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教学范例

素质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教学范文1

一、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相对于科学知识、专业素质而言,是一种基础的社会文化素质,其实质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人文是指人性和教养,这是每个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正是在这方面给人以指向并授予人以能力和方法的教育。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是以个人的爱好和自我价值取向为基础,通过校园文化和社会影响去熏陶,获得人格的塑造和教养的提高。在社会科学,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接受人文精神教育比较直接,易受感染,但人文精神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自然科学中也时时彰显着人文精神。不分文理生,大学数学教育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如影相随的,大学数学教育既是知识的教育,也是人文素质的教育,我们应该坚持二者的统一。在有文字记载以前,简单的数学(数字和算术)就出现了。数学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文化力量,在埃及和巴比伦,数学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在古希腊,数学是哲学的一部分;在我国古代,数学包含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19世纪,数学与艺术同时从古典进入现代,20世纪以来,抽象化成为数学和人文学科的共性。但是在今天,伟大的数学家柯朗提醒我们:“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应用,忽视了数学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数学教学逐渐演变成毫无意义的单纯解题训练。”实际情况确实这样:学生上课来了,下课去了。刚才还聒噪的课堂上只留下黑板上写了又擦、擦了又写的一堆公式与符号,耳际仍回荡着做题、解题,其他的什么也没有留下。下课后,手机、游戏机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毫无疑问,数学本是生动活泼的,现在却变成了程式化的解题,变成了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这种数学教育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造成了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内在情感缺乏,人文精神失落,迷失了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对数学学习及其他领域的事物缺乏热情和执着的追求。究其原因,是人文素质的缺失。2007年3月,日本学者野依良治严肃指出:“如果我们的价值观不改变,我们将面临灾难。”怎么办?“科学与人文以及社会科学应该成为统一系统。”作为高校数学教师,就要为这一目标服务,为这一价值观而努力。

二、大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大学数学教师除了具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数学修养,还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熟悉人文方法,同时更应具备若干人文素养,这也是任何一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精神。

1.强烈的责任感和亲和力

责任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素质,只有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将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将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来。如果教师没有了责任感,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教书育人”就是一句空谈。教师的亲和力恰是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慧眼识珠,能发现学生的灵气和潜能,并且及时给予引导和赞赏,肯定学生的能力;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不恰当行为,并能用巧妙委婉的方式轻松制止,而对于有悖原则的问题,能够恰到好处地严格要求学生。关心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任何时候,有责任感的教师都会心怀一份激动,心怀一份荣幸,心怀一份庄重,挑起“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历史重担。

2.爱心与宽容

教师的爱心可以从细微处入手:学生的笔掉地上了,轻轻地捡起来还给他;天气骤变,提醒学生及时添衣;学生病了,送去暖暖的贴心的问候;学生犯了错误,不当面批评,私下里悄悄与之沟通,将问题化解于无形。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心,就会在和谐美好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宽容是教师对学生关爱的体现,同一课堂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各地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基础有高有低,学习数学的能力有强有弱,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提前考虑到这一点,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对待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很有天赋。比如:有的学生数学不好,但他擅长写作,又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从这方面,我们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好学生。就如李时珍三次参加乡试,总也考不上,却喜欢摆弄药材,历时26年完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并且医术高超,被称为神医,名震天下。

3.博学多才,具有演讲力

要带给学生数学以外的知识,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师需要博览群书,充分了解数学史:它不是简单的数学家的故事集和数学成果史,而是数学思想史;了解数学文化:大量的问题、猜想、谬论,丰富的思想方法、认识论等,其实教师要掌握的远比这宽广得多,数学教师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广泛涉猎。一位教育学家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的教师,才是精于自己学科的人。”除此种种,教师更需要用语言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不是表演,也不是舞台上的演讲,却是语言的艺术。具有演讲力的教师能够用幽默风趣的语准确恰当地传授内容,他善于控制课堂,往往在无形中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习效果往往很好。

4.客观公正,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件事,不偏不倚,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师自己的尊重。学生感觉到了教师的公正平等、一视同仁,他就会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有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组织管理课堂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要通过公正民主的态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协调突发的各类问题与矛盾。只有以身作则,考虑学生的情感,才能有效管理课堂、组织教学。

三、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1.数学教学中贯穿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课本中字斟句酌的叙述,未能表现出数学创造过程中的斗争、挫折,以及在建立一个可行的结构之前,数学家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学生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他将不仅获得真知灼见,还将获得顽强地探究他所攻问题的勇气,并且不会因为他自己的工作并非完美无缺而感到颓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再现数学历史情景,学生在课堂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在历史上也必定为数学家们所遇到。让学生认识和把握数学思想,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再现历史,在再现数学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数学家对自己学科的痴迷、执着、顽强甚至献身的励志故事,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数学家又有其不同之处,他们的研究并不仅仅限于数学领域,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工科领域,甚至社会科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中都有数学家对数学的非凡应用,这种涉猎的广泛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同样,现代生活中,掌握了数学,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将会无往而不胜,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也处处留下了数学的足迹。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善于发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挖掘出来,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

2.介绍数学方法论,重视理性思维的培养

近看大海波涛澎湃,远看则风平浪静;“一叶而知天下秋”,是说关注局部预测整体,至于“草色遥看近却无”则强调整体观察,不可限于局部所见。这是大自然中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其实在高等数学中,整体与局部的互动也无时不在:函数的在一点的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是局部性质,在区间上的相应性质则是整体的;把有限看作局部,无限则是整体;数学中也存在大量的矛盾:正与负,有限与无限,常量与变量,微分与积分,连续与间断等概念之间看似不可逾越,但矛盾并不永远是对立的,它也是统一的:考虑变量、负数、极限、积分都是以常量、正数、有限、微分出发去分析,而且有些时候,矛盾也可以转化,如:对可去间断点,补充或改变这点的函数值就可变为连续点。数学中处处都存在着辩证的思想,通过有针对性地渗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3.加强文理融合,挖掘数学中的人文内涵

大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合适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丰富的人文内涵:古希腊学者希伯斯冒着被抛进大海的危险向“万物皆数”提出质疑;对数学和物理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阿基米德,不仅是理论天才和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更是一个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英雄楷模;罗巴切夫斯基在提出非欧几何后,不但没有赢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反而遭受到各种歪曲、讥讽和攻击,但他仍然坚信真理终将会被人们认识;西方理性数学的倡导者泰勒斯,生活清贫,甚至遭到人们的嘲讽,但仍醉心于钻研科学;魏尔斯特拉斯、戴德金等众多数学家为了数学研究终身未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怀尔斯教授10岁看到费马大猜想就下定决心:他必须解决它。经过数十年数学知识的积累和8年的孤军奋战,他终于用130页长的篇幅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样地,陈景润在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潜心研究,终摘得哥德巴赫猜想的桂冠,成为中国科学春天的一道盛景等,这些无一不给学生以启迪和心灵的震撼,使学生养成公正、坚韧和勇敢的个性特征,养成捍卫客观真理的个性特点。大学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输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用这种精神去鼓励学生对科学、对知识的探求,培养他们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在日常的数学中灌输人文理念,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智慧得到提升。

四、结语

大学数学的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数学本身的理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数学的方法、思想和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使其能够敏捷地、创造性地应用数学。最关键的是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其人文素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优秀人才。

