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读后感范例6篇

小学生作文读后感

小学生作文读后感范文1

从小,我就喜欢看课外书,其中就有我的最爱—《小学生之友》。

这本薄薄的书里面,有着有趣的寓言故事,优雅的诗歌,美丽的童话故事,精彩的迷你连环画……好看极了!

《小学生之友》就像是一位良师。《小学生之友》就像是一位良师。在里面的文章里,好词好句数不胜数。有时,《小学生之友》的文章里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如“首尾呼应”“运用修辞手法”等。《小学生之友》不仅是我的良师,还是我的家人。

当我觉得做好这件事很难时,是《小学生之友》告诉我:不管你能不能做好,只要,只要你努力了就行;当我犯了错误时,是它对我说:没关系,只要改正了就还是好孩子;当我遇到难题而灰心时,是它鼓励我:别着急,慢慢来,总会想到办法的。当我看到讲诚信的故事时,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让我变得诚实守信。“心灵万花筒”这个栏目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选择了《小学生之友》就像选择了一个好朋友。在我烦恼时,给我讲笑话,逗我开心;在我无聊时,给我讲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作文读后感范文2

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可以说是万物之源。而节俭也很重要。对任何事物都得节俭,这样才能够富裕起来。劳动与节俭,结合在一起,用劳动获取了东西而又节俭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劳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劳动,就什么也得不到了。举个例子:一个小女孩,她的父亲是一位大商贾,母亲是一位明星,家里非常富裕,从小就有人侍候着她,她什么事都有人替她做,弄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了,父母要她学学家务,她也懒得不做。终于有一天,她父亲为了一笔生意,赔上了一大笔钱,供不起她了,她必须自己工作挣钱,但是由于她很懒惰,没有单位要她。她只能给别人抄抄信之类的。工资很少,只能勉强糊口。一个人,不劳动,就落到了这种地步。

在实际生活中呢?现在孩子都是独苗,父母倍加呵护,从来都是娇生惯养。到了学校里,每天早上的值日生都做不好,真难想象将来怎么办?但是,也有些同学很热爱劳动,家里人不惯他,他就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到学校里做值日也是又快又好。像我们班的吴晓达,他虽然学习不好,但是很勤快:一旦值日生缺了,他总是替他们干好;老师有事让他干,他也总能照办。看来,那些娇生惯养的人应该多向这些人看齐才对。

节俭,对一个人来说同样重要,它可以使你走上富裕的大道,如果不注意节俭,它也会使你倾家荡产。举个例子:有个农民,家里很穷,只有一间破屋子和几亩薄田。后来,在村上掀起一股致富热潮。这位农民也搭了一个蔬菜棚,没过几年就有了好收成。他的钱也多了起来:盖了新房子,买了新家具,还在银行存了款。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后,村上有很多人都参与了,他也参与了进去,一赌便上瘾,又勾上了一大帮狐朋狗友,从此挥金如土,成天,不务农业。一年后,农田便荒废了,他又变成了一个穷光蛋。这个例子,足以反映刚刚那句话是对的。

小学生作文读后感范文3

草房子叙述了桑桑小学六年的生活,从顽皮地抢同学的帽子,到治好会夺走生命的绝症,每一个故事都催人泪下,桑桑也在这快乐又伤感的六年时光中长大了。

在书中,令我最感动的是秦大奶奶的故事。我很喜欢秦大奶奶,她是真善美的化身。

我喜欢她的坚强。她七十多岁了,年轻时和丈夫秦大一起经营了一片土地。他们白天浇水施肥,除草驱虫,累得爬不起来,却一日一日撑了下来。他们唯一的幸福,就是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做着土地的美梦:一片金色的麦田海洋般漾起层层波浪,麦子在风中摇摆如孩子般可爱。可惜,秦大没能看到麦子丰收的景象,在一个早上,秦大永远倒下了。秦大死后,秦大奶奶并没有放弃这块地,她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给麦苗培土,施肥。秦大奶奶终于看到了麦子成熟的景象。

政府想盖一所小学,看中了秦大奶奶这块地。政府软硬兼施,想赶走秦大奶奶。可她就是不愿意离开。政府派几个壮汉抬秦大奶奶去新家,可晚上她又会回来。从此,秦大奶奶就在被人发现在艾地里,被人抬走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一日一日地度过。我被秦大奶奶的坚持感动了。是呀,故土难舍,这是她家呀。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最后,人们烦透了,只好让步,让她在学校的一角搭了个窝棚。

我被秦大奶奶的韧劲感动了,我们都需要这种韧劲,我们想做许多事却又半途而废,如果有了这种韧劲,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学校认为秦大奶奶的房子是一个污点,他们拔了她种得艾草,种上树苗,还想尽办法赶走她。秦大奶奶很生气,她把鸡鸭鹅赶进学校捣乱,破坏课堂纪律,也算是小小的报复吧。

