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安全教育范例

素质安全教育

素质安全教育范文1

关键词: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安全管理

1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素质教育是建筑企业开展安全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由人为违规操作导致,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避免危险发生的重要措施,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2实现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和建筑安全管理的路径

2.1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加强建筑安全教育是根本

实现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将安全生产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施工单位应综合考量工程人员的安全素质水平,提高建筑人员自身的安全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底线意识和管理理念,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1)积极开展建筑施工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施工人员要认识到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如该工程单位曾举办“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以此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注重加强施工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在施工作业前应当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明确施工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保证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作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3)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有关人员应当严格把控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和事项,保证相关操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减少问题的发生。此外,还要加强安全示范建筑企业和项目工地活动的建设力度,通过安全示范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来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进而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2.2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强化制度管理是保证

1)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的相关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通过对以往建筑施工事故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施工人员安全素质能力的不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企业应努力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构建合理的安全防护网络。通过制度和管理的强制约束,使施工人员从被动遵守逐步转化为自觉执行,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专职、兼职、值日等安全员)应深入实际施工作业,按照安全管理的标准,严格管控各个施工环节,确保各部分之间施工工序、质量和安全之间的连贯性。只有不断地提高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内容,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及时查处施工中存在的违规现象,才能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3)保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水平,从而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各级建筑安全监管机构要深入贯彻贯彻落实国家、地区法律法规,坚决查处和制止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从源头上加强管控力度。

2.3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增强文化建设是载体

建筑安全文化内涵较多,如员工的安全意识、集体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及维护自身安全的能力等。企业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提升全员安全素质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和建设效果。1)建筑安全文化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理念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安全行为和梳理心理动因,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理念系统。2)通过开展安全生产相关活动来强化建筑安全文化建设。首先,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教育宣传机制,实现安全知识的普及,重点加强监督管理人员、高危作业人员及特种人员的安全意识;其次,要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水平,加强不同阶段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保证施工生产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再次,施工人员还要做好自查自纠,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问题的发生。3)将建筑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级领导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建筑安全文化应与企业各部门的员工有机融合,加大安全教育的传播和覆盖面积,保证建筑安全文化的建设水平,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水平,进而推进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

2.4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强化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是关键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对于领导的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施工负责人应充分了解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环节,高度重视不同生产设备的检查工作,及时处理和维修故障设备,完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序,保证安全防护工作的质量。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促进安全管理系统的稳定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水平也有着更高要求。建筑工程负责人努力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建筑安全意识水平。此外,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还要具有把控全局的能力,将安全管理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到各项目环节中,避免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素质安全教育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安全管理;路径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繁荣使得建筑行业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势头,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安全问题仍然是影响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其威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对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强化安全管理是维护企业声誉、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强建筑安全案例教育

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对于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推动建筑行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难免会使得安全教育缺乏活力,且不能有效地提升其对于现实生产的指导作用。因此应当强化建筑安全案例教育,以直观的案例形式向一线员工展现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违背安全生产原则的惨痛结果,以形成强烈的警示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彻底的变革时期,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因此其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案例对于当前的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发展中过程中由于施工观念的错误、攫取不法利益的追求等,也使得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多发,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是建筑行业的惨痛教训,这也应当成为当前安全案例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建筑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形成对于安全生产的认同,自觉落实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2重点宣传安全生产典型人物,形成榜样效应

为了切实提升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实效,应当重视榜样效应的推广,重点宣传在建筑安全生产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这既可以为安全生产提供明确的参考,又能够赢得一线施工人员的认同,并鼓励其自觉以安全生产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施工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的深刻认同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内生动力,也是建筑企业维持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典型人物作为安全生产的榜样,可以构建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的工作中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理想效果。新时期,榜样人物的宣传也应当体现出与时俱进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榜样效应的感染力首先,要认识到新媒体对于建筑企业员工的影响作用,以更加轻松的形式展现安全生产榜样的强大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安全素质教育;其次,在确定安全生产榜样的过程中,要严格甄别与筛选,在保证其真实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事迹是否能经得起实践考研、能否赢得广大一线施工人员的认同;最后,要合理安排榜样人物的宣传节奏与时间点,时间安排的差异可能会直接导致截然不同的宣传效果,因此在实际宣传过程中要利用好工程起始阶段、主体工程攻坚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关键节点,实现更加优质的教育效果。

3提高安全技术培训水平

安全素质教育与安全管理需要强大的氛围依托,但如果脱离扎实的安全技术,那么安全管理也只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对于日常施工的指导价值。因此,必须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技术能力。受限于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存在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这也是由于曾经影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造成的。但在新时期,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标准与规范要求,如果继续采用粗放式的人员管理模式,忽略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则会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建筑企业提供培训引导,为建筑企业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创造更加直观的参考。在开展安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建筑企业要摒弃“走过场”的落后思维,要确保培训重点符合施工人员的实际工作特点、符合技术规范、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同时,要关注施工人员的实际获得程度,避免过于深奥、空泛的理论讲解,确保培训工作的务实性,重点聚焦于安全施工规范、安全技术应用、安全隐患排除、安全事故处理,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细致讲解,让培训中的内容真正成为施工人员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基础;最后,为了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在技术培训之外,也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对于表现突出的施工人员予以奖励。除此之外,要让员工理解安全生产同其自身发展的强大关系,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掌握安全生产技术作为其个人职业上升的必经之路,从而自觉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

4结束语

综上,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有效的安全素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了大量的人员、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要素,任何要素中的安全疏漏均可能转化为破坏全局稳定性的威胁。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如果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会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破坏企业的社会形象与行业声誉;对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本区域内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安全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不利于本区域的整体稳定及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好引导职责,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工程特点,切实提高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实效,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推进提供扎实依托,也为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的维护构筑起坚实的屏障。

参考文献

[1]宋莉,张荣.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建筑安全管理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

[2]李芸.谈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建筑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6(19).

