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范例6篇

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范文1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堂教学范文2

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音乐学习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根据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从评价原则、评价形式、评价方法为出发点,结合工作实际,阐述自己的评价观点。

关键词:改革 创新 音乐评价 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决,鉴别和总结。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策略,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更重要的是合理、适当的音乐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增强学习音乐的信心,激发学习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关怀。对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应该以多元评价方式即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来综合评价学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的表现。

一、明确教学评价原则,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的原则:1、注重学生为本的原则。评价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在评价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经历,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现。任何评价,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同学的评价,其最终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应当将学生和课堂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对教学和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2、注重学科特点的原则。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

二、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也可采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开放性考试等形式。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评价形式,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通过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清晰、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3、动作和表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出色表现除了用语言肯定,还可以用赞许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表扬,还可用鼓掌或竖起拇指称赞。如:在欣赏《春天来了》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手中的物品来模仿春天来了的声音,有的同学用嘴吹纸模仿风声,有的同学用口技模仿小鸟叫、青蛙叫等。可这时,一种很响的脚步声传来,原来是这个班里最调皮的一位男学生干的。当时,我非常的生气,想批评他,可又一想,也许他不是在捣乱,而是有什么别的意义呢?于是,我又让他模仿了一次,然后请其他同学听像什么。他们有的说是春雷,有的说是迎来了鞭炮声。最后这位同学自己说出是春天的脚步声。“很有创意啊,将无声转为有声。”我当时给予了他肯定和表扬。事后,我很庆幸当时没有指责他,如果批评了他,其他同学就不会再大胆表现,那位同学也许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往往领先于教师,并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这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是一种课堂生成性的知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善于为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乐海中自由畅游。对于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哪怕知识一点点创造意识,我们都应该加以鼓励和保护。难道不是吗?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多种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会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自我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所以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学生的进步和缺陷,以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提出补救的措施。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疑难和困惑,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就足够了。例如:在学唱《我和星星打电话》、《大海啊故乡》等歌曲后,教师请学生评价自己时,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我觉得自己唱得还可以,我会继续努力”。学生虽然没有说明自己唱得怎么好,但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定是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

2、师生互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评价针对性要强、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班级音乐会”、“小小演唱会”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评,能够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愉悦的评价氛围。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如: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案例背景]音乐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不只是一们知识,而是一种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果没有亲身的参与是很难获得这种体验的。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少,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于音乐那种无标准答案的体验会陷入一种迷茫。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同时也不应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鼓励是教学的一个有效策略。因此,课堂激励性的语言也就成了教师的主要评价语言。激励性语言运用得恰当,运用得及时,不仅能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案例]有一节课,我让学生第二次聆听音乐《牧童》时,要求他们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同时加上羊的叫声,当音乐再次响起时学生唱起了“蓝蓝的天,咩 咩 咩 ;绿绿的水 咩 咩 咩 ……学生听完后我及时的作了评价:“哎呀,我觉得孩子好棒啊!不但自己创作了两声部的歌曲,还演唱了两声部的歌曲,你们真了不起……”。孩子们听到我对他们的肯定,兴趣高涨。接着整个课堂都是在学生“我要学“的氛围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演唱。而且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研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在进一步提高。新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更深入地推动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期待在实践中、在探索研究中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更加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音乐课堂教学范文3

首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传授知识的角色要求,要清楚在现代音乐课堂中,教师是唤醒者,是整节课的导演而不是演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编排课堂的各个环节,要敢于去营造音乐氛围创设情境,只有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兴趣激发出来,后面的“戏”才好演。教师不要总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其实在音乐课堂中,老师更是引领者唤醒者,是伙伴和朋友,是伴随孩子音乐梦想一起成长的同路人。例如:初中13册中第5单元要求演唱《军民大生产》,我就打破常规给学生准备了红绸学习秧歌,让学生体会感受大生产时的快乐,以音乐抒发感情,通过让学生听取《军民大生产》的节奏,指导学生感受当时的氛围,集体生产时人们那高亢的生产热情被表达了出来。通过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肢体去感受音乐,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

其次,音乐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应该增加合唱排练的比率。众所周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日趋激烈,单靠个人的力量解决复杂的问题并采取高效行动变得困难重重,这就需要组成团队,共同协调应对方能可持续创新发展。音乐课堂中的合唱练习就注重协作配合能力的培养,多做和声练习,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和声的美好从而升华为个性的完善。合作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的,良好的互动教学为音乐课的合作教学开启了成功的大门,只有老师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和谐愉快的音乐氛围,也才能有高效的音乐课堂。

再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多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出发,文化的传承、兴趣的养成、情感的生成、能力的形成远比传授知识技能重要千百倍。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揣摩学生的兴趣所在,在音乐课堂的中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理论的讲解尽可能少,情感的体验尽可能多。例如欣赏课堂中要带着学生去想象,发挥创造力去任思绪驰骋,捕捉最细腻的感受。通过不懈的训练和感知,学生的鉴赏能力会有大的提升。能力得到提升后,他能从音乐体验中获得美感,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创造性的发挥。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音乐课堂还给孩子们。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为了实现学会乐曲歌曲的教学目标,孩子们要做大量的技术练习。由于大量、重复的枯燥训练,练习者必然会感到乏味,原本歌曲乐曲的美感都被麻木覆盖,为了学会而对学习将使学生最终对音乐失去兴趣,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了。现代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活动代替练习,通过各种游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音阶练习可以加入柯尔文手势音高训练,既直观又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节奏训练加入语言节奏训练,肢体节奏训练、奥尔夫节奏训练。但是无论怎样训练都要从兴趣入手,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的探索为我们研究音乐基础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学生在音乐课堂应该得到什么,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去思索的。如何给孩子们提供优质的音乐课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音乐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孩子们也有符合自己身心发展的认知规律,所以音乐课堂教学除了重视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之外更要找寻音乐教育规律,引导孩子们健康发展的同时每一天都拥有阳光积极的笑容。让我们共同努力!(本文作者:韩娜 单位:内蒙古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音乐组)

音乐课堂教学范文4

小学教育对象是7~12岁的孩子,心理学家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称这个年龄段为学习活动期。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针对孩子们处于学习活动期的特点,确保他们能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无限的快乐呢?

