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疗范例6篇

乡村医疗

乡村医疗范文1

2008年3月13日,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贯彻落实2008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增加补助、全面覆盖、巩固提高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乡村医疗机构是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最重要单位,是一支在中国农村中分布最广泛、服务最便捷的庞大的系统。其村级卫生人员、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合作医疗制度被誉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被WHO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成功经验向发展中国家推荐。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最底层是“村卫生室”,也是保护农民健康、提供公共卫生和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前哨阵地。乡村医生是这个前哨阵地的“主力兵”。农村居民60%~70%的门诊服务都是由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提供的。

针对中国农村医疗发展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乡村医生的资格认证与执业注册管理滞后,要提高乡村卫生人员素质,培养和教育体制供需失衡等。2008年8月1日,卫生部印发《乡村医生考核办法》,旨在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规范乡村医生考核,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更好地为广大农民健康服务。

当前,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许多地区村卫生室就医,即乡村医生提供的服务并未纳入合作医疗的补偿范畴。其基本保障是“保大病”,提供的补偿主要是村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甚至省、市医疗机构)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这无形中引导农民就医流向高层次。因此,一些地区实施后,乡镇卫生院和县医疗机构的作用得到了强化和放大;相比之下,村卫生室的功能弱化,作用萎缩。而引发农民大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些年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网络不健全,尤其是网底和枢纽功能的弱化,面向农民的预防保健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没有得到有效诊治,很多小病拖成了大病。

乡村医疗范文2

1.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神农架林区现有行政村67个,其中53个村设有卫生室(松柏镇龙沟村、松柏村、清泉村、八角庙村,阳日镇阳日村,新华镇龙口村均设有两个卫生室),共计61家,覆盖全区82%的行政村。14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分别是木鱼镇红花坪村、小当阳村、青峰村、青天村,九湖乡大九湖村、落羊河村,新华镇高白岩村、马鹿场村,阳日镇南娅村、长青村,下谷坪土家族乡金甲坪村、兴隆寺村,宋洛乡梨子坪村、宋洛村。神农架林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总体说来比较健全,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虽然目前尚有14个村没有设立村卫生室,但是由于它们与邻近村能够共享医疗资源,而且与乡镇卫生院的之间距离亦不是很远,因此仍能保证村民就医。例如新华镇高白岩村未设立村卫生室,不过该村与新华卫生院之间的交通比较便利,大约2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卫生院,而且该村与邻近的龙口村卫生室、龙潭村卫生室等均比较靠近,也能够得到这些卫生室的医疗救助。加上各乡镇卫生院,覆盖神农架林区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与健全。

2.农村卫生室设施设备拥有情况

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是考察其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林区农村卫生室中业务用房面积最小的只有巧平方米(松柏镇红花朵村卫生室),面积最大的有280平方米(九湖乡黄柏吁村卫生室)。折算起来,村卫生室的平均占地面积为巧。平方米,平均建筑面积为113平方米。绝大多数村卫生室都设有一张观察床位(少数卫生室有两张),仅有7家未设观察床位。林区农村卫生室用房存在一个较大难点是卫生室用房无统一保障,房屋来源表现出多样化特征。一是乡镇卫生院所有。板仓、红举、红河三个村卫生室所用房屋均是由原来的卫生院改建而成的,用房原本就属卫生系统,改建后属于卫生院所有。二是村集体所有。一些村卫生室房屋是由村集体提供的,大多与村委会大楼在一起。新华镇龙潭村卫生室则是原小学改建而成,也属于集体所有。三是乡村医生个人所有。乡村医生利用自家房屋建立村卫生室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村卫生室与医生本人的生活用房是一体的。四是租用他人的房屋。这种情况又分为医生自己租用和村集体租用以及卫生院租用等几种类型。神农架林区农村卫生室的设备拥有情况比较单一,大多只是简单的医疗设备,如血压计、听诊仪、体温计以及体重秤、出诊箱等。少数村卫生室拥有一些特殊的医疗设备,如氧气罐(袋)、血糖仪等,红坪镇板仓村、红坪镇官封村卫生室、阳日镇太阳村、武山村卫生室各还拥有电冰箱一台(用以冰冻疫苗)。值得说明的是,木鱼镇九冲村卫生室还有一台康复治疗仪器,松柏镇龙沟村高桥卫生室则有理疗设备,这是全区村卫生室中仅有的此类设备。调查发现,全区绝大多数村卫生室均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等现代化电子办公设备,以适应信息化办公的需要。购置电脑和打印机医生个人出资1200元,余下费用由各卫生院经费承担。农村卫生室配备电脑和打印机等现代化电子办公设备,为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发挥了作用。