素质安全教育范文3

关键词:本科实习阶段;安全素质教育;实效性

2015年4月5日,中国矿业大学某实验室发生一起爆燃事故,事故造成5人受伤1人死亡;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一实验室突发爆炸,致一名博士后身亡;2016年9月21日,上海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两名学生重伤。对在校大学生全面开展安全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在本科实习阶段开展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落实这项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让每位在校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较强的安全防范技能,是教育改革面临的重点与难点。

一、安全素质教育具有必要性

我国在1992年就已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各高校进行安全素质教育的必要性[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确保学校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学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更是我们建设和谐校园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是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举措。为了能够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提高人才培养层次,高校作为未来的人才储备基地,对大学生开展安全素质教育具有必要性[3]。

二、安全素质教育具有实效性

传统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实践性差、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长此以往,安全教育课程往往就容易被学生忽视,学生对实际经验与应对措施的掌握也就更无从谈起。对于高校本科生实习阶段,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实践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知识创新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场所[4]。因此利用本科实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较传统的理论课程更具实效性,在实习阶段传承给学生一种安全素质,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觉营造安全氛围,同时这种素质也会伴随他们接下来的科研、工作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始终牢记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

三、如何形式多样地开展教育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能最大程度地落实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可贯穿于本科生实习阶段的全过程。教师可将安全问题分析作为本科设计论文开题的一部分准备内容,让学生在实习开始前就对实验安全性有一定预估,增加实验顺利进行的安全保障。在本科实习阶段初期,让学生主动搜集校园安全事故案例来代替传统的由教师播放安全教育视频方式,达到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安全意识和安全事故间的必然联系的效果。我校已多年积极组织开展本科生参观实验室活动,让实验室的高年级学生及实验室老师进行安全教育示范,如向酒精灯内注入酒精不要超过其体积的2/3,带有一定毒性和挥发性药品要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等细节实验,并让学生们分析类似这些看似细小的错误操作会带来哪些安全隐患,对参观过程中发现其他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实习阶段中实验室老师还可以组织本科生与高年级同学以实验室进行安全事故演习,让学生除掌握安全知识将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外,更加了解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在危急关头积极实施救人与自救。培养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更是当事故发生时挽救生命、降低国家损失的重要保障。

四、提升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提升本科实习阶段安全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大学安全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基础知识,同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应培训从事安全教育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师,以便在实习阶段将最新、最贴近且最细微的安全问题实例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学校还可以调用社会资源,例如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法律人士、安全专家、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等共同参与实习阶段的安全教育活动。将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切实提升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利用科学的教学考核管理体系,督促学生将理论转变为真正的实践行为能力,也是决定这门课程的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健全教学文档、设立安全教育教学机构提供组织保障、建立安全教育资料室,搜集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评价考核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考核体系,综合评价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检验出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安全教育的管理经验,制定更为健全并符合学院实情的安全管理制度[4],为进入实习阶段的本科生建立国际安全水准的实验室,让安全教育课程真正成为一门工具课、实用课。

参考文献:

[1]尹红,张燕,王慧,等.试析我国大学生管理制度的演变[J].高等农业教育,2010,(9):15-17,33.

[2]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A.H.).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鲍敏秦,张原.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204-205,217.

素质安全教育范文4

近些年以来,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学校也蓬勃发展,校园安全属于职业学校成长的重要前提。为此,学生安全教育属于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中学生属于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高职院校中学生属于生产环节的关键力量,因此,安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更加是对全社会安全水平的改善的巨大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形成人才中寄宿制管理的意义重大。为此,加强对寄宿制高职院校的安全性教育工作开展十分重要。基于“安全文明校园”为背景,寄宿制高职院校实践研究需要更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寄宿制;学生安全教育

当下结合安全文明校园建设的大环境,通过开展针对寄宿制高职院校方面安全教育工作的研究将可以更好的提升我国安全教育水平。通过案例分析,选择几所寄宿制高职类院校进行调查问卷与访谈,可以更好掌握现阶段寄宿制高职类院校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对问题及成因的分析,可以优化与完善措施,目的是为了可以实现寄宿制高职院校相关安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职院校寄宿制环境的学生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1.领导认识与观念存在滞后性

