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范例6篇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范文1

从此,“素质教育”这个词语逐渐成了在教育论文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个。那么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现阶段,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呢?这些问题,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以及关注教育的各界人士都会非常关注,也一定会有自己的认识。这里我谈谈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确实要求办出学校特色,但是特色绝不等同于特长,更不等于特长班。何谓特色?所谓教育特色、学校特色简而言之就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到之处。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可以说是千校一面,所有学校似乎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尽量多考分,在成绩上压倒其他兄弟学校。结果是各学校纷纷压缩非考试科目,增加考试科目,甚至加班加点,没收教师学生的节假日休息权利,一味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滋生了许许多多的严重问题。由于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所以素质教育一经提出,许多人便理所当然的认为素质教育就一定要大量举办特长班。其实,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是特色,但是特色绝不仅是特长,也可以是学生的文明、课堂的和谐、心理的健康等。

二、关于教师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幅度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已经实行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深思远虑,既要看到教育发展的光明前景,也要看到现状存在的局限性。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力量,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方向、效果,决定着教育改革成败。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应该拥有怎样的素质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规定:教师应具有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新时期的教师务必以此为标准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才能够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才能在新一轮课改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素质。学生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靠教师(教育者)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去培养,去熏陶,去诱导,去推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结果。教育本身具有科学性,是一门科学,教育的从业者必须具有相应的科学素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

素质教育范文2

为了在校园普及集体舞蹈,河南省各学校都抽调了体育、音乐老师参加专业培训。培训模式是先由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部分教师到北京学习,之后再由学成归来的老师分别进行阶梯式传授。而事实上,每所中、小学的体育老师都仅有很少的几个人,面对全校学生需要学习的问题,不少学校同样采取了阶梯式的授课:由学会的学生和老师共同教授未学的学生。

校园集体舞高潮过后,郑州市又推出了少林拳(操)走进小学的课程。同样是缺乏老师,这次参加培训的也仍是体育教师。少林拳(操)在学校的教授模式也依旧是阶梯式传授,高年级学生学会后教低年级学生,体育老师除正常的体育课程外,还要负责学、教学生这套少林拳(操),显得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在全省率先引进京剧、豫剧进入校园的郑州市中原区秦岭路小学也遇到了老师“非专业”的问题。

自寒假起,音乐老师马仙菲和郑彦就开始跟着磁带、光盘分别学习豫剧和京剧的几个唱段。两个年轻姑娘尽管已经当了几年音乐教师,但毕业于师范类音乐教育系、学的是声乐专业的她们对学习唱戏还是觉得很困难。“在学校时也接触过一些戏剧唱腔,但只是鉴赏课,要自己学会再去教学生,这中间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马仙菲跟着磁带学了3个星期,掌握了《花木兰》里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和《穆桂英挂帅》的唱段。在上了4节课后,三年级学生基本能够顺利掌握调子。用同样的方式,郑彦教会了学生《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唱段。

两位老师很努力,但也只能教学生一些戏剧中的皮毛。“跟着磁带只是单纯地模仿曲调,戏服、化妆造型、唱段技巧、肢体语言等所代表的含义、所表达的感情以及戏剧背后的文化我们都没有专门学习过,也很难把这些教给学生。”马仙菲说,随着国家对于课程改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副课老师的专业性和知识面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缺乏专业老师,9岁娃和豫剧名家成了老师

如此一来,这些小学体育、音乐老师并不轻松。马仙菲说,她在学校担任着两个年级的音乐课,一周共有18节课,同时还负责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工作,要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还要在学校组建的舞蹈队里教学生跳舞。

校园集体舞蹈和少林拳(操)进入校园后,现在学生课间要跳多种操:少林拳(操)、低年级和高年级不同内容的集体舞、学校自创的铃鼓舞以及学生广播体操。“学生要学的内容很多,老师要掌握的内容就更多。”她说,随着素质教育的一步步推进,对于音乐、体育等老师的要求也在一步步提高。

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第四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学校的体育老师不多,正常的体育课程已使老师感觉很累,加上特色课程的开展,每天保证学生锻炼1小时、体育艺术2+1课程项目等相关要求,体育老师很难抽出时间教授学生更为专业的少林拳(操)等课程。

