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部业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部业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部业务管理

市场部业务管理范文1

    房地产业在我国是个新兴产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起步阶段,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和培育也处于初级阶段,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宏观调控不力,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各类开发建设用地的供应总量过大,房地产开发过热,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房地产市场行为不规范,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经营,偷税漏税,一些地区炒卖房地产现象严重,造成价格混乱、国家收益流失,这些问题严重地干扰和影响着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针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措施,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继续发展,推动城镇住宅建设适度增长。现就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结合当前房地产业的实际,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一、加强对国有土地出让的计划、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各地必须有计划、按规划出让土地,坚决纠正目前某些地区脱离市场需求和开发能力超出用地计划、违背城市规划盲目大量出让土地的混乱状态。各地要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计划性,所有出让的土地,包括地块数、用地面积等都要纳入规划和计划,做到有计划出让。出让土地必须按建设用地计划对房地产开发用地进行数量控制、必须依据城市规划、必须与建设项目相结合、必须有明确的开发期限和进度要求、必须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条件、必须严格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审批。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国发〔1993〕33号),继续抓好开发区用地的清理,主要审查土地利用是否符合规划,用地规模是否适度,土地使用是否合法。对清理出的问题按《通知》要求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二、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确保重点

    各地要在做好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加强对房地产投资方向的引导。房地产开发的重点是为重点建设配套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城镇职工住宅,对市场需求量有限的花园别墅、度假村、高级公寓、高档宾馆、写字楼等要严格控制,该停的下决心停下来,对已出现滞销的项目和赛马场、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项目原则上不得立项、不核发规划许可证、不供给土地、不予以贷款。计划、规划、土地、金融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严格管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部门的责任。对已立项的项目,各地要进行一次审查,项目类型不合适的,可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改为生产用房、普通标准住宅和相应的商业服务业用房等适销对路的项目,否则应坚决停缓开发。

    三、对房地产开发经营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

    各地要由省建委(建设厅)牵头,组织土地、工商、税务等部门,结合用地清查、工商年检、资质年检和财税检查,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权的企业在一年内无开发任务或未进行实际开发投资建设的,应及时取消其房地产开发经营权。对注册资金虚假、没有开发能力及偷税漏税的经营单位,要予以查处,并公开处理结果。对遵纪守章依法经营,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予以鼓励和宣传。要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发〔1992〕61号),按照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规定,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各类企业(包括“三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开发区、保税区等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资质审批,凡未按规定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资质审批而成立的各类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和单位,必须补办资质审批手续,逾期不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

    各类银行(人民银行、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和土地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开办开发经营房地产的公司,已经开办的,要限期在人事、财务和资金方面完全脱钩,对具备开发经营资格的,可予以保留,对不具备开发经营资格的应予撤销,并由原主管部门妥善处理债权债务等善后工作;由各类银行以合资方式参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应收回注入资金实行脱钩。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兼营开发经营房地产的,首先要和银行彻底脱钩,并不得参与资金拆借,不得搞计划外贷款和投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办的开发经营房地产的公司,应实行独立核算。

    四、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坚决制止炒卖房地产牟取暴利

    一是进一步扩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范围。除国务院规定的国家投资的党政军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住宅建设、公共设施、公用事业和国营工业等项目外,对其它新增建设用地,首先是商业、金融、旅游、服务业、商品房屋和涉外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供应,不再搞行政划拨,原则上都要实行有偿出让,并尽可能采用招标或拍卖的方式公开、公平竞争,减少协议出让,制止利用各种“关系”取得土地。二是对出让土地的地块,由政府组织评估机构确定基准价格,避免低价出让,协议出让的价格也要以基准地价为依据,并公开协议价格,提高透明度,以利社会监督。三是积极清理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自发交易,纠正和制止不按规定办理手续、不交出让金或收益金的交易行为。四是受让的土地必须按出让合同的规定抓紧开发利用,购地后一年内投入的开发资金不足购地费的25%的,应由政府收回土地;未完成开发投资总额(不包括购地款)20%以上的,不得转让。五是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未达到一定投资比例或施工进度的商品房不得预售。六是加强房地产交易管理,每一次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和房屋所有权的转移(包括房地产开发期间的转让、预售等)都必须依照规定到当地房地产市场管理部门办理房地产交易手续,缴纳有关税费。对不做投资和开发,靠炒卖房地产哄抬地价、房价而获取暴利,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严肃查处。

    五、合理调节收益分配,防止国家收益流失

    各地要加强对房地产收益的管理,把国家明文规定的各种税费收上来。国有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收益金必须按现行财政体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各级政府不得委托除财政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和部门,另设金库,管理土地收入;财政部门也不能把应由预算内管理的土地收入转为预算外管理。对土地转让中漏失的各项收益要进行清算及时补交入库。在增值税等新的税种未出台前,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的暂行办法》把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收益金按规定收缴入库。