在高职院校的寄宿制环境中,校领导为保障校园安全的关键负责人,是安全教育开展的方向标。通过调查了解可知现阶段高职寄宿制院校领导对校园安全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尽管经常通过会议进行讨论,但实际落实情况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小领导认为无论应用怎样的安全教育手段只要保证校园“相安无事”就好,这种管理方法使得安全教育效果较快、直接,对学生的教育形式为“管教”,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规范管理为主。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寄宿制环境下的领导认为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其实际效果微乎其微。缺乏对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直接影响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即使偶遇安全培训活动,大多也是流于形式,其安全教育效果较差,相关安全教育措施无法有效开展。

2.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

寄宿制高职院校中的安全教育制度缺乏一定的完善性,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与安全教育监督制度来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但在高职院校中对教师的培训大多较为零散,缺乏规范的制度管理。寄宿制高职院校中大多数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为校领导,在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开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性,达不到教育目的。另外,寄宿制院校中的安全教育监督制度也不完善,通过调查了解到超过90%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安全教育惩罚制度,即学校的问责制度、过错追究制度都不健全,这直接影响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3.寄宿制环境教师安全教育水平不够

在寄宿制高职院校中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主体人员为班主任,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关注程度最高,但其专业性不够,在对安全事故处理时缺乏专业知识与客观处理能力。班主任兼职安全教育教师,缺乏专业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教育方法、安全教育技能等掌握不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只是注重表面,其本质上的安全防范不足,造成安全教育表面化严重,缺乏专业性与针对性。

二、高职院校寄宿制环境的学生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中的安全稳定建设属于长期性的工作。寄宿制发展阶段,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从结构及内容上更加完善,因此需要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调整观念,深入学习

1.从认知方面提升水平

校方应提高认知,充分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好对学生安全的各项工作,这也是素质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寄宿制安全教育开展不应当是形式上的,需要从基础做起,认真落实。相关领导需扭转错误观念,提高对安全教育意义的理解。

2.转变思路,消除误区

学校应转变对寄宿制安全教育地位及作用的理解,切实开展有效工作,提高办学效率。只有加强安全教育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维护好工作。除此之外,安全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属于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也不单纯是对安全防范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样也十分看重学生安全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需提高认识,充分协调知识教育与安全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完善机制,改善环境

高职院校中各项工作开展需结合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学生特殊性加以完善。只有采取合理、科学的机制制度进行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条不紊,因此需要从几个方面对制度进行完善:

1.安全教育计划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计划,工作才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可以对工作进度及工作量进行考察,可以规避工作盲目开展。学校安全教育中需制定科学完善的计划,不断改善计划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因为计划的制定与实质都由领导以及行政人员决定,因此,计划与制度的层次与水平受到领导层专业水平影响。为了确保计划的合理与科学性,就需要在专业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更多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因此,寄宿制高职院校方面应当由安全教育专家们共同参与,通过讨论的方式获得。

2.与时俱进,丰富内容

实验实训部分应当加强,其可以更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属于校外实习之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实训也应当与实践工作一样严格要求,完善校企之间的合作模式与沟通机制,促使学校实训与校外实习之间的连贯性与一致性。除此之外,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互动性优势,通过网络阵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三)师资队伍水平提升

1.师资选拔专业化

寄宿制高职院校需建立职业化准入机制,对教师专业审核的指标要提高,结合专业标砖任用合格教师。一方面,安全教育教师需要具备职业道德,知识储备也应当均衡且丰富。同时需掌握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管理与教育方法。更应当具备实践经验,不断提升教育活动的生动性及实操性。另一方面,心理咨询辅导教师同样需具备合格专业技能,在责任心、爱心以及能力方面都应当更加优秀。后勤及行政方面工作人员也需具备良好责任与道德水平。

2.教师安全教育培训

教育行政主管单位及学校需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需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教师安全教育培训。教师的安全教育观念及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需不断培养教师学习能力,提高自身修养,以便可以更好适应工作。高职院校中安全教育教师有别于类别教师,因为责任不同,针对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也应当从层次及针对性方面进行考量,形成教师培训的考核系统。第二,形成制度化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很好提升教师的水平,同时也是更好激励教师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中寄宿制学生安全教育可以改善安全事故及隐患发生。加强培训工作开展,不断提升教师安全能力,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及课题研究的方式完成。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校园安全教育更加成为了研究热点。寄宿制属于学校安全教育中的核心,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但是,目前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不足,因此,研究空间较大,本研究也只是对此类问题的尝试。高职院校中寄宿制问题研究工作需要不断深化,针对性以及实效性也应当进一步提升,只有不断努力完善才能够真正将校园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新的高度上来。

作者:张明辉 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鹏涛.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36-38.

[2]陈鹏涛.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33-35.

[3]张文博.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及安全教育对策[J].中国市场,2015,44:169-170.

[4]崔德明.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06:115-116.

[5]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9,12:154-156.