一、重视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1.从感性认识入手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认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首先让学生学会分辨声音的长短,如辨别猫与狗的叫声,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上课的铃声,分大预备和小预备,哪个铃声长些,哪个声音短些等。通过对声音长短的辨别,形成感性的认识,然后,我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聆听老师发出的节拍不同的走步声和跑步声,并且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模仿出听到的声音,之后再来学习音乐知识,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2.以故事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联想能力还不够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不强。在课堂上,老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们往往兴趣不高,容易走神。此时,针对少年儿童都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结合故事欣赏音乐,或结合音乐编讲故事,都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欣赏乐曲《老虎磨牙》时,一位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老虎磨牙》的故事,故事结束后,老师问道:小朋友们,你听过老虎磨牙的声音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演奏家们用很多种打击乐器一起合奏的乐曲《老虎磨牙》。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音乐形象所吸引,既欣赏了音乐,又陶冶了情操。

3.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集声音、图像、色彩、动画于一体的优点,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玩具进行曲”的教学活动中,我运用课件,使音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合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可针对这些特点,适度增加一些游戏、竞赛活动,如在一年级第三单元教唱《跳绳》一节时,可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既可增强课堂的愉悦性,又能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听觉能力、视唱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本乐理教学,从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调式、音色、和声、力度和速度)上做出分析。让学生学会感知声音、听辨声音。在视唱能力培养中,教师要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的始终。在教唱新歌时,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范唱,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指导学生先唱准、唱好曲谱。然后,再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予以重点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引导学生把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审美性。音乐是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最好艺术形式。音乐的特征就是通过情感的抒发、宣泄、交流,而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可以用想象、创编、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聆听与想象中,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范文5

一 、用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学习兴趣

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从本学科到跨学科: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二、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

三、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比方说,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已经激发了他们学习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些同学了。

四、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上课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音乐课堂教学范文6

一、课堂形式多样化

音乐是积累灵感、激发感情、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半径,以单纯的知识传授、训练音乐技能为目标,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无法融入课堂,亲近音乐,对于音乐的激情、审美也无从谈起,为此我大胆尝试了下列做法。

(一)乐器进课堂

在教学中,依靠校际间的资源共享,使学区内的各种乐器在学区内高效利用,资源共享。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歌曲和学生兴趣爱好,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将各类乐器引进课堂,引发了学生兴趣,增加了音乐学习的色彩,扩大了音乐学习的领域。我们的民乐乐器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合理利用,根据不同乐器的表现力和音域、音色的不同有选择地和歌曲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二)画图进课堂

任何一个学科不是单独存在的,音乐与美术是姐妹艺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图画、幻灯,甚至录像等,将学生的思维感情带入歌曲,理解乐曲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从中得到更深的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动手绘画,从动手中真正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以贯通,情感予以表达,思想得以升华。

(三)表演进课堂

学生善于展示自我,爱表演。当学生理解一首新歌时,心情非常激动,总想表达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结合生活实际大胆迁移,培养想象力。在丰富、充实歌曲的同时,再让学生表演,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边唱边舞,教师要择优鼓励。

(四)电教手段进课堂

电教多媒体设备,例如投影机、电子节拍器、midi电脑音乐键盘、电钢琴、视唱练耳教学软件、音频记录仪等这些都可列为电教媒体,但一般来说,有一套电脑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一架数码钢琴或电子合成音源键盘就可以满足日常的初级中学音乐教学了。有了这些简单的电教媒体就可以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电教媒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在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展现出歌曲的标准乐谱进行教学,学生在视唱的时候既能看到乐谱,同时又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分组随音乐自由练习,教师可以任意截取其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指导。为了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正常速度,体会各种拍子的速度快慢,可以对做好的Midi音乐进行调整,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歌曲的最佳速度。例如歌曲《摇啊摇》这一课,可采用稍慢、中速、稍快三种速度让学生随曲唱一唱,并配以相应的表演,很快学生就知道应该选用中速演唱。因为只有中速才能表现出划船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渗透音乐相关文化。

二、课堂思维创造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被动地学习,削弱了学生在音乐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如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教育的升华,是全面、高素质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先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一定的乐理知识(如节拍、节奏、视唱等)和经验(如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是创造思维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培养音乐方面的创造思维。教师要积极创造思维空间,引发学生创造,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通过歌曲产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插上音乐灵性的双翅,自由飞翔。

三、课堂欣赏审美化

新音乐课堂标准中,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课前教师要着重以美入手,按教材的要求以情景导入,抓住学生的心理,将其带入美的旋律中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领悟音乐的美;以情传知,使学生在感知美的内涵的同时,达到鉴赏的目的;游戏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审美创造的发展。

教师一定要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做好引导、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打下基础。

四、课堂音乐实践化

音乐是人的精神产物,只是用于表达、探讨精神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民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艺术见解,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投入到音乐的怀抱。让学生多尝试、多实践,才能真正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教师只不过是学生攀登高峰的垫脚石,要让学生学会方法,自己去实践、去攀爬,这样才能越上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