    六、推进城镇住宅建设,加快解决困难户住房的步伐

    各地要在加大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力度的同时,按照房屋商品化的原则,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严格管理住房基金,保证用于住房建设,同时要实行集资建房、合作建房等多种形式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保持住宅建设稳定增长。今后所有开发公司都要承担相当于所开发的商品房面积20%以上的微利居民住宅建设任务,各地可区别开发项目的地段和类别,做出具体规定。政府实行鼓励建设普通居民住宅的政策,对微利房、解困房(包括集资建房、合作建房)的建设计划、土地供应、规划设计、资金安排和信贷等方面给以支持,以降低成本,加速住宅建设,加快“解困、解危”步伐。

市场部业务管理范文2

一、由计划经济意识向市场经营意识转变,在思想观念上逐步适应了物业管理市场化发展要求

回顾这几年搏击市场风浪的艰难历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个特大型国有企业的物业管理机构,影响推进市场化管理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除了体制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我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始终不想承认,甚至不敢承认社区物业管理“自主经营”的发展趋势,揉入了太多的依赖思想,表现出了太强的惰性意识。迈不开解放思想的步子,就找不到生存发展的路子,不彻底挣脱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不尽快树立起全新的物业管理市场经营观念,就只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萎缩,直至彻底消亡。为了促进广大职工的思想尽快由计划经济意识向市场经营意识转变,我们一手抓教育推动,一手抓干部带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是坚持依靠教育推动观念转变。否定过去是痛苦的,转变观念是艰难的,但是没有痛苦的否定和艰难的转变,思想观念就难以有大的突破,改革发展就难以有大的作为。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油田物业改革的方针政策,牢牢把握物业管理市场发展趋势,积极畅通内部宣传教育信息渠道,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毫不衰减地把推进社区改革和市场竞争的信号传递到了最基层,传递到了每一个员工,使大家逐步认识到,走物业管理市场化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只有从事实上具有准计划经济特征的运作模式向充满活力和生机、竞争和风险,严格意义上的市场模式转变,我们所从事的物业管理才大有希望,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好企业和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我们公司上下集中讨论、广泛关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走不走市场化道路”的问题,而是“如何走好市场化道路”的问题。认真分析市场,努力适应市场,已经成为我们公司这个团队的坚定共识。

二是坚持依靠干部带动观念转变。职工队伍思想观念转变的程度,市场经济意识的强弱,既取决于加强教育引导等基础性工作的效果,更取决于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率作用。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搞“齐步走”是行不通的,在认识水平和转变程度上要求达到“一般高”也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们突出加强了公司领导和基层负责同志的市场观念培育,主要是利用公司工作例会这个很好的机会,努力灌输物业管理市场理念,经常集体探讨物业管理市场化发展趋势问题,经常研究实施模拟市场运作的方案和机制问题,并组织交流开拓市场的体会和经验。我们还创造条件,经常给大家提供一些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帮助大家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尽量使基层领导干部比普通职工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想得更深些,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开拓市场、加快发展中,为职工群众做出表率,用实际行动影响和促进职工群众尽快转变观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由维持基本生存向谋求更大发展转变,在工作思路上逐步适应了物业管理市场化发展要求

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3-5年是中国物业管理市场的“战国时代”。根据油田社区改革发展趋势预测,未来3-5年,甚至会在更近的时间,我们现行的物业管理市场也会逐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市场经营规则重新“洗牌”。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一些体制落后,创新滞后,服务低劣,成本过高,依靠外力扶持的物业管理企业必然难逃出局的命运。即使是相对比较优秀的一些物业管理企业,到那时再想进入物业管理社会市场,分得一杯羹,困难和阻力也会更大。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的物业管理企业而言,目前是抢占物管市场的最佳良机。我们立足当前,稳扎稳打,较好地把握住了生存发展的先机。

一是努力把内部服务市场做精。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机遇集中体现在管理服务之中,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突出体现于管理服务之中,通过为业主提供所需服务,获得他们的认同,“让业主满意”是加快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我们公司确立了走向市场、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但是并没有脱离现实、本末倒置、急于求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内部市场是生存发展的基础,内部市场的管理服务质量是影响外部市场竞争的决定因素。几年来,我们将优质文明服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在各项工作中严格坚持“精、细、美”的质量标准,在落实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自觉践行“细、实、严、恒”的自率标准,在我们胜中社区首家全面推行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管理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精雕细刻,用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牢牢把握住了内部服务市场。目前,我们已经创建出国家级示范住宅小区1个,省级优秀住宅小区3个,雅苑小区被评为“全国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

二是努力把内部模拟市场做实。当前,物业管理行业的竞争不但体现在比管理水平、比资金实力、比管理规模上,而且已经上升为市场化运作基础上的持续竞争。在这种发展趋势面前,要提高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锤炼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不断提高熟悉市场规则、了解市场趋势、自如驾驭市场的能力。我们公司从规范内部管理切入,建立了以物业站为甲方、专业队为乙方的内部模拟市场运行机制,明确了物业站在物业管理中的甲方主体地位。我们根据相关业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在组织专题会议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彼此分清了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达到相互一致认可后,公司安排专人据此制定了对物业站的监督考核办法;物业站制定了对专业队的监督考核办法。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物业管理部每天巡视检查物业管理工作状况,物业管理站每天考核专业队的工作质量,在物业管理公司与物业管理站之间、物业管理站和专业队之间形成了以考核为纽带的工作关系,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既控制了成本又保证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了内部活力。