素质安全教育范文5

[关键词]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素质教育

0引言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对于发电企业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勉励和指示。“生产再忙,安全不忘”的俗语诠释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发电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但是,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生产任务艰巨,电力企业应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确保生产安全,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1发电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1.1认真调研,未雨绸缪

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发电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生产情况调研,并以月度为周期,以班组为单位,以班组长为责任人,加强各自班组安全生产情况调研。其次,每个月将问题汇总一次,相关负责人要加强分析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方案。最后,在制订安全生产管理方案时,企业要结合当前安全生产需求和未来的安全生产形势,确保安全生产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案中逐一分解部门、班组和个人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为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1.2高效落实,自查自纠

为了确保方案高效落实,发电企业要在制订安全生产管理方案的基础上,核实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情况。同时,在一线生产过程中,班组长需要加强对整个班组的安全生产指导,及时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加强班组成员安全教育,激发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3提高认识,全员参与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发电企业还要切实强化全员的认识,在全体员工的支持下,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此外,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发电企业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大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使其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安全事故演练,对所制订的安全预案进行全方位检测,从而促进安全生产任务高效实施,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应急能力,实现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

1.4勤能补拙,全面到位

由于安全生产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各方面的工作也较为复杂,因此,发电企业应确保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落到实处,监督职责落实情况,及时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发电企业要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毕竟专业技术才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员工只有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才能在生产现场中及时识别危险因素,同时主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因此,发电企业需要确保安全生产教育学习常态化,并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优化配备,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发电企业还要加强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管,应用视频监控系统为违章取证与事故调查提供便利,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此外,发电企业还要设置安全违章举报与安全信息反馈中心,保证全体员工都有权利、责任和义务维护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信息举报渠道通畅,激发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利用微信搜集违章举报线索,也可以接纳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建议,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入技术手段,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安全,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1.5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安全生产管理

电力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拥有复杂的作业环境,其行业特点十分明显,很多电气设备的部署具有诸多关联性,加上存在很多高温、高压设备,不管是锅炉,还是汽轮机,以及压力容器和热力管道,都属于易爆易燃物品,因此,电力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应利用现代技术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基于此,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展开分析。近年来,不管是VR技术还是AR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虚拟现场技术就是以这两种技术为依托,结合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发电企业主要利用其辅助电力安全生产管理。(1)在电力安全培训系统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关键流程开发。发电企业在应用三维模型时,应结合电力系统的特点针对性地选取建模软件,比如采用3DSMAX软件作为建模软件时,可以利用TGE作为引擎,并将其和3DSMAX软件来组合和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整合离散模型,搭建虚拟现实场景,采取针对性的人机交互设备,同时利用包围球算法与AABB包围盒算法,制订混合方案加强检测。(2)在事故案例培训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传统的安全培训主要采取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主要以文字和语言描述为主,整个学习过程十分枯燥,难以给员工带来直观感受,加上每个人对安全培训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使每个人获取安全知识的程度也不同。发电企业通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安全生产事故现场,使员工置身在实地,快速接受真实的场景,从而更好地为员工提供现场安全教育。但是,在进行虚拟操作时,企业应以强化安全事故体验为核心,使员工深刻感受事故带来的可怕后果。企业要利用4D调节座椅模拟生产中的触点与高空坠落等,并配备通风系统和喷水系统,用于模拟大自然风雨交加的真实情境,同时,为了强化感受,员工要佩戴3D显示设备,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安全生产作业带来的影响。(3)在技能培训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发电企业在技术培训模块中应安装现实设备来实现设备虚拟化和可视化,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员工深入掌握电力设备的构成和特点,弄清输电线路的具体结构,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观摩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学会电力生产工器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大脑接收感受的信息之后,就会形成相应的思考和动作,并利用输入界面及时反馈到系统中,与系统进行有效交互,从而提升电力场景的沉浸感与真实感。

2加强员工素质教育的对策

发电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员工素质教育中,发电企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完善员工素质教育机制。在新经济时代,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员工在企业中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力,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因此,作为发电企业,只有切实把握机遇,不断适应市场,不断增强员工自身的忧患意识,注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此外,发电企业在员工素质教育中,应切实融入企业文化,将企业精神与宗旨作为全体员工意愿的共同体现,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尽可能地为员工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将员工紧密团结起来,自主参与企业管理,从而为开展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2)完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发电企业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加大员工专业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培训力度,并将生产与学习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让员工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建立完善的职教体制。(3)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企业要为员工排忧解难,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将员工智慧与力量凝聚在生产经营中,并不断完善现有奖惩体系,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发电企业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应始终坚持人本的原则,建立民主管理机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知。(4)加强思政教育。发电企业在平时工作中应加强思政教育,尤其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识,切实加强集体荣辱观方面的教育,使员工在行动和思想上都以企业荣辱兴衰为关注点,将企业命运与自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从而统一员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其责任感。

3结语

发电企业在日常生产中需要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员工素质教育为依托,与安全生产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电企业只有不断从发生的事故中总结经验,寻求减少事故和杜绝事故的客观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使供电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小伟,夏军.提升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安全生产,2016(7).

[2]王永刚,孙玉龙.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新思路探寻[J].工业设计,2016(3).

[3]郭才伟.浅谈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员工素质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25).

[4]彭鹏.浅谈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员工的管理[C]//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年会,2013.

[5]高权.浅谈火力发电厂热控班组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6]李海宁,蒲德柱.浅谈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性及途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1).

[7]张华.浅谈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策略[J].科技与创新,2014(17).

