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范例6篇

中职计算机教学

中职计算机教学范文1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强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87-02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的是把知识点巧妙地设置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提出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很多电脑知识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教师如能正确引导,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掌握知识。例如:完成上机课任务后,可以适当让学生学习一些其他知识,甚至可以让他们玩一些益智游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合作”教学

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师生之间要配合默契,这种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必须平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讨论,达到师生“合作”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时,要求学生将最终的演示文稿制作成网页。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但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认知的过程,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在多媒体教学中,怎样保持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中捕捉一些反馈信息,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逐一解决。要充分利用教学设施,更新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实际操作齐头并进。有些知识在教室里理论讲解,可能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去教学,而学生还不一定能接受,不如直截了当地使用各种教具、实训的形式,学生的接受能力能大大加强。百闻不如一见。比如网络里必学的“拓扑结构”,我们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介绍“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可能到毕业那天,学生还是分不清什么是“总线型”结构,什么是“星型”结构、什么是“树型”结构。如果把学生带到实训室,将几台电脑用双绞线和交换机一连,告诉他们,这就是课本里所说的“星型”结构,估计掌握不了的学生几乎没有了。加之由他们自己动手组建,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成就感,教师的教学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教学任务也轻松了许多。

针对以上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要求,根据目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今后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

1、教学形式的改革

教学形式上:可进行分班教学或进行模块化教学,因材施教。

分班教学:由于新生计算机知识不平衡,如果我们进行学,有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又由于现在中职学生自身素质,他们就不愿意认真听课,反而影响其他学生。所以可以实行分班教学,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可以通过入校时进行计算机测试后分班)。基础班的学生主要是基础较差者,而提高班主要是城市学生中基础较好者。但这种形式不好操作,主要是学生可能有意见,认为不平等。

模块教学法: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现有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分为一些模块: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汉字录入、办公系统软件、网络应用等模块,同时应加入计算机的组装、办公设备的操作两个模块,对各模块分别教学,分别考试通过。

2、教学考核:可以实行学分制

如是分班教学,对刚进校的学生测试(内容为现在教学中的基础知识、Windows、Office、Internet等部分内容),合格者得一定的学分,不合格者进入基础班学习。基础班主要进行计算机的基础教育(同于目前的教育内容)。提高班在基础内容之上进行深入讲解,给他们讲解高级方面的应用,如强化汉字录入,Windows、Office的深入应用;也可加入实用软件(如网页、图形、程序设计)的讲授。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对学习计算机知识更感兴趣。具体的实施方案可进一步探讨。

如是进行模块化教学,可以将学分划分到不同的模块中,通过不同模块的考核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总学分合格算是合格。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加强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综合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进行教学。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的课件,利用可视化教学演示进行教学。由于网络的技术与网络通迅的发展,教师可以建立自己个人教学网站用于教学,作为学校或相应的管理部门可以组织相应的教师建立专题的教学网站。

4、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应用计算机的兴趣

实行分班教学和模块化教学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方面。但教与学是相关联的,只是教的质量的提高还不行,还要求提高学习积极性。

课余可以组织各种兴趣班,学校要给予大力技持。并可提议由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竞赛,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由学校组织,举行各种全校的计算机技能竞赛。目的是将学生从网吧中解脱出来,正确引导学生上网。5、强化管理

作为教学管理者要对计算机的重要性作充分的认识,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的管理与改革的研究,要时常更新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与计划,强化教师培训与管理。

6、开设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

目前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基础部分将不是主要的内容,因为学生基本上已经基本掌握。要着眼于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开设1-3门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教学重点应转移到这方面上来,我们要强化这方面的教学,调整并加大课时量,将计算机知识应用于专业之中。

中职计算机教学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师;学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职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中职

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先进的、适当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在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计算机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注重“圈养”,忽略“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职生成绩不错,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2.计算机教学探索

(1)提高教师素质。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所以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学到终身教学的转变。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所以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外,教师还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修养,让自己和学生充分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这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才不会停留在枯燥的内容讲解中。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丰动使用?

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能力?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注意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聊天等,而对老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就够了,不要要求学生一下子学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的教学中,肯定会遇到新的运用要求,学生就会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地深入学习,这就是“学以致用”了。

(4)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职计算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上机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并且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这样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职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可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学习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份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教学范文3

关键词:职校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一、专业背景与现状

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围绕“首都支柱产业未来5年人才需求状况”,对北京的机械、化工、电子、汽车、金融、运输、通讯、房地产等重点发展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在我国,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两头”短缺: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基础扎实,有一技之长的职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广阔。

目前很多职校学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上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等。因此,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学已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培养,改变单一的结构,朝专门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

二、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我们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与技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要确定一套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企业岗位调研――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