三是努力把企业服务品牌做响。品牌是综合管理、经营服务、产品质量、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公众信誉等多种因素在广大业主乃至社会公众心中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品牌不仅可以直接得到居民的认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作为物业公司长远发展和规模效益的坚强后盾。我们在全员中积极灌输“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方针,努力探索推行“人文社区”、“学习型社区”和“绿色物业管理”等全新的管理服务理念,进一步充实其内涵和外延,通过理念的升华推动了品牌的塑造。目前,我们相继打造出了“心连心”、“彩虹”、“广厦之星”、“银盾”等一批服务品牌。在坚持强化素质、高效服务树品牌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策划设计标识图案、利用媒体进行文字宣传、制作固定或流动宣传图徽等方式充分进行了品牌形象展示,同时对品牌队的服装和其它相关标识也进行了统一的规范,既便于大众识别和监督,又增强了员工自觉维护品牌形象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品牌的感召力正在进一步显现。

三、由固守内部市场向开拓外部市场转变,在具体行动上逐步适应了物业管理市场化发展要求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油田物业管理市场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且迫在眉睫、指日可待。即使退一步讲,纵然我们能够站稳内部行政区域划定的现有物业管理市场,由于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盈利空间是十分有限的,仅靠这部分市场份额枉谈发展。因此,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外部市场,积极扩大社会市场占有份额,是物业管理企业谋求基本生存、实现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实现了重点突破。

一是积极向社会公共型物业市场渗透。社会公共型物业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机构的办公、住宅等物业。这部分物业本来是由单位统一管理,但由于受到管理不够专业等因素影响,致使管理成本高,服务档次低。随着政府后勤制度的改革,这部分物业最终会走向市场。我们之所以把社会公共型物业作为拓展外部市场的首选主攻方向,是由于社会公共型物业是国有产权,业主单一,收费相对比较容易,而且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目前,全国社会公共型物业管理全面飘红,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几年来,我们以良好的社会信誉、优质的管理服务、诚恳的合作态度和坚韧的和谈毅力,逐步敲开了迈进社会公共型物业市场的大门,先后成功地接管了东营区政府、辛店街道办事处、东营区检察院、建设银行、胜利日报社、计算中心、油城广场等多处社会公共型物业,赢得了近150万元的经济效益。

市场部业务管理范文3

目前,我国国企后勤管理部门作为固有资产与物资供管的特殊部门,对企业的发展仍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内部的后勤管理体制却早已不能满足企业市场化发展的需要,暴露出了一大批的缺点。1.后勤部门管理项目多、范围广,但受体制束缚,自身基础较弱我国国有企业在后勤管理上一般设置后勤管理部门作为企业主要资产管理部门,其管理资产的项目繁多、管理范围也十分广泛,但后勤各系统、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度却相对较低。国企后勤部门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形成了指标性、量产性的陈旧习惯。在管理中,后勤系统职能多、组织结构庞大、涉及面广,资产管理过于死板、僵硬,不能有效进行沟通。于后勤部门所涉管理项目多、杂,其与财务部门、各资产直接或间接使用部门需要进行频繁且有成效的沟通,然而,受传统社会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人们大多将国企后勤系统当作福利机构或安置机构,使得后勤管理十分松散,职能繁多,不利于企业的集中管理。2.机构设置与员工结构不尽合理国企与普通企业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明显的便是行政编制。在传统国企的人事管理中,企业内部人员大多具有组织编制,享受完善的福利待遇,企业后勤部门也通常被当作转岗分流的主要领域。后勤部门员工的分配结构不够合理,内部机构始终存在臃肿的现象,后勤系统中大多集聚了较多的弱势群体,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转岗分流,其压力都十分巨大。3.后勤部门经济效益差,管理成本高长期以来,国企后勤部门都仅仅被当作内部资产的管理方,注重对固定资产的切实管理,其总资产中仅有少部分资金用于投资,其余大部分都属于固定资产或福利性、公益性资产。在长期的管理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高,资产损耗缩水严重,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成本。而现代国企除了固定资产以外,还较为注重固定资产的再投资,利用固定资产进行资产投资创收,这是传统后勤管理难以实现的。