作者:刘江蓉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素质教育实施探究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质量成倍增长的信息时代,学校的任何一门学科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人类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并让他们记住这些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将科学方法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进去。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如高中生物课本中生长素的发现,遗传规律的发现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心地挖掘出许多讲科学方法的内容。比如运用生物科学发展史知识,向学生介绍科学方法,如在讲“循环系统”时,介绍哈维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发现血液循环。至于在讲到细胞亚显微结构时,采用的是不具有任何分化特征的“模式细胞”。这是一种理想模型,在现实世界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它又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纯化反映。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常常在科学研究中用来对付较复杂的实际事物及其作用过程,使问题的处理大大简化,突出了主要特征,便于进行逻辑思维,略加修正即可得到实际结果。这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适当时机向学生介绍。总之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关键,生物学教学应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学法渗透。

二、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探索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生物课中的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获得基本的操作技能,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素质,初步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可以在实验教学中按下列模式进行教学: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动机,改进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3.启发学生思考,把主动的直观引向抽象思维;

4.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5.组织课堂练习,达到对实验的巩固和强化,并使学生学以致用。这样做学生不仅特别喜欢上实验课,表现出积极热情,而且还踊跃动手参与操作,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有目的地观察研究生命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生物学上处处是迷: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细胞为什么要分裂?染色体为什么会有规律运动?光合作用的机理是什么?等等,都可引出丰富的猜想。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要求他们解释猜测的逻辑过程,也不对看来十分“荒谬”的猜测进行批评性的评价,但我们教师应讲解一下提出假设的一般方法,例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细胞学家巴斯德从乳酸杆菌使啤酒变酸和细菌使蚕生病这两次发现,终于提出了细菌致病的一般原理。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但也不能等待事实材料的全面系统积累;提出的假设要能够综合地解释已有事实,预见未来的事件,并包含能够中实践中检验的结论。

作者:阮德江 单位: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创新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素质教育有形式化倾向:

素质教育呈现出很大的形式主义,究其原因是为了发展素质教育而做的一些掩饰工作,这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几乎没有作用。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老师的课件五彩缤纷,多种多样,老师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忙忙碌碌。在貌似时尚的小学语文课堂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机。素质教育成为老师比拼课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各出奇招。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托,教学方式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仅仅追求形式和技术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需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学到多少东西,甚至学生会为了出彩的课堂疲于奔波、应付,最终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1.2学生缺乏自主活动:

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性是素质教学推崇和重视的,看重学生智慧和潜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自主的活动中才能被有效的培养、激发、调动。所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定位学习目标、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有效的结合班级的交互活动,真正的尊重并确立学生为教育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然而实际情况是,老师重视课堂知识的讲解工作,学生的实践环节被老师的讲解活动占用,学生缺少必须的实践,缺失自主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就不能很好的被激发。

1.3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的,这两种教育模式截然不同。我们应该了解,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然实际上,在升学等体制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很大的应试教育体制残留,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以知识为基础并走向知识,试图在各知识点之间找出联系和关系,然后辅以相关的记忆方法,把知识点生硬的装入学生脑中,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心理素质、合作精神等的培养。

2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2.1从主客体关系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品格。要想开发思维就必须常有疑问,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比老师自己提出问题效果要好很多。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脑、手、眼、口等共用,把问题妥善的解决,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其二,老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的发挥。老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为基础,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教学技巧和教学环节上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不仅乐学、爱学,更让所学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能力。在课堂教授环节发挥主导作用。老师在这一环节以所学内容的重点为基础,简单、明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发挥示范作用。其三,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老师要重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切实的发挥指导作用,当学生的思维有所偏离时,老师要及时的纠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升自身的各项素质。

2.2从功能指向上,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素质。我们要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坚决的贯彻这一思想。老师以教材为基础,让小学生学会审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品质。使用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领悟合作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具有较好的表述能力和心理素质。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勇于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2.3从教学内容上,体现能力本位:

教材是小学语文开展教学内容的依托和蓝本,但是,教材内容仅仅发挥培养小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能力,这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一方面,要切实的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度,把隐藏在教材背后的知识挖掘出,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汲取语文中的养分,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的了解小学语文教材以及开展学习的内在目的。不仅如此,老师还需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给学生传达更多“美”的东西,这对道德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3结束语

自素质教育出现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追捧,这种和应试教育相对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好处,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而作为实用性较强的语文学科,小学生有必要夯实基础。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为引导,创新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作者:闫莉莉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站前小学

第四篇:高中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一、素质教育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一)确立主体地位。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制约,最终必然导致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具体内容如下:

1.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心理特征研究,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强能力。

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的喜悦感与满足感。

3.给予学生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为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4.建立创造性教学机制,重视分组练习,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保持学生有充裕时间进行体育练习,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与耐心教导,促进教和学的统一结合,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前翻滚练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球体和方砖的滚动方式,思考规范的动作流程,逐渐理解动作要领,如讲解跳马技术时,可先向学生讲授物理学中斜上抛的原理,让学生理解人体运动轨迹与发力点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动作技术。

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理念,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如进行长跑训练时,教师除了教授跑法技术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学会控制奔跑速度,掌握换气间歇时间,缓解身体“极点”,以及长跑过后补充水分和盐分,消除身体疲劳等。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这样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体育知识,还能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

(二)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具备强健的体魄,更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身体和大脑结合的独特性,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如在短跑练习中可组织小组赛,赛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并对结果进行合理评价,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此外,深入学生群体,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建立强大心理素质有深刻意义。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教师不能仅用考试成绩的优劣判定教育质量的好坏,要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判定,因此,教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多维评价,如对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实现加分减分制:一方面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对学生体育训练成果进行分数评定,另一方面是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增加加分项目,对完成项目考核的学生进行加分。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合适的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如比较受学生欢迎的篮球、足球等项目。

(四)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个性。

体育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将体育活动延伸到课外,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并非以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而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根据科学计划和要求,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练习,如可在年级中组织进行足球比赛,并采取淘汰赛制,在其中选取运动天赋较强的学生,进一步培养体育技能和良好体育习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从而建立丰富的个性和生活态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也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阶段,因此,体育教师要将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探索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他们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作者:孙建 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平煤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究

一、回归课本,挖掘教材资源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或许过于依赖化学教材。或是直接脱离教材,针对教学脱离教材的事实,我认为教学应该回归课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首先我们要了解编书者的设计思维和排序思维,要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内容,为什么会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只有做到“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继而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彻底理解化学课本上所提到的一系列概念和原理。在学习“原电池”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原电池”的构成原理和示意图以动画模拟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看到原电池的构成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次要关注教材中提到的实验现象。对于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现象,在实验的开始阶段,教材并不会直接给出有关实验现象,而是会一步步地启发学生尝试和探究。比如在做“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提示从浮、熔和红等关键点进行探究,进而完整有效地归纳出实验的准确现象。再者要精心利用教材中的化学习题,让化学题目真正达到解惑和归纳的目的。在化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将pH为5的盐酸稀释1000倍,那么pH是否会变为8呢?”不少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会想当然的认为盐酸溶液稀释了1000倍,PH很显然应该是8了,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于是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pH没有变成8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给学生举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同学们都有喝过糖水的经历吧?那么谁能告诉我如果将糖水无限制的稀释后,糖水会变成苦水吗?”以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简单明了地理解了盐酸的pH为何不会变为8,如此我们再来讨论盐酸稀释的化学原理,便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教学不应脱离教材,而应该回归课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才是化学教学的“王道”。

