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例6篇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1

(一)系统性原则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状况不是孤立形成的,它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学生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设施环境、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形成共识,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在此前提下,根据当前独立学院的实际,着力从完善独立学院的设施环境、优化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丰富校园人文活动等方面构建适应独立学院实际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意识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等是保证该项工程成效的关键要素,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二)以人为本原则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更应该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文化基础和人文素养上的欠缺,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构建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其侧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的锤炼、善恶美丑与荣辱观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塑造,进一步优化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结构,陶冶其性情,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人格的进一步自我完善,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的应用型人才。

(三)坚持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文素质终归是和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密不可分的。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实施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导向,即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统领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在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相关课程设置与在内容上,都必须体现和把握这一原则,努力使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效合力,共同致力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意识层面——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素质是人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人的一种品格,它高于知识和能力,却又与二者紧密联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素质的一种表现。为了使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在大学里应当重视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专业素质教育便是完成科学技术的学习。而人文素质教育,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人文素质关乎人的思想、精神、情操、道德、意志、动机,等等,而这些要素都会影响到人的技术能力的发挥;更让人担忧的是,如果人的人文素质中的某些要素发生偏离有可能使得人的技术能力朝相反的方向发展,成为危害人类社会或者国家的破坏力。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的价值和精神。它的最根本功能是对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人格和精神塑造,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健全的人格。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由于其在文化基础、社会交往、心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只有更加注重对这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品德、心态、兴趣和爱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器物层面——加大投入,营造人文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人文素质教育与一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不同。人文素质的提升,更多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同化与吸收,它和主体所在的环境直接相关。因此,有效构建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首先要营造人文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强化器物层面建设,具体来看,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1.校园硬件环境的建设校园的硬件环境包括学校建筑、校园规划、班级设置等,它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独立学院的举办方要认识到建设一个具有人文气息校园的重要性,舍得投入,在校区的规划与设计方面多下工夫。例如,增加体现科学人文精神的雕塑、建筑等人文景点的建设,增加图书馆藏书中人文类书籍的数量和种类等。要按照现代教育的理念与高校教育的目标,结合学院的历史与发展沿革,精心打造设计,并在各个建筑环节与细节上尽可能地增加人文气息,让大学的精神、人文的内涵与理念蕴含其中。2.校园软件环境的建设校园软件环境方面,主要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校园。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外在表现,也是独立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所共有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根据独立学院学生人文视野狭窄,人文精神缺失,但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意识及社会活动能力都比较强的特点,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特讲座,提升大学校园人文气息,帮助大学生营造浓厚的的人文环境。二是鼓励学生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学生成立如摄影、武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举办诸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科技节,等等。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也对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2

1.1学生人文知识掌握状况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四川省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但对某些方面的人文知识还是比较欠缺的,需要提高,如哲学、历史知识、古典诗词、外国文学等知识。在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调查中,只有41.9%的学生正确选择了思维和存在;有40.5%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四大文明古国;有20.9%的把中国四大名著都读过。

1.2学生的人文精神状况

关于人文精神方面的调查,涉及到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人际交往等方面。认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社会贡献的大小(41.6%)、工资薪酬的多少(36.4%)。47.6%的学生认为一个博士生为救一个落水的老人而牺牲是否值得时,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44.3%的学生认为不值得,博士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一个老人。可以看出,四川省高职学生主体价值取向是积极的、向上的,但还有部分学生还是在用金钱的多少作为人生价值衡量的标准,对生命的认识还存在等级观念。对校园中私拉乱接电线、长明灯的现象有73.7%的表示反感,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能注重自我修养,有一定的爱心和公德心。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1.3学生的人文行为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行为表现,体现了大学生应有的一些素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对考试作弊行为的调查中,从来没有过的只有24.3%,而75%以上的学生偶尔或经常有作弊行为的发生,这反映出高职大学生诚信缺失。看到老人倒地,能立刻扶老人起来,并送去医院的有30.1%,围观不采取行动、无动于衷、怕引祸上身的占1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敢于见义勇为,没有被社会中有部分人救了老人而被敲诈的现象吓到,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敢见义勇为,怕惹祸上身,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