为了弥补缺乏专业少林拳(操)教师的不足,学校只好请了一名9岁的小娃娃当老师。这位“武林风”小擂主自幼跟随在某武校当校长的父亲练习武功,在教同龄娃娃的同时,也成了该校体育老师的专业老师。

教体育的党老师说,教育部门组织集中学习了两天,他总共学会了1/3,剩下的课程还需要跟着光盘和教材学习,等学会后再教给学生,“其实我们很想请一位专业的武术教练到学校来教我和学生一起学习”。

和党老师的心情相同,渴望专业人士为学生和自己上课的马仙菲,盼来了一位专业的豫剧人士。

3月18日,学校请来了常香玉的小女儿常如玉为学生上课。一节课下来,马仙菲感触颇深,“听专业人士上课和听磁带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还是应该请专业老师来上课。”

是否聘请专业教师,家长学校各有说法

据了解,河南省豫剧目前已走进各中小学课堂,现在中小学音乐教材里已增加豫剧《花木兰》《朝阳沟》等经典唱段的赏析和相关内容。但这也仅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并没有要求学生学唱。

对于教师专业性的问题,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着不同的见解。郑州市中原区秦岭路小学校长曹建平说,学校决定让戏剧进入校园,是想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并非要培养专业人才。不过他会考虑请一些专业人士来为学生定期上课。

开设特色课程的学校不少,郑州市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近日更是在体育课堂上开设了“冰上运动”。穿着冰刀鞋在真冰上滑翔并非体育老师看看光碟就能学会的,学校因此特意聘请了专业教练做老师。在教授现场,专业教师短短十多分钟的动作培训之后,初次站在真冰上的学生就已经初步掌握了在冰上行走的技巧。

“如果开设特色课,还是应该找一些专业人士,这样老师教起来省事,学生学起来也容易。”聚源路小学校长王春喜说。

但聘请专业人士授课还涉及经费问题,这也是一些学校不考虑聘请专业老师授课的原因。

对于是否应该聘请专业人士授课的问题,一些家长认为,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课或为老师进行培训很有必要。“专业人士教授专业知识会更加正规化。”

而一些学校负责人认为,这些课程主要是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一种途径,并非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专业人士,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集体学习这些课程,更没有必要聘请专业人员授课。

新课程重在文化传播,素质教育不应只是单调训练

无论是新增设的体育艺术2+1课程项目,还是少林拳(操)、京剧或豫剧,特色课程在学校普及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据了解,教育部提出体育艺术2+1课程项目的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在校园至少掌握两项体育内容和一项艺术内容,锻炼身体,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少林拳(操)的开设,则是为了让河南省小学生了解这种中原文化,关于少林拳(操)的教材也正在编写中。

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艺术性或体育性的非传统课程进入校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把单一美育转变为全方位素质教育。例如戏剧,是融音乐、舞蹈、表演多种艺术为一体的多元艺术,虽然浅尝辄止不可能学好这门艺术,但也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唱腔、身段以及其中的历史故事。它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戏剧的美,更是一种认知的培养。每一个人都应具备、拥有这样的能力,教育更应该给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审美平台。

如今这一平台在不少学校正被逐渐建立。素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锻炼、提高的主要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完成某种艺术技巧的机械、单调训练,使学生失去兴趣,这对开设课程的学校及教育工作者的教授能力以及培养目的提出了要求。“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当今校园,老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在经受着考验。”

素质教育范文3

一、素质与能力

所为素质,从其本质上说就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则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素质付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能力。离开了素质,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能力,素质也没有了展现的用武之地。对素质的重视促使我们提升到对能力的强调上。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和不同的表述。

二、能力培养的层面

既然人才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其能力上,如何培养能力型人才必然是人们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应当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能力观念的确立

在以往的自然经济与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实际上主要还是道德及权力至上论。而随着时代的变换,人们的认识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毫无疑问应当是能力本位观。就是以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任何人凭能力做好工作并由此为社会作贡献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体现,就应该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2.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核心

