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新模式应运而生。

2田园综合体概念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4]。田园综合体将传统的农业生产与农业休闲、观光相结合,以三产深度融合为抓手,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特色,以村民为主体,形成一种新型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

3益阳市碧云峰田园综合体规划实践

3.1项目概况。碧云峰村位于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西部,湘中偏北,属于环长株潭城市群。该村地处雪峰山余脉、洞庭湖湖泊旅游度假区,紧邻长沙,拥有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村庄总面积为2268hm2,自然条件优越,用地现状呈“五分山、三分村、一分田、半分水”的格局,本次综合体规划设计为核心区域,总面积约为922hm2。上位规划将该村定位为“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山水田园综合体示范区、赫山全域旅游吸引核心”。

3.2基地现状与资源分析。通过GIS分析碧云峰村西高东低,西依陡峭的碧云峰,东为平坦田野,上下高差近446m,温度相差10℃,有天然避暑条件。碧云峰村周边有多条铁路、国道、省道以及县道,路网密集,对外交通方便;内部道路有高速铁路、城际快速路、县级道路、村级道路几大类,现状道路交通较为便利,但是道路未能与基地内资源很好衔接,基地内铁路穿过,地块被分割(见图1)。碧云峰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碧云峰古称熊湘山,是衡岳72峰之一,自古有“小庐山”之称,峰顶有雷音寺等名胜20多处。千百年来,不少名士和教派(佛教、道教)来此游览讲学,不少文人骚客均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既有奇异的自然风光,又有悠久的文物古迹,是益阳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碧云峰村现状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生姜等农作物,以及果蔬、苗木、家畜和水产养殖,以工业、旅游等二三产业为辅。在对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分析中发现有如下问题:①传统作物多,特色作物少;②缺乏品牌效益,市场规模少,自然力为主,深度加工少;③自然产品附加值低;④产品输出渠道单一;⑤第一第二产业较少服务于第三产业;⑥结构不合理,创新改造、服务技术比重小;⑦经营模式单一,服务水平低,环境质量较差。

3.3设计理念与目标定位。结合碧云峰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以“农业+”的模式为设计理念,将碧云峰村打造成一个集文化旅游、观光农业、田园居住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观光农业、文化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让城市居民回归农村,体验乡村的优美环境和民宿文化,感受乡土人情及乡愁(见图2)。

3.4规划结构与总体布局。结合地形以及自然条件,项目规划结构为“两心、两轴、五区”。其中“两心”为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两轴”为交通游览轴。“五区”为:①文化体验区——碧云峰村主要核心景区,根据本地区的文化特色而设置的一些特定文化建筑和景点的区域;②户外体验区——保留大部分林地,依托碧云峰设置相应景点,同时承担户外运动功能;③现代农业产业区——农作物生产、农产品加工和示范基地;④田园风光区——承担农业观光和康体养生功能;⑤商业服务业区——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售卖旅游纪念品及地特色小吃等功能。道路交通规划:整合现有交通资源,将主出入口设置在碧云峰村东北角、银城大道旁,结合农业嘉年华设置停车场,为外来游客提供极大便利;次出入口设置在碧云峰村东部,通过与游客集散中心衔接进入村庄内部。次出入口旁还设有酒店,游客可先办理入住再前往游览。加强内部道路与各个居民聚居点的连接性;规划有自行车道,增加游客游玩的趣味性。景观结构规划:规划形成“四大景观节点、六大景观片区、两条游线”的景观结构,最大限度保留自然山水田园格局,将田园综合体规划融入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之中,置身其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闻得到稻香。依托山体、田园、水系、村落等设置景观片区,各片区结合主要景点设置景观节点,各景观节点之间结合道路布置嵌入式绿带,构成景观轴线,形成良好的景观绿带空间。