1.4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

在调查中,有67.3%的学生是喜欢人文素质教育课的,说明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是认识的。学生喜欢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是人文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及实践活动等,喜欢课堂教学这种方式的相对较少,说明要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改进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的调查中,有73.3%的学生认为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其次是多开设人文课程(56%)、举办高质量的人文讲座(51.5%)及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43.1%)。

2四川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以就业为导向”理念指导下,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学院领导、教师、学生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而对专业发展比较重视。认为学生只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业的机会多,就业率才会提高,这是学院生存的根本。

2.2课程设置重专业轻人文,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

在以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市场、面向产业、对接产业结构升级的导向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课程的设置重专业轻人文。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是专业教师,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专业发展,对人文教育一般只注重国家规定的“两课”,对其他人文课程开设不够重视。

2.3教师人文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其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目前,四川省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投入不多,人文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少,人文教师教育水平不高。

2.4人文素质教育缺少职业特点

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对与专业结合紧密的人文教育很感兴趣,希望人文教育更多体现职业特色。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体现出职业特征,让学生具备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素养。

3四川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1教育理念落后

有部分领导、老师认为高职院校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只要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过硬,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能够顺利就业,在未来岗位上能胜任工作,没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3.2学生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招生来源主要有三类:一类通过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高职录取分数线在各类高校中是最低的,有些低至200分左右,而补录的学生分数更低。一类是通过单招录取的对口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对口中职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一类是藏区“1+2”学生和“9+3”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更差,有些连汉语都听不懂。

3.3学生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高职大部分学生认为到职业院校是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只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就行,没有必要学习人文知识。因此对专业课比较重视,学习积极性很高,出勤率也比较高;而对人文素质课,只要教师不点名,能逃课就逃课,出勤率不高,上课经常看其他的书籍或者玩手机、上网等,根本不重视。

4四川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策

4.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思想,要认识到职业教育不能等同就业教育,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器”才。

4.2完善课程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有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教师参加,设置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必修课程,开设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的的选修课程、特色课程,并在课时、学分等方面给予保障。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采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增强人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轻松活泼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

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就要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要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人格魅力,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4.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

一是要加强校园自然人文景观建设,做好建筑命名、文化走廊建设等,突出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要让学生一跨进校门就能感受到校园独特的文化气息,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二是要开展积极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等,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营造良好的人文校园氛围。三是举办人文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四是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支农支教”、“美化寝室”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发挥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

4.5人文素质教育要体现职业性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3

1.由素质结构看,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和灵魂,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从它的内容看,心理素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自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情感和意志等很多非智力因素。发展和丰富了以前的全面发展学说,使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更加成熟完善。

2.从变化万千的发展形成看,学校必须得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主要在大学期间,社会、家庭、就业各方面无形的压力,毫不留情地吞噬着大学生的灵魂。他们渐渐开始坚持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但是灵魂却在外力的作用下越来越变得精神恍惚、焦躁,于是他们开始厌学、逃学,甚至犯罪。所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急不可待。

3.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专业学习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学习美术时,我们发现,基本技巧的不足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较快的提升,但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一些心理因素却经常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研究表明,提升美术生的基本功虽然重要,但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更加重要,我们应建立完善的健康心理教学机制。

二、美术活动和美术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美术兴趣社团活动、艺术展览、美术比赛、美术讲座等都是美术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心理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彼此交流,学会了共同合作,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在各种精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责任感等好的品质得到充分发挥。年龄相仿的人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让集体活动和学生的情感相结合。先确定目标后研究方法的做法在实践课程中不一定可以采取,而应该达到目的和方法有机结合。我们应该重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潜力,让他们能主动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开展美术课程,绝不仅仅是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美术活动要求有安静的环境,学生能专心致志,具有严格的秩序性,能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心理状态。完成美术作业时是自由、自主的,没有任何强制性。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开心扉,审视自我,宣泄释放自己的感情,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中自主独立地完成美术作业,在作业中认识自我,随着时间的变化,让学生养成自觉、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正好是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是学生努力细心的创作过程,会有很多困难。克服各种遇到的困难,可以锻炼抗挫折意识,调整克服脆弱心理。