二、原因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后勤管理部门已很难适应企业的市场化转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后勤管理理念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创新与活力,拖慢了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速度。造成当前国企后勤部门问题重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管理的失衡。在当前社会中,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将主要精力和优势资产投放到了企业自身的主产业中,其所制定的战略措施和经营管理目标也带有强烈的目标性和方向性。然而,其对内部后勤系统的改革与建设却相对涉及较少,并且由于大部分国企的后勤系统本身也缺乏自我改革的创新意识,造成内部机构臃肿、人员过剩、缺乏创新、优秀人才流失、资产闲置等等现象,后勤部门经济效益低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危机。同时,我国国企中,大部分员工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模式中,缺乏自主意识、市场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员工作风松散、不思进取,自身的改革意愿不强,对企业的改革政策消极对待,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三、国企后勤管理市场化

(一)国企后勤市场化的基本特征

国有企业后勤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后勤管理摆脱单独的“小而全”管理,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目前,我国国企后勤管理市场化经营模式几乎都参照物业管理行业的模式来进行,国企市场化经营主要呈现如下基本特征。1.后勤管理市场化是国企去行政化改革的重点国企改革的重要使命就在于使计划经济回归市场主导,企业应该在市场中优胜劣汰或借助市场的力量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束缚,在管理中已形成深刻的量产式经营思想,并且官本位、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也时刻制约着企业的转型速度。而国企后勤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其重点就在于“去行政化”,将后勤部门推向市场、推向社会,由民间资本进行来进行资源配置和资产管理,这是国企后勤部门市场化最明显的标志之一。2.后勤部门独立于国企主导经营产业,市场第三方管理多样化国企后勤部门在市场化过程中需要“另谋出路、另择贤主”,在管理上与国企其他产业互相分离,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与经营指导。而市场第三方管理者则根据市场规律进行筛选,其管理实行“自负盈亏”。3.在国企后勤部门市场化管理中,政府主要发挥监督与指导作用在国企后勤部门市场化管理中,管理的主体是企业,而非政府单位,政府主要是对其市场化过程进行监督与指导。传统的国企后勤部门主要承担一种福利,即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更好的物资保障,而并非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本性,这也是国企行政体制下的一种特质。在后勤部门市场化过程中,政府也不在继续维持其福利,而交由市场经营主体自主决定,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4.后勤市场化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国企后勤部门市场化管理应满足市场经营主体的经济诉求,体现其作为市场资本参与市场运作的效用。当然,后勤管理也是企业生产过程的延续,为了使后勤资产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使用目的,也需要对其进行装修、改造、融资整合等。因而,后勤市场化管理是集服务性、生产性、经营性于一体的综合的管理模式。

(二)国企后勤部门市场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国企后勤部门的市场化总体来说已进入探索阶段。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关乎国计民生,且生产、技术等涉及诸多保密处,从这方面来看,国企后勤市场化进程并非妥帖。我国一般生产性国有企业在后勤管理方面大多能够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引入民间资本,甚至外资,在国有资本控股的大前提下,国有资产不会大规模转性,也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一般来说,事业单位、政府单位的后勤部门在市场化运作方面走在了国企的前列,如后勤食堂、物业管理、活动场地等资产在承建、租赁、维护、改造等方面都早已实现了市场化,发挥了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不过,在国企后勤部门市场化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后勤管理缺乏规模效应,难以发挥国企的综合优势。国企后勤部门只负责本企业所经营和拥有、持股的固定资产、虚拟资产,而在市场化过程中,由于经营者与投资资本的分散,国企后勤部门容易被市场分割,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其二,后勤市场化往往缺乏品牌战略意识和诚信意识。国企后勤部门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转型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与原企业之间的管理还没有从根本上定性,许多国企管理者仍未彻底放开对后勤部门的管理与指导,尤其是后勤部门的管理者任免权、决定权仍由原企业决定,后勤部门的市场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十分薄弱与滞后,不能全面自主经营决策,也没有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在市场经营中缺乏品牌战略意识,往往依靠原企业来进行市场宣传或者经营,后勤管理混乱、主动服务意识落后。并且,在利益分配上二者也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使得国企后勤部门市场化进程仍困难重重。