3.乡村医生构成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林区共有乡村医生74人,其中30岁以下的8人,占11%;30岁至40岁之间的有25人,占34%;40岁至50岁之间的有25人,占34%;50至60岁之间的有9人,占12%。60岁以上的有7人仍然从事乡村医生这一行业。这表明神农架林区乡村医生明显存在年龄老化的问题,“新生代乡村医生”极度缺乏。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绝大多数为高中(中专),拥有大专学历的不多,拥有本科学历的更少,而且人员变动性比较大。此前,曾有学者对中国西部9省46县781名乡村医生进行过调查,发现70%的乡村医生仅接受过高中以下的正规教育,平均仅接受过20个月的医疗培训。川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神农架林区乡村医生学历水平大体也是如此。乡村医生大多无职称,少数为初级职称。有个别有相当专业水准的医生,如松柏镇龙沟村卫生室郡居芝医生以中医见长,是有名望的中医师。新华镇龙口村吴家湾卫生室吴良富医生是原卫生院院长退下来的,也是有丰富经验的主治医师。据调查乡村医生全部都具有执业资格证,符合上岗规范要求。乡村医生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夫妻关系,如九湖乡青树村卫生室、阳日镇双建村卫生室、阳日镇朝阳村卫生室;二是父子关系,如宋洛乡西坡村卫生室、阳日镇龙溪村卫生室、新华镇大岭村卫生室和新华镇猫儿观村卫生室;三是师徒关系,如松柏镇盘水村卫生室;四是朋友熟人关系,如松柏镇龙沟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之间的这些关系,一方面说明这一群体存在“近亲繁殖”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一行业对现代年轻人的吸引力有限,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自林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取消了“以药补医”,所有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这样一来,农村乡村医生的工资构成主要来自三大块:一是基本工资,由财政予以补助,500元/人/月(部分交通不便地区为550元、少数退体人员重操旧业则为300元);二是门诊收人,5元/人/次,其中病人承担1元,财政补贴4元;三是公共卫生服务费,具体金额由工作任务完成量决定,大致每位医生每年三到五千元不等。从调查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农村乡村医生的月工资平均水平大约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少数人口基数较少的村,医生月工资常常低于1000元,只有极少数乡村医生月工资可达到1500元以上。从这种收人水平看,如果夫妻(或父子)二人经营一家卫生室,则明显难以承担家庭日常支出。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长期以来,村卫生室以个体为主导的经营模式,乡村医生‘半医半农’、‘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加之相关政策的缺失与不完善是造成乡村医生队伍待遇相对偏低,养老保障缺乏的深层次原因。”〔2〕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1.医疗机构设施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调查发现,林区许多村卫生室并没有按照《湖北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执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机构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卫生室建设水平还需要大力提升。此外,不讲究就医环境,卫生室脏、乱、差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农村卫生室建设有些问题函待厘清,主要是村卫生室建设资金解决途径不统一。许多地方村卫生室建设有财政补贴政策,然而一些地方的村卫生室建设则没有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导致一些医生感到政策失当,从而产生心理失衡。另外,虽然林区绝大多数村卫生室均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等现代化电子办公设备,对村卫生室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处理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这一创新思路的工作也存在粗糙的地方。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乡村医生大部分年龄都在40岁以上,这一群体对电脑办公技术的掌握水平有限,他们将电脑应用于日常工作的频度十分低,大多数人没有充分利用所配备的电脑,更有甚者,竟然还存在电脑并未开封的现象。