素质安全教育范文6

关键词:网络空间安全;教学;素质教育;《信息网络与安全》

为加快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在工科门类下新增设了“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而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又是“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下的重要专业,对培养满足国家信息安全战略需求的高端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信息网络与安全》课程以密码学基础、多媒体内容安全以及网络安全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密码学、多媒体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了解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本文就如何在《信息网络与安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讨论。

一、关联先修课程,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结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这样的一个特点:同一大类学科的知识会首先被分割成不同的小学科知识,然后,不同的小学科知识再被分块教学。这种教育模式容易产生这样一种现象:不同课程之间相对而言比较独立,学生为了完成课程考核,可能会只在对应的一门课程上下功夫,从而不能很好地掌握整个知识体系。而且,学生一旦完成了课程考核,很快会忘记课程专业知识,容易变成应试教育者。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还存在一定不足。为此,以《信息网络与安全》课程为例,为了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应当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关联先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把握知识体系的总体结构。其优势在于,即使学生难以掌握知识点的全部细节,但由于对体系结构有深刻理解,就能根据需要,随时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达到巩固的目的。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述《信息网络与安全》整个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还需要向学生讲述每个重要分支内容的结构,说明不同知识点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与先修课程间的关联。例如,在介绍多媒体内容安全的知识体系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它与先修课程《数字图像处理》的关联,原因在于数字图像是多媒体内容安全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在课堂上讲解具体的专业知识点时,教师需要有的放矢地关联先修课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学习过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深刻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凝练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第三,教师在课后布置与先修课程相关的作业,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1]。

二、建立不同知识点的本质联系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如果教师采取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退回到应试者的角色,对改善素质教育质量不利。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内容的本质联系,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建立知识体系,并达到理解所学习内容的目的。例如,《信息网络与安全》课程的主干内容包括密码学基础、多媒体内容安全和网络安全等,其中涉及了数据加密和信息隐藏两个重要的专业概念。这两者分别属于密码学基础和多媒体内容安全的学习内容,它们的本质都是安全通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安全通信的基本框架,可以将数据加密和信息隐藏都纳入基本框架当中,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知识点的联系。此外,将“安全”和“通信”进一步深化,可以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加密及信息隐藏的研究内容,如通信需要考虑率失真问题。由于信息隐藏也是某种通信手段,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信息隐藏也需要研

三、融合应用背景、研究动机和方法:提供逻辑清晰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直接给出结论或者直接介绍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容易在课后忘记所学习的知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提供逻辑清晰的教学内容安排,使学生既能够理解方法过程,又能够掌握最后的结论。例如,对于《信息网络与安全》课程而言,在介绍多媒体信息隐藏时,教师应当说明它的应用背景和研究动机。具体而言,虽然传统的数据加密可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但是它容易暴露“正在进行通信”的事实,而多媒体信息隐藏可以做到双方在进行保密通信时,任何第三方不会察觉出异常。因此,多媒体信息隐藏能够弥补数据加密的不足,研究多媒体信息隐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浅入深出:通过形象的示例增强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照本宣科式教学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不仅没有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还耽误了学生和教师的宝贵时间。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提供有趣的事例,既能给课堂带来活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教育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介绍多媒体信息隐藏时,可通过建立一个真实的应用场景来展开。具体而言,信息隐藏可以实现双方进行通信的同时,不被第三方发现。那么,在介绍信息隐藏之前,先向同学们提出这样的应用需求:小明希望和小丽约会,但是又不希望其他人发现,该怎么办?“和小丽约会”本质上等价于小明希望向小丽传递一段机密信息(如约会时间、地点等),但同时不希望被其他人发现。由此可以看出,信息隐藏可以用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五、需求驱动的课程考核: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布置习题和卷面考试,可以评估学生对所学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还需要提供实验任务。然而,目前很多课程的实验任务多针对单一的知识点,难以形成系统性。为此,可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对学生分组,提出应用场景需求,让学生相互协作以完成具有系统性的实验任务,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以《信息网络与安全》课程为例,在教授多媒体信息隐藏时,可安排学生分组开发一套相对简单的信息隐藏软件。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会涉及信息隐藏、界面开发、程序设计等知识。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增强对信息隐藏算法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工程思维模式。

六、逐步常态化:教学过程中灌输科研思维

目前,教师主要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其成效主要通过考试和课后作业来体现,忽略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尽管有些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但是仍旧很难确定其是否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意味着,有些同学可能还停留在应试者的角色当中,仍旧采取考核驱动的学习策略,尚未对科学思想或工程技术本身产生兴趣和深层次的理解,不利于素质教育培养。为此,作为具有专业业务能力的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育背景,及时向学生灌输科研或工程思维,让同学们真正喜欢、主动和渴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带着科研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以《信息网络与安全》课程中的多媒体取证内容为例,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多媒体取证的发展现状、热点和趋势有明晰的介绍,分析出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如现有技术很难发现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生成的虚假媒体),归纳总结学者们提出的方法,并指出未来学生可以突破的方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多媒体取证的重要性,培养其学术研究思维。

七、结语

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能促进大学生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信息网络与安全》是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把握不同知识点的本质关联。通过引入需求驱动的课程考核,灌输科研思维,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素质安全教育范文7