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激增。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类企业都将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因此,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虽然只占毕业生就业岗位的8.9%,但这三类人才不是不需要,而是严重紧缺。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就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理论》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多媒体制作》《Flas设计》《电子商务》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以三年制为例,在前两学年,每学期用3至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某个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生特长及爱好,分方向进行专长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具体安排为:第一学期,进行中英文打字的强化训练他和进行办公软件Office的加强提高,使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60字以上和能适应各种办公自动化的需求。第二学期,安排计算机平面图像设计和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使其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创意、设计。能熟练使用目前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软件和利用工具软件对系统进行维护。第三学期,进行网页制作和动画制作的重点突破,使其能设计满足用户要求的各种网页。第四学期,用4周时间进行网络的安装和维护,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使其能掌握InterNet网的接入技术及局域网的安装和维护。最后用4周的时间,根据学生特长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停止教室上课,全部在机房进行提高训练,最终使每个学生有一技之长。最后一学年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次,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

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上机操作课,学生都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采分点”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书面作业,上机操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测,一课至少一得,扎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2)以实战操练代替考试。每个模块的总结性测试,可让学生用命题设计、作品制作、维护维修等实战操练代替考试,以评委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以向家长做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

中职计算机教学范文4

关键词:教学法; 中职计算机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应用已是学习和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一个基础科目。是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科目之一。

在中职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教学分为计算机基础学科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上,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专业,对信息化应用知识的要求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是教师应该做到的。依纲而教、班有各异,生有强弱,教无定法。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而在多年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本人进行了一些探讨,归纳出几种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灵活应用,因时制宜,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下面就教学法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边讲边练法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即使是计算机基础课,也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学生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弱,老师如果没有设计好练习的任务,明确练习的目标学生就会茫然无措。所以,边讲边练法综合了“讲述法”和“练习法”的有机结合,一堂课我安排10-15分钟进行展示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或作品,最后进行点评。按照内容不同,一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环节)就让学生实践一下,让学生掌握以后再接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立即付之于实践,符合学生的知识的认知和记忆。这方法适合在新知识的教学。

二、精讲多练法

教师讲课的内容和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在布置任务后把一节课的90%时间给学生练习。在练习前或者练习过程中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而且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或角度不同、操作的技巧和方法不一,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特别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这才是学生想听到、想得到老师指导的内容,通过练习的辅导,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老师根据问题是否集中可选择集体指导还是个别指导。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这方法需要教师制作《任务书》时有指导性的操作步骤并且能在学生练习过程都投影出来或者印发给学生。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课件导学法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动画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PPT,教学过程显得比较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优秀的课件体现在其交互功能上,计算机课的课件重在于它的交互设计,能引导学生在操作学习课件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学会操作,使学生有新颖感、独特感和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的任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课前完成课件的设计。

四、操作过程演示教学法

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先把课的练习任务展示给学生,明确练习的任务,给学生展示任务完成后的“成品”或“效果”,在这10分钟的演示过程中锁定学生机的屏幕,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的一致,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在演示中的操作技巧,学生能快速学会和模仿。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和演示,学生容易理解和完成任务,学习的效率较高。缺点是学生对操作方法和过程的创意可能会被教师演示所束缚。要求教师对操作演示必须过程清晰,讲解清楚明确,言简易懂。

五、合作学习法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富有创意。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这种方法通过分组,2-5人一组,每组都要有一名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和操作技能较强的学生,这名学生将担任引导和辅导本组成员完成任务的重任,学生在练习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使每个小组都包含不同类型的学生。而且在相互讨论中,会得到新的启发,而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同学的帮助,技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合作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这对“转差”效果很好。这一方法需要结合“任务驱动”进行,也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六、分层次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育虽然已经普及,但是学生的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有的同学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有的经常跑网吧,也有的同学只会玩网游。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统一授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基础弱的因“吃不了”,常常就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新学年开始学习新内容时,先进行有趣的测试,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如果屡次体验失败,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或者已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个层次的学生应该降低要求,布置难度适合的任务让他们通过练习,有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成功,教师应该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学生有了信心,兴趣也就随之萌发、高涨。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尽管有些问题极其简单),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有些问题需要演示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地回答。辅导过程中,老师要站在与他们平等的角度,切忌不耐烦,也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嘲笑、训斥学生。

对于“吃不饱”的学生,他们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且操作熟练,我认为他们没有再听课的必要,这些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他们的兴趣,我安排他们层次较高的任务,这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水平。如果任务完成了,建议他去辅导某些同学。这样,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不断进取学习精神,同时在帮助其它同学的过程中,他们也有成就感。通过分层次教学,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有较大提高。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的一点肤浅认识。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类教材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教材的更新频率很高,学生基础知识年年在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须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更新我们的大纲、和教学方法。努力探索适应不同学生知识构建规律的教学法,才能在教学中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Bruce Joyce .《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中职计算机教学范文5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教学理念

0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我国职业教育也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态势。以中职教育为例,其计算机教学在长时间改革、完善下,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因新时期办学形式的多元化,学生生源的多样化与部分中职院校硬件设施的相对滞后,致使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整体素质较低、教学方式较单一、考评手段较传统等。为此,紧随时展脚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积极引进创新教学理念,显得很有必要。