2.乡村医生培养和培训机制不完善近年来,林区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引进卫生人才是相当重视的,无论是在政策方面还是在经费保障方面都给予诸多照顾,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医务人员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如果仅就林区农村地区而言,目前则仍然存在医疗卫生人才匿乏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乡村医生的培养和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吸纳人才,也难以长期留住人才,更难造就人才,乡村医生总量尚还落后于实际工作需要,特别是“缺代断层”危机已经开始显现。事实上,林区近年来确实加大了对乡村医生在岗在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林区与武汉、宜昌、十堰等地及省属医疗机构之间有比较多的合作,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从中受益颇多。乡村医生每年均要参加多次(3一5次)在岗培训,培训周期也根据需要从一天到七天不等。培训工作由林区卫生局组织,邀请区内各医院中的相关专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涵盖面广,贴合农村卫生工作实际,广大乡村医生反映参加培训确实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对日常医务工作帮助很大。不过,我们也发现,乡村医生的培养和培训随意性和临时性特征较为明显,没有形成制度,不能常态化开展,这既是一种不足,也是一种遗憾。

3.农村医务人员保障机制不健全根据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测算结果,在农村卫生机构的筹资结构中,政府拨款平均占9.7%,县、乡、村分别占10石%、13.6%、0.5%,乡村集体补助平均占0.6%,而医疗业务收人水平(医疗和医药)均高达88.7%。[3〕目前神农架林区区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大多都有可靠的保障,能够安心从事本职工作,而乡村医生则存在许多问题函待解决,突出地表现在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乡村医生群体积极性减退,出现“群体性危机”。他们对继续从事这一行业的前途感到十分渺茫,对放弃这个从事了大半生的工作又感到无所适从,进退维谷,大多处于徘徊观望状态。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应该归咎于以下两个关键点:一是待遇偏低,乡村医生普遍感到难以为继;二是这一群体缺乏归属感。许多乡村医生反映,依照现在的工资水平,他们实际上很难继续从事这一行业。相比较而言,外出打工远比在农村做乡村医生回报丰厚,出于现实考虑,他们认为改行也许更有利于自己。此外,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林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于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问题予以了相当程度的关注,乡镇卫生院承担了很大一部分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金缴纳额度。不过,由于经费限制,卫生院补助缴纳养老金仅限于年龄较大的医生,目前尚不能做到全覆盖。这就使一些年轻医生产生了一种心理负担,担心以后的养老无法解决,加上当前家庭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经营副业以帮补家用。这样一来,投人业务的精力就大打折扣,以至于医生经常不在卫生室的情况相当普遍。事实上,乡村医生大多不是全天候医生,有人生病则自己联系医生,然后才能看病取药,这种情况显然容易贻误病情。

三、发展神农架林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三策

医疗卫生是一项民心事业,破除各种阻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壁垒,帮助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责无旁贷的职责。

1.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正确认识2012年11月8日,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提出要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这些充分说明党已经把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因此,必须提高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正确认识,加强完善医疗卫生状况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将这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做实、做好,增强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正确认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对医疗卫生事业重要性的正确认识。2008年初,陈竺、高强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5〕十上,我们党又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没有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科学、健康发展,就无法消除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积弊,也就难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二是提高对林区农村医疗卫生实际的正确认识。提升神农架林区医疗卫生水平,必须正确认识神农架林区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在对照、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高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提高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医疗卫生事业关系重大,做好这一工作也特别复杂,它要求健全体制,理顺机制,破除各种阻碍其发展的壁垒,谨慎对待各利益群体。所以说“当今中国,卫生工作的‘严重政治意义’在于党中央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和谐不断恶化的医患关系一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6〕