二、倡导民主,鼓励创新精神

民主氛围的营造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关键,所以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我提倡倡导民主,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才能在班级里成功地营造民主的氛围呢?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彻底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教师的指导主动探索化学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成为“小老师”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大胆地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言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尽可能采取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竞赛学习、游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这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完全放松自己,从而营造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彻底放松自己,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才能被彻底激发。比如在检验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实验中,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给出的检验方法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检验,而是让学生在班级里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进而将验证实验变为探究实验。在热烈讨论的课堂中,有学生提出:“我们可以通过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物理性质区分二者,比如检验它们的密度。”在此学生的启发下,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可以将一片菜叶放到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中,看其下落情况。”有的学生也不甘落后,提出:“我们也可以在其中放入小金鱼啊,看看小金鱼是否会存活。”学生的思维逐渐得到发散。最后我让学生在这两种方法中选择出最优方法,讨论的结果是“不应该随便以一条生命为实验的代价,我们应该爱惜小动物的生命”。由此最优方案便应运而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而创新思维也在不断讨论和思考中变得更灵活。

三、沟通交流,实现情感共鸣

在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支撑,只有师生之间实现有效的情感共鸣,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要想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多与学生沟通,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有关知识时,教师让学生结合学习过的知识测量二氧化硫的酸碱度,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快找到解决方法,但是仍然有极少数化学基础差、学习不认真的学生想不到用紫色的石蕊试纸检验二氧化硫的酸碱性,这时,面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现状,教师不能直接进行批评和埋怨。对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显然已经习惯了教师的埋怨和批评,为了彻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要做的就是以真诚的心鼓励学生。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无障碍沟通,教师可以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小事入手。情感共鸣的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如此之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只有真诚地付出,才能得到学生真挚的回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环境下,高中化学应该回归课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民主为基础,鼓励创新精神;沟通交流,实现情感共鸣。只有这样,化学教学才能向着正确、高效的方向发展,学生也才能更好地成长。

作者:丁光廷 单位:江苏省铁富高级中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渗透浅析

一、抓住学生兴趣渗透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时的学生大多处于6-12岁之间,这时候的学生对玩的兴趣是非常大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他们在上课时很容易走神,教师如果不善于观察那么很有可以能一节课都是在做无用功即使教师的讲解能力非常的出色,学生如果心思不在课堂之上那么怎么才能在课堂教育上渗透素质教育呢?例如:在学习“圆”这门课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举一些与学生玩耍的相关的一些玩具。比如孩子们经常玩的玻璃球、皮球、足球,这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这样不接可以提高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抓住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用学生的兴趣点融入到教学当中这样的课堂既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听不进去,也不会让老师上课忙于管纪律从而浪费了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那么如何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善于观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才能知道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知道学生们所喜爱的游戏是什么玩具是什么,在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时候,我想每个学生的心思就都会在课堂之上,这只是教师更要把握好尺度,给学生培养一些素质习惯时,不要给学生一下设计太多毕竟人都是会犯错了,在学生犯错时在给学生进行一个教育,我想这样的效果也要好过每一个教师每天不停的教导了。

二、学习数学逻辑培养学生严谨的精神

数学是一门统计与计算为一身的学科,通过反锁的计算得出结果本事一门十分枯燥的学科,数学是我国从小就开始学习的科目之一,我想着其中不单单因为他是我国三大主科之一,而更重要的则是数学也是给一个人的成长能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的科目,素质教育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而一个严谨的态度我认为在今后学生所经历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严谨的要读对一个人一生的帮助我想就不用我跟每一位老师所说了。数学的好处在人的成长中是非常多的,他锻炼着每一个学生的心态,并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性和对待事物严谨的心态,在小学所学习的数学因为孩子都是在打基础的阶段,数学并没有很多繁琐的计算,更多的是对数学概念的会更生动理解与对数学逻辑的培养。这就是教师在教导数学要抓住的点,要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就贯穿这一个点,无时无刻的帮助学生培养严谨的态度与素质教育,真正的做到再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例如,在做计算题的时候,老师要提醒学生做题要仔细,不要急于求成做完题要仔细检查,培养学生做完题要仔细检查不要因为自己的粗心而丢掉不该丢的分。

三、增强自身的讲课魅力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老师是传播道理,教授专业,解答疑惑的人,但教师在传播知识的时候要时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教学时的态度是一个什么样态度,教师所传播的知识时如果是一个非常恶劣的形象我想即使学生的成绩非常高,但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用呢?学生是不是真的得到的良好的素质教育还是仅仅是学到了知识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做人了呢。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讲解技巧以保证给学生在讲解时学到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有人生的道理。教师还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俗话说的好一个老师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要保证自己的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要想保证可以给学生一个好的教学的话首先就要保证自己的专业知识足够充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到知识时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教师再有了足够的知识就是要考虑自己的讲解技巧了,讲解时多用一些丰富而生动的语言这可以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的语言会让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对教师所说的东西更加用心关注,我想这是教师只有轻轻的点出一些道理,学生也一定会自己进行思考的。教师教学时的态度更是重中之重,术利用一个什么样榜样的引路人这知己影响了学生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教师在平时的一举一动都要注意。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要以自身为榜样,在教学生问题的时候,不要嫌麻烦去说学生笨,这样不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将这种陋习传染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学习氛围。小学的学生年龄小,没有自己的认识对教师所教的大部分都是去模仿,我想如果教师有什么陋习,学生必然也会被传染。因此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这必定也会在数学的素质教育中贡献出一份力量。

四、总结

上文是我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自己的看法,我相信在每个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也一定会让每一个在学习数学科目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功效,素质教育就是在指怎样做人,每一个老师都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对象,不单单是在学习上,而在人生上的学习更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在每个老师的不利下一定也会给学生创造一个素质的“无烟环境”帮助学生们更加好的成长。

作者:刘全利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第三实验小学校

第七篇:初中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研究

一、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方面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要求提出后,英语教学方式就要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要在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阅读和听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准。深受“考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上只是注重对语法和知识点的讲解,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口语交流的训练和培养,这就造成了人们常说的“哑巴英语”现象出现。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相应的英语交流和沟通,根本满足不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改善。

2.教学方式方面的问题。

由于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采用的是口头加板书的方式给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枯燥繁琐,使得一些学生学习英语比较吃力。英语教师在对知识讲解之后,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会给学生提出大量的英语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完全忽略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不了当前的教学水平。

3.教学兴趣方面的问题。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素质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语法的讲解,课堂上缺乏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这样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缺少活跃分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只是为了达到考试要求,找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所在。而从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下来看,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为学生提供英语互动交流的时间,多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有助于教学兴趣的激发。

4.课外学习方面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初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课余时间都在参加各种培训班,因此在课外活动生活中缺乏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同时也能提升英语教师的课堂效果。

二、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改进办法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英语听力、阅读、写作以及英语口语交流等能力的培养。依据这种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过程中,相应的增加一些时间,让每一位同学都有用英语交流沟通的机会,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哑巴英语”的现象。

2.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初中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达到考试要求。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相应的减少自己英语语法等方面的讲述时间,多为学生留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此期间英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该给与学生认真耐心的讲解。与此同时,在课堂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对话,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以上谈及的问题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明显不足,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地位,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为此,英语教师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多为学生提供积极发言发问的机会,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英语课堂气氛。

