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问题范例6篇

高中语文问题

高中语文问题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创新;能力培养

多年来,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为例,其中就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其中的一两个问题,谈些看法,以博共鸣。

一、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高考为目的,虽然高考作文明确规定,不限制文体,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励学生在写作时以议论文为主。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应试性特征决定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高考作文的相应规范来展开的。高考试卷中,作文一项的分数占比很高,是广大师生都比较关注的地方。高考作文题目中虽然明确规定了“文体不限”,但因为多年来形成的写作习惯和思维定势影响,以及高中生认知特点和为了迎合阅卷人,降低作文失分的风险性,大多数考生还是选择了议论文文体。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加之高中语文教师为了业绩的需要,也会很保守的推进自己的作文教学工作,平时在作文课上,作文训练中,还是以议论文为主。这样就不免造成作文教学的单一性,僵化等问题。教师和学生在高中作文教学的活动中,彼此都放不开手脚,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循规蹈矩,学生亦步亦趋。在这样的形势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活动如果想别开生面是难上加难。2.作文虽然在语文教学和高考应试中分值比例上都是重头戏,但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也不科学。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苑囿,高中语文教学还是依据老的套路,课堂上围绕课本开展讲读练,偶尔“创新”一下,搞几个事先精心编排好的花样翻新的公开课。所以,大量的语文教学课时花费在围绕文本展开的吃透吃深式的教学上,而对写作教学则乏于关注,偶尔讲些方法性的东西,多数是靠学生“自悟”“自由发挥”,大有放任自流的态势。这样的现象发生,充分的说明了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的不重视,教学的方法也不科学。

二、解决策略分析

1.矫正教学方向,把高中写作教学着力点放在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上,而不是为了单纯迎接高考应试,不要把写作文体限制在几个框框里。高中时代,我们广大的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昂扬,奋发向上的时期。他们充满个性,对未来充满各种各样的期待,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初步形成,对世界、对人生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加上他们所受的不同的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教育,以及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人生经验等,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多样性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尊重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给于他们充分的自我展示的空间。既要有约束,又要放松。而如何把握这个度,就是考验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地方了。因此,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矫正自己的教学方向,把高中写作教学着力点放在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上,而不是为了单纯迎接高考应试,不要把写作文体限制在几个框框里。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适当的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活动,发现适合自己的文体,发现自己的文学天赋。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自觉把写作活动变成一种快乐享受,从而提高写作水平。2.提高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课时量,创新高中写作教学方法,以读促写,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素材,培养个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知识、阅历、文化底蕴的积累,若想写出好的文章来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培养起自觉积累、丰富写作知识的好习惯。除了生活阅历外,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帮助自己完成写作素材积累的方式。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课时量,创新高中写作教学方法,以读促写,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素材,培养个性。总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工作是一个需要下苦功夫,科学规划,长期坚持的一项教学活动,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在写作方面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创造力,使高中写作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孟凡军.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指导的重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0(08).

[2]炊居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中国教师,2009(S1).

[3]王本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4]韩发年.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谈作文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08(02).

[5]邓雪强.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穿插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6.

[6]张永泉.中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高中语文问题范文2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分析

发现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当然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些现象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而有些现象的出现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为了辨明哪些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就需要教师首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的引导要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注意将对学生的引导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结合起来。教师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独霸课堂,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会很少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的思考,才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2)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相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十分丰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高中英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管是学生在解决实际的语文问题的过程中还是在考试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3)理论教学要与实际相结合。高中教材上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很重要,而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生活感悟的基础之上。

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1.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对文章逐字逐句的讲解,学生伏案做笔记忙得不亦乐乎,表面看上去十分和谐的课堂实际上却存在明显的教学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不加思考地将教师讲述的知识点记载于教材之上,课下再不假思索地对课堂上记的笔记进行死记硬背,实际上这就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这一现象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学生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强

语文是人类思想情感的凝结同时也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想要有效把握好语文这门学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既要能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目前存在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强,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很多方法与技巧,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不能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加以解决,这既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

3.语文教学受到教材的约束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百选的精华,因此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学习不管是学生的知识还是思想情感都能得到有效提升,然而教师的教学受到教材的约束也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细化后对学生展开教学,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扩展或者将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的时间就很有限,这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局限于教材,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视野。

三、应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机制

1.突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最忌讳的就是教师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知学生,扼杀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不管是简单的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更加灵活,对问题的感知能力才会逐渐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逐步得以提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答案才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语文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有效。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笔者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如果机械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与学习技巧的教学,那么自然会影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那么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会得到逐步的提升。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就要提高教师教学的灵活性。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空穴来风”这一成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这一成语的含义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同时还要举一个实际运用该成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随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亲自去使用这一成语,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这一成语掌握的灵活性。

3.语文教学应该不拘泥于教材

语文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凝结,教材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扩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文化知识。当然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把握好一个“度”,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旁征博引,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视野,但是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教材之外的知识教学,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进程。因此,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有效把握,将教材知识的教学与教材之外的知识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也才能变得更加有效。