2.加强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林区乡村医生的“缺代断层”问题使培养乡村医生接班人任务已经显得十分迫切。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某些村没有设立村卫生室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村里并没有合适的人选。为此,有些村(坪堑、板仓等)只能由乡镇卫生院抽调人员担任村卫生室医生,而夫妻(双建、朝阳等)、父子(龙溪等)、亲朋(龙沟等)等合伙承办村卫生室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反映出乡村医生群体的逐渐衰落趋势,它已经不再对青年产生吸引力了。尤其是红花朵村乡村医生张天福已年逾七十,由于自身条件原因确实已不再适合做乡村医生,之所以仍然坚持,其原因也是由于村内没有既懂医术又愿意从事乡村医生行业的人。若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十年后林区农村有可能陷人乡村医生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解决人才匿乏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首先,人才引进应该制定一个长期规划。其次,新引进人才待遇应该统筹解决,坚持既能“引进来”,还要能够“留下去”。再次,人才培养应该建立常态机制,规范化运行。最后,人才引进最好能够立足本地,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3.加大改善设施设备状况的力度总体说来,目前农村卫生室面积狭小、来源多元化的问题还比较普遍。首先应该解决卫生室用地用房的规范化问题。理想的模式是由村集体按照标准统一解决,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际出发,这都是正当而且可行的。因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本就不是单纯的卫生部门的职责,还必须认识到它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的组织机构,有权力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这项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提供基本保障。事实上,不少村也确实为村卫生室解决了用地用房困难,一些村在建村委会大楼时会将村卫生室纳人规划,将村卫生室与村委会建在一起,甚至有时就是共用同一栋楼。不过我们发现这种方式缺乏制度依据,通常是村委会领导班子认为必要才会这样做,否则卫生室用房就只能由乡村医生自己解决。其实,乡村医生还应该从村集体领取补助,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为村民服务的,从本质上讲与村干部的工作是没有区别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调查中有多位乡村医生反映他们的待遇偏低,应至少保证与村干部的大致相当。此外,卫生室基本需要(如用水用电等)也需要予以保障。

乡村医疗范文3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基本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人才、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目前。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人才、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乡村医疗范文4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根据河南省卫XI项目课题组的工作计划,我们在河南省的5个项目县选取了其中之一作为实地调查样本,同时将该县所辖乡镇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3类,每类各随机抽取1个作为样本乡镇,在每个乡镇所辖行政村随机抽取6个作为样本村。根据课题组预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对样本县人民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及18个村卫生室进行现场调研。

1.2方法在选定的县医院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包括岗位工作制度、医疗核心工作制度、临床科室工作制度、医技科室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ICU工作制度设计出7份调查问卷,请业务院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各科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医生和护士各5名进行问卷调查。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包括岗位工作制度、医疗核心工作制度、临床科室工作制度、医技科室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设计出6份调查问卷,请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院长、总护士长、各临床科室主任、医技科室负责人、医生和护士各5名进行问卷调查。在村卫生室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包括值班制度、诊断室工作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处方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对各村的卫生室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在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就各单位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医疗服务质量的现状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课题组设计了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①单位如何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管理的;②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医院是否制定了一些标准和规范的实施细则;③医院的院文化建设情况如何;④参加了乡村一体化管理了吗;⑤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⑥对所在单位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是否满意,若不满意,理由是什么。访谈对象与问卷调查对象相同。

2结果

2.1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医疗工作核心制度的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临床科室工作制度如内、外、妇、儿科工作制度等,医技科室工作制度如检验科、病理科、内窥镜室工作制度等,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都有;岗位职责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院长职责、各级临床医师及护士职责等也都有;医院实行院科二级质量控制管理,院级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行使控制管理职权,科级以各临床医技科室为单元负责各自的质量控制;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状况总体上比较满意,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还是不容忽视,医疗隐患、医疗纠纷时常存在,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有时不能落实如每月的医疗质量考核处罚,而有些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如医师会诊制度,有些制度如抗菌素的使用管理还没有制订。在医护人员培训方面医院重视不够,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缺少良好的成长环境。

2.2乡镇卫生院3所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医疗工作核心制度的首诊负责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基本上都有,临床医技科室工作制度及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不全;岗位职责如院长职责、各级临床医师及护士职责等有,而院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不全如院级没有设立质量管理小组、也没有设医务科;医院实行院科二级质量控制管理,院级由业务院长、总护士长来行使控制管理职权,由于业务院长、总护士长管理的事情比较多,很难有更多的时间来抓医疗质量,因此效果不太理想。在3所乡镇卫生院中一些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执行不到位,医技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操作规范,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措施时有不能落实的现象,医护人员的“三基”培训医院重视程度不够,医务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医生、护士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不强,病案记录简单、不规范,对病人的知情告知不重视,医患沟通欠主动。