(三)后勤管理市场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已进入深层次阶段,但从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适时地将阻碍国企市场化转型的后勤部门推向市场不仅能减轻国家与企业的财政负担,还可以加快国企市场化转型的速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有利于国企体制改革,减轻国家与企业的财政负担对国企的后勤管理部门进行市场化转型,就是将后勤管理行政机制向企业经营管理转变,社会企业将取代政府或者国企行政机构成为国企后勤管理的主体。我国国有企业因体制原因,其后勤部门也隶属于行政管辖范围,而其后勤部门人数相对较多、经济创收能力低下,对国企的市场化经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在国企体制与经济改革中,去行政化是其重要的指标,而后勤部门市场化则能够实现快速去行政化、融入市场经济,而且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也能够快速实现转型,从主管职能向监管职能过渡。后勤管理企业通过开展多种经营行为,运用合理收费、有偿服务、投资等实行经济独立,大大减轻政府主管部门的财政负担,为企业的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分配与调节作用,提高其资产运作的效率针对当前国企后勤资源利用率低下、创收能力不高、难以充分利用等现状,对其进行市场化转型可以将原本不能参与市场竞争的资产全面推向市场,通过市场的配置作用来实现盈利。国企后勤部门的部分固定资产闲置现象较为普遍,对其维护成本、管理成本也都较高,每年都需要进行财政拨付补贴,不仅极大地浪费了财政资金,还造成大量资产闲置。而后勤市场化、社会化能够最大限度地盘活固定资产,用于其他经营创收行为,实现保值增值,也减少了维护成本,从而充分地发挥其资产运作的效率,提高整个后勤系统的盈利能力。3.推行产业整合与升级,实现后勤产业化、集成化、品牌化国企产业结构调整事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全局。企业后勤部门的市场化转型将分割国企组织结构,“砍掉烂尾”,促进国企产业结构调整。而市场化了的后勤管理将能够实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市场经济行为,从小做大、由弱变强,逐渐实现后勤产业集群化和品牌化,产生规模效应,从而不断巩固和增强后勤产业实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4.有利于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是后勤产业战略转型的内在需要国企后勤部门的市场化改革能够引入市场竞争与民间资本,彻底打破内部垄断和行业保护主义,使内部形成竞争环境,从而分流员工队伍,实现优胜劣汰。并且,能够促使员工与管理者不断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更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四、后勤部门市场化发展的途径

(一)后勤部门市场化转型的战略定位

国企后勤部门的市场化转型是国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一项中长期目标,将后勤部门推向市场,也是符合企业长远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建设大局的战略结构调整。当然,国企后勤部门的市场化转型并非简单地融入市场,它必须根据企业战略布局来进行,其战略定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服务于企业主体业务的战略发展布局后勤部门是支撑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主体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后勤保障的支持,而后勤服务质量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主体业务开展的效率。因此,在后勤部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应该将主体业务与后勤部门放在同一个平面,根据企业战略发展来设计和调整,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商业整体。只有实现后勤与主体业务发展方向一致,后勤转型才算成功。2.致力于提高经济效益与员工生活保障后勤部门虽然向社会化、市场化转型,但其作为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要承担稳定企业后方的重责。后勤转型一方面要走独立经营的模式,迅速摆脱财政补贴、成本消耗的现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尽快实现盈利;另一方面要开展个性化、人性化、市场化的生活服务项目,使员工的生活更有质量,从而使其产生归属感,留住关键型人才。3.立足固定资产,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国企后勤市场化运作要从自身的固定资产运作出发,利用社会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后勤部门市场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实现的战略目标。

(二)转型的难点

国有企业后勤部门的市场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对现有体制冲击较大,尤其对后勤部门员工的冲击较大,改革之路阻力较大、困难重重。从总体来看,国企后勤部门市场化转型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主体分离阶段,从主体业务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自主经营的实体与独立法人;资源产业化发展阶段,后勤部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资产、资源进行重组,最终实现集约化、产业化集群发展;融入社会第三产业。在后勤部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做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营转变;从稳定的政治环境向多变的社会环境转变;从行政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对此,国企后勤部门需要重点做好如下两点。其一,明晰产权关系。国企后勤部门市场化改革,首先必须从产权上确定甲乙双方的责任与权利,后勤承建企业以经济利益驱动,来吸纳社会资本,独立核算,规范企业管理与发展。国企管理方要以平等的经济体来开展谈判与企业监督,明确产权类型与归属,从而确保转型成功。其二,建立健全后勤企业市场管理体系结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活动单位,其管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是参与市场竞争、获取经济利益的前提。国企后勤部门的市场化转型也必须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而非凌驾于其上,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国企体制转型的重要机制,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后勤市场化改革来讲至关重要。

(三)国企后勤部门市场化发展的建议

市场部业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财务环境;财务管理;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财务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指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总和。按其与企业的关系,分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和企业外部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外部财务管理环境是指企业外部影响财务管理的各种因素,如经济、政策、市场、金融、法律、科学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影响财务管理的各种因素,如管理体制、经营组织形式、生产经营状况、内部管理水平等。

研究理财环境,弄清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环境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把握开展财务活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并提出相应对策,提高财务工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利用能力,对实现企业的理财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外部财务环境及其对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体制、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市场竞争、市场季节性等。

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主要是经济体制的变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内容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经济组织。为了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面向市场自主筹资,慎重地进行财务决策,强化财务控制,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灵活调度资金。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最终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的重点也转移到资金筹集、使用和分配方面。

2、经济政策环境

经济政策环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如国家的产业政策、财政法规、经济体制的改革方案等。

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规都是用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其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财务目标模式和财务决策方向上,如国家产业政策对一些产业的鼓励或限制,就决定了企业的投资决策目标和方向。

3、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来自于市场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商品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种市场要素对企业的作用不同,市场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企业未来收益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财务目标能否实现。因而,企业面对不同的市场要采取不同的财务政策,寻找发展机遇,推动自身发展。如面对信息市场时,应时刻关注信息的更新,及时获得与企业前途相关的信息,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先机。