3.5产业规划。通过旅游业带动一、二产业发展,依托碧云峰村湖泊、山水、竹林等资源,开发深层次、体验式旅游产品,改变观光为主的产品现状,打造山水养身、森林度假、康体运动等旅游产品。以碧云峰为引爆点,着重发展旅游业配套产业,结合碧云峰村发展现状,丰富产业类型,从而带动一二产业发展。具体而言:1)发展第一产业①打造水稻、生姜、葡萄等特色作物;②树立品牌效益,提高市场规模;③部分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挖掘第二产业①将输出渠道多维合作,结合APP,打造高效销售引擎拓宽产品输出渠道;②致力发展加工业,扩大产业规模,打造益阳市大型加工工业基地。3)推进第三产业,打造多元化、创意化乡村旅游产品①观光类产品。田园景观:花卉苗圃景观、农田景观、自然风光、森林景观;农业生产:科技农业、设施农业、规模农业;农业历史:农耕历史;农村风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主要功能:观光、游乐、科普。②休闲体验类产品。农家生活:特色餐饮、特色住宿;农家美食:农家特色风味、农家土特产品;农事活动:果园、菜园、牧场、农场、鱼塘;乡间游乐:田园乡野、农耕乐园、篝火晚会;民俗节庆:民俗表演;民族风情:民族风情、农家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品,剪纸、刺绣、根雕;主要功能:美食、住宿、运动、娱乐、购物。③度假养生类产品。乡村养生:中药养生、美食养生、森林养生;乡村运动:乡村农场以及原汁原味的农村传统运动与趣味运动;乡村度假:高档完善的设施与优美的环境。

4结语

结合碧云峰村现有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以“农业+”模式为设计理念,将碧云峰村打造为集文化旅游、观光农业、田园居住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最终促进碧云峰村内生产与生活、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益阳市近郊打造了一个宜农、宜游的田园社区,成为湖南省的田园标杆。

参考文献

[1]刘凌云,陶德凯,杨晨.田园综合体规划协同路径研究[J].规划师,2018,34(8):12-17.

[2]于法稳.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几个突出问题[J].人民论坛,2014(s1):60-61.

[3]李琼.湖南新农村乡土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1-2.

总体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绿色医院;规划设计;建设现状;原因分析;优化策略

1绿色医院的概念以及特点分析

1.1绿色医院的概念

绿色医院的建设是基于绿色建筑来进行建设的大型综合基础设施建筑群,它是一个城市建设过程之中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础设施。绿色医院指的是在医院建筑的使用寿命周期之内,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和节约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而且服务质量是非常的高效的,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在绿色医院进行诊疗的过程之中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有,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医疗服务的人文环境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绿色医院的建设与设计规划能够最大程度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绿色医院建筑群主要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具有极大的技术的先进性,它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绿色医院的建设,这样能够促使自然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不断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绿色医院更加的高效快捷。这种具有先进技术的绿色医院主要侧重于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损耗,进而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促使人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共处。第二种类型就是,绿色医院建筑所采用的科学技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更多关注的是对于传统的技术的优化和改进,从而使自然环境能够得到极大的保护,这种绿色医院又被称为乡村类型的绿色医院。

1.2绿色医院建筑的特点分析

绿色医院作为绿色建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许许多多的特点都是与绿色建筑相同的,同时绿色医院还有自己独有的特点。首先,绿色医院倡导的就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最大程度的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让有限的自然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其次就是,绿色医院还具有节约自然资源,绿色医院的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的高,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资源,水资源的利用都有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绿色医院能够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3绿色医院规划设计的原则

第一,绿色医院的设计与规划首要保证的就是医院具有完整的功能性,能够保证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在进行绿色医院的设计规划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对于医院功能性加以重视,放在设计规划的首位。第二,绿色医院的设计和规划还要保证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在绿色医院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使绿色医院成为一个可以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第三,绿色医院在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之中还要保证具有人文性,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与此同时还要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情况进行设计和规划,力求建设一个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绿色医院。第四,绿色医院在设计规划之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且还要依托于整个城市的未来规划和发展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绿色医院能够符合城市化建设的大局,促进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第五,绿色医院在设计规划秉承高效性的原则,最大程度优化设计方案,尽可能的利用医院的空间,使医院的空间使用效率达到最大,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多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医院的运行成本,响应国家所倡导的低碳生活。

2绿色医院的重要意义

绿色医院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绿色医院能够保证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和目标。首先绿色医院与传统医院建筑相比较它更加的节能环保。它所选用的施工材料大部分都是环保材料,消耗的能源与传统建筑相比较小的多,对于材料资源能够充分的利用。第二,绿色医院能够因地制宜的选择建筑材料,在保证建筑材料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损耗,保证当地的环境不被破坏的同时提高当地的经济利益。第三,就是绿色医院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大多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这就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建设项目过程之中的资源浪费,保证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对于节能环保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对于绿色医院的重视程度,保证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3我国医院建筑设计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它也是时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在不断的加大对于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对于绿色建筑的建设在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革。虽然在绿色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去完善和解决,以绿色医院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为例来说明其中的不足之处。