有一次,小女孩乔乔不慎落入水中,秦大奶奶从旁边走过,没有丝毫犹豫就跳了下去。乔乔得救了,秦大奶奶九死一生。

仅仅过了半个月秦大奶奶又为了小学的一只南瓜下水,她脚一滑,被冲进了河心。这一次,当人们把她捞上来时,她已离开了我们。秦大奶奶真自信,她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当她决定去救回那个南瓜时,也许并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小学生作文读后感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

当前,小语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小语教师的共识。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沿着"新课标"指引的航向,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摘自《小学新课程标准》),学生受益匪浅。

一、个体自读,整体感知课文

个体自读,不单单是指学生的课前预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按一定的阅读程序,以及参考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纲或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初步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认认真真地自读,从从容容地反复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悟出这篇课文是围绕小兴安岭的美的特点来写的;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边读边想: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景物最美?你认为最喜欢读的段落或句子放声朗读,反复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哪些不懂。

二、合作学习,读读议议感悟

1、小组交流。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自学程序分步向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请同组同学帮肋解决。如教学《美丽的兴安岭》时,学生自读后,我根据学生各自的看法,组合新的学习小组,把分别喜欢春、夏、秋、冬的小兴安岭的同学分成四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是老师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重点和学习伙伴。

2、班上交流。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小组交流学习后,请喜欢春天的小兴安岭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情况。他们先齐读相关的段落,接着说说春天的小兴安岭美在哪里。学生介绍时,我播放电脑课件,让全班学生欣赏,使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感悟。接着,请发言的同学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描写春天小兴安岭美的句子,读出喜爱之情。然后请同组的同学一齐有感情地朗读。再请这组同学分别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说为什么自己最喜欢这一句话。又请全班同学品味、加深理解这句话,再读一读,欣赏感悟春天的美。这一组汇报完了,下面三组汇报的形式有所不同,反复读自己喜爱的句段的内容也不同,但品味小兴安岭的美是相同的。目的让学生反复自读自悟,受小兴安岭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质疑释疑。

班上交流后,请各小组提出本组尚不明白的问题,请全班同学帮助解决。此时,教师如同主持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引爆学生思维,以求得到解决。如果有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学生一时无法解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反复读相关的句子,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如临其境的活灵活现的立体画面,展开想象,而后自由讨论。这么一来,学生的思路向纵深发展,搜索贮藏在自己脑海中的信息,茅塞顿开,一团疑云也就散开了。教师安排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释疑,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唤起形象思维,悟出佳词妙句的深刻含义。

三、感情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感情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和途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精读课文中,有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反复诵读重点词句或片段,读出气势、韵味和技巧,直到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来;有时为了领悟文中的情感,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入情、悟情。如启发学生找出描写夏天小兴安岭美的佳词妙句进行品味时,我边播放录像,边声情并茂地范读,还用热情奔放的激励语言诱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怎样读,指名读,评读,再读,小组读,全班读。这样图文并茂反复朗读,启动了学生的情感,驱动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促使了学生对重音、语速、语气、节奏的把握,学生很快进入了有感情朗读,又品味出夏天的小兴安岭美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喜爱小兴安岭的思想感情。这种形式的感情朗读是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情,以读促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拓展延伸,激情悟理迁移

学生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后,教学的任务尚未完成。为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延伸出去,让学生围绕"学了这一课,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说写话的能力。

五、熟读成诵,积累运用词汇

小学生作文读后感范文5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教学;重要作用

“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由此可以说明,在古代,人们对于朗读已经非常重视。自从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后,新的语文教材内容愈来愈丰富,题材也愈来愈多样化。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朗读部分,文章的课后要求一般都是熟读全文并背诵,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朗读训练,采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朗读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首先,老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拥有轻松有趣的朗读环境;其次,在朗读时需要投入真实的情感,带领学生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的内心有所感触,间接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进行朗读时不能采用以往的说教方式,将课文中的内容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无聊,没有兴趣学习,从而无法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2.朗读教学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由于所接受的知识相对较少,使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比较表面,因此,想要他们较为深刻地理解整篇文章就需要让他们进行朗读。多次朗读有利于加深记忆,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感受,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朗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正处于形成阶段,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朗读就是个比较好的方法,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还可以让他们学习到文章中的语法语句,此外,还能帮助他们较为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的策略