1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想法与理念。故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学理念的创新,就要求教师加大对学生个性的观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展开差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1]。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加大对学生的观察,重点挖掘出每个人学生的个性,并给予其相应鼓励。如出于个人偏好,有学生喜欢动画制作,有学生喜欢软件编写,这并没有好坏之分,更多体现的是学生个性与多样性。为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一味地强求学生,而是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在对应领域中充分挖掘出自身潜能。因为即便是玩游戏,若是能努力钻研,也是能成为职业选手,也是能闯出自己一番天地的。同时,教学中,教师还需具体结合学生个性特征,给予其针对性教育与指导。比如,有的学生,性格较内向,在课堂上也不是很活跃,对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也不要对其提出太高要求,可以选择在课下多同其交流、互动,以获得更好教学效果;又如有些学生好胜心较强,平常喜欢钻研有些有技巧的制作,以此来获得满足感。故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就可适时为其布置一些尚未解决问题让其钻研,以此来加深其对计算机知识的把握,并满足其好胜心,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师需积极落实创新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一个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以此来大大创新学生思维,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2]。

(1)主动设疑,引领创新。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多是从问题开始的,故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主动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创新学生思维。如在讲解“操作系统”内容时,笔者就向学生提出了相应问题,“IBM公司虽然看不起比尔盖茨的微软,但最后却被微软超越;而微软也看不起互联网,结果被谷歌超越。你们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问题抛出后,引导学生对此展开探讨,并将学生讨论重点循序渐进引入到教学关键点上,以此来打开学生的思路。又如,在讲解“Excel排序”知识点时,笔者就先引导学生进行用Word来对班级某次考试成绩加以排序。但在这个过程中,无法完成对男女生最好与最差成绩的排序;对此,笔者就适时引入了“Excel排序”知识点,并详细讲解数据分类汇总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来更好把握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2)创设矛盾情境,开发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争辩也是创新学习的一种,只有对问题有了争辩,认识到问题的矛盾处,才能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而且在矛盾、争辩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空间,进而在相互探讨、相互评价中,创新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时候,笔者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想买一台电脑,是不是应该买配置最好的呢?”对此,多数学生都表示“应该买配置最好的”;这时,笔者又顺势提出,“但是,根据摩尔定律可知,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商品性能只会越来越好,而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

3革新考试办法,科学评价学生能力

因职业教育特殊性,对中职毕业生来说,只有那些动手操作能力强、专业技能到位,方能适应岗位需求。对此,在创新教育理念引导下,除了对教学手段加以改进之外,还需对课程考核办法加以革新。如在考试中,加大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评,在试题选择上,需尽量迎合生活实际,具体结合就业岗位需求,设计一些真实案例来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加以评价,适当增加一些用人单位所提供的项目实战,在每个环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考核项目,并要求学生在最后环节上交一份综合项目设计,以此来综合考察学生的能力。如对网页制作类课程,在考核过程中,笔者就具体结合企业需求,要求学生借助所学的Dreamweaver软件、photoshop软件与flash等软件来展开自主创新,并要求学生在网页制作中,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最大限度搜集所需创作素材。通过这样一种考察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综合考试中,让学生综合利用多个软件来进行创作,也可使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紧随时代与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主动形成创新教育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革新考评方法,以此来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更好迎合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旭东.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0):131.

中职计算机教学范文6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项目教学法;意义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较多地关注学生的操作步骤,使学生能力的培养遭到忽略,以至于学生只会操作,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能做什么,导致学生对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不能转化成自身的能力,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社会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目的。有别于传统教学法的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认知主体,通过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对中职学生今后参与到工作中能够自主地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项目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注入。

1.运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从目标的制订、项目的实施、项目的交流到对项目结论的评价全部过程中都由学生参与完成,在项目

实施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

践和综合能力。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更好的能力。

2.运用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推动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更专业的知识、技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内容,这些方面势必会促使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

3.运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要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中职教育跟一般的高中教育不一样,它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

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素质。

1.项目教学法具有职业性特点

中职学校教学主要是对技术型和管理型社会人才的培养,学生必须具备能够谋取职业的能力。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各项技能,使学生具备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能力,让学生成为专业化人才。

2.项目教学法具有实践性特点

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中职教育的核心,必须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职学校一般都有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完成任务,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在项目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和创新的

能力。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师、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任务情境等。学习环境的创设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加上各种项目中所需要的各种支持,促使学生完成项目。可见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项目教学的意义。

2.准确定位师生角色

教师、学生、课程是教学中的三个基本成分,其中教师与学生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只有准确定位师生角色才能更好地进行

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要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和学达到最佳的融合。项目教学法总的师生关系图如下:

从图上看出在整个项目教学法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交互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控,引导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如下图所示:

教师要在各个环节中做好工作,力求通过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更好地表现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在中职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既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主动去实践探索,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曾迎春.基于项目的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