3.1设计理念偏差

医院是一个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因此在绿色医院的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之中要全面的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绿色医院的功能性的完整。在我国绿色医院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设计理念存在偏差,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绿色医院的最大功能性要求,过度重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节约,不能够保证医院的功能性的完整。

3.2人文精神的缺失

在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之中还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使绿色医院具有极大的人文环境,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患者的就医,治疗和康复,同时也能够保证医护人员能够有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是在绿色医院的实际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之中,对于医护人员人性化设计有一定的缺失,更多的是注重于患者,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4绿色医院建筑设计规划的优化策略和方法

绿色医院建筑在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之中首要要保证的就是其的功能性的完整程度,同时还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另外还有就是要加强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减少能源的消耗,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因此绿色医院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4.1绿色建筑群方面

在绿色医院建筑设计规划的过程之中要注重整个绿色医院建筑群的规划,对于医院周围的自然环境,交通状况,供电等情况有一个切实的了解,在医院选址的过程之中这些都需要考虑到,因为绿色医院是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因此在绿色医院建筑群建设地址选择时要考虑建筑用地的平整程度,周围的交通状况,金融服务状况,尽快选择在城市供水、供电等市政设施的有效供应范围内;宜选择在环境安静的周边地区,尽量避开交通主干道和有害气体、机械噪声、电磁干扰等污染源及危害场所。

4.2节能减排方面

绿色医院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在绿色医院设计规划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注重这一方面,使绿色医院能够真正的做到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在绿色医院的运行过程之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科学技术,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从而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与此同时,在绿色医院建筑施工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当地的材料,多使用一些环保材料,使绿色医院的建设过程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4.3整体规划方面

绿色医院在设计规划阶段一定要加强医院各个科室之间的整体规划,让每一个科室都能够最大程度的配合起来,提高整个医院的运行效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于医院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其次就是要对于医院内部与外部的交通网络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让医院能够保证交通通畅,这对于提高医院救治病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4.4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在绿色医院建筑设计规划完成之后就是绿色医院的施工建设,因此在这一过程之中也要加强对于施工过程之中的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是要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对于施工图纸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变更,保证其建设施工过程之中能够绿色医院建设施工的原则。其次,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监管,第一从施工材料上一定要选取符合国家绿色建筑施工标准的材料,另外就是要严格遵守施工验收质量标准,对于不符合施工质量要求的要立即进行整改,保证施工质量是医院高效运行的基础。

5小结

绿色建筑是未来城市化建设的趋势,同时也是时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加强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的重视程度,因地制宜的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始终遵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的相处在一起。

参考文献

总体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农业观;乡村综合体

1新时期乡村振兴改革举措

“农业+”已转向“乡村+”,基于三产融合的“农业+”是产业概念,“农业+”的概念侧重于农业产业的叠加与整合,而“乡村+”是区域整体发展的概念。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应关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生活与社交需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乡村生态链,加强城乡互动,实现均衡发展。在始终把握由“农业+”理念向“乡村+”理念转变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大农业观下的乡村综合体规划设计模式。

1.1农业+改革,深化“供给侧改革、产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产业收益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集体或股份形式量化集体成员经营资产,参与收入分配。

1.2乡村+平台,组建各类发展平台

为政府、行业、企业、农民建立具备共享、交易、文化活动、社区综合服务、创业项目孵化等功能的平台,例如:农事服务平台、农业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研发促进培训综合平台、区域农业物联网发展平台、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平台、泛行业技术咨询服务平台、高端智库和培训交流平台等。

1.3乡村+品牌,实施“品牌乡村”工程

品牌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乡村”是加快脱贫攻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1.4乡村+产业,打造定位精准的“特色小镇”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着重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产业生态,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进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乡村。

1.5乡村+休闲,发展“田园综合体”

按照改变现状,改变生态观,改变农民状况的“三变”原则,适应当地条件,共建共享共生共荣,整合产业,扩大公共服务,在美丽村庄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含有农、林、牧、渔、加工、制造、旅游等行业的三产融合、城乡复合的完整田园综合体。

1.6乡村+旅游,鼓励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

(1)完善国家乡村旅游扶贫体系。(2)开发特色化和创意化的乡村旅游项目。(3)开展乡村旅游创新创业行动。(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商。(5)发展乡村旅游品牌。(6)推动景村共建、融合发展模式。