三、利用美术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在学习美术专业时,美术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能力,同时对于心理素质的提升也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怎样通过这种教育去强化大学生心理呢?在我看来,首先应该去提高老师的教育素质,坚持改善教育体制,丰富校园文化与多开展美术活动等。

1.通过老师去影响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老师的素质提高了,心理素质教育才能成功的进行。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是每个老师必要条件,自觉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能知道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自己以身作则和对学生的管理相结合,把情感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要知道树立心理素质教育是教授学生专业教育中应该明确提出的,是整个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的艺术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愉悦感,才能相信老师,认真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2.在专业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

一、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茶文化与美学

茶文化的美在于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物质之美在茶的色、香、味。茶之色清新怡人,茶之香悠远轻盈,茶之味甘爽清冽。品茶的物质之美,是茶给人生理带来直接的愉悦感受。精神之美则是品茶之美的另一境界――意境之美。这是因茶的清香、甘爽带来的愉悦感受,并由此幻化出的意境:松涛、田园、高山、流水……意境之美将人紧张的压力、烦恼的心情带入一个轻松、闲适的氛围中。另外由饮茶而产生的诗、画等艺术作品则是意境之美的升华。诗歌因其独有的韵律和意境表现力,使其与茶文化的结合更为紧密。历朝文学名家都曾留下不少有关茶的名词佳句。杜甫曾在《重游何氏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写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诗人把他同友人品茶时的愉悦心情、优美的环境描绘得如同一幅清新雅致的山水画。可以说茶文化与美学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

(二)茶文化与传统哲学

茶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最突出的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

儒家哲学的中庸、和谐思想的核心是“和”。所谓“和”是恰到好处,是理性的节制。“和”是事物两端间的平衡。中庸不是没有原则的调和主义和折中主义,而是对立中求统一。目的在于将事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中,既非“过”又非“不及”,是一种事物内部矛盾双方以及事物与外部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有序的存在状态。茶文化中蕴含了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茶性平和,饮茶之人在饮茶时享受的是一种轻松、平和的氛围。传统儒士多饮茶,就是在饮茶时感受那种和谐的意境。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茶文化中,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

道家所谓“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语意是抽象哲学范畴的“道”要“法”“自然”,且须“法”“自然”。这表明,自然是道家最尊崇的哲学层次。一切万物皆应效法自然,并从中汲取规律适应自然。在茶文化中,饮茶是人与自然的直接交流。从茶汤的品尝中感受到大地山川等自然之物的奇妙。从饮茶中体味不断微妙变化的真味、真香、真气,从而领悟自然之真谛,享受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精神感受。

(三)茶文化与个人修养

茶文化精神内涵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茶性温和,饮茶使人保持一种清醒自然的状态,是一种人与自然的精神交流。古代人品高洁的君子通常在饮茶中寄托自己高风亮节的精神追求。饮茶亦成为一种高雅的时尚,同时也是一种陶冶情操和交流友谊的方式。另外,烹茶、煮茶对器具、水源都要求严格,需要十分洁净,不能有其他物质掺杂其中。因此,人们常将茶与人品相关联,强调茶的君子特性。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里写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此物性灵味,本自出山原。”在这里诗人把茶的淳朴特性升华到人格品质的高度来赞美。由此可见茶对当时人们的人品修养产生的影响。

二、茶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功能作用

(一)茶文化的知识传承功能

茶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茶文化外延包含广泛。茶文化中包含有饮茶的起源,茶饮在古代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茶中珍品,十大名茶,茶具制作的技艺文化。另外还有饮茶风俗,茶与文学:茶诗、茶词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有选择性的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进行综合提炼,形成一门在大学生中开设的文化教育通识课。通过传授茶文化,让青年人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二)茶文化的精神培育功能