2.3村卫生室在调研的18个村卫生室中,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值班制度、诊断室工作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等有,但处方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没有;岗位职责不全。大部分村卫生室负责人认为村医继续教育的机会太少,村卫生室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比较差。在乡村卫生一体化实施方面,乡镇卫生院与各村卫生室联系较紧密,在诊疗业务上,乡村逐级转诊制度实施亦较好,村卫生室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和常见病的诊疗以及一些慢性病的后期康复工作。

3讨论与建议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命线,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医疗服务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强化医疗服务管理,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目的。农村卫生工作担负着我国农村人口的卫生保健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要求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要不断地提高,才能满足人民的健康的需要,而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强有力的措施。笔者通过这次对河南农村卫生工作的现场调查,深深地感受到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在此,笔者对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3.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能,要树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威信”,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在设计组织机构时不仅要考虑到医院层级、科室部门层级,还要考虑到个人层级,建立层层有组织、有管理、有责任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3.2建立并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是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应该所遵循的管理规定。它可以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及其管理工作秩序,保证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约束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在质量管理及其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是开展质量管理和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准则,各有关单位、部门或个人必须严格遵守或遵照执行。二是权威性,质量管理制度应该由权威机构或领导颁布,是权威机构或领导权力意志的反映,一旦颁布就应该严格执行。三是相对稳定性。质量管理制度是质量管理的行为准则,不宜经常变动和修改,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所调研的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中,其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各单位应该根据各自的情况建立并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要具体、可行,真正使医疗质量管理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3.3合理划分质量管理职责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职责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中各管理主体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具体管理责任。通过对各质量管理主体的职责划分,使得整个管理体系的职责得到统一规划,各管理主体在质量管理中的任务进一步明晰,可以有效解决质量管理职责不明确,做事推诿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对本单位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主体的具体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并将各管理职责具体落实到部门、岗位以及具体人。最好把本院具体的职责分工印刷成册,并分发到每一个责任主体,同时把各管理职责制成标牌,悬挂在相关责任主体工作场所的显著位置,以便于遵照执行和接受监督。单位质量管理职责考核方案,把各管理主体质量管理职责的执行与落实情况纳入到月、季、年度的考核工作中去并与奖金的发放、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乡村医疗范文5

1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文献问题总结与分析

1.1问题总结借助中国知网(CNKI)期刊及硕博论文库,对1992-2010年在《中国医院管理杂志》、《中华医院管理》、《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研究》等相关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章及公开发表的硕博论文,课题组选取了涉及到我国农村三级网络系统问题的文章及论文共80篇,进行了分析、归纳整理。农村三级网络系统作为为农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机系统,共同承担着预防保健、紧急救治、健康教育等一系列重要任务,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整体关系不协调(文献提及率50%),卫生资源配备不合理(文献提及率41.3%),新农合制度不完善(文献提及率25%),功能定位不清楚(文献提及率20%)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三级网络整体功能的发挥。

1.2问题分析三级网络缺乏有效的纵向联系,是整体关系不协调的重要表现。三级网络系统运行中,县级医院忽视对乡镇卫生院的指导监督,乡镇卫生院又缺乏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县级医疗机构、乡卫生院、村卫生室三者之间协调关系己名存实亡,存在无序竞争。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结构、布局不合理,卫生资源缺乏与局部浪费并存。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合理,是文献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医院的营利倾向导致医院为争夺病源而“同室操戈”,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相互抢夺病源而成为竞争关系,使卫生行政部门当初设计的不同等级医院分管不同的病人以及双向转诊制度形同虚设[2]。