关键词: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小学班主任;重要性;措施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近些年来在小学教育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强调了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必要性,加大了德育、安全方面的占比。在德育和安全教育占据重要地位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实际开展进行过程中扮演着指引者的角色,为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指明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小学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思想上接受德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执行和开展学生德育和安全教育的相关培养措施,对小学生三观的初步构建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

二、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小学班主任缺乏对于德育及安全教育的重视。在实际小学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过于重视文化课上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这种现象会直接削弱学生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个人道德品质的初期构建,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情况。此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小学班主任甚至学校的教学思维还固定在如何加强小学生应试技巧的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造成小学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方面的忽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在进行对于班主任的学期阶段考核时,往往会将班主任的绩效考核成果与所负责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相关联,这种考核模式也会导致部分小学班主任为提高自身的绩效考核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加大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从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弱化了对于学生的德育和安全教育。

(二)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初期阶段,小学班主任首先会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但根据实际小学德育教育情况反馈,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往往会好高骛远,设定一个与实际教学情况脱节的远大教学目标。这种现象会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德育教育培养过程中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指引,进而造成学生在初期学习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德育学习方向的偏离,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会降低学生的德育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的后续开展情况。1.安全教育教学内容落后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违法犯罪行为的手段层出不穷,越来越高科技化。但是在实际小学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在进行小学安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仍旧沿用陈旧的安全教育内容,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仍旧滞留在落后的安全观念上,无法应对新时代的新型违法犯罪手段,进而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落后的安全意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所掌握的安全知识与实际所出现的安全问题不匹配。2.教学方式传统单一据调查,实际小学德育和安全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小学班主任的教学模式单一,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部分,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全面讲解,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有效沟通。长时间的单方面被动接受知识会造成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下降,进而导致德育和安全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结果。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及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调动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德育教育及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指引者和推进者的重要角色,同时班主任在一个班集体中作为核心领导人物,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够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推动学生学习进程,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较弱,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主要依托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通过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相关知识的简化和形象化讲授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时,班主任要将自己与学生置于同等地位,这样有助于缓解学生对于班主任的畏惧心理,从而有利于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推进。同时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沟通范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完善,班主任在执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时,班主任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进行相关德育知识和安全知识讲述的过程中,使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去营造良好的课堂沟通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德育和安全教育相关知识的记忆,有利于学生德育、安全知识的掌握,进行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三观”指的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小学是学生自身思想品质构建的初期阶段,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不断模仿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会对自身周边一切他们好奇的事物或行为进行复刻和模仿,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和形成自身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环节。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于所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针对人才素质方面。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这就对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班主任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对德育教育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自身价值观念的建立。同时又因为班主任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领导人物,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培养,并且同时指引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念,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三)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违法犯罪行为和手段五花八门,种类多样。但是,在实际小学安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仍旧沿用陈旧的安全教育内容,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仍旧滞留于落后的安全观念,无法应对新时代的新兴违法犯罪手段,进而导致学生所掌握的安全知识与实际所出现的安全问题不匹配。班主任在进行对于新型安全问题的学习后,将新型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整理进小学安全教育课堂知识中进行讲授,同时在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进行面对安全危险的防范措施相关知识的适当引入,为学生提供实现察觉危险和应对危险的能力。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的引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生活中安全危险因素的敏感性,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使自身安全得到保证。

(四)关爱学生,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每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导致学生的性格也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可能由于自身家庭原因而心情压抑,无心学习。这种背景下,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大体情绪变化,针对性地进行人性化的德育教育,针对情绪压抑、情绪变化幅度大的学生进行疏导,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给予学生来自老师的温暖,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在师生建立良好的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学习的积极性。

四、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班主任对于德育、安全教育的重视。在实际小学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培养,注重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忽略了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加强班主任对于德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占比,强调德育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校及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班主任自身也应该重新分配小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占比,在以文化课为重点的基础上,分配部分时间或者是在文化课上涉及德育和安全知识时穿插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进行小学德育的安全教育过程中,知识的传递过程要以班主任的讲授和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作为依托,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过程中,注重沟通时的真情实感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简单易懂的语句传达给学生,并且在讲授过程中要耐心教导,用平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和安全教育。

五、结语

德育教育能指引学生找到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念,安全教育能增强学生自身安全保护意识。现阶段教育部门加大了德育、安全方面的占比,重视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德育、安全教育两方面教育的培养能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但是在小学班主任将安全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入小学教学过程中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小学班主任缺乏对于德育及安全教育的重视、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安全教育时可以强化自身对其的重视程度,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并进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开展,从而促进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安全同步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9):24-25.

[2]宋丽萍.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华少年,2019(4):113.

[3]赵捷.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情感读本,2018(6):28.