茶文化中的美学功能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有积极引导作用。当前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多元的审美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美学意识。在纷繁的审美意识中,让大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审美态度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运用茶文化中传统的美学功能为大学生审美树立一个良好的标志,引导他们对传统文化审美的认同和接受,提高他们的审美层次。

茶文化的精神功能还在于引导和修正因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引发的“快餐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快餐文化”源自西方发达国家,是现代社会中工业文明极度发达的产物。“快餐文化”既给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的价值取向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容易产生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青少年因心智的尚未成熟更易受其影响。茶文化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有质朴、平和的精神品质。在大学生中加强茶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促进大学生充分理解和谐思想,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统一包容,从而摈弃浮躁,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在茶文化中,强调茶的君子品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有相当裨益。通过对茶质朴的君子品性进行阐释,教育大学生培养自审和宽以待人的品质。以茶中的君子之道告诫大学生克服性格中的个人弱点,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茶文化的推广,有利于多元文化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对茶文化的理解和领悟,让大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以“西方中心观”为主的发展思想对世界各国的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当前我国仍处在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大学生青年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浪潮中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国家固有的传统文化精髓,这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三)茶文化中的养生功能

通过对茶文化的推广,可以增进大学生对茶文化中养生功能的理解。让他们了解饮茶对缓解个人紧张压力,排解心中烦闷,形成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都有一定帮助。而且通过饮茶可以体味到自然世界的淳朴之美,达到返璞归真一种精神境界。另外,茶味甘洌,茶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等。饮茶还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帮助消化等功能,有助于养生和健体。

三、在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的措施

1.在通识教育的公选课中设立专门探讨茶文化的科目。目前个别高校已开设此门文化课,但影响力和传播程度却无法与文学、艺术赏析等传统文化素质课相提并论。往往视讲授老师个人对茶文化的研究而定,属于非常设科目。那么,提高茶文化素质课的地位,提升任课老师的研究深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该课规范化和体系化,从而便于在高校中进行普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个人素质。

2.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扩大茶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可以邀请在茶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开设专门的茶文化讲座,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进行推广传播。也可以利用各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图书馆等机构举办展览、播放教学片等形式,传播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3.围绕茶文化,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研究、调查等。例如:经管专业学生可以思考茶文化的品牌推广,茶叶的包装销售。历史专业学生可以就各地茶俗、茶的文化历程进行研究。文学专业学生可思考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外语专业可以考察韩日茶文化以及中国茶文化在中华文化圈中的影响和地位。

四、在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的积极意义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5

要想令思想教育达到理想效果学校就应该对教育的空间区域进行开拓,引导大学生到更为宽广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体验与磨砺.在大学内每个年级的负责人或不同院系的管理者都可以设置一些历练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体验,令学生的心智在体验活动中得到锻造与磨砺,从而形成更深刻的思想认识.目前,学生经过拼搏升入大学之后,学习方面的课业增加,使学生很少有深入社会的机会,致使大学生对外界的变化欠缺认知,对于社会上的竞争不够了解,因此有些学生毕业后无法担负起来自岗位和职业的压力.要想使大学生日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迅速融入城市工作的快速节奏,老师应该为学生争取一些实践机会或者实习岗位,使其尽早体验社会的压力.学生参加完体验活动或实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呈交一份工作笔记或者心得体会,通过这些资料来探知学生对于工作的看法以及对问题的态度,从而开展适度的指导.在实际体验中,学生直接面对社会,从社会获取校园中无法得到的体验与感悟,同时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情智与内心,令学生提前完成角色转变,形成一种对本职工作、对社会以及对自身负责的意识.此外,实践不仅是检验学生的学识和专业能力,同时也是对个人的思维、价值观念进行考验,令学生懂得三省吾身,反思自己对待工作、对待他人的态度,对自己存在的缺陷进行反省并改正.