1.7村庄+物流,立项“农村物流产业园”

适应中国农村消费升级,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1.8村庄+金融服务

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做好富农惠民金融创新工程,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1.9村庄+社区,农村零售转型升级

农村新零售被当做新零售下半场的关键,阿里、京东在农村新零售领域早已加快了步伐。有利于孵化农业品牌,实现商品双向流通,挖掘农村购买力。

1.10村庄+生态,构建“生态循环农业”基地

围绕资源保护与集约节约、投入减量与生产清洁、污染治理与废物利用,积极探索实践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11乡村+大数据,搭建“智慧”乡村

打造城乡一体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建立智能化体系,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

2大农业观下的乡村综合体规划设计要点

2.1解决7大不良现象

(1)规划不“接地气”,不“落地”。(2)建筑风貌、景观特色无特色不协调。现在到了一些村庄,我们发现建筑整齐而均匀,道路平直,地面平坦,建筑风格和颜色相同。这看起来很壮观,但实际上它非常不协调。(3)农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造福群众,既有利于村民经济利益,也有利于村民从休闲空间和生活空间中受益。(4)传统农业+采摘+农家乐基本上都出现了同质化,文化发掘中明显相似。事实上,除了历史传说和名人文物外,还有必要在餐饮、田园生活等方面挖掘。(5)乡村发展缺乏人才吸引力。(6)缺乏对现代文化的培育与开发。(7)忽略生态建设和软环境治理。例如,未有效实施垃圾分类,环境污染问题。

2.2规划开发5大要点

(1)设计理念上:融合乡愁的设计理念。(2)资源整合上:乡村小资源的聚沙成塔。村里众多的风景和鲜花,古老的房屋和小巷,民俗风情,纵横交错的田间阡陌以及最重要的淳朴村民都是农村的星星之火。(3)产业规划上:特色小镇的乡音不改。特色的乡村小镇应该是一种具备完整要素的生活化空间,工业产业功能应服务于农村生活。特色小镇为增强农村生活的舒适性和吸引力以及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4)空间规划上:以农村生活为基础的特色社区。在外部形式,家庭民宿包含了饮食和生活感受,重点是“生活体验”。例如,偏远渔村舟山峪的渔业生活非常丰富,是当地渔村生活与劳作方式的外化体现。(5)互动模式上:充满人性关怀的温暖体验。

2.3总体运营统筹体系

总体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乡规划;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引言

城乡规划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计划安排和蓝图,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以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同时城乡规划专业涉及有关城乡建设的多方面内容。城乡规划发展的趋势从增量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存量的内涵式发展。随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城市管理与运营理念的提出,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专业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规划师的技能要求和发展趋势。无论是对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城乡规划的编制设计和城乡规划的决策支持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将城市发展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和利用,作为城市规划实施的指导和依据。

一、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课程现状和需求

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的课程主要包括五类课程,分别为建筑学基础课程、设计类课程、城乡规划理论课程、城乡规划社会实践类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其中,信息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建筑表现(CAD)》。两个主要课程涉及到的信息技术软件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制图与建筑表现(AutoCAD、Pho-toshop、Sketchup)。除了单一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以外,设计类课程主要是针对实践的工程案例,展开设计和规划编制,而城乡规划理论课程主要是讲述城乡规划专业的原理和相关理论(如《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最后通过城乡规划社会实践类课程(包括城市中心区、小城镇规划、乡村规划等类型和毕业设计)进行巩固和完善。根据规划编制的层次和类型,两者一一对应:道路交通类课程方面,《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课程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课程对应;修建性详细规划类课程方面,《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与《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对应;总体规划类课程,《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与《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对应;控制性详细规划类课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原理》课程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对应。信息技术类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为方法手段,来进行规划分析和设计,加深学生对核心专业课程的理解。但是,目前单一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没能很好地与核心课程进行衔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完即忘,学而不用。因此,需要将信息技术类课程进行融合和创新,很好对接其他核心主干课程,使信息技术类课程有用武之地。其中,设计类课程需要与信息技术类课程紧密对接和融合,城乡规划社会实践类课程需要对信息技术类课程内容进行创新。