1.在课堂上重视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现今,尽管许多老师都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作用,在课上也给学生着重强调过,但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增加朗读的比重,学生自然也就不太重视。因此,想要学生真正地重视朗读,老师需要做出改变:(1)老师对于朗读要有正确的认识,要从心里真正地重视起来;(2)需要在课堂上增加朗读教学的比重,从而将朗读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当然还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后,他们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这篇文章时,首先,我带领所有学生一起朗读全文,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其次,我会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小组朗诵比赛,然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朗读,让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最后,通过大家投票选出优秀的朗读者,并给予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朗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2.课堂上教师应做好示范并指导学生

老师在朗读教学时,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示范工作,老师在朗读的时候需要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要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所想要表达的感情;其次,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朗读。学生在朗读时不一定能够把握好语速语调,老师需要仔细听,并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朗读。

比如,在学习《丑小鸭》这篇文章时,文中有一段描述丑小鸭外表的,它因为不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同伴的嫌弃时,它很伤心,因此,在朗读这段内容时声音应该缓慢而低沉,让人感觉到失落;而当丑小鸭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时,它是比较开心的,因而在朗读此段内容时声音应该比较轻快,让人感受到喜悦之情,通过这样的朗读,学生能够感受到朗读的特殊魅力,从而爱上朗读。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深刻认识到朗读的重要作用。首先,老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朗读水平,从而间接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努力探究出一些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或者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从而爱上朗读,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黄伟智.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文理导航旬刊,2016(2).

[2]郭小t.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2016(23).

[3]于善发.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语文学刊,2015(17):161-162.

小学生作文读后感范文6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途径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建议教师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学会语文的主要途径。而今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总是担心知识点讲得不全面,从而影响到成绩,因此总是会过多地讲解分析课文,很少给学生时间充分阅读。结果偏偏弄巧成拙:由于学生没有时间充分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肤浅,就不能深刻地掌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又如何取得良好的成绩呢?反思我的语文课堂,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问答”的教学形式依然为主,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回答。学生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后,对学习的主动性就有所下降,疲于主动去理解、揣摩课文中心思想。因此,在课堂中,就很难发现学生独到的见解,大大影响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

2、语文课堂中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不够充分。虽然平时也常会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却存在着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善于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讨论、交流。结果常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3、阅读教学过程中依旧是重视“听、说、读、写”这些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而忽视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教给其知识,却没有教给其阅读的方法,以至于学生读过很多书,对书的理解却只浮于表面,阅读效果不明显。

由此可见,掌握良好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读”有所法,在浓浓书香中享受到读书的快乐呢?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 感情朗读,尝试朗读的“层次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项。针对每篇课文体裁、中心思想、表达情感、社会背景等的不同,每篇课文地朗读都可表达出作者或学生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对课文情感和朗读的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指导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添字,不重复、结巴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感悟文章中心思想,然后尝试读出文句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重轻重缓急,做到感情自然流露。如此遵循“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文意――读好情感”这四个层次,层层递进,逐一落实。

如我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范读课文,提示学生边听边想:“阮恒的哭泣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你觉得这几句话应该怎么读?谁也来读一读?”同学们根据“抽泣、啜泣、抽咽”等词语的含义,加上自己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各自读出了阮恒的害怕、担心、不知所措等情感,升华了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会,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创设情境,尝试自读自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去引导学生的主动阅读,让学生在自主的朗读之中有所感悟,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教学《搭石》第二课时,我先从作者刘章的家乡介绍,从优美的乐曲声中带着学生欣赏关于作者家乡的图片,边介绍边谈话:“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本课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选择自己认为最能表现这句话的段落读一读,读懂了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就在词句旁做批注,然后与师生们交流。既然是风景,就一定有它的值得赞美的地方,同学们在自读之后,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地夸赞“这道风景美在哪里”,从而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同学们都能带着自己的感受,在读中品味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想象出描绘画面的美丽之处。

三、教师范读,尝试以读代讲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段,教师过多的分析,倒不如带领学生反复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此时,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它是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读解的“催化剂”。 小学生模仿力强,教师的范读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由这个数据可以发现,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

范读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学而学不会,想读而读不好的时候,教师予以示范,给以启发,指点迷津。教师美美的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打动学生,以情激情、以读促读,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以读代讲”,一举两得,收效显著。

四、转变方式,尝试评价语言的艺术

学生在朗读中能够出现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读出的句子或段落所表达情感也不尽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此时,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读书及时给予赞赏、激励或婉转地指出不足,引导学生正视自己读书的长处和短处,及时取长补短,既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匆匆》一课,当学生有感情朗读完课文后,老师这样评价:“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流逝,让我也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既然‘时间他有脚啊’,那请你再加快你的脚步追上它吧!”……在这样的评价语言中,教师的真挚,换来了学生们更多的自信,同学们读书的兴趣增加了,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了。

五、读写结合,尝试学文之后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