职业教育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思维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心理素养与健康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并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品格。这样做决不是说知识不重要,不再需要和重视知识。那种认为重视素质与能力就是轻视知识的看法是一种极端片面和错误的认识。走向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在任何时候都是依靠知识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如此。笔者所要强调的是,在重视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的能力,学会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学会把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素质和能力,使书本知识真正转化为有用的实践知识。

那种自以为完成一种教育程序,就可以终身受益,这本身已成为一种十分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的本来实质就是终身性的,所谓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差别,不过是一座有形的围墙而已。然而,现在的教育模式却在二者之间设立了种种无形的界线。对于社会的需求而言,学校所学到的那点知识显得微不足道。事实上,任何一位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他都需要进行新的知识的学习,这一学习过程,就量而言,一般都超过了大学四年的积累。当然,关键问题还在于,大学四年的知识积累与社会对知识的需求来说,绝不是一种简单的量的比较关系。在现在的教育状况下,如果大学中的知识积累不能转化为与社会需求相关的知识,再多的知识积累都是无效的――这还未考虑到学生在大学所学到过的很多在事实已经无用的“知识”。何况事实上,在知识经济时代,恐怕没有一个人真正敢断言自己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完全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明智的教育工作者理应充分意识到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之重要。笔者认为,能力的培养是从小学到大学所有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3.能力教育涉及到教育的各个环节

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把重点集中到对学生能力水平提高上,要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与抉择能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心理能力的多种素质。这些能力都是能力的内涵,都属于为了获得和实现当代人的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是复杂、变化同时也是充满着机遇与风险的时代,适应这样一个时代,必然要求人们具备足够且丰富的生存能力。而且,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越成熟,那么留给生存能力越弱的人的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少,虽然有日益完善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措施,但人们都希望成为社会中的强者和自立者,至少不应该是被同情者。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社会,弱势群体都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要参与者,一个健全的现代社会也不应该鼓励人们成为弱者。

总之,学校能力教育必须以人的素质与能力为基础和核心,同时强调重视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需要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就会把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庆祥.能力本位[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素质教育范文4

一、认清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素质的本义,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或指心理学上所说的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具体表现在一个人的觉悟、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良好素质无疑与先天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有的人记忆力特别好,有的人体育资质或艺术天赋特别好等。但良好素质更重要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如觉悟、意志力、体魄、能力、技能等。“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正要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扬长补短,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为目标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处于领先地位,是“智体美劳”的动力和支撑点,这是大家所公认了的:而良好心理素质、劳动技能和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德育。以常规德育为例证:

    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纪律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教育、军训、青年志愿者活动、革命传统教育、香港回归祖国的教育等去培养。

    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可以通过学习目的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人才观教育、“创三好”、创文明集体活动、体育节、科技节活动等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上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以及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掌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去对学生实施教育,从而培养起来。良好的劳动技能素质、审美能力、多种综合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活动能力、组织能力、进取精神、表达能力、责任心等,更得通过多种的正面教育、社团活动而培养起来的:第二课堂、团队活动、艺术节、“手拉手”活动,对内对外各种交流、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德育工作一直培养着学生的良好素质。德育领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德育搞好了,良好素质的培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之育,基础之育,综合之育。

    但如果认为开展常规性的德育工作,就等于是进行素质教育了,那就错了。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更高的要求。虽然德育活动包含着对优良素质的培养,但是真正实现德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还要注意突出素质教育的目标棗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二、确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目标

    教育的本义就是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从孔老夫子的私塾到现代的高等学府,人类有“教育”这一行以来,教育的任务就一直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有知识,有技能、能动脑,能动手,得以改造自然,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这些人才有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得以融洽社会、完善自我、推动社会前进;这些人才才有健康的体魄足以承担工作,有健康的心理人格足以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可以说是教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德育追求的目标。而学会做人还应该包括会求知、会办事、会健体几个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我们设计、开展多方面的活动:

    让学生学会做人。开办的前三年,我们一直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活动。把孝敬父母长辈、关心帮助他们、刻苦勤奋学习、忠于祖国人民归列为“孝、仁、勤、忠”四项传统美德的学习活动中去。去年,我们又提出以四个“学会”为德育活动的中心。针对学生中近来勒索事件增多的趋势,我们准备进行“自我保护十五个怎么办”的方案征集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在突发事件中保护自己,帮助别人。通过教师节让学生采访老师,让学生学习与人交往,学习老师的高尚精神和敬业精神。通过学代会、团代会,让学生就学校工作提意见和建议,培养自主意识、自立能力和协调方法。