素质安全教育范文8

关键词:破窗效应;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谐,甚至关系到社会安宁和国家安全。因此,踏实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的安全问题频发,越来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高校管理者要拓展教育路径,善于用创新理论来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水平。

一、破窗效应的理论内涵

破窗效应来源于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的一项实验,即准备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将其中一辆停在治安良好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治安较乱的贫民社区。试验期间停在贫民社区的汽车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汽车一个星期后仍完好无损,后来实验者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汽车就被偷走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学者威尔逊和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即如果有人打坏了某栋建筑上的窗户玻璃,并且管理者没有及时修复破损的窗户,其他人就可能受到一些诱导性的影响,进而去破坏这栋建设上更多的玻璃。时间长了之后,人们被动消极,导致管理秩序混乱从而引发更多更严重的问题。“破窗效应”能有效地解决管理问题,其中经典案例有纽约地铁的整治和日本企业的红牌效应辅助管理等。而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可以结合破窗效应,分析“破窗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而采取措施防止“破窗”的出现并及时修复[1]。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要努力做到从根本上杜绝“破窗”,把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深入和细化,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出一个健康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破窗现象”的现状分析

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破窗现象”,利用破窗效应视角去分析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导致高校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的个人不安全行为以及外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一)大学生人身安全中的“破窗”现象

人身安全是大学生生存发展与个人成才的基本条件。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备受重视,但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与个人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与更替,许多安全问题与隐患存在着不可控制的量变因素。因此,高校大学生人身安全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破窗现象”,表现为:在个人层面上,诸如食用不干净的外卖或街边食物、养成酗酒和抽烟的不良生活习惯、忽视日常运动锻炼导致身体素质降低和外出时不遵守交通法规等;在学校层面上,存在在校园内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未经允许在校外住宿或夜不归宿,甚至是违反寝室安全规定使用大功率电器、劣质电器等行为;而在社会层面上,例如、和色情传播等毒瘤侵入校园生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有不安全行为,在参加社会实践和求职过程中被骗或陷入传销组织等。

(二)大学生财产安全中的“破窗”现象

近年来以大学生群体为目标的违法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大学生屡屡上当受骗、遭受经济损失甚至遭遇人身伤害。大学生财产安全方面的“破窗”现象主要有被盗窃、被诈骗和被抢劫。大学生被盗窃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宿舍、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场所,或是发生在乘车、购物和旅游等过程中。而大学生财物被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戒备心理较弱,物品随意放置,贵重物品没有妥善保存等。大学生被诈骗的情况主要有购物诈骗、街头诈骗、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大学生容易被骗的主要原因是其忽略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防范意识较差和交友不慎,贪图小便宜和急功近利[2]。大学生被抢劫主要发生在夜晚行人稀少、校内外偏僻场所。在面对抢劫时有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应对,往往出现惊慌失措、蛮干不懂智取和一味追求财物不知道快速撤离的行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中的“破窗”现象

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由于社会生存压力日益增大、校园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等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破窗”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人际交往存在障碍,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缺失,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甚至有的同学出现自闭倾向。第二,过于依赖网络生活,整日沉溺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满足感,严重者患上网瘾与现实生活产生隔绝。第三,学习压力大,有的学生因成绩不理想产生挫败感,或是因为考证和考研的压力使自己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而产生焦虑症。第四,大学生不能较好地处理个人感情问题,在与异性交往时心理不够成熟,缺乏处理感情困扰的能力。第五,家庭和外界存在不利影响,家庭的溺爱环境导致学生出现自私、任性等通病。此外,外界环境中的消费攀比、经济歧视和就业压力等都是诱发心理健康安全的“破窗”因素。

(四)大学生网络及公共安全中的“破窗”现象

大学生作为网络用户中比例庞大的群体,虽然多数能够较好地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学习生活,但是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安全“破窗”问题,不良的网络使用习惯会导致大学生对网络产生极度依赖心理,甚至可能造成网络成瘾障碍。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质发展不均衡,许多学生使用网络大多局限于聊天、游戏、电影电视三项功能,而“破窗”情况主要发生在浏览色情网站、网络诈骗与传销、痴迷网络游戏等方面。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大学生群体参加社会实践和公共活动日趋频繁,面对大量的安全隐患和不良诱惑,尤其在遇到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突发意外的时候大学生往往都不能很好地应对[3]。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缺乏,公共安全意识缺失,不能很好地掌握法律法规,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都是大学生在公共安全方面的“破窗”。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出现“破窗”的诱发因素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破窗”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主观方面因素包括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和道德素质偏低,而客观方面因素主要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机制的欠缺等。

(一)安全意识淡薄

当前社会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受到不法分子侵害的事情常有发生,但是大学生对此却缺乏足够认识。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还表现在对危险缺乏预见性,在危险来临前不能做好预先判断,更谈不上采取措施规避危险。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大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导致其安全防范观念较弱,安全素养普遍较低,遇到危险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当今社会纷繁复杂,面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诱惑,大学生往往缺乏自制力,在好奇心和过于自信的驱使下,常会寻求刺激来填补内心的思想空虚,最终导致受到伤害。很多大学生受到侵害的案例,从事后的分析来看都是可以将损失减小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

(二)安全知识匮乏

大学生安全知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高校普遍没有开设与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的公选课,仅有的安全知识也多是靠班主任在开班会的时候传授的,致使大学生获取权威有效的安全知识的渠道缺乏。即使有一些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公选课程,教育效果也较差,很多课程都流于形式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第二是一些大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真用心学习。此类课程沦为他们获得额外学分的一种方式,没有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修课”[4]。第三是很多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获取安全知识的有效途径,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能快速地获取安全常识。大学生安全知识的获取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起到决定性作用,高校和大学生都要把安全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要做到日常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三)道德素质偏低