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现状和需求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评估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GIS及CAD的基本知识,了解用专业软件进行现状及规划图纸绘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该标准的总体教学思路是注重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服务于城乡规划,而不是去研究GIS和CAD科学,使学生具备GIS分析方法与CAD制图技能。目前,各个高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主要采取原理讲授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面对信息技术知识薄弱的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来说,教学效果不理想。城乡规划专业针对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研究主要以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主,其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基础、软件操作和专业程序设计。信息技术类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同时具备信息技术和城乡规划知识。目前,全国各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对于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的探讨和思考都限制于课程本身,信息技术类课程作为与城乡规划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不能只停留在课程内部的改革和课时设置上,还需要与其他课程进行较好地结合,使得原本单一的课程能在规划设计和规划研究中得以延续。本文将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信息技术类课程实践内容分为融合与创新两大板块,融合是指建立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模块化”应用内容体系,并与其它传统规划课程主模块进行对接,以技术应用为主线;创新是指通过实践课程得到强化和提高,以实践问题为主线。

三、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融合

根据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以城乡规划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主模块,子模块为GIS和CAD课程中模块化的理论基础、软件操作和程序设计,主模块中的设计和分析内容通过子模块进行实现。建立这种对应结构,旨在在进行设计类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能够熟悉使用信息技术,另一方面使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对设计类课程提高认识。比如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设施优化布局分析可以直接应用到总体规划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交通可达性分析可以直接应用到道路交通规划中的道路路网布局,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地形分析可以直接应用到总体规划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视域分析可以直接应用到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景观视域分析等。以主模块课程中总体规划设计为例,在《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中讲授与编制总体规划成果有关信息技术的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概念,如总规中建设用地选择的用地适应性评价主要涉及GIS中的空间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然后,在信息技术类课程中讲授信息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和程序设计,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操作和原理。最后,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学生能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和分析成果。从而总体规划的编制分析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信息技术类课程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根据建筑学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特点,结合培养方案,建立以物质空间设计为主要内容的三大模块,分别为道路交通规划、详细规划和总体规划三个主模块。然后对这些主要模块的内容进行具体划分,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镇体系结构分析、用地适宜性评价、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详细规划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开发强度指标统计、三维空间场景模拟和景观视域分析;道路交通规划包括最佳路径分析和交通可达性分析。结合主模块的具体规划内容,信息技术“子模块”的内容与每个具体内容进行对接,主要分为空间查询、拓扑分析、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空间集合分析、地学分析、空间句法分析等多个子模块,子模块包括功能的原理、功能的软件操作和程序设计。将核心规划课程的主模块与信息技术类课程内容的子模块进行对接,主模块类型下面的隶属内容包括哪些信息技术类课程子模块中的功能,对这些内容进行封装打包。

四、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创新

城乡规划编制的各阶段成果主要是图件、数据图表和文档资料三大类型。图件由AutoCAD和Photoshop等制图软件生成,数据及其图表由MicrosoftExcel进行分析,文档则主要用MicrosoftWord进行处理,而建筑的模型建构通过Sketchup来完成。这些传统的技术手段很有针对性,但是在资料管理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在处理数据和条件分析相关的图件时也不够方便。相比传统制图软件,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结合,构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式。对总体规划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两个核心课程加入地理信息系统制图的内容,形成GIS+传统制图软件+草图绘制的图纸制作模式,其中草图绘制用于方案构思,地理信息系统制图用于方案讨论和修改,传统制图软件用于制作成果文件,实现规划“一张图”,将规划和现状的城乡要素信息分层加载到GIS数据库中,帮助学生对现状和规划进行比较,在GIS中进行数据分析和方案推敲。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加入可以提高绘图的效率,比如控规中的容积率的统计和总规中用地平衡表的统计,如果用AutoCAD进行统计的话非常消耗时间,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进行统计计算,而且更加准确和节省时间。除此之外,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城市空间的分析和研究,比如总体规划中的用地适应性评价,通过GIS的叠加分析,提取出适宜建设的用地,对城乡建设用地的选择具有直接指导意义;总体规划中的城乡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通过GIS快速地构建城乡DEM,便于分析城乡地形的等值线、坡度、坡向、可视性、最陡路径、山体阴影等;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缓冲区分析,可以用来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线状廊道如铁路、高压线、河流两侧的保护范围等。通过建立总体规划数据库,将规划范围内的要素数据加载到数据库中,数据结构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分为规划要素和现状要素,两者在同一坐标系下,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用地图层、道路图层、建筑图层、水体绿地图层、设施图层等,根据分析和绘图的需要,可以方便提取图层绘制分析图。通过建立控规数据库,将规划范围内的要素数据加载到数据库中,数据结构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除了常规的规划图纸以外,还包括法定图则。