4、金融环境

金融环境即金融市场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来自于金融市场方面的影响因素。金融市场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照时间标准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也称短期资金借贷市场,主要是一年期以内的短期资金借贷市场。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融通市场,主要是指长期债券和股票市场。按照范围可分为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其中前者影响后者。不同金融市场环境对企业的作用不同,金融市场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企业未来收益的高低,影响企业的财务目标和财务运行方式。因而,企业面临不同的金融市场要采取不同的财务政策,寻找发展机遇,推动自身发展。不过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时间比较晚,又加上受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受金融市场影响不大。

5、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企业与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法规、税务法规和财务法规等。法律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企业的经营活动规定了限制空间,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在相应空间内自由经营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每个企业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必须依法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并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律环境主要影响企业的财务关系和财务行为。

6、科学环境

科学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的科学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科学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因素,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现代财务管理越来越朝着数量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手段。最近几年,电子计算机在我国企业得到普及和推广,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极大地促进了财务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二、内部财务环境及其对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

1、企业管理体制

企业管理体制是指企业对各项工作管理极限的划分,包括由一定制度所确定的纵向分权和横向分工、隶属关系以及各自管理范围的规定等。在企业内部理财环境中,管理体制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它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理财环境的优劣,以及企业理财权限的大小和理财领域的宽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确立了企业市场主体的地位,为企业自主理财提供客观可能性,企业可以自行筹资,自主投资,并可以制定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

2、企业经营组织形式

企业经营组织形式是指在既定的产权体制下,企业内部的权责结构和利益关系的组合方式,又称经营方式。企业组织形式按投资组合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

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理财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是独资企业,由于其规模小,资金少,人员少等特点,财务管理模式也比较简单。合伙企业的规模、资金和人员都比独资企业有所增加,合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比独资企业复杂得多。公司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最复杂,要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关系、财务权责和财务运行机制。

3、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商品市场上进行生产、销售、服务的发展现状。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营规模的大小,对财务管理模式复杂程度的要求有所不相同;企业的采购环境、生产环境和销售环境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很大、影响,好的环境有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反之,阻碍目标的实现。

4、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是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目的的熟练程度。企业管理水平高,则财务管理模式相对规范,财务管理各方面的职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则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混乱,企业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实施都会受到限制。

三、结论

市场部业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矛盾;解决策略;和谐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

市场营销部门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保证市场营销计划执行的一种手段,也是企业实现其营销目标的核心职能部门。在企业营销组织机构中,市场营销部作为决策层直接领导下的智囊机构,企业决策者头脑中的参谋部,可以促进经营观念的转变,较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可以更好地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企业的创新;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组合运用的能力。市场营销部存在核心价值是:从消费者到企业决策建立一套顺畅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正常、准确运行。

在相当数量的企业里,人们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是有争议的,认为企业的所有职能都均衡地影响着企业战略的成功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没有哪一种职能处于领先位置。但是,当企业销售情况不景气、销售量下降时,市场营销部门的重要性会略微上升。一些市场营销人员宣布市场营销应是企业的中心职能,规定着企业的任务、产品和其他部门的职能。明智的市场营销人员则把顾客放在企业各项职能环绕的中心,认为企业的全部职能都应该围绕使顾客满意这个宗旨。

财务管理是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生产管理过程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

1、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通过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

二、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

市场营销往往需要灵活的头脑和先进的市场意识及各种灵活的公关技巧,有时会增大风险。财务人员需要的是严谨的态度和作风,有时会因为过于保守而失去市场机遇。为了使两者都不因为自己的缺点造成损失,扬长避短,财务应为营销提供决策依据,营销为财务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使两者紧随市场,把风险降到最低,使财务成果达到最佳,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市场营销与财务部门的矛盾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完善,越需要现代化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和营销组织。例如,日本出现了专业营销公司和职业营销人员,他们与厂家签约负责产品的销售,这样使厂家节约营销费用,同时使社会分工更细。而在中国,各厂家要负责各自的营销,各自的营销理念和思维模式都不一致。有些部门或行业(如超市)面对直接消费者,这里一般存在友好的服务态度,从服务中渗入许多人性因素,恰到好处的微笑,以及对人生每日一思的祝愿放入顾客的购物袋中,可以说是比较时尚的营销理念。

财务作为出谋划策、提供决策依据的部门,时常认为营销部门的大量营业费用和预算用于广告、市场开发、促销和销售人员,用于市场的钱到底取得多大效果,到底能获得多少投资利润率,概念十分模糊。他们认为,营销部门根本没有考虑到整体的财务效果,仅是把目标放在自己的工作业绩上。甚至还认为,营销人员工作不力,时常折价销售,未考虑到折扣成本和获利能力,不懂得如何去理财,甚至为收不到货款而发愁,影响收益水平。营销人员认为,财务人员过于死板,把钱抠得太紧,限制用于市场开发的投资,常常因他们过于谨慎而丧失宝贵的市场机会,主要原因是回避自己应承担的风险,甚至认为提供的定价根本脱离市场不易实际操作,迫使他们只好凭经验办事,凭一些理论法则去判断。

