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教学论文范例6篇

中职课堂教学论文

中职课堂教学论文范文1

1.教学现状堪忧

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高中就是学习职业专业技术,对于基础科目语文没有太多的兴趣,对于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没有太高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自身教学方法的不当,导致课堂整体氛围不够活跃,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就更加使得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下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本来应该有的魅力不能被很好的展现出来。

2.生源素质较差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相同类别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竞争,很多中职学校在生存压力之下,不断降低自己的入学门槛,使得本来生源就不足的中职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缺乏教学质量。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很多中职学校在招收生源方面只能是越来越差,这也就决定了在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加强基础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质量。

二、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目标的改革和优化

只有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育活动的其他各项措施才有章可循,也才能够顺利开展起来,而这个“章”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确定。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牛鼻子”,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个“牛鼻子”,教学活动中的其他要素如教学计划才能够合力制定,教学方法才能够合适的选择,教学方向才能够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才能够有效组织和确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以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能够为满足我国生产建设等工作需要而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即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本。在这个基础之上,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要以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教育,努力优化和整合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几个方面的能力。同时,针对职高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方面,对学生进行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导向,务必做到职高语文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目标方面合理和准确。

2.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

所谓教学内容就是课堂教学材料,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教学材料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没有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刺激,课堂教学也就无法进行,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内容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发展已经不相适应,教学内容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职业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丰富的生命力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如网络、新传媒、教科书以及各种研讨会和辩论会,同时还有博物馆和纪念馆等也是很好的语文教学基地。另外,职高语文教学还可以与各自不同的专业相结合,例如不同专业需要不同的应用文,语文教师就可以找相关的资料和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就可以更多侧重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商务秘书专业的语文课堂就科员多学一些写作和书法类的课程;旅游专业的语文课堂就要侧重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学常识方面的学习。同时,职高语文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3.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优化

中职课堂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中职基础课程,属于规定的必修课,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状况令人担忧。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达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呢?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就学生来讲,语文根基薄弱,语文知识贫乏,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而且不少学生认为,到中职学校是学技能的,文化课学习可有可无。其次,就教材来讲,大多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缺乏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考虑,缺少学生感兴趣的新思想、新观念,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再次,从教师来看,对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的认识不清,观念陈旧,方法单一。课堂上还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唱“独角戏”,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失去兴趣。

二、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确立目标,突出专业性。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中职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针对很多中职学生重专业轻文化课学习的特点,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设定切合学生专业实际的教学目标,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突出专业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控制好难易程度,让学生一课一得,从易到难,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增强自信心,循序渐进,那么就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要重视听说能力训练。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中职学生面临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听说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未来事业的发展。因而,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听说能力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给学生多创造听、说的机会,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进行一些模拟训练,如应聘、采访、辩论等,把课本中介绍的一些言语技巧应用到实际中,既锻炼学生的胆量,又提高听说能力,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重视应用文写作训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生要“学会写作常用和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适应当今天社会形势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潜心研究大纲和教材,把握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切实加强教材介绍的应用文写作训练。如:国庆节就要到了,可以让学生以学校办公室主任的名义拟写一份放假通知,班级同学东西丢失,让大家一起动笔写寻物启事,设计用人单位招聘现场,展示学生的“自我推荐”信等。此外,语文老师最好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专业,调整应用文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以外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应用文。如我教的是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班级,每年新生开学时,我都另外补充欢迎词和导游词等的写作,为他们将来工作和发展打好基础。

(3)要重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直接经验及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活动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探究学习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情境活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工作者者要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管理,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更多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一扇明亮的窗。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我爱家乡”活动时,可将当地风俗、对联、名胜景点和传说故事与导游专业结合起来,自己扮演导游,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向大家介绍家乡。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专业知识,运用知识,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拉近与生活及将来岗位之间的距离。

3.改变方式,突出主体性。

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主体意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呢?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刺激他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荷塘月色》、《再别康桥》、《致橡树》、《我愿意是激流》等,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图片和视频展示课文内容,再配上生动的朗读声频,将课本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活泼、直观,这样对于学生来讲,就很容易感受文章的主旨,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从而不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考探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只有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才能点燃思考的火种。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进入“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好雪片片》、《卖白菜》、《像山那样思考》、《项链》等,这些具有哲理而又不缺思考的文章,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就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促使他们思考探究。

(3)构建和谐氛围,引导快乐学习。中职学生正值花季,他们青春热情、富有朝气、活泼好动,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依旧持有“唯师独尊”、“唯师是从”的观念,那么对于这些本来基础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的中职生来说,上课走神、玩手机、打瞌睡是不足为奇的。因此,只有以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注入快乐因子,增强学生自主发展的主体意识,让课堂气氛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使其兴趣盎然地学习。

参考文献:

[1]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之我见.文学教育,2012(7).