4.改进学生在课外对英语的学习态度。

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主动学生在课外对英语的学习态度,要提醒并鼓励学生加强对课外英语的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英语教师在课后应该要求学生多看一些英语的电视节目以及英语书籍,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初中学生对英语文化、英语知识的理解,还能相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当前,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对其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但是素质教育不应仅仅只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还应该把素质教育融入到所有的初中学科当中,从而提升初中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作者:王炜 单位:湖北房县上龛中学

第八篇: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培养探索

一、文化品质素质教育的培养

文化学习素质就是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自己会学的素质,换一种说法就是“学会学习”的素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文有工具性这一命题出发,语文教学的目的也就应该包括这样两个层次;一是教学生认识和掌握工具;二是指导学生会运用工具进行语文实践。通过实践培养能力,培养素质。如介绍字典等工具书的使用后,应该及时组织大量的“使用实践”,由学生自己去解决以后碰到的字词问题。再如掌握了现代文阅读的规律、方法和思路,应该放手让学生到现代文的海洋自由翱翔。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保证。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学会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坏将会对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应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遵守纪律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等。对于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人们早有共识,不再详述。

二、审美素质的培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是一门不仅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培养人格素质的特殊课程。全面提高人文素质,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子,是现代社会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之一。而以往的教学中社会功利观念的影响,片面强化语文工具性,教学中知识至上,分析为主,淡化了美育教学要求,同时反过来也影响了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知识教学,对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借助语文这个美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熏陶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性,创造美的人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教师应当对学生指明并揭示文艺作品中的真正的美,并要保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真正的美、祖国自然的美、人物品格与品行的美、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与活动的美。”现在的语文课本精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这些篇章或对美好的事物追求,或对英雄人物歌颂,或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美。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进行审美教育。

三、思维、交际素质的培养

新课标“教学原则”强调,语文教学“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说,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因此,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能依据一定的思维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素质的培养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所谓思维素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是衡量一个人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和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思维素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素质的培养必须立足教学过程,依据思维规律,通过纵向拓展思路、横向深入探索、灵活转化问题等方式,使思维主体逐步形成,主动探索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素质的培养有两个方面,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表达能力是交际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故称之为“表达交际素质”,它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各种交际等都离不开表达交际素质。当今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人的适应力、竞争力、推动力等都需要靠口才加以展示,现代人才观认为,没有口才便不是完美的人才。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口才已列为聘用人才的重要条件。社会的开放扩大了人们交际的范围,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际明显增强,语言的交际价值日趋体现,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事业的成败。

四、总结

一个人语文素质是以上三种素质的总和。其本质是会学习,会做人,会审美,会思考,会交际。它是一种修养。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能说会写”。因此,语文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只要从观念、方法、思路上对教材建设、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机制等进行彻底改革,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约束,迎来素质教育的美好明天。

作者:韩建奇 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城关学区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浅议

1.统一认识,确定思路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近几年来,各级领导一直都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对各地的教师进行激励和鞭策,同时也对教育改革工作给予支持和肯定。为了统一认识,学校从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入手,加深全体教职工对中小学教育必须“转轨”和如何“转轨”的理解,进而理清实施工作的思路,即全面启动,整体规划,区域推进,分类指导,抓点带面,树立典型。在全面启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山区与沿海学校的不平衡性,学校与学校自身发展基础不同,在制订总体规划、提出共同目标的同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充分发挥各校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同时,运用抓点带面的方法,总结推广典型的经验,加强分类指导,以各个局部的突破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更新观念,调整认识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对语文能力的培养。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力是指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如果教师只注重于传播书本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那么,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势必成为书呆子。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大不了解决“一餐问题”,而“授人以渔”则教会了其一项生活技能,解决了其以后的生活问题。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不正是“授人以鱼”行为吗?要想改变现状,我们要彻底抛弃以分数衡量学生好坏的观念。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绝不可忽视教给学生适当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先摒弃“授人以鱼”的旧观念,提倡“授人以渔”的新思想。

3.实施素质教育,开拓创新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有创新精神。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要敢于标新立异。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必须从娃娃抓起,小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是科教兴国的前沿阵地。而小学语文教育更是小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学包括字、词、句、段、篇的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写一篇好的文章。那么如何写好一篇文章呢?首先教师应当要传播给学生写作知识,当然这不能机械地进行,否则就不利于小学生素质培养。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作文题目不宜定得过死,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平时多进行一些半命题或自由命题的作文训练;其次,把作文课堂适当移到课外,如,写游戏活动,可把学生带到操场,先让学生进行活动,一边活动一边让学生说说感受;最后,回到教室让学生把参加实际活动的过程写下来,这样就容易多了,内容丰富,语句生动形象,学生们写出来的作文既有真实性,又具有生动性,同时,学生们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4.注重德育,弘扬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德育的前沿阵地。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接班人的重任,如果小学阶段忽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势必影响到将来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因此,从长远看,德育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的振兴。文学作品里饱含着丰富的感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激发出学生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热的感情,但是,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注重净化学生的心灵,既让学生产生健康的“情”,又懂得正确的“理”,情理一体,才能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思想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改革开放的特殊国情中,各种思想都普遍存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充当一个小学生的过滤器,以使学生从我们的言传身教中得到纯净的、健康向上的、积极的东西。另外,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我们摒弃一切传统的东西,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进一步让学生继承和发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

5.总结

素质教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1前言

在本文基于素质教学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展开的研究中,笔者选择了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而由此我们就能够保证本文所提出的更好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对策具备更高的可行性。

2音乐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为了较为深入完成此研究,本文结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与相关文献资料,就音乐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而这一论述将围绕教学模式陈旧、重视程度缺乏、没有结合学生兴趣三方面展开。

2.1教学模式陈旧

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很多学校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相关音乐教师仍旧结合传统教学理念开展具体的音乐教学所致,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没有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中心、师生间的互动缺乏、忽略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兴趣培养等都属于教学模式陈旧这一普遍性问题的具体表现,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本身与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自然会受到较为负面的影响[1]。

2.2重视程度缺乏

除了教学模式陈旧外,相关学校对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缺乏同样属于该领域教学的普遍性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素质教育由口号转化为实际,但很多学校的领导与教师往往对音乐课程抱有一种上不上皆可的态度,这种重视程度的缺乏往往会导致音乐课程遭侵占、学生与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的认知发生转变等情况的出现,而这类情况下的音乐教育教学自然难以实现高质量展开[2]。

2.3没有结合学生兴趣

除了上述两方面外,学校音乐教学没有结合学生兴趣的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音乐教师在结合教材进行的授课过程中,往往不能够较好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具体授课,这自然就使得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难以实现较好提升,而这一普遍性问题的存在与音乐教师对自身工作的不重视、与学生之间存在代沟有着较强的联系,学生难以从音乐教学中感受到乐趣,自然使得这一教学的有效性较低[3]。

3更好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较为直观地了解了我国当下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结合这一问题与笔者实际调查,本文提出了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更好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转变音乐教学理念、改革音乐教学手段与内容、加强学生音乐实践、提升师资素质等四方面是这一对策的具体组成。

3.1转变音乐教学理念

对于转变音乐教学理念这一对策来说,要求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制定者汲取传统音乐教学精华并摒弃其中不符合时展的内容,同时结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保证音乐教学改革的合理性与实效性,我国当下各类学校存在的音乐教学普遍性问题也才能够得到较好解决。此外,具体的学校课程的管理层与音乐教师也需要认识到教学改革所带来的音乐教学理念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音乐教学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3.2改革音乐教学手段与内容