高中语文问题范文3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目前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如下问题

1.职业高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都是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学习基础上: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基础知识薄弱,能力较差。错别字普遍存在,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答非所问,逻辑混乱,写作水平低,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学习目的上: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小学初中学过了,早会了没必要再学了。学习习惯上:学习态度浮躁,心不在焉,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不做或不重视作业,敷衍了事或干脆抄别人的。这些都将给教师教学带来诸多的难度和挑战。

2.职业高中教师的问题

职业高中的教师,长期面对的是一些后进生,时间一长,教学积极性和热情极大削弱。由于缺乏来自工作本身的成就激励,从而丧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动力。职校教师几年的教学生涯下来,感觉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这样教学相长成为一句空话,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1.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职业高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已决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老师不转变自己的观念,不确立新的师生关系,教学工作中,就会少了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多了抱怨。实际上,新时期的职业高中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是严父,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有困难时,老师应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有进步时,老师就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副副鼓励与告诫的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老师应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分享喜悦或悲伤……总之,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在这几类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只有是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平等,学生才能向老师坦露胸怀,向老师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

2.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面对普遍基础较差的后进生,老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走近他,喜欢他,成为他的朋友,然后要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学生的闪光点不仅可以成为促使他进步,发展的源动力,有时也给教师以启迪,正所谓“教学相长”。

3.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课堂知识必须丰厚。教师就必须不断添充,厚积薄发。过去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是一泓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心备课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加以补充更新,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法和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

4.打破课堂的“平静”和“平衡”,让学生稍稍“乱”起来

一般情况下,对于课堂问题答案学生可以从课文中现成的话或预习提示中找出结论的,那么按常理说学生答问正确无误,教学过程流畅无碍,应该是令人高兴的事,但从课程本身来看,学生回答出老师所希望的“标准答案”,并不意味着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也不说明学生对问题有了真正的理解,现行教材上的练习中暗示性的内容太多,使得大部分学生不需费力就能得出结论。语文课本上,一般有预习提示、内容介绍、课后作业等为学生指路;经过多年“模式化”的学习,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方面,也摸到了一些“规律”,回答问题对号入座就可以了。从这一点来看,有时在教学中呈现的平易、轻松、流畅可能是一种假象,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养成他们的惰性思维。这样学生并没有经过真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而呈现出的流畅平衡的课堂,只能说是一种惰性平衡。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通过设疑启发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展开并突出矛盾,这样,学生主体的思维由“平静和谐”到“矛盾冲突”,就会打破这种低级的“平衡”。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思维上看似受到了阻滞,其实是量的积蓄,一旦有所突破,就会出现一个高层次的流畅的认知境界,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如果学生“不乱”,要先有本事让他们“乱”起来,然后又有本事让他们“不乱”。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高明的教师都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教学重在教“法”:理解词、句的方法,分析课文的方法,写作的方法。因为老师只是参谋、向导,应该为学生“发现什么”、“如何发现”多提供思路和方法。学生一旦经过锻炼不再“摸着石头过河”了,掌握了“金钥匙”,那么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便不再困难。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讲自学中所发现的知识点或存在问题,哪怕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使其增强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错误,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其次,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要指导学生如何围绕重点、中心来发现,而且指导要具体,并及时进行有关训练,通过运用加以巩固。再次,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促进了集体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6.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思维训练

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其成效取决于思维培养的竞争。语文思维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形成突出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学习必须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当然,进行思维训练,还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做好相应准备。叶圣陶曾说:“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使之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问题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6-01

1.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

有些教师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教师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重视整体感知,架空分析;或文本阅读的目标设置空泛,对言语的感悟不够;或死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或对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

3.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随意性大,比如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教师对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教师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单一,效益低。

4.的教学方式走极端,过于激进

有的教师课堂上叫学生反复读书,自悟自得;有的教师还沿用传统模式,串讲串问,课堂教学中"讲"的分寸把握不准。有的教师提问的目标不明确,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课堂环节松懈,学生懒洋洋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

面对这众多问题,语文教育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人教学对策。

4.1 是要高度重视语汇的积累。学生不善于表达的根本原因在于语汇积累不够,写文章时翻来复去就那几个可怜的词儿,哪里还谈得上语言活泼、生动、形象呢?其实前几年高考考名句的做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没必要把题目出得太偏太怪罢了。

4.2 是要高度重视语感的培养。这里不说语法而说语感,是有意突出母语语法教学的特点--实践性。母语语法的学习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理论,而在于通过对优秀的经典作品的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领悟什么样的句子合乎规范,什么样的句子不合乎规范,并进而凭直觉造出合乎规范的句子来,而不一定非要说出个所以然来。

4.3 是通过大量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从而提高思维水平。从理论上讲,既然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语言这个"产品"的拆卸和组装来逐步学会语言的构造规律,并且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心理结构,从而达到提高思维水平的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学作品因其独特的表情达意功能和创作时的精研细磨而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训练材料之首选。