[2]浅议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广西教育,2011(24).

中职课堂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体育;创新

积极推进和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21世纪人才战略的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1体育创新的概念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我国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体育创新教学是在加强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不断吸收创新教育研究成果,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体育创新的原则

学校体育创新的原则是学校教育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师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实践,达到理想效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研究学校体育、指导创新式教育实践的依据,下面以三个原则为例叙述创新式教育指导原则的作用。2.1启发性原则:教师在对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启发教育的形式有教育语言针对性的方法、过度性动作提示的方法、技术性动作提示的方法、相关技术指导的方法,其主要作用之一在于启发、引导。只有通过启发式教育,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思维,培养其能力。2.2示范性原则:这是指教师应以自身的创造意识、思维能力带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创新型、智慧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只有教师把创新式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自觉或不自觉的将知识和创新思维相结合,捕捉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2.3民主性原则:创新式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于众不同的观点;尊重于众不同的动作和方法;给学生许多学习和练习机会;忘掉“教师权威”,组织好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教师关系;培养一批学生骨干和学生中的“领袖式人物”。

3体育创新式教育的方法

要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而有新意,就要把创新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中心,把给学生的创造性教育作为第一目标。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主要方法有:3.1自动发展法: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经常进行自我锻炼、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做到自觉积极、欢乐愉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开发。3.2发现引导法:创新贵在发展,要善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萌芽,把他们的随意创新转变为有意创新。学生经常爱自发性开展游戏创新活动,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发现肯定、热情支持、积极引导、精心培育。例如,过去对后蹬跑的教法缺乏手段,效果也差。我们则把学生在课余爱做的“跨大步”游戏引进课堂,既满足了学生兴趣爱好,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3.3目标追求法:提出一个富有吸引力、具体的奋斗目标,组织大家去追求。该目标可以是建议性的、探索性的,也可以是创新性的。例如,中学女生体育课难上,一位老教师在每学期末的体育课理论试题中总要出一道这样的题目:假如你是体育教师,将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活泼的女生课?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像,提出了许多新奇有趣的方案,大大启发开拓了教师的思路。从自己和他人的愿望出发,提出各种新的设想进行创新发明,是目标追求法的一种形式。

4体育创新的组织形式

创新式体育在组织形式上,不是把教学常规当锁链,把知识和运动技术当条文去要求学生,而是重视学生有愉快的接受体育的全过程。因此,无论是每一个运动技术动作的教学、还是教材与教材之间的搭配,也无论是中长距离锻炼中意志的艰苦磨练,还是体育游戏妙趣横生的乐趣,都应设置成一个让学生创造性学习和锻炼的环境。在创新式体育教学中,“练”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途径,“学练结合、以练为主”是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可以把体育活动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体育教学的引导层面。它是教师按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去引导学生上好体育课的重要部分。第二:体育教学的主体层面。它是教师按照预定教学目标具体实施的主要部分。第三:体育教学的调控层面。它是学生在体育运动时生理、心理产生一定负荷后的调整阶段。

5体育创新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同志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就必须使全社会进一步明确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就是教育。而要实现它,就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5.1积极更新观念:教师要研究新情况和社会、时展变化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创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大胆实践。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僵化,不守旧,成为一名创新开拓的先锋。5.2善于发挥群体优势:体育创新教学不仅要发挥学科的优势,还要得到各个学科的教师配合,发扬集体的创新精神才能在整体上开展创新教学,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的氛围,不断借鉴、吸收别人的创新教学效果。5.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体育教学的创新,不能违背体育运动本身的规律,不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违背教学的固有规律。创新教学的实施需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离开了科学而严谨的态度,创新教学成为无源之水,难以真正奏效。