对于改革音乐教学手段来说,这一对策属于最为直接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对策,这一对策需要结合我国各类学校有限的音乐教学课时分配,并结合音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简展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将为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乐曲欣赏、现场乐器参观都属于相关音乐教师可以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

3.3加强学生音乐实践

为了较好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音乐实践也是这一改革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之一。上文中笔者提到我国音乐教学存在着没有结合学生兴趣的普遍性问题,而结合这一问题相关音乐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音乐实践加强的激发点,并真正将学生视作音乐教学的主体,这样才能够保证音乐时间这一改革对策较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3.4提升师资素质

对于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学开展来说,音乐教师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使得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只有在高素质师资力量的支持下才能够实现较好展开。笔者建议相关学校大力吸纳优秀音乐教学人才,并为校内音乐教师提供充足的进修机会,这样就能够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展开提供有力支持。

4结论

在本文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来音乐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更好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而结合这一系列内容我们能够较为直观认识到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对于我国素质教育推进的重要性,希望这一认知能够为相关学校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王刚,王莹.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9):114-116.

[2]王媛.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探析[J].音乐时空,2014,(21):175.

素质教育教学范文3

摘要:

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科目职业,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科学有效的与素质教育之间相结合,以形成一种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互动教学方式。通过音乐教学和素质教育的互动结合,能有效提高高职学生音乐学习的创造性,帮助他们构建健全人格,并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因此,我国的高职院校应当重视音乐教学和素质教育之间的互动结合,来实现对高职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

高职;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意义;策略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认为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应当重视对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这也就导致有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很难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而在时代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今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市场对高职学生的需求除了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求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中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结合来时先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

1、帮助高职学生构建健全人格

受社会传统思想偏见的影响,人们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会存有成绩不好,素质不高的偏见,加上入校后他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新的生活,因此,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叫声起来说,针对学生的情绪实施正面的引导就成为了他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在高职院校中,素质教育以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思想,并形成正确的到的思维模式,而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情感的出动来使学生的心灵和内在情感得到净化,并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同过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互动教学关系的构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也有很大的帮助。

2、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素养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素质教育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学,则能够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这主要是因为,通过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互动教学可以从音乐教学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以及素质教育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出发达到有机的结合,从而在提高学生在艺术层面的艺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穿凿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在素质修养方面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人格魅力,进而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在艺术审美修养方面的提高。

3、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提高

通过实践研究证明,通过音乐的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智力,并帮助学生提高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从本质上来看,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教学,需要学生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对音乐中所描述的因素进行认知,因而,通过音乐的学习也可以有效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感知音乐魅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而将音乐教学和素质教学之间进行互动的结合,便在发挥音乐教育提高想象能力的同时,以素质教育的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来培养学生在创造方面的意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自身创造力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和素质教学互动结合的措施

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就要从学生文化、修养、素质、艺术、道德等各方面进行提高,通过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互动结合,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发挥在那。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时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互动结合:

1、对高职教育的模式进行改革

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就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中对高职学生的偏见看法,并且要在注重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文化和艺术教育,以达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在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导向,增设相关的音乐、素质互动教学的课程。而对于课程的安排则可以设计选修和必修共同进行的方式,使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逐渐与专业技能教学保持在同一高度,进而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提高。

2、加强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的建设

无论是在音乐教育、素质教育还是专业的技能教育,教师在在其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关于教学的计划和课堂的设计等不同的方面都需要依靠教师的创造能力来呈现,也正因如此,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养的高低对教学的效率和成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要使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形成科学有效的互动结合,除了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教学技能之外,对其自身的综合教学素养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我国的各高职院校就当加强在师资力量方面的建设。在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3、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改革

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改革也是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的高职院校在音乐教学和素质教育之间的互动结合中,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比如“奥尔夫互动教学”这种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通过课堂的互动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构架那种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比如,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来使课堂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进而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促进他们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在时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而,高职院校应当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桎梏,在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通过音乐教育和素质教学之间的互动结合来加强学生在艺术修养、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以此来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

作者:郑旦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冉令军.润物无声启迪心灵——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1(06).

[2]岳雷.谈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

[3]文志杰.有关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8(12).

第二篇:创新医学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思考

【摘要】

深入学习新形势下医学高职生素质教育理论内涵,展望未来社会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当前医学高职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认为在医学高职教育教学中,医学生的素质培养应在明确方向,找准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读书交流、讲座等形式加以创新,结合课堂教学,系统化加以实施。

【关键词】

医学高职生;素质教育;系统化

从事医学高职教育30余年,出于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责任感及兴趣,在尽力讲好每一堂课的同时,时常思考:如此的学生将面临怎样的社会选择?他们能适应将来社会发展吗?作为高职教育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使我们的受教育者高质量,成为“名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教学管理者的高水平和教师的高素质是成就优秀学生的关键。而不断的学习,注重自我修养的完善和文化水准的提高是前提。其中内涵很多,需不断自省和自拷……

1宏观上的优良素质

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国际环境的动荡来看,21世纪的医学高职生首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明辨是非,捍卫正义;具有平等意识和互助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勤俭自律;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勇于投身社会变革带来的各种挑战;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以达到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同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谐统一的发展。所有这些素质要求的培养,绝非靠开设某些课程或在某些阶段教学完成,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每位教职员工,通过自己的工作或行为,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氛围或是一种风气。学生在其中被渲染、被感化、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优良素质。

2高职素质培养应重视的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它有别于一般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点在于创造型而非执行型。因为高职教育是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直接的教育形式之一,应该及时适应社会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及其所带来的人才市场需求的巨大变化,准确把握学生素质培养的重心取向。2.1必须在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切实强化创造性和智力性的职业技能培养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技能分为智力性技能和动作性技能;按照技能的创造性,又可分为创造性技能和再生性技能[1]。本世纪医学研究与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升级,对智力性与创新性技能的需求要高于再生性、动作性技能,因而医学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创业的勇气和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必须大力提升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应变性通过采用采用宽口径专业群集课程,在着力培养学生对医学职业技术的理解能力和掌控能力的同时,特别强调创造性地从事工作以及处理个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群或跨职业岗位的能力,即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性,以适应未来职业形势的变迁,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在美国兴起的生计教育理论指出:“学校不但应使学生在职业生涯阶梯上稳定地迈出第一步,而且应使其能继续发展,以获得更大成功,也就是说,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和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和人的自由联系起来,和人的尊严联系起来,和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械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途径,而且还能成为提升的需求层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4]。

3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多年教学实践笔者深感,医学高职教育是一种年轻的教育形式,需要在探索中前行。存在一些问题和认识上的偏差,需要不断修正。

3.1明确新形势下素质培养的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怎样才是优良素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入校以后就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并通过读书报告会等形式经常交流读书体会,使学生把抽象的优良素质标准具体化、形象化。他们会在书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下,初步形成自己的思想或观点,这是行动的前提。

3.2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请著名的国学专家,以讲座的形势介绍国学经典[5];向学生介绍哲学思想、艺术欣赏等,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思路提高学生科学创新的思维方式。

3.3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改变强调实践岗位技能而忽视与技能相关的基础理论或基本规律、基本思维方式的学习。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做到举一反三,以增强岗位技能培养的可持续性,创新性。应建立区别于本科教育与中等专科教育的独特的课程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的课程框架,重组课程结构,以减少不必要的知识点重复,精简学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在主动参与教学各环节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其多种素质。

3.4素质教育不仅仅是靠开设几门课程或在教学中渗透,应具有系统性

使学生明确这一系统的目标,自觉地在大学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养成博览群书的读书习惯,在知识的海洋里,像海绵一样吸收营养,健全着自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此点每位教育者应该牢记。

作者:陆国芳 刘军 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课教学部

参考文献

[1]赵丹.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现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264-265.