2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益气氛

大学的环境以及气氛对学生能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管理松散、老师态度冷漠、学生片面重视成绩,就会形成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如果内部管理严谨、师生以及学生群体内部的关系十分融洽,学生注重综合性发展,那么就能形成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气氛.这种氛围的营建需要从思想教育层面入手,将大学的文化建设与学生的人格培育融合起来,利用文化建设优化思想教育,同时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引导校内文化向积极和谐的方向发展.对此,大学需要增加校内活动,多开设一些平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使学生有展现才能的机会.比如建设网络论坛,使学生发表诗词文章,或者在交流区表述自己对时事的观点.此外,学校可以在校园中张贴一些名言警句,令大学生时时得到文化熏陶,并创办多种学生社团,令有不同爱好的学生融入团体,懂得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爱好[3].

3通过家庭及社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1父母要通过思想教育给家中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

在居家环境中,父母双方除了是学生的家人,也是学生品格修养以及谈吐习惯的模仿样板.所以父母双方应该树立给子女开展心理引导以及修养培育的意识,在居家活动中给子女做好榜样.当代社会健康概念,不但是指生理方面的健康,同时还有正确的理想、价值观念以及良好的内心状态.从绝大多数的当代家庭看,父母一般会对学生的分数非常关心,同时还会注意子女的体质是否健壮,却极少关注他们内心的想法,以及真正的诉求.家长这样的态度难以在心理层面给予子女正确的引导,甚至会使某些大学生产生消极的想法和叛逆情绪.所以要想令当代的大学生达到内外兼修的程度,并且心智、课业以及体魄都能协调发展,父母双方就需要通过思想教育给家中上大学的子女开展心理引导,协助教师完成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具体而言,父母一定要具备端正的言行和人生态度,令子女在居家生活中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在和子女相处时,父母应该多给予子女尊重,多倾听子女的观点和想法,让子女愿意对父母说出自己内心的诉求以及心理上的问题.当子女在感情方面或者课业学习方面遭遇窘困时,父母一定要先给予子女宽慰,而不能恶语相向更不能打骂子女伤害他们的自尊,而要倾听他们的倾诉,再从自身的工作生活经历出发给予他们一些有用的建议,帮助子女度过难关.

3.2利用社会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为了使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疏导,大学中负责进行思想教育的人员要探索大学生某些关键心理障碍的形成根源,并针对这些根源问题,从社会层面争取心理引导工作的支持.首先,大学可以和城市中的大型传媒组织取得联系,比如本地的广播频道、电视台、电子媒介以及大型报刊等,对思想教育进行宣传.比如,可以在电视上播放一些宣传影片,同时报纸以及杂志书刊可以刊载一些具有心理引导作用的文章,使大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调整心理状态.同时,广播频道可以专门给大学生设计一个能够宣泄情感并得到心理辅导的节目,使大学生通过写信、传送邮件或者拨打热线的方法,对主持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从专家或主持人那里得到宽慰和有用的建议.在政府方面,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可以在城区、街道中设立一些心理咨询室或者小型诊所,让有心理舒解需要的大学生在城市中的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专业的帮助.此外,市政部门可以和大学取得联系,和大学的思想教育人员一起编制具有积极意义的宣传语或者设计一些心理教育海报、公益广告等,通过张贴宣传语和海报、播放心理教育短片,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氛围,使大学生体会到社会对自己的关怀,渐渐消除消极的情绪或者心理障碍.

4结束语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谐校园的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校园文化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人格塑造和精神境界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过程的始终,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格和创造性思维。创造心理研究表明,形象思维,特别是想象,是创新的源泉,而丰富的想象正是通过文学、艺术等培养起来的。①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其人格,塑造其精神。

就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来看,其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但目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个别大学生虽然谈古论今滔滔不绝,但思想素质较低,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简历造假、考试作弊,因生活琐事就拿起斧头砍杀自己的同学,拿过钱来遗弃生身父母,走出校门遗忘赞助自己的恩人等。这说明少数大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严重倾斜甚至颠倒,说明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严重缺失。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落不到实处,其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当前,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诸如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重专业教育,轻普通教育;重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功利,轻道德等。这些问题小而言之,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大而言之,将影响到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高校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建人文精神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②