6小结

倡导体育创新教育是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是落实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具体体现的重要途径,因为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一种创新精神,学到以前未学到的新知识,而且又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脑体并用的能力。所以它应成为我们体育教育界的共识。

作者:万晓强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中职课堂教学论文范文4

作为一名在高职院校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我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因此,本文运用世界大学城空间这一新兴概念,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我们学院英语教学模式更新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如何在世界大学城空间下进行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从而提出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适用于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新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起因和内涵

翻转课堂最初是以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所倡导的同伴教学(Peer Instruction)为雏形。翻转课堂概念的最先提出是在2007年,由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提出来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最先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最初他为了指导亲戚小孩数学而录制教学影片并上传网络。后来,他在自己的TED talk中提到了这一概念,并提供了各种学科主题的学习视频。通过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学生可以在家看课程视频,到学校里做家庭作业。很快,可汗学院成为教育者实施翻转课堂的获取相关资源的主要阵地。由此开创了翻转课堂的先例。简而言之,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将主要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做成短小精悍的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而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讨论和交流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信息教育技术为依托,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视频的录制、网络自学、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这种模式能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的读写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技巧,而这两项是21世纪教学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我院高职高专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特征

1.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我院同一个班级里的高职生源复杂,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普高类毕业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水平不高,第二种是职高类毕业生,这类学生外语基础很薄弱,有的连简单的单词和句子拼写都不会,甚至出现英语零起点的学生,这不利于老师组织和实施统一的英语教学,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着其教学的特殊性,高职英语更是强调其实用性,需要经常性的实践练习,而在这种基础不同的班级里教学使老师根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练习机会,甚至最终考核也不一定公平准确。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存在英语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处于被动的英语学习状态,主要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主体。他们有的是因为利于将来找工作而学习英语,有的只是因为考试而学习英语,这类学生学习计划性差,很容易因为遇到一些困难而半途而废。此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利用周围的学习资源,他们不善于通过多种渠道自主学习英语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作为一种网络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课堂的实施价值

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实施翻转课堂能有效利用当前不断革新的高新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便捷的网络传输环境是翻转课堂的基本保障,目前的高职学生,基本都具备上网的条件,也具备网络学习所需的技术操作能力,尤其是我院学生入学后不久每人都有世界大学城空间账号,现有的资源允许他们随时随地利用便捷的学习终端学习,课前自学教学视频,随时随地向老师反馈信息,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根本保证。此外大学生具有充足的课外学习时间,这也有利于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翻转课堂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矛盾。在传统课堂上,面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老师组织统一的大班教学活动,必然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了,久而久之,他们会丧失学习热情,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厌倦学习英语。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老师在课前首先明确必须掌握的语言任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表现的内容。然后在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前提下,将其做成8-10分钟,最多不超过15分钟的简短视频,视频中应包含有配套习题或测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掌握学习内容中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能力,基本完成語言学习要求。对于英语水平偏低的学生而言,该模式赋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对于难点他们可以反复学习,知道顺利掌握学习内容。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可以得到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测试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困难和语言失误。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设计语言运用任务,使语言知识在新的语境中得到应用,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在课中的语言运用阶段,教师应以教学内容语言特点为出发点,答疑解惑,实现第二次的语言复现,以促进有效的迁移,为语言知识的内化打下基础。学生通过小组答疑,小组讨论等方式实现语言目标。由于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在真实语境中的应用能力形成,因此教师在课后还应设计尽可能真实的语言任务和语言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翻转课堂加强了互动,比如教师与视频教材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视频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高职大学英语老师的师资水平。翻转课堂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教材驾驭能力,对学生情况要进行调研分析,语言任务设计科学,微视频质量要高,既要能突破重、难点,又要求教师语言精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学生才能积极地自主学习。同时,也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学习者个人主动性。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前要自主学习视频,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掌握学习进度等。