[2]鲁明川,曲士英.高职素质教育的思想文化诉求[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73-77.

[3]王昆.对高职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67-168.

[4]梁爱丽.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切入点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7):89-93.

[5]危玉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传承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41-143.

第三篇:高等职业素质教育现状

摘要:

随着党中央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从扩大教育规模步入到提升教育质量的内涵建设发展道路。本文深入探析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现状,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高职教育;职业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企业与社会对掌握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极其关注。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凭借所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而成为各大企业追求的“金龟婿”,但如今高职学生倘若仅仅只凭借手中所掌握的一技之长而在社会与企业中长久立足于不败之地,这几乎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绝大多数企业对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认可的,但在职业素质方面还有待提高。我们在各年度就业工作和用人单位的调研中发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并非是传统的追求“高就业率”,而是在保证学生成材、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下获取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并能顺利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创新性能力,这就充分表明职业技能性人才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才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出路所在。

一、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职业素质的内涵在于,受教育者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要掌握和具备的素质,用以满足其岗位需求与职业追求。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就是指学生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专业动手与实践能力。通过学习与实践可以熟练掌握,并通过实训教学来检验其应用技能的专业水平。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责任等则属于人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意识范畴。这就需要在长期学习、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培养。本作所指的职业素质教育并不是职业素养的培养,而是指“职业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具体就是指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塑与深化,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保障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并不断提高。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培育的特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是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培育应结合自身的共性特点和实际需求,贯穿整个学习期间。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

根据目前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状态的数据采集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职业素质缺失。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对当年招录企业进行的毕业生调研反馈情况表明,以2013年的数据统计为蓝本,近九成的用人企业对四川建院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评价是能够掌握基本的岗位需求。近六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四川建院的毕业生对工作是负责且敬业的。但超半数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各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相比于学生掌握职业技术知识的技能,当前的企业更加看重学生在就职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创新思维、可持续性学习能力等职业素质。从对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反馈意见来看,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要求特点的关注。在某种情况下,对学生可持续性学习能力为代表的职业技能素质的要求更高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看重。毕竟在学校里学习的专业技能知识是有限的,而且在专业技能更新方面,学校教育是远远落后于市场竞争的。毕竟学校教学计划的修改,要通过教研室上报学院,再上报教学主管部门审批,一来二去就直接导致时间成本倍增。换句话说,学生认认真真的在学校里所学得的技能,从毕业之时就已经落后于企业的需求了。企业要求高职学生在基层岗位上勤勤恳恳、踏实肯干、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吃苦精神,能够端正态度。在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能够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与人合作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求搁置争议、同存异、共谋发展。具备一定的基本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善于自我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自身暂时不能解决,也能够通过自我学习、自主充电来进一步解决,或者可以通过团队协作与合作通过创新性问题来解决。正是因为高职学生在以上职业素养方面的欠缺,才会出现学生职业素养阻碍了学生发展及满足不了企业需求的现状。

三、制约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发展的瓶颈

不单单在四川建院遇到了学生教育中职业素质发展的枳秙,放眼国内各大高职院校,都这样那样的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1.主观因素

何谓职业素质?这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极其陌生。尽管大多数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从宏观上感到认同;但如何提高职业素质教育,如何打造职业素质,学生们感到极其茫然。这表明在思想上,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就从属于专业技能知识教育,排在其之后,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是学生未能意识到自身职业素质的缺失所带来的困境。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甚准确,多不愿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缺少敬业精神、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这就导致学生们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浮躁。然后呢就是学生们的自我可持续性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学生意识到了职业素质教育的欠缺,但他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而实际上多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其职业素质教育的起点。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来描绘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蓝图。学生们则可以根据这张蓝图自己逆推出,要实现这样理想化的职业生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对于这些职业技能和素质,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与欠缺需要弥补。

2.客观因素

高等职业院校对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上层建筑的足够重视,认识与管理也不到位。随着高职院校在就业出口与生源入口方面所受到的双重压力,大多数高职院校选择将与学校发展有直接联系的学校规模、队伍建设、国家示范、课程精品、团队教学、学生专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等技术性素质的培养。而对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可持续性素质教育培养力度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可行性机制。常常多采取“口号式、板块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忽略了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流于形式且又脱离实际,导致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始终停留在口头认识的阶段,没有被严格纳入可行性人才培养专案之中,从而造成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现象。高职院校学生轻素质、重专业技能的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定位与培养初衷。也使得很多学生片面的认为,只要有一纸文凭和各式各样的职业资格证书,就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就能在工作中一帆风顺,而完全没有意识到学生最终的认可权不在学校,不在及格的60分分数线上,而是要由社会、由企业的需求来最终决定的。

3.个体因素

绝大部分高职学生也不过18、19岁年纪,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还易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倘若没有先进思想的正确引导,必然导致学习动力欠缺、职业意识淡漠;往往是为了应付教学要求而学习。对即将踏上的工作岗位,缺乏宏观的认识和了解,对一线岗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社会责任感淡漠又在市场经济拜金主义的影响下欠缺诚信意识。当前“90后”学生,讲求个性,张扬个性,缺乏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与积极负责的责任意识,过于看重工资待遇。在实际工作中,偶遇挫折,便选择撂挑子不干了,跳槽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拒绝直面现实与理想的巨大鸿沟。太追求个性,过于看重自我是“90后”学生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不懂得与人合作。他们在企业中团队合作意识淡薄,很难融入到整个团队中来,难以适应团队合作所需要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部分学生是被迫进入高职院校的,他们或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以至于高考落榜而选择了高职院校,他们始终难以走出高考失利的阴霾。学习上自暴自弃,生活上浑浑噩噩,缺乏阳光。从而意识不到,职业素养是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适应社会发展、成功就业的基石。因此加强职业素质建设,对他们而言更为紧迫与急切。

四、总结

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二字,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普通本科类教育的最大区别。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其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其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专业知识与行业发展趋势,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为基础,加强培养符合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性人才。因此,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发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创业经验。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可持续性发展的体现。

作者:陈飞宇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素质教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整体来观不甚理想。由于过分受网络和社会不良习气的熏染,很多学生存在忽视人文社科知识,就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整体来观不甚理想。由于过分受网络和社会不良习气的熏染,很多学生存在忽视人文社科知识,

(二)人文课程科目被“边缘化”“鸡肋化”

人文素质课程在各高职院校被定为选修课,再加之,本身高职院校的学制有比本科短1-2年,这无形中又会造成人文素质教育课被其他专业课时间来挤占,从而造成课时不足。学校不重视,学生也认为非“主课”,可上可不上,可学可不学,于是就成了“鸡肋”,加速了该课程的“边缘化”。