五、结束语

通过对城乡规划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需求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专业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城乡规划从业者的技能要求和发展趋势。无论是对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城乡规划的编制设计和城乡规划的决策支持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本文将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信息技术类课程内容分为融合与创新两大板块,融合是指建立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模块化”应用内容体系,并与其它传统规划课程主模块进行对接,以技术应用为主线;创新是指通过实践课程得到强化和提高,以实践问题为主线。在城乡规划原理课程中讲授与编制规划成果有关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概念,在信息技术类课程中讲授信息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和程序设计,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操作和原理。最后,在规划设计类课程中学生能完成规划设计。将信息技术类课程内容与其他主干课程进行融合。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加入地理信息系统制图,实现规划“一张图”,建立总体规划与控制详细规划的数据库,实现规划成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卢新海.“3S”技术在城乡规划专业的应用与教学改革[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3):118-120.

[2]柏祝玲,张晓瑞.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城市规划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371-374.

[3]王成芳,黄铎.城市规划专业GIS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实践研究[J].规划师,2007,23(11):68-70.

[4]张瑞芳,刘祖文.城市规划专业GIS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2(1):32-33.

[5]王成芳.城市规划专业GIS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110-114.

[6],赵万民.高校城市规划专业GIS应用需求与课程设计[J].规划师,2013,29(2):105-108.

总体规划设计范文7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弊端;对策

林业调查与设计是林业经营与建设的一部分,其可以显著提高林业经营的质量和效果。然而,目前我国林业调查与总体规划设计仍面临许多重大现实问题。在全面深入分析具体实际问题的前提下,我国林业部门要不断创新相关思路,及时梳理出强有力的治理措施,以确保我国林业调查与总体规划设计和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

1.1为保护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林业研究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需要对相应地区的林业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有效地开展林业质量研究和设计。因此,做好这些环节的信息统计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对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信息记录,才能在后期对林业资源和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当然,要通过林区设计达到控制林业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还需要有关林业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周边居民的大力帮助。

1.2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为林业的建设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据研究,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在实施建设项目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计划采伐的方式完成林业生产建设。同时,也可以利用当地林业建设前期总体规划设计的相关数据,最大限度地降低林业生产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即使存在相应的问题,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促进当地林业生产建设的顺利发展,确保当地林业的整体效益和各单位的权益。

2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2.1管理人员的思想落后

现阶段,我国林业调查总体规划设计中仍有不少工作理念不先进的管理者,主要体现在没有对林业调查总体规划的设计和管理给予相应的重视,在林业调查总体规划、设计和管理过程中,他们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也相对滞后。这也使得设计的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方法不同于实际的林业条件。

2.2人员配备不足

林业资源丰富,气候复杂多变,地面交通不便,经济基础相对落后,条件十分困难。由于林业调查和建设工作非常特殊,需要相关人员在偏远地区长期生存,难度和强度甚至风险相当大,生活条件艰苦,工资较低,导致技术队伍极不平衡,人才极度短缺,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2.3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根据研究,用于促进林业资源开发的人力资本投资不超过调查计划的使用标准。总的来说,要有效地促进林业发展,就需要相应的成本资金来支持。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国家林业建设计划的成本或资金不足,分布也不是很合理,当然,将不得不使用传统的旧设备,导致国家林业建设计划因流动资金或运营不足而暂停。当然,这也会对林业建设规划的实施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3提高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效率的措施

3.1提高认识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还不能建立完善的林业调查规划体系。林业资源的调查和规划是基于即时信息,没有长期发展计划。因此,林业单位应加强林业研究,重视林地规划和管理,逐步形成完整的林地管理体系,转变为传统的管理模式。

3.2加强队伍建设

专业性是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一大特点。调查规划设计质量会直接受到人员素质高低的影响,因此,要想期利开展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就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可以积极补充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较强责任心的人员,定期经常的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新知识、新技术等,促使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显著提升其专业素质。

3.3增加经费投入

为了有效改善林业调查设计的工作环境,必须加大人力、物力和数据的投入,并根据技术创新和时代变化,积极创新工作设备,提高工作效率。然而,野外工作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仍占很大比重,这势必大大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抑制其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因此,政府应适当提高手术调查员的工资,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并综合采取多种保护措施。以确保工人的生活质量。