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一文中强调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人文学科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其他学科教育的发展,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还关系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因此,加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也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③当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独立自主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传统教育下的大学生恰恰缺乏这种精神,所以,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功能的必要条件。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社会功能即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育人功能即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级人才。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依靠人的力量来推动的,所以,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必须通过育人功能来实现。因此育人功能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要通过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了,进步了,反过来又能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所以,高等教育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整体功能。④

二、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而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的多功能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校园建设,内涵十分丰富,需要用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观点全面把握和深入研究。

(一)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

第一,优美的校园环境。雅致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校园文化,绿色的校园生态,以及和谐、合理的校园空间,宽敞、明亮的教室等。

第二,优质的学习环境。校园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提供安全、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完备的配套教学设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大学生要爱护学习环境,真正做到“校园是我家”。

第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风气。有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校园文化,良好的学习气氛等,就能引起大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大学生的性情。

第四,完善的管理体系。有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文明人本的规范公约等,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师生的行为,打造和谐校园。

第五,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以教育任务为中心的,而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决定着学校的教育目的与任务。因此,和谐校园中的师生关系总是随着社会教育价值观及教育目的不断调整而变化。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最好的“教材”和“范本”,是师生关系的重要剂,对和谐师生关系起着积极作用。

概括地讲,和谐校园具有如下特征: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树立教育的生命性、未来性、社会性价值,坚持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更加注重教育的协调性。强调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加强教育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更加注重教育的持续性。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和社会承受力;更加注重教育的多样性。强调教育体制多样化,教育类型多样化,办学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所以,构建和发展和谐校园至关重要。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素养、艰苦奋斗精神、人文素养、团队精神、理性意识、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进一步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其个性、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在和谐大学这个办学目标下,应该使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充分地凝聚,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知识的源泉充分涌流。和谐校园构建好了,就能无形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就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需要全体师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辩证关系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和谐校园的构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全面、细致,周到、扎实,大学生人文素质就会提高,就会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也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和谐校园的构建,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优越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国家的进步。校园人文环境,是实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硬件之一。强化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渠道之一。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和谐校园,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就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创造作用。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爱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弘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寓教育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大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全面细致、周到扎实,就会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就会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也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

目前,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仍然要发挥课程课堂教学的优势和主渠道作用。要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应从改革课程结构入手,改变以往选修课随意、零星的状态,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选修课有计划地纳入到高校的日常教学中。应根据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建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具体地讲,应将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模块确定为:(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块。开设中国传统美德概论、中国古代史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等。(2)中外艺术模块。开设中外美术简史、中外影视赏析与评论、中外音乐简史与欣赏等。(3)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模块。开设西方思想史、西方文明史和世界优秀文学作品赏析等。(4)形势与政策模块。开设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内政治经济动态专题等。(5)现代市场经济管理模块。开设市场经济导论、行政法律及民事法律专题、当代管理理论等。人文素质教育系列选修课程,一般每门课程开设30~40学时,面向全校由学生自由选课。在教学管理上,可采取考查、撰写小论文等灵活的方式进行考核,以促进学生积极选课。在保证课程门类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文化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⑥

(二)和谐校园的构建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优越的环境

大学校园环境,尤其是校园的人文环境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硬件之一。一所优秀的大学,常常使人一进校门就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环境优美、秩序井然、行为文明、精神高尚的校园,对于大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文素质的提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在大学社区生活的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及其在精神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是培养人才的教育资源。它通过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心理的辐射作用,在较高层次上软性规范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基础,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高校和谐制度建立,有利于协调师生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加快高校有序发展,有

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有利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谐发展。

要正确把握文化、校园文化、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正确理解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功能。要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培养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学生,需要有充满着自由、平等、博爱,充满着开放、宽容、尊重,充满着求真、竞争、批判的校园风气和精神;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强化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渠道之一。⑦

要在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优化和谐的育人环境,在潜移默化的氛围里,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从而陶冶其情操,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就出大批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注释:

①刘吕,高吴冬.网络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②⑤乔潮.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理性思考[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1).

③⑦杨禹.论加强大学生人文人文素质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