(三)人文素质教育课缺少职业特点

部分高职院校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做法,按照他们的思路来安排人文教育课,这样,不仅人文课的开展与专业教学产生时间上的冲突和矛盾,还有人文教育在内容方面不符合高职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起点,学生不喜爱,得不到肯定效果。尤其是一些学校做不到就学生的实际专业以及将来所做的工作展开相对应的人文教育,造成执业医师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四)高职院校人文师资匮乏,教学水平受限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课轻视,从而导致人文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优秀的人文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另外,因为人文气氛的环境长期缺乏,有些教师就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没有了钻研业务的精神,导致业务能力不断下降,再加之编制问题的影响,很多人文教师往往兼多门课,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力不从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五)学生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由于人文素质课被“边缘化”,导致很多学生对这一课程存在轻视和草率应付的现象。他们普遍认为专业科学好了就够了,这些选修课学不学对自己就业和将来发展关系不大,因此就出现了在这门课学习过程中走过场、应付考试的心理,也不会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其中,只是单纯为了学分达到即可。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人文素质课成了“摆设”。

(六)考核制度的缺陷

在对人文素质课的考核上,我们通常采用的是论文为考题或者开卷考试的方法,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都能通过还采取了有意降低考核标准,致使考试流于形式。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忽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为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加大人文课教改力度,加强人文素质渗透功能

人文素质课程的改革已形成共识。但如何改?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有所突破。要注意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要突破“技术至上论”的误区,人文素质教育一定要同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对目前高职院校细且窄的专业开设一定要进行合并或者压缩,使专业口径得以拓宽。伴随专业的拓展和延伸,综合性、交叉性的课程将大幅度增加,于是自然地就增加了这些课程的人文教育内涵,成为加强高职生人文教育的主要力量及载体。另外,我们还应通过专业实践课开展好职业人文教育,通过课堂实践、实训教学、“工学交替”等活动探索出人文素质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举措。由于人文素质课程具有跨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特点,因此,对于课程设置往往难以措手且比较分散。因此,要正确处理好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充分发挥人文素质课的功能。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充盈现阶段的人文课,突出文理渗透、工管结合的特点,满足学生对人文的需求;另一方面,设置人文素质课,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要最大程度适合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同时还要在专业技术课程基础上,加强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不但要保证正常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还要依据实际情况设置人文社科的基础学科,使选修课跟必修课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我们在改革的同时,一定要发挥好人文素质的渗透功能,要利用好“两课”教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三观”“三主义”教育。另外,还应开设文学、艺术、历史发展史等方面人文课程。人文课程占教学计划的总学时比重要达到15%以上。只有做到课程的合理设置和保证课时,才能使人文素质课走出“边缘”,进入到课程设置的核心地位,人文教育才会名至实归[1]。

(二)充分利用好专业技术课,并将人文素质教育告诉融合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单纯只是在这个科目中发挥好人文教育的功能,作为高职生,毕竟还是以专业课程学习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课程就不存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因子和条件。所以我们专业技术课的老师不应当仅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他们还应肩负着传播人文教育的使命。专业课老师应渗透对所讲课程领域技术发展历史的追溯、技术应用前景的展望,以及技术与自然、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分析等这些人文因素;另外,专业技术课老师要善于提炼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凝聚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人的求真精神、人的勇敢甚至是献身精神,人的审美追求等等这些人文素质中优良品质的传播和教化。

(三)以教师自身改革为依托,培养建设人文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在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单纯是对课堂和具体科目进行改革,最关键的是要对教师这个主体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文教师队伍。对于教师自身的改革,都改些什么?1.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起科学、人文教育兼容并蓄的素质教育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彻底改变头脑中“重职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观念,要积极顺应时展潮流,摒弃狭隘传统的旧理念,从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的战略出发,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知,并把它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确立文理工交融、人文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现代教育观,并以此促使自己自觉提高人文素质,指导自己的专业教学。2.其次,高职教师要争取各种方式来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学习和相关知识储备。(1)自主学习。作为教师,完全有能力和有必要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掌握必要的美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参加人文社科实践活动,陶冶情感,增强人文气质和修养。(2)校内培训。要积极参加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本着长短期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专门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培训学习。(3)校外进修。可以在院校支持下,在条件允可下,到校外进修学习人文社会学科,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当中的不足和亟须改进的地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修炼。我们人文教师自身改革的目的就是在提高本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砥砺并提高个人人文修养和情怀,使知识更新,使自己的道德情操、思想境界得到净化,人格日臻完善,进而以自己的良好师德、高尚人格去感化、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四)要充分利用好多种载体和方法,搞好人文课课堂教学改革

1.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与学中的真正“主角”,所以要想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就需要老师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机动灵活的采用情境性教学,并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新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即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或片面认识。学生有了“自主权”,自然就会“动”起来,他们的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就会显示出不可遏制的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就会更加热爱学习、专注学习,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2.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一个“新”字。我们所说的“新”就是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离开了创新就不会有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要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中。创造力来自创造思维,培养创造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标新立异,多培养他们的求异思想和逆向思维。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甚至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和见解,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不要怕学生“异想天开”“无中生有”,相反地,要多鼓励,即便是非常幼稚或者微不足道也没关系,我们的目的是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能力[2]。

三结语

人文素质选修课是促进学生个体良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形成和适应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体系,我们要通过对该课程一系列的改革,再教育教学中以求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胡梅,马斌.高职人文课程与校同文化建设对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2):70-72.

素质教育教学范文5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公平;互动教学;理论与实践;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技巧在辩证发展过程中要求教育教学方式应该在不断创新的条件下进行。素质教育的发展,主要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现灵活机动的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其教师的高贵架子,运用灵活激动的教育技巧,活化高中教育教学,促进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借助于应试教育来实现的,完全脱离应试教育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是绝对不能进行的,这就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教学错误。因此,化学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本着教学的根本原则,合理地运用应试教育来不断转化成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应试教育的基本原则,不断渗入素质教育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软着陆。

1教育新常态下探讨当下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1.1化学专业师资建设有待加强

从我国高中化学教师队伍方面实际来看,当下高中化学专业师资力量相当薄弱。高中知识是介于初中基础知识和大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而设的,是实现人才技能知识的基础性培养。由此看来,高中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培养要求建立一支高能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我们谈论高中化学教学,首先要看的是化学教师建设,另一方面才看教育环境和教育设施。例如现阶段不少高中特别是普通高中,教师大多是一些变更文凭的原来的师范生在任教,甚至有的根本不懂化学而在教化学,很多情况下教学自己都不知道在教什么,学生更难知道如何去学习高中化学。虽然素质教育已经进行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以应试为主要升学途径的现行教育状况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的工作难度。不积极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必将导致教学现状很难改变。

1.2师资建设步伐缓慢,赶不上新时代教育发展步伐

虽然大家都积极响应国家教育相关政策,努力为实现素质化教育而奋斗,但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资源建设方面速度相对来说还比较缓慢,赶不上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方面资源来实现,只有教育方面人才得到不断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新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例如不少高级中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化学学科教师队伍,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更好地培养,更为难以实现的是,化学高能素质专业性教学人才的引进方式和引进周期也得不到重视。这就导致师资建设滞后,赶不上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步伐。

1.3教材理论与实践得不到相互推动

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是现实实际自然规律的抽象化表现形式,枯燥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脱离实践的根基,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与相互发展。例如不少化学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上理论课很少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化学课本里面的定理、定律和公式。从而导致学生在抽象学习,很难渗透相关化学知识,把化学知识抽象化来教学,导致教材理论与实践相互背离,不利于高质量教学的有效发展。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很难从实验知识中找到与课本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连接点和根本链接知识,这样,学生从表象中学习化学知识,而高中化学知识在总体教学要求中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象之中。教材和实验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并且相互依存,一旦实验知识与教材相互脱离,必将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加强化学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人才得基层培养