中职课堂教学论文范文5

1.优化中职数学课堂学习环境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广泛应用,改变了过去单调和乏味的数学课堂。过去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主要依靠教师板书示范、口授讲解,然后通过题海战术进行巩固理解,这种学习方式单一枯燥,许多学生反映数学学习比较困难。然而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过去的数学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它通过动画的演示、音频的刺激等使数学学习趣味化、生动化、可视化。例如,学习“三角函数图像”时,变过去静态的板书函数图像为动态的几何画板软件做出的动画函数图像。如此,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为枯燥的数学课堂增添了活力。而且学生在遇到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查阅知识,以便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2.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多为“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教师讲得很投入,而学生听得很疲惫的现象。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为被动的接收者,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逐渐把个人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放手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索数学原理,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学习“椭圆的定义”时,教师改变过去自己板书讲解,学生记忆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在课件中显示动态的“点”并把相关“点”连接成曲线,同时标注出轨迹中“点”的条件。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自己清晰地认识在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3.运用信息技术展现教学过程,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学习本身比较枯燥,而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又比较差,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与积极钻研的学习动机,教师单调地讲授很难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挖掘多样的数学资源,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数学学习的内容,能够生动地展现数学教学过程,能够拓展学生思维。例如,学习“圆锥曲线问题”,可以通过观看铅球运行轨迹来讲授课程,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微课程的发展

微课程是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中职数学课堂从微课程的发展中受益匪浅。微课程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的形式来实现教学目的。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是促进微课程发展的关键,微课主要是通过一些系统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简短视频、课件等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微课程以其简短精悍、具体形象的优势在近年来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应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中职数学教师,利用当前发达的信息网络条件把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制作成动画、视频,如此可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助于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微课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通过实际教学效果体现。例如:在讲授两面角的平面角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微视频,视频中展示两面角的平面角的找法,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另一方面通过视频的动画展示,让学生对两面角的平面角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微课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帮助教师迅速成长,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一名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优秀教师。

5.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翻转课堂”的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教师创建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的形式来实现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课堂这一单一学习场所的局限性,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课外学习在课堂中师生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翻转课堂”区别于微课,其时间比微课时间长,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实现必须依托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为中职数学课堂的改革带来生机。例如,中职数学课堂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录制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供学生学习,可以改变以往紧张枯燥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把制作好的视频提供给学生,并布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学习。然后回到课堂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检查学生学习的进度,以便监督学生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促进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可以推动“翻转课堂”的完善,为中职数学的教学提供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评价与思考

中职课堂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概论;课堂教学;问题现状;对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84-02

五年制高职是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的一种教育形式。教育部曾提出,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专科层次的五年制职业教育就已经兴起,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已初具规模,日臻成熟。由于只招收初中毕业生,大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在15至20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高峰期,学习心理困惑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易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叛逆心理较强,价值观念淡漠。高职院校五年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怎样有效地适应网络信息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怎样“对广大学生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精神”[1],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涉及五年制高职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复杂多样、具体深邃,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概论课所能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是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现实利益的迫切需要。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概论”课堂教学问题现状

就概论课程本身而言,理论性极强,需要较为扎实的政治基础常识和良好的政治修为,但五年制高职学生政治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学习态度不甚端正。在概论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更易于采用传统的“物化式”“满堂灌”“限制”等授课方式,但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两课”教学模式,使德育与现实生活严重脱离,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2]。这种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中心,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这些五年制高职学生们对概论课教学的可信度、说服力产生质疑。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地位凸显,“概论”课程居于次要从属地位,往往被一些学校领导和其他学科教师群体忽视,其应然地位与实然处境的产生了巨大落差,如概论课授课时间几乎不可能安排在一天的黄金时段,或晚上或周末或连堂或大班教学,无法考虑学生与教师的体能与注意力问题,授课时间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往往成为舍弃对象。

五年制高职学生对“概论”课存在困惑,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等。为此“概论”课堂旷课现象较为严重,迟到早退现象较为普遍,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讲台下的同学正昏昏欲睡,很大一部分学生课堂表现五花八门,聊天的、玩手机的、读报的,看其他书籍的,他们的行为与课堂授课内容完全是另类。此外,含“概论”课在内的课程,学生“裸考”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干脆就放弃了这门课的学习,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差心有余而力不足,学习态度端正、兴趣浓厚的学生,可谓寥寥无几。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概论”课堂教学的对策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为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3]。“概论”课堂教学就是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依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概论”课程标准,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案、传授应用该课程理论知识和提高升华五年制高职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概论”课教师要不断思考每种教学方法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创新,找到适合自己风格以及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