    让学生学会求知。会求知包括有求知欲和会学习。我们邀请中科院的赵忠贤院士以及市科协的科技人员来校作报告,请市经委的同学来讲企业改革,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为了让学生“会学”,必须让学生“会学”。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高三学生中特别进行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的讲座,探讨科学利用时间、记忆、制定学习计划等问题,参加的同学非常踊跃。大家明确了“目标+计划+行动=成功”的道理,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每届新生都进行如何利用学校图书资料的辅导,班级还准备进行查阅工具书的比赛。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求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健体。要求学生每人都学会一项健身技能,制定锻炼计划。校医给学生上卫生知识课,教给学生预防疾病、伤痛和公共卫生知识。心理教师给高一、初一的同学上心理卫生课,指导毕业班的同学克服学习焦虑,调整心态,迎接考试。有两位因为厌学而离家出走的同学,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逐步纠正心理偏差,认真学习,其中一人还考上了大学。学生体质不断提高,在中学生运动会和体育工作综合评分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让学生学会办事。学校制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学会办事。如长期到启聪(聋哑)学校开展助学活动,开展社会调查,自主自立开展学生会、团委会工作,自编小报、校刊等。让学生接待来访的日本伊丹市、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师生等,增长与人交往的能力。开展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意义和方法。

    四个“学会”的精神应该渗透到每项教育活动中,年年提出一些新的活动,新的要求,让学习逐步深入,让学生逐步提高。

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实现德育问题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调动起整个德育系统的力量(领导、专干、班主任、政治老师、团队干部、科任老师等),不光重视形式的多样,还要注意内容的深入,提高工作的实际效果。为此,要做好几个结合:

1、明理与导行结合。

    无论搞什么活动,都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教育学生要有“孝心”,先要通过动员报告,或演讲、故事会、主题会等,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讲“孝”道,应该怎么做,让他们行动起来。事后要通过家长、社会反馈,让他们自己总结、体会。又如组织学生到启聪学校挂钩助学活动,一定要搞好交接,让上一届的同学总结,谈心得,明白“助人自助”的道理。

    一定不能省略“明理”这一环。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明白事理,使学生能积极投入活动;投入活动,又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明白事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导行、实践,学生对我们设定的目标将会领会得更深刻。这有利于良好素质的形成。

2、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

    虽然,各种德育活动都是由老师有目的、有步骤地提出来的,教师无疑在德育中起主导作用。但我们如果明确到这些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放在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上。虽然这样,可能我们要多做一些工作,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不如意的事。要克服过去由老师包办代替、一厢情愿的状况,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上。放手让他们去想象,去实践,老师站在背后给他们出主意,帮他们总结。一个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强的人,必然是未来社会的积极力量。我校高一级英语接待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查单词,找资料,练口语,在接待外籍人员参观过程中,热情大方,表现出很好的应变能力,在参观路线、介绍内容、组织活动方面发挥个人才智。在即兴表演中,他们会唱那么多英语歌,令参加交流的师生们感到惊讶和兴奋。

3、遵循道德原则与遵循心理规律相结合

    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性开展活动。我们在要求学生遵循道德原则的同时,要注意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要什么问题都拉到“道德”的高度去处理。有些学生内向,敌对,是否和他从小的经历有关?有的学生成绩不好,老算错数,老写错字,是否有认知障碍?有的同学偷女内衣裤,不能自控,是否有心理障碍?心理问题要遵循心理规律去解决。要通过个别谈话,疏导,暗示,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实事求事、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将会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成效。

素质教育范文5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 美育

高校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成功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对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情趣、思维能力等全面提高,对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新世纪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前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和主体应该是每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提升,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表面上以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为名,招收音乐特长生,组建音乐团体,举办各种音乐演出,甚至斥资参加国内外各种音乐大赛。而大多数学生却因资金和资源被占用成为旁观者,缺少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这完全背离了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方向。归根结底,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以普及性为基础、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