三、两部门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

产生矛盾的原因是由两者的关系决定的。大家似乎都很努力地工作,然而效果却与当初计划相差甚远,财务成果也不让人满意,双方相互抱怨,双方都承认有效的财务支持是成功营销的前提。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之所以矛盾重重就在于缺乏沟通与合作,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平台,充满的是相互间的排斥。产生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工作程序不同。由于财务部与营销部职能不同决定了两个部门员工的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有很大差异。最具特点的是,营销部要求员工创造性地工作,每位营销员可以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挖掘新顾客说服潜在顾客接受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财务部则要求员工按程序和制度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如果发现钱与物、物与账、钱与账之间有一分的差错,都要把它寻找出来。

2、业绩评价。业绩评价有很多方法: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平衡记分卡、沃尔评分法等,在这里仅就对市场营销部门的业绩进行评价,略谈一二。由于市场营销是十分辛苦而又令人头疼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对市场上的所有产品都能获得十分好的业绩。正如营销新理念,它需要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深入人心的人性化服务。因此,对营销部门的业绩评价往往会进入一个误区:有些管理当局仅以市场份额、销售收入、营销费用等指标来限制。他们通常给营销部门下达各种硬性指标,如一年内要把市场份额、销售收入达到多少多少,同时销售费用又不能超过多少等。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营销人员的反感,甚至使他们想到离开。

3、薪酬分配。错误的业绩评价系统必然导致薪酬分配的不合理。有时业绩不好时,营销人员得不到工资;相反,管理者却是大把的钞票。这种反差使营销人员感到极为不公平。不公平的待遇使他们对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有时对工作不负责任,损害公司利益,久而久之,进入恶性循环。失败责任归咎于一个营销计划和业绩的成功与否,都存在一定的责任归咎问题,这时的营销部门很容易受到指责。财务说它不够谨慎,营销说财务保守。这种现象很常见,这种一环扣一环的积怨,使财务和营销的矛盾逐渐升级。

4、定价策略。财务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专长,采用加成定价、目标贡献定价、损益平衡定价,这里都有一定的比率作为高于成本的差异,往往会脱离市场;相反,市场营销人员根据各地的市场行情、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竞争对手的价格等采取竞争导向定价和需求导向定价,同时根据经验采取各种定价技巧及折扣定价技巧;而生产部门也可能根据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定价。

四、部门之间矛盾解决策略

1、相互学习,加深了解。了解对方的工作和知道对方的难处。财务部门要学习国外先进、具有时代气息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理论,使每个人都体会到市场营销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营销人员也要学习财务知识。提供他们相互学习的机会,把每个人的思想和理念统一起来,只有达成共识,才能减少矛盾。实现营销与财务的友好沟通和合作,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市场开发感悟和整体企业价值的提高,特别是营销费用和营销预算的制定,更需要两部门的协作。成功的营销应是市场份额和企业价值的提高和统一。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下,企业应以营销为导向,盈利为目标,收款为保障。财务部门应结合市场营销人员提供的商业信息,扩大对其他业务的了解与合作,利用自己的各种财务知识对固定资产更新、投资可行性分析,对潜在市场进行合理预测,对销售渠道选择、广告费用的合理性及折扣成本的高低、价格的制定,新产品的开发与购买专利权之间的平衡、市场营销预算、存货控制成本等各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

2、价格方面,要根据市场营销人员提供的信息,财务人员随时改变加成比率来确定。同时,也不能把价格定得太死,给予市场营销人员在不同条件下选择价格的权力,这样就把他们的根本利益协调了起来。营销部门得到财务部门的协助,有了一定的财务依据,知道他们的做法对财务成果产生了何种影响,根据财务数据与市场机遇权衡利弊,从而迅速做出有价值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3、由于市场营销的业绩很难控制和评价,往往会使预算出现偏差,使营销人员挥霍资金或限制市场的开发。因此,定期的市场营销审计和沟通预算审计是对市场营销人员业绩评价和市场人员向财务人员提供及时市场信息的重要体现。鉴于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现状,若没有对市场营销体系的评价和审计是可怕的。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极为不和谐的情况:营销预算缺乏依据或依据不可靠,过多的预算争取到手后,用不到关键点上,很容易挥霍资金,企业增加过高的成本负担,有效的财务审计体系可以避免这一点。

4、建设市场导向的企业文化。市场营销不仅仅是市场营销部门的职能,而且是所有部门都应有的职能,即使是最好的市场营销部门,也不能弥补因其他部门缺乏对消费者的重视所带来的损失。财务部必须积极配合营销部和营销人员的工作,在整个公司树立市场导向型的企业文化。所有这些工作,会帮助营销人员树立工作信心、培养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优秀营销人员跳槽,提高企业的整体营销业绩。

五、结论

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地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作为企业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这两个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市场营销部门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丰富的经营成果,反之,财务管理部门则为市场营销部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解决后顾之忧,两个部门之间相辅相成,真正使企业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风险也在可控制之内,而最终的经营成果将使股东与经营者得到最大的满意,公司则会在不久的将来快速成长起来,一步一步地做大做强,走的更远!