2.1构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均衡化发展新模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要从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根本出发。师资力量对教学效果和教学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城乡师资力量差距在不断加大,昭示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迫在眉睫,是当下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构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运用国家教育发展新机制,实现对城乡高中地域性教育资源特别是化学学科教师资源的均衡化发展.比如对每个中学化学教师方面的公平化协调配备,人才建设条件方面和人才体系方面的构建实现均衡化发展。无论是小县城的高中,还是大城市的高中,国家给的教育师资配备条件都应该同等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村教育和城镇教育都能共享更好的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建设均衡化发展。

2.2强化原有教师教学素质能力,实现原有师资的强化发展

纵观我国高中化学教育,原有教师大多是中专的真实文凭,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补助性学习拿到大专或者本科文凭,这样,教育教学根本性技能和专业性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大打折扣,从而出现真文凭,假能力的教育表象。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专业素质人才问题,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育培训上下足功夫,不论教师原有学历怎样,在新时代教育要求下必须通过强化培训实现教育专业化真实能力人才全面发展。化学学科是真实的自然性基础学科,在治学和传道授课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真才实学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本领,和学生长期进行教学和实践方面的灵活互动。

2.3加强专业化高能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引进新型专业化教育人才

古语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师资人才方面的建设,离不开新专业人才这一新鲜血液。我国人才特别是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现在已经进入开始成熟的阶段,专业人才进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是件难事,关键看教育相关部门怎样协调,学校高层领导是否给予重视。我们要加强专业高能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就必须不断引进新型专业化人才,不断巩固我们的教师教学力量,实现教师队伍的绿色化建设。例如,学校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招聘有能力的名校大学生来任教,实现薪酬奖励制度,不断刺激专业性人才向专业化和高能素质化发展,从而带动学校化学学科教育教学的高效快速发展。

3素质教育条件下如何实现教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3.1加强师资建设,实现教育公平化发展

教学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师资源实现均衡化发展是实现高中教学全面铺开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就当下高级中学教育资源而言,每个高中的教学资源相差较大,地域之间教学资源相差也较大。我们要实现教育公平化发展,就必须实现教师资源公平化发展。例如,每个高级中学化学教师资源实现平衡发展,实现各个高级中学从教师资源、设备等方面合理配备,为绿色教育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动同步发展

理论教学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根本依据,课本中的原理、定理和公式等相关知识是实现理论与实践双向发展的产物。例如,教师多运用试验来实现教材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试验总结经验,结合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初步、再次,多次渗透,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3.3运用创新思维的培养来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素质

从学生学习阶段来考量,化学学科是从初中开始接入正规化教学,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且从化学这门学科来综合考虑,实验性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极强的要求,不断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合理地想象,在不断创新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新要求下实现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要求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方面的改变。教育模式的改变能够从根本途径上改变我国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从教育人才队伍方面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学生能力素质方面的全面提高。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要求从实际出发,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离不开师资队伍和教学环境的支撑。只有从教育师资力量方面入手,强化教学模式和转变教学理念,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中化学高能素质人才的不断培养,才能为我国新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颜东鸿,何正堂,沈茂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参与评价的策略探索[J].化学教学.2011(10).

[2]王春.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1(09).

[3]新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李春燕.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1).

[4]对高中化学教育新理念的思考[J].陈秀.新课程(下).2013(08).

[5]高中化学教育问题的探究[J].陈妍艳.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3(08).

[6]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育的新要求[J].赵晓白.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1).

[7]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郝庆花.化学教与学.2011(11).

素质教育教学范文6

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基本上都是“填鸭式”,教学观念落后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计算机是一门非常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科,同时也是非常重视素质教育的学科,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使教育改革能够得到顺利实施。中职计算机教育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彰显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学生探索计算机知识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网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教学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某中职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部分内容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了直观立体的认识,为学生学习以后的计算机知识打下基础。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要素。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应该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取教学之外的素养,日积月累的熏陶促使学生素质不断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的开展教学活动,并且能够随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教师团队的组建是计算机教学不断探索的重要力量,学校应该每年都应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促使教师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与方法,最终促进计算机教学活动的高效高质量完成,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具体教学上,确保中职学生毕业之后都能进入工作岗位,并且得到工作单位的认可。

3改变教学模式,促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一个强制灌输,一个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而改变教学模式是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任务驱动法是当前很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它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促进学生能够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这种教学模式获得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可,并且被广泛的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实施起来言简意赅,教师将即将授课的内容变成任务,并且将此任务分发给学生,让他们针对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他们对任务进行系统的分析、讨论最终找出问题的所在,然后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完成任务,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也使他们自身的素质有所提升。例如:中职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数制教学时事先准备与之相关的教学小任务,然后分发给每个小组,让他们根据教学任务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如有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较为快速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对教学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化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薄弱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结语

素质教育教学范文7

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才能指导行动,才能选择恰当的实验教学方法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化学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化学实验课的价值。首先,认识到高效的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有效的化学实验能够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有效的化学实验能够打破灌输式课堂的沉闷,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高效的化学课堂中获得良好发展。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价值,以确保行动高效实现,也确保高效的化学课堂顺利实现。

二、从行动上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1.小组自主实验

小组自主实验是指组织学生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单位进行的自主实验操作,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给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师的一言堂,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动手试验中掌握知识,锻炼实验能力,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为了确保高效化学实验课堂的顺利实现,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实验。首先,引导学生选择实验用品,如带活塞的试管、烧杯、导管、石灰石、稀盐酸、集气瓶等,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其次,组织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自主实验,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高效化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2.直观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素养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不易完成实验转化为直观演示实验,要鼓励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加深印象,同时,也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氧气能够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整个实验过程。首先,通过实验搜集一瓶带有纯净的氧气,然后,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自主得出结论。可见,这样的演示实验课堂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观察能力,而且也有助于高效化学实验课的顺利实现。

三、结语

素质教育教学范文8

素质教育主要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以及丰富的知识和具体的实践能力等为主的教育,让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教育,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是提高他们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为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服务,这也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也是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指导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向导,其中,逻辑思维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很长远的,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正因为如此,现代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加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教学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并且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参与的机会,进而再全面地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传授一些新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原有的知识与之相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的结合、整改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样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新学的知识,在使用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及时地巩固旧知识。这样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初中数学是一门枯燥而繁琐的学科,又是学生比较畏难的一门学科,因为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习起来也比较的枯燥,导致很多学生在数学课上提不起精神来,时间久了,就会影响他们的数学成绩。因此,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在主观的思想意识里添加一份对数学的爱好,还能够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和钻研教材内容。一旦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充满感情,他们就会喜欢上数学课,而且他们还会把数学课堂当成他们发现和创造的舞台。因此,教师要善于用情境教学来烘托出数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来,教师还可以配合教学的内容,结合一定的数学手段,创设出某种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去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并且有效地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同时,对一些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也要尽可能地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还是能够感受到某些情感因素,慢慢地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四、鼓励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

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需要培养一些善于钻研、发现未知的数学定理的人才,因此,这也就决定了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钻研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比如,在教会学生某一个定理知识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个定理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方法适当地进行探索,并且教师还要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教会他们探究知识的方法,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究钻研教材知识和创新的能力,最终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