4.4 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整理语言资料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语文学科的语言文字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必须进行艰苦的积累,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教师要教学生利用语言记录本收集精彩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剪贴报纸杂志上面的精彩文章。与此同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与别人交谈或听别说话时有意识地学习别人好的语言。并且要养成自觉而熟练使用常见语文工具书的习惯,通过查字典辞典积累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言文字水平。

4.5 是关注社会人生,积极参与生活。社会是一部硕大的百科全书,语言的活水就从那里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古人在强调"读万卷书"的同时,也重视"行万里路"。《红楼梦》中就说得更明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社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乃至于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花、鸟、虫、鱼刺激人的感官,才会使创作主体心旌摇荡,从而产生作文的冲动。一个信道闭塞,麻木不仁的人,是断然写不出好文章的。

4.6 是改进作文教学,激发作文热情。当前的作文教学,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堕入了"应试八股"的泥淖,那种"开头要写孔繁森,反面对比,第三联系钱学森,最后落实中学生"的套路,就是这种"应试八股"的典型例子。因为受"写真实"的影响,不少学生已经怯于动笔,即使在老师的威压下勉强写出的文章,也是语言干巴,像个瘪三,不堪卒读。再加上我们片面理解"思想健康"这一要求,学生实际上已经处于"假话不能说,真话不敢说"的尴尬境地。因为受"狭隘工具论"的影响,作文的命题总是受制于某种功利目标,而与学生生活阅历严重脱节。老师喜欢出的题目,常常不是学生喜欢写的,结果使得作文教学流于形式,沦为整个语文教学中效率最为低下、各界最不满意的一个板块。如果作文教学要想有所作为,那就必须走出上面的误区,鼓励学生放心大胆地写出他们想写的、具有其鲜明个性特色的文章,即便这些文章内容不够真实,思想不够健康,形式不够规范,也大可不必惊诧。

高中语文问题范文5

高中语文可以说是各门学科中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另外在新编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不仅体现出了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同时也明确指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并强调了高中语文所承担着提高高中生人文素养的任务。所以为了在高中语文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应该挖掘高中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这样更有利于人文精神的渗透。现在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要比以前的文章更具有典范性,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和训练性,而使语文的情感性、文学性、审美性以及文人性更加突出,所以现在的语文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人文精神的自由空间,使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语文教材中,作为经久不衰的世界名篇,莫泊桑的《项链》在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教材更是改变了旧教材中对主人公负面评价的教育,而是并不做具体的、统一的评价,只是在文章的练习中为高中生提供几种观点,供高中生参考,更多的是让高中生自己去体会这篇著作的主题。而在其它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这样,教师尽量不要对文章进行褒贬的评价,要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不应该为学生灌输思想,认为这样的就一定对,那样的就一定不对等,而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身教重于言传,但是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言传”,而轻于“身教”,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强调人文精神培养、提高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活中,往往体现不出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所以要想在高中语文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需要教师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教材,身体力行,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真正地实践人文精神。首先,教师应增加对高中生的关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常常高高在上,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种现象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更严重地影响了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实践,让他们感受到教师说的和做得相差很大,会使他们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教师更要尊重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尊重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是没有回答对问题,教师便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师的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会扭曲学生的人文精神观,所以教师在学生犯错时应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让学生在关爱中改正错误,在鼓励中奋发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结语

高中语文问题范文6

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好坏,因为教师除了是高中生学习上的教师,同时也是高中生生活上的教师,所以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对高中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文精神去教育高中生,在生活上、学习上为高中生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从书中体会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从而指导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并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向这些名人学习,生活中、教学中要严以律己,从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

二、挖掘高中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可以说是各门学科中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另外在新编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不仅体现出了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同时也明确指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并强调了高中语文所承担着提高高中生人文素养的任务。所以为了在高中语文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应该挖掘高中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这样更有利于人文精神的渗透。现在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要比以前的文章更具有典范性,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和训练性,而使语文的情感性、文学性、审美性以及文人性更加突出,所以现在的语文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人文精神的自由空间,使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语文教材中,作为经久不衰的世界名篇,莫泊桑的《项链》在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教材更是改变了旧教材中对主人公负面评价的教育,而是并不做具体的、统一的评价,只是在文章的练习中为高中生提供几种观点,供高中生参考,更多的是让高中生自己去体会这篇著作的主题。而在其它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这样,教师尽量不要对文章进行褒贬的评价,要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不应该为学生灌输思想,认为这样的就一定对,那样的就一定不对等,而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身教重于言传,但是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言传”,而轻于“身教”,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强调人文精神培养、提高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活中,往往体现不出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所以要想在高中语文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需要教师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教材,身体力行,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真正地实践人文精神。首先,教师应增加对高中生的关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常常高高在上,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种现象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更严重地影响了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实践,让他们感受到教师说的和做得相差很大,会使他们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教师更要尊重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尊重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是没有回答对问题,教师便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师的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会扭曲学生的人文精神观,所以教师在学生犯错时应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让学生在关爱中改正错误,在鼓励中奋发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结语