作为现代企业背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必须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加快企业新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旨在协调社会中人、财、物的可持续发展。和谐企业也是如此,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通过将和谐精神融入我国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帮助企业在当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文化管理模式,最终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会太.论财务与营销的关系及其协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10).

市场部业务管理范文6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市场营销不仅关系到供电企业的本身发展,而且对其他行业和各类用户有巨大影响。目前,电力市场形势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对供电企业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开拓电力市场,抓好电力营销的管理工作,突出管理效益,这对供电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管理;措施

当前电力企业营销工作并非全都尽人所意,也纯在这样或那样的管理不足,需要我们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与应对。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当前电力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与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同仁相互借鉴,不足之处,还望斧正。

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不准确。

电力企业的行业作风问题依然存在,缺少自主的价格调整手段,国家对电价控制过死,造成电力企业无权对电价作相应的调整,供电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其中民用电价格可以保持稳定,商业用电价格可以根据市场、季节等因素作适当的浮动和调节。

生产企业的市场疲软与电力市场的恶性循环。

一些企业尤其是生产企业开工不足,许多企业产品积压,影响到用电量的增长,也加剧了电费拖欠,而欠费停电措施则造成两败俱伤。对欠费客户采取限电或停电措施,是供电企业目前用于追收电费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对产品无销路、濒临破产的企业无疑是加速其破产,使欠账成为死账。限电、停电的结果造成售电量的剧减。对企业拖欠电费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收,是供电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难题。

商业化运营与法制化管理的矛盾。

电力企业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对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简单分析

确立新的营销观、建立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营销体系是电力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首先,强化全员营销观念的树立、合理设计营销组织体系,保证各项营销策略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第三、坚持“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强化电力营销策略的落实。充分利用目前城网、农网改造的大好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建立现代化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建议

供电企业现有的营销管理现状制约了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发展,需要积极推行实施新的营销战略,推进营销管理工作向精益化、精细化方向转变,提升营销管理工作水平。大营销战略从机构设置重组,营销流程再造,管理制度完善,人员结构调整等方面按照市场需求等要求对营销系统进行全面变革与调整,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营销业务的分块办理向协同统一、分散粗放向集约精益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可将其作为以下几个战略的有机结合体:企业的品牌宣传战略,优质产品与营销服务战略,机构整合与体制制度管理战略,企业内部管理战略等。

(一)品牌宣传战略

企业品牌是一种文化,也是市场竞争中的资产。供电企业要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把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并使之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总,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公司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党政一把手,都要为营销工作出力献策,树立“一盘棋”理念,实现有效联动,形成“人人关心营销工作,人人支持营销工作”的环境和氛围。树立大营销的观点,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要树立靠形象开拓市场的观念,要增强形象意识,牢固树立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品牌的思想。

(二)优质产品与营销服务战略

营销人员应广泛宣传电能有点,引导用户用电,开拓电力市场。在宣传用电的同时,广泛宣传“安全用电常识”,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技术咨询,介绍安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根据用户需求装设漏电保护器等,以确保人民安全用电,同时,不定期地在用电聚集区域采取发放用电基本知识资料、现场举办用电咨询服务、成立服务队免费上门服务等一系列为民服务措施,极大地提高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品牌,扩宽电力市场。

服务营销是21世纪企业竞争的焦点,电力工业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化,为服务市场提供了存在与发展的空间。电力作为一种产品,服务是其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特殊的公用事业的服务行业,企业承担着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因此,在营销服务环节,应当按照服务营销的思想来开展供电优质服务工作。

(三)机构整合与体制制度管理战略

供电部门要改革机构设置,建立全员营销机制。成立专职部门来统筹整个市场营销,这样有利于对电力市场需求的总体评估和营销总策略的制定,便于组织统一的多层次的营销活动:健全和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电力营销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纵横连锁、互相协调的责任体系,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同时,还要加强供电部门的内部资金运营监管,加强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从而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业务体系、自动化系统,实现营销管理集约化、组织扁平化、服务便捷化、资源最优化、信息共享化,进一步提高营销业务的管控力、营销工作的执行力、客户服务的监督力,提升公司经营管理绩效和客户服务水平。

内部管理战略

目前,供电企业的管理成本比较高,其潜在的浪费也较严重,因此,供电企业应加强企业管理,再造管理流程,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严格控制成本,划小成本考核单位,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管理,强化审计稽核工作,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要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

需要的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手段,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清洁能源,建立一个能适应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分层高效运作,功能齐备,具有较高服务水准,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将是一个买方市场。要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需要的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手段,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清洁能源,建立一个能适应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分层高校运作,功能齐备,具有较高服务水准,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