2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系统实证调查问题总结及分析

2.1问题总结为进一步了解三级医疗网络系统存在的问题,2010年4-8月,选择山东省4个地市8个县市进行走访,并开展了针对卫生局(100份)、县级医疗机构(125份)、乡镇卫生院(120份)、村卫生室(130份)三级医疗机构及村民(500份)的问卷调查。有关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系统整体问题的调查主要有以下结果(表1):关于网络系统整体协调性,33.3%的卫生局受调查人员认为三级网络存在问题,高达94.7%的县级医疗机构受调查人员认为存在问题,94.5%的乡镇卫生院受访者认为存在问题,90%的村卫生室人员认为存在问题;对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关系没有理顺问题的调查,卫生局同意率16.7%,县级医院同意率29.7%,而43.4%的乡镇卫生院受访者认为以上问题十分严重。另外,卫生局(同意率41.7%)和县级医院(同意率63.2%)的多数受访者认为三者在理论上存在协调关系但现实中协调效果不佳,甚至有68.4%的乡镇卫生院的受访者认为这一问题影响严重。且三者之间关系的公众认知度低。具体而言,在对村民的调查中发现,46.3%的村民不知道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是何关系,60.3%不知道村卫生室与县级医院是何关系,54%不知道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是何关系。

2.2问题分析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系统的整体性差,其提供的整体功能部分缺失或者职能履行不到位,尤其村民对三级医疗机构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不高。着眼于三级网络整体性来看,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所担负的职责与拥有资源不匹配;三级医疗机构对于功能定位执行不到位;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运行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患者信息不能共享等。

3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系统优化的对策

3.1提升县级卫生主管部门的管理效力县级卫生局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主管部门,其效率与能力影响并决定着其效率。政府对医疗服务市场进行规制的目标是力图控制医疗费用、实现公平和可及性以及保证服务质量,不同目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矛盾,所以需要规制部门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权衡,决定优先实现何种目标[3]。在调查中,多方都对卫生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评价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三级医疗机构对“系统整体管理与监督不到位”问题的认同率较高。这都对卫生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卫生局就管理效力在以下几方面应该提高或改善,措施包括: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规划,内容应该包括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数量与规模、投资额度、相互之间关系方面制订规划;细化管理细则,对三级医疗机构完善监控与管理制度,实施整体目标导向的考核;强化农民的监督权,通过引入农民参与监管来促进三级网络系统效率的提高;引入第三方机构的力量提升监督力度。

3.2建立利益相关者多方协商机制,优化网络整体效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卫生主管部门组织构建农村三级网络系统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督协商机制。农村三级网络系统相关利益者主要包括县市级政府、卫生局、农村居民、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县新农合保险事业处等。卫生局转换角色,由管理者单一角色细化为协调者、管理者、规划者。在这种设想下,以卫生主管部门为主导,成立三级网管理委员会(图2),吸引多方参与,形成一个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多方议事解决问题的机构,同时协商构想细化形成一系列运行制度。关于三级网络管理委员会的组建与运行构想包括:首先,职能定位于代表多方意见与权力成为卫生主管部门的参谋助手;其次,权力赋予范围在于建议与监督权为主;再次,其目标在于三级网络效率的提升;最后,最大的改进在于设立兼顾三级网络多方利益的协商机制。

3.3实施三级递阶控制的网络控制保证其整体性目前,三级网络更多表现为整体性外在形式,而其运行中整体性表现令人担忧。对村民的调查显示高达62.6%的村民没有感受到三级网络是一个整体。根据系统协调理论应科学设立三级局控机构,设计实施县级卫生局总控、县级医疗机构一级局部控制、乡镇卫生院二级局控的控制层级,形成三级递阶控制的一体化控制结构。(1)县级卫生局着眼于三级网络系统的整体性,必须明确与实施总控管理职责。(2)县级医疗机构担负起对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与管理职能,建立三层级医疗机构利益一致的机制。(3)明确界定乡镇卫生院的三级局部控制职能,尤其担负对所属区域村卫生室的管理职能。(4)卫生主管部门等组成的三级网管理委员会成为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兼顾多方利益之后的总协调控制机构的“总参谋部”,将会大大提升卫生主管部门的管理效力。