二、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发挥的作用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由于缺乏连贯的、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素质较为薄弱,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补课。首先学生应系统了解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审美培养。

(一)巩固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乐理、识谱、和声与曲式、乐器与乐团、音乐体裁等。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设音乐基础知识、普及性的基础乐理、识谱方法(包括简谱、五线谱)等基础理论课程;二是音乐发展史知识,主要包括西方音乐简史和中国音乐简史。主要是以介绍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及代表性音乐大师为主,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使大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强化音乐基本技能训练。

音乐基本技能包括歌唱和演奏,通过专业老师的授课,主要针对演唱和乐器演奏的方法、技巧等基本内容设置课程,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表现来不断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

(三)突出音乐审美教育功能。

“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音乐教育就可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审美教育是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语言,下一步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为重要。近几年流行音乐好似“音乐快餐”,虽然容易让人们熟悉和喜爱,但其生命力不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部分作品甚至夹杂着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审美趣味产生很大的冲击。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学生的不良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抵制低级庸俗的音乐现象。音乐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n

bsp;

音乐素质要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步形成,要由专业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支撑、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来保障,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提出以下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健全音乐素质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除了提高认识以外,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是音乐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要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对教学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一是把音乐教学真正纳入教学大纲计划之内,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二是音乐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要结合。音乐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突出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音乐选修课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课的单一模式,采取听、唱、记、实践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课内外对音乐的实践、体验和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三是研究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重点以研究音乐课程体系、范围、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主,使音乐课成为非专业学生学习的常规课程之一,让音乐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二)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和教材选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具有强大后劲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高校的教学需要,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有一定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这样高素质、高修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机制,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推动高校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音乐教材的选择、创作、编订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教学的水平。在高校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首先要选择优秀并且适合大学生的教材,不仅要选用国外具有成熟音乐教育理论和成功音乐教学经验的教材,而且要选用具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教材,并使优秀的传统音乐、乡土音乐、原生态音乐一同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总之,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刘瑞江.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弊端和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

[3]王文.高校普及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06).

素质教育范文6

实施素质教育http://是祖国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和研究,我的观点是素质教育应从心理素质教育开始。

首先,心理素质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心理、人格思维、言行提供引导性服务,矫正性服务和预防性服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工作中研究、调查发现,由于学生心理素质较低,而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都比较好,导至因心理因素一项荒废了一个青年。例如:我镇有个张姓学生,是女生。她的父母都有比较理想的工作,因而家庭条件优越。自他出生以来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事事顺心如意,逐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居同年级学生之首,加之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使他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读完初中并以令人满意的成绩考入我省当时算是比较有名的大专院校。刚入学的一段时间,由于心情愉悦,一些日常小事并没有引起她太大的烦恼,可几周以后,当心情趋于平静,便发现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太多的不如意,先是食宿问题,他觉得吃的不如在家吃得合口味,宿舍八个人一间,上下铺不方便,总是别扭得很(因为在家时,自己有一个闺房)。最让她不能容忍的是同学间的相处,学习成绩超越自己的他心里不平衡,遇事大家不能随她的心愿,有人与之相争,有人指责她的“骄横”,她原有的“独尊”地位,被看似同学的我行我素所淹没。使她课余时间每想到此事便心情烦躁,独自哭泣。第一次回家便将“苦衷”述于父母,寻求庇护,而父母此时已是爱莫能助,只有好言安慰,并做思想工作,使她大失所望,就这样第一次的求助无功而返。此后,该同学心理压力日益剧增,她觉得父母无用,同学

转贴于 http://

都在和她作对,冷落她。孤独委屈、愤恨的心情达到了极点,不能自拔,终酿成入学不到一年而患“精神分裂症”,稍不如意就哭闹不止,无法继续上学。

如果,她家里生活条件差http://些,如果父母从她懂事以来就着手进行正常的心理教育、挫折锻炼,而不是娇惯、溺爱;如果从小学到初中老师能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培养;如果……,几年后的她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建设祖国出力。

其次,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小学教育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必须有实用的心理素质教材,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计划,督促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通过日常各学科的可当教学的主渠道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利用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只有深入浅出、坚持不懈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他们心理素质日益提高,美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素质教育获得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数学教育

下一篇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