(一)课堂教学的对策方法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全力解决五年制高职学生面临的学习实际问题。在“概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依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合理调节和充分地利用他们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付出真情

爱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这些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理论水平,使之成为思想觉悟高,道德素质好的基层医学领域的有用人才。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酿造平等、和谐、合作和公平、民主、正义的和谐课堂氛围,通过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传递价值信念、思维方式和人文关怀的正能量,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与时俱进的价值理念、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地体现出“概论”课独特的思想因素和政治内涵。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五年制高职学生,善于倾听他们的不同意见,熟悉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根据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职业要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对于他们的正确意见和合理建议必须认真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并抓紧落实;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以五年制高职学生为中心开展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交给他们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方法技能和善于预测的步骤,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谋善断,制定出学习计划,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策略。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概论”课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善用网络交流交流平台,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开展教学工作,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恰当教具,呈现精彩内容,有序组织课堂,科学考评作业,甚至精神饱满的情绪,形象生动的语言等,无不展示概论课教师的综合水平;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善于学会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其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手段特点各有不同,应扬长避短,博采众长。 (二)课堂教学的对策方法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要“概论”课堂教学中做到事中求理、理中求事、事理相融、理事服人,要实事求是地从事实中剖析理论,归纳理论,从理论中推论演绎事实,彻底弄清楚历史事实和逻辑理论的辩证统一,让五年制高职学生从中领悟到蕴含在事实论据中的思想道理。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4]概论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实事求是的理论,其逻辑最为严密。

实事求是就是要处理教学资源,端正教学态度、选择教学手段、探求教学风格,以校园文化为有利载体,进行高品位高质量教学,实事求是地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敬业奉献、开拓创新,业精德诚的高尚品德,他们的思想态度就会严谨求实、行为方式也就会严格规范。

实事求是就是要关注五年制高职学生所思、所想、所需;实事求是地将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素材典型化,授课方式多样化,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职业性质及时捕捉他们的反馈信息,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来调整教学内容,调取教学素材,整改教学方法,把职业规划、生活要求、利益需要、兴趣爱好、重要关切融入到课堂,实事求是地引导他们面对现实、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实事求是就是要结合教材吸纳实践中的新情况,新信息,新发展,客观地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旁征博引,案例事例实例必须真实可靠,时政热点信息必须丰富新颖,确凿有力,“概论”课教师务必率先知晓,及时涉猎学科前沿知识;实事求是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大量社会知识、专业知识和自然常识等用作实证,用最大限度的课堂信息量去适应当今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的需求。

实事求是就是要搞好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当今时代,没有良好的政治教养,没有牢固的政治知识,要提高道德尊严感和社会责任感是不可思议的;“概论”课堂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上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概论”课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对政治知识边学边用,活学活用,才是“概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理性回归。

(三)课堂教学的对策方法要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就是要坚持所学理论与五年制高职学生客观需要和具体实际的辩证统一,与高职院校的目标要求和校园文化的辩证统一,与社会生活和现实现象的辩证统一,与国家路线方针和职业教育政策的辩证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既要让五年制高职学生们学理论,吃透理论,掌握理论,形成理论的逻辑思维,又要把所学理论知识用于现实生

活中去,帮助五年制高职学生解决生活现实问题。

联系实际就是要了解五年制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授,以旧见新地对专题理论巧做类比,善做提升。在一定条件下,要为学生创设开放性与互动性的学习环境,必要时走出学校去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在课堂实践中领略红色文化,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联系实际就是要五年制高职学生将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以及其他学科的理论观点和实践过程结合起来,能独立分析正确对待社会的难点热点问题,因为很多的社会现象就是政治理论的缩影,如国内社会问题:人民币贬值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如国际社会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认识能增强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也能及时地理解消化党和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

联系实际就是要“概论”课教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增加五年制高职学生课堂信息摄取量,图文并茂地把“概论”课理论与五年制高职学生实际生活现状都形象地展现出来,就是要概论课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地开展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理解与认同,使学生能创造性地体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这也是培养专业领域中未来的学习和劳动基本思维方法的客观需要,从而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含金量,增强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

[2]李丽.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0-92。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