3.4系统功能层级目标进一步明确与优化,加强乡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功能理论上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者的定位非常清晰,但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偏差。就网络提供的多个职能调查,村民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最低,高达32%的农村居民没有感觉到健康教育的职能。为了优化系统功能,在总目标清楚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子系统的目标。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强化农村三级网络发展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功能。其次,在政府行政垄断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资源日益向高端集中、向医疗集中、向专业技术和高精尖设备集中。这导致了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在设备、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的巨大差距。实际情况来看,为村民提供多数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乡、村两级机构反而资源匮乏。在目标明确与层级优化后,农村三级网络的资源分配方向应结合功能需要,向乡镇、村两级网络倾斜,政府的力量应积聚在优化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身上。

乡村医疗范文6

二、农民获益情况。自**年1月至10月,全乡共有11107人次享受农村合作医疗补助632319.6元,其中有10716人次获得农村医疗门诊报销补助186897元,有391人次获得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助445422.6元。其中住院补助中获万元以上的1人,5**元至1**0元的有9人,1**元至5**元的112人,1**元以下的269人。

三、**年和**年新农合二次补偿兑现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到户情况

按相关政策实施方案,**年我乡共有218人次获得二次补偿,补偿金额235926.00元,**年共有355人次获得二次补偿,补偿金额397321.00元。乡合管办按补偿程序健立健全档案,补偿金由农民亲自签字押印领取,两年二次补偿金已全部兑现到户。

四、**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发放,照片粘贴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我乡新农合工作,自**年收缴新农合基金工作开始,我乡便高度重视新农合证发放,照片粘贴工作,各村、街道由乡派出专门人员负责,社组由村委派出工作人员负责。层层抓落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在乡派出所等单位配合下,现我乡已对自愿投保的共3293户农户发放了新农合医疗证,并且完成了对每位投保人的照片粘贴。

五、合管办事后报销、补偿开展情况

在事后报销、补偿工作中,我乡首先是把好政策关,积极与乡卫生院及各级医疗机构配合,由乡卫生院负责此项工作人员按规定签核后,再到合管办报销,合管办、乡卫生院工作人员均能实事求是、不虚报、不超出政策范围,积极为参合人员服务,维护好农民利益,特别是赶街天,乡合管办人员亲临乡卫生院,实行在一线办公,为老百姓报销工作带来叫大方便,实现了现看病、现减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百姓看病的经济负担。

六、乡村门诊开展情况。首先是由卫生院牵头,举办多期培训班对我乡7个村卫生员进行新农合业务培训,再由各村定点门诊的医务人员对前来就医的农民进行新农合政策的宣传讲解,实事求是地开好报销凭证;二是乡农合办、乡卫生院做好督导工作,对村卫生室门诊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督促。经村卫生人员与乡卫生院、合管办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年,我乡乡、村门诊开展情况正常,还未有一例受益农民对新农合进行过投诉。按相关政策,**年1月—10月,我乡共在乡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减免8643人次,减免金额为145762.3元。

七、乡住院减免开展情况

按相关政策,**年1月—10月,我乡共在乡卫生院住院减免132人次,减免金额为83214元。

八、统计及财务记帐、对帐、报表上报情况

对新农合财务记帐等问题,我乡历来高度重视,设1名专门的出纳,1名会计,每个月月底,对所报出金额等进行细致、严格地对帐、确实无误时,再做报表,并按时向县合管办上报。截至目前,我乡在记帐、对帐方面,均未出现任何问题,每月月底均按时上报报表,不出现拖沓或不报的情况。

九、**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知晓率情况

根据《**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发**25号文件)的通知,结合我乡实际,年初制定了《××乡**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并将办法发放到各单位、站所、院校、各村委会,还成立了以乡党委副书记挂帅的宣传小组,负责将办法宣传到村、宣传到组、宣传到户。通过大量的宣传,参合农户对自身权利、义务、补助办法、程序等知晓率较高,也为我乡新农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十、认真做好**年新型合作医疗筹资工作

上一篇公共医疗

下一篇卫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