一些大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中表现出与大学生身份不符的较低道德素质,而道德素质的偏低也会引起安全问题。缺乏文明礼貌、经常口吐脏话,由此同别人产生口角甚至引发肢体冲突;缺乏公共秩序意识,公共场所大呼小叫、插队加塞而与别人产生矛盾;破坏公物,甚至是一些公共安全设施,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缺少人情味和同情心,在别人遇到危险时只顾自己而不伸手援助等,在大学生中还有很多诸如上述的道德素质偏低的行为。道德素质与安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不能只谈享受不谈奉献、不能只谈权利不谈义务、不能只谈自由不谈约束。当前高校往往过多地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缺乏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评价和考核。

(四)管理机制欠缺

高校安全教育队伍不够专业,安全管理方式缺乏创新,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的任务都是由辅导员来完成,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专业性、系统性。即使有的高校能够做到大学生的日常安全教学,但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方式仍然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撑。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机制应当包括具体程序、教育内容、教育职责和奖惩方式等,可是一些高校并没有对上述要求进行明确和规范,有的学校虽然对此进行了明确,但比较笼统空洞,可操作性不强[5]。安全监管人员管理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于大学生各方面的安全检查不深入、不细致,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

四、修复大学生安全教育“破窗”的措施

如果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出现的“破窗现象”漠不关心、置若罔闻、反应迟缓或整改不力,那么紧接着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玻璃”,所以采取有效措施来修复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破窗”尤为重要。

(一)强化安全意识,修正“破窗”发生的思想堡垒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强化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大学生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学习防范的技能;同时要通过设立主题班会、邀请安全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使大学生了解到安全教育方面的问题,尽量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要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把教育内容更加详细化、模块化,避免泛泛而谈和空洞的书本教育。高校和学生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做好生命教育的启迪、发动以及引领,要积极转变学校的教育观念,使生命教育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使大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预防和彻底杜绝安全事故。

(二)丰富安全知识,杜绝“破窗”发生的教育缺失

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将传统教学与现场实践、新媒体相结合,扩大安全教育的途径。传统教学主要运用在一些公民道德素质、安全法律法规、行业操作规范的学习上,已制订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具有很好的教育借鉴作用。高校可带领学生参观安全教育警示基地,通过实景模拟和互动体验的方式,集中了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安全知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新的尝试,当代的大学生几乎时刻都在刷微博、玩微信,高校可以在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上定期安全常识、安全提醒以及安全问题通报,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可以有更显著的教育效果。安全知识是不断地更新发展的,因此高校必须保持学习渠道畅通,使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所以大学生安全和高校安全管理发展的需要成为新时代赋予高校教育管理者新的使命。

(三)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截断“破窗”发生的问题渠道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不安全环境,减少不安全行为,通过健康饮食与合理运动来增强体质,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并遵守交通法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要谨慎,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的关系,尤其要正确处理恋爱的关系。大学生还要妥善保管好个人财物,坚决不贪意外之财,保管好自己的各种有效证件,在遇到危险时要保持精神上的镇定,克服畏惧、恐慌情绪,冷静分析所处的环境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心理健康角度方面,大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和客观评价自己,改造自己并塑造健全的人格,在实践中逐步改变个性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形成健康稳定的人格结构和特点,以不变应万变;还要加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心理耐受力。在网络安全方面,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自我防控、预防网络犯罪,同时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还要明确网络行为的使用规范,不仅要保护个人隐私,更不能做违反道德甚至违法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诱惑面前,大学生要保持冷静,从容正确地处理网络行为,构筑健全的网络心理防线。

(四)提升道德素质修养,加强“破窗”发生的自我预警

大学生要重视对自己内在的培养,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对照道德标准坚持正确的并及时改正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大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保持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认识到德才兼备的重要性,在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要讲究社会公德和基本道德素质,用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与知识服务社会,不要滥用知识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道德实践是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大学生道德理想的树立和道德信念的巩固,离不开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把道德实践渗透到道德建设的全过程,提高道德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道德上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

(五)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完善“破窗”发生的预防途径

大学生安全教育不到位与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是高校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更要着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监管责任制,完善制度实施,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召开学习安全会议。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做到更加全面和细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高校的安全和稳定。高校要主动成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指导协调与监督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部署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重大决策并分析形势;研究解决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重大问题。高校要建立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形势定期研判、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情况通报预警、安全隐患与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化解等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学校应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奖惩机制,实行目标管理,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作为晋升评优以及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是大学生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完成学业和立志成才的最基本条件,从“破窗效应”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任何一种问题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问题的无限扩展。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破窗效应”的启示,当高校管理者面对各种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只有采取措施扭转形势,解决“破窗效应”所产生的问题,保持持续改进和优化,才是高校管理者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主题。

[参考文献]

[1]薛永存,张建双.基于破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新西部,2017(2):113.

[2]车五丰.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问题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3):132-133.

[3]朱斌,李刚.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1):97-98.

[4]孙绪曙.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