4结束语

总体规划设计范文8

 

城镇园林绿化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清楚地认识到城镇园林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髙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保持一定的城市绿地面积和合理的绿地系统布局,对解决各类城市用地紧张造成的矛盾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1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1.1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走绿地的生态建设之路   21世纪的城市绿化工作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互相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稳定的群落。1.2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规划布局园林绿地系统在绿地的生态建设中,应强调生态平衡原理的主导作用,使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貌和河湖水系相协调,并注意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1.3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在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城镇园林绿化中应尽量多造混交林,少造或不造纯林;乔灌结合,模拟自然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高、结构接近自然的群落抗干扰能力强,养护方面的要求也低。反之,群落则易受伤害、养护要求也高。   1.4遵循“整体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和“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我们必须把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作为城镇园林绿地的主要功能,遵循“整体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和“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在城镇园林绿地设计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4.1增加绿色空间,创造适宜的小气候条件   进行城市建设时,不能忽视绿化环境的同步建设,特别要利用闲置及零星的室外绿化空间,尽可能提高绿地面积,为居民营造接近自然的绿化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1.4.2创造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城市绿地   规划设计时,应对所在地区文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城市,其气候、地理、居民生活习惯及历史文化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绿化环境才具有特色,才有生命力。   1.4.3创造具有美感的城市绿地环境   城市绿地环境是优美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艺术感染力、具有特色的园林绿色环境,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才是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心理需求。   1.4.4创造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绿色空间,为人们的社会交往创造条件   社会交往是人的心理需求的重要部分,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处于信息时代的人们对此需求更趋迫切。城市园林绿地空间是人们使用率较高的日常户外生活空间,具有提供居民社会交往场所的先决和优势条件。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环境的塑造中,应尽可能从人们休息、体育、娱乐的功能需求出发,通过各种绿化空间以及适当设施的设置,为居民的社会交往提供场所和优良环境,并满足不同结构层次人们的需要。   2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程序与内容   2.1基础资料的收集   进行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搜集较多的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增减。一般除收集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需下列资料。   2.1.1自然资料   主要是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和地质地貌资料。包括历年及逐月的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向、风力、霜冻期、冰冻期及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   2.1.2现状资料   现规划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现有建筑物情况等。   2.1.3植物资料   规划绿地上的现有植物情况,当地现有的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及使用情况,特别是乡土树种情况以及附近地区的植物种类。   2.1.4图纸资料包括地形图、局部放大图;现有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树木现状分布位置图、地下管线图等。   2.1.5社会文化资料   城市概况,城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影响较大的民间传说,浓郁奇特的风土人情等。   2.2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程序与内容   2.2.1总体规划图设计   总体规划图设计是由图纸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图纸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总体规划平面图,整体鸟瞰图;重点景区、主要景点或景物的平面图和效果图;公用设施、管理用设施、管线的位置和走向图等。说明书。总体规划图设计文字说明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设计的主要依据。②设计的规模和范围、面积、游人容量、设计项目组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等。③艺术构思、主题立意、园林艺术特色和风格、景区和景点布局的艺术效果分析、游览路线布置等。④园林植物选择的原则,植物造景等。⑤功能和效益,对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活影响,各种效益分析。⑥技术、经济指标,用地平衡表,土石方概算,主要材料和消耗概算,总概算。   2.2.2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应在总体规划设计文件得到批准后进行。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说明书、工程量总表和概算。设计图纸部分。包括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道路设计图、建筑设计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植物种植设计图要求表明树林、树丛、孤立树和花卉位置;定出重要树种;重点树木或树丛要标出与建筑、道路、水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设计说明书。对照总体规划图文件中文字说明部分,提出全面技术分析和技术处理措施,材料、造型、色彩和植物的选择原则。工程总量表。包括各类园林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整理地形的土石方量,道路广场的铺装面积,各类园林小品树林,园林设施数量等。初步设计文件编排顺序。初步设计文件编排顺序为封面—扉页—说明书—图纸目录—总图与分图—工程量表—概算。#p#分页标题#e#   2.2.3施工图设计   在初步设计批准后,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文字说明和预算,施工图设计分为种植、道路、广场、山石、水池、驳岸、建筑、土方等施工设计。种植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局部放大图、苗木表和预算。结束语可见,提